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豆腐包之后就剩各种调料了,五香粉、十三香、八角、龙眼干等等,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周满带着应非池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到处走,一样一样地买回来放在后推车上。
“过年居然这么热闹!”小道士感叹,一点点地染上了过年的喜悦。而这不过是灌江村过年的开始而已。
第47章
灌江村过年有一套习俗,在办年货之后,就要打白糍粑。
白糍粑灌江村以外的L市人也会做,街上也会有的来买,但那是真正的“白”糍粑,不染色。灌江村的白糍粑的时候是要染色的,染料是黄栀子。
首先要将自家种的糯谷脱壳成糯米,糯米非常容易招虫子,所以除非要用,否则不会将糯谷脱壳。白糍粑的分量一般以二十斤糯米最佳,一家四口或者三口可以在天气变暖之前吃完。
脱壳之后,糯米要放在水里泡一个晚上。糯米本来就是籼米圆,泡了之后就更是胖乎乎的,似乎指尖一推就会不由自主地滚动。到了第二天早上——一般都是二十五那天晚上泡糯米,二十六那天早上就可以正式做了。
首先要把黄栀子裹在纱布里,放在水桶里搓揉或者捶打,让黄栀子的汁液将水染成黄色。随后将糯米倒入水里,浸泡大概半个小时,糯米就会变成黄色。
在糯米染色的时候,就要生火了。烧火要大灶,柴要手臂粗的才行,灶上要架上大铁锅,锅口的直径至少一米二。锅里烧水,锅上架着两头通的大蒸桶。桶底放着木筛,木筛上铺着纱布。蒸桶、木筛、纱布都必须用茶油抹过,以免蒸饭的时候糯米粘在桶上。
等糯米染色好后,就放进木桶里开始蒸。蒸熟的标准不仅是满室飘香,更要每一粒糯米都晶莹饱满,透着油亮。为了让糯米熟得均匀,蒸的过程中要不停地用竹制的长勺子翻搅。
等糯米彻底蒸熟,就成了糯米饭——灌江村的糯米饭虽然都用蒸的,但蒸熟之后还有各种做法,例如加入排骨炒或者加入槟榔芋焖等,这个以后再说。总之,蒸桶里金黄色飘香的米饭也是糯米饭的一种,与二十年后L市早上满城都是的G市风味糯米饭相比,G市风味的糯米饭透着炒肉、广式香肠的香,用来做白糍粑的糯米饭则透着黄栀子的清香,中间又透着糯米特有的香糯。
周满到吴东婶那里蹭白糍粑,趁蒸桶还在灶上就挖了一团糯米饭,团成一团压紧实了,轻轻地贴了贴应非池的手,问道:“烫不烫?”
应非池盯着那金黄色的糯米饭开始咽口水,头摇得就像拨浪鼓:“不烫!”说着就接过了糯米饭团,分开了自己一半周满一半,一边看火一边吃。
他总是不能忘了给自己。周满吃得双眼笑眯眯的,这孩子,没白疼。
吃完糯米饭,就该做正事了。
周满跟应非池合力将蒸桶连同糯米饭一起抬了出去,堂屋里已经洗好了一个大石舂,男人们扛着竹竿已经等候多时了。将糯米倒进石舂里,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竹竿,几个大男人开始努力舂捣石舂里的糯米。
石舂的里层已经抹上了茶油,竹竿都是新砍回来的黄竹,特意选不大不小恰好能一手握住的。黄竹削尾,底部刚好留在竹节的地方,削平竹节之后要用刀小心地削光滑,以免刮到糯米。在舂捣的过程中也要隔一会儿就在竹竿底部和石舂内部抹茶油,不要小看糯米的黏性,更不要小看舂捣而出的糯米糍粑的黏性,能扯成半米高还不断。
等男人们将糯米舂成细软的团子,就该上桌让女人们动手了。据说江浙那一带过年也会做糍粑,也是将糯米蒸熟之后舂捣成细团,然后揉米团,做成一条一条的再用刀切成块。对了,那边似乎是叫做年糕。
灌江村的做法是将糯米团揉熟之后,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放在掌心团成小团,最后压扁,做成一个小小的圆饼形。
做成面饼之后还不能完工,糍粑要放在阴凉处等表面的水封干涸,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抹上的茶油在揉米团的过程中渗入糍粑之中,风干之后会在糍粑表面结出一层硬质的表层。那之后就将糍粑一个一个地收起,泡在冷水里。放冷水浸泡是为了防止糍粑水分逐渐风干之后碎裂,而茶油凝结出的表层在冷水里也保持硬质,防止水进入糍粑内部。
