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之家by米饭加点糖
米饭加点糖  发于:2025年10月18日

关灯
护眼

“不安排掉他们,官老爷的刀对着我们,大家伙都没好日子过,油坊子一切都归你管,你说了算,大叔知道榨油不找外人……”
“没事佟大叔,我来这里以后,看着你教我们的东西,觉得好些不是顶重要的东西,带别人学了没啥的。”
“啥好东西都窝在我们手里,要是再遇到逃荒几年,再好的东西都失传了,反而是人家不留后手的教出来,救了我们大家伙一命。”
“就跟佟大叔教我们储存的砖块一样,去年冬到现在,我家每天都没缺过吃的,走出豆庄到外面打听打听,现在还有多少吃不上饭的呀!我看的明白了,也想的通透了,”油勺子算是真的理解了。
屋里几人闻言笑,大伙算是一致通过了意见。
“既然都没啥问题了,多田,庄里粮食你就丢开手别管了,等收到了你的粮食你再回来,明天你带盖房子的人拉剩下的土胚,去何坡村跟半碗村看看老庄基。”
“有能用的就直接盖两间出来,就跟我们第一年来的时候一样住,等后面庄稼腾出手了,咱们再继续给他们盖房子,不过他们明天来就要不停歇的脱土胚,庄上脱的跟捡的都要用完了。”
“勺子带人干活不变,庄稼上来完放水弄田里撒种子。”
“庆和兄弟俩继续带人收粮食,我跟顺和负责带人脱粒,还有庄上建房子的事,你们都有问题没?”佟父掰手算人数安排任务。
“没问题了佟大叔,”张多田朗声回道。
“没问题了我们赶紧干自己的事,都散了吧!”佟父说完挥手让散了。
徐仲林出来准备走了,“阿爹我得回府城了,明天要是顺利的话,可能会送人过来。”
“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佟父没有交代太多话,庄子上突然来了不少事,他需要赶紧给处理了。
徐仲林走前去找了采薇,说了芦苇的意思。
“姐夫,我跟你去府城看看,你等着我给屋里安排一下,”采薇说完疾步跑去屋里安排秀姑交代。
出来跟佟父还有彭顺和都交代了一声,然后才跟着去了府城。
到府城天色都快接近傍晚了,徐仲林把采薇送去了铺子里,他再去衙门牵了一头牛出府城送回去。
第二天上午芦苇去了脚行,要了十多辆车到北城门官道上,同来的还有果树花老头。
“花爷爷看他们值得安置吗?”芦苇不冷不淡的说完。
果树老头背手看了半响,性格弱的估计都被吓破了胆,“你需要人口,他们你不安置也得安置,不然你上哪能弄到这么多户人家?”
芦苇沉默了一会儿,“花爷爷说的没错,只要把他们弄过去安置了,生的娃都是人口,沈镖头,麻烦你让人把下半身不能用的就别抬了,缺胳膊少腿不能走的,只要能生孩子都可以给我带上。”
“下半身不能用又瘫了的,带去也生不了孩子,都是累赘,我佟芦苇可不是开善堂的,这事该是咱们青天大老爷的事了。”
沈镖头……
果树老头……
“佟丫头都带着吧!相信你阿爹会有安排的。”
芦苇皱眉嫌弃的看了一会不耐道,“都带着吧!也不知道那瘪犊子走什么狗屎运了,竟然能从灰堆里扒着我。”
果树老头的手握了握,眼里闪过一丝快不可见的笑意,这些曾经也是保卫过南阳城的人。
一百多户人口十来辆车拉人,简直是杯水车薪的,别看破破烂烂的光棍人,谁晓得还有两件破衣服的。
“你们要干啥?别拉我,跟我没关系……”
芦苇上前一步,目光不善的看着他们,“拉你干啥?拉你们去把脑壳刮了,留在这里不管臭了地。”
果树老头看芦苇咬牙切齿的模样,晓得她心里不爽快,声音不冷不淡的说道;
“一个地主老爷看你们可怜,发善心带你们去安置,知道好歹的,就闭紧嘴巴别嚷嚷。”
难民棚的人被惊喜砸的有点懵,他们被安置?善心大老爷安置的?
