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心眼多爱撒娇美人攻(程既)x温柔少爷受(谢声惟)
谢家的病秧子少爷张了榜,要聘个男妻来冲喜
城西摆药摊的程小郎中把了把脉,发现自己肠胃不好正该吃这碗软饭
于是郎情郎意佳偶成,鸳鸯帐暖,被翻红浪
美人心眼儿多又好,小少爷病愈了能跑又能跳
本质就是小两口的甜蜜日常
第1章 小程大夫
程既一直觉得爹娘给自己取的这名不中听。
程既,程既,听起来总带着一股子‘既然如此,就算了’的敷衍劲儿。
程既命不好。他娘生他的时候难产,没来得及看他一眼就撒手去了。
他爹是个乡野间的走方郎中,那身吊儿郎当的医术只够给邻里治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勉强挣个小钱供爷俩儿过活。
日子过得难,他爹也没亏了他,咬咬牙凑了一笔束脩,让程既去学堂里念了几年的书。
连年战祸,收成也不好,庄户人家卖儿卖女的不少。种地眼瞧着是行不通了,他爹便有心让程既多识几个字,将来也吃大夫这碗饭。
他爹想得明白,甭管什么年头,总有人要生病请大夫,这医术是个丢不掉的本事,学在身上了,最起码比种庄稼来钱活络些。
存着这个念头,他爹拼了命地攒钱,想再凑一凑,过些日子去城里的大药堂求个药师,让程既跟着人家当学徒。他自己没什么本事,混的是野路子,总想着要给儿子找个正经师父。
师父还没来得及找,他爹先出了事。
雨天路滑,他爹去山上摘草药,从崖上摔下来,抬回家当天晚上就咽了气。
邻里帮衬着给他爹下了葬。棺椁入了土,程既回到自家草屋里,哭够了,开始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他爹留下的钱不多,办了场丧事下来所剩无几。他那年十三,全部家当只有他爹留下的一栋草房子和两本破烂医书。
想了一夜,太阳再爬上来的时候,程既收了泪,擦了把脸,扛着铺盖卷往城里去了。
四年后。
“小程大夫今天出摊早。”包子铺的张大娘招呼着,掀开了笼屉。蒸腾的白气成团地升起,麦子独有的香气扑鼻而来。
程既刚刚在旁边支起了自己那张桌子,把布幌子扎好,踱着步往笼屉这边走,笑眯眯地应道,“这两日天晴,早些来了,指不定能多赚些嚼谷呢。”
“还是两个素馅包子?”
“是,劳烦您了。”程既答着,将手中准备好的铜板递了过去。
“拿着拿着,大娘要是还要你这两个包子钱,你张叔回头要骂的,快收好。”张大娘说着,便推他的手。
这张大娘原是夫妻两个一起经营包子铺,前些天冷,晨起时张叔便说身子不爽利,在铺子里站了一会竟直接晕了过去。
张大娘吓丢了魂,一时间手足无措,恰好程既来买包子,见状立马扶着张叔躺好,嘱咐着张大娘掐人中,自己跑回药摊上翻出瓶药来,给张叔喂下去,人这才醒来,叫了几个街坊抬到隔壁街的回春堂去,才捡回了一条命。
如今人正在家中躺着,大夫只说要好好休憩,先不能干重活,这铺子里也只剩了张大娘一人。
程既坚持着不肯收回去,“您要这样说,我以后可就不敢再上您家来买包子了。”
张大娘只得作罢,只是拉扯着,非要再给程既那裹包子的荷叶里多加了两个肉馅的。
程既推拒不得,只能接过道了谢,回了自己的小药摊上坐着慢慢吃。
张大娘家的包子蒸的瓷实,肉馅也足,咬一口几乎流油,程既吃得满足,眼睛都眯了起来。
包子铺忙过晨起那阵,生意渐渐稀落下来。张大娘收拾好了桌凳,闲着没事,便站在外面同程既唠嗑。
这小程大夫是两年前才来城西的,原先似乎是在城东的善济堂做事,不知怎么会搬到这里来,也没什么铺子,只支了个小药摊子糊口。
虽说都是在城里,城东城西却不能同论的。城东住着的多是大户,房屋连幢,车马随行。城西则大多是没什么钱的穷苦人家,在城里务工,也是挣一日才有一日的吃食。
穷人家没什么不见外男的避讳,程大夫生得好,性子也温和,说起话来细声细气,收费也不高,这附近的姑娘媳妇们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小病,大都喜欢来找程既开方子。
前些日子程既热心帮忙,救回了自家相公的性命,张大娘越瞧着这年轻人越是喜欢,不由得就动了些心思。
“小程大夫在外谋生,家中爹娘兄弟可还惦记着?”
