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起居外注之相思空损寿+番外——闭目听花开
闭目听花开  发于:2011年03月14日

关灯
护眼

“官人他自有分寸,你快起来吧。”曹氏也很心疼这小孙子,其实在这样的帝王家庭里,有一个孩子足够担当大任的,就够了,其他的

再怎么懦弱,也还是有人喜爱的。

“顼儿。”黄庭坚叫不住他,便小跑他他身边,拉住他,“你冷静点。”

“我怎么冷静?实行了四年多的新法,最终的结局却告诉我,我是错的。而你们都知道,只有我还耽在幻想里不可自拔。你叫我怎么冷

静?”

“顼儿,顼儿。”黄庭坚把赵顼按在怀里,心很疼,日日陪在他身旁,他知道赵顼为了推行新法有多么劳心劳力,而最终却以这样的形

式结束,连黄庭坚都觉得不甘。

“顼儿,我们可以把灾害最大的几项废止,待修议好了,再另行执行,不行么?”黄庭坚提出了个折中的办法。

良久,赵顼才冷静下来,呼吸也变得缓慢,紧握的拳头也松开来,回抱住黄庭坚。“唉……”长叹一口气,“也只能这样了。”

第二日,王安石被罢相,八项包括争议最多的青苗法被废止。

这年,已经师从曾巩三年的陈师道,出现在杭州,以其独特的个性,吸引了这杭州太守苏轼。

而陈师道因为不满王安石的做法,坚决不考取功名,更让苏轼刮目相看。

苏轼想收他为徒,却被他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拒绝。

后来,“于诗初无诗法”的陈师道看了黄庭坚的词后,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跟随黄庭坚学习。从这点来看,我们小

黄,还是有超得过苏轼这个腹黑攻的地方啊。而谦虚的黄庭坚也推崇这个后辈,称赞他“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

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

而这陈师道,日后也成为了江西诗派的顶梁柱,被后人称为三宗之一。

第十五章

熙宁五年,公元1073年初。

王安石还未被罢相之前,也就是黄庭坚在冀州赈灾的时候,宋朝和西北边境上的虎视眈眈已久的西夏大军展开了交战。

早在赵曙驻守秦州的时候,西夏人就窥伺着宋朝关内的大好江山。时常举兵来犯,有的时候是明下战书,有的时候则是装扮成马贼流匪

,掠夺边陲小镇。仁宗软弱为了保求江山整体的稳定,而不得不每年“赐与”西夏岁贡,但其实就是在买一时安稳。

英宗时对待周边蛮夷的政策则十分强硬,可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来得及做就“离开”纷繁的尘世了,所以没有对那些外族起到什么威慑作

用。

而近些年,外部也知道神宗变法,像趁虚而入,所以蓄谋已久的西夏又一次举兵来犯。

西夏大军一路上确实也没受到什么反抗,一直打到熙河河畔,终于与王安石带领的宋军隔江相望。

河两边,旌旗招展,震天的战鼓响彻云际。

王安石一身布衣,五十二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眼睛里冒着精光,保甲法实行三年了,正好借此机会看看效果。

“王相,对方将军乃是西夏一品大员瓦伦儿,骁勇善战。”

“切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军也是有备而来。”保甲法类似现在的全民健身运动,而那会则是全民参军,农民在农闲时分都接

受过集中的武装训练。而裁兵法整也整顿厢军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并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

者改为民籍。提高了兵的素质。

置将法则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

以提高军队和将领的素质。保马法则更是为了应对周边蛮夷马上民族的侵略而制定,提高养马数量。但是此法也有一大弊端就是凡是愿

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

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怨声载道。军器监法也新设了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改良了武器。

所以王安石此时十分有把握。自信满满地骑马立在岸边,藐视对面的西夏兵。

虽然有些法案十分不得人心,但是还是有比之前先进的地方。近些年来确实军力得到大幅提高。而且西夏人不善水战,怕渡水时遭到宋

军伏击,只能在对岸安营扎寨,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这种敌动我不动的状态下,考验的并不是军事实力的差异,而是将领的决策。其实,若是西夏人凭着蛮力尽快渡江,损失小部分

