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的重生(穿越)上+番外——鸡鸭鱼肉
鸡鸭鱼肉  发于:2014年02月07日

关灯
护眼

“以后你留意点着,看看有没有门第性情合意的姑娘,长华该到了娶妻的年纪了。”说也说了,骂也骂了,顾科对于顾泰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自己来了,“也不是很急,要是大登科之后,再小登科,双喜临门才是最好,也差不了一两个月的。”

张罗婚事本来就是女人的事儿,女人看女人才能看出门道,女人从小处着手把人选提一提,男人看看大方向上点头就是了。

顾府现在就有两个女主人,指望老夫人是不行了,这件事也就落在了顾府大夫人于氏的头上。

“现在就是立马成亲,长华的年纪也有些大了,我那娘家的外甥和长华年纪一般的大,都有三个孩子了,幸亏是男子,年纪大点,也不妨碍,只是——”于氏支起头,看了一眼丈夫,说话吞吞吐吐的。

“有什么话直说就是,夫妻之间还有什么可避讳的。”在被窝里顾科拍了拍妻子的手。

“那我就直说了,前几天娘找过我一次,目的倒是和爷一样,希望给长亭找个合适的姑娘。”想到那时候的情景,要不是自己定力足,于氏险些一口茶呛死。

现在想到,于氏只剩下好笑了,癞蛤蟆打哈切,好大的口气啊,“同样是给长亭兄弟俩找媳妇,和爷不同的是,娘已经有对象了。”

有些笑意的看着丈夫,“爷可猜不到,娘为长亭相上哪家的千金。”

哪怕是看上本朝的公主,顾科也不奇怪。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老娘近些年来是越发的糊涂了,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没有妻妾,成亲之后,母亲第一年就生下自己,次年生下弟弟,脚跟在顾府站得稳稳的,父亲见到祖父那辈子惨厉的妻妾争斗,就没有纳妾的心思,常年下来,母亲身边连一个添堵的通房都不见,母亲的性子还是闺阁少女似的天真,只是年纪越发大了之后,那种天真就被养成了随心所欲,在他们父子稍一疏忽的时候,母亲就把搅家的祸根——他的表妹,作为二弟的妾侍纳进了家门。

“母亲相中了大名府何家的小姐。”说完这句话,于氏支起头,眼睛眨也不眨看着自己丈夫。

顾科腾的一声坐起身来,“你说,母亲相中了哪家的姑娘?大名府何家?就是那个大名府的何家?”

在丈夫的目光之下,于氏肯定的点点头,“就是爷脑子里想的那个何家。”

顾科还抱有一丝的期望,“何家的小姐难道是是庶出的不成?”要是庶出的还可以理解。

“爷您糊涂了不是,何家的第一条家规就是男子四十无子才可纳妾,而今何家嫡出的少爷就有三个,最大的那个比长华还有长上五岁,娘相中的就是人家唯一的嫡出妹妹。”

“娘她疯了不成。”顾科再也忍不住了,“一个庶子居然想求人家的嫡女,这种亲事提一提都能把何家得罪死了,是不是后面有人教唆娘?”后面的人无非就是顾老夫人的心肝肉顾长亭的同母妹妹益慧,或者是到了京师的顾长亭本人,反正跑不了这两个人。

况且顾何两家门第不能说是悬殊,但也是高攀,何家乃是历经三朝而不倒的望族,历代与各大家族联姻,根基深厚,族内也是人才辈出,入朝为官的人更是不少,说是大齐的庞然大物也不为过。

顾家说起来是书香门第,顾老爷也是官居吏部尚书一职,在常人的眼里也算是位高权重,但是顾氏人丁单薄,后继无力,一旦顾老爷致仕,后代没有优秀的人才的话,就会立即会家道中落。

