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by火星少女
火星少女  发于:2025年11月04日

关灯
护眼

嘿嘿嘿,也不知道其他点怎么样?但他们这个任务点,还是很不错的嘛。
长江流域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如此持续且大范围的强降雨,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新闻频道24小时滚动播报灾情,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现场视频——汹涌的洪水漫过街道、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转移群众、子弟兵们浑身泥浆在堤坝上奋战……
每一帧画面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大家也格外关注清河古镇,毕竟它这两年在互联网上十分受关注,俨然景区顶流。
【好可惜啊,古镇的水那么漂亮,希望不会被这场洪水毁掉。】
【听说古镇受灾不严重,放心吧。】
【为清河古镇祈福。上次带着家人过去,受到了很好的接待,享受了一段堪称完美的度假时光。希望它能安然度过这次天灾。】
很多去过或者没去过的网友们都在为清河古镇祈祷。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清河古镇变成了安置点的新闻。还有官方的媒体记者深入到了一线,在清河古镇的安置点进行直播采访的视频。
镜头扫过整洁有序的临时住所、充足物资的储备点,宽敞明亮,让观看直播的网友直呼“这安置条件真的很不错哎”。
关键是,记者还去了后厨走访,拍到了正,而且宋五嫂和膳祖还分别作为两个地方的后厨掌勺人接受了采访,记者顺便介绍了一下两人过去的丰功伟绩。无论是宋嫂鱼馆还是花萼相辉楼,如今在餐饮界都是赫赫有名的。
但现在这样的大厨,却都在兢兢业业地做着简餐,提供给避难百姓和抢险救灾的一线人员。
这自然在网络上收获了一大波的赞美和延伸而来的讨论:
【没想到宋嫂鱼馆和花萼相辉楼的主厨居然都是女人哎,这么牛的吗?】
【楼上,不单单是这两家哦,还有清净素食的主厨也是女性。她们三个被戏称为清河古镇的女厨神天团。】
【清河古镇可以啊,真的请出了大厨来支援一线。】
【对,而且你看他们后厨的饭菜,用料都很扎实,一看就是真金白银花了钱的。】
【安平县人飘过,听说这是清河古镇主动请缨哦,没收钱的。反正我打算等这次洪灾过了就去办年卡,爱路老板一辈子。】
【你看安置点的那些细节就知道了,这是真的用了心做事。】
记者采访宋五嫂时,她正将一大锅红烧肉出锅,对着镜头朴实地说:“就想让娃们吃口热乎的,吃顿好的,他们太辛苦了。” 而膳祖则一边翻炒着大锅里的菜,一边认真回答:“食材可能不如平时精细,但味道和营养绝不能打折。”
这番采访画面流传开来后,网络画风渐渐变得有些不对劲:
【那个……弱弱地问,现在报名去清河古镇避难还来得及吗?】
【我承认我酸了!我昨天点的外卖都没这卖相好!】
【楼上的,你不是一个人!想想那是宋大厨亲手做的红烧肉,李大厨炒的菜……妈呀,我居然在羡慕受灾群众?!】
【清醒点朋友们,这是天灾现场!但……不得不说,清河古镇这后勤真是顶到天花板了!】
【看着那些抢险的战士和安置的百姓能吃上这样的饭菜,我突然就放心了……】
甚至有一些美食博主和资深老饕在群里、在论坛上哀嚎:
【早知道当初水患预警的时候,我就该买张票去清河古镇,说不定也能蹭到几位大神亲手做的大锅饭。】
【不多说了,兄弟们,收拾包裹准备去安平县做志愿者了。】
但是,当所有人真正看到洪峰过境的场景时,所有的玩梗和打趣都消失了。
通过高空无人机拍摄的镜头,以及前线记者在安全距离外冒着危险传回的画面,人们看到了什么是大自然真正的怒吼。
那些原本还在加固堤坝、严阵以待的抢险人员,早在洪峰真正抵达的前一刻,也不得不遵循命令迅速后撤到了清河古镇里。
“快撤,快撤——!”
