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小爷爷真的要弄走才行,这鼾声打的,我和慧琴一宿都没合眼。”
陶海生连连点头:“是的,你去趟镇上找你二叔,我去小王村跑一趟,让你姑姑过来处理这事儿。”
父子两个分头行动,临走前陶海生塞了一把铜钱到陶大壮手里:“到了镇上买些包子馒头垫吧肚子,球球也喜欢,顺便带几只给球球。”
陶大壮接了钱,妥善收好,很是开心的出发去了青草镇。
早上,陶老汉起床的时候,发现陶海生和陶大壮都不见了。
余氏端着一碗红薯粥,红薯粥上还夹着两筷子蒜泥萝卜菜送到了陶老汉面前。
“叔,吃早饭啦,我给你端到屋里来了。”
陶老汉放下手里的旱烟杆子,抬起一张挂了彩的脸,“海生和大壮呢?咋没看到他们爷俩?”
余氏也不隐瞒,照直了说:“他们去找招娣和春生了。”
“找他们做啥?海生也真是多事!”陶老汉不悦的看了余氏一眼,很不高兴。
余氏也不气恼,“叔啊,你和我婶昨夜都打成那样了,把人都吓死,我和海生吓得一宿没合眼呢,你说你们这俩老的身边都没个儿女在,这回头要再打起来了,而我和海生又没听到,出了啥事儿该咋整?还是让春生回来比较好!”
------------
第636章
陶老汉还是不乐意,嚷嚷道:“让春生和朱氏回来,我没意见,可招娣那边真没必要去惊动,他家事儿多。”
余氏把碗筷悉数摆到陶老汉面前的凳子上,脸上依旧挂着笑。
“叔啊,叫招娣回来也是应当的,不然就我婶子那个脾气哪个能劝得住?你?还是春生?还是朱氏?”
一句话把陶老汉给问住了,他叹了口气,起身沉默的过来吃早饭。
看到红薯粥里的萝卜菜,他愣了下。
这萝卜菜是大房送的吧?
看着可真碍眼啊!
老汉抬起筷子想把萝卜菜扔到地上去,可当筷子头挑起一簇萝卜菜,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钻进鼻孔,他迟疑了下,只把萝卜菜拨拉到一边,埋头呼啦呼啦喝粥。
“叔啊,你慢慢喝啊,我和慧琴都吃过了,海生他们爷俩估计也没那么快回来,待会你吃完了想出去溜达你就把屋门带上,不想出去溜达你就在这屋里睡,今个旺生家办事儿,大平娘提前就打了招呼,我和慧琴赶着过去帮忙呢,就先走啦!”
撂下这话,余氏扭身出了屋门。
屋门口,付慧琴抱着球球早已等在那里,见到余氏出来,赶紧迎了过来。
陶老汉悄悄起身来到窗口往外面扒拉着瞅,便看到婆媳两个不是空手过去吃饭,还挎着篮子,篮子里还装着鸡蛋和其他东西。
陶老汉撇撇嘴,心道这两家走得可真近,你来我往的,这些东西不要钱吗?搞得就像大水淌来的似的,真是败家娘们!
陶老汉坐了回来,忿忿夹起一筷子萝卜菜塞到嘴里,咀嚼了几下,顿了下,然后埋头哗啦啦一口气吃了个精光。
还别说,这萝卜菜有种说不出的脆香脆香的味道,比他从前那么多年吃过的萝卜菜都要好吃!
