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这是为什么呢?”季如梦轻柔的询问。
蓝嫂子叹息一声,缓缓道,“你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平常都自顾不暇,哪有功夫去搞什么评选?”
“而且如果我被评上了,不就相当于被拉出来当典型了吗?我是真不爱出风头,只想低调点过自己的日子。”
她不喜欢被捧高,上了画还不知道要被多少目光看到。
到时候妇联也会去宣传,太大张旗鼓了。
以蓝嫂子的性格,有些接受不了。
季如梦听懂了她的顾虑,沉吟片刻,语气轻松的说,“既然嫂子不喜欢,那我就不画你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蓝嫂子问道,“这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吧?”
“没有影响,每个人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事,强求就没有意思了。”
她表示很理解,就好像照相,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上镜。
季如梦这些天收集了很多素材,哪怕没有原型参考,也可以作画。
以她的功底,少说有八成的把握能过关。
蓝嫂子松了口气,默默道,“自从嫁给我男人,生完孩子没两年,我就过来随军了,我们两边老家的人,都以为我过的日子光鲜亮丽。”
“作为军属,我确实会觉得光荣和自豪,但日子哪有别人口中过得那么轻松快活,背地里那些苦楚,只有自己打掉牙默默往肚子里咽。”
她男人经常出任务,一去就是个把月的,一年中最少半年时间回不了家。
他们夫妻俩每年见面的次数,一双手的能数得过来。
自从随军后,家里家外,基本都是她一个人操持。
才把孩子拉扯大一些,婆婆又瘫痪了。
有时候蓝嫂子都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八块,这样可能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季如梦静静的听着她说起这些年的经历,充当一个合格的聆听者。
及时给到安慰和回应,让蓝嫂子感到些许倾诉出来的轻松。
对此,蓝嫂子很感激。
她平常跟别人打交道,虽说关系也不错,但很少能够把心里话跟别人说出来。
谁会天天把家里那些事往外宣扬。
再说,外人也没有义务听你诉苦。
所以蓝嫂子很清楚季如梦肯听她说话,有多难得。
季如梦是个很好的人,这一点蓝嫂子一直都知道。
她拉着季如梦的手,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季如梦笑着道,“同为军属,又是住在同一个大院里,我和嫂子是朋友,朋友之间何必说那么多谢?相信如果我有不开心的时候,嫂子你也一定愿意陪我倾诉的。”
“以前最苦最累的时候都过来了,嫂子你要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蓝嫂子抹了下眼角,露出一抹笑,“是,我知道,日子已经在慢慢好过起来了,我家那口子前两天还写信回来,说这次任务结束后,他能休假半个月,可算能回家来好好休息了。”
日子苦一些不重要,对她来说,夫妻间能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已经足够了。
还有一点,她男人还提到他的军功已经攒够了,说不定领导会把他往上提一下。
如果升到团级,以后就不用再出那么多任务,能有更多时间兼顾家庭了。
所以蓝嫂子很认同季如梦说的话,日子已经在逐渐变好了。
从筒子楼里出来,季如梦路过秦家的时候,进去跟胡金凤聊了一会。
胡金凤拍了下大腿,“瞧我最近忙的,都忘记把这事跟你说一下了,最近宣传科和我都去过蓝嫂子家里做动员工作,不过她态度很坚决,所以原型可能要换了。”
她跟季如梦说了声抱歉。
“其实有没有原型,对作画来说已经没有太大差别,我收集了很多素材,可以直接开始画。”
不过关于评选模范军属的事,季如梦就不好发表意见了。
如果妇联坚持要评选蓝嫂子为模范军属的话,那就是他们单位要自己努力的工作了。