那之后就可以吃糍粑啦,方法很多种,可以放在火上烤,也可以放在锅里煎,还可以放在水里煮,不过周满十分不喜欢水煮糍粑,软绵绵的没嚼劲。周满喜欢将白糍粑煎着吃。
把铁锅烧红,淋上一层茶油,就可以将洗过的白糍粑放入里头了。煎的过程中要用锅铲不断地压糍粑,在温度升高、逐渐软化里将白糍粑压成薄薄的一块。当然,也要记得随时翻面,免得白糍粑焦了。煎之前的茶油淋得是否足够、均匀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压扁白糍粑的过程中白糍粑是否粘锅,粘锅的糍粑非常难翻面,动不动就会焦。
周满对煎白糍粑非常有一手——准确来说周满对做吃的造诣颇高。他能将糍粑压得就像人家做的薄饼一样,好大好薄的一张,但是绝不会让白糍粑出现焦黑,永远都是淡淡地金黄色。因为翻得及时,白糍粑的表面被煎成酥脆的一层壳,闻着就很香。出锅之后摊在砧板上,洒上白砂糖、红糖或者夹上旧菜例如肉片什么的,将白糍粑折成半圆形。咬一口,外壳酥脆,里头香糯,夹心甜滋滋的或者肉香十足,这就是冬天里最好吃的午餐了。
因为以务农为主,华南的农忙日又都是太阳很大的春秋夏季,所以灌江村对早餐和晚餐非常重视,早餐要吃得饱才有力气撑过炎热的上午。晚餐则是劳累了一天的犒劳。反观午餐则十分随意,一般都是吃早上剩下的饭菜——嗯,对,因为一整个上午都要做农活,灌江村早餐也是吃饭的。通常来说,太阳毒辣的十二点到四点半都是不出门做事的,这四个半小时通常用来睡午觉、打扫屋子等。所以说,后世L市行政班午休三个小时大约就是这么出来的,睡午觉是铁打不动的习惯。
糯米是非常饱肚子的,不过以周满跟应非池的食量,一次能吃两个白糍粑,不带打嗝的。吃饱之后,又要开始忙过年的其他事了。其实过年也没有特别多的事,无非就是准备吃的跟吃掉好吃的而已,中间夹杂着一点清扫行动,打扫屋子啊,清理屋前屋后尤其是阳沟。
阳沟就是屋子旁边的排水沟,华南一年四个季节有三个季节是多雨的,只有秋天天高气朗,不会下雨。冬雨绵绵,春雨沙沙,春夏之交狂风暴雨,要是不清理好排水沟,万一排水不畅让雨水漫进屋子,那可不是好玩的。
第48章
农村过年,最不能缺少的一件事就是杀猪。灌江村离集市远,也就很少吃饲料猪,平时村子里就有一群杀猪佬,每隔几天就凑份子买村上的猪来杀,然后挑到各个聚落去卖。在灌江村,基本每家每年都会养四头猪,三头卖给杀猪佬,一头留着过年。
因为山势陡峭平地少,聚落分散,所以每个聚落凑在一起的基本都是有亲戚关系的人家。例如茶山坪就是陈家跟姻亲蒋家。按照灌江村的习俗,每年二十六这天下午,茶山坪的一家人就开始烧火热水了。茶山坪的男人们在谷坪上抽烟说笑,跟周满谈过去半年的收入,说着明年开春做什么。
等女人来提醒水快开了,男人们就开始行动了。
首先要摆上一张特别大的长条凳,凳子高将近一米,有两米长,五十公分宽。摆好之后就要准备尖刀和桶跟铁钩。铁钩的形状是一个J字,勾起的部位非常锋利。做好一切准备,男人们会来到猪栏,把猪赶到栏边之后就开始动手。工具是尖刀跟铁钩,鉴于过程略血腥暴力,我们还是不写了。
总之,猪很快杀好,猪血在桶里留着,滴上茶油让它凝结。随后就是把开水琳在猪身上,开始刮猪毛。
应非池在旁边看着,觉得这地方的刀子真是形状各样用途不同。比如说,柴刀是用来砍柴的,是一个刀背厚刀刃也比较厚的构造,保证砍硬木的时候刀刃不会缺口。刀尖还要往下完成一个突出刀刃的弧度,防止往下砍的时候刀刃磕到石头,刀刃受伤。而菜刀则是一个方形,刀背跟刀刃的厚度差不多,薄薄的一片。笋刀跟尖刀很像,但笋刀比尖刀小巧很多,笋刀最多二十厘米长,尖刀却大多数超过三十五厘米。两者都是刀尖锋利,笋刀因为长期旋转的关系,整个刀尖都是雪白的颜色,锋利而且冰冷。相比之下,尖刀只是在刀刃上泛着银光而已。
还有两种刀也很像,一种就是大砍刀,砍猪骨头用的,还有一种是刮毛刀,是专门用来杀猪刮猪毛的。这两种刀的造型都像半个形。有一个胖胖的肚子。大砍刀非常重,几乎能跟斧头的重量媲美,而刮毛刀则非常轻。
