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那先在我这养着,回头等南星给你家把猪圈盖起来了,再让它过去。”
陶四喜欣然点头,从身上掏出荷包来要给顾氏买猪崽子的钱,顾氏摆摆手,“不用不用,咱两家啥关系呀,还用算得那么清楚嘛。”
------------
陶四喜这回是真的不依了,坚持要给,顾氏一脸为难,看向顾北辰。
这丫头可是儿子心尖尖上的人呢,带只猪崽子回来若还要这丫头给钱,儿子还不得心疼死啊?
“北辰,你自个跟四丫头说,我和你大哥先去前院了。”
顾氏撂下这话,赶紧带着顾南星离开了。
猪圈外面就剩下顾北辰和陶四喜二人。
陶四喜手里还拿着荷包,望着顾氏跑远的背影一脸为难。
“顾二哥,你看这多不好意思啊……”
顾北辰目光温和的看着陶四喜:“我们两家不必算得如此清楚,若你觉得过意不去,往后打猪草的时候顺便照顾小小黑就可以了。”
陶四喜听到这话,笑了。
“好啊,那必须的,不过,小黑这个名字……额,顾二哥你是认真的嘛?”她问。
顾北辰也笑了,看了眼猪圈里的小黑,目光接着又落回陶四喜身上:“医者,不打诳语,从我口中说出的话,都是认真的。”
陶四喜的笑容有点不自然,目光也有点躲闪。
是她想多了吗?为啥他的这句话,好像不单单是指猪崽子,而是另有所指呢?
“北辰,这南瓜饼你还吃吗?快要冷啦!”
顾南星的声音突然从灶房那边传来。
顾北辰和陶四喜同时想起先前光顾着说话,南瓜饼一直都放着没吃。
“我这就来。”他应了声。
然后扭头对陶四喜道:“走吧,去洗把手,陪我一块儿吃南瓜饼。”
陶四喜笑了:“都冷了……”
“不会,可以吃的。”他道。
两人洗了手回了灶房,顾氏已经把南瓜饼热了一遍,见他们两个一起进来,顾氏识趣的去了堂屋。
顾南星却没走,站在那里看着那南瓜饼吞口水。
陶四喜抿嘴一笑,拿了两只塞到顾南星的手里。
顾南星可开心了,张嘴就咬了一大口。
“真好吃,真甜!”他道。
陶四喜笑了笑:“我二姐做的更好吃,有机会让我二姐做给顾大哥你吃啊!”
顾南星用力点头,拿着南瓜饼去了院子里。
身后,某人的目光一直跟着她,眼神有点淡淡的幽怨。
待到她转身回到他身旁,并把碗里的南瓜饼连饼带碗全塞到他手里的时候,他还是绷着一张脸,似是有点委屈。
陶四喜自顾自的道:“我家的红薯还不赖,明日咱换胃口,给你做红薯饼咋样?”
某人的脸色顿时明媚起来,眼睛里露出期待:“好!”
看着他这开心的样子,坐在那里吃得津津有味,陶四喜在心里偷偷的笑。
原来他也有这孩子气的时候啊,真是不一样的顾二哥。
得到顾北辰的授意,接下来这两日陶四喜都没有来医馆。
而顾南星则拉着木材和石头来了陶家大房,陶四喜跟陶二云这说了猪崽子的事,陶二云可欢喜了。
于是接下来这两日姐妹两个跟在顾南星身后一块儿盖猪圈,猪圈就盖在院子里,收拾出一角来,一面挨着家里西屋的墙壁,另外三面用石头和垒起来,上面搭着木板,里面垫上稻草,外面弄了一个半人高的小栅栏门。
------------
陶四喜特意留了个心眼。
那就是,在盖猪圈的这两天里,她故意躲在后面,有啥事儿,譬如说要给顾南星递个啥工具的啊,帮忙扶个木桩子啥的,这些活计都让陶二云去做。
甚至她自己有时候还寻借口出去浆洗,挖野菜,去山脚的树林子里拢松毛啥的。
总而言之,就是尽量制造顾南星和陶二云单独相处的机会。
能不能把握住着机会,培养出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情愫,这就得看他们两个的缘分和造化了。
顾南星把最后一根木栅栏装好,累得满头大汗。
陶二云端了一碗茶从屋里出来,“顾大哥,你歇会吧,喝口茶。”
顾南星抬手抹了把脑门上的热汗,接过茶来咕噜咕噜喝了几大口。
陶二云就站在一旁看着他喝茶的样子。
高高大大的身形,肩膀宽宽,手臂上都是肌肉。
忙得满头大汗,鬓角的头发都湿了一些,但这样的他看起来越发的像个爷们,让人觉得心里踏实的爷们。
“二云,这猪圈差不多就这样了,接下来就是要搞个猪崽子吃食的石槽。”顾南星指着面前的猪圈跟陶二云这道。
陶二云打量着着面前的猪圈,轻轻点头:“搭的可真好,猪崽子往后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了,就算再多来一头猪也能养。”
“先养一头,试试手,很快就到下冬天了,野菜都挖不到,两头猪的食量大,喂不过来啊!”顾南星道。
陶二云觉得他说的在理,又问:“顾二哥,石槽咱上哪弄去啊?”