“谢谢姑……”
“不用你们谢了,只求你们以后别给我添乱了就成,”芦苇心情极其的不好,从窝棚里走出来对沈镖头说道;
“人都交给沈镖头了,费用到时候衙门会结给你的。”
沈镖头的笑僵在了脸上,张嘴不同意了,衙门的钱多难要呀?花树老头对他笑了笑。
沈镖头又闭上了嘴巴,老老实实的指挥抬人上车,没办法呀!这花老头人家有知府老爷当靠山。
果树老头看芦苇走远了才道,“车钱的事情你别担心,回头我回去给你结回来。”
“真……谢谢花伯爷了,”沈镖头高兴的直乐呵。
芦苇回到铺子跟采薇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两人去了石广升家。
“小妹……”采薇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小妹,她蜡黄的特别吓人,身上的皮肤瘦的都贴骨头上了,挺着大大的肚子半躺着有气无力的。
“六嫂,采薇,”小妹孱弱的打了一声招呼,眼前的人真没法联想以前的小妹。
采薇急忙走到床前坐下,伸手摸住小妹皮包骨的手,想说什么也说不出来,这瘦的吹口气人就没了。
徐母在旁边极力的隐忍着悲伤害怕,带着悲笑陪着说话。
“想吃什么就说,心思也别忧惧,你这看着像快生了,生完了就不受罪了,”芦苇逼不得已的开口说了两句,干巴巴的没什么营养。
“听我六嫂的,”小妹扯嘴笑着答应道。
“什么时候生?”采薇细声问。
“这月底就生了,到时候小妹生了我带信给你,”徐母强挤出笑说道。
“好!到时候徐婶子一定要给我送个信,小妹你好好休息,到时候等你生完可以下床了,我再来跟你说话,”采薇拍了拍小妹的手。
“采薇别忙着走,我烧点饭……”
“不用麻烦了徐婶子,你好好照顾小妹,日后吃饭的时间多的是,不急在今天吃,”采薇笑着说完,把她姐手里的东西放桌子上。
“我们还有点事忙,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让人送信去铺子,”芦苇对小妹交代了一声,跟着妹妹转身走了。
徐母一直把姐俩送出大门外才回去。
“阿姐,你跟徐婶子怎么了?”采薇余光看身后没人了小声问道。
“一点小矛盾,最近不想跟她说话,你跟车队的人一起回去吧?”芦苇岔开了话题。
“一起回去,这猛的去了这么多人,豆庄肯定忙的头都裂了,”采薇随口回道。
“你先回去忙着,过两天我就去了,”芦苇给采薇送去了北城门等着,下午第二车人带走了采薇。

府城的人交给徐仲林处理,芦苇便回了柳林村收拾东西。
“阿娘,八月底让黄家人来把莲子打完,九月初就要摘杆子抽丝了,丝还都照老样子阴干不能暴晒,”芦苇一边装东西一边嘱咐佟母。
“阿娘晓得的,到是你这些草皮都带去吗?”佟母忙的脚不沾地的帮着装草。
