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仕途一场梦----阑[下]
  发于:2008年12月26日

关灯
护眼

连天大雪将三德殿外染得一片银白,北风肃杀,听说把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也给刮倒了。
十一月,太子拓跋炎即皇帝位,第二年正月改年号为始光。



第二十一章(上)
始光二年,拓跋炎找来朱放商量扩张版图的事。由于这位新主子脾气不好,心血来潮时还会对他进行性骚扰,实在很难伺候。朱放决定长话短说,重点讲完就走人。
如果说拓跋义是军事庸才,那么拓跋炎绝对是军事天才。拓跋炎十二岁那年就曾赴河套保卫长城抗击柔然的入侵,而且据说还把那里的军队整顿得有条不紊。始光元年,也就是一年前,柔然那帮不吸取教训的家伙,纠集六万余人进犯云中,被拓跋炎亲自率领的军队直接打回老家。今年年初,拓跋炎怕对方太穷太寂寞,又给他们送去一份春节贺礼,绝对是意外的惊喜,魏军五万军队大破柔然主力。柔然国主当时就高兴得哭了,拓跋炎太能惦记咱们了,过个年都不让咱们过得太平。
既然皇帝是这样一个打仗专业人士,就得给他出个像样点的主意。
于是,朱放开门见山:皇上,您想统一北方,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咱们东边的燕给灭了!
拓跋炎:为什么?
朱放为他分析:为什么?燕,国家穷,国防差,军队没实力,皇帝没能力,不灭他灭谁?
拓跋炎:柔然刚被我打得稀里哗啦,哭爹喊娘,灭他不是也挺好?还有夏国,难道你以为我就搞不定他?
朱放:夏国赫连家虽然也比较穷,皇帝的智商不如您,而且爱挥霍,但人家兵力强,虎将多。我不是说您就搞不定他,我的意思是,等他穷得再彻底点,穷到失了民心,咱们再去收拾他,不是更实惠吗?至于柔然,他地皮太大、人口又多,即使之前被我们伤了元气,恢复起来也很快。加上这帮人不搞农业不搞手工业,天天骑马到处抢劫,战斗力很强,我们与他硬拼,万一他狗急跳墙,倾国出动,我们损失就太大了。所以,我觉得,等我们解决了燕和夏,再攻柔然更科学。
见拓跋炎点头了,说明满意通过。任务完成,朱放立即道:"皇上,臣可以回家了吗?"
拓跋炎瞥了他一眼:"你这么急着回去干什么?"
朱放恭恭敬敬向皇帝行了个礼,十分从容地答道:"臣,急着回家生儿子。"
太绝了!
更绝的是,皇帝居然高兴得挥挥手,把他放了!
会出现如此奇妙的情景是有原因的。让我们将视线回到一年前,拓跋炎上位不久。从拓跋炎放出那句狠话(下次,我决不会再放过你),他每天都在思考怎么放倒朱放,朱放也没闲着日日想着怎样与恶势力斗争。有一次拓跋炎召见朱放,本来谈得挺好,后来不知说了什么突然谈崩了。拓跋炎咬牙切齿,使出盖世武功,直接将朱放按倒在床上。朱放当时想,这下完了,彻底完了。正在朱放自怜时,却听拓跋炎撕心裂肺地大吼,通俗语言如下:在你心中,我到底算个啥?
其实,按都按倒了,直接提枪上阵不就完了嘛,还搞什么情感分析。可惜,拓跋炎是个浪漫主义者,这就让朱放有了翻身的机会。
朱放答:我很喜欢你。
炎皇帝龙颜大悦。
朱放继续:因为我一直把你当作自己的儿子。
炎皇帝吐血。
朱放再次表现出不惧生死、大无畏精神,眼睛直视拓跋炎,等待命运的审判。
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炎皇帝一捶龙床,指着朱放鼻子道:"好,很好!是实话!大实话!你没有骗朕!方闻竺,你已经多久没同朕说过实话了?"炎皇帝思索片刻又道:"你没儿子,朕就找个美人赐婚于你,往后你爱自己的儿子去。你给朕记住,好好记住,朕不是你的儿子,朕要做你的男人!"
