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等宁大夫走了,他翻着包有些发愁。他虽然没说,但是赵月如却能看出来。
“之前莺莺寄过来的肉票和糕点票,好像都用完了。”
她是个过日子有多少花多少的人,从来都不攒粮攒票,所以基本上手里是空的。
周劲松起身,“我出去找人换,实在不行去一趟黑市。”
赵月如不想他去黑市,这种地方能不去就不去,周劲松身上还有驻队的编制,真要是因为黑市的人被人知道了,别影响到单位去了。
“而且黑市的东西贵。”赵月如摸了摸肚子,“周劲松,我们要把钱留给孩子啊。”
这孩子现在还没坐稳。
周劲松站在病房内没说话,他在衡量,他觉得赵月如比孩子更重要。
见他转头要离开,赵月如拉着周劲松,拉着他的手去摸自己的肚子,轻声说道,“你摸摸,孩子四个月了,周劲松。”
“她有动静了。”
周劲松听到这话颓然地坐了下去。
在他们两口子最是焦头烂额的时候,周母从孟家屯赶了过来,提着一个篮子装的满满当当。
显然也是得知了儿媳妇住院的消息,过来看望赵月如。
她一来,就察觉到了病房气氛不太对,“怎么了这是?”
周母虽然不识字,但是人还是识大体的。
周劲松简单地说了一遍,周母叹气,“补身体的别怕,妈和屯子里面换了鸡蛋,你先吃着鸡蛋补身体,不够我在去想办法。”
“还有,这是邮差今天早上送来的信封和包裹,我想着月如不在家,我刚好来医院看望你,就一起送过来了。”
看着那鸡蛋赵月如很是感激,“谢谢妈。”
周母摆摆手,把信封递给她,“你看看,孟莺莺给你说什么了?”
赵月如接过来信封拆开看了看,只是一拆又如同是以前那样,工资和钱票掉了一堆下来
花花绿绿的,让人应接不暇。
还是周劲松帮忙一起接,这才算是拿下了。
赵月如先是看了看信,在接着又看了看里面的钱和票,刚好四十二块。
她知道这是孟莺莺每个月的全部工资,还有粮票肉票奶粉票都送过来了。
宁大夫就是这个时候过来的,他也看到这些票,“对,小赵现在就是要吃细粮,如果有肉票和奶粉票更好。”
“要是有条件争取每天给她泡一杯奶粉喝。”
“这玩意儿非常补身体。”
他这话说了,见赵月如不说话,他还有些意外,“怎么了这是?”
赵月如一抬头,她的眼泪就下来了,“没事。”
只有周劲松懂得,等宁大夫出去后,赵月如就抱着周劲松的胳膊哭了起来,“莺莺怎么这样啊。”
“她怎么知道我现在需要奶粉票和肉票啊,她怎么知道我现在缺钱啊。”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啊。
周劲松也罕见地没说话,只是紧紧地搂着赵月如,“孟莺莺记挂着你和孩子。”
不然,她不会寄这么多钱和票的。
而且还都是赵月如需要的。
“妈。”
周劲松冷静了下来,“您先帮我照顾下月如,我出去买点奶粉。”
这比什么都重要。
周母点头,“你去吧。”
没了周劲松,周母帮忙把那信封都给收捡了起来,“小赵,当初你对孟莺莺好,我们还觉得你插手的太多了。”
“如今看来,孟莺莺对你可真好。”
赵月如低垂着眉眼不说话,她捂着肚子喃喃道,“我对孟莺莺好的不如她对我的十分之一。”
她没对莺莺做过什么,但是莺莺对她却太好了。
想什么给什么,差什么补什么。
等周劲松回来,她要和莺莺打电话,莺莺让她去随军,她就去。
如果不让,那她就在孟家屯住着,等着莺莺回来好有一顿热乎饭吃。
可惜,已经上了火车的孟莺莺,并不知道赵月如这边打算随军了,而且还想让她同意之后,再去随军。
要是孟莺莺知道了,她肯定要说,月如,你随军不用经过我的。
她只希望月如的日子能够过的好。
在火车上的孟莺莺,只觉得屁股都坐痛了。从哈市到满洲里,从满洲里到赤塔,在从赤塔到莫斯科,足足走了七天起夜。
终于抵达到了莫斯科——
第86章 周劲松:我也是哈市驻队……
震颤了一路的火车逐渐停了下来, 慢慢变成滑行的速度,直到彻底停止。
孟莺莺他们才收拾了行李跟着下来,九月底的莫斯科已经进入深秋了。
连带着空气都跟着冷的发脆。
孟莺莺他们骤然从温暖的火车上下来, 被冷风一吹,只觉得这风都倒灌了骨子里面。
她捂紧了衣服, 试图阻挡下寒风,“真冷,我感觉莫斯科比咱们哈市还冷。”
但是风太大,做的也是无用功,祁东悍直接把外套脱了, 罩在她的身上。
他的动作太过自然,以至于旁边的人都跟着看呆了去。
高春阳眼神暗了暗,他低垂着头当做没看见。
佟佳岚一边捂着衣服,一边带着打趣地说道,“有对象就是好。”
孟莺莺被众目睽睽之下的偏爱, 弄的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转念一想, 祁东悍本来就是她对象, 她坦然的穿着对方的衣服,抿着唇道, “要是羡慕, 你也去找个对象?”