兵力,打乱宋军阵脚,也是可行的。可差就差在瓦伦儿多疑,一路上并没遇到奋力抵抗已让他产生疑虑,担心这是王安石的请君入瓮之

计,所以在终于看到宋军大旗的一刻他犹豫了,在河边悬崖勒马。延误了军机。

而熟悉地理环境的王安石深知熙河上游水缓滩平,所以拨划一半的兵力轻装简行趁夜顺流而上,截断了熙河上游,迫使其改到,流入宋

营。虽然东面暴雨连绵,西边却干旱少雨,熙河本就水少,加之西夏军队万里奔袭,粮草早已殆尽。而所幸王安石的保甲法,宋军大部

分由当地居民组成,而粮草也齐备。所以被断了水源的西夏兵坚持不了三天,所以要么撤兵,要么火速过河。这无论哪种选择,都会正

中王安石下怀。

所以战胜是必然的。

此次胜利史称熙河大捷。

王安石凯旋而归之际,赵顼设宴为其庆功,席间还拉着王安石的手,赐予他一块随身佩戴的玉饰,当然,不是那块和黄庭坚成一对的订

情玉佩。

因为这一役的胜利,不仅挫了西夏人的锐气,还体现了新法的正面效果,当然让赵顼高兴不已。

而转眼间,这功不可没的权臣就因为天怒人怨而被罢免,谪守江宁府。

人一走,茶就凉。

那之前为王安石亲兄弟所不齿的吕惠卿却成了新的宰相,邓绾这墙头草自然舍弃王安石倒向吕惠卿,说了不少王安石的坏话,以提高吕

惠卿在神宗眼里的地位。可能神宗英明一世,眼光高远,唯一的缺点就是识人不明。先用了刚愎自用的王安石,后又无奈信任了吕惠卿

。后来因为被多次利用而再也不相信了王安石或者其他人。

虽然王安石下台了,但是留下了两个遗祸万年的人在朝廷里:其中一个就是通敌卖国的蔡京,另一个就是卖友求荣颠倒是非的章惇。因

为目前的章惇还是苏轼的好朋友,所以赵顼还是很器重他的,而功利心极强的蔡京倒是在神宗年代没有什么大作为。

“顼儿。”黄庭坚叼着新炸的小黄鱼,手里还端着一盘,眯着眼睛笑,像只偷腥的猫,可爱得很。“酱酱寄来的新菜谱,我让御厨做的

,你尝尝。”

“嗯,放那里吧。”赵顼没有抬头,最近他都很冷淡呢,罢了王安石,他很不甘心吧。黄庭坚放下手中的盘子,吐出嘴里的鱼,轻手轻

脚地走到赵顼身后,安静地给他按摩起肩膀来。最近他又被贬官了,因为从冀州回来,赵顼发誓再也不让他离开他的视线,所以又把他

调回京城翰林院。

“顼儿,王相国得罪人不少,你若真想保他只有如今这样,所以你不要难过了。”黄庭坚开导着赵顼。

“嗯。”其实王安石怎样,对赵顼来说一点都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有新法和百姓,王安石不过是个实施变法的工具,他值得利用的时候

就利用,成为众矢之的后该抛弃,他照样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这才是帝王之道。

但是赵顼不说,他怕吓到他家宝贝。这样太残忍,虽然为官必须知道这些尔虞我诈,利用与被利用,但是他不想自己这样阴险的一面被

黄庭坚知道。

“好了,我饿了,你刚才拿什么来了?”赵顼岔开话题,回头温柔地看着黄庭坚。

黄庭坚随即喜笑颜开,献宝一样拿过小黄鱼,“给你,快些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这条像狗啃的只剩一半的是你吃的?”

呃……

“咳咳……”白衣的美丽人儿竟然在严酷的夏日,在风景如画,四季温暖的杭州,生了感冒。

“好点没有?”暗红的赵曙在一旁拍着他的后背,然后待他平息了咳嗽,递上一杯热茶。

“嗯,审元开的药很管用。”原来那段若风口中某位重要的人竟然就是沈绛,这个跨越千年回到宋朝当小小教书先生却和皇帝平起平坐

的温柔男人。

“对了,冀州的疫情都平息了?”沈绛十分担心那里的百姓,生怕自己耽误了唐慎微的行程误了大事。

“嗯,段小子很出息,而且,御浩也在他身边。”原来是这样,那沈绛多少放心了,柳御浩当年他见过,小小年纪就袭得他父亲柳承安

的沉稳,并且有一身的好武艺,十分值得人信任。

“王安石罢相了。”赵曙和他说着近来的大事,打发着时间,沈绛这一病,他俩相处的时间仿佛突然拉长了,总算他可以不用着急忙慌

地顾着他那些学生了。

“嗯,庭坚已经和我说了。”沈绛捧着茶,氤氲的雾气把他的脸弄得湿湿的,很舒服,哈,桑拿。沈绛想着突然笑起来。来这里已经二

十一年了,真是好快,身边这个他挚爱的人,也有了丝丝白发。

沈绛伸出手,赵曙自然地就把手递过去,放在他手心。然后两人相视一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临川先生,会回朝的,一如当年的欧阳文忠。”欧阳修去年在家终老,享年65岁,也算高寿。