顾南星抬手指着村后巍峨的金鸡山,道:“去山里找一块条形大石头拖下山来,然后在中间凿出一块空子,猪食舀在里面就行了。”
经他这么一提醒,陶二云想起当初在老陶家的时候,那猪石槽好像就是那样的。
不过,因为是石墩子,所以老沉老沉的,每回清洗都很费劲儿,都是她和娘合力抬出来。
“我明日就去山里找那种滚条石。”顾南星又道。
陶二云脱口而出:“我跟你一块儿去,帮你搭把手。”
“不用,我自己能行的。”顾南星道。
他没啥本事,但有一把子力气,而且在他看来,那种出力气的活本就该男人去做,哪能要二云这娇娇弱弱的女孩子上山搬石头呢,他会瞧不起自己的。
“顾大哥,那我就去挖点野菜,留在那里,等猪崽子进门了就不会挨饿了。”陶二云又道。
顾南星想了下,“那好吧,山里的野菜啥的确实比这田地里要多,明日一块儿去,对了,你问问四丫头要不要也一块去……”
“我就不去了,明日我要留在家里收拾下我爹他们的屋子,后日去接他回家。”
陶四喜的声音响起的同时,人也往这边来了。
“咱爹后日就能回来了?”陶二云很是惊喜的问。
陶四喜点点头:“嗯,差不多了。”
“太好了太好了,等爹回来,看到咱家竟然养了小猪崽子,铁定高兴。”陶二云又道。
------------
陶四喜笑了笑,“那必须的呀,猪崽子多精贵呀,可不是谁家都能养得起的。”
养猪崽子的成本和风险都很大,庄户人家若是人手少,田地少,都不敢轻易养。
随着猪崽子的成长,食量会越来越大,需要两个专门的劳力去伺弄。
而且倘若养的不好,半截病死了,那损失就更大了。
放眼塘村,能具备那个条件养猪的人家一双手能数过来。
老陶家就是其中一户,而且其他好几户人家估计都跟老陶家情况差不多,抓猪崽子的时候先把账赊欠着,等到猪崽子养大卖掉的时候,再把抓猪崽子的钱给还上。
所以李家村那个养了一条猪娘的人家,在十里八村人的眼中,那可是殷实的人家啊!
趁着顾南星送茶碗去了堂屋,陶四喜又跟陶二云道:“二姐,你明日跟顾大哥去山里,到时候多挖些野菜回来先给顾大娘那边送过去,两头猪崽子每天吃的东西不少呢。”
陶二云连连点头:“四妹你放心吧,顾家对咱家那么好,猪崽子都白送,往后他家小黑的野菜咱包了。”
陶四喜勾唇,果真是姐妹,这些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隔天一大早,顾南星就过来接陶二云了。
“顾大哥,这是干粮,咱带着在山里吃。”
陶二云从一只包袱卷里拿出一块热气腾腾的南瓜饼塞给顾南星:“喏,这块你路上吃。”
顾南星摆摆手:“我从家里吃过早饭来的,吃不下……”
“哪里就多这一块了?顾大哥,你就吃吧,这可是我二姐亲手贴的南瓜饼呢,她听说你喜欢吃南瓜饼起了个大早蒸南瓜揉面贴饼,就为了待会做干粮!”
陶四喜端着盆从旁边过来,赶紧推波助澜一把。
陶二云的脸红了,朝陶四喜这暗暗瞪了一眼,压低声道:“四妹……”
陶四喜却假装没看到,也没听到,接着跟顾南星那笑吟吟道:“这饼就要趁热吃才有那味道,真到了山里做干粮,冷了硬了也就没了当初那股子味道了,顾大哥你还不赶紧尝尝?”