程既愣了一下,笑道,“实不相瞒,家中爹娘早已过身,也没什么兄弟姊妹。我如今独自过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罢了。”
张大娘闻言,笑得更开心了些,“小程大夫就没想过讨个媳妇?你这独自一人,别说旁的,单是做饭就辛苦。有个娘子在家中替你操持着,也还好过些。”
程既这才明了张大娘的意图,无奈道,“您看我在这城中,一无钱财二无屋宅,自己尚且赁了间破屋过活,怎好开口讨了谁家的女儿来跟着我受苦呢?”
这倒是实话。程既刚搬来时,颇有些人家的姑娘瞧上了他,羞答答地来,打着看病的名义,只来同他说话。
可接触久了,姑娘们就发觉,这位小程大夫除了张生得好看的脸,当真是一穷二白。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好看当不得饭吃,肚子饿起来再好的样貌也看不进去。姑娘们便是再喜欢,也只得作罢。
张大娘是知道这茬的,可她心里现下却生了别的念头。
这小程大夫模样俊秀,人又热心肠,瞧着便是个会疼媳妇的。自己夫妇俩老了,膝下无子,只得一个女儿,与其嫁去个不知怎样的人家,还不如招了这小程大夫进赘,好歹知根知底。小程大夫也是有手艺在身上,不愁吃饭,再不济,到时候揽了这包子铺的营生,也够小夫妻俩花用了。
张大娘越想越觉得妥帖,听着这小程大夫的口风也不似不想娶媳妇的,她打定了主意今晚家去便同当家的和女儿商量商量,若是两人都愿意,便寻个媒人来说和说和,也是一桩好姻缘。
程既这厢对张大娘的打算毫不知情。没什么生意,他坐了一日的冷板凳,眼瞧着天色暗了下来,只好收起摊子回了家。
他在葫芦巷里租了个小院子,两间厢房,倒还宽敞。原是有人过世在里头,主人家嫌晦气,就便宜租给了他。
灶上还有两个冷馒头,他懒得生火,就着水勉强嚼吧嚼吧咽了。近来灯油涨了价,一斤要多出两文钱去,程既不敢多使,早早吹熄了油灯,上床睡去了。
他睡得熟,对明日要砸到头上的喜事浑然不知,做了个极美的梦。
第2章 极阳之人
这一夜却不是人人都睡得安稳。
谢家小少爷谢声惟夜半时分突然吐了血,守夜的婆子吓了半死,连滚带爬地去正屋通传老爷夫人。
常年寄寓在谢府的老大夫睡梦中被人拽起,来不及穿戴整齐便被带到了小少爷房内,观诊请脉,开方熬药,谢府上下一派兵荒马乱,折腾了两三个时辰,小少爷才好一些,复又昏睡过去。
谢夫人守在床头,看着谢声惟青白的脸色,哭腔都堵在了喉咙里,一条帕子淹得透湿。
她如今年岁尚不及四十,容色上姣好的底子还在,眉眼间的憔悴却是怎么都遮不住了。
她与谢家老爷谢铎算是少年夫妻,早年也曾恩爱小意,琴瑟和鸣。可成婚三载,她却始终无孕,谢家老夫人催得紧,眼瞧着他们这边没什么动静,言语间对她便不怎么客气,多有讥讽之语,连带着谢铎也受了些冷眼。
谢铎是个没什么主见的,纵使心里疼她,言语间也不敢忤逆家中长辈半分,只好被按着头纳了老夫人身边侍奉的丫鬟秋萍为侍妾。