“都带去,秋收的时候我会回来一趟,”芦苇给了佟母一个安心的眼神,娘俩在家忙了两三天,佟徐两家的田也都撒好了种子。
第四日清早,徐仲林牵着两辆车回村了,徐家兄弟们都等在了佟家的门口。
“东西都齐了没有?”徐仲林跳下车问。
“都收拾好了,”徐五子带人进屋扛着东西,飞快的送去了车上,几人忙活了半个时辰,给两辆车堆的满满的,算是装的差不多了。
“走!都沿着车架边坐好,”徐仲林说了一声率先上了车头。
“芦苇我明天回来接你,再把剩下的东西一并带走。”
芦苇点点头,看着马车跑的飞快没了。
回家收拾好泡的油,差不多收拾了大半天的样子,下午去塘边转了一圈,晚上早早的上床休息了。
第五天早晨徐仲林回到自己家,把整理出来的油扛到车上绑好,然后去他爹那边说话。
“阿爹我们走了,家里的田就交给你了,你有啥事带信去府城我们就知道了,还有秋收后的稻草是我们要的。”
“明白了,路上赶车慢点,”徐父也没多嘴问什么,目送儿子儿媳出了村。
路上徐仲跟芦苇唠叨道,“瘸子叔屋里挑了四五个半大小子,都跟哑巴一样,问话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让他们干什么活?”芦苇好奇问。
“看油灯活,还有刮地筒子灰,纸坊子昨天三哥他们到了就开始动工了,今早我走的时候,草根正带他们打浆忙的脚不沾地的。”
“拉去的人都在干什么?”芦苇又问。
“除了挑出来用的,能动的都带着下地种东西了,不能动的去脱土胚,妇人们都去野外采草啥的没闲着,岳父还让找了四五个郎中大夫去了豆庄。”
“对了,昨天黄阿兄带了二十多个姑娘去豆庄,说是三嫂回去交代的,采薇专门托付的这媒人事,”徐仲林回头说完。
“王家庄还有这么多姑娘?”芦苇挑眉咂舌。
徐仲林提起来就想笑,“王家庄的到是没有几个姑娘,都是黄阿兄托付媒人到处说回来的,昨天下午人送到,采薇带着胡娘子召集了庄里没亲的人挑,没亲的看对眼了,给了大半袋粮食就把媳妇领回去了。”
“昨儿傍晚,粮食还是黄阿兄亲自送回去的,庄里如今看着都喜气洋洋的,走哪都看着一片热闹气,跟之前死气沉沉的完全不一样。”
“有家有盼头了,人的精神面貌肯定会变的,”芦苇也没觉得意外,下午马车到了豆庄。
豆庄上人来人往的跑动,农田的四周都是人在吆喝干活,远远的看着,农忙的景象异常繁荣,孩童放牛打闹的声音清晰可闻。
“阿姐你来了!”采薇高兴的过去抱着她姐,豆庄一下来这么多人,她一时不知怎么安排的好了,阿爹每天都是带人拼命的抢收粮食。
“嗯,这几天辛苦你了,有吃的吗?”芦苇声音不大的问道。
“有,”采薇背起她姐的包袱进屋盛了饭送来。
芦苇跟徐仲林坐下吃完饭,歇息了好一会才起身。
“我去油坊那边看看去,你有事派人叫我,”徐仲林走前说道。
芦苇挥挥手没说什么,转而看着采薇问道;
“庄里的妇人现在有多少?”
