身为弘安帝的左膀右臂,范孝可太了解他了。
他多年的好友,从小就任性妄为的陛下,果然弯腰将还没写完的卷子取走了。
颜君齐连忙挪开笔,以免将卷面弄脏。
弘安帝将他的卷子仔细看了一遍,开始考教。
“你说农桑为本,辅以商贸,因地势地利,以有余补不足,论以利银收税金?”
颜君齐一怔,这不是他会试答的卷子吗?
“回陛下,是臣所言。”
“那便详细说说。”
颜君齐:“……”
其他正在奋笔疾书战争的考生们:“……???”
陛下问的这问题和殿试考题相关吗?相关吗?相关吗?
颜君齐飞快地组织思路,一个月前的会试题目和答卷,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他低声道:“民以食为天,民乃国之根本,农桑为民之根本……”
弘安帝:“你大点声。”
颜君齐:“……是。”
他不得不提高了声音,边想边答,只当旁若无人。
其他的考生可遭了殃。
他们正紧张的论着战的问题呢,左一耳朵商税,右一耳朵户籍,再一耳朵现有商籍的利弊,后面更狠了,什么观阳一个小粮商每年能贩卖多少粮食,在现有税制下商户们为获利怎么贩卖等等。
若非在殿试现场,他们还挺有兴趣和颜君齐讨论讨论的,可他们正在答题呀!心性不坚定的已经有人一不小心顺手把税制写卷子上了,人愣愣的想,该划掉还是不该划掉?
另一批则非常想堵上耳朵,又怕堵耳朵殿前失仪,毕竟在说话的不只颜君齐,还有他们陛下。
随后,弘安帝越问越深越问越细,颜君齐的回答越来越吃力,不止是他,连其他考生也不自禁停笔沉思起来。
答卷子,他们还能绕圈子,被弘安帝咄咄逼人的问,他们根本就没机会侃侃而谈理论。
待弘安帝的问题不再局限于颜君齐了解的领域,而是扩大至整个大岐,涉及农商军工政令方方面面时,颜君齐也只得回答:“臣不知。”
他将近一个月苦读的政令、公文也不足以让他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个大岐,能撑到现在已经是他所学所知所思的尽头,再说,就是揣测与妄言了。
“不知?很好,不知便是不知,朕问你一个你该知道的。瞿安的《六京论》知道吗?”
“……知道。”
“背来听听。”
“……是。”
众考生:“……”
瞿安的《六京论》?
就是那首前朝瞿阁老被贬回乡途中过旧都挥泪而作,一写三个月的长诗?
就是那首一首能成册,单独刊一本的长诗?
那不是公认的又臭又长,瞿安人生的黑历史吗?
谁会看啊!
颜君齐硬着头皮背了一刻钟,还没背完四分之一,他停下道:“回陛下,臣只读到此处,后面的不会了。”
弘安帝哈哈大笑,问道:“有人会吗?”
颜君齐也好奇,他这样读书必然要读完的强迫症都只读了四分之一,有没有人把那本《六京论》读完了。
漫长寂静,无人回答。
弘安帝点会试的前三甲,只有第一名能勉强往后背上几句,另两人只知道结尾处瞿安的几句感慨。
弘安帝点头,又将颜君齐的卷子拿起来细读,夸赞道:“卿有状元之才。”
所有考生心脏骤然一停,这就要点状元了吗?
不料弘安帝放下卷子后,又道:“还有探花之貌,不如,朕便封你个……传胪吧。”
范孝:“……”
在场所有人:“……”
状元之才、探花之貌,封传胪?
紫微殿一片寂静,针落可闻。
弘安帝负手安静地看着颜君齐。
颜君齐怔在当场。
震惊,惊喜,失望?
颜君齐最先回过神,将所有情绪藏下,跪拜行礼谢恩。
“起来吧。”弘安帝还了他卷子,兴致勃勃地和贺太师谈论着他亲点的传胪,继续巡场考教人才。
颜君齐盯着答了大半的卷子,有些茫然无措。
名次已经定好,他还要继续答吗?