这下轮到佟佳岚的脸色红了, 她不吭气了。
几人并未有耽误太久, 便过来了两个穿着制服的人,用着俄语先是跟祁东悍和高春阳一顿交谈。
二人都会俄语,杨洁也会一些,所以大概能听得懂。
她便回头冲着自己的学生说道, “把红皮的派遣证和证明拿出来给他们检查。”
孟莺莺她们听了照着做,等检查完派遣证和证明后。
对方还提出要检查包裹,“不能携带日记本,相机,以及大量人民币。”
显然这是赴苏的红线问题。
孟莺莺去看祁东悍,祁东悍点头说道,“这是例行检查,而且这边的人不允许我们拿照相机拍照。”
以防他们把这边的信息泄露给了国内。
有了这话,孟莺莺这才把行李都给拿下来,让对方检查,他们这边一行六个人,检查了半个多小时,这才检查完。
“真复杂。”
“出国真复杂。”
佟佳岚小声感叹,孟莺莺摇摇头,示意不说这话。检查完后对方带着他们出了火车站,在火车站外面的小窗口处,每个人兑换了三十卢布。
这才在路边开始等车起来。
他们这次去的交流学习会是莫芭附校,杨洁似乎来过,所以她对这边的节奏很是清楚。
“等会回有大巴车来接我们。”
孟莺莺点头,在秋风中等待了十分钟左右,莫芭附校的大巴车便来到了火车站门口。
“杨。”
下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男人,上前就给杨洁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让旁边的佟佳岚她们看的目瞪口呆,在国内若是不认识或者是刚认识的人,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敢拥抱的话。
那必然会被打上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但是在这里这般拥抱,就是如此自然,周围人甚至都没有多余给一个眼神。
杨洁显然是知道这边的规矩,她很自然的和对方来了一个拥抱,“简,好久不见。”
简松开手,站着落定打量着杨洁,“最少十三年没见了。”
“杨,你还是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变化。”
瞧着杨洁和对方熟悉的态度,孟莺莺算是知道了,为什么这次赴苏交流学习会,会让杨洁来领队了。
这简直就跟回到了老家一样。
等杨洁寒暄过后,简便邀请他们坐上了大巴车,苏国的大巴车是绿皮的,有点和他们国内的绿皮火车一样的颜色,进去后,玻璃窗上还挂着白色窗帘。
很是雅致。
孟莺莺还好,坐下就是坐下了,其他人都忍不住东摸摸西摸摸。
杨洁瞧着了,她低声呵斥了一句,“都坐好。”
“要是想看窗外景色,把窗帘打开就是。”
这下大家才规矩下来,都纷纷扭头看着窗外,从雅罗斯拉夫尔车站到莫芭附校大概要四十分钟。
途中经过了经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城墙,等瞧着那金顶洋葱头在阳光的照射下,灼灼发光的时候。
佟佳岚她们都忍不住震惊的瞪大眼睛,“这里的房子真特别。”
“房子怎么还能建成这样啊?”
“这里面住的人有人吗?”