“加上昨天黄阿兄送来的,约么有六七十个了,不过都被阿爹派出去采草药了,需要我叫她们回来吗阿姐?”采薇之前都是六神无主的,这会姐姐来了,她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不用找了,晚上回来看人再说吧!你该忙什么还忙什么,我去炼油屋看看去,”芦苇起身朝南林河走去。
路上遇到不少陌生的妇人,她们一脸的好奇看着她,并不都是在干活忙碌。
芦苇最先去的是纸坊子,关紧的前门还上了两把铁锁,她绕去了后门进院子,院子里的地面,被她爸全给整成了石块垫出来的。
“谁……你咋过来了?庄里忙好了?”徐仲林戴着围裙听见开门声,抬头一看是芦苇进来了。
“人不齐就没吩咐人做事,黄阿兄你们能做的下来吗?”芦苇笑吟吟的问黄大郎,走到晒纸板跟前仔细看着纸。
“做的下来,并不是很累的活,”黄大郎摸头回答笑。
“能适应就好,藤汁的比例有些稀了,寮草捣的不够均匀,做出来的纸厚薄不一,昨天做的纸,回头晒干了留着我们自己用,”芦苇说完直起身。
“啥?纸不对呀?”徐仲林几人放下东西就跑纸板跟前看。
“纸浆刚做出来的时候看的不明显,等滤完水晒干纸,迎着阳光就能看的特别明显,”芦苇轻轻的揭下纸,放在几人手上让他们感受,然后对着日光给他们看。
“这块透光亮的就能看出来薄了,这一片有点不平摸着厚,对着光看是不是就暗一点?”芦苇指着纸一一告诉他们。
“我是严格按照佟大叔给的标准配的呀!怎么会做出来的不一样呢?”草根一头雾水的嘟囔道。
“现在有新的浆絮吗?”芦苇闻言问道。
“有!”徐仲林转身急忙去屋里拎了寮桶出来。
“你看,草的比例也是按照之前的标准配的。”
芦苇提桶试了试轻重,“什么比例?”
“一比一桶半,比例没有差过,”草根赶紧回答道。
芦苇又走向藤汁跟前,试了桶的重量,“桶出问题了。”
“桶?”众人一时惊讶住。
“寮草桶比藤汁桶重了很多,桶重比例就会出现问题,一池子最少需要七桶寮草,一桶少两三斤水不觉得有什么,要是七桶少二十多斤水就出漏洞了,拿秤过来,再拿几个没用过的桶重新秤重,”芦苇说完徐仲林忙不迭进屋找桶。
草根找了大秤出来,一时间几人抱桶的抱桶,秤水和料子的比例反复核对后,才刻上需要的尺度。
“你们刚做对东西不熟悉,后面做习惯了,手试试就知道量对不对了,我去油屋那边看看去,”芦苇擦干了手上的水走了。
院子里的几人面面相觑,没想到白费了一天的纸!
“没事黄阿兄,我们以后也需要用纸记东西,平时有纸也舍不得用,做出来的好纸都是留着卖的,这回好了省的没得用了,”徐仲林笑着开解众人。
几人耷拉着脑袋都没说话,沉默的干着自己手里的活。
芦苇来到炼油屋被人拦住了,是个半大的孩子挡着门,“这屋不给进。”
“我也不给进吗?”芦苇笑问。
那孩子眼皮垂着道,“你天王老子来了也不给进。”
“我叫佟芦苇,你去告诉瘸子叔一声,他会给我进的。”
“你是少东家?”半大小伙连忙缩回手,有些惶恐的看着芦苇,看样子这名字是得了特殊的交代。
“少东家对不起,我不知道是你……”
芦苇摆手,“门看的不错!瘸子叔在屋里吗?”
“在的少东家,”半大小伙子急忙侧身让路带人进去。
芦苇走进院里,闻着一股似有若无的味道,她使劲嗅了嗅空气。
“瘸子叔蒸胶了吗?”
潘瘸子回头看芦苇笑,“我以为少东家明天才来呢!”
“瘸子叔这声少东家让我好生别扭,以后叫我芦苇即可,”芦苇笑着走上前,揭开锅,看锅里煮的胶汤颜色差不多快好了。
“牛皮胶?”