范孝经过他,轻轻点了点他的桌子,低声道:“继续答题。”
颜君齐连忙行谢礼,将卷子重新铺好,用研磨的时间整理情绪,继续答题。
随后,弘安帝考教起会试的前四名,又抽问了后面几名,还从中间和后排点人问了问题,却都没有问颜君齐时那么难了。
弘安帝心情大好的点了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三位分别是先前的第一、第二和第七。
第三成了二甲第二,比颜君齐还落后一名。
他有些失落,不敢表现出来,却也掩盖的不太好。
不过前几名好歹都是答完题的,只有颜君齐中途被点起来提问,耽误了答题,到状元都点好了,他还在紫微殿答题。
临近中午,前三排只剩他一个人,颜君齐倒是不急了,他名次已定,慢慢的将题目回答整齐。
午时前,他将卷子交上,弘安帝、范孝已经离开,只剩下贺太师和其他几个考官还在。
二甲十名之后,还有三甲的排名,要由他们在下午完成。
今年殿试的重头戏,又早早在上午进行完毕提前结束。
明日才是正式揭榜的时候,不过已经知道名次的考生已经可以回去庆祝了。
颜君齐随引路的内侍出了紫薇殿,再出宫门,卢栩和卢舟已经在宫外等了他许久。
“怎么样?!”卢栩迎上来接他。
前面已经出去了好几十人,有人喜气洋洋,有人垂头丧气,颜君齐迟迟不出来,卢栩也不知道他是考的好还是不好。
颜君齐:“皇上点了我做传胪。”
卢栩茫然片刻:“传胪?”
卢舟:“二甲头名?”
颜君齐点头。
“二甲头名?”卢栩反应了一会儿,惊喜道:“那不就是全国第四吗?君齐你又进步了一名!”
颜君齐怔了怔,在殿上强忍的委屈散去,他含泪笑道:“嗯,进了一名。”
第207章 进士
下午殿试结束,贺太师和其他考官将二甲、三甲的名次拿给弘安帝过目,派去送考生们出宫的内侍也悉数回宫。
弘安帝问起考生们的反应,内侍将宫门外有人笑有人哭的情景捡着有趣的一一回答,更没遗漏前三名。
“贺状元出宫往太师府上去了。”
弘安帝听罢点点头,“嗯,于情于理都该去拜见,那太师,朕就不留你了,回去招待亲戚吧。”
贺太师莞尔,却不大当回事,慢吞吞地继续给弘安帝掀名册的下一页,等他朱批完。
弘安帝问道:“探花、榜眼呢,是不是也拜谢老师去了?”
内侍见他兴致颇好,答道:“正是,不少学子都去拜谢恩师了。”
弘安帝哼了一声,“颂之是太师的族亲,少时又跟在承业跟前读过好几年书,受过太师点拨,他去拜师道喜自然合理,那些从京外来的,去找谁拜师?他们拜的师长,还是靠山?”
内侍不敢回话了。
范孝道:“哪年不是这样,到了新地方,自然是想找同乡点拨的,人之常情。”
弘安帝哼一声,默认了他的说法。
内侍暗暗松口气。
弘安帝又想起他亲点的传胪来,“颜传胪呢?去拜见谁了?”
他们隆兴郡可没什么位高权重的官员。
内侍:“颜传胪没去别处,被家里的车夫和书童接走了。”
弘安帝问:“哦,他是怎么走的?”
内侍茫然,心说还能咋走,坐车走啊!
他印象挺深,所有在宫门接人的车架中,就颜传胪家是辆骡车。
虽说如今大岐马匹匮乏,但京中官宦也没人用骡车啊!
人家要么用马,要么人抬,再不济就走着,找个僻静地方坐个牛车,哪有颜传胪家这样,大大咧咧就把骡车牵宫门口的?
他正欲答坐骡车走的,忽听范孝道:“你说人家有状元之才,探花之貌,然后点他做个传胪,哭着走都不奇怪。”
内侍恍然,这个意思啊!
小内侍心想,难怪满皇城都说大将军人好,才这一会儿,就替他解围两次了。
而且,颜传胪人不在这儿,他也在替颜传胪说话。
他可是皇上亲点的传胪,就是再失落也不该露出一点不满来。
可他距离状元就一步之遥,弘安帝还那么说了一句,失落也再所难免,若在他宫门失态,必惹弘安帝不快,范孝大概是怕他年轻不知轻重,提早为他解围了。
有这一句话的铺垫,颜传胪就是在宫门嚎啕大哭都没事了。
内侍心思百转,笑道:“颜传胪没哭,挺高兴的回去了。”
“高兴?”