应非池看到周满双手拿着一柄刮毛刀,简直运刀如飞,不一会就把半个猪刮得白花花的。
之后就是清洗、分解、清理内脏。L市这边对猪内脏的接受度很高,从猪胃(这边叫猪肚)、猪小肠、猪大肠、猪肝、猪心到猪肺。一般除了猪小肠会留一段做腊肠之外,其他的内脏杀猪的当天晚上就会被火锅烫掉。
杀猪餐的火锅用猪头骨熬做汤底,在没有电也没有煤气的年代,用炉子烧红炭火,环形桌子的中间放着烧炉锅。烫的食材除了猪内脏,还有大白菜、茼蒿菜、油菜花,蘸的是辣椒酱。将辣椒、蒜叶切碎之后淋上热汤,这就是酱了,当地人叫它“盐水”。
周满带着应非池坐在桌边,今晚杀猪的家只有一个老阿婆跟她的儿子,杀的猪却足足两百斤。周满打听之后就跟老阿婆买了一百多斤猪肉,都已经钱货两讫了,正在享受美食了。
猪肝跟猪心可以烫久一点,但是猪肠跟猪肚千万不能烫久,尤其是猪肚。最好就是放下去之后搅一搅,看到猪肚卷起来就舀起来吃。烫久了的猪肚会很硬,完全嚼不动,但是烫得恰好的猪肚就会很脆,非常好吃。
应非池当晚吃得肚子都鼓起来了,真想靠着周满就不动。可惜周满要挑猪肉回家,两个箩筐里满满当当的。
第二天,二十七,周满找了两个大缸子将买回来的猪肉切成大条,放盐进去腌了,只留下做腊肠的肉。
关于腊肠这点,灌江村人跟L市人有所不同,大概是瑶族跟壮族生活习惯的差异。L市人都将冬至视为小年,在冬至这天制作腊肠跟腊肉,晒干或者风干了等年夜饭吃。而灌江村则是在快过年那一两天或者初二初三才做,用柴火熏干。
做腊肠之前要将猪小肠的一端绑好,随后小心地吹气,让小肠鼓起啦,扎好之后放在太阳下晾晒一天或者半天,让小肠肠衣内外的油脂凝结。随后就是切肉,酿制腊肠不能全部用瘦肉,否则做出来的腊肠会很糙,口感不佳。最好六分瘦四分肥,这样的腊肠既不会肥腻,也不会干燥。
酿制腊肠的肉并不需要切碎,只要切成一片一片的就可以了。切好之后,放五香粉、胡椒粉、盐,搅拌均匀之后备用。把晾晒的小肠取来,切割一个饮料瓶的瓶口,把瓶口与肠衣连接起来,就可以往里头酿肉了。在酿肉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牙签不时刺穿肠衣,把肠衣里的空气排干净,否则腊肠的肉就会不紧实,还会因为空气挤压使肠衣破裂。
等腊肠酿好,就可以用绳子绑成一节一节的,在灶头横着竹竿,把腊肠往竹竿上一挂,剩下的事情就是每天烧火。用火烟将腊肠熏干了。一般来说,十天到半个月就能吃了。腊肠最好什么都不用和,爆炒之后放大蒜叶就可以了。本身腊肠的味道就已经非常香,油而不腻。当然也可以加入酸头菜一起炒,这样腊肠里带着一点点头菜的酸味,风味也不错。
再等一等,就是年三十了。
第49章
年三十的一整天都是忙碌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扣肉,这是灌江村年夜饭上绝不能少的一道菜。做扣肉与做红烧肉一样,要用最好的五花肉,最好是两肥三瘦的五花肉。如果没有五花肉,可以用半肥瘦的或者全瘦肉。将猪肉切成十到十五厘米左右的方块,烧火,架锅,将锅里的水烧开,把猪肉放到锅里用开说烫熟,灌江村当地称这种做法为“潦”。
将猪肉潦熟之后,要放在一旁晾干水分,越干越好。在晾晒猪肉的时候,要开始准备芋头。扣肉的芋头以里埔产的槟榔芋最好,如果没有里埔槟榔芋,那自家种的槟榔芋也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用青苗芋之类的芋头,因为不够粉糯,蒸熟之后软绵绵的,一点也不香。
将槟榔芋洗净削皮,切成半月形的长块。在灶上架锅,倒入满锅的茶油,将茶油烧至滚烫。随后将芋头片放入油锅里炸熟。油炸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翻搅,以防芋头炸过火了有焦味。油炸的程度以芋头片中间鼓胀起来为最佳,到那时候就将芋头片捞起放在竹片编制的簸箕上,晾干油脂,降低温度。
这个时候的芋头片已经可以吃了,表皮带着油炸类的香味,而内部带着槟榔芋特有的粉糯。
“好吃!”应非池蹲在簸箕边把香脆的芋头片咬得脆响,“这样已经很好吃了!不需要再继续做了!”