“不要再泄露天机了,你看你又开始咳嗽。”赵曙捂住沈绛的嘴,最近这沈绛,越来越喜欢告诉他之后的事情发展,看来是怀着秘密憋

坏了。

“呵呵,好,喘不上气来了。”沈绛笑着拉开赵曙的手。

“对了,唐慎微临走的时候,瞪了我一眼呢,说都是我带坏了那些孩子们,让他们一个个都喜好男风。”赵曙挑着轻松的话题,逗弄着

沈绛。

“可不是么,我在人前可正经着呢,所以要带坏也是你带的。”沈绛吐吐舌头,早告诉过他,在小孩子面前,要收敛些,不然孩子都喜

欢效仿自己尊敬的人,而他们两个这么有威信,一定会影响到孩子们的。

“正经?哪里?”赵曙站着,沈绛坐着。赵曙居高临下地看着沈绛好笑,上下打量他,仿佛真的在找沈绛哪里正经。

“切。”沈绛白了他一眼,继续喝着热茶。看吧,就这个“切”字,苏轼和赵顼都学的有模有样,把那一个字里包含的不屑、鄙视和高

傲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教好啊不教好,这个坏坏的私学先生。

这边,苏轼和苏辙也相互通着信,讨论着王安石突然被罢相的事。

“这王安石虽被罢相,新法却没有完全被废除,看样子以后,他还要回来的。”

“是啊,现在朝里,被吕惠卿搞得乌烟瘴气,皇上必定日后会请回王安石。”

“哥哥,说话要小心啊。”

“只是家书,何妨?”

“嗯,我已经烧掉了,给别人可不要这样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好,管家婆。”

苏辙这顾虑不是没道理,苏轼已经是继承欧阳修衣钵的文坛领袖了,王安石下台后不知有多少人看好他,又不知有多少人像陷害他,所

以,放人之心真的不可无。而苏轼生性豁达,从来不注意这些,才导致了以后那着名的冤案“乌台诗案”。

而现在,两人的生活充满情趣和爱意。时常游个西湖啊,巫山啊,雷峰塔的。

在王安石谪守江宁的时候,竟然破天荒地邀请苏轼和他一起出去玩。两人这两年后的再见面,没有了昔日的剑拔弩张,相视一笑,默契

地只谈风月,不谈正事。

而王安石也渐渐开始继续潜修文学,流连于山水田园中。虽然题材内容狭窄,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黄庭坚在他的《后山诗话》里

曾评论过王安石的辞风: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

过年的时候,赵顼许了黄庭坚来替他看望沈绛,顺便和苏轼、苏辙一聚。三人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看是

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苏辙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

月映梅花。苏辙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子由的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

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

,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所以那两个人,各输了一件重要的东西。

黄庭坚答应把他那最乖巧的二外甥跟随苏辙学习,而苏轼嘛,终于终于变成了淡然受,咳咳,低调,低调。

“哈哈,哈哈。”赵顼知道后,笑得两天没合上嘴,太太太过瘾了,想起苏轼那一脸嚣张,现在却被他那宝贝弟弟压在身下,他就高兴

,导致半夜笑醒,险些吓坏他家宝贝黄庭坚。

第十六章

公元1074年。

王安石下台后,吕惠卿成了新的宰相。虽然王安石势力仍在,但反对派却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

三朝元老韩琦、欧阳修已经去世。黯然神殇的富弼、范镇退隐林下。愤愤不平的司马光负气在家潜心研究他的《资治通鉴》,释然的张

方平纵情饮酒。

苏子由受了之前被贬陈州的教训,不想再给赵顼和哥哥找麻烦,所以现在处事圆滑,习得明哲保身,闭口不言实事。

只有苏轼,这个文人领袖兼杭州太守,敢于坦率表达自己看到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后的感慨。所以,他一边写令人心旷神怡可惊可喜

的田园诗,同时也写乡间并不那么美好的反映社会底层的诗。

“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他知道他的诗很快就会流传到京城,但是他却完全不在乎。他的小顼儿不会这样小气,而他也有义务告诉赵顼真实的百姓的生存状态。

杭州期满后,苏辙被调往山东济州,而可能是赵顼的故意成全,苏轼被调往密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青岛附近,虽然密州不甚富裕,却

离那济州很近。苏轼在去密州的路上,想绕到去看弟弟,却未能如愿,所以写《沁园春》一首:想当年,你我一起客游京都,就像陆机

陆云两兄弟初到洛阳时一样,正是风华少年,文章受万人推崇。

当年这两兄弟可谓惊世绝才,欧阳修、张方平、程氏二兄弟都甚为推崇二人。实在是春风得意的很。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历史上,苏轼留下的好诗好词都是为了写给弟弟子由。在密州的这两年,虽然地域接近,却鲜少能见着苏辙,每逢中秋月圆,苏轼就格

外想念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