这下范孝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了,状元之才,只得了传胪,还高兴?
弘安帝:“他怎么高兴的?”
“呃……”内侍仔细回忆,想起颜传胪和他家“车夫”的対话,结结巴巴复述道:“他家书童说传胪是第四,车夫说颜传胪比会试还进了一名,还,还说……”
“还说什么?”
小内侍一咬牙,把卢栩的歪论复述出来:“还说,重要的考试和比赛,头三名都是内定的,第四才是第一,陛下肯定特别欣赏他。”
弘安帝:“……”
范孝:“……”
贺太师都挑了挑眉头。
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那位车夫真相了。开考前弘安帝已经决定好了一甲必要出自高门,以安抚这些年被他打压过头,积怨颇深的望族们。
他在殿试时脱口而出什么状元之才,探花之貌,还让范孝和贺太师提心吊胆了一把。
弘安帝:“派个人去看看颜传胪在做什么,明日来报。”
内侍怔了怔,连忙道:“是。”
待内侍出去了,弘安帝自嘲道:“朕,老了呀,若是年轻……”
若是年轻,去他的别人怎么想!
颜传胪能干什么?
当然是庆祝啊!
准确来说,是他的“车夫”在庆祝。
卢栩已经又跑去买了一堆糖果点心四处派发了,他还邀请街坊明日来家做客,他要在家摆个小规模的流水席好好庆贺。
明日一早贴完金榜,颜君齐的名次就算正式定下来了,到时候礼部还会派人给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和三甲的头名量体裁衣,做新礼服,为三日后的琼林宴做准备。
颜君齐明早到礼部量完尺寸就没事了,等琼林宴结束,他们还要骑马游街,然后就在住处等着吏部安排是外派,还是留京。
这段时间,就是留给他们庆祝的。
别人趁着这个空闲忙着拜师、跑门路,卢栩和颜君齐不打算搞那些。
他们打算用自己的方式庆祝。
首先,就是满街给街坊四邻发喜糖,然后就是做大餐,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听说官府会派人到他们籍贯去报喜,还可以帮他们捎些东西,卢栩也没客气,办完流水席,当天下午就拉颜君齐和卢舟去采购了一大堆书,第二天跑去找人家寄。
要帮他们捎东西的官吏:“……”
其实人家主要是帮他们捎书信,从老家帮可能要留京的新科进士们从老家带银子回来。
聪明如卢栩,一看対方的表情就知道対方嫌麻烦了。
他马上解释一番:“大哥有所不知,我们老家偏远,不比京城繁华,若是能够,我恨不得把整个京城的好东西都搬回去,可山高水远的,也只能带些家乡稀缺的好东西,我们思来想去,最有价值便是这些书了,您不知道,我们镇上,一百年就这一个进士。”
官吏见他人挺诚恳,想想也是,隆兴郡观阳县,他从前都没听说过,这得多偏僻啊!
这样的山窝窝里飞出个金凤凰,指不定祖坟冒了多高的青烟呢,想想也挺心酸的。
“行吧。你们把东西包好,路上弄坏了我们可不管。”
卢栩:“您放心。”
他把所有书拿出来给官差检查过,确定没有违禁的东西,三人抱着书和油纸蹲到角落一本一本用油纸包好,再五本一包,里三层外三层的把书包得结结实实。
然后整整齐齐摞进里面铺了好几层油纸的木箱子里。
官吏看着看着,莫名有些感动。
他们衙门人来人往,他们三个就蹲在不碍事的角落包了一天的书。官吏冷眼旁观看了一天,收箱子时既没嫌箱子沉,也没要卢栩塞给他的辛苦费。
待他们走了,他在箱子上贴上了他们内部才懂的紫色封条,示意运送的各级馆驿,“贵重物品,小心看管,轻拿轻放”。
他的同僚见了,疑惑道:“不就是一箱书么,你怎么还贴上这张条子了。”
这可是遇到朝廷封赏,或是要送昂贵又易碎的东西时才会贴的封条。
官吏将箱子收好,笑道:“这哪儿是书呀,这可是咱们传胪老爷的良心。”
良心比瓷器可贵重多了。
他们这几天的所作所为也被如实上报给弘安帝,包括他们的酒席上都吃了什么菜,说了什么话等等。
事无巨细。
弘安帝听完汇报,一时都难以将这接地气的庆祝方式与相貌清冷,有些孤高气质的颜君齐联系到一起。
琼林宴时,他不由多看了几眼一身深青色书生袍的颜君齐。
所有入席的新科进士们,除了状元、榜眼和探花是红衣,其他人都是礼部发的蓝色袍子,二甲深青色,三甲浅青色,只有头名是新做的,别的都是暂借,穿完还要还回去。
簇新的袍子一个褶都没有,把颜君齐本就白皙的皮肤衬托得愈加白皙,苍松上积了雪似的。
弘安帝不由有些嘀咕,颜君齐不是农家子吗,档案上说他是长子,幼年逃难,父亲早亡,家中只有母亲和幼弟,连田产都没,他是怎么长成一副世家子弟清贵模样的?