秋萍入府半年,便有了身孕。十月怀胎,生下了谢府长子,谢行履。
谢行履满月时,谢夫人诊出了喜脉。
这实在是整个谢家的大喜事了。谢老夫人盼了许久的孙子落了地,儿媳妇肚子里又揣了一个,老夫人心里头欢喜,对着谢夫人脸色都宽和了许多。
谢家宅院里,提不起高兴劲儿的大约只有秋萍了。不过她是知趣的,先前也没因着有孕在谢夫人面前张狂,这时更是闷不作声,整日待在自己小院里,浪花都不搅半点儿。
谢夫人不是什么不分青红皂白的性子,心里明白秋萍的事终究是老夫人拿定的主意,也没怎么为难秋萍母子,谢行履一应衣食也都按谢家正房少爷的份例,不曾苛待了他去。
谢夫人这胎怀的着实辛苦,前几个月险些要把五脏六腑都呕出来,将将临盆时,肚子滚圆,人却瘦的没什么精神。产房里折腾了一天一夜,谢铎在房外不知念了多少遍的佛,谢小少爷才从他娘亲的肚子里落了地。
许是娘胎里便受了磋磨,刚生下来的谢声惟脸色青紫,瘦巴巴的活像只小猫崽,哭声也同猫儿一般细弱。
接生的稳婆见惯了新生儿,眼瞧着谢小少爷的样子,心里便打了个突。这孩子瞧着便孱弱不堪,只怕是个养不大的。
不放心假手他人,谢夫人身边的丫鬟阿月给婴孩包了襁褓,放在怀里暖了一夜,直到第二日谢夫人醒来,才交递过去。
眼瞧着自己辛苦诞下的孩儿躺在襁褓之中,瘦弱的仿佛吹口气都要化了,谢夫人在无人的地方掉了一夜的眼泪。
应了稳婆的话,谢声惟自小便是三灾八难。襁褓中就开始喝药,婴孩年纪小喂不进去,只能是乳母喝了,化作乳汁喂他。再大些会吃饭了,更是三顿汤药不离口。
谢府下人们背地里嚼舌根,只说谢夫人命不好,千辛万苦怀了孕,生了个病秧子出来。只怕谢老爷百年之后,这府里还是秋姨娘掌了家。
话语长了腿脚,传到主家耳朵里,老夫人晴了没多久的脸色又阴沉下去。她是盼着嫡孙,可这病病歪歪的孙子只怕传承不了香火,更担不起谢家门户,要来也是无用。
谢声惟身上好歹流着谢家的血,老夫人心里还存了两分疼惜,对谢夫人却是更加厌恶起来。
谢铎原就是个懦弱的,当初母亲命他纳妾他反抗不了,如今母亲对妻儿百般刁难他也无法。
人心总是偏的,有了另一个健康伶俐的儿子在前,他看着正妻怀里气息奄奄的小儿子,总觉得心中不好受。兼着秋姨娘温柔体贴,他便常常往那对母子所居的绿芜阁流连,同谢夫人的感情愈发淡了下来。
婆母苛待,丈夫薄情,膝下稚子病弱,换做寻常女子,只怕寻死的心思都有,谢夫人却不是这样的软弱性子。府中请来的大夫捋着山羊胡,断言称此子活不到束发之年,被谢夫人吩咐下人,连人带药箱子一并扔出门去。
谢声惟身体不好,那便延医问药,悉心治着,总有好转那日。没人说这世上得病之人便不配如常人一般好好活着。
她将谢声惟当普通孩童一样养,进了私塾,习礼知学,生病卧床时,她便将先生请到家中亲自教习。
老夫人背地里嫌她折腾,只要没说到面上来,她只作不知。嫁进谢府数载,她深知谢家高门大院,最不愿流传出些宠妾灭妻、失了嫡庶尊卑的传闻来。便是捏着这点,旁人也不能拿他们母子怎样。