河水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河道,肆意漫溢,吞噬着两岸的农田、道路和低矮的房屋。水面宽阔得望不到边,浑浊的激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下游奔腾,速度之快,仿佛要将前方的一切都彻底冲垮。
先前那些关于避难所美食的轻松调侃,此刻显得如此苍白和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对自然的恐惧和对受灾同胞的揪心。

清河市的受灾情况比起隔壁市要稍好那么一丢丢。
在市区, 消防与武警们接连好几天日夜不停地工作,保住了清河的堤坝,只是在一些低洼地段被洪水侵袭。而在安平县, 更多是因为上游水库泄洪而带来的洪峰过境。值得庆幸的是,安平县只是位于洪峰外沿,并非主道上, 相当于被这头狂暴巨兽的尾巴狠狠扫了一下。
但即便如此, 安平县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县城部分低洼地带, 浑浊的洪水已经漫过了一楼窗台,昔日熟悉的街巷变成了浑黄的河道, 水面上漂浮着杂物,寂静中透着凄凉。县中心地势稍高,但主干道也未能完全幸免,积水普遍淹没了成年人的小腿肚, 车辆无法通行, 人们只能涉水或依靠临时调配的皮划艇、冲锋舟移动。
电视台的记者穿着救生衣, 跟随消防队的冲锋舟, 在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进行拍摄和搜救。镜头扫过被水浸泡的店铺、住宅,救援人员大声呼喊着, 仔细排查每一栋可能还有人员滞留的房屋。
偶尔, 他们会从二楼的阳台或窗口,接出几位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撤离的居民,其中大多是被困家中的老人。当一位老人被消防员小心翼翼背扶上冲锋舟, 紧紧抱着仅有的一个包裹,回望被水围困的家时,那茫然又带着些许后怕的眼神,让所有观看报道的人心头沉重。
在清河古镇七号区宽敞的安置点内, 从梅山村等地转移过来的百姓们,正围在悬挂的大屏幕前,紧张地看着新闻里关于安平县灾情的实时画面。
“哎呀,那是老街!王老五家的杂货铺,水都淹到招牌了!”
“看那边,是城西那片自建房……完了,肯定全泡汤了。”
“幸好咱们村在山边,水一时半会儿上不去,但地里的庄稼怕是……”
叹息声、担忧的低语在人群中弥漫。看到熟悉的街道、可能邻居的家园浸泡在洪水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难过和无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悲伤。
但很快,就有不同的声音响起,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别光顾着难受了,想想看,要是咱们没撤出来,现在该多害怕?”
“是啊,人没事比啥都强!东西泡了还能再置办,人要是出了事,家就真的散了。”
“多亏了村书记催得紧,也多亏了路老板这儿有地方安置咱们……”
“看看新闻里那些还在水里救人的消防员,咱们能安安稳稳坐在这儿,有吃有喝有地方睡,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了!”
大家或是难过或是庆幸,都在关注着新闻。
路晓琪他们也在随时关注新闻,然后保持着和县里应急部门的联系。
应急部门的人其实有些提心吊胆,他们在转移百姓的时候做过预演,清河古镇因为地势比较高而且建筑扎实的确是个不错的地点,但很多人心里还是有疑虑,毕竟古镇里河道纵横还有个湖,真的会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但是当洪峰过时,清河古镇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路老板,你们这儿……好,太好了!”前来巡视的应急部门相关人员看着古镇内相对平静的景象,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奇。
此刻的清河古镇显得格外空旷,除了必要岗位的员工和志愿者,其他人都已按要求居家。只有工程部的十几名员工,正操作着几台大型水泵,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将水从地势较低的景观渠往主河道方向抽排。
湖面看上去确实比往日水位要高,水色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见底,带着一种被搅动后的微浑,但若与新闻里那咆哮的“黄汤”相比,简直可以称得上清冽。