与他同坐的几位二甲进士自然也注意到了弘安帝的视线,一个个正襟危坐,如坐针毡。
怎么回事?
陛下怎么放着状元、探花和榜眼不看,盯着他们二甲瞧个不停呢?
难不成真像谣传的那样,陛下后悔了,想点颜传胪做状元?
待开始准备簪花游街活动时,有人不禁酸道,“要我说,状元不状元有什么用,状元不是还得在翰林院熬资历,十年八年过去,谁知道能去哪个衙门,人家就不一样了,得陛下青睐不说,听说户部和御史台都想要他。”
“当真?”
“自然是真的。”
“我听说兵部似乎対他也有意思。”
其余几人震惊地看他,“兵部?!”
那人点头,他听说时震惊与他们何其相似,“好像是殿试那篇文章写的好。”
几人沉默半晌,有人叹气,有人望天,有人伤怀自己。
二甲的还有希望留在京中,运气好还能混翰林院,三甲的,几乎只能被指派到各地做个小小县令或散官了。
进士,同进士。
一字之差,天壤地别。
“我听说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走门路,想给自己找个好去处了。”
“我也听说了。”在吏部有门路的进士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说,“现在不求能外派去个好地方,只要别到北边去,就谢天谢地了!”
“听说,上一任的镇安县令还没到任,就死在路上了?”
消息灵通的暗暗点点头,一个个讳莫如深,“已经是第三个了。”
名次不好,又没门路没关系的三甲同进士们一个个愁云惨淡。
县令死了,那不是正好是个空缺吗?
谁都不想去,那不就轮到他们了吗?
他们要哭了。
还不如落榜呢!!
再看春风得意的状元、探花和榜眼,他们愈加的嫉妒了。
一场考试,人和人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贺状元是贺太师的族亲吧?”
“是呀。”
“已经出身名门了,为什么状元还是他呢?”
“是啊……”
“不是他,也轮不到咱们呀。”
他们又将目光转到颜君齐身上。
如今仕林间都在传说着状元本该是颜君齐的,只是背景没贺颂之硬,弘安帝是看在贺太师面子上才点了贺颂之做状元。
悄悄八卦的几人连忙道:“哎哎哎!快看!贺状元去和颜传胪说话了!”
“贺兄。”
颜君齐正在听三甲头名碎碎念他不会骑马,一会儿摔下马就丢人了,一会又担心他要被外派到犄角旮旯当县令了。
颜君齐正一边左耳进右耳出的听着,一边在那五匹马间打量,不想贺颂之竟然来找他了。
他和三甲头名,虽然名次不如一甲,但因为各占了一个头名,代表二甲和三甲,也能同一甲的三个一起走在前面,因为这两年京中终于有马了,他们还能跟着一起骑马游街,不用步行。
虽然颜君齐其实更愿意步行一点儿。
他还不会骑马!