胡金凤闻言,有些诧异,“没有原型也能画?”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要原型了,你自由发挥吧,宣传科那边我去说。”
“至于评选的事,回头我们妇联内部再开个会商量商量就行了。”
别人不愿意的事,总不能强求,那就太不尊重人了。
随军生活并不如外人看到的那么轻松光彩。
现实中会有部分苦情色彩,但妇联想要宣传的不是这一部分,而是体现出一家人的团结,体现家庭是军人温暖的港湾,是支持他们保家卫国的力量,体现出后方的意义。
季如梦以巧妙地方式融合了二者的冲突之处。
她的画主题大概是,归家的战士心中的灯火,以军人的视角打开家庭。
出完任务归来,看到温暖的灯火,母亲在仔细的为自己缝补军装,孩子在书桌上认真的学习,妻子穿着围裙从厨房里端出一壶热茶,迎接归家的丈夫。
家庭气氛温暖祥和,侧面体现出妻子的操持和付出,也展现了母亲为儿子感到自豪,同样时时牵挂远在外地的儿子。
最后以孩子这个细节,点亮了整幅画,新一代的努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
主题内容不失现实色彩,也饱满的展现出宣传核心。
令妇联上下的领导都十分满意。
他们觉得季如梦的宣传画都快赶上以前看到的那些艺术品了。
画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很有灵气,一片片的小细节汇成了完美的作品。
所有人看到这幅画都赞不绝口。
终于知道之前另一个单位的高美华为什么会向所有人强烈安利季如梦了。
因为她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如果放在过去,绝对会是个扬名全国的艺术家。
画刚完成的时候,杨淑芬和朱翠英都看到了。
她们看不懂艺术,但都有同一个感受。
这画的太好了,细节太多,把随军的生活以及军属的心境都完美的展现出来。
她们甚至从画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杨淑芬还自发的给季如梦宣传了起来。
虽说现在不能随便的搞艺术,但这样好的画,值得让更多的人看到。
所以杨淑芬经常拉着大院里的嫂子们上门做客。
然后再不经意间提起画,让她们看。
看完后还得问详细的观感和感受。
季如梦觉得杨淑芬很有一个当画家经纪人的潜质。
如果她去画展上当推销员,绝对能成为销冠。
这下,大院里几乎人人都知道,季如梦受到了妇联的邀请,为军属们作了一幅画。
看过的人就没有不夸的,快把她给捧到天上去了。
季如梦一个劲的想要低调,结果真的架不住大家热情太高。
她便只能又恢复了宅在家里不出门的生活。
家里客人来得多,宋春秀就会格外注意,把她的画当宝贝疙瘩一样,生怕被人碰坏了还是咋的。
直到胡金凤把画拿走,宋春秀才算是放下心来。
一个月后,妇联的领导亲自上门,给季如梦发了表彰信。
这次模范军属的评选以及宣传得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他们上报了组织,决定将这幅宣传画登报,让各地区的军属都看到。
跟艺术意义不同,这是以妇联和官方名义登报的。
旨在宣传意义,跟‘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核心有一些相似。
不仅宣扬了热爱,还有温暖的守候。
这是正向的宣传,蕴含了一定的政、治意义。
得知这个消息,宋春秀和雷丽娟激动的唰一下站起来。
“要、要登报了?还是全国人民都能看到的,人民日报?”
“我嘞个乖乖……小梦你这也,太厉害了。”雷丽娟感觉自己舌头要打结了。
才送走妇联的领导,季如梦淡定的点点头,“不出意外的话可以登报宣传的。”
宋春秀咔嚓一下把萝卜切断了,激动的手都在发抖。
“这下子岂不是全国人都能看到你的画!?”
天啊,她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好事,居然有一个这么能耐的儿媳妇。
简直是给老裴家添了一份大大的荣光啊。
家里祖坟怕不是都开始冒青烟了。
等晚上裴铮野回来,听说这个消息,同样也吃了一惊。
“媳妇,你怎么这么厉害?”
去年才登了县城当地的报纸采访,今年直接就登上了人民日报。
裴铮野一时间与有荣焉,觉得十分光荣,心里自豪感满满。
“我媳妇真是太有出息了,你是我的骄傲!”