“嗯,你说的鱼胶我拿不准是啥样的,没敢动手试做,决定还是用牛胶试做保险点,”潘瘸子诚实的说了他的无用。
芦苇低头舀了点胶汤出来闻了闻,“拿药过来。”
在远处围观的几个孩子,一时不知如何好了,齐刷刷的看着潘瘸子等他同意。
“看我干啥?少东家要啥就给拿啥呀!东家是行家来了多跟着学,”潘瘸子吼了一声。
几个半大孩子急忙进屋抱着药材出来了,其中拦芦苇的这个孩子拿着秤。
芦苇着重的看了他一眼,接过秤擦干净打开药袋看了看。
“他叫虎子,今年十三岁是个孤儿,以后会跟着我进墨房,”潘瘸子低声简单的说了两句结束。
芦苇听了没接话,而是专心的挑了药材出来,一样秤重好拿起来给几个孩子介绍。
“凡是做墨的都不怕人学了去,因为墨方里的东西细说下来,可以达到一千多种,一墨一方可以说并不夸张。”
“不过我们做墨是为书写服务的,一块墨赋予了它很多的东西了,那么它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它本身就是为了传递文明而存在的。”
“若是一味的抬高它,用奢侈至极的东西做墨,这块墨唯一的价值就是束之高阁,连面见世人的机会都没有。”
“做墨并非只有桐子油能做,最早的时候猪油和清油都可以做,清油也称素油,如豆油云菜油等,但是经过大家集成试验下来。”
“所有的油都不如桐子油出烟多,桐子油烧烟看的好,出烟率可以达到八成,其它油只能达到三至四成,且做成墨放久了会变淡,桐子油的墨越久越黑,因此它就保留下来。”
“与油烟墨比肩的还有松烟墨,也就是你们没事去刮的地筒灰,它们之间各有特色特长。”
“松烟墨适合做成药墨,被爱墨者收藏,它写出来的东西没有神采光泽,适合平时画山水用,或者写较大的字用。”
“油烟墨恰恰与它相反,它黝黑而有神采,适合平时各种书写,现在我告诉你们做墨的二十一道工序。”
“浸油、水盆、油盏、烟椀、灯草、烧烟、筛烟、镕胶、用药、搜烟、蒸剂、杵捣、秤剂、锤炼、丸赶、样制、印脱、入灰、出灰、水池、研试。”

第157章 制作工序一
“前面浸油到烧烟,你们每天都在接触,筛烟没接触应该也能看到,今天这一步叫镕胶。”
“墨中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是和胶,胶做的好,墨坚硬润泽、墨性稳定经久不衰,而且用起来层次丰富,不同的制墨工艺,都有各家秘而不宣的用胶技术。”
“不过即使各家不说,但是买了他们的墨回来化了分析,一般无非用牛皮胶、鹿胶、鱼胶多为主,其中牛皮胶尤多,其次就是鱼胶比肩,鹿胶成本较高,难觅除了大家制着玩,多半是没人会用的。”
“想要墨好,保存几年几百年不腐坏,便少不了加辅料进去,辅料就是各种珍贵和普通的药材。”
“如,现在胶里有股淡淡的味道,我们最先下巴豆仁磨碎,珍珠粉,藤黄,樟脑,这是为了除胶里的臭味,里面还有两味贵重的药我没放,分别是麝香,犀角,这两味不追求极致的都没事。”
“然后就是各名家的药方,药方并不是都一样的,但是多离不开防腐增香,冰片、麝香、檀香、丁香、藿香、零陵香、甘松等。”
“助色增黑,朱砂、绿矾、雌黄、硫酸铜、珍珠粉、银朱、青皮、紫草、黄芦、黑豆、牡丹皮、黄连、丹参、胡桃、草乌头、猪胆等。”
“除胶祛湿臭,除了我刚说的那三味简单的,还可以用下面这几味,它们也可以熬鱼胶,梣皮(又名秦皮,蜡树皮)、生漆、蛋白、紫矿、皂角、当归、木贼草、巴豆汁。”
“鱼胶的做法比较简单,用水给泡软、剁碎、加上碾碎的巴豆仁、用小粽叶包裹着煮开、煮好趁热再给捣稀碎,然后放上需要加的药汁煮化就成了。”
“鱼胶用的多,是因为鱼胶便宜又易收集,通常是鱼泡鱼皮一起熬煮,煮至浓稠过滤出来,跟骨胶一样,都是各种动物皮和骨头一起熬煮粘稠冷却做块,比例一两墨一两胶。”
