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日常by山尽
山尽  发于:2025年11月17日

关灯
护眼

林琦心里不自觉的将京城和临安县对比起来,但很显然,京城远比临安县繁华的多。
听福伯说,这安宁坊住的还大多是平民百姓,却连商铺都建的这么雅致。
街道两旁的商铺外皆挂了鳞次栉比的幌子,风一吹过,各色的幌子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茶楼、酒馆、当铺、布庄,看的人眼花缭乱。
整条街上行人摩肩擦踵,他们不同身份,却各个喜笑颜开。耳边的呦喝声、叫卖声更是络绎不绝,林琦疑惑道:“怎么光听小贩的呦喝声,却不见他们的人影?”
福伯笑道:“西市上有规定,只允许铺子在这条街上做生意,公子说的摊贩都在另外一条街上。”
“原来如此。”林琦恍然大悟,“这样一来,街市便不会显得杂乱。”
三人继续在西市上走着,很快,林琦的目光就被一个铺子给吸引住了。
与这一排商铺不同,这家店卖什么不必通过外面挂的幌子便能看出来。
南面的墙上窗户大开,日光斜斜照射进去,窗下放着几盆鲜艳的花做装饰,立刻从整条商铺中凸显出来。
窗户上挂着几个个木牌,上方书写“玉兰酥”“椒盐胡饼”“萝卜糕”等,下方写了价钱,在几个木牌旁边,还挂着一个玉色镂空檐铃。
从窗户就能看到里面的情景,左边是一个弯折的木制柜台,把老板和小二圈进去,右边则放了几张桌子和椅子,每个角落还摆了绿植点缀,整个店铺布置的清新雅致。
福伯看他驻足,说道:“这酥香阁装潢了一下,开始卖些南方糕点,价格也不贵,公子要不要去尝尝?”
林琦家里虽不缺钱,但南方的糕点他也少吃,冲着这别出心裁的装饰,他跨过门槛走了进去。
店铺伙计笑容满面的迎了上去,自从铺子重新规整一番,生意比以往好了很多,听陈大家的说,这个月东家要给他们赏。
“公子要点什么?”
林琦道:“我先看看。”
小二也不恼,热情洋溢的给他介绍:“我们店里专卖南方糕点,点心师傅虽是从南方来的,但为了符合京城人的口味,还做了一些改变,比方说这道玉兰酥,它的味道便没有那么甜腻。还有萝卜糕、柿子酥、椒盐胡饼......每一样都价格实惠,并且在店里吃,还有免费的花茶可以喝,公子可以先试吃。”
柜台上放着一个精致的小碟,上方有几块不同的糕点。
小二递给他一个竹签,让林琦先品尝。
他还从来没见过这种售卖方式,莫不是京城独有?他一边往嘴里送了一块,心里边想,若是每个人都只试吃而不买,店家不就亏死了吗?
小二嘴巴能说会道,林琦每尝一块,他便介绍一番。
“这是本店新推出的‘步步糕升’,马上就要秋闱,秀才公吃了,必能成为举人老爷!”
这糕点只有指甲盖一般的大小,桂花之味却弥漫在嘴巴里,糕点软糯蓬松,并不甜腻,吃上一口回味无穷。
“这名字取得不错。”
小二递上一杯花茶:“这糕点是用桂花做的,是祝各位秀才公蟾宫折桂,取巧罢了,公子见笑了,等秋闱一过,这桂花糕也就不卖了。”
林琦还没说什么,福伯就急吼吼道:“小二,给我包两斤这个‘步步糕升’!”