朱放愣住了。拓跋炎那么聪明,怎么会想出这么弱智的办法。看得出拓跋炎想法很简单,过于简单。他认为,朱放把他当作儿子喜欢的关键原因是,朱放没有亲生儿子(就算有,十有八九也死了),所以对他发生了移情,在他身上找儿子的影子。只要朱放有了自己的儿子,就能调整感情,继而对他产生极有可能是爱情的东西。可以肯定,拓跋炎当年爱情心理学一定没学好。不过朱放不愿意帮助他重修,既然不会,那就是你命不好,别怪我蒙你。
机会不会再来一次。朱放怕他反悔,立即顺着他的意思道:"好。只要臣有了儿子,臣一定会重新正视皇上的厚爱。"
始光二年,朱放成亲。打那以后,拓跋炎每日期待着小放放的出世,比盼自己儿子积极多了。
过了好一段时间,拓跋炎终于发现自己着了朱放的套儿,他那个后悔啊!生儿子成了朱放逃避炎皇帝的最佳借口,从不接受他任何"好意"。
这还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朱放根本生不出儿子。
这里要说明一点,朱放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健康,没有任何隐疾。至于为什么生不出儿子?那是因为朱放结婚前,去咨询了不生儿子方面的权威专家--内侍阿宝。
问题又来了,一个太监,连功能都没了,生不出儿子是正常的,生的出才叫世界医学史的奇观!怎么看,朱放和阿宝在生孩子方面都应该找不出共同语言,为什么要找他呢?关于这个问题,实在非常深奥。为了解释它,我们有必要再次回顾历史。
大家把视线调整到汉朝即可,西汉共有十一位皇帝(有传的),其中六位皇后到死也没孩子。当然,我们可以分析为是由于近亲结婚、皇后自身不孕、皇帝是同性恋等诸多因素,导致"可能"不孕。但如此高概率的不孕实在有些匪夷所思。而且这些皇后们都有个共同特点--势力强大。曾见一网友研究过这个问题,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皇帝不让她们生。
某以为,这真是个非常之靠谱的想法。
试想,这些皇后没儿子就很嚣张了,生了儿子不就更不得了,加上汉朝皇帝痛恨外戚占权,很有可能在背地里对皇后做了手脚。而皇后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不行房做不到(皇帝也要礼让三分),给她们吃一般的避孕药估计不可能,使用外用避孕工具就更不现实了。所以,极有可能当时的皇宫中已经有了十分精湛的避孕技术,最可怕的是这种避孕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皇帝不让你生你还不知道,属于"宫廷密术"之一。
既然是"密术",就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有机会知道的有三类人,第一类是皇帝,第二类是御医(还不是每一个),第三类就是太监(同第二类)。
朱放不能找皇帝(找死),不能找御医(没交情),只能找太监了。朱放很幸运,虽然那时阿宝已经不是太监总管,级别没比守陵的高多少,职位变了,身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阿宝还是个很讲义气的哥们。
于是,生儿子事件就这么忽悠过去了。
第一回合:朱放胜利。
炎皇帝很生气,郁闷了好一阵子。不过很快他又想到一新招。这招很缺德,而且依然低级。
此招源于一件事,而这件事的发生原本只是个巧合。
将军长孙浩不小心在外面打了次败仗,回到平城后按常规检讨自己的错误。刚在皇帝面前说了几句开场白,不知道那天拓跋炎又吃错了什么药,大发雷霆,直接将他碾了回去。回家后的长孙浩忐忑不安,更令他吃惊的是,晚上他得到消息,皇帝打算把他当典型处理!皇帝要严惩长孙浩,长孙浩当然害怕,他准备了一下,当晚就冲进朱放的家。
