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年轻时立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他做到了。如今中山先生又在广州准备开办国民革命军的军校,招收天下有为青年志士入学,将他们训练成国民革命军新军人,希望他们能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中坚力量。”
“先生,成为革命军中坚力量又怎么样?”方大同追问。
“中山先生年轻时‘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现在轮到我们这些年轻人‘统一中华,共创大同盛世’。”
“共创大同盛世?”方大同开心的笑了:“先生,你知道吗?我的名字就叫大同,大同理想,这个我还是晓得,我父亲跟我说过,说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希望能追求到世界大同理想。”
年轻先生点头而笑:“小兄弟,你这名字起得好。”
“先生,你怎么懂得这么多事情?还有啊,先生,你怎么经常这么晚回来?你不是教书先生吧?”方大同连连追问。
“小兄弟啊,天晚了,回去睡觉,啊。”年轻先生站起来说。
“可是不知道明天怎么办,现在没有工做了。”方大同想到现实又丧气得很。
“这样吧,你来我这里帮我好不好?我过几天要到广州去,你随我去广州看看,或许能找到新工作。”年轻先生笑道。
“真的?那太好了,我还没去过广州。”方大同高兴地跳起来说。
“小兄弟,你手上拿着什么?”
“哦,都忘记了,这是给先生做的长衫。”方大同忙把手中长衫递给年轻先生。
“给我做的?”年轻先生接过长衫意外的问。
“我看先生总是穿破旧长衫,就用碎布拼凑着做了一套长衫给你。”
“是吗?那真是谢谢你了。”
“先生一定要穿哦。”
“穿,肯定穿。”年轻先生答应了。
1924年1月,方大同随先生去了广州。此时的广州,正是国民革命军的大本营,到处可见穿着中山装,热情澎湃,激昂奋进的年青学子纷涌而来,都要为这个国家,这个中华出一份力。到了广州方大同才知道,先生是来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方大同呢,就帮先生整理资料,布置会场,虽然他在私塾里读的书不算多,可是一出到外面,跟外面人一比,才发现原来自己学的文字居然比许多人都多呢,这令方大同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先生看着他笑道:“大同啊,你可不要浪费你的学问了,你可知在我们国家的农村,能像你这样读过书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啊。”
方大同对这一点倒是认同,在父亲私塾里,每日能来读书的孩子不足三十个,就连天天陪着大同抓鱼摸虾的石头都没有钱上学,平时就是方大同有时兴起了,就充当教书先生教他认认字。
转眼到了3月份,先生又要回上海了。方大同也跟着回去上海。在广州他还是不太习惯,那话都听不懂,不过广州莲香楼,陶陶居的早茶倒是给他留下深刻影响。
回了上海,方大同便正式跟着先生做事了。先生虽然年轻,可是却同时承担共产党和国民党执行部的工作,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在那里方大同还见到了曾经热血刺杀满清亲王的汪精卫和另外一个叫胡汉民的人,他们和先生一同在执行部里工作呢。
方大同觉得自己真幸运,可以和这些革命志士在一起工作。虽然他的工作不过是帮先生印刷宣传单张。收收发发报纸什么,但是方大同做得很起劲。说是两党执行部,但人手和经费都紧张,可是出入这个地方的人却个个精神抖擞,朝气蓬勃,好像个个都拼了命在为这个由中山先生领导的新的中国,新的社会做贡献。在这里做工的方大同不由得也使出吃奶的劲,想要也做一个可以为新的中国,新的社会做贡献的人。
广州那边发来指示,中山先生准备在黄埔岛建立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要上海方面招收学员送去广州。
没过多久,先生告诉方大同,他为他争取了一个国民政府工作人员名额,以后方大同和他就是国民革命军中的同志了,而且每个月还有薪金可领,方大同好高兴就说:“先生,等大同领了薪水,就请先生吃饭。”
“好啊。”先生愉快的答应了。
领薪水那天,方大同看到年轻先生穿了那件用不同颜色的洋布做的长衫,开心的笑了,拉着先生的手就上了街。可是他们却没有吃成饭,刚一上街没多久,就看到租界的警察在抓人,把道路封锁了,一打听,原来是追捕南方国民政府的‘煽动不法分子’。年轻先生马上拉着方大同离开了街道转回了他们工作地,看到人已经回来了,原来这些年轻人去租界散发招生传单被人追捕。
看着先生沉着冷静的处理完事情,方大同好生羡慕,可是心中也有疑惑不解:“先生,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军也会统一上海吧?也会把那些在上海耀武扬威的洋人赶走吧?中国不会再有租界这样的地方吧?”方大同虽然认可了先生曾经说过的中国越来越进步的理论,但是现实他还是看到,现在之中国,还是个洋人随处划分势力范围,划分租界,中国人不能做主的地方。
先生肯定的点头说:“这是自然,我们不但要统一中华,还要重新成为中华大地真正的主人。”
“先生,那我可不可以参加招生考试?”方大同忽然问。
“你?你年龄太小了吧?”