这样一年年熬着,谢声惟竟也活过了十五岁。谢夫人欢喜得什么似的,他生辰那日摆了筵席,大宴宾客,恨不得将当年那位大夫捉来,按着头看一看,他断言活不过十五的孩童如今还在眼前好好站着。
谢夫人将谢声惟教得极好,言谈举止颇有礼度,心思又聪颖,兼着常年病弱,身形清隽,别有一番逸然风骨。除却不大能出门,也习不得武,倒是比旁人家的公子哥强出许多来。饶是谢铎多年偏心,也不由得注意到自己这位小儿子。
得闲时他将谢声惟叫去书房考校功课,一篇策论下来,文采斐然,谢铎读了都不禁暗自咋舌。听着小儿子在身旁低声咳嗽,绝好的才学,却偏偏囿在一副病躯里,心下也不禁惋叹,连带着对谢夫人母子也多了些关照。
拖着拖着,谢声惟终究是一日日地瘦弱下去,着了些凉便开始起高热,一碗碗的汤药灌下去,人却整日昏着,没什么意识。
饶是谢夫人心性坚韧,苦捱了这么些年,看着病床上的儿子,肺腑间也疼的直如烈火焚烧一般。
这一夜谢声惟在昏迷中吐了血,更是前所未有之事。谢夫人不大通医理,却也知晓这样的年纪吐血,纯然是油尽灯枯之相。
她愣愣地坐在床边,瞧着那一盏烛火摇曳。心里空荡荡的,好似连魂魄也一并没了。
正坐着,贴身的丫鬟阿月冲了进来,气还未喘匀,便开口道,“夫人,门,门外来了个道士,他说,说能救咱家公子的性命……”
谢夫人霍地站起身来,手按在桌边,用大了劲,指甲都折了也茫然未觉,急慌慌地便往前厅去,阿月在后面一路赶着,主仆俩才前后脚地进了厅门。
谢铎和老夫人都在厅中,那道士坐在厅中侧席,正端了盅茶在喝。谢夫人猛地冲上前去,也顾不得什么男女大防,攥住道士手腕,劈头盖脸地问道,“是你说有法子救我儿性命?”
道士受了惊,茶盅子哐啷一声落了地。老夫人阴着脸,拿拐杖重重地杵了杵地面,谢铎抹不开面子,开口斥道,“阿瑶,怎地这般没规矩。”
谢夫人恍若未闻,只拽着那道士,眼死死地盯着,当作救命稻草一般。
道士咳了两声,眼见挣脱不得,只好开口道,“贫道确有一法,能医府中小公子之疾。”
“小公子如今沉疴未愈,乃是诞生的时辰不佳,阳气退,私阴生。阴气绕身,是以缠绵病榻。”
“你只说破解之法,若是成了,府中定有重酬。”谢夫人这时略略定下神来,放开了道士的手腕,语气依旧透着急切。
道士只慢条斯理地吊书袋,“伏羲氏定天地,分阴阳。阴阳谓夫妇也。阴阳配偶,天地之大义。”
“道长是说,”谢夫人迟疑道,“要为我儿娶一门亲,才能救他性命?”
“正是,”道士捋了捋须,又道,“且这非是寻常亲事。小公子命属极阴,自然要极阳之人才能冲化。”
“那敢问道长,何处才能寻得这极阳之人呢?”谢铎忍不住问道。
道士微微一笑,踏步走出门去,没等众人去拦,已然不见了影踪,只有声音远远传来,“月落茅居扉半开,十年走失君方回。”
“去寻罢。”
第3章 冰人上门
追出去的下人过了半晌才回,纷纷摇头,称那道长出了大门便再找不见人影了。
老夫人往椅背上靠了靠,嘴里喃喃道,“这怕不是天上的神仙吧?”