既然陶四喜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顾南星肯定是要尝尝的,方才,他也是跟陶二云那客气了一把。
凭着他的食量,区区一只南瓜饼不在话下。
“嗯,这南瓜饼不赖,好吃好吃!”顾南星咬了一大口,夸赞起来。
“顾大哥,那么,是我贴的南瓜饼好吃呢?还是我二姐做的更好吃啊?”陶四喜故意打趣问。
“都好吃,一样的好吃。”顾南星的回答两不得罪。
陶四喜却一副要跟他杠上的样子,“这个回答太敷衍,你今个得给出个高下来。”
这个问题,可把老实人给难倒了,顾南星拿着饼,笑得憨厚又傻气,还带点求饶的成分在里面。
陶二云的脸更红了,轻轻扯了扯陶四喜的衣裳袖子,压低了声:“四妹,你就别难为顾大哥了,让他好生把饼吃了吧!”
“咋?二姐这就心疼了?”陶四喜也同样轻声问。
------------
第573章
陶二云羞窘得不行,轻轻跺了下脚,又往顾南星那边偷瞟了一眼,目光如小鹿般惊慌乱窜。
陶四喜咯咯的笑,停止了打趣。
想要撮合他们两个,似乎有点困难啊,但逗弄他们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一个是榆木疙瘩很难开窍,另一个倒是开窍了,可是瞻前顾后胆小羞涩,哎,太难了,她这个做妹妹的真是操碎了心。
等他们两个一起出门去了山里,陶四喜把陶旺生和范氏床上的床单收拾到盆里,又把他们床上的被褥和大姐大平床上的被褥扛到院子里,搭在院墙上晾晒。
秋日,天高气爽,日头暖洋洋的,很适合做这些。
做好这些,她又把屋门和院门锁上,端起装了床单的盆往村子中间的月牙塘走去。
月牙塘边,围了一圈同样浆洗的妇人,三三两两凑一块儿,边浆洗边拉家常,高高低低的笑声不时从每个角落传来,抑或喁喁私语。
总之,月牙塘是塘村妇人们闲话家常的地方,各方来的信息在这里得到交流和汇总。
然后被加工,被扭曲,再传向四面八方,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版本,也演绎出一串串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陶四喜是不喜欢跟这些妇人们聚在一块儿说那些家长里短的话的,于是自己找了个地儿蹲下来埋头洗自己的。
不一会儿,来了个年轻的媳妇,在陶四喜身旁的那块空石头旁蹲下来,并主动跟陶四喜这打招呼。
陶四喜抬头,看到眼前的年轻媳妇,笑了笑:“慧琴嫂子。”
来人是陶海生家的媳妇付慧琴。
因为陶海生一家对陶家大房的照顾,陶四喜对付慧琴的感觉不错,所以当付慧琴在她身旁蹲下身的时候,陶四喜还特意往旁边挪了挪,好给付慧卿腾出一个更宽敞的空间。
“不用挪,我这里可以的,再挪就挤到你了。”付慧琴笑着道,对这个小姑子印象也不错。
虽然小爷爷小奶奶他们都骂四丫头没大没小,可刚才这个举动,还有那天四丫头买肉包子送给他们一家这些事儿来看,四丫头其实没小爷爷小奶奶说的那么糟糕,还蛮懂事的,注重细节。
“四丫头,旺生叔快要回村了吧?”付慧琴把盆桶里的衣裳一件件拿出来洗,并跟陶四喜这打听。
陶四喜点头,“前几日海生伯也来问我了,我跟他商量好了,打算明日去把我爹接回来呢。”
付慧琴道:“能回来就好,虽说在医馆里大夫就近方便,可终究不比家里自在,回来了慢慢调养,相信很快就能好的。”
陶四喜对付慧琴笑了笑,“嗯,家里确实更自在,住在医馆里别的且不说,洗漱和晾晒就远不如家里。”
而且一日三顿都得去街上买,有时候不单单是花钱的问题,而是即便你花了钱,你也买不到逞心如意的东西。
“旺生叔就算回村了,大夫也方便,北辰是大夫,又是旺生叔的女婿,照顾起来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一道软糯的声音在两人旁边响起,这声音有点陌生。
陶四喜和付慧琴扭头朝说话的人看去,便看到一个穿着青灰色衣裙,肩上打着补丁,头发简单的挽了个髻的妇人不知何时出现在身旁。
------------
“柳氏,你这不声不响的钻出来吓我一跳啊!”