裴铮野高兴的抱着她转了好几个圈圈。
安安和宁宁听不太懂大人们在说什么。
他们坐在裴铮野专门打的儿童座椅里,拿着勺子,好奇又懵懂的看着爸妈。
宋春秀在一旁不停的笑,很是欣慰。
这个好消息,让全家人都高兴了好几天。
妇联上报过后,得到批准,动作非常之迅速。
不出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把季如梦的画登上报纸了。
还配了很长的宣传文章,功底扎实,内容令人动容。
虽然季如梦的名字只占了很不起眼的小小角落,连字号都小一倍,但她这下是真的出名了,至少在梧桐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名字。
新华报社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想再给季如梦安排一次采访,这次是个人专访。
不过季如梦和裴铮野商量后,还是拒绝了。
现在人民日报的热度还没过去,再来个个人专访,她感觉怎么看都有种借机炒作的嫌疑。
如今形势不对,为了个人利益炒作只会死的很惨。
能让她的作品登报,已经是组织给的一份殊荣了。
她懂得审时度势,不会不识好歹。
最开始,没人注意到报纸上这个小角落。
但很快就有大院里的家属注意到,报纸上的那幅画很眼熟。
她们都见过!
仔细一想,那不是季同志的画吗?
之前他们就是在季如梦家里看到的。
现在居然被人民日报报道出来了!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轰动了整个家属院。
所有人都知道了,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家门口看季如梦。
杨淑芬和朱翠英都没想到,当初一次不经意的宣传,居然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她们知道季如梦不喜欢这样,便又开始自发的帮她解围,把围在裴家外面的家属们都劝了回去。
尽管如此,每天依旧还是会有人假装路过,来来回回的走,把季如梦当名人一样盯着看。
结果现实并没有如她的愿。
在这个年代能登上报纸绝对是一件,让祖宗十八代都能跟着沾光的光荣事件。
更别说还是影响力覆盖全国的人民日报。
季如梦现在在梧桐县已经受到很多关注了。
如今又正好是热度最高的时候,大院里的人也会跟外界来往,这一传十,十传百,普通的老百姓们都知道了这作画的人是谁。
不同于上次新华报社的集体采访,那次的影响力只局限于在本地。
登报的头一天,就有不少电话打过来找季如梦。
有在省城的蔺主任和马主任,还有在川市的杨娇娇和杨镇山,连杨义鑫都借用单位里的电话打了过来,对她表示恭贺与赞扬。
季如梦觉得自己好像突然变得特别忙了。
说起杨家,还是杨镇山最早在报纸上注意到季如梦的名字。
身为广播局的领导,他早已养成了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紧跟时事的习惯。
每天都会让人订阅川市本地的报纸,人民日报,焱国日报等等。
看到有一篇关于某地模范军属的报道时,杨镇山还没怎么在意,只是在注意到驻扎部队的编号时,才想起是裴铮野所在的独立师。
他看的更认真了。
读完内容,看到宣传画,下意识觉得画的不错。
等他发现画师署名时,不可置信的揉了几下眼睛。
再三确认后,直接当着部下们的面大笑起来。
彼时他们正在讨论工作,部下们都聚精会神,不敢马虎。
结果顶头领导却突然笑得那么开心,把他们都给吓了一跳。
杨镇山的工作作风单位里人人都知道,向来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
他这样的反应属实反常,让部下们愣了好一会不敢开口。
等杨镇山笑完,立马让他们先暂停工作,把手头的报纸一一分下去给他们看。
他特地指着那篇报道,尤其是那幅宣传画,告诉他们这是他侄女儿的作品。
众人一听,个个都恍然大悟,难怪领导那么高兴了。
有圆滑的人精立马开始拍马屁。
平常杨镇山是很反感这一套的,不过今天听他们拍马屁,感觉意外的悦耳,舒坦。
可能是因为他们夸对了人。
下班后杨镇山把报纸全部带回家,先是告诉了孙玉琴。
让孙玉琴激动的从沙发上站起来,带着老花镜来来回回的看那份报纸。
孙玉琴好不容易平静下来,杨娇娇又回来了,她听到消息后反应比二老都大。
在家里跑了好几圈,要不是杨镇山拦着,她估计会跑到楼下拿个喇叭到处宣传。
孙玉琴高兴的表示,今晚加菜。
她跑到厨房里给父女俩加了好几道大菜。
杨镇山笑呵呵的说这回是沾到季如梦的光了。
杨义鑫平常只会关注社会和政、治几大板块的新闻。
看报纸的频率也不多,因为局里基本上每天都很忙。
他是回家了才从吴晓曼嘴里听说的。
吴晓曼本是心血来潮,在路边随便买了份报纸,回去之后杨礼文一直撒娇让她读报纸给他听。
读着读着,忽然注意到一幅宣传画下面的书名。
她越看那个名字,越觉得眼熟。
半晌后才拍着脑袋反应过来。
当即觉得很惊讶,不可思议。
过年时回来探亲的那个表妹,居然这么厉害?