这言论引起来了一阵笑话,显然简也能听得懂中文,所以他还跟着解释了一句。
等听完后,佟佳岚顿时羞的脸都抬不起来。
四十分钟的车程一路下来,好不容易到了莫芭附校,红色的沙俄三层老楼,清一色的木地板。
房子很干净敞亮。
“这里连房子都这么好看。”
连带着首都来的沈梅兰都有些震惊,“路面也好干净啊。”
“一点灰都没有。”
“而且全部都是金发碧眼的人,他们和我们长的一点都不一样。”
正当大家交头接耳的时候,到了宿舍里面,简朝着杨洁说道,“大家先休息。”
“休息过后,我带你们去食堂。”
杨洁朝着对方道谢,转头翻译给孟莺莺她们听,孟莺莺听完心里有数。
“两人一间宿舍按照性别分配,你们可以自由组合。”
孟莺莺自然是和佟佳岚一个宿舍的,李少青和沈梅兰没的选,两人只能一间宿舍。
杨洁是领队也是老师,她是有单独宿舍的。
至于祁东悍和高春阳则是被分到了一间宿舍。
等大家收拾妥当后,便去了食堂领了饭票,大家还想着这可能是他们,这一周多来第一次吃热乎饭菜了。
只是,看到那土豆泥和罗宋汤,以及白面包的时候,大家都有些呆了,“这就是我们吃的饭菜吗?”
这要是在国内总觉得像是饭后加餐啊。
“对。”
杨洁低声说,“这边食堂的主食是土豆泥和白面包,大家要慢慢习惯。”
孟莺莺有些发呆,她已经很久没吃过苏国的菜了。
再次见到还有些怀念。
她尝了一口土豆泥,吃到嘴里细腻如沙,罗宋汤红色浓郁,喝完舌头变红,带着一股鲜味。
最后她咬了一口白面包外脆内软,蘸牛肉汁,一口下去满足到爆棚的地步。
可以说,这比窝窝头棒子面粥好吃多了啊。
见她吃的满足,佟佳岚不确定地问了一句,“好吃?”
孟莺莺点头,“好吃。”
“你可以尝尝。”
有了这话后,佟佳岚才敢下勺子,尤其是那罗宋汤瞧着鲜红的一片,不知道的还在喝人血呢。
吓死个人。
倒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吃。
祁东悍吃了一会,也不知道和谁交谈了一番,过了一会食堂这边的人送过来了一份牛肉,酸香扑鼻。
他把牛肉切成小块,最后一人分了两块,算是加餐了。
事后孟莺莺有些好奇,趁着大家都走在前面,她特意落在后面,“你是怎么弄到牛肉的?”
他们之前吃的饭菜,都是没有牛肉的。
祁东悍伸手,手心里面是之前找零的卢布,“花钱买的。”
“牛肉斯特罗加诺夫,150g只要两卢布。”
孟莺莺,“?”
好一会才明白,“你是说的我们刚吃过的那个牛肉?”
祁东悍点头,“只是叫这个名字而已,其实就是嫩牛肉条加上酸牛奶和洋葱,被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就类似咱们国内吃佛跳墙一样。”
孟莺莺这才明白,她恍然大悟,又有些疑惑,“你怎么会这么多?”
这种真的涉及到很生活方面了。
祁东悍抬手揉揉她头发,“我们以前有这一门课程,而且因为哈市驻队离老毛子这边较近的缘故,我们和他们的人还一起出过任务。”
相处过一段时间,自然就熟悉了。
孟莺莺喃喃道,“祁东悍,你懂的真多。”
祁东悍很是淡然,“这不是我懂的多,只是你接触的多了以后,自然就懂了。”
他不觉得这是一件值得骄傲和炫耀的事情。
在熟悉了莫芭附校的环境后,孟莺莺她们这边便进入了紧急的训练当中。
对于他们这次学生,每天当务之急就是先学芭蕾俄语,好在孟莺莺被杨洁之前突袭过,所以接触的没那么难。
但是轮到佟佳岚和沈梅兰,李少青她们来说,每天四个小时的芭蕾俄语,简直是让她们生不如死。
已经习惯了中文发音和排序的她们,在让她们扭转这个发音和重新记住新的叫法。
说实话很难,但是再难也要继续。
除去四个小时的芭蕾俄语,她们还要去学校的教室去练舞,而且还是和莫芭附校的学生一起练舞。
说实话出来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天才,孟莺莺还好,她在上辈子早已经见过了天才的世界。
但是对于李少青和佟佳岚她们不是,在之前她们接触最厉害的人也不过是孟莺莺而已。
但是来到了莫芭附校后,发现这些人的天赋比她们都要好。
这让大家都起了一丝紧迫感,连带着练舞都刻骨了几分。
简和杨洁在旁边观看,他看了一圈后在,指着听着留声机在练《唐·吉诃德》的孟莺莺时。
他冲着杨洁说,“杨,这位就是你们这次的领头人了?”