显然,付慧琴跟这个叫柳氏的年轻妇人熟,她嗔了柳氏一眼。
柳氏也笑了,有点歉意的看了陶四喜一眼:“不好意思,吓到你们了。”
陶四喜这时也想起了来人是谁了。
说起来,柳氏跟顾家还真沾亲带故呢,只不过两家不走动罢了。
因为刘氏的公爹赵立仁,跟顾家兄弟的亲爹赵立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西塘村的赵老汉有三个儿子,老大赵立仁,老二赵立柱,老三赵立才。
赵老三入赘了顾家,老赵家就剩下老大老二两个儿子。
赵立仁和赵立柱娶了周家村的一对姐妹,哥哥娶了姐姐大周氏,弟弟娶了妹妹小周氏。
赵立仁生了个独子,娶的媳妇就是面前这个柳氏,据说柳氏进老赵家门都快八年了,一直没有生育。
而二房的赵立柱娶了小周氏后也只生了个闺女,闺女留在家里入赘,一口气又生了两个孙女。
所以老赵家大房和二房都人丁单薄,到了第三代,就更是子嗣艰难了。
为此,年逾古稀的赵老汉近年来看着长孙一直无所出,急得不得了,逢人便唉声叹气。
而大周氏为了媳妇柳氏的肚子,也是急得抓肝挠肺,镇上,县城的医馆看了个遍儿,各种偏方找来给柳氏吃,吃药跟吃饭似的,八年了,柳氏的肚皮平摊得跟布袋子似的,二十出点头的年纪,这脸上却是长了一大片黄褐斑,肤色也暗沉。
陶四喜知道这些一方面是药物的副作用,另一方面许是精神方面的压力所致。
她朝柳氏礼貌性的笑了笑,便埋下头去接着洗自己的东西。
老赵家跟顾家不往来已经十几年了,虽然那是长辈们之间的瓜葛,可延续到他们年轻一辈的身上,也不方便走动和太过亲热。
尽管照着排行,陶四喜跟柳氏算是堂妯娌的关系,但平素老赵家人是从不来顾家医馆的,赵老汉一直较着劲儿。
不过,付慧琴跟柳氏显然比较要好,两人蹲到一块儿后就开始闲聊起来,也没避着陶四喜。
主要都是一些关于针线活,花样子之类的交流,并没有涉及到两家的家庭关系,婆媳关系。
陶四喜感觉这两个年轻媳妇都比较聪明,不像旁边那些媳妇们,一蹲下来就开始跟别人来控诉自家婆婆如何如何的苛刻。
有的婆婆也蠢,蹲下来就开始跟别人那骂自家媳妇……
有句话叫家丑不可外扬,跟别人说了,别人是不会帮你出头的,相反,你家的事情还会成为别人的笑柄,何必呢?
然而,聪明媳妇却不一定能被婆婆善待。
这不,明明柳氏半句对大周氏的不满都没有流露出来,大周氏却找到了月牙塘这边。
远远的看到柳氏在跟付慧琴说话,大周氏便扯着嗓子开始骂了:“日头都升到老高老高了,爷们下地都回来了,一家子人都还饿着肚子,就等你回去烧早饭,两件衣裳磨磨蹭蹭洗到这会子,你个懒驴,偷懒卖坏的怪东西……”
“呀,不好,是你婆婆在骂。”付慧琴往大周氏那边看了一眼,对柳氏道。
------------
柳氏的脸染了几分苍白。
她往大周氏那边看了一眼,赔着笑:“娘,最后一件衣裳,马上就洗完了。”
大周氏又恨恨的骂了柳氏几句,临走之前,还特意把目光往陶四喜身上扫了一下。
刚好陶四喜抬起头来,目光正好跟大周氏对上。
陶四喜目光不躲不闪,就那么冷冷看着大周氏。
大周氏先缩回了目光,骂骂咧咧着往村子西边去了。
这边,柳氏也已最快的速度洗完最后一件衣裳,并跟付慧琴那道:“慧琴,那我就先回去了,跟你说的花样子回头你帮我留意下啊,我有空去你家拿。”
“好,你赶紧回去吧,不然你婆婆又要骂你了。”付慧琴笑着叮嘱。
柳氏端起盆转过身来,又跟陶四喜这笑了笑,陶四喜便朝她点了点头,柳氏方才匆匆忙忙往村西那边去了。
待到柳氏离开,付慧琴往陶四喜这边挪了挪,叹口气道:“哎,柳氏可真可怜啊,得了这样理亏的病,虽说是老赵家的长房长孙媳妇,却是处处夹着尾巴做人,在家里一丁点儿地位都没有。”
陶四喜知道堂嫂这是在跟自己聊天呢,于是便看了付慧琴一眼。
付慧琴便接着往后道:“我和柳氏娘家在一个村,真算起来,我还得喊她一声表姐,她十四岁就嫁到老赵家,到如今都八年了,一直没怀上,不晓得吃了多少药都不见效。”
“对了四喜,你如今跟着顾大夫学医,你觉着柳氏这情况还能治不?”
