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仕途一场梦----阑[下]
  发于:2008年12月26日

关灯
护眼

李楚秋顿感胸前凉飕飕,不由面色铁青。长孙浩更是尴尬,扔掉手上的破布,解下自己的衣服,往李楚秋身上一搭,快速令人将他送了回去。李楚秋离开时紧紧外衣,有些难堪又有些开心得红着脸向长孙浩说了句谢谢,跑了。
朱放一旁看着长孙浩,心说:兄弟,你是要倒霉了。
怎么说,看尉迟涵的眼神就知道。
然而,尉迟涵是何人也。不正常的神色还没待长孙浩瞧见,就已消失在无形中。尉迟涵心中再怎样郁闷,脸上是不会轻易表现出来。不仅如此,尉迟涵还很关切的询问了李楚秋在新工作中的表现,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甚至还教育长孙浩要多关心这位身在异乡的新好青年。
长孙浩毫无危机意识地认为尉迟涵是位善心的大好人。同时还提出疑问:李楚秋很不错,怎么我们的兵就不听他的?
尉迟涵笑道:他长得太女人,压不住阵。
朱放想笑没笑。
长孙浩没朱放涵养功夫好,没忍住,笑了:你长得也不男人,怎么他们都那么怕你?
尉迟涵一扬眉,没搭理他。
朱放答道:气场不同。
当年尉迟涵上位时,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工作,他做了一件皇帝登基后通常会做的事。皇帝做的叫杀宫,尉迟涵做的叫铲除异己,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新官上任便大开杀戒,该杀的人都被杀了,该失踪的人都失踪了,加上几个莫名其妙死在各个角落里的人,尉迟涵的名气一下就大了。人人都知道,这狐狸美人,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
李楚秋走来,那叫春风袭面,尉迟涵打你面前过,那叫寒气逼人。确实不一样。
朱放又道:李楚秋在这里还会遭遇些磨难,不过我相信,用不了不久,他同样能受士兵们的拥戴。
长孙浩道:希望早些,他确实是个不错人。
这事当然越早越好,李楚秋没有令朱放和长孙浩失望,没过多久,他俨然坐上了长孙浩这边第二把交椅。
一场大战很快也要开始了。
********************************************
不久,滑台那边传来了燕汾首战的消息。这场朱放预料之中,但在多数魏大臣意料之外的战败一下打压了魏军的气势,也将皇帝拓跋义气得半死。拓跋义对战败有些心理准备,但败得那么快、那么狼狈就太不像话了。
话说燕汾南渡黄河后,在滑台以东安营扎寨,准备攻克滑台。当时驻守滑台的是凉东郡太守王安,这人平日总糊糊涂涂过日子,一旦到关键时刻,他倒不糊涂了。一看魏突然带了二万大军来他地盘闹事,当下就火了,大军攻我小军,你这不是欺负人吗?王安立刻向镇守虎牢的司州刺史毛瑞将军发出要求紧急救援警报。这位毛将军工作效率其高,当日拨送三千步骑由翟禄率领前往增援。燕汾领军攻了又攻,几次未拔滑台,倒给对方占了便宜,使得魏军伤亡惨重。燕将军无奈,拉下老脸打了份报告,请求皇帝拓跋义增兵救援。
拓跋义还算有两手准备,不然接到这战报,非把牙都咬碎了不可。
这次大伙儿算看清楚皇帝的火气了,拓跋义提出要亲征,没有不识相的敢提出异议。拓跋义自然没有忘记要带上朱放。
临行前二日,太子拓跋炎单独约见朱放,希望他能留守平城。朱放不愿得罪这位太子殿下,颇是为难道:"此非臣可定。"拓跋炎自然知道这不是朱放说了算的,但他也提出,只要朱放愿意留在平城,自己就立刻向父亲请求。朱放知道,拓跋炎不是个有依赖情结的人,他非常独立,甚至很不喜欢被他人干涉。于是他说:"太子殿下,你聪慧果断,就算平城留你一人,我相信,你也会将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可惜,拓跋炎盯着朱放毫不让步拽住朱放:"不!我要你留下!"