“可是要出发了?”颜君齐下意识往贺颂之头上看去,见他帽上簪的是朵金箔桂花,在心中默默嘀咕一句,原来簪的是金花呀……
“还没有。”贺颂之往马匹那看去,御林军还在检查马鞍。
他们也想到了大岐这五位骄子不会骑马的问题,每一匹前都专门配了一名专门扶他们上下马,替他们牵马的御林军将士。
不过贺颂之显然没有这个困境,大岐最缺马的时候,他家也是不缺的。
他来找颜君齐纯粹是因为先前他不认识颜君齐,殿试完也没能找到机会搭话,这会儿来结交了。
颜君齐也不认识他。
虽然他从进京起就没少参加士林学子们的聚会,但贺颂之却从不混他们这种野路子低端群,他有他自己的交际圈,走的是世家子弟的高精尖路子,甚少会到街头去。
不过他神童大名在京城几乎无人不知,颜君齐也没少听说,他还读过贺颂之写的几篇诗和文章。
虽然殿试那天卢栩看出他伤心,安慰他第四才是第一,但颜君齐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贺颂之连中三元绝对不是靠了贺太师的关系,他是真有才学。
两人一照面,相互打量,彼此刷新了一下印象。
殿试紧张,他们在紫薇殿上也不敢乱瞄乱看,今天才算真正认清对方长什么样。
贺颂之外貌不如他和探花,但人也相貌堂堂,文士的儒雅气渗透全身,举手投足都端正有礼,颜君齐对他初印象相当不错。
贺颂之看颜君齐,却大感意外。
探花宗鸿飞他是认识的,宗鸿飞的外貌也绝对担得起探花之称,弘安帝夸颜君齐有探花之貌,他还有些好奇,今日近处一看,颜君齐相貌果然不输宗鸿飞。
“颜兄近日可留在京中?”
“隆兴遥远,我暂时不打算回乡。”考完后他们有两三个月的假期用来外派赴任,或者回乡接亲属,不过隆兴太远,三个月单程都走不完,颜君齐不打算急着回家。
至少等他们在京城完全安顿好,才会考虑要不要接他娘和文贞进京。
贺颂之追问:“那颜兄打算何日到翰林院报道?”
贺颂之家就在京城,他也用不着去接亲人入京,他们家的家风更不会允许他在家休假两三个月,明天他就打算到翰林院报道去了。
颜君齐茫然:“我还要等吏部的指派,另外也要花几日租个住处。”
原本租住的地方僻静是僻静,只是离翰林院有些远了。
他以后若是到翰林院当差,就要再往北租一些。
今天回去后,他们还得去北边找房子。
“如此。”贺颂之沉吟片刻,“那我便等颜兄得空再请教。”
“请教?”颜君齐诧异,贺颂之有什么要请教他的?
“我在太师府上读到了颜兄殿试所作的完整文章。”那日他们交卷早走的早,就颜君齐拖到了将近中午才交卷走人,但贺太师可是看过所有考生的答卷的。
他不但看过颜君齐的卷子,还能将整张卷子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给家中子弟看。
贺颂之在读书上享受着大岐数一数二的好资源,才学远超颜君齐,但看问题的视角,破题的切入点与颜君齐大为不同。
这也是因他们读书的境遇不同所至,也没什么可比性,不过贺颂之对颜君齐的才华相当欣赏,看完卷子就想和他结交了。
颜君齐恍然,没拒绝贺颂之的结交好意,笑道:“好。”
他也想和贺颂之这样的正统名门的才子交流,看一看自己的差距所在。
时辰到了簪花巡街,一甲三人加上二甲、三甲头名,五人在御林军帮助下爬上御马,从宫门而出,绕半个京城巡游。
其他进士和同进士们,则跟在马后步行。
锣鼓开道,巡游京中,这也许是他们一辈子唯一一次。
看热闹的百姓早就在街边、巷口等候这两年一次的热闹,胆大的女郎则早早占了楼上的位置,就等着探花经过时瞧瞧这一届的探花好不好看,若是好看,就往他马上抛花。
卢栩和卢舟也早早等在酒楼上,和许多看热闹的百姓往宫门张望个不停。
“出来了!”
“哪个是状元?”
“中间那个!穿大红色衣服簪金花的!”
“嚯,好年轻啊!”
卢栩则一眼就看到了骑马走在第二排的颜君齐。
颜君齐虚握着缰绳,坐姿笔挺,目视前方,表情特别淡定,可卢栩一瞧就知道他在紧张。
卢栩嘴角忍不住挑起来,他们君齐不但晕船,还有点儿恐高。
这马也不愧是皇城御马,比寻常的马匹还要高两分,瞧着特别精神。
可他家君齐坐个驴子都害怕!