“还不行。”周满穿着围裙拿着铁钩,“你等着吧。”
用铁钩将晾干水分的猪肉勾住,放入油锅里炸。炸猪肉比炸芋头更要小心,因为猪肉一点都不能炸过火。中间很多次都要用铁钩翻动,需要很大的臂力才行。
等猪肉炸成褐色,就可以出锅了,放在簸箕上晾晒备用。这个时候就该准备调料和用具了。做扣肉需要直径二十厘米左右的圆碗,上大下小的造型最好。配料有酱油(那个时候还只有老抽)、八角、十三香、五香粉、豆腐乳,豆腐乳果然还是花桥最好啊。在大盘子里倒入酱油,把其他配料放入其中搅拌,尤其是豆腐乳,一定要碾碎到融化的地步,否则就容易盐分不均匀。
做完调料之后,猪肉跟芋头也已经降温了。将猪肉切成一厘米厚的肉片,把肉片跟芋头都蘸上调好的酱,然后一块肉一块芋头地在圆碗里摆成一圈。碗底的部分一定要紧密贴着,上面的倒是不要紧,散开就散开了,可以在散开的部分加一些肉末和小块的芋头。
周满考虑到两人的胃口,一口气做了六碗,心里还计算着可能吃完了还要继续做。
把肉片装盘之后,就算是告一段落了,要吃的时候就把扣肉放在锅上蒸,蒸的程度以芋头软得筷子轻轻一戳就能戳破为标准。其实,越久越好。
年夜饭不可缺少的第二道菜是蛋包和豆腐包。蛋包与外地的蛋饺很像,都是用鸡蛋包着肉煎好,豆腐包也是在里头酿肉。这些都没有什么,关键是肉里头的东西。
L市喜欢在豆腐包里头酿蒸熟的糯米,灌江村只酿肉。将猪肉剁好之后,要在里面加上一点笋干,还有香菇干、蒜白——蒜叶那部分是绝不能加进去的,不仅不好看,还不好吃,口感太粗糙。如果怕油腻,还可以加一点荸荠。最重要的是,不能望了盐跟胡椒粉。
应非池不会煎蛋,剁肉的功夫也不如周满,只好在周满煎蛋包的时候酿豆腐包。每一个豆腐包都要酿得结结实实,不然的话就会给汤渗进去,烫人不说,还不好吃。
“四十个蛋包,六斤豆腐包。”周满笑着摇头,他们俩不仅是吃货,还是大胃王吧?
将豆腐包跟蛋包放在锅上蒸,这个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年夜饭的准备可以告一段落,要开始准备对联和门神了。门神是已经买好的,对联却只有红纸跟笔墨。
“你来写。”周满倒墨水,把用具都准备好。“非池,我们家的对联,你来写。”
应非池有些紧张:“我?要写什么?”
“怎么吉利怎么写。”周满说,摸摸小道士的头。“我相信你。”
应非池咬着嘴唇,脑袋里有些空白,想来想去只能写“五福临门,一心凝爱”,横批是“桃李春风”。周满做生意算计人可以,对文学的赏析真的不高,十分满意地将对联吹干。这个时候胶水什么的很少,灌江村历来都是用木薯粉泡水煮开了当浆糊。周满将木薯浆糊往门边一刷,应非池看看周围没人,一个搬运咒就将对联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