到底是祝福吉祥之意,林琦也不想自己落第,就没阻止。
“其他的,也各给我来一斤。”
“好咧。”小二道,“公子稍等,我给你们拿,你们先坐着,桌上的花茶都是免费喝。”
他去了后院,去找方兰。
董玉婷让陈大家的找相近的铺子,西市这条街上的没有,倒是后面一条街上有,只不过不在酥香阁的后面,董玉婷便让陈大家的在草市街上和另一个铺子上的人家谈好价格,换了位置,多花了些银子买下酥香阁后方的铺子。
再找人将前后铺子之间的墙打通,建了后院,从西市酥香阁能一路直通草市街。
“方兰姐,步步糕升两斤,其他糕点一样来一斤,柜上试吃的也没了,再给我各多拿一块,花茶也快喝完了,再泡一壶吧。”
因为厨房搬到了酥香阁后院,比先前近了不少,糕点做好就没端到前面,一直放在这里拿盖子盖住,等需要的时候小二来拿,也不会多耽误时间。
“这是大主顾啊!”方兰除了做糕点,也会帮忙打包,她麻利的铺开一张油纸,把糕点轻放进去。
她做的糕点虽然糯而不散,但这是在不用大力的前提下。
油纸包好,再拿蒲草绳捆扎起来。
到了打包“步步糕升”的时候,就不再用油纸包裹,而是换成了木盒,盒上刻着“青云直上”的字样。如此一来,“步步糕升”的价格便比其他糕点的价格高了一倍。
阿桐小口的喝着茶,小声道:“公子,这里真好。”他不会形容,只能用真好二字来夸。
林琦道:“这里确实不太一样。”他看着墙上贴着的错落有致的字样,都是大诗人写下的诗句,笔锋遒劲,一看就是特地请了人来写。每两句诗句写在一张纸上,高高低低的贴在墙上,虽不规整,却另有一番雅趣。
小二很快将糕点拿了上来,“公子可是今年要参加秋闱的秀才公?”
林琦淡淡“嗯”了一声。
小二笑道:“公子若是中举,可来我们酥香阁免费吃糕点,还能任意挑选六斤,您写下的字,也能贴在我们铺子的墙上,供后来的人瞻仰!”

第33章 谣言四起 林琦明知道这铺子拿……
林琦明知道这铺子拿中举之人写的诗贴在墙上, 是为了生意更好,却可耻的心动了。京城繁华,来往之人众多, 若他将来不能留在京城, 留下点自己的著作也是好的。
林琦压下上扬的嘴角,淡淡的点点头。
小二道:“公子,我们铺子里的糕点买五斤送一斤萝卜糕,所以这萝卜糕的钱就不用给了, 给我九十三文就够了。”
酥香阁依然走以前薄利多销的路子, 不过生意远比之前的要好, 安宁坊的百姓大多被酥香阁打出的南方糕点名号所吸引, 后因看铺子中的价格实惠,比当地糕点也没高出多少, 便都会买上一斤来尝。
阿通把钱付了,福伯接过小二递来的糕点, 最为凸显的便是“步步糕升”的盒子, 精致的足以过节当作礼品送过去。
林琦看了心生欢喜,说道:“再给我包两斤这个‘步步糕升’。”
小二咧嘴笑道:“好嘞!”
林琦这次来京城参加秋闱,不知道带了多少银子, 福伯忍不住提醒:“公子,是不是买的有点多了?”
林琦慢慢喝着花茶,即便是免费给的,铺子也没有偷工减料, 不像有些店家免费给,就泡很少的茶,寡淡的跟白水一样。
“不多,子墨兄和我一前一后出发, 差不多就是这两天到京城,我是要送给他的。”林琦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公子考虑的真周全。”福伯拍着马屁。
三人离开了铺子,小二去把桌子收拾了一下。
后院里传来不同于糕点的香气,是铺子上的点心师傅开始做午饭了。
小二和另一个人交接班,钻去了后院吃饭。
店中除了两位点心师傅,其他人只包中午和晚上的饭。
“今儿中午吃什么?”小二兴高采烈的问,这强烈又熟悉的香气他已经分辨出来,“是不是红绕肉?”
王芳给他摆好碗筷,她和方兰一人做午饭,一人做晚饭,做完糕点,平常也就在后院待着。做饭的食材也不用她们付钱,这样的日子已经好太多了。
“是啊,方兰做了红烧肉。”
小二年龄才十五六岁,欢呼道:“太好了!”