陶家大房。
余氏和付慧琴带着球球过来的时候,范氏正在服侍陶旺生吃早饭,陶二云和陶四喜姐妹两个不在家,一打听才晓得两人去了月牙塘那边,洗衣裳洗菜呢。
“大平去了学堂,大兰去了村后的路那块说是遇她嘎公嘎婆,嫂子,慧琴,你们坐,桌上有点心,慧琴你拿给球球吃。”
范氏一边给陶旺生喂稀饭,边扭头招呼余氏婆媳。
余氏笑着道:“咱又不是外人,用不着招呼,原本我们是想晚一些过来的,可这家里塞了一个人,我们婆媳在家也不大方便,所以吃过早饭就奔你这来了。”
“啊?谁啊?”范氏不由好奇的问道。
余氏扭头看了付慧琴一眼,付慧琴识趣的拿了一块糕点,抱起球球去了院子里玩耍,吃点心。
屋子里,余氏搬了把凳子坐到床边,把昨夜陶老汉和马氏打架的事情说了个原原本本。
陶旺生和范氏听完,都惊呆了,范氏手里的勺子还差点掉到地上。
“天哪,咋还打起来了?这是为了啥事儿打起来的啊?”范氏问。
不待余氏回应,陶旺生黑着脸,没好气的道:“这还用问么,还不就是那些破事!”
------------
第637章
关于大房的,关于二房的,全都是些芝麻蒜皮的破事,肯定是老两口凑在一块儿心里都憋着火,然后话赶话,这回老汉没有让着老太太,而老太太也是一点儿也不知收敛,加之边上又没有其他人劝和,所以最后烈火烹油就炸锅了呗!
“一把年纪了,还整出这些事来,他们不嫌丢脸,我还嫌丢人呢!”陶旺生一脸忿忿。
范氏也是哭笑不得。
余氏摇摇头,叹着气道:“可不就是嘛,两个人跟两个老小孩似的,谁都不服谁呢!”
陶旺生道:“昨夜真是让你们受累了,等回头春生和我大姐过来了,你们就把人交给他们去管,你们不要掺和了。”
余氏连忙点头:“不掺和不掺和,咱家里的事儿都还一大堆呢,哪里有那个功夫,昨夜实在是打得太凶了,老太太嗷嗷的叫,我们怕出人命才过去的。”
陶旺生再次叹气,抬手捂住脸,摊上这样的爹娘,真的没脸见人。
这份尴尬,直到陶二云和陶四喜姐妹浆洗回来方才结束。
“大妈过来啦?”
两姐妹现在外面院子里跟付慧琴打过招呼,接着又来了东屋跟余氏问好。
寒暄了几句之后,陶旺生这边的事情基本上也暂时告一段落,他便催着范氏赶紧去灶房为晌午的事情准备起来。
于是,范氏便带着陶二云陶四喜姐妹进了灶房,余氏也撸起袖子,系上围裙跟了进去,大家伙儿一块儿忙碌。
途中,付慧琴进来了,“婆婆,我来帮婶子和妹妹们烧饭,你照看球球就行了。”
余氏很满意媳妇的体贴,笑着道:“球球还是你照看吧,我刚好跟你婶子说会话,何况这里人多,我也就是凑个数,瞧瞧,她们啥活都不给我干,就让我坐这儿剥蒜,我不晓得多清闲呢!”
范氏娘几个都笑,陶四喜道:“大妈,有你在这里陪我们说话,我们干活有劲儿。”
陶二云也跟着点头。
灶房里气氛如此之好,搞得付慧琴都有点不想出去了,也想留下来听大家唠嗑,可球球是个闲不住的,满院子跑,付慧琴只得跟了出去。
灶房里,娘几个就着手头的食材商量了一番晌午要烧的菜。
五六斤五花肉,打算切半斤下来剁成肉丸子,里面加鸡蛋,加红薯粉,揉成细腻的肉丸子跟青菜做汤。
这道菜老人小孩都能吃,而且因为加入了红薯粉,所以容易起个头。
剩下的四斤多五花肉,直接加土豆,加之前茂奎老汉送过来的野山菌一块儿红烧。
这份量出锅到时候估计得能淘米的盆来装。
还有一条大胖头鱼,也不讲究花样,加剁椒和干辣子一锅焖熟,到时候也用盆装。
除此外,炒青菜,炒萝卜菜,炒莴笋,鸡蛋炒韭菜,咸菜,以及炒鸡蛋全都成为辅菜。
对了,还有洋葱和猪肝,这道菜是陶四喜最喜欢的,她打算亲自上阵做一碗洋葱爆炒猪肝,这是下酒菜,也是下饭菜。
“剁肉丸子的时候留一点肉沫,到时候磕两只鸡蛋再给球球蒸碗肉沫鸡蛋羹。”陶四喜又提醒范氏。
范氏连连点头。
余氏坐在一旁剥蒜,听到大家伙儿的这些商量,脸上的笑意怎么都堆不住。
------------
小王村。
当陶海生赶到王大根家院子附近时,远远地好像看到一个高个头的男人从王大根家院墙上翻出来,一会儿就跑没影了。
陶海生怔了下,随即喊了一嗓子:“站住,你这个偷儿!”