长孙浩马不停蹄冲过来的时候,朱放正一个人抱着兔子灯(没点火)在书房内睡觉。听到管家泉旬说长孙浩来了,他也没啥在意,就把他请进来了。听完长孙浩的诉苦,朱放立即安慰他,没事的,不要想那么多,尉迟大人会替你搞定的。长孙浩一听他提尉迟涵,哭了。他要是肯帮我,我至于半夜三更来找你嘛。
这二位的麻烦事要说起来够再写一篇的了,这儿我们就不多说了。朱放深感这老娘舅不好当,就没插嘴他俩的事。至于长孙浩的拜托,他也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只说:明天上朝,我试试替你说个情。
别!长孙浩虽然平时有点楞,事关身家性命,就特机灵。他立刻道:明天哪成啊,我的脑袋还不知道保不保的到明天。
朱放心说,至于嘛,又不是多大的事儿。手指头都掉不了,还怕脑袋跑掉。
事在别人身上都不是多大的事儿,放自个儿身上小事也是大事。长孙浩见朱放心平气和,更是急得团团转。朱放看他呈苍蝇状,突然良心发现道:"别急,我拟个折子,现在就去。"
晚上一般没人给皇帝递折子,所以朱放不用排队,只要遵守秩序,乖乖在门口等着皇帝召见就行。除了要命的事和见不得人的事,没人爱在半夜递折子给皇帝找麻烦,要知道,给皇帝找麻烦,就是给自己的前途找麻烦。
但,朱放是个例外。
当拓跋炎被一道折子从被窝里揪起来时,一下就火了,不过一听是朱放递的,毫无悬念,这火马上又灭了。自拓跋炎当皇帝起,朱放从不晚上进宫,白天除了被皇帝点名,也很少说话,上朝笑眯眯,一团和气,整一个和稀泥的。这样的朱放,今夜居然主动走到皇宫来,这就是示好啊,拓跋炎能不激动嘛。
也甭管朱放打算说什么了,拓跋炎客客气气把他请进了屋(即三德殿)。在浪漫的夜晚,看着光灿灿的朱放,听他华丽丽的声音,顺便享受一下朱放的马屁,拓跋炎心情不是一般的好。长孙浩的事的确不是大事,哪个将军没打过败仗,而且不是伤亡惨重的大败仗,拓跋炎当下就发话了。我和长孙浩是什么关系,一起同过窗,一起抗过枪,一起下过乡,那叫一个铁。怎么会惩办他?我是放他假,让他回家先休息休息,休息够了就官复原职。这假时间不长,我看,就三天吧。
朱放笑了,那就这样吧。谢谢皇上。
朱放是满意地走了,留下拓跋炎开始思考:这么美好的时光,为什么不能多点呢?
第二日,在炎皇帝的授意下,相关宣传部门将皇帝对长孙浩宽容大量的事狠狠的渲染了一下,还有意无意的给朱放也加了点戏份。经过工作人员们大张旗鼓的宣传,整个魏国上下无人不知此事。好了,一切准备完毕,皇帝要开始折腾了。
拓跋炎找到当时的御史中尉(监察职官),令他将大臣犯得大大小小的案子都收集起来。要是缺一件,诛你九族。御史中尉吓个半死,几天后,他颤颤巍巍拖来两大箱奏折,交给拓跋炎。
怎么那么多?废话,这年头,好人好事不好找,坏事还能不好找吗?
拓跋炎高深莫测地看着这些折子,心道:得,慢慢整治你。
炎皇帝的肃清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并且雷厉风行。例:某中给事中(中给事中,官职名)上了几回怡红院。你说这是小案件,没用!皇帝说这是大案!个人生活作风反映政府作风,破坏政府形象是大罪,中给事中就别当了,回家种萝卜去。很快就有几个大臣回家种地去了。如此暴风雨下,也有几个安然无事的,比如,与方闻竺关系较好的李楚秋之类。
大臣们都是各种成了精的保护动物,他们从事实联系实际,立即解读出"从宽"案后的潜规则。受难的大伙儿各就各位,将自己打理完毕,向光明的地方--冲!
这光明的地方不巧正是朱放府第。这下可苦了泉旬,家门前的官络绎不绝,可真锻炼了他的两条腿,最近不对了,连嘴也锻炼上了。主要是他主子方大人怕麻烦,干脆往床上一躺,装病。
小巫是斗不过大巫的。很快,泉旬被淘汰出局。方大人家每天热闹啊,天天有不同等级的官员,跪在朱放床前,鬼吼狼嚎,少的时候一两个,多的时候五六个,哭得那叫一个凄惨。为什么光哭不送礼呢?告诉你,送了礼那就是行贿罪!
朱放火了,噌得从床上窜起来:我还没死呢!
知道您没死,您要是死了,谁救咱们?