“定是了,”谢铎猛地一拍桌案,激动地对老夫人道,“娘,定是天上的神佛也不忍惟儿受病痛折磨,特地下凡来救他一遭的。”
老夫人浑浊的眼里起了亮光,“当真是老君显灵,保佑我谢家来了。”说着拄着拐杖哆哆嗦嗦站起身来,“我得去,去给老君上柱香。”
老夫人笃信神佛,特意在后院辟了厢房出来,佛道两家皆有供奉,哪家都不曾断了香火。
“我陪您去。”谢铎忙跟上前去,搀着老夫人的胳膊给人送到后院去,回转来的时候,谢夫人还站在正厅里发呆,嘴里正念念有词。
“阿瑶,想什么呢?”
“月落茅居扉半开,十年走失君方回,”谢夫人复念了一遭,“那道士这两句话,指的什么呢?”
阿月在一旁跟着想,突然叫道,“夫人,该不会是字谜吧?”
“往年正月里去逛灯会,那灯笼上写的,可不都是这样一句半句的,让人猜个东西或者猜个字的?”
“确实像!”
谢夫人当机立断道,“阿月,你吩咐下去,让府中人等即刻都来前厅候着。”
半柱香后,府中丫鬟婆子、仆役小厮,乌压压地在堂下站了一群。谁都不知主母突然传唤所谓何事,阿月姑姑又向来是口风紧的,半点都探不出。一时众人都面色惴惴,直恐是被揪出了错处,当众发落。
眼见人齐了,谢夫人使了个眼色,阿月会意,开口道,“今日叫大伙儿来,不为别的缘故,夫人昨夜做了个梦,梦里得了两句话,也不知是上天的什么兆头,特意说来,给大伙儿同猜一猜,猜出来的,便能来这儿得份赏去。”
这番说辞是主仆俩先前合计好的。这府中人多口杂,难免人人存了不同的心思。若是直说这是道士给的能救谢声惟性命的方子,只怕哪个心黑的就动了歪主意。
“大伙儿可听好了,这两句话是‘月落茅居扉半开,十年走失君方回。’”
说罢拿过桌上的托盘,掀了盖布,里面盛了满满一捧银瓜子,直晃人眼。
堂下立刻就炸了开来,白花花的银子谁不稀罕,一时间众人纷纷猜将起来,嘴里翻来倒去地咂摸着这两句话,好似要品出个味儿来。
过了片刻,一个小丫鬟怯生生地站了出来,开口道,“禀夫人,这头一句,奴婢幼时似是听过,猜的该是‘葫芦’。”
葫芦。谢夫人在心里琢磨了,觉得合的上,示意阿月。阿月唤了那小丫鬟上前来,从盘中抓了一半银瓜子,给她兜在手里。
小丫鬟喜得不知该说什么,一连声地谢赏,忙将银子收到贴身荷包里。
有了头一个在前,堂下诸人愈发热切起来,不过一盏茶时分,老账房站了出来,颤巍巍道,“禀夫人,小老儿比划着,十年为一秩,走失馀禾,君为王,方为口,这后一句,合的该是个‘程’字。”
“葫芦,程,”谢夫人翻来覆去念着,只觉得这一词一句来的古怪,虽是猜了出来,依旧毫无头绪。
阿月给了老账房赏赐,又遣散堂下诸人,扭过头来瞧谢夫人仍在思索。
“夫人,婢子想着,那道长既是说要为哥儿寻桩亲事,这谜底应得必然便是那位姑娘了。那这个程字只怕是那姑娘的姓了。头起那‘葫芦’,只怕是告诉咱们,该往何处寻这位程姑娘才是。”
“是了,”谢夫人经这一提点,回过神来,“你这样说,我便想起了,早年咱们府中存丫鬟婆子卖身契时,我曾粗看过一眼,那户籍里是有葫芦巷的,似乎是城西的一个巷子。只因这名儿特殊了点,我才记到今日。”
“那便是了,夫人,”阿月忙应道,“想来道长说的,便是这位住在葫芦巷中的程姑娘了。”
猜出了自己儿子的这位救星,谢夫人片刻都不耽搁,即刻便吩咐府中下人备车,往城西葫芦巷赶去。
阿月迟疑了一瞬,劝道,“夫人,这城西是贫民住的地方,气味腌臜,您千金之体,怎可踏足。不如您在家等信,婢子替您去将那位程姑娘请来?”