杨义鑫一回来,刚进门连衣服都没换,吴晓曼就迫不及待的告诉他了。
就这样,远在千百里之外的杨家人,都发自内心的替季如梦高兴。
源城松县,裴铮野老家的小乡村里。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每家每户的人员一天到晚就是忙着上工下工,回家还要干活。
乡下的生活很充实,很忙碌,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报纸这些。
而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目不识丁的大有人在。
每天为了挣工分,为了一口饭,都忙得不可开交了,谁还有空去读书看报,消遣娱乐。
虽说村子里有一个知青点,里面住着很多有文化的知青。
但知青们也一样要上工干活,下工又要做饭吃洗衣服等等,没有空余时间再去关注别的。
裴老四的大儿子读过两年高中,是家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之一,毕业之后一出来,家里就努力的为他争取在大队里做会计的工作。
刚开始还不太顺利,一个大队下辖有十一个村子,每个村里总有那么几个有能力的知识分子,更优秀的人也有。
裴四儿子的综合能力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不算出众。
当时差点就跟会计这个岗位失之交臂,还是裴铮野在可行的范围内,为他争取了一下。
在十里八乡中,裴铮野算是当地最有出息的一个军官了,不只是大队,上面公社也很愿意卖他一个面子。
毕竟他在外当兵,也没少为家乡谋福利做建设。
所以会计的职位最后还是落在了裴四儿子手中。
那天他刚处理完手里的工作,看到桌面上有一份报纸,趁着闲暇的时候拿起来看了会。
看着看着,就注意到有一篇地方妇联的报道,恰好跟他堂哥所在的部队是同一个地区的。
裴四儿子立马上心了几分。
看到一幅宣传画,他第一眼就觉得惊艳,那幅画太生动了,简直深入人心。
关注到署名,裴四儿子下意识觉得好像有那么一丝丝的熟悉?
不过他没太在意,抛诸脑后。
直到下班回家的时候,走在路上,忽然想到了什么。
他立马提起速度,冲回大队里,跟大队长要了这份报纸。
随后他马不停蹄的跑回村,一边喊着一边挥舞手里的报纸。
就像连环画里的卖报郎一样。
“上报纸了!爹,堂哥的媳妇上报纸了!”
“人民日报《灯火里的港湾》大家快去看,这是我堂哥媳妇画的!”
彼时正是家家户户休息做饭的时候,他这么一吆喝,从村头到村尾都听见了。
不少人都打开门走出来,想看看他到底在吆喝什么。
裴四累得半死,刚回到家一口水还没喝,又听见自家臭小子在大喊。
吊着最后一丝耐心走出来,吼道,“你吆五喝六什么玩意,还不滚回家来,手里拿的什么。”
第352章 凭什么这么命好
“爹,堂哥、堂嫂上报纸了,是堂嫂啊!”裴四儿子跑了半天,也喊了半天,嗓子眼都快冒烟了。
但他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高呼。
裴四怔了一下,立马反应过来,“你说啥?谁上报纸,你堂哥,振业啊?”
“不是堂哥,是堂哥媳妇,我堂嫂啊!”
振业媳妇……
裴四猛敲大腿,“你是说振业那个城里媳妇?咋上报纸了?”
他儿子连忙将事情完整的说了一遍。
指着报纸上的画和报道,声情饱满的朗读起来。
语气里满是敬佩和自豪!