朱放察觉出了拓跋炎不寻常的激动,他再次正视眼前的少年,端正的脸蛋已脱去了初见时的一点稚气,太子朝服完美的贴合在他匀称的躯干上,透出精干的阳刚之气。朱放感叹到,太子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为一个男人了。突然,朱放意识到了什么。原来自己也有犯傻的时候,托自己无知的福,拓跋炎对自己的感情已经开花发芽,成为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扼杀的幼苗。
朱放立在寒风中,吸了口气,缓缓道:"皇上需要我。"
这是个委婉的拒绝。换作旁人,听后也就回家自己擦眼泪去了。但是,在朱放面前的不是个普通男人,而下任帝王的拓跋炎,这口气让他如何咽的下,拓跋炎叱问:"我有什么比不上他?"关于这个问题拓跋炎一共问过朱放两次,一次是此时,一次是十年后。
朱放深深看着他,回到:"你没什么比不是上他。你比他聪明,比他有才干,比他有魄力,甚至会成为比他更英明的君王。但是是他给了我站在这里的机会,没有在乎我的背景,就是死脑筋的相信我。他为人太忠厚,比起万事考虑周详的你而言,他更需要我的辅佐。"
拓跋炎被告知自己没希望了,那个难受。凭什么?就凭他比我早遇见你,早提拔你?你别急,将来我给你的发展机会绝对超越他。"这次就算了,你再好考虑考虑,到底是选择他还是......选择我。"
************************************
二日后,朱放与众大臣陪着拓跋义,先后更换不同颜色朝服,进行出征前的祭祀活动。祭天、祭地、祭军神是少不了的,并且祭祀庄重容不得差错。它有一套复杂的程序,规矩繁多,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了。
拓跋义此次是亲征,自然还要多走几道程序。那什么,先帝宫庙还没拜呢,众大臣咱们接着来。有心急怕是要问了,前线那边的兵哥哥们在生死杀敌,后方不抓紧时间赶路,在这里浪费时间拜这个拜那个,你们还要不要打仗了?汶川大地震咱们也像你们这样拜,人不都死光了!说这话的,你下巴托牢点,脑袋捂紧点,皇帝要杀就杀你这号人了,皇帝不拜,这仗要是打输了,你负责呀?虽然打不打得了胜仗不是拜了多少神决定的。但人家多拜点,心里踏实啊!实在要是输了,皇帝也没失职,最多意味深长的来一句:此乃天意也。
拓跋义身着戎装,祭拜先帝,他双手合十祈祷得胜,身后百官齐刷刷跪成一片,景象肃穆。朱放偷眼望去,拓跋义周身散发出王者傲气,不知怎的,觉得今日的他格外英挺。转身后的拓跋义同样向朱放望去一眼,那一眼包含的涵义朱放始终未能读个明白,看似有些轻浮实则又特别沉重,很复杂的眼神。
出征前,拓跋义交待了日常工作,他将侍中尉迟涵留在国都平城协助太子。同时,也嘱咐太子拓跋炎提防北疆柔然,只要柔然斗胆来犯,不必客气,直接将他们打回老家。皇帝拓跋义带领五万步骑南下增援,同行的还有长孙浩、叱干黎、李楚秋等人,而朱放作为抚军将军特出,随军为主谋。
朱放再看此时先帝官庙中的太子拓跋炎,不露声色,沉静如水,已经完全看不出二日前的躁动。