说话间谢夫人已经出了前厅门,动作利索地上了马车,“不必,我亲自去请。无论如何,也要将那位程姑娘带回来。”
就在谢夫人启程去寻那位“程姑娘”的同时,小程大夫遇上了点麻烦。
程既今天没能出成摊,他被人堵在了家里。
堵他的是隔壁街的孙婆子,整个城西远近闻名的冰人。凡是家里有待字闺中,到了年纪的女儿,或是意在聘娶的青年,少不得都要请她去坐上一坐,见几回面。
这其中自是不包括程既的。小程大夫一无高堂操持,二无家底为聘,连谢媒礼都拿不出,冰人也是有眼力的,从未踏足过他这破烂门槛。
是以今日孙婆子登门,程既着实吃了一惊。眼瞧着孙婆子满脸的皱纹直笑成了花儿,他才后知后觉地回想起昨日同张大娘那几句闲扯。
敢情在这儿等着他呢。
肉包子误事啊,一时贪了嘴的小程大夫悔不当初。
孙婆子显然是见过大世面的,进了门眼瞧着程既这屋子里破桌烂椅,家徒四壁,眼都不曾眨过。
她拣了条看起来略牢靠的板凳坐着,对桌上那只豁了口的瓷碗只作不见,堆着笑开口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小程大夫啊,你这可是撞了大运了,”孙婆子晃着手绢儿,直往程既肩膀上招呼,手劲儿还不小,把程既拍的一晃,“婆婆可和你讲,这张大娘家的闺女儿,哎哟生得那叫一个俊俏,性子也柔顺,力气也是有的。这段日子她爹病了,她家那些个笼屉,可都是她一人搬的。”
“这姑娘女红也好,绣的那鞋垫子上的鸳鸯,哎呀呀,真的要从那上头扑腾出来。”
“婆婆可问过了,这闺女儿啊,对你可是一百个愿意。那张大娘夫妻两个,也是瞧上你稳重,不似那些个年轻人,肚子里一堆花花肠子。”
“小程大夫啊,这里没外人,婆婆可是和你说贴心话,你说你这孤身一人在外,也没个亲眷,谁肯提你张罗个婚事呢?婆婆瞧着都心疼。虽说这倒插门听起来不太体面,可你想啊,这老两口就这么一个闺女,说句不好听的,将来一蹬腿,留下的东西不都还是你们小两口的?”
“你就听婆婆一句劝,这握到手里的,才是真金白银,别的那些个名头,都是虚的。”
孙婆子不愧是这城西冰人里首屈一指的,桩桩件件说得天花乱坠,水都不带喝一口的,言语间俨然将程既当成了自家人来打算,颇为推心置腹。
程既听得头疼,忙去水缸里舀了瓢水,倒在碗里递给孙婆子,权当堵一堵她的嘴。
孙婆子接过碗来,却只是拿着,口头并不停,“总之情形呢,大致就是这样,小程大夫啊,婆婆也不瞒你,那张大娘夫妻两个是实心实意想招个上门女婿的。要不是你先前救了那老丈一遭,只怕你这身家他们还瞧不上眼。这也是老天爷给定的缘分,你可得把握住了哇。”
程既实在听不下去了,眼瞧着到了正午时分,这婆子还不见要走的架势,再留下去只怕自己还要搭进去一顿饭。为今之计,只能速战速决了。
程既坐正,摆出一副心动又为难的神色来,“婆婆,您说的这些我都晓得,只是,我不好害人家姑娘的。”
孙婆子咋咋唬唬地叫道,“呸呸,什么害不害的,大好的喜事,说什么晦气话?”