高个头男人闻声扭头往陶海生这边看了一眼,一脸的凶相,脸上一条狰狞的疤痕,胡子拉渣的,眼神就跟狼一般射出绿色的光。
陶海生头皮一阵发麻,僵在原地不敢去追。
等到他回过神来时,那男人早已跑不见了,王家后面就是山,那个男人应该是跑到山里去了。
陶海生揉了揉眼睛,打量着四下,然后赶紧往王大根家院子门口跑,把门拍得砰砰作响。
“谁啊谁啊?大清早的催魂呢!”
陶招娣骂骂咧咧着过来拉开了院子门,看到院子门口站的竟然是娘家那边的大堂哥,不由诧了下。
“海生哥?你咋过来了?”陶招娣问。
陶海生道:“先不忙着说这事儿,我且跟你说,你快些看看家里可失贼了没?先前我到门口的时候瞧见一个高个头的男的从你家院子里翻出来,往山那里跑不见了!”
“啊?”陶招娣一听这话,睡意顿时吓得全不见了,扭身往屋里跑,咋咋呼呼的去喊王大根和王虎子王豹子去了。
很快,王大根,王虎子王豹子全出了屋子,一院子的爷们。
王大根对陶招娣这大清早的喊他们起来很不爽,但看到陶海生也在,王大根还是摁住对陶招娣的火气,转身往陶海生这边过来。
“海生哥,大清早的你咋过来了?来,屋里坐……”
陶海生一直在打量这院子里,他把先前看到的事儿跟王大根这一说,王大根也是神色大变。
他赶紧带着王虎子和王豹子去屋子里检查,很快就都回来了。
“海生哥,我们家里好端端的,没有丢失半件东西啊,你先前怕不是看花眼了哦?”王大根问。
而王虎子王豹子则打着呵欠重新回了屋里睡回笼觉去了。
陶海生挠了挠脑袋,“那是咋回事呢?既然不是偷儿,那咋大清早的从你家院子里翻出去?见到我,还跑那么快,明显是做了心虚事啊!”
王大根的目光闪了闪,抬手扶住陶海生的肩膀:“许是过路的也说不准,也或许是想进来偷东西结果被你撞见了只得又跑,横竖都没有被那偷儿得手,这事儿就先不说了,往后我们提高警惕就是了。”
“来,海生哥,堂屋里说话。”
堂屋里,热茶都没有一口,喝的是隔夜的茶水。
陶海生也顾不上喝,把昨夜陶老汉和马氏干架的事儿跟他们说了。
夫妇两个听完,也都惊得合不拢嘴巴。
陶招娣急巴巴问:“海生哥,我娘这会子咋样啊?没被我爹打伤吧?”
王大根在一旁没好气的道:“你娘就算挨了几下打也是活该,她那张嘴就是不讨喜,你爹打她几下也好。”
“你咋说话的呢?我娘好歹也是你丈母娘,有你这样的女婿嘛?当着我海生哥的面这样说,你这样不把我娘家人放在眼里?”陶招娣立马双手叉腰,摆出一副要吵架的阵势来。
------------
王大根撇撇嘴,摇摇头蹲到一边去了。
陶海生看着陶招娣这副泼辣样子,忍不住又想起了昨夜马氏的样子,简直如出一辙啊!