“怎么,我做的饭不好吃吗?也没见你高兴成这样。”王芳打趣道。
小二红了脸,小声说:“你们做饭是不同的味道,都好吃。”
方兰做的红烧肉,各个切切的跟糕点一般大,一口塞不下,用甜酱、秋油、糖放在锅中小火慢煨,直到筷子能轻松戳开外皮,颜色转为深红,犹如一颗琥珀般才算做好,此时便当得起色香味俱全。
小二最爱配着米饭,轻轻夹下一小块,连汤带汁的和米饭送进嘴里,红烧肉入口即化,米饭染上红烧肉的汤汁,小二能再吃下三碗米饭。
等小二吃完,王芳把碗筷收拾了,中午方兰做饭,她就洗碗刷筷,晚上就反过来。
“芳妹子,我先回去了。”方兰端起柜子上两个合起来的碗,对王芳道,“我马上就回来。”
“哎,你去石头街吗?去的话,把这碗带给我家姐儿。”王芳叫住她。
两个碗里放的,就是中午的红烧肉,她们并不是每次都拿,就是做大菜的时候才往家里面带一些,也不敢多带,每个碗里就放了两块,用黑色的陶碗盛放。
“行。”方兰如今还和王芳住在一起,便同意了。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食盒,把两个盖起来的碗放进里面,再提上食盒离开。
先去了石头街,把王芳带给她女儿的红烧肉给她,再带着明月去了边沿街。
铺子里吃饭晚,王家吃饭也晚,她和王明月走进去的时候,王家正在院子里吃饭。
赵喜花见到母女俩,先是撇了撇嘴,后看到方兰挎着的食盒,脸上又浮起一抹笑容。
“快坐,快坐,就等你们了。”赵喜花接过方兰拿来的食盒,把里面的碗拿出来,将上面反过来盖住的碗拿开,一股香气扑鼻而来。
红烧肉已经放了许久,有些凉了,香气不如刚出锅时那般霸道,即便是糕点铺子里的甜香,也会被刚出锅时红烧肉霸道的香气吞噬。
“红烧肉!”王金雀跃的叫道。
这红烧肉个头十足,但是两块要分给一大家子吃,就不能让王金一个人吃一块,赵喜花到底没做的那么偏心,眼疾手快的给儿子夹了一筷子,轻轻一夹,那肉就少了一块儿。她拿起勺子,舀了些汤汁倒进王金的碗中,白花花的米饭加上红油油的汤汁,不必再多配菜,就能吃下一碗米饭。
方兰清楚自家儿子女儿都是什么性子,也飞快的给他们夹肉吃。
王利见妻子没动,问道:“你不吃吗?”
方兰解释说:“我在铺子里吃过了。”
“堂弟妹现在过得可比咱们好,昨个儿我去西市,那酥香阁人满为患,挤都挤不进去。”赵喜花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
王旭尴尬的笑着,忙岔开了话题。
“你们听说近日京中的传闻吗?”王旭神秘兮兮的道。
赵喜花立刻眉飞色舞:“你说哪件事?最近京中可不太平,光我听说的,就不下七八件。”
王旭虽然只是个校尉,可毕竟也是个芝麻小官,在她的交际圈里,赵喜花一向很有脸面,谁要是出去或做个小宴聊天,都会邀请她去。于是就听说了很多事情。
她好奇的问道:“我今天刚听说你们在城西发现了一具佛像,是不是真的?”
王旭道:“我要说的就是这件事,今儿我和同僚照旧巡逻,在城西的时候,有个人差点摔倒,低头一看,是一具埋在土里的佛像露出了半截在地面,那佛像因为他撞了一下,断了一只手,当时就吓坏了。”
王旭停顿住,赵喜花催促道:“然后呢?然后呢?”
王明峰和王明月也抬起头看着王旭。
“他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以为自己要倒大霉,战战兢兢的把佛像挖出来,打算供奉在家里,谁知道那佛像内里竟是空的,你们猜,那里面是什么?”王旭扫了一眼桌边众人。
王利道:“人头?”
方兰拍了拍他的胳膊:“别瞎说。”
王明月答道:“符纸?”
王旭摇了摇头,有些羡慕的道:“是一锭银子,一掌握不住,用戥子称了称,足足有五十两,他觉得那佛像是来给他招财的,欢喜的就搬回了家里。”
赵喜花霍然起身,就要往外面走。
王旭不慌不忙的叫住她:“别去了,今儿不少百姓往那地方转,我们巡逻的路线全都找了个遍,都没找到第二个。”
赵喜花撇着嘴坐下,不甘心道:“怎么就不是你碰到了吗?”
王旭无所谓的说:“人各有命,我有什么办法。”他夹了一筷子红烧肉放进赵喜花碗中。
方兰和王利原本也有些意动,一场大水,他们家什么也没了,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要是能得这份天降之财,也是一件美事。
......
董玉婷小口的啜饮着茉莉香片、玫瑰、陈皮一起泡出来的茶水,味道丰富了些,并不清苦,她这个不爱喝茶的,也会多喝上几口,并且还有疏肝理气之作用,董玉婷平日都当作养生茶来喝。
屋中只有秋荷在一旁伺候着,丘小石一字一句的向她禀告:“城西埋进去的佛像已经被发现了,今儿一上午,都有人在那片低头四处找。”
“还有有人看到宝光寺放生池鲤鱼跃龙门的事情,也放出去了,这些天去宝光寺的百姓比以往更多。”
“刘家一件夜明珠失踪,至今还未找到......”