他能看出来孟莺莺所练的《唐·吉诃德》已经崭露头角。
杨洁点头,“她叫孟莺莺,也是我的徒弟。”
说到这里,她话锋一转,“简,你可能不相信,孟莺莺她接触舞蹈这行才刚满三年,另外她跳的《唐·吉诃德》也不过才接触了一周而已。”
这让简有些震惊,“那不可能。”
他条件发射的给否认了,“我们莫芭附校园天才阿尔希波娃,她跳《唐·吉诃德》最少也要三个月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唐·吉诃德》这首舞蹈是出了名的难度,当初阿尔希波娃用三个月,就《唐·吉诃德》给跳出了完整版。
这已经在莫芭附校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力。
然后现在杨洁告诉她,孟莺莺可能跳了一周,就达到了这个效果?
不怪简震惊。
“简。”杨洁说,“你知道我的为人,我从来不骗人。”
“不信,你可以接着观察一段时间。”
“那这一个月我可要好好观察了。”
他太想知道孟莺莺的天赋上限在哪里了。
哈市才入秋,电机厂家属院,宋老太太拿着报纸看了又看,光孟莺莺夺冠登报以及,孟莺莺获得东三省联赛冠军后,赴苏参加交流活动时。
她便忍不住朝着宋老爷子感慨道,“姓宋的,你看看这是莺莺。”
“她太优秀了。”
宋老爷子戴着老花镜,抬头看了一眼,旋即冷哼了一声,“在优秀也不姓宋。”
宋老太太知道他是死鸭子嘴硬,“那肯定不是宋家的孩子,你姓宋的人没养过她一天,没让她吃过宋家的一粒大米。”
“人家就是在优秀也和宋家没有关系。”
这话说的,宋老爷子脸色瞬间铁青了起来,宋老太太心里别提多畅快了。
她转头离开收拾东西,便要去驻队一趟。
宋老爷子看了,他喃喃道,“你就是去了驻队也没用,人家不在驻队,你过去做什么?”
宋老太太,“就是莺莺不在驻队,我才要去啊,她要是在驻队了,我反而跟做贼一样不敢去了。”
这才是现实问题。
“人家莺莺又没说认我们,我们凭什么去打扰对方?”
“要做的能做的,也不过是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尽量对她好点,多弥补点,仅此而已。”
“至于相认。”
宋老太太瞧着孟莺莺,越来越优秀,走的也是越来越高,她越是断了这个念头。
“那是不可能的。”
宋老爷子下意识地说,“怎么不可能?”
宋老太太冷笑一声,打量着他带着皱纹的面皮子,“你的脸还蛮大是吗?”
“如果莺莺那孩子若是过的不好,你去相认,那是雪中送炭,但是现在呢?人家莺莺过的蛮好,事业也蛮好,你现在过去相认做什么?”
“让对方恨我们吗?”
她是真后悔啊。
宋老爷子听到这话,也沉默了许久,他摆摆手,“我不管你了,也管不了你。”
宋老太太冷笑,“你哪里是管不了我,你前面二十年管了我二十年。”
“孩子也不让我认,信件也不让我寄,我寄一次你拦一次。”
“如今,你倒是想管,但是姓宋的我告诉你,孟百川死了,人死债消,你就算是在恨他当年毁了你的女儿。如今这恨也应该消散了。”
宋老爷子脸色沉沉不说话。
他有多恨呢?