屋里几人听的云山雾罩的,这说的啥呀?一句都没记住……
芦苇看他们的表情笑,搅拌着锅里放上药材继续熬煮。
只有潘瘸子听出点味来了,目光有些发愣的看着灶洞火,他读书识字,最明白秘方难觅的程度。
锅里的胶药一直熬到天快黑了,才算熬的浓稠挂丝,芦苇拿铲子给盛出来,放进滤布里给滤出来。
早有眼力见的虎子,小心的抱着烟灰送来,芦苇再次给筛了一遍抖落在盆里,伸手给揉成抓沙的状态,端起来放进蒸笼里扣好。
“瘸子叔给上火蒸到冒大元气,”芦苇说完转身去工具筐里找了捣锤子出来,对着几个好奇的孩子介绍道;
“它叫檀木杵,”说完坐等蒸笼里冒气,等了两柱香的功夫,揭开盖子拿出盆里的泥剂,放在石头臼里。
“你来捣它,”芦苇把木棒递给虎子。
“我……”
“让你捣你就捣,哪来的那么多废话?”潘瘸子立目吼道。
虎子闻言抱着木锤,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开始打。
“佟丫头,这个要捣多久?”潘瘸子忍不住问道。
“要千锤百炼,从现在差不多要捣到四五更天,你们其他人可以去吃饭了,吃完了回来换他吃,”芦苇舀水洗干净手说道。
余下的几个孩子互相对看一眼,出门去不远的房子里吃饭,回来还给潘瘸子他们带了饭。
芦苇也没出门,留在这里一起吃了晚饭,饭罢拿着盆去灶洞里,扒拉了一盆稻草灰出来放着,倒进盘子里铺平,坐等上半夜洒药汁捣平滑拿出石臼了。
子时夜左右芦苇摸了摸胶,又放了一味粉加去,“都揉均匀了。”
指着石台又道,“揉好拿出来放心大胆的砸,”然后随便找了一个地方猫着打盹了。
夜里睡的迷迷瞪瞪的,被潘瘸子打头打醒的。
“打好了?”芦苇揉揉眼睛起身伸了一个懒腰。
“你看看如何?”潘瘸子拿着墨膏子给芦苇看。
芦苇上手摸了摸,“可以了,这个砸的越久质地越坚韧,目的就是为了砸溶里面的气泡,不然砸的不到位,做成型翻晒就断了。”
“拿秤来秤墨条吧!湿泥巴标准一两四钱,干了正好一两整,你们秤着我去拿墨盒,”芦苇说完有些迷糊的去了屋里,找了工具筐拎过来挑选。
找合适的位置坐下,把秤好的墨条先搓成圆,然后给滚成长条,长度能塞进盒里就成了,然后给扣紧放旁边,继续做下一个,差不多做了十多条出来了。
又指挥虎子出来搬木杠进屋,把十多个木盒放在木板上叠加,插上杠子扭紧跟压纸差不多。
压了小半个时辰左右,拿下木杠拆开墨盒把墨条掰下来,放进都是草灰的托盘里放着。
“这是?”潘瘸子不解。
“入灰池呀!我们做的块状墨,就这么平铺着就成了,除了第一天这盆里的灰是新的,第二天开始就得保留一半昨天的灰,加一半今天的稻草灰翻拌均匀。”
“入灰的墨,头三天平均翻晒两次,是为了防止墨变形了,圆的就拴绳子晒,墨晒到表皮干的时候,用这个工具给这边边角角修修,然后继续晒着,太热就放通风阴凉的地方,太冷或者太潮就得这灰少灰多决定。”
“一两的墨做出来晒六个月,二两八个月,往后墨越大晒的时间越多,晒好的墨拿出来打漆腊描彩,才算是全部完成。”
“对了,为了防止温度太高或者太低,基本做墨会选择三月开始做,成型都用灰池不用盘子,盘子太小墨的湿度不够容易断,灰池在边角那里,屋里的墨池是冬天做墨用的,”芦苇说完打了大大一个哈欠。
这会虎子算是听懂了,他砸了大半夜,就是榆木脑袋也砸通了,激动的搓墨条的手都是抖的。
芦苇看了撇撇嘴,“别以为做一下就懂了,这工序里的火候,我就是手把手教你做一遍,你没有十年都掌握不精准。”
虎子嘴边的笑容成功消失了,低着头老实的搓着墨条子。
芦苇看了好大一会笑,又闭着眼找地方去睡觉了,一觉醒来天亮了许久。
“怎么没叫我呀?”