程既声音愈发低了,简直有些难以启齿的样子,“不瞒您说,我……有点毛病。”
孙婆子狐疑道,“你个大夫,年纪轻轻的,能有啥毛病?”
程既抬起头来,万分沉痛地开口道,“我不举。”
第4章 婆媳初见
日头晴好,张婆婆正搬了竹凳,抱着自家的老猫坐在巷口晒暖儿。
冬日里僵冷的老骨头在这样好的太阳里舒坦了许多,张婆婆微微眯起了眼,手一下下地挠着怀里猫的肚皮,猫懒洋洋地趴在膝头上,从喉咙里发出些咕噜噜的动静。
远处传来些辘辘的声响,像是车马轮子滚过泥地。张婆婆睁开眼,有些好奇地探头去瞅,一辆朱轮马车正正地停到了巷口。
这可真是罕事儿,葫芦巷这破地方马都不曾见过两匹,今日倒来了这样一辆马车子。那车身密密地围着,金碧辉煌,连前头拉车的马都格外肥壮些。
张婆婆眼珠儿不错地盯着那车子瞧,恨不得当成个布样子描下来,回去也好和老姐妹们嚼嚼舌头。
正看着,那车上下来位姑娘,竟是直直朝自己走了来。
张婆婆慌忙挺直了腰杆,一巴掌把怀里的猫拍了下去。虽不知道来人要做什么,她的心还是忍不住砰砰地跳起来。
那位姑娘走近了,满头珠翠险些要晃花张婆婆的眼,她身上带了股香风,张婆婆闻着只觉得整个人都像是掉进了云头里。
“婆婆,烦劳打听一下,这里可是葫芦巷?”那姑娘开了口,声音轻且软,春日里的柳树絮子一般。
“哎,是,是这儿。”张婆婆咽了口唾沫道。
“这巷子里,可有户姓程的人家?”姑娘又问道。
“姓程的……”张婆婆在脑子里把葫芦巷里的人家来回扒拉了一遍,迟疑道,“这巷子里人不多,我记着就小程大夫一家是姓程的。”
听到张婆婆说确有此人,姑娘,也就是阿月眼睛微微一亮,“敢问这位程大夫住在哪一户?”
张婆婆热心地拿手给她指着,“喏,这巷子口进去,西边儿数第六扇门就是。”
“这个点儿他约莫着又出摊儿去了,不一定在家。”
“多谢您了。”阿月说着,从荷包里拣了块碎银子塞到张婆婆手里,没等人反应过来,一路小跑又回到了车旁。
手心里的银子明晃晃的,张婆婆愣愣站在原地,忍不住疑心自己睡糊涂了发了梦。
阿月凑到车帘处,车里的人急切地出了声,“怎样?可打听到了?”
阿月低声同里面道,“问到了,夫人,这儿确实是葫芦巷,里面也只有一户姓程的人家。”
“果真!”谢夫人激动的抬手捂住了心口,“老天保佑,那道士没说谎,我儿这次有救了。”
说着便掀了帘子,跳下车去。
阿月被唬了一跳,忙伸手扶了谢夫人一把,“夫人您在车上就是了。这路不好走,婢子去将那位程姑娘请出来。”
谢夫人摆摆手,往前走去,“总归是有求于人家,总要我亲自去,才显出咱们的诚意。”
巷子窄小,路面泥浆遍布,偶尔还冒出些碎石,让人一不留心就有崴了脚脖子的风险。没走几步,主仆俩穿着的绣鞋鞋面就染了脏污。
谢夫人心内五味杂陈,“这位姑娘住在此处,想必日子过得不易。”
阿月想起方才巷口张婆婆的话,心里总觉得不太妥贴,“夫人,方才我问那老婆婆,她口口声声说的是小程大夫,且说他已经出摊了。这语气听起来,怎地像这程家主人只这一位呢?可若是这位小程大夫便是程姑娘,她身为女子,独居在此,还,还在街头摆摊谋生,这也太……”太古怪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