陶四喜明白了,付慧琴这是委婉的想陶四喜帮帮柳氏呢。
“嫂子,我不过是帮顾二哥抓药配药打打下手而已,医术这块我是个外行。”陶四喜直接断了付慧琴的念想。
自己这边,是不可能帮得到柳氏的。
即便自己真的有那种能让铁树开花老母鸡抱窝的精湛医术,柳氏想要生娃,那也该柳氏,甚至大周氏这些人来求,来虔心问诊,而不是付慧琴提。
付慧琴立马就明白了陶四喜的态度,她讪讪笑了笑,也意识到自己今天说的有点多了。
且不说正常的寻医问药也得当事人自个来问,何况顾家跟老赵家的关系,十几年不相往来,方才那问,确实为难了四丫头。
“我就随口唠唠几句,四妹你别当真。”付慧琴道。
陶四喜温和一笑,这个话题就此揭过。
付慧琴或许是为了掩饰尴尬,接下来的相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的想话题,找话题。
“对了,你姑姑和姑父他们回小王村了,还带了一头猪走了,这事儿你晓得不?”付慧琴又问。
“啥?猪?哪来的猪?”陶四喜问。
这事儿还真不晓得,该不会是老陶家后院那三只猪里的一只吧?
付慧琴道:“还能那里来的猪,自然是你爷奶家的猪啊,那不是有三只么,匀了一只给你姑姑他们带走了。”
陶四喜对此表示无语了。
陶老汉和马氏对陶招娣可真是舍得啊!
这是担心王大根跟陶招娣算旧账,所以送一头猪做补偿?
------------
第576章
同样是自己亲生的,陶旺生从摔倒到如今这么多天过去了,老陶家一个人都没去过镇上医馆探望,而对陶招娣,掏心挖肺。
虽然早就对陶老汉他们失望透顶,但此刻听到这件事,陶四喜还是忍不住心肝狠狠抽了几下。
那三头猪能长得那么好,她们姐妹功不可没。
一开始的那几个月,全都是她们姐妹在照料,每天挖野菜,熬猪食,打扫猪圈,就为了给三只小猪营造一个最舒适的生长环境。
分家的时候,一根猪毛都没有分给大房,如今整头猪都往陶招娣那里送,这落差也太大了,若是老爹陶旺生知道这些,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陶四喜觉得这件事有必要当做闲谈的谈资跟陶旺生那提下,也好让他心里有个数,别回头回了村子里,陶老汉他们三两句话又给哄去了。
“那是他们的猪,他们想咋分派是他们的事儿。”陶四喜淡淡道。
“对了嫂子,我家盖了猪圈,也要养猪了。”陶四喜又道。
“哦?真的啊?去那里抓的小猪崽子?”付慧琴惊讶的问。
陶四喜道:“顾家送的一只,白色的小母猪,两三个月大。”
付慧琴的眼睛都亮了,打量着陶四喜,压低声道:“顾二对你可真好。”
陶四喜的耳朵红了,垂下头把最后一双鞋子洗完。
“嫂子,我来帮你吧。”她看到付慧琴身边的桶里还有几件小衣裳,于是道。
付慧琴连忙摇头:“不用不用,几件小孩子的衣裳,我一会儿就洗完了,你先回家忙活去吧!”
既如此,陶四喜便端起盆桶先走了。
她们这边的对话,被附近耳尖的妇人听到了,待到陶四喜和付慧琴都离开,妇人们便议论开了。
“老陶家竟然把一头八九十斤的猪送给闺女和女婿,这可真是财大气粗啊!”
受过顾家医馆照顾的妇人立刻就展开了反击:“嗛,财大气粗个屁,就是偏心眼,旺生摔成那样也没见他们拿一只鸡蛋去看望一下,这老两口就是心疼闺女,送猪也是打肿脸充胖子,为了讨好女婿王大根呢。”
“呀,你咋晓得那么多啊?是不是有啥内幕?快些说来听听啊!”