裴四听完后,差点没站稳一屁股摔地上。
张大嘴巴扶着门框,不停的喃喃,“我老娘啊,振业媳妇居然这么有出息!”
裴四父子的动静很大,尤其是他儿子咋咋呼呼的跑了几圈,闹得半个村子的人都好奇起来。
附近邻居走出来问他们怎么回事。
裴四儿子恨不得直接上广播,告诉所有人。
他反复的说了无数遍,做到有问必答。
不到一晚上的时间,全村人都知道裴老三家的儿媳妇,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季如梦在这片从未踏足过的小乡村里,也彻底出名了。
本身裴铮野成了军官,军功赫赫,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名。
第二天,裴老大的媳妇张兰刚起来,上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就听见几个妇女凑在一起说八卦。
她平常最喜欢凑这些热闹。
端着洗衣盆也加入了进去。
一听到她们说起裴铮野,张兰就气不打一处来。
过年那会,宋春秀给裴四汇了钱,让他帮忙置办年节礼,给裴四五六家都送了礼。
唯独没给裴老大和张兰家送。
之前都撕破脸了,宋春秀当然不会再贴上去讨没趣。
她又不是什么很贱的人,非要上赶着贴别人的冷屁股。
张兰一直记恨着这件事,觉得宋春秀六亲不认,是故意恶心他们家的。
现下一听到别人提起裴铮野,她嘴里就蹦不出一句好话,全是闲言碎语,暗戳戳的诋毁。
其他人都知道张兰什么德行,懒得搭理她。
张兰刚想走,又从她们嘴里听到了一个不得了的消息。
宋春秀的儿媳妇,居然登上报纸了!
大晴天里,仿若一道雷劈在张兰头上。
她不想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宋春秀和裴铮野凭什么这么命好?!
咋啥好事都轮到他们家了。
张兰挂着一张如丧考妣的脸回到家,一进门就冲进房间里对着裴老大不停的抱怨。
“我怎么就嫁给你这个没用的废物啊,当年明明是该你去当兵,但你是个残废,这个名额白白让给了老三家,老三死了,他儿子却有出息了,都怪你都怪你,要不是你那么没用,我怎么会活得那么憋屈。”
裴老大一脸麻木的躺在床上,听到张兰的骂声,连眼皮子都没动一下。
夫妻几十年,他已经习惯了。
“现在好了,仗着自己儿子有出息,宋春秀根本不把我这个大嫂放在眼里,人家根本就不在意咱们这门亲戚,过年过节给所有人都送了礼,就不给咱家,完全没把我们当人看!”
等张兰骂累了之后,裴老大才掀了掀嘴皮子,木讷的说道,“当初我家出六十块彩礼和二十斤肉,找一个人嫁过来照顾我,原本说的是隔壁村的哑巴寡妇,也没人逼着你嫁给我,是你自己愿意。”
张兰更加愤怒,到最后骂不动了,直接坐在地上捂着脸痛哭起来。
裴老大打从娘胎里生下来就带着一点残疾,后来又因为生病,这些年越来越严重,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了。
年轻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病弱身躯,没资格娶妻耽误别人。
是父母担心他们走后,他孤苦伶仃一个人,没人照顾。
才想着花钱娶个媳妇,也相当于找一个能搭伙过日子,照顾他给他一口饭吃的人。
原本想说的是同样艰苦,无依无靠的哑巴寡妇。
他们要求不高,只要愿意就行。
这不是一场婚姻,其实更像是一场长久的交易,愿者上钩。
那个年代的六十块已经是天价彩礼,家里几乎是砸锅卖铁才凑出来的, 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是张兰主动让家里人来说,她愿意嫁过来,除了彩礼外,还要裴家这栋老房子。
那时候裴家上下都觉得不妥,裴老大的身子实在不好,张兰嫁过来也只会耽误一辈子。
所以全家人轮番出动,去张家劝过。
但张兰铁了心一样,看上了那份彩礼和房子。
最后裴家二老想着,能娶一个健全的媳妇,也挺好的。
没想到张兰嫁过来之后,还真折腾着,生下了孩子,给裴老大留了后。
那之后裴家二老对她更是好的没话说,在六个儿媳妇中,张兰的待遇是最好的,其他人都体谅裴老大这个大哥,对二老的偏心也没有太多意见,即便是有也都忍下来了。