儿子能说他娘疯了,媳妇却不能说婆婆疯了,对于矢志不渝给自己儿子塞小妾的婆婆,于氏宁愿伺候一个疯婆婆。

“何家家规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所以何家的男子一向不愁找不着媳妇,但是这一天同样适用于娶了何家女子的何家女婿,何家女婿不好找,恐怕娘就是看中这一点才希望让长亭去碰碰运气的,不行再说不行的,这万一婚事成了了——”他们做梦都能笑醒。

“什么叫做不行再说不行的,让人家捧在手心里的嫡女,嫁给你家庶子,换你你能愿意吗?那是结亲吗?那是结仇,这种事情连想一想都不能让何家知道。”说完,顾科也没有睡意了,连忙起身下床,“不行,这件事情我必须要告诉父亲一下,让父亲阻止一下母亲。”

“这么晚了,也您明天再说也不迟的。”于氏说道。

“这件事情宜早不宜晚,说不准哪天母亲一起兴致,直接上人家何家提亲,到时候乐子就闹大了。”

顾科急忙的穿上衣服,随从拿着灯笼在前面照路,就向父亲的院中走了过去。

杨氏母子的心倒是越发的大了,顾科边走边想。

第十一章:家世,国事,天下事

这些年因为老妻的脾气越发的不可理喻,顾家的大家长顾渔一直歇在外书房,两个儿子见不得父亲长夜漫漫孤枕难眠,常常送进一些美貌的丫鬟,反正父亲年纪大了,也捣鼓不出什么庶子庶女来了,送来几个女子给父亲解解闷也就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了。

只是顾渔洁身自好惯了,这么大的年纪,要色也色不起来来,只是人越老就越喜欢看些年轻的脸,仿佛看久了自己也能凭空的少上几岁,对于身边正值妙龄的女子,他怀着不是一个男人的欲望看,而是在看一种岁月流逝的感觉,顾渔最喜欢就是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养在身边三四年,享受完红袖添香,等到了岁数,就赠送一笔可观的嫁妆送出门去,也是一件功德。

久而久之,顾渔身边的丫鬟的位置竟让满府的女婢趋之若鹜起来,并不是每个都渴望一步登天,相比做一个低人一等的姨娘,外面的正头娘子才是那些女婢心中最好的归宿。抱有这种的想法,侍候顾渔起来自是更加的尽心尽力,顾府的奴婢有了这一条出路,打歪心思的人就随之少了。

结局,可谓是皆大欢喜。

顾科带着小厮直奔父亲的院子而去,静悄悄的没有惹出什么动静来。

他到了书房外的时候,顾渔还没有去睡,老人的觉本来就少,加上朝中进来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行差踏错半步就可能万劫不复,有些事情不由得他不仔细思量。

他正想明年找儿子商量一下的时,听到守夜的奴才禀报大爷有事找他。

顾渔披了一件外衣出了门去,“来的正好,我正有一件事需要找你商量一下。”

两父子面对面的坐在一起,深夜之中,彼此都没有睡意,“深夜前来,儿子也是一件事儿急于告诉父亲,恐怕父亲不尽快阻止的话,母亲会惹出大乱子的。”

顾科说的严重,顾渔只是抬了抬眼,自己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只要不是抄家灭族的大祸,什么事情能值得大半夜找自己,不过还好,大儿子还能看得清大的形势,只要站不错队,守成还是可以的。

再说自己的小儿子,那就只有“大事糊涂,小事精明”来形容,最容易做的事就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一个家都被他弄得尊卑不分,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小的家他都弄不明白,还能指望他干嘛呢?都是被自己那个小家子气的老妻给教歪了。

“你母亲还能惹出什么大乱子?”顾渔哼了一声,“再乱还能乱过,你母亲把咱们家的长孙弄成庶出的?”二十年的那一出,要不是他顾渔在官场的人缘好,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想他顾渔自诩为礼教君子,不养外室不纳姬妾,就是想要改正顾家清正的名声,经营了多年,好不容易让人忘记顾家的老太爷宠妾灭妻,逼死嫡妻的事儿,一下子全毁了。