“招收国民革命军有年龄限制吗?我往日看招生条件好像没有这项。”
“年龄肯定会有限制,可能只是一时写得不清楚吧。”
“那现在没有限制,我可以考吧?”
“大同,等你长大些再考也不迟。”
“先生,国家就要统一,正需要热血青年抛头颅洒热血,怎么能等呢,我决定了,要报考。”方大同跳起来坚定的说。
年轻先生笑了笑,这孩子还是蛮有自己的主见,也就不劝他,到时候看成绩再做决定吧。
1924年5月,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学名单出来了,方大同参加了上海考场的考试,但是没有上榜,而第一期上榜的学生当中,第一名正好是上海考场由先生亲自推荐的学生蒋先云。虽然方大同自己没上榜,但是看到这个结果他还是高兴了老半天,觉得先生的眼力真是好。后来方大同在第二批学生考试当中过了关,便随第二批学生去了陆军军官学校进行面试,就这样,他便与先生分开了。可是方大同在面试时露了马脚,一时嘴快说出自己只不过才十三岁,结果被筛下来了。但是学校政治部主任看方大同年纪这般小,志向却就这般大,也很喜欢他,便先让他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第一期黄埔生毕业,当年入学第一的蒋先云毕业也得了第一,还因此专门叫了方大同到广州西关陶陶居喝早茶庆贺呢。一想到先生看重的师兄成绩如此出色,方大同就更想早点进入黄埔,到第三期招生的时候,方大同精了些,隐瞒了年龄,小心的回答问题,结果顺利过关,正准备入军校就读,可是正好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官准备选一批学生到农村搞农民运动,方大同便想先跟教官到农村去,结果第三期又没上成。下到农村,方大同才知道是到农村搞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
农村的形势,不由得让方大同想起了丁一白,真的,有好长时间没有想到丁一白了,这个时候,忽然又想起了那个长得像瓷娃娃一样精美的丁一白。
方大同提笔给丁一白写了一封信,劝他离开乡村到广州来,农村如果要打土豪分田地了,他们丁家的地只怕也是要分,倒不如先把地卖了,带上现洋到城市来住。
可是方大同那个时候其实并不明白,为什么国民革命就一定要分地主的田地?有一天晚上,他很认真的问了蒋先云这个问题。
蒋先云看着他,拿了几本书递给他说:“这几本书你可以好好看看,然后再接合中国的现实想一想。不过有一点可以说,就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少数人把持这个国家大多数的公器,这个国家的人民不会幸福,这个国家所追求的大同理想也不会实现。”
方大同接过那几本书,有一册是中山先生的文集,有一册上映着两个大胡子洋人肖像,方大同跟了先生久了,也知道这两个大胡子洋人一个叫马克思,一个叫恩格斯,这本册子叫《资本论》,另外还有一个册子,也是个洋人,不过是个光头,留着胡须的洋人。方大同觉得面熟,却一下又记不得是谁。
“师兄,这个洋人是谁啊,好面善。”方大同问。
“是伟大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他的文集你也可以好好的看一看。”
“看了这些就明白事理了么?”方大同问。
“多少会明白一些,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还可以问许多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老师。”
“我明白了,先生,我这就看。”方大同把书抱在怀里就走,走到门口忽然又回过头道:“师兄,可是我看书很慢,我以前不喜欢看书。这书可能要很久才能还给你。”
蒋先云笑道:“慢慢看,不着紧,先生曾经说过,那怕是抄一遍作业也是学习,更何况是你自己看书。”
方大同笑了:“先生曾经这样说啊?”
“是啊。”
“我倒是想看先生的文章,以前在上海时看过他写文章,很好懂,比从前那些古书容易懂多了。”
“等我有空整理一些先生的文章给你看。”
“好啊,记得哟。”方大同说完了想要走,忽然又回过头来问:“师兄,入黄埔军校的学生都要填写一张所属党派的表格,你说我应该选择那一个党派好?”
蒋先云看着方大同:“你自己觉得呢?”