一些临水的石板路和亲水平台被漫上来的湖水打湿,但积水极浅,连脚背都没不过,行人小心些仍可通行。整个核心区域,建筑完好,道路畅通,除了持续的雨声和水泵声,竟有种异样的岁月静好。
路晓琪莞尔一笑:“你们别看我们河道多,其实我们内部水系和外面主干河道的连通是做了精密闸控的,关键时刻可以物理隔断。”
她面不改色地开始忽悠,伸手指了指水泵和那些被打湿的石板,“您看,我们这几天一直在主动往外抽水,降低内部水位,就是为了应对雨水倒灌和可能的渗透。而且,当初为了保持这水常年清澈漂亮,我们可是投了大价钱做了全套的水体净化和底部防渗处理的,所以底泥不容易被搅起来,水看起来就没那么浑。”
她语气诚恳,结合眼前正在进行的抽水作业和确实不算严重的积水情况,这番说辞听起来倒也有几分道理。
应急部门的人看着平静的湖面、有序的抽排作业,以及核心区基本无恙的景象,心里的疑虑打消了大半,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你们准备得很充分,做得也很好!这就让人放心了。”
然而,路晓琪心里清楚,这份平静是有范围的。比如,清河古镇的外围,往清河农庄和商业街的方向走去,越往外,情况就明显不同了。
但比较起来,依然比县里面其他地方好多了。
农庄的低洼处已经有了明显的积水,虽然不深,但也淹过了脚踝,一些菜畦和苗圃浸泡在水中。商业街的情况稍好,但街道上的积水也清晰可见,许多店铺门口都堆起了沙袋,显然也是早已经预备妥当。
路晓琪还遇到了不放心前来巡查的店主们。
“比预想的好多了,这一块没怎么进水。”几个店主都是笑容满面,“估计等洪水退了后,只需要打扫一下就好了。”
“多亏路总安排得好啊。”
前几天古镇统一要求商业街闭店时,确实有些老板私下抱怨过,觉得小题大做,影响了收入。但此刻,看着隔壁县市传来的触目惊心的受灾画面,再对比自家店铺基本完好、损失轻微的状况,所有的不满都化为了对古镇管理团队先见之明的钦佩。
这里的情况也被古镇的官方号直播到了网上,镜头扫过积水轻微、建筑完好的商业街,平静微浑但绝无泛滥的内部河道,以及井然有序的安置点入口,看到的粉丝们和惦记着的游客们都松了一口气。
【谢天谢地,看到古镇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这防灾准备真的很到位,赞。】
【看到清河古镇没事真是太好了,等水退了第一时间去支持消费。】
【对比太鲜明了,古镇里面像是被无形结界保护了一样,这里真的是风水好,去了好几次,每次进去都觉得自己的能量场加强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觉?】
【太有了!一进去就有很舒心很宁静,整个人都感觉放松了下来。】
【+1,而且我觉得风水最棒的是枕梦辋川酒店那一带,果然是值得花大钱去住的地方,给了最好的位置。】
这帖子到最后逐渐变了,大家都在讨论清河古镇是不是请了风水师,然后哪一块才是古镇风水最好和磁场最棒的地方,歪成了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但又看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古镇里滞留了上千名游客,他们也会在各自的社交账号上分享现状:
【人在清河古镇酒店内,实话实说,除了不能自由出去逛,一切都是正常运行,餐厅有热饭吃,还提供饮料和酒品,房间也正常有人收拾,工作人员特别耐心。】
【带着孩子和老人,一开始特别慌,古镇包了大巴送我们去市里面坐高铁。结果因为沿路也有洪水,遇到了列车紧急停运,人在异乡,又有老人小孩,那一刻真的非常无助。我只好联系古镇问我们可不可以再回去。结果清河古镇二话不说又给我们安排好了房间,一回到这里,心就定下来了。古镇把所有游客都组织得很好,老人有特别照顾,孩子也有志愿者陪着安抚。感激不尽!】
【本以为这趟旅行彻底泡汤了,没想到经历了这么特别的患难与共。看到古镇自己面临压力,还承担了安置灾民的任务,真心敬佩。以后就是铁粉了!】
一条一条的帖子让清河古镇原本就很好的口碑又生生往上拔了一层。
网友们继续为受灾地区,为清河古镇祈祷。
或许是真切的愿力汇聚产生了作用,在持续肆虐了将近一周后,仿佛被捅破的天空终于开始缓缓愈合。暴雨在某个清晨悄然停歇,铅灰色的云层逐渐散开,久违的、朦胧的阳光终于艰难地穿透云隙,洒向满目疮痍的大地。
洪水开始退去,留下的是厚厚的、散发着泥腥味的淤泥和被摧毁的痕迹。安平县的百姓们,在确认安全后,开始陆续返回自己的家园,面对着一片狼藉,开始了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清理与重建工作。
清河古镇的安置点内,人们也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返回。
大部分人都对古镇在危难时刻提供的庇护感激不尽,临行前反复道谢。
这时候,队伍里响起了嚎啕的哭声。
“呜呜呜……妈妈,我不走!我不要走!我们难道就不能一直留在这里吗?”