“我们的墨条才刚刚做完,”虎子老实的回答道。
芦苇……
“我去看看灰屋,”芦苇起身活动了一圈身子骨,去了小屋揭开缸盖,仔细看了看漂浮的烟灰又给盖上了。
“烟灰如何?”潘瘸子掀帘子进来问道。
“还不错,我往后大概药墨做的不多,毕竟松树的资源就在这,我们尽量用油做墨,”芦苇小声的跟潘瘸子交代。
“好我记住了,”潘瘸子点头答应好,林子就这么大,树也就这么多,就是种也长的来不及不是。
“你们忙了一夜休息吧!以后做墨尽量都在白天,晚上正常的休息,我还得去庄内安排事情,”芦苇说完嘟囔着离开了。
“阿姐吃饭吗?”芦苇回到庄里正好碰见采薇出来。
“她们人出去了吗?”
“出去了,今早是阿爹亲自安排的,知道你昨晚带人忙墨忙了一夜,你快吃完饭就休息,”采薇说完三两步回屋端了吃的出来。
芦苇也没矫情舀水洗漱好,坐下抱着饭就开吃,一碗饭完进屋躺下睡了半天。
下午起身又是吃饭,然后就是看庄内存的酒。
“脚行来拉酒了吗?”芦苇看屋里堆了不少酒问采薇。
“来了,上个月来拉了十车走,下个月还会来十车拉酒,二掌柜说咱们的酒卖着不错,虽然不如别人的酒烈,但是后劲真的厉害!”采薇兴奋的小声笑道。
“还有多少地瓜?”芦苇又问。
“还有两仓库呢阿姐,怎么了?”采薇看她姐皱着眉头。
“你最多只能用一仓库的地瓜了,剩下的要留给迁来的人吃,”芦苇提起来脑袋就想炸,突然来这么多人,吃饭是好大一个问题。
采薇也是一脸的不高兴,“真不知道我们倒了什么霉运了,好不容易给豆庄做翻身了,这又来了一大堆瘫子!又不能干活又不能洒扫的,还要每天管他们吃饭,真是……”
“再多抱怨也没用,一步一步走着来吧!只要他们好好的不找事,给他们安稳地我不在意,你带人做好酒就成了,我去酒屋那边看看去,”芦苇交代完出门去了酒屋。
酒屋房子盖了一大半,干活的人看她过来看,眼里都是问号。
不多时地窖屋里出来一个人,四十来岁吧!走到芦苇跟前笑道;“少东家需要我领你进屋看看吗?”
芦苇点点头,“你前面带路。”
干活的工头急忙带着芦苇进屋看,外面建了大半,屋里一应设施都是空空的。
“进度有点慢了,”芦苇看了一眼四周说完。
干活的工头闻言眸光一滞,“这进度还慢呀?”而后想了一下;
“少东家,不是我们干活慢,是这一整片大地方几乎都打了地基,光打地基,就让我们忙了差不多一个月了,更何况就这么几十个人干活,要是还来这么多人,我保证八月底就能给你交上工。”
“你还能找到这么多人?”芦苇留意到他的话。
“能找到,”工头笃定的点头回道。
芦苇缓步在屋里走了一圈,“能找到多少人?”
“最多一百来个吧!”工头观察芦苇的表情说道。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