“杨家李姨娘,用厌胜之术,暗害主母,咒杀嫡子,使嫡子身体病弱......”
......
“有醉鬼听到望春楼有女子打着红灯笼歌唱,那声音正是几个月前死去的于霜儿。”
董玉婷听到这件事,打断了丘小石的话:“这事儿也是你放出去的?”
丘小石摇头道:“这件事不是,许是小的放出去的消息太多,好多谣言也跟着四起。”
她授意丘小石传出这些事儿的主人公,都和原主有矛盾。于霜儿并不在此列,就多问了一句。
董玉婷微蹙的眉头复又松开,嘴边漾起一缕笑意:“谣言四起,很好。”
秋荷喜道:“京城里一时间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传闻,也就没人在意夫人那件事是不是真的了。”
“那传我那件事的人,你可查到了?”董玉婷没忘记这件事的根由。
丘小石赧然道:“还没有,那说书人像消失了一样,在京城中再没有瞧见过。”
董玉婷处理谣言的手段,便是让这件事搅得更浑。她在公关公司时,处理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不想让人关注一个人瓜,就爆另一个人更大的瓜。
她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罢了,你慢慢找,秋荷,随我去京兆府一趟。”
“夫人,我们去那儿做什么?”秋荷疑惑道。
“自然,是去报官啊,让回事处给那几个府上写一封信,邀她们一块儿去。”董玉婷言笑晏晏,这件事牵扯到众多人,难不成她们不和自己站同一条边吗?

第34章 京兆府报案 京兆府位于皇城之……
京兆府位于皇城之外, 是地方官衙,却是京城的衙门。
董玉婷身边坐了个以前没见过的夫人,不过她倒是认识董玉婷, 因为来得早, 抢了董玉婷身边的位置坐下。几次看董玉婷欲言又止,她夫君是个五品官员,没法和李凌川比,虽然听说失踪下落不明,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要是董玉婷能把她带上参加各种宴席, 说不定能结交上很多出身显贵的夫人。
她摸了摸胳膊, 小声道:“李夫人,你有没有觉得这儿特别冷?”
董玉婷环视四周, 屋子并不朝阳,窗户虽然大开, 阳光却只照着外面的景象。
京兆府建的威严, 从开国以来,便矗立在这里,犹如一尊守护神像, 守卫着京城的安宁。
黑瓦黑墙,高大巍峨,府中的百年苍柏也没有外墙高,站在府中, 有种黑云压过头顶之感。
檐下墙角爬着森绿的苔藓,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默默生存着。
这夫人继续道:“听说这京兆府里死过不少人,你说会不会是他们的冤魂一直在这里徘徊,所以京兆府才这么冷?”
董玉婷也觉得这地方比其他地方冷, 却不觉得是鬼神作祟,只觉得是京兆府建的位置不好,阳光只能照到一点,自然温度就低一些。
她忧心忡忡的说:“谁知道呢,这几日京城可不太平。”
梁氏没想到董玉婷愿意接她的话,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她压低声音在董玉婷耳边道:“就是,我听说啊,是京城的风水破了,最近才发生这么多事情。就我家那个男人从外头接来的小妾在府上死了,非说是我搞的鬼,要不是我贴身丫鬟告诉我,我都不知道下人这么编排我!不过一个小妾,我至于对她动手吗?”说到后面,梁氏有些气哄哄的。
董玉婷仔细瞧了眼她的脸,确认这人并不认识,那关于她的传闻,就是她府中下人自己编排的。
董玉婷不置可否,苦笑道:“我又何尝不是,外人说我克夫克子,将老爷落入水中的事也怪到了我头上,正巧儿子又生了病,竟冒出这样的传闻,也不看看我那三个孩子现在好生生的,到底是谁会传出这样的事情来。”
梁氏同情的看了她一眼,安慰道:“李总督治水有功,造福了多少百姓,这次也一定吉人自有天相,夫人就放心吧。”
董玉婷拿手绢抹了两下眼睛,梁氏有心讨好,喋喋不休的安慰着她。
过了一会儿,屋中又多了几位夫人,有些回事处递了帖子的夫人并没有来。
董玉婷观察了来的人,都是小官夫人,或许是觉得报官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或许是想和董玉婷结交才来了。
而和她有些过节的那些人,一个都没来。
这是意料之中,董玉婷并不惊讶。
林朗擦着汗进来了,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夫人,他那张严肃的脸上难得表现出了一丝紧张。
董玉婷作为这里地位最高,且是邀她们来的人,率先开口:“林大人。”
林朗坐在檀木公案后,头上挂着“明镜高悬”的牌匾,手边放着一堆文书,朱红色的惊堂木正死死压在上方,不让窗外吹进来的风将文书吹散。
“李夫人,不知你们前来所为何事?”