大家好奇看过去,才发现是个小男孩儿,正抱着妈妈的小腿坐在地上耍赖,原因是他不想走。妈妈十分无语地看着自家的崽。
“赶紧起来!”
有人认出来了,调侃那小孩儿:“你不想走是不是因为想留在这儿吃饭啊?”
那小男孩儿含着泪点了点头,悲从中来:“回家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红烧肉和鱼丸了!呜呜呜,我不要走——!”
大家都笑了起来。
不过,想到那饭菜的滋味,忽然就有那么一点理解这个小孩儿了呢。
他妈妈看着儿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又是尴尬又是好笑,蹲下身哄他:“咱们的家得要回去收拾的呀。这样吧,要是你想吃,妈妈以后经常带你来清河古镇玩,还来这里吃红烧肉,好不好?”
“真的吗?拉钩!”哄了好半天,小男孩抽噎着伸出小指头。
“拉钩!”妈妈郑重与他约定,这才勉强将他安抚住,在一片善意的笑声中离开了安置点。
送走了所有安置群众,清河古镇自身也开始了灾后处理。
古镇内部受灾确实不严重,主要是清理积水、打扫卫生和全面消毒。但看着整个安平县,尤其是古镇外围几条街道上堆积的厚厚淤泥、倒伏的杂物,路晓琪索性大手一挥,组织起大部分暂时空闲的员工,成立了一支“清河古镇志愿者服务队”,自带工具,主动走出古镇,帮助周边社区和街道清理淤泥、搬运垃圾、进行环境消杀。
她自己也穿上了橙色的清洁工工服,穿上了雨靴,全副武装,拿起了铁锹,加入到了队伍。
“哎呀,苏公子这样穿,倒是别有一番韵味。”苏隽当然也在志愿者队伍里,同样的装扮,遭到了路晓琪的调戏。
苏隽挑起眉,上下扫视了她一眼:“路老板不遑多让。”
路晓琪嘿嘿一笑,刚想调戏回去却看到了穿着同样装扮走过来的王维、李龟年和赵飞燕还有公孙瑾等人,顿时眼前一亮。
“大家都打算参加吗?”
王维点点头:“地方有难,自当贡献绵薄之力。”
他和李龟年原本还在西北的,看到洪水的消息愣是连夜坐了飞机回到省城,然后在昨天晚上赶回了清河古镇。而赵孟頫和管道升因为高铁取消,被停留在湖州过不来;至于宇文恺和向齐向明,早进入到了工程项目组里,轻易不得脱身,但大家都非常关切这边的情况。
这也染路晓琪很是感动。
赵飞燕与公孙瑾相视一笑,她们平日里一个舞姿倾城,一个剑器动四方,此刻却挽起袖子,露出纤细却坚定的手臂:“我们之前也帮不上什么忙,看着大家辛苦心里着急。现在能帮忙清理点淤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心里反倒踏实些。”
“好!”路晓琪压下喉间的哽咽,露出大大的笑容,高高举起手中的铁锹,如同举起一面小小的旗帜,“那咱们走吧——!”