同样平静的奇怪的,还有被留在平城的美人侍中尉迟涵,这位号称是长孙将军地下情人的男人,却连眼神都吝啬地没向他的情人抛去一个。冷酷也会传染,长孙浩目不斜视,形式化地进行所有致礼,最后跟随众人走出官庙,来到场上。
已是出师祭祀的最终一道仪式,也是提升士气的重要步骤--射鬼箭。
叱干黎面无表情,命人押上死囚。死囚虽然明白自己的命运就要在今日终结,却也奋力挣扎,直到被人结识地捆绑在柱子上,突然像死了般不再动弹,也许是认命了。
随着拓跋义一声令下。列队的箭手们拉弓,向着军行的方向对准死囚万箭齐发。看过《英雄》里,李连杰最后被箭射死的那幕就会明白,这种死法是何其惨烈、悲壮。在过去,没有人会和死囚谈论人权或者人道主义的,囚犯的死只是一种仪式,其目的是激起出征军兵的士气。
如果之前还不明白,现在就让你明白,战争不是开战后才流血,从开始到结束,它都是一种残忍的存在。
拓跋义再次喝令,震人心魄,随行大军齐齐南下,开启魏与凉战争新的序幕。太子拓跋炎率领大臣跪地叩拜,朝着拓跋义离去的方向,山呼万岁。
喊声滚滚,被疾风带入城头巷尾,为远征的人们送行。朱放在呼声中回首,拓跋炎的身形在偌大的场地上显得分外萧瑟。朱放向他微微颔首,待见他浅浅地笑了,才又快步赶上拓跋义,离开度过近两个春秋的平城。
何时回来,又是个未知。



第十六章(上)
拓跋义带着五万大军南下后,战事开始扭转。首先是攻了几次未攻下的滑台方面传来消息,魏军攻占滑台。
老也打不下的滑台怎么又打下了呢?殊不知攻城大将燕汾,在将增援报告送上去后,想想心里不踏实,几夜没睡好觉。就这么个滑台也打不下来,燕汾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又听会来报信地说,皇帝很生气。燕汾考虑了下,皇帝高兴有时未必是好事,但皇帝不高兴那就绝对是坏事了。贬官是免不了,搞不好还要掉脑袋,那怎么成?距离皇帝南下的脚步越来越近,燕汾越想越害怕,最终决定觉也不要睡了,连夜再给我打,打到打下来为止。别说,人多就是不一样(皇帝派遣的增援部队已至)。燕汾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猛攻猛打,而这些兵实在是够意思,个个骁勇,不畏城头洒下的烫油、石头,勇往直前,最后魏军踩过数千尸体,取得滑台一战胜利。滑台一战赢得辛苦,之前燕汾率领南下攻凉的二万步骑损伤严重,加上这次增援部队的伤亡人数,消耗的成本相当高。
燕汾为了能扭转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印象,在攻克滑台后,趁热打铁直追从滑台冲出的凉军将领翟禄至虎牢东面的土楼镇。燕汾早看翟禄不顺眼了,心说,要不是你丫的,老子我能这么窝囊的去搬援兵吗?皇帝能对我发脾气吗?姓方的小子能爬到我头上吗?告诉你,我跟你这梁子节的大了!我让你逃!不把你的腿打断,老子跟你姓!
翟禄被记恨了!自然是跑不了了。一场残酷的杀戮再次展开,幸运之神没有二度眷顾翟禄,兵败土楼镇已成定局。拿下翟禄和土楼镇让燕汾心情大好,他撰好捷报交于手下,五日内雪耻前账,他看着插满魏军旌旗的土楼镇露出胜利的笑容,终于......爽了!