人们不会说杨氏宠爱幼子,只会说他们顾家的家风不良,上梁不正下梁歪,顾渔真是冤死了,他真的是被瞒在鼓里啊,等他清楚了之后,早已经瓜熟蒂落无可挽回了。

经过此事之后,顾老爷与老妻可谓是相敬如冰,听到老妻的名字,顾老爷都不高兴。

看父亲的反应,顾科就明白二十年的芥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失,反而像一个恶性肿瘤一样,越长越大,下面的话必将是火上浇油,在父亲和母亲之间再砍上一刀,但是顾科也知道这件事情并不是能纵容母亲的。

反正父亲也不可能休掉母亲,顾科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说给了父亲听。

说完,顾科平静的看着父亲,“母亲想要给长亭找一门好亲,也不过是疼爱长亭过甚了。”

“一个娘家的外甥女居然比自己嫡亲的儿子还要重要,你说,我还能说什么呢。”事到如今,顾渔对于柳氏已经不抱有什么幻想了。

两父子相对无言。

“归根结底,还是杨氏他们的心太大了。”杨氏就是顾老夫人柳氏的外甥女,而杨氏所出的女儿与顾老夫人朝夕相伴,不会听不到一点风声?明眼的不妥,却没有提上一声,也是痴心妄想吧。这件事情,顾长亭可能无辜,益慧却肯定知情。

顾科不想说母亲的错,那么所有错必定是有人在背后教唆。

“你母亲本来就糊涂,她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后果,还算情有可原。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个人利益置于家族利益之上,那就是愚蠢了。”顾渔苦笑,“这都是你弟弟惹出来的事儿。”

嫡庶不分,致使庶子庶女妄图与嫡子比肩,长此下去,庶出子女必定欲壑难平,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想要把嫡子取而代之也不是什么不能想的事情。

——家无宁日啊。

“我记得国子监祭酒蔡恒有一个庶出女儿,年十九岁,因为为嫡母守孝错过了花期,据说颇为贤良,明天起早就让你媳妇找一个上好的官媒,上门提亲。”顾渔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断了他们的念想,这样谁也再也闹不出什么事儿来了。

“那是不太委屈长亭了?”顾科于心不忍的说道,其实顾长亭也是被蒙在谷了,顾长亭到京师才八天而已,再说人家脑子也没那么蠢,没有自我膨胀到以为可以娶到何家的嫡女,充其量就是希望找一个门第稍微高一点的老婆。

“委屈他,哪里委屈他了?同时庶出,一个从四品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一个从五品知州的儿子,要认真论起来,还是高攀呢。”

可不是一个从四品,一个从五品,相差整整一品,可不是高攀?

可事情不是这样算的,顾长亭除了有一个从五品知州的爹,还是当朝吏部尚书的孙子,而且国子监祭酒蔡恒家很是“清”贵,嫁妆恐怕给不了多少的。

顾科想了想,说:“我倒是知道蔡大人家除了有一个十九岁的庶女,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嫡女没有定下人家,正好与长亭匹配,能娶嫡女,为什么要娶一个庶女?”打压的厉害,恐长亭生出怨言。

“你以为我不希望长亭好吗?他也是我顾渔的孙子,但是他必须要摆正位置,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顾渔闭起了眼,“所谓娶妻娶贤,我前车之鉴,你让媳妇去仔细相看一下,看看哪个更加适合,尽快定下婚事吧。”

父亲说出这话,顾科就是知道父亲已经松口了,毕竟一般的情况下,嫡女受到的教育总是要强于庶女的。

就像是顾渔自己说的,顾长亭还是顾家的子孙,如非必要,他的祖父要怎么会要打压他?就是破逼无奈的打压他,也不会想把他打到尘埃里。

“那我明天让于氏去想蔡大人的嫡女提亲?”顾科小声的说道。

对面的顾渔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家事谈完了,还有国事。

两父子喝了一盏冷茶,清了清头脑。

“你是户部侍郎,最近你们户部有什么动静没有?”顾渔问自己的儿子。

“父亲这样问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顾科反问。

“好了咱们父子之间就不用打什么谜了?”顾渔拢了拢袖子,“你们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说白了就是管钱的,陛下连年西北用兵,最近主和派以国库空虚之名,请求停战,以令百姓休养生息,主战派也以“毕其功于一役”为由,极力请战,两方争论的焦点无非在于——国库能不能支撑,我现在问你户部还有没有钱?还有没有多少钱?”