董玉婷问道:“不知大人最近可听说了一些传闻?”
“近日是有些传闻,今天还听从事讲,有个校尉巡逻的时候,从地里挖出件佛像,里面藏着五十两银子,那校尉觉得这佛像与他有缘,搬进家里虔诚供奉。”
董玉婷言简意赅道:“这些传闻无伤大雅,听者一笑而过,可是在这些传闻中,却有些事不能当做传闻听完了事。”
梁氏与董玉婷同仇敌忾:“我们都是后宅夫人,居于府中,却没能想到还有我们的事,让那些人平白无故的编排我们,这不是坏了我们的名声吗!”
众夫人七嘴八舌的开始说起来,有些是说她们恶毒,有些则说她们府中丢了宝贝,有些说她们府中出现异象,引得百姓天天来府邸周围蹭福缘......巴拉巴拉的,林朗只觉得一屋子麻雀在耳边叫。
董玉婷适时的开口:“林大人,此事有关于我们的名声,您可一定要好好查查。”
这件事和命案比起来,实在是一件小事,但奈何牵扯到众多官家夫人,由不得林朗敷衍。
“李夫人说的对,我们都是官家女眷,怎么能任由百姓嚼舌根。”一道爽利的声音从外头传来,齐若兮从外头走来。
她脸上浮着一层汗水,径直走到董玉婷身边,“林大人,您一定要揪出背后之人是谁!”
梁氏笑盈盈道:“这件事竟然还牵扯到兮娘子?你不是才回来京城吗?”
齐若兮面不改色:“老爷有幸入了礼部尚书的眼,得了个奉祀的职,以后就留在京城了。”
梁氏哼哼了两下,把头扭到一边。
说来兮娘子这个名号,还是因为齐若兮原先是家中独女,爹娘打算把她留在家中招婿,因为其能干,管事周全,人人都叫她一声兮娘子,只是在她有了庶弟之后,齐若兮就被嫁了出去,因年龄大了,择夫家的条件还要降低一些,就选了当时家境贫寒的进士。在她爹娘的运作之下,齐若兮的丈夫很快就补了个缺,去地方外任。
大家称呼惯了兮娘子,就这么一直叫着了。
齐若兮唉声叹气一番,对林朗道:“说起来,这件事我原先最早听说是的是外面传李夫人克夫克子,我还不当一回事,谁成想紧接着京城里就多了其他传闻,林大人一定把散播这消息的人抓起来,给李夫人一个交代。”
她说的大义凛然,梁氏却看不惯她这副样子。
齐若兮有一双巧嘴,在夫人们面前能说会道,有人喜欢,自然也有人不喜欢。
梁氏和老太太就都是不喜欢她的那种人。
再者说,齐若兮她丈夫入了礼部尚书的眼,这说出去谁相信?还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虽说是个奉祀,没什么实权,可那也是五品官员,而梁氏丈夫做了好几年实事才做到这个位置,她心里哪能舒服?
“兮娘子倒是知道的清楚的很?竟然还知道第一件事是什么?”梁氏撇嘴道。
董玉婷目光定定的看着齐若兮,嘴角微微扬起,难不成,就是你吗?在背后传这件事的人?
齐若兮笑说:“梁姐姐听错了,我说的是我最先听说的一件事,并没有说这是外面传起来的第一件事。我和你一样都是深宅妇人,怎么会知晓外面的事情那么清楚呢?”