卢栩忍不住笑出声。
贺状元和宗探花家境都很好,从小就是练过骑术的,街边的百姓一喊,他们便循声望去,友善地挥手,点头。
榜眼和三甲的头名,则和颜君齐一样不会骑马,都下意识将注意力放在马上,听见什么飞快转头看过去,互动一下再赶紧看马,紧张地肉眼可见。
唯独颜君齐,无论四周是呼喊还是抛花,他都盯着前方岿然不动,显得比状元还高冷清贵。
别人把花扔到他身前,他也不接,任由花从他胸口、马背上落下,惹得楼上抛花的姑娘大骂他是木头。
卢栩哈哈大笑。
待他们游到他所在的酒楼,他趴在窗边忽然高声喊了一声:“颜传胪!”
颜君齐闻声抬头,只见卢栩和卢舟趴在栏杆上,卢舟正朝他用力挥手,而卢栩则嗖地一下将登楼时买的花抛向他,颜君齐下意识接花,连缰绳都松开了。
打马楼前过,抛花香盈袖,不想他们有一日也会享受一把这样戏文里的场面。
鲜艳的石榴花稳稳落到他怀里,在簇新的蓝袍子衬托下火红一片。
颜君齐捧着怀里的花,朝他们笑起来,一路的高冷骤然消失,积雪消融似的,冷后更衬春意暖,楼上的男男女女都看呆了。
过了酒楼,颜君齐依旧回首仰头往楼上望着,卢栩探出半个身子往外追望着,也用力挥了挥手。
走在后面的进士、同进士们也忍不住朝楼上望去,结果刚刚光顾着看颜君齐笑忘了抛花的姑娘们猛地回过神来,将买的花往人群中猛砸。
买都买了,哪能浪费?!
接到花的进士们又茫然又惊喜。
卢舟怀里的一捧也扔向了一个他们聚会时认识的三甲同进士。
那位落在队尾,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的同进士,抱着花怔了怔,笑得无比开怀。
他抱着花朝楼上的卢舟、卢栩抱拳。
琼林宴,游京城,这不只是状元的盛会,也是每个苦读多年,荣登天子门的读书人的盛会,荣耀属于所有人。
热闹持续了一整天。
晚上卢栩又给颜君齐做了一桌子的家宴,用馒头做了好多的花。
只有状元到探花才能簪花,颜君齐这传胪是没有的,卢栩怕自己做一个会犯什么忌讳,就做了一桌子的花菜。
馒头是花,菜摆成花,家里还插着他特意买回来的鲜花,石榴花,月季花,荷花,芍药花……
能买到的他全弄回来,屋子里闻着都有淡淡的花香。
颜君齐换下了袍子,被卢栩小心翼翼挂起来瞻仰一番。
这衣服明天可要还给礼部的,一场殿试,只有状元、榜眼和探花的礼服能自己留下,别人的全要还。
卢栩吐槽了一番礼部之抠门,还让颜君齐明天还衣服时候一定要问问,能不能掏钱买下,他们愿意出钱,礼部给下一届的新传胪做新衣服不好吗。
颜君齐失笑,要是能这么干户部肯定是乐意的,只怕首先不乐意的就是礼部了。
今天后,颜君齐能有两三月的假期,他不回乡,也没太过分,只打算请假十天,在京中安置,然后就是到吏部报到,看看他被安排到了哪个衙门。
卢栩好奇地听卢舟和颜君齐分析,推测八成也是进翰林院。
刚考上的书生们,没一点儿为政经验,却有一手锦绣文章,可不就是进翰林院编编书,陪天子下下棋,写写字,若能力出众的,或有什么一技之长的,则可能被调任到各个衙门去锻炼,写写文书,甚至参与政事讨论。
大岐的翰林们属于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止皇帝能用,三省六部哪儿缺人手一时又不好找到合适的,都能去翰林院逮人。
若特别能干的,还能挂名在翰林院,实际干着好几份儿活。
当年的贺太师就是个中翘楚,他在翰林院三年,把六部的活儿都干遍了,等他从翰林院出来时,就直接被提拔进了中书省。
所以,在翰林院熬资历苦逼是苦逼,但只要有能力,前途无量。
如今三省六部的高官们,大半可都出自翰林院。
若运气好,得了皇帝青睐,说不好就能像贺太师一样,仅三年就进了中枢。
另外,若有实干才能,也可能会被派去地方,大岐也有不少出身翰林的郡守。
只不过大家更愿意留在京中,京中机会多,前途广,也远比地方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