他更是忍不住质疑自己跑过来找陶招娣过去劝架,调停,会不会是火上浇油?但来都来了,肯定是要让他们过去的,总不能让叔一直住在自个家里吧?
陶海生没有在王家多待,起身道:“招娣,你最好收拾一下跟我回去一趟,婶子这会子一个人在家呢,身边也没个人说句宽慰话,也没人敢去说句宽慰话,这当口只有靠你了。”
陶招娣诧异:“我二弟和二弟媳他们不是在家么?”
陶海生苦笑道:“前好几日跟叔婶吵架,两口子去朱家了。”
“啊?这两个不孝顺的东西,海生哥你等我一下,我这就去换双鞋子跟你回去!”
王大根道:“那我就不过去了,家里还有一摊子事儿。”
陶招娣突然转身瞪着王大根:“你这会子可以不去,倘若我要接我娘过来家里住几日,我给你捎信,你立马就要过去接人,不准偷懒不去,可别忘了后院那头大肥猪还是我爹娘送你的呢。”
王大根翻白眼,这个日子过得窝囊,这个婆娘早就忘了自己当初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事,以为带着一头肥猪回来自己在王家就又重新理直气壮了,要不是忌惮西屋里那位,他才懒得搭理这个疯婆娘呢!
一想到西屋里那位,王大根的眉头就紧皱在一起,心口也仿佛压了好几块大石头。
陶海生和陶招娣走了,临走的时候王虎子跟了出来。
“娘上哪去呀?”王虎子追在后面问。
“去你嘎婆家。”
“去嘎婆家吃好吃的嘛?”王虎子又问,傻乎乎的笑容挂在一张二十出头的憨脸上,咋看咋膈应人。
陶海生都不忍直视了,但陶招娣却还是跟稀罕宝贝似的捧住王虎子那张彪悍的大脸:“没啥好吃的,你嘎公嘎婆干架了呢,娘过去劝劝就回来了啊!”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虎子乖乖在家里待着,不去。”
“不嘛不嘛,就要去!”
王虎子冲到院门,两腿叉开两手抵住门框,挡住陶海生和陶招娣的去路。
陶海生一脸无奈。
陶招娣还在那里哄,哄不了便松了口:“罢了罢了,那你跟着吧,但不许淘气,要听话。”
“好嘞好嘞,我是乖宝宝,我最听话了!”
王虎子欢喜的拍着大巴掌,像个小孩子一样在前面一蹦一跳的带路。
陶招娣看着王虎子那欢快的大背影,笑得眉眼弯弯,“这兔崽子,真是拿他没办法。”
陶海生走在一旁,看到这一切忍不住再次摇头。
王虎子这个外甥,生下来的时候据说是呛了几口羊水,打小就是个傻的。
如今二十整的人了,别人家这个年纪早就成了亲生了娃成了一家的主要劳动力,可王虎子却还是被当做小孩子养。
王大根和陶招娣都往死里宠着王虎子,据说啥活都不让他做,有啥好吃的还都先紧着他,哎,上梁不正下梁歪,叔婶是那副样子,春生他们是那副样子,这招娣家也是这副样子,真是一脉相承啊!
------------
第640章
回塘村的这一路上,王虎子完全就是个兴奋的小孩子,跟着娘去走亲戚,见啥都要问,看到啥都要说,那嘴巴就没停歇过。
而陶招娣呢,也是饶有耐心的有啥说啥,问啥答啥。
陶海生在一旁看着这娘俩,不由再次摇头。
这哪里像是赶回去给老爹老娘调停的?这压根就是去走亲戚的,就没有比这更乐呵的,真是一家子没心没肺的人。
好不容易到了塘村村后的河边,一眼便看到河坝上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陶招娣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陶四喜。
对这个娘家侄女,陶招娣可是半点好感都没有。
不过,陶四喜对这个姑姑也是零好感,两个人远远对视了一眼,便都把目光错开。
陶四喜对陶海生那打招呼,“大伯。”
陶海生点点头:“你在这里做啥?”