她又看向董玉婷,福了福身:“这件事还要谢谢姐姐,听说了外面的事情,就立马把我们召集起来,有姐姐在前面,我们便不用担心了。”
董玉婷含笑不语,静静看着她表现。
齐若兮微愣,转而低下头不再言语,藏在袖中的手却把一条手帕攥着紧紧的。
林朗道:“各位夫人,我定会查出这件事给你们一个交代。”
众人先行谢过林朗,一齐离开京兆府。
董玉婷站在京兆府外,两具青铜狴犴屹立在门口,凶神恶煞的样子让人无端升起一股寒意。
董玉婷露出一抹轻松的笑容:“今日多谢各位了,改日我下帖子,请你们来府上喝茶。”
这话倒不是说说,董玉婷是定会邀她们来的,今日一事,她们也是无辜,有一部分自己的原因在。要不是她放出几件乱力怪神的事情,她们也不会被牵扯进来。
有些人来的目的本就是和董玉婷结交,喜笑颜开的道:“李夫人折煞我们了,您此举,分明是为了我们大家,怎么还谢谢我们了呢?”
梁氏从一开始到最后,都离董玉婷最近,这会儿很是亲昵的和她站在一起:“就是就是,夫人慈悲,引荐我们见林大人已是帮忙,万不要再说谢谢了。”
“那便下个月,我找个时间给你们递帖,你们可千万要来。”
见她具体言说时间,众人更是大喜,纷纷上前拍董玉婷的马屁。
无人发现董玉婷的贴身丫鬟秋荷落在后面,与林朗说着话。
“可是李夫人还有事交代?”林朗记性不错,认得她是董玉婷身边的丫鬟,却不知她叫什么。
秋荷行了一礼,姿态优雅,不比刚才那些夫人差,“夫人让奴婢告诉大人,京兆府事务繁忙,不必在这些事上过多纠结,只要请宝光寺的僧人做场法事,让百姓不再谈论这件事便可,不用非要找出传出这件事的人。”
林朗露出怀疑的目光。
秋荷淡然的微笑,任由他打量。
难道是自己猜错了?不过既然董玉婷都这般说了,林朗照做即可,找出散播谣言之人本就麻烦,既然董玉婷都不在意,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剩下的小官夫人,林朗也懒得替她们做事。
“本官知道了。”
秋荷再行一礼,便告退离开。
董玉婷回到李府,元香从兰竹院来找她。
“夫人,老太太找您。”
董玉婷刚躺了没多久,就不得不起身去了老太太院中。
走进屋里,瞧见众人都在,董玉婷不由的挑了挑眉,这是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第35章 她要留在府中 快到了吃晚饭的……
快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怎么曾惠妍和何静琳,还有李瑾华,几个孩子们都坐在这里, 一副三堂会审的架势。董玉婷带着疑惑进入屋中, 屈膝行礼:“见过母亲。”
其他人也向她行礼。
老太太两眼微红,略一颔首,让她落座。
“瑾华明日就走,你好生给她安排一下。”老太太哽咽着说。
李瑾华坐在她身边, 紧紧握着她的手, “母亲......”
李瑾华在李府住了将近一个月, 也是听说李凌川的事情才回来看望老太太, 不知道老太太有没有告诉她李凌川的真实情况,总之明天就要回芜州, 今天就要收拾。
李瑾华温柔道:“麻烦大嫂了。”
李瑾华回来的这些日子,一直住在兰竹院陪着老太太, 很少去其他院子, 董玉婷和她接触不多。不过听下人们曾说,李瑾华在家时也是受尽宠爱的嫡女,性子难免骄纵, 或许是嫁人之后经历的多了,才变成了这副样子。
董玉婷无意窥探别人的真实想法,这种相处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不麻烦, 这都是我该做的。”
老太太又握住身边另一侧坐着的柳婉清,虽然她不是李瑾华亲生的,但自小养在李瑾华身边,和亲生的没什么两样, 爱屋及乌,老太太对她还不错。
“第二件事,便是清姐儿要留在我们府里,瑶姐儿,你是府中长女,要带着妹妹一起玩,从后天起,你们一起上闺学。”老太太将李念瑶拉到手边,将她的手放在柳婉清的手背上。
柳婉清无父无母,那也是正经嫡出。李念羽和李念姿对视一眼,撇着嘴闷闷不乐的低下头。
李念薇安安静静的站在后面,仿佛一个置身事外之人。
李念瑶回握住柳婉清的手,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祖母放心,婉清在这里就是我的妹妹。”
老太太欣慰的点点头,“清姐儿还住在我这院子,一应物什都按照瑶姐儿的例来吧。”
李念姿唰的抬起了头,贝齿轻咬着粉嫩的嘴唇,柳婉清察觉到身上带着恶意的目光,她转头看去,冲李念姿露出一抹温婉的笑,只是在李念姿看来,那笑极为张扬刺眼,良久,李念姿又缓缓低下了头。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