当年骤然得知女儿从清大退学,放弃大好的前途和孟百川私奔的时候。
作为一个父亲,他一边痛恨自己的闺女叛逆不懂事,一边又恨孟百川毁了他的闺女。
他的闺女本该在清大当天之骄子,在实验室当领头人,在研究所当天才。
但是因为孟百川,十八岁的闺女放弃了大好前途,跑到了一个山里面的村子,和孟百川结婚生女。
天知道宋老爷子到处找人,最后在得知宋芬芳和孟百川私奔回到他的老家时,他的愤怒。
那种愤怒燃烧着他,直到他和自家大儿子去了孟家屯,看着本该前途无量的宋芬芳村妇一样打扮,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催促孟百川快些生活做饭。
她奶孩子饿的厉害。
宋父至今都不敢回想那一幕,他那自小聪慧,被娇生惯养,还有着洁癖的女儿。
那个时候蓬头垢面,身上穿着一件过于宽大的短衬,衣服前面被印湿了一大块,那是渗透出来的奶渍,都快干涸了。
但是她没空管。
只是卷着衣服抱着孩子,催促在院子里面单独开火的孟百川,而她的身后还是婆婆在谩骂。
说她娇生惯养,哪个奶孩子的女人不是这样过的?就她一天要吃四顿饭还嫌饿,她是饿死鬼投胎啊。
他的女儿他们自己都从未这般谩骂过一句,她只要愿意吃,他和爱人从来都不会多说一句话的。
更别说,此时他的女儿还刚生完孩子在哺乳期,却被人这样对待。
宋父当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他又恨又怨又心疼心酸。
最后,他是怎么做的?
和宋站一起带着人把宋芬芳给绑走了,宋芬芳不愿意走,更舍不得放弃孩子。
但是宋父却不肯,强行让人把宋芬芳给绑上了车子。
至于孟百川抱着孩子要追上来,却被宋父给制止了,他只是平静地站在那,眼眶发红,语气克制,“孟百川,你曾经说你会给我女儿幸福。”
“这就是你给她的幸福,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她奶孩子期间多吃一顿饭,都要被你妈追着骂三里地?”
“孟百川,你这真是给我女儿幸福吗?”
“而不是想要毁掉她原本的生活吗?然后拖着她一起配着你下地狱,去过最差,最苦的生活?”
宋父至今都记得当时孟百川,面如死灰的样子。
而他却不光如此,“孩子你可以给我,我们宋家养得起这个孩子。”
他伸手去要,但是孟百川却没给,他也记得他当时的话,喉咙泣血,“宋叔叔,莺莺是我这辈子唯一的牵挂了。”
“您可以把芬芳带走,但是求您把孩子给我留下。”
他和宋芬芳之间本就是一场机缘巧合,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他都当做最后一天来对待。
一个是天之骄女,一个是退伍残兵,两人本来就不是一条线上的人。
宋父没要到孩子,他低头看了一眼那孩子,长得很不错,不过但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孟百川,他也一起跟着厌恶了起来。
孟百川要孩子,他没有任何犹豫,便把孩子给了孟百川。
他的女儿有大好前途,本就走错了路,不能因为一个孩子再次走错路。
想到当年,宋父眼眶隐隐发红,他冲着爱人说,“佩环,就算是在来一次,我还是会这样做。”
“芬芳的未来被孟百川毁了一次,不能被孩子毁了第二次。”
宋老太太听到这话,她浑身一震,“冤孽,冤孽!”
她收拾东西的手,再次无力的垂落下去。
她想去看孟莺莺,但是却不敢去看了,当年那个襁褓里面的孩子长大了。
宋芬芳有错,孟百川有错,同样的宋家人都有错。
唯独,那个孩子是无辜的啊。
湘一医院。
赵月如在这里已经住院十三天了,她的症状也跟着慢慢好了起来。
宁大夫过来查房,顺势给赵月如再次检查了下,把了脉搏,又看了看肚子,“不错,目前胎坐稳了,可以出院了。”
“但是回去后记得,不能让孕妇提重东西,也不能让孕妇出力气,有条件的话尽量让她多卧床。”
周劲松斟酌了下,他问,“宁大夫,我爱人这种情况还适合跟着我,一起回哈市驻队随军吗??”
宁大夫,“从我们这里去哈市有多远?”