“那陶招娣在娘家住了那么多天,听说是做了对不起王大根的事儿,王家不要给撵回来了。”有知情的妇人道。
“不会吧?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做那种事儿?也不晓得是哪个老爷们口味那么重……”有人笑了。
先前之情的妇人铮铮道:“咋不会?听说是年轻那会子做的呢,王桃花可能不是王大根的种,这事儿过了十几年竟然还被翻出来了……”
“啊?真的假的?张家的你这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好像你看到了似的!”
“你们别质疑张家的,我相信她说的,你们也不看看她平日里都跟谁人走得近?”
大家一想,这张家的平日里跟朱氏走的近,朱氏可是老陶家的二媳妇,而朱氏又是个大嘴巴。
众人顿时对张家的说的那些话信了。
一个个都在那里激动的讨论这件事,以至于顾家送了陶家大房一头猪崽子的事儿,都暂时被放置到一边去了。
------------
第577章
当朱氏吃过早饭端着脏衣裳慢吞吞来到月牙塘这边浆洗的时候,关于老陶家,以及陶招娣的讨论已经结束了,余下的几个妇人正在热火朝天的谈论顾家送陶家大房一头猪崽子的事。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朱氏刚好赶上,于是强行挤进那几个妇人堆里。
“大明娘你做啥呢?这里都蹲不下去啦,你去别处啊,那边一大块空石头随便你洗啊!”
被挤的妇人怨声载道,数落朱氏。
朱氏脸皮厚,最不怕的就是数落,“嘿嘿,挤挤热闹,我就爱听你们说话呢。”
被挤的妇人没辙,幸好她就剩下手头的一块抹布没洗,于是洗完了便拎着东西走了,朱氏舒舒服服的蹲下身,脏衣裳都顾不上从盆桶里拿出来就跟边上几个妇人打听起来。
“方才你们说啥陶家,猪崽子,咋回事啊?”朱氏问。
前两日公婆不知道发了哪门子疯,竟然把一头百来斤的猪送给了王家,真是气得她两顿饭没吃。
可她在家里没有话语权,跟春生那里咕哝,春生也不敢去跟他爹娘咋样,还反过来摆出一堆送猪的理由。
反正说到最后就是一句话,一切都是为了大姐。
她气得不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俩老的真是老昏了头了,所以她只能在外面到处揭露这个事情,败坏陶招娣和王桃花的声誉。
“你们到底在说谁家的猪崽子啊?是不是在说我家公婆送给大姑子那头猪?那可不是猪崽子,百来斤呢……”朱氏又问。
其中一个妇人笑着道:“你家送猪的事儿都说完啦,咱这会子说的是顾家送给你们陶家大房的猪崽子呢!”
“啥?顾家送陶家大房猪崽子?顾家自个都没猪呢!”朱氏可不相信,这年头,村里不是那种条件的人家可没条件养猪。
先前那妇人又道:“你要不信就自个去顾家猪圈瞧瞧,一白一黑两头猪崽子,咱可都去见过了,两头猪长得可真好。”
“黑的是公猪,白的是母猪,顾氏让四喜挑,四喜挑走了白的,这两日顾南星正忙着给陶家大房盖猪圈呢!”
“啊?”朱氏惊呆了。
“顾家可真舍得啊!”旁边的妇人又开始议论开了。
“说白了都是顾北辰有本事,会赚钱,顾北辰稀罕陶四喜,顾氏自然给这个媳妇面子,连带着对媳妇娘家都照顾有加……”
“陶家大房看着不顺,可养出了四喜这样的闺女,还真是有用处啊,说了顾家这么好的婆家,有啥好的都想着媳妇娘家呢,不像有些人家,闺女嫁出去好多年了不仅不能贴补娘家,反倒还要娘家贴补,不然就在婆家站不稳脚跟,啧啧,真为闺女真是不同命啊……”
该妇人说的话落在朱氏耳中,竟是如此的刺耳。
这又让她想起了陶招娣,可不就是么,嫁到老王家那么多年了,鸡蛋都没有贴补娘家一只,相反,俩老的还变着法儿的贴补陶招娣。
朱氏气得不行,胡乱把盆里的脏衣裳一顿搓洗,水都没有拧干就回了家。
------------
到了家,东屋门口陶老汉和马氏站在那儿,马氏正在给陶老汉整衣裳领子。
陶老汉不时催促马氏:“差不多就得了,又不是毛头小伙子去相亲,这是去闺女家,用不着打扮。”
马氏撇撇嘴:“去闺女家也要穿得工整,这是给咱闺女长脸,那小王村的人都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