“父亲,您知道我只是户部侍郎不是户部尚书,这种问题,您应该问户部尚书才对。”顾科简直想无奈的摊摊手。

“废话,要是能从户部尚书口中问出来,我干嘛还要问你啊?”顾渔说道,“现任户部尚书乃是陛下的心腹,陛下又是强力支持西北战事,我能问出准话来才有鬼呢?”

顾科思索,“西北和突厥已经打了三年,两方互有胜负,三年之间,全国的大部分税收都投入了西北,加上官员的俸禄,修缮水历,皇家用度,每年国库肯定是入不敷出,都是吃常年存下的老底了。

您也知道我调到户部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国库还剩下多少钱我不是非常的清楚,不过每逢西北军催要粮饷,尚书大人都会愁眉苦练的好几天,以此推断的话,国库的银子恐怕不是很多了。”

顾科根据尚书大人以往的以为国库不可能还剩下多少钱了,如果顾长华在这儿,他根据前生的经历就清楚的知道,国库里不是没有银子了,而是国库里的银子没有在国库里而已,西北是否继续用兵也不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争,而是大齐皇后之争,未来的太子之争。

第十二章:抵达

船在运河上顺水而行,只不过两日,京师就近在眼前,在离京师只有半步之遥的通州,顾长华他们停了下来,因为没有人敢把一个确诊为风寒的病人送进天子脚下,尽管隔离做得很好,也没有人敢这么做。

一旦在京师之中被确认为伤寒,病人就会直接送去近郊,从来没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明知道,却把疫病带入京师,一旦被人发现,死罪亦不为过。

这不仅是因为京师是有着百万人口的人口密集的城市,更是因为京师是大齐的都城,是大齐的中枢神经,住着尊贵的天子——赵熙。

哪怕先前沧州知州没有叮嘱过,顾长华他们也知道在没有确定已经痊愈的情况下,他们是万万不能进去京城的。

随顾长华他们而上船的老大夫,不愧是整个沧州城首屈一指的大夫,在他高超的医术之下,林恒川的伤寒日渐痊愈,精神也渐渐恢复,值得庆幸是隔离方面也做得非常好,并没有人受到传染,顾长华主仆三人已经度过了伤寒发作的潜伏期,被确定没有感染风寒后,按理说,他们就可以离开了,顾长华却决定陪同林恒川滞留通州,等到林恒川痊愈之后,再一同前往京城,只派了青衣前往京师顾家报平安。

这种不离不弃的行为顿时获得了全船的敬佩,包括林恒川,哪里知道顾长华的初衷只是不想面对那座城池,那是他的一生,躲不过去,那么哪怕能晚一点也是好的。

在通州停留的时间里,林恒川经过了调养,已经在昏迷中醒来,也能略微的起床走上几步,只是身体要恢复以前的巅峰状态,还需要花费些时日。

只是多日无所事事,顾长华和林恒川都不免无聊,考试日期也日益临近,两人时常在一起讨论一下功课,林恒川虽然体力不济,但是头脑异常的清楚,信手拈来,倒是让顾长华叹服不已,也许一开始顾长华是想在林恒川身上做一下投资,但是现在却对他的人品才学敬服不已,两人相处日久,都有些相见恨晚之意。

让人心情愉快的时光总是指间流沙,顾长华再希望时间就此禁锢,让他永远留在通州,或者再不喜欢踏足那个大齐最大的城市,时间还是到了此刻——林恒川痊愈了。

既然林恒川的身体已经宣布痊愈,送他们来京师的船只衙役和劳苦功高的大夫,迫不及待的启程把他们送到京师的码头上,就立刻赶回沧州,顾长华和林恒川也就此分别。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