陶四喜道:“我等我嘎公嘎婆呢。”
陶海生再次点头,当着陶招娣和王虎子的面没有多说什么,陶四喜也没多问,只目送他们进村,往陶家老宅那边走去。
此时,陶四喜还不知道昨夜爷奶打架的事情,所以不清楚海生大伯怎么会在今日自家宴请他们过来吃饭的时候带陶招娣和王虎子进村。
但陶四喜相信海生大伯做事是个靠谱的人,必定是有其他的事情,又或者帮爷奶那边跑腿。
眼看着他们仨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陶四喜收回目光继续朝河坝尽头张望,掰着手指头等着嘎公嘎婆他们出现。
终于,当日头彻底升起的时候,河坝东面的地平线上终于出现几个她期盼许久的身影。
他们迎着朝阳往这边过来,一点点在陶四喜的视野中清晰起来。
陶四喜激动得不行,踮起脚朝那边挥手,喊着,得到了那边人的回应和挥手后,陶四喜小跑着奔迎过去。
“嘎公,嘎婆,大毛哥!”
陶四喜一阵风似的跑到茂奎老汉他们跟前,挨顺的打招呼。
杨大毛推着一辆独轮车,一边坐着嘎婆宋氏,另一边绑着他们带过来的东西。
嘎公跟在一旁走着,手里还拎着两只绑了翅膀的老母鸡。
“四丫头,你咋还跑到这里来接来了呢?你这傻孩子,这大清早的河边不冷嘛!”
嘎婆宋氏伸手握住陶四喜略显冰凉的手,又是责备又是心疼。
陶四喜却不以为然,咯咯一笑:“一点儿都不冷呢,嘎婆,你冷不?”
宋氏摇头,“我穿的厚实,瞧瞧,我把你们前阵子给我做的袄子都穿了呢。”
陶四喜一看,嘎婆身上果真穿的是一件崭新的袄子。
边上的茂奎老汉笑着打趣:“今个是头一回穿,说是来看外孙女,要穿好看一点,不给你丢脸。”
陶四喜笑了,“我嘎婆啥时候都好看,啥时候都给我长脸呢,这里风大,走,咱去家里坐着说话!”
说罢,她伸手过来想要拎茂奎老汉手里的鸡,茂奎老汉避开了。
“我拿,免得弄脏了你的衣裳,这鸡你嘎婆念叨好久了,一只给你爹炖汤补身子,还有一只给你过生日吃。”茂奎老汉道。
------------
第641章
陶四喜欢喜点头,跟在车旁,一手还跟宋氏的手紧紧牵着,边走边跟宋氏道:“嘎婆,我们姐妹几个都商量好了,大通铺也收拾好了,这趟你必须留下多住几天。”
宋氏正要张口,陶四喜又霸道的补充了句:“必须多住几天,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反驳,我爹和继母他们也是这个意思。”
宋氏哭笑不得,心中却是欢喜,只得道:“到时候再说吧……”
陶四喜道:“就这么定了,走,进村。”
一行人到了院子门口,陶四喜扯开嗓子朝院子里喊:“大姐,二姐,嘎公嘎婆到了!”