“好像两个党都好,国民党是中山先生创建,而共产党里则有先生,有师兄,我觉得两个都好。”方大同笑道。
“黄埔军校学生允许跨党,而且国共合作,你愿意选择那个党先生都不反对,当然,如果你选择共产党,我可以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我才不要你做介绍人呢,你只是我的师兄。你就是先生介绍入党,你真的很受先生重视呢,入党是先生介绍,考黄埔也是先生介绍。我考黄埔也是先生推荐,我跟你是同辈,如果要入党,我也要先生做我的介绍人,这样才可以和师兄你平起平坐。”
蒋先云被方大同说得笑出声。
方大同也咧嘴一笑说:“我还是先看书去。”
第 3 章
1924年冬,中山先生北上。
广东军阀陈炯明乘中山先生北上之机,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纠集洪兆麟、林虎等部约三万余人,在英国人及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而在此之前,陈炯明自1922年冬退据粤东东江一带后,一直和广州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政府相对抗。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决定进行东征,黄埔军校全校师生积极请缨,经批准军校的两个教导团、炮兵营、工兵队、辎重队及两个学生总队约3000人加入右翼粤军序列,与粤军第二师及第七旅协同作战,由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蒋介石统领,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学生军的骨干。滇军杨希闵部为左路军,桂军刘震寰部为中路军。方大同也报名参加了东征军,但是因为年纪小,只是当伙头兵。师兄蒋先云也在右路军中,每次方大同都会偷偷的帮师兄加餐,蒋先云倒也安然接受。
1925年2月3日,右翼东征军从虎门出发,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连克东莞、石龙、常平等地。2月11日,很快肃清了广九路的敌人,1925年2月14日,向淡水前进。淡水是座土城,设有三层枪眼,由叛军熊略、杨坤如部四五千人死守。由于城坚不易攻下,蒋介石根据苏联顾问建议,组织敢死队攻城。敢死队是从军校教导团中挑选105名官兵组成,分成7组,每组15人,配备长梯一架,由沈应时任敢死队队长,敢死队中有10名佐官:蔡光举、冷欣、樊崧华、刘畴西、彭干臣、张际春、游步仁、李奇中、张隐韬、李汉藩。而队员当中,有身为国民党员的郑洞国,杜聿明,也有共产党员蒋先云,徐向前,左权,刘畴西,许继慎。当夜,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亲临前线,下令强攻,限时攻克。夜晚攻城不果,沈应时率领敢死队于2月15日再次攻城,敢死队员在炮火机枪的掩护下,登梯冒死攻城。淡水一战,共产党员刘畴西作为奋勇队员第一个爬上城头,身负重伤,却仍奋力拼杀,为奋勇队员攻城打开一道缺口。国民党员蔡光举冲至距城边100米处中弹负伤,仍不顾疼痛率队猛攻。至城根约50米处,又中数弹,仍强撑攻上城墙,一弹击穿腹部,队员蒋先云上前搀扶,蔡光举强忍剧痛说:“先云,赶快为我包扎,叛贼正等我们去痛杀!”但最终因伤重阵亡,是黄埔军校第一个为东征而牺牲的学生军营党代表。蔡光举为与敌军决一死战,临战前,借助月光,还给家中哥哥写告别信。信中写道:“” 另有连长余海滨和排长叶彧龙、刁步云、江世麟阵亡。
前线学生军奋勇杀敌英勇事迹传到后方,传到方大同耳朵里,对他是一种极大激励。但是同时他也担心师兄蒋先云会不会受伤。直到东征军进入淡水,方大同看到安然无恙的蒋先云,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那天晚上,方大同去军营找蒋先云,却看到蒋先云安静的驻立在月夜下,仰头不语,脸上现幽凄。
“师兄,在想什么呢?”方大同问。
“在想牺牲了的同学。”蒋先云轻轻说。
“这一仗死了好多人吧?”方大同又问。
蒋先云轻轻点头。
方大同便不再说话,安静的站在师兄的身边。
“大同,如果有一天师兄死了,你可要好好活着。”蒋先云忽然说。
“啊?为什么?”
“中山先生的理想是统一中华,可是我们这一次东征,光是打一个淡水就牺牲了这么多同学,如果要统一全中国,还不知要牺牲多少人呢。这条路是很曲折,可是我们为了革命是不会退却的。如果有一天我也不幸牺牲在战场上,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接过我的理想好好战斗下去。”
“师兄,你不会死。”方大同说。
蒋先云笑了笑:“是人就会死,但我愿像光举兄那样为革命而死。”
“师兄,会唱歌吗?”方大同问,他不想蒋先云这样悲伤,以前他听先生说过,唱歌能令人开心起来。
“怎么了,想听我唱歌?”蒋先云笑问。
“嗯,师兄说话好听,唱歌一定也好听。”
蒋先云开心笑了笑,清了清嗓子,唱起了歌。他唱的歌是去年才定下来的黄埔军校校歌。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方大同看着月夜下的蒋先云,觉得满月夜的光辉都聚拢在他身上了。
“大同,回去歇息去吧,后面还有更多战斗在等待。”唱完歌的蒋先云情绪明显愉快了很多,说话也温柔多了。
方大同嘿嘿一笑:“好啊,师兄也早些歇息。”
更激烈的战斗在棉湖。东征军打下棉湖,仅留下1000多革命军守卫,这时,陈烔明手下悍将林虎带着强于东征军十倍军力包抄棉湖,在危及时刻,周恩来亲临阵地指挥,下令所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过来组成主力军冲锋在前。那个时候,方大同也在队伍里,听到说要组织主力军,便也冲过去报名。那知蒋先云一看到他,顺手就把他一推喝道:“小孩子,退一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