直到二老去世后,张兰失去了原有的那些偏心和待遇,因为分家了,底下五个兄弟的好处她都拿不到了,便变得让所有人都不认识了。
不对,应该说是露出了真面目。
这些年愈发变本加厉,让所有妯娌都忍无可忍。
连脾气最好,性子最温吞的宋春秀都被逼的跟她撕破了脸。
现在张兰感觉日子越过越不顺心,以前她是几个亲戚里过得最好的,现在人人都超过她了,让她内心严重失衡,所以她总是要闹,怨天尤人的。
她一不高兴,就回来对着裴老大撒气。
裴老大已经麻木了,任凭她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任何反应。
这让张兰更加对生活绝望。
她无数次产生过离婚的念头,这样的日子过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可她年纪大了,孩子也成家了,不敢去离婚,害怕连现在仅有的一点东西,都要失去。
裴四把裴五裴六两家人都喊了过来,在院子里摆了两桌,几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津津乐道谈论着裴振业的媳妇。
三家人跟老三家关系都还好,即便没见过,也真心羡慕裴铮野和宋春秀,祝愿他们一家子生活越来越好。
尤其是对季如梦感到好奇。
村里人人都说,裴铮野娶到一个这样有本事,能力出众的媳妇,是他走了八辈子好运了。
第353章 欢迎师长爸爸回家
登报纸的事热闹了整整一个多月,入冬了之后,大院里才逐渐不怎么提起这事儿了。
季如梦终于得以喘息,不用再担心出门就被当成猴子来观看了。
她的生活一如既往的平静宁和。
安安和宁宁也两岁了,说话愈发清晰,词汇量也慢慢变多了,能跑能跳,每天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他们不知怎的,变成了大院里最受欢迎的两个小活宝。
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喜欢跟他们玩。
每天都要跑出去,玩很久才回家。
在大院里不会有什么危险,季如梦和宋春秀、雷丽娟也会时不时的出去看一眼。
值得一提的是,宁宁现在变成了小话痨。
以前比起哥哥,显得不怎么爱说话,现在性格变化挺大,每天都要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念念叨叨嘀嘀咕咕。
更多时候,大人说一句,她就要跟一句。
经常闹得让人笑到停不下来。
日子也因为两个小家伙,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了。
在即将跨越到1975年的这个腊月,组织上下了任职调令,把裴铮野提上去,正式任独立师师长。
他在这半年里展露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副师长的职位担任起师长的职责,将部队里上上下下管理的很好。
尤其是在十月份的一次两大军区联合实战演习中,带领独立师部队发挥了非常优异的表现,让领导都看到了他们作战能力的大大提升。
上头的各大领导们终于亲自点头,认可了裴铮野的能力。
不过说起来,唐铭勋在其中周旋,出了很大的力,才摆平了各种各样的小麻烦,让裴铮野顺利升了上来。
其实这个结果,众人心里早就有准备了。
“爸爸回来了,快去吧。”
季如梦坐在院子里烤火,看见裴铮野回来,急忙给安安和宁宁暗示。
两个小人儿赶紧站起来,整整齐齐的排在一起,对着门口方向认真的敬礼。
“欢迎师长爸爸回家!”
裴铮野顶着一身的风霜,眉目间仍挂着几分冷厉,直到看见两个乖巧可爱的萌娃时,脸上才柔和起来。
他搓了搓手和手臂,蹲下来把两个孩子一起抱起来。
“你们两个小机灵鬼,还学会敬礼了,有模有样的,谁教你们的?”
宁宁立马接话,“是大机灵鬼妈妈教的哦~”
安安摸了摸裴铮野的下巴,“爸爸又没刮胡子,要变刺猬啦。”
裴铮野看向大机灵鬼,把孩子们放下来。
走过去让火光驱散了身上的寒意,用大衣将她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