声音刚落,陶大兰一马当先跑出了院子,身后呼啦啦跟着陶二云范氏余氏顾氏她们一群妇人。
大家伙儿全部迎到了院子门口,这热情的,双方各种寒暄,客气,最后陶二云和付慧琴她们帮着茂奎老汉拎东西进院子。
顾南星跟杨大毛熟,帮他把独轮车推进了院子里找个地方停下来,范氏,余氏,顾氏几个年长一些的妇人则簇拥在宋氏跟前。
范氏亲自过来扶宋氏下车。
“婶子,今日您能亲自过来,我们,还有孩子们不晓得多乐呵,我扶您进门。”
看到范氏这低眉顺眼的样子,处处和和气气的,宋氏虽然心情略有复杂,但还是很识大体的将手递给了范氏。
范氏很是欣喜,赶紧双手扶住宋氏下了车,往院子里走。
陶四喜便顺势挽住了顾氏的手臂跟在后面,大家伙儿众心捧月般簇拥着宋氏进了院子。
这是十几年来,宋氏第一回踏足塘村。
老妇人清楚的记得最后一次来塘村还是十几年前大兰周岁。
那时候到的是老陶家老宅,并不是眼前这座小院。
处处都要看陶家老太太马氏的脸色,闺女做不得主,自己这个娘也不自在,所以草草给大外孙女大兰做了个周岁礼就匆忙回了小杨村。
自此再没来过,后来闺女生四丫头难产而亡,自己悲痛欲绝病倒了,就更没有来。
再后来,女婿续弦,范氏进门,对于没有闺女的塘村和老陶家,宋氏压根就不敢想不敢看,想起就难过。
她做梦都没想过有生之年竟然还能再次来塘村走动,还能如此的被尊重,被稀罕。
院子里,菜畦工整,菜打理的好,衣裳晾晒的也妥帖。
屋檐下,一串串干红辣椒,蒜头,生姜,玉米棒子,处处显露出这个人家的勤劳。
“婶子,当心脚下。”
范氏一句温柔提醒,宋氏回过神来,抬脚步入了堂屋。
堂屋虽然不大,跟小杨村的堂屋差不多,后面还隔了半截用作灶房,以至于堂屋里只能摆下一张八仙桌。
但堂屋却收拾得干净,桌上摆了茶壶和茶碗,碟子里放着瓜子,花生,蚕豆,以及松软的点心。
“这家里收拾得可真妥协啊,不错不错,会过日子。”宋氏忍不住夸赞起来。
突然有种当年到了亲闺女屋里的熟悉感觉。
范氏笑了,“这些都是四丫头收拾的,这孩子惯会打理内务。”
听到这话,宋氏愣了下,原来是四丫头的手笔,怪不得呢,有她生母秀儿当年的风范啊!
“可是岳父岳母到了?”东屋里,传来陶旺生焦急的询问声。
------------
宋氏也扬声道:“我进去看看旺生。”
茂奎老汉,宋氏,杨大毛几个全都进了东屋,大家伙儿围拢在床前,对陶旺生一番嘘寒问暖。
范氏招呼着茂奎老汉和宋氏他们坐,陶大兰陶四喜姐妹赶紧把泡好的茶端过来。
顾氏,顾南星他们都有,东屋里的凳子不够坐,陶四喜就去堂屋把堂屋里的长条凳给端过来,顿时,东屋里可热闹了。
宋氏询问了一番陶旺生的伤情,老妇人忍不住抹了几把眼泪。
“……前几日听到你岳父回去说,我难过得好几夜没睡踏实,你正当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孩子们一个都没成家,你说你要是垮下去了,这家可咋整?”