一行人不再多言,默默融入到了正在忙碌的百姓和员工队伍中。
有的帮忙清理街道上的淤泥,有的帮百姓们搬运东西,一个个都非常认真,很卖力气。
路晓琪一铲一铲将淤泥铲入到推车之中,苏隽本有些心疼,但他知道即便是自己说了,她也不会听,于是只能默默地承担了很多的任务,让她能够轻松一些。
路晓琪抬起头,看到不远处的王维戴着口罩和手套,拿着铁锹,与众人一同清理着街道上的淤泥。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泥点溅上了他的衣裤,他却毫不在意。
他旁边的李龟年则一边干活一边嘀嘀咕咕:“想不到我李龟年,当年在梨园给圣人献艺,如今在这安平县街头清理淤泥……摩诘,你非得给我写首新诗不可……”
他说着,还试图摆个架势,差点把铁锹上的泥甩到王维身上,被王维一个略带嫌弃的眼神制止。
路晓琪扑哧一笑,又在更远一些的地方看到了赵飞燕与公孙瑾一起,稳稳地踩在泥泞中,合力抬起装满杂物和断枝的沉重箩筐。
这种感觉……
他们原是超然于物外的世家子弟,原是往来无白丁的顶级乐师,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都是或立于庙堂之高、或处于江湖之远的璀璨人物,但此刻都毫无芥蒂地弯下腰,与普通百姓、与古镇员工一起,在这片被洪水侵袭后的土地上,用最原始也最辛苦的方式,一点点恢复着家园的洁净。
无独有偶。
王维同样在对李龟年发挥着自己的感慨:
“我往日寄情山水,吟咏田园,总觉桃花源乃避世之幻想。而今见此情此景,方知,理想之国并非在于隔绝尘世,而在于尘世之中,众人携手,共克时艰,于废墟之上重建家园的这份心性与行动。”
于是,诗佛不再超然,不再避于污浊,主动走下云端。
李龟年露出愉悦笑容:“然也,此间虽有泥泞,但是人心向善,互帮互助,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净土呐。”
他满不在乎用袖子擦了一把脸。
王维顾不上感动,颇有些抓狂:“你把泥都擦脸上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收拾了一天,整个安平县就已经有模有样了。
街道上厚重的淤泥和杂物被基本清除,虽然墙壁上还残留着水渍,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泥土混合的气味,但县城的轮廓和秩序已经清晰地回来了。
第二天清晨,当人们推开窗户,惊喜地发现——那个熟悉、有序、充满生活气息的安平县,真的回来了!
虽然伤痕犹在,但主干道畅通无阻,商铺开始陆续开门营业,早餐摊点重新冒起了熟悉的热气,街坊邻居互相打着招呼,言语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期盼。孩子们甚至已经在清理干净的空地上追逐嬉戏,仿佛要将被雨水困住的活力全部释放出来。
生命的韧性,在阳光重新普照大地的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天,清河古镇正式宣布恢复营业。
消息一出,早已按捺不住的游客和本地居民纷纷涌来,既是为了放松久困的身心,也是为了用实际消费支持这个在灾难中挺身而出的古镇。
古镇内外顿时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甚至比以往更添了几分亲切与热烈。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体验着各项活动,商铺里人头攒动,宋嫂鱼馆和各家小吃店前再次排起了长队,仿佛要将前几日错过的热闹一并补回来。
“可算又吃上这一口了!”
“感觉古镇比以前更亲切了,像是共患难过的老朋友。”
“多买点,就当是为灾后重建出份力!”
商家们也是笑容满面,干劲十足。
然而,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像安平县和清河古镇这样快速恢复元气。周边一些受灾更严重的县市,重建工作依然艰巨。而且,正如张仲景所担忧的那样,“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古老警示,开始显现苗头。
就在古镇重新开业、众人稍感宽慰的下午,张仲景接到了一个来自省卫健委的紧急电话。
电话那头的语气凝重而急促:
“张老,情况紧急,不得不打扰您……”
张仲景面色凝重:“好,我知道了,我马上收拾东西。”
很快,路晓琪就得到了消息。
她惊喜得差点跳起来,然后发现自己这个动作似乎有点不合时宜,立刻轻咳了一声,压低了声音:
“真的吗?”
张仲景接到的电话来自于省里卫健委,说是邻市XX县因洪涝导致卫生条件恶化,现已确认出现聚集性肠道传染病疫情,并有扩散趋势,当地医疗力量压力巨大。
自从他上次在省里露了脸之后,那边又知道他一直在研究传染病防治的中医治疗方案,所以立刻就将电话打给了他,想让他加入省级专家医疗队驰援疫区。
路晓琪为疫区的百姓们感到抱歉,但她此刻真的有点想哭。
张神医的心愿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
“那您赶紧去收拾东西。”她迫不及待催促张仲景,“要不要带几个医生一起过去?要不,我给您配个助理吧……”
张仲景失笑:“小友放心,省里都会安排好的。”
对这个消息,他倒是很淡然。
但是对即将面对的疫情,他严阵以待。
当天下午,张仲景就坐上了省里来接的车子,离开了清河古镇。
路晓琪后知后觉的有些担心,握紧了身边苏隽的手:“张神医不会有事的吧?”