再表魏帝,已是十二月初,拓跋义率军到达冀州,对于燕汾勇于反省将功赎错他比较满意。在表彰的同时,他也狠狠批评了魏军将领轻视敌军所造成的巨大人员损耗。如果再不端正态度,魏将以伐凉之战将以失败告终。会后,拓跋义下达了下一步部署,遣龙骧将军李楚秋、征西将军长孙浩率兵由平原渡黄河攻青、兖二州。
李楚秋作为魏的将军第一次出征,在此之前,他一直负责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他的工作重点就是督粮。五万多人南下那就有五万多张嘴巴,那都是要吃饭的,李楚秋的工作虽然听起来不怎么体面,却是桩事实工程。秉着方闻竺大人对他的信任,李楚秋觉得肩上的担子很沉重。
一日,发生了件怪事。手下来报:咱们的驴子少了一只耳朵。
一只耳的驴子?别说李楚秋没听说过,连某都没见过,某只知道一只耳的老鼠,而它成为一只耳的原因在于中国最有名的一只猫。李楚秋虽然没有看过《黑猫警长》,但可以肯定,耳朵不会自己掉下来。当时他超水平发挥,居然立刻推理出驴耳朵和粮食的辩证关系。
李楚秋当下发出红色预警:"此必贼遣奸人入营觇伺,割驴耳以为信耳。贼至不久,宜急为之备。"
至于怎么备,李楚秋也即刻在脑中策划完成。仗着自己身边人手多,他命令手下士兵,将能砍得树都砍了,捆好扎牢围作简易小城。人多就是好办事,很快建成一座临时木房。李楚秋再令:浇水,给我对着房子狠狠地浇,统统要浇透,记得要让水顺着往外流。
北方的冬天那是什么样的天?那时候还不存在温室效应。这水哗啦啦的浇下去,根本用不多少时间,木房可就变成冰城了。这又滑又冷,还让人怎么攻?于是,当敌人兵至,一看这阵势,也只好牙痒痒地在外痛骂几句,发发牢骚,拗了几个造型便退回去了。
李楚秋的出色表现,印证了朱放那句"粮草交给他绝对放心",也让整个魏军队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拓跋义派遣他攻青、兖二州,是经过周详考虑的,他觉得李楚秋有被培养的潜力。
对此事过于激动的还有长孙浩,毕竟他是李楚秋当初的第一保荐人,如今他出息了,长孙浩不免有点兴奋。他特意跑去李楚秋的营帐,对他进行了一番激励。其实,李楚秋从少年时期就跟着逃亡部队,经历过你砍我杀横尸遍野的场面,之后又与凉军展开了多年的拉锯战,他有绝对丰富的领军作战经验。被长孙浩那么一折腾,李楚秋反而有点不好意思,搞得自己也当自己是第一次出征了,对着长孙浩的教导,频频点头。
朱放进入营帐时,李楚秋还在耐心听着长孙浩唠叨的注意事项。李楚秋见朱放进来准备起来行礼,长孙浩则大手一挥把他按下:我的话还没说完。
朱放望着长孙浩戏谑:这么宝贝,这么不放心?
李楚秋白皙的脸霎时由红转青,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长孙浩见他一来就不说好话,还把明日要出征的人弄那么紧张,不是很乐意。他问:方闻竺,你干什么来了?
朱放立刻从怀中掏出两卷文书,往长孙浩和李楚秋中间一放,并用他特有磁性的声音说了三个字:"背出来。"
"什么东西?"
"阴符。"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阴符"。它和现代的音符不搭界,也不与阴曹地府发生关系,它不是迷信的产物。"阴"通"隐","符"指"兵符",连在一起看就是"隐秘的兵符。"说白了就是暗号,密码学的初级领域。 战国《六韬》中有提到八个级别的阴符,分别是:
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
破军杀将之符,长九寸;
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
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
誓众坚守之符,长六寸;
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
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
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
这是战国时代,到了朱放这里,阴符有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有些类似于宋朝的"字验"。朱放给出的书卷,是诗词大会总。朱放向他们介绍,这卷东西就是我们的密码本,记熟每个字处的位置,机密文件就用它为文字加密。
例如: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若写:"五一十六 一一十五 一二 一一十九 三二十五",解密后就是"食不保,多增。"
看官们看不懂没关系!不想研究更没关系!只要知道当时已经出现密码这回事就行。
当然,朱放也指出,这相当麻烦,不到绝密文件时不要使用,以免耽误事。
长孙浩低吼:这我怎么背得出?
朱放不吃他这套。人家叱干黎都背出来了,你有什么背不出。告诉你,背得出要背,背不出更要背,多背背就记住了。朱放突然暧昧地笑了,道:背出了对你有好处,将来写诗更有意境。至于你写了送给谁,我就不管不了了。
转身再看李楚秋,朱放问道:你呢?
李楚秋:我背。
之后,在某个风雪天,李楚秋、长孙浩带着密码本以及军兵们朝着目的地前行。
李楚秋、长孙浩走后不久,拓跋义再次遣叱干黎率三千人屯河阳谋取金墉。拓跋义此战线路十分明确,以燕汾前锋,皇帝为中路军,长孙浩、李楚秋为东路军,叱干黎为西路军,击破凉黄河防御。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