“幸好菩萨保佑,有惊无险,这往后好生调养,莫要着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听到岳母的叮咛,陶旺生心中感动,面上却满是羞愧。
“是我太粗心大意了,让孩子们受了惊吓,也让二老为我担惊受怕,往后我会更加小心谨慎的。”他道。
宋氏连连点头,又从身上取出一块折叠成小帕子的红绸布,放到范氏手里。
“这是我跟我们那边一个半仙求的平安符,你把这个放在旺生的枕头底下。”
范氏问询的目光看向陶旺生,见陶旺生点头,范氏赶紧起身伸出双手来接住,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到陶旺生枕头底下。
陶四喜把堂屋里的点心瓜子啥的全都搬运到东屋里来,并跟大家伙儿道:“嘎公,嘎婆,大娘,大妈,继母,你们就在这里聊天喝茶,灶房的事儿你们不用担心,交给我们三姐妹就行了。”
灶房里,因为菜式早就分配好了,食材也都就位,所以三姐妹分工合作,烧起饭菜来有条不紊。
灶房里锅碗瓢盆奏出一曲欢快的乐章,东屋里也是欢声笑语不断,茂奎老汉风趣幽默,加上近日心情大好,所以老汉说了好几个段子,惹得一屋子人都捧腹大笑。
宋氏忍不住骂他,“这个老汉,今个还没喝酒呢就先醉了。”
顾氏笑着道:“叔这是心情好,乐呵,咱就喜欢听叔说段子。”
顾南星和杨大毛两个是年轻人,闲不住,让他们长时间待在屋子里听长辈们拉家常有点乏味,于是陶旺生便让他们去外面转转。
到了外面院子里,顾南星对杨大毛道:“我带你去看看猪圈吧,是我前段时日帮旺生叔家搭的,不过猪食槽还没雕琢好,差一些。”
杨大毛来了兴趣,两人来到猪圈那打量了一番,杨大毛提议道:“横竖这会子也没啥事儿,闲着也不自在,你去找工具过来,咱合伙把最后一些给雕琢了,这猪食槽就能用了。”
顾南星觉得也是,于是找来了工具,两人叮叮咚咚就忙活上了。
不一会儿,从镇上回来的陶大壮也加入了。
陶大兰来院子里的菜畦地里掐香葱,看到杨大毛在那忙得一脑门的汗,偷偷笑了一声,扭身快步钻进了灶房。
------------
第643章
临近晌午饭点的时候,灶房里早已飘出了各种菜的香味儿,香味儿飘到东屋里,一屋子里老少都被勾得肚子咕叽咕叽叫。
“这几个丫头烧菜真是香啊,个顶个都是好手。”余氏忍不住赞道。
顾氏连连点头,“四丫头心灵手巧,大丫头和二丫头也不赖。”
茂奎老汉和宋氏悄悄对视了一眼,老两口都晓得顾氏就是四丫头的准婆婆。
顾氏对四丫头这样捧,二老心里很是满意。
“爹,继母,快要开饭了。”陶四喜往东屋探了个头。
陶旺生道:“你海生伯和北辰还没过来呢。”
余氏道:“海生一大早就去了小王村,也不晓得回来了没。”
陶四喜道:“海生伯回来了,我待会过去喊一声,对了,大娘,顾二哥呢?”
顾氏道:“北辰应该是被病人绊住脚了,待会我去看看。”
“大娘你不用去,待会我去就行了,反正我也要去海生伯那里的。”
陶四喜围裙都顾不上摘径直出了屋门,往陶海生家那边去了。
陶海生不在家,正从陶家老宅出来。
看到陶四喜,陶海生立刻明白她的来意。
“我这就过去,你先回家去。”陶海生道。
陶四喜点头,正要转身,一个人影从老陶家东屋里出来了,并喊住了陶海生。
“海生哥你等下我。”
那人是陶春生。
陶海生转身看着陶春生:“啥事儿?”
陶春生无视陶四喜,只问陶海生道:“海生哥你这是要上哪去啊?”
陶海生便看了眼陶四喜,道:“去看旺生。”
陶春生嬉皮笑脸道:“刚好我也想去看我哥,咱一块儿去……”
陶春生上前来就要拉陶海生的手臂一块儿走,陶四喜却在一旁凉凉开了口。
“早不看晚不看,偏生我家今个请客吃饭的时候就要去看,二叔还真是会挑时机啊!”
陶春生看了陶四喜一眼,按住怒火道:“你二叔我这不是忙嘛,再说了,我去看我大哥还要挑啥时机?这不是刚好赶上了么?”
“二叔,你去看我爹,我表示欢迎。”陶四喜也笑嘻嘻道。
“不过,你就这样空着双手去看我爹嘛?你的诚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