“三天的火车。”周劲松补充了一句,“如果是卧铺呢?不是硬座,她上车后就直接躺着,然后等了下车后驻队的车子来接。”
宁大夫想了想,“原则上这是没问题,她如今的胎像还行,四个半月了马上就到五个月了,如果你们要随军,就趁着这个阶段去,等到七个月以后,我就不建议你们在外出了。”
显然宁大夫很是负责,他把方方面面都给想到了。
周劲松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他和宁大夫道谢,等宁大夫离开后。
周劲松便去和赵月如商量,“月如,驻队离医院近,就十分钟的路程,我们提前去驻队可好?”
孟家屯离湘一医院足足三十里路,不管是骑自行车还是坐拖拉机,都需要很长时间。
这对于肚子大了随时可能生产的赵月如来说,很是不安全。
赵月如还有些犹豫,“我要和莺莺先说一声,免得她回来找不到我。”
周劲松虽然皱眉,但还是选择尊重赵月如的想法。
“她驻队的电话信封上有。”赵月如说,“你帮我把行李里面的信奉取出来。”
周劲松嗯了一声,去行李里面找信封,他没细看便递给了赵月如。
赵月如没接住,信封掉在了地上,周劲松去捡,这一捡就看到了地址。
周劲松一顿,“黑省哈市驻队?”
赵月如嗯了一声,接过信封这才说道,“莺莺的娃娃亲对象就是哈市驻队的,她进的文工团也是哈市驻队的。”
周劲松突然说,“我也是哈市驻队的——”
“我说,我也是哈市驻队的。”
这是周劲松第一次和赵月如, 提起过去驻队的事情。自从他眼瞎了以后,便会很少提起驻队了。
那是他曾经光明时所经历的, 而今成了瞎子,驻队都成了他遥不可及的地方。
赵月如喃喃,“你竟然是哈市驻队的,可是莺莺给我寄了这么多次信,你怎么不说啊。”
周劲松无奈, “月如,以前是有信封,但是我眼睛还看不见,你也没给我读过这个寄信的地址啊。”
所以,他就算是想知道也难啊。
赵月如, “……”
这才反应过来,是啊, 她每次拿到信封从来都没跟周劲松, 提起过寄信地址。
当然,也不会往这么去提啊, 每次提的都是钱和票, 以及莺莺在信封里面写的内容。
谁想得起来去提地址啊。
想清楚这一切后, 赵月如抓着周劲松的手, “周劲松,我要去随军。”
“现在立刻马上,我就要去哈市驻队。”
原先还百般犹豫的赵月如,如今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催的周劲松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试探道,“你要不要先去和孟莺莺打个电话?”
“不要。”
赵月如眼睛亮亮的,“我要给她一个惊喜,快点,周劲松你想办法去问问驻队,能不能回去?”
“我现在就要随军。”
“可是你的肚子。”
“我肚子没事。”赵月如说的斩钉截铁的,“只要见到莺莺,我就没事。”
这让周劲松都有些无奈,不过对于媳妇的安排,他还是很上心的。出了医院,他便给驻队拍了一封电报。
“我眼已好,携妻随军。”
当哈市驻队话务室接到这个电报后,原本是应该第一时间和祁东悍汇报的,但是因为祁东悍不在,所以这封电报被转到了肖政委的手上。
肖政委一看大喜,“这下好了祁团长出去了,这边人手排不开,若是老周能回来,我们这边也能搭把手。”
“携妻随军?”
肖政委一拍桌子,拿着这封电报就去找陈师长,“领导,周劲松这同志要回来了,而且这次在老家还结婚了,想申请下家属院的房子。”
“您看这边?”
对于周劲松这种战斗英雄,在驻队为了救人还伤了眼睛。如今再次归队,自然是好事。
“你去安排就好,按照小周现在的职位能分到的房子,再往上提一提,比方说他的职位只能分个一室的,你给他安排成两室的,如果是两室的,你就给他想办法分个大两室,或者是小三室。”
在多怕是被人说,但是这种条件范围内的,还是没关系的。
肖政委风风火火给周劲松,安排家属院的房子去了,大三室的房子只能团级干事才能分配,周劲松还不到这个位置,但是也不低了。
所以他挑了个大两室的房子,而且还是朝向好的那种。
确定了房子,便开始走流程。
另外一边,出院后的赵月如甚至没有在家里多停留,便开始收拾行李,在走之前她去了一趟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