就这样,在炎皇帝的无耻、门卫的无能,官员们的无赖下,朱放只好背负着拯救苍生的使命,天天傍晚前后上皇帝那儿报道。
第二回合:拓跋炎胜利。



第二十一章(下)
皇帝越来越能漫天要价,虽然朱放顽抗到底,但这样下去不是事情。正在这时候,出了一桩不幸的事。
当时夏国国主过世,诸子争储,国内时局动荡。拓跋炎认为,这是攻夏的最佳时机。正准备派老将出马,没想到一直神采奕奕的燕汾离开了人世。作为军队的老前辈,在魏准备打击夏国的重要时刻,去得那么突然,令拓跋炎措手不及。
长孙浩?
拓跋炎不太放心他,毕竟刚打过败仗,放他去同赫连家的斗法,不保险。
正当皇帝苦思冥想,一道折子上来了:臣,请命出征。
落款,大将军方闻竺。
托皇帝拓跋义的福,朱放在河南战后,被破格提拔为大将军。遇到魏夏目前的情况,他出战,理所应当。
觉得理所应当的是朱放以及部分关心政治的百姓,皇帝和大臣们可没那么想。拓跋炎与群臣间、臣与臣间摒弃前嫌,有史以来第一次达成惊人统一:方闻竺出战,绝对不成!
朱放对此嗤之以鼻,小样,就这种统一战线,被老子一攻即破。而这关键一攻,攻的就是皇帝。
朱放趁傍晚时刻,向皇帝暗示。您不是不放心将领们攻夏吗?其实,以皇上您的军事才华,您的军事能力,完全可以自己上阵!您十二岁就顽斗柔然,有军事神童的美誉。去年又力克后燕,不费吹灰之力。如今,您有意拿下赫连夏,必也是手到擒来。
以上几句话都没什么,关键在最后一句,朱放暧昧地说:对了,若是您亲征,还可以顺带捎上我!
这招很眼熟是吗?没错,前任皇帝拓跋义就使过。但是,拓跋义使和朱放使,其效果不一样。至于怎么个不一样法,很快就会提到。
朱放很有信心,皇帝一定会中招。
果然,拓跋炎笑了。他对自己的军事能力一向自信,更高兴的是,他终于能做老爸曾经做过的事--带着情人去打仗。
第二天皇帝义无反顾地成了统战的叛徒,下旨,支持方闻竺出征。
朝下群臣一片哗然。
别急,皇帝的话还没说完。
朕要亲自出战。
这下大臣们太平了。
始光三年九月,拓跋炎先派长孙浩率四万五千人袭夏。十月,拓跋炎带着朱放以及万人军队从平城出发,十一月至夏国边境。十一月至十二月间,朱放以傲人的战绩告诉众人,自己代表的就是高水平。
很快,拓跋炎打得蜜月算盘就散架了。次年正月,拓跋炎重回平城,而朱放仍工作在第一线。拓跋炎之所以这么急着回去,原因很简单,他不像他老爸,有一个可以在平城内执政治国的儿子。拓跋义当初和朱放卿卿我我了二百多天,全仰仗太子拓跋炎在平城替他撑着。本来拓跋炎以为自己也能享受同样的待遇。可惜,自己的儿子实在太小,也就幼儿园年龄,完全没能力。儿子没能力,老子只好先回家。而朱放太有能力,只好继续放在战场上。
送走拓跋炎的朱放,再接再厉,又为魏国取得不少胜局。身在平城的拓跋炎担心朱放在外面受人(夏国)欺负,又拨人又拨钱,前后约摸共派出十万兵马助他攻夏。用了近四年时间,朱放将夏国彻底拿下,真是惊人的胜利。
可是还没完,仗还要继续打,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统一北方。
经过攻夏战,朱放再次名声鹊起,柔然一战,不上场也不行了。于是,朱放奉命率兵北伐。拓跋炎很重视这场战役,经常亲自带兵出征,但依旧是来去匆匆。又过了数年,在一个冬日的早晨,朱放平定北方,凯旋而归。
回来时,皇帝拓跋炎亲自率大臣迎接了这位大将军。距二人初见已过十余年,朱放仍身姿挺拔,气质卓然,拓跋炎则脱去稚气,神采骏逸,多日不见两人彼此都很客气。说了几句场面话,摆了一桌庆功宴,大家各自回家睡觉。
本来挺美的一件事,但在朱放回家后发生了变化。
朱放睡觉前大发雷霆。他很少发威,可见是大事件。朱放劈头盖脸朝管家泉旬质问道:咱的兔子灯呢?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