苏隽安慰她:“放心吧,他可是医圣啊,而且现在不是以前了,各种防护措施都很到位,肯定没什么风险。”
路晓琪这才安心。
对啊,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了。
果然,在十天后的晚上,路晓琪收到了久违的系统的通知声:
“恭喜玩家。SSR人物张仲景的心愿,‘以传统中医之道,治愈一场疫病’已完成。张仲景的生命体将获得凝实,玩家将获得‘古镇空气净化系统’碎片(1/2)”
路晓琪长长,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
仿佛放下来了压在心中已久的大石块,驱散了长久以来笼罩胸臆的阴翳,整个人都放轻松了下来。
她顾不上已经深夜,立刻给张仲景去了一个电话:“张神医……”
夜色已深,月亮在天空悬挂,温柔照拂大地。
九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商业街和清河古镇的酒店忽然迎来了许多特殊的客人。
他们携带着行李箱以及大包小包,大多都是父母与子女的组合。
“老板,等学校开学的时候你可得上去讲话啊。”陈盈盈交代路晓琪,然后塞给她一份稿子,“给,稿子已经给你写好了。”
是的,那些就是送子女来清河职业学院上学的父母,也是清河职业学院第一届的学生们。
路晓琪垂死挣扎:“你上台就可以了啊……”
她真的痛恨这种在现实世界中无数人注视下的发言,反倒是对着手机直播什么的无所畏惧。
陈盈盈冷酷无情:“不行,清河古镇的老板是你又不是我。”
路晓琪额头砸到桌子上,有气无力:“好吧,好吧。”
待到陈盈盈出去后,她叹了口气。算了,躲不过了,那就硬着头皮上吧。她摊开稿子看了看,清了清嗓子,准备先找找感觉: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
“在这个承载着希望与收获的九月,我们齐聚于此,不仅是为了一场开学典礼,更是为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约定——迎接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崭新篇章。
“你们的选择,并非仅仅踏入一所学院,而是主动握住了一把钥匙。一把能够开启时光之门,让古老的智慧与技艺在当代重焕生光的钥匙。从今天起,你们将成为新的守护者与创造者,让历史的回响,谱写出未来的乐章……”
路晓琪念到这里,声音不自觉地放缓,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取代了最初的紧张。
她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墙壁,看到了那些青砖黛瓦,看到了发言稿中描绘的蓝图,听到了织机札札、凿锯声声,嗅到了墨香与药香。
她轻轻放下稿纸,无需再看,心中已然澄澈。
这不仅仅是一份讲稿,这是一个承诺,一个关于古老文明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承诺。而她,和这座古镇,以及即将踏入这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是这个承诺的见证者与践行者。
窗外,阳光正好。
(正文完结)

第175章 番外一 清河职业学院(一)
“下面, 让我们有请清河职业学院的荣誉院长,以及清河古镇的管理者路总来为大家讲话!”
主持人充满激情,满面笑容的大手一挥, 指向了正在主席台上坐着的路晓琪。
如雷的掌声响起来。
路晓琪深吸了一口气,摆出了笑容——说实话她今天微笑得嘴角都有些酸了。她站到了舞台中间,拿起了话筒。好在, 这篇演讲稿她在私底下已经练习过很多次, 张嘴就能来:
“亲爱的同学们,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欢迎你们来到清河职业学院, 开始自己人生中的一段新征程。
“我们聚在这里,不仅是为了一场开学典礼……”
这一天是九月二号,也是清河职业学院开学的日子。为了迎接第一届学生的到来,清河古镇以及清河职业学院举办了很隆重的开学典礼。
在操场上坐着的除了老师、新入学的学生们还有部分家长。
路晓琪关键时刻没有掉链子, 十分熟稔且自然地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 将清河职业学院这一次的开学提升了价值, 也给在座的学生和家长们画了一个很漂亮的饼, 哦不,是关于未来的蓝图。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