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历史直播,开幕暴击by苦竹根
苦竹根  发于:2025年03月07日

关灯
护眼

很快,胡亥被侍卫带了过来,咸阳宫所有人都盯着他打量,让胡亥有些害怕,他想找父亲撒娇,让父亲管管他们,怎么能这么无礼的盯着自己。这都是赵高教他的,只有这样,父皇才会喜欢他。
可是,父皇也跟那些人一样看着他,没有一句安抚之言。
十八公子胡亥,如今刚满十岁,看着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他怎么就成了秦二世了?
赵高已经下狱,群臣只能将目光投向李斯,他们很想问问,这就是李斯千挑万选的君主?他到底哪里比长公子强?
李斯也很想问问未来的自己,都已经成为了丞相,为什么还要行此险招。大秦二世而亡,自己一生心血付之东流,背叛了陛下的信任,还背上了千古骂名!
【为什么说这个阴谋很简单?因为这件事由一人临时策划,三人共同执行,瞒住了长公子扶苏,瞒过了满朝文武,还骗过了天下人,将一个无论如何都排不上号的公子扶上了皇位。】
李斯觉得自己还是跪下听吧,站着太显眼了,昔日的同僚一边听着天幕,一边盯着自己,太渗人了。
秦始皇:“好好听着,看看朕的满朝文武如何被一个奸臣耍的团团转。”
朕是死了,你们的脑子呢!

第41章 沙丘之变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身患重病,将自己最信任的蒙毅派出去,祝祷山川祈福,以至于,他在临死之前,身边只有赵高、李斯、胡亥三人。秦始皇感觉自己大限将近,留下遗诏给远在上郡的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让他将兵权交给蒙恬,立刻回到咸阳主持自己的葬礼,继承皇位。】
扶苏哭得不能自己:“父亲……”
父亲在最后一刻还想着自己,他却总是与父亲作对,真是太不孝了。
始皇不知自家儿子多愁善感,只以为他是因为自己死亡而哭,不由得安慰道,“好了好了,朕好好的,哭什么。”
【奏书已经封好,在中车府令赵高手里,但他并没有交给使者。七月丙寅,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
“赵高狼子野心。”蒙毅一双拳头攥的咔咔响,恨不能立刻冲去监牢将赵高打一顿。
【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面,又没有立太子,唯恐诸位公子争夺皇位引其天下大乱,于是决定秘不发丧。始皇的尸体被安放在韫凉车中,每日照常饭食,照常禀报政务。除了几个近侍和赵高、李斯、胡亥三人,没有人知道始皇已经死了。】
“李斯如此处理倒也还算合理。”丞相王绾说了一句话公道话,他并没有因为李斯与自己政见不合而打击报复,毕竟他们都是为了大秦的万世长安。
始皇也微微颔首,认可了他的意见。
【此时,青史留名的大奸臣赵高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官居中车府令,掌管始皇车马玺印,是始皇最信任的人,时常侍奉在始皇之侧。距离权利太近的人,总会不自觉的将自己当做权力的主人。他的野心在暗中滋长,借着教导胡亥的机会,将自己的野望与残暴灌输给胡亥。但只要始皇还在世,他就不敢有任何异心,此时,他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了。】
【始皇已经死了,赵高觉得再没有人能压在他的头顶上了,他截下了始皇的遗诏,对胡亥说,“陛下临死之前,只给长公子留了一封书信,没有给公子们留下任何封赏。长公子继位后就是皇帝,公子您同为陛下之子,却没有封地也没有爵位,公子打算怎么办呢。”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胡亥的回答:“我听说,明君了解臣子,英明的父亲也了解儿子,父亲没有封赏我们自然有他的道理。”】
胡亥觉得自己抓住了救命稻草:“父亲,您看到了,都是赵高那个奸贼,都是他逼儿臣的,儿臣万万不敢篡位啊!”
秦始皇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他,从天幕出现后积攒的怒火此刻终于有了发泄的源头,他强忍着暴打胡亥的冲动,只想听完天幕的讲解,看看胡亥到底做了什么事,仅三年就败光了大秦先王七世打下的基业。
【赵高又说:“公子要换个思路,现在全天下的权柄都在你我和丞相三人手里,你好好考虑,是要做皇帝,还是被皇帝管着,这可是云泥之别啊。”胡亥再次推辞:“废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又害怕死亡,这是不孝;我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登位,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不会服从,到时候,我大不了一死,怕是国家就要因我而亡了。”】
“胡亥还能说出这样的话,不会是假的吧。”
“这应该是《史记》的记载,不会有假。”
“可是看他登基后做的事,可不像这么有见识的人。”
“楼上太客气了,看他登基后的行为,纯粹一个被赵高忽悠的团团转的二傻子!”
“也不一定,司马迁也是根据事后的记载编写的,胡亥上位后难道不会为自己美化一二。”
扶苏看不下去了,这出戏太过拙劣,破绽百出:“若是真想推拒,便该第一时间杀了祸乱朝纲的奸贼,难道大秦公子还怕一个宦官。”
真当天下人都瞎了眼,看不出这三辞三让的戏码。
【赵高说:“商汤和周武都是杀死他们的君主改朝换代,天下人却不会认为他们不忠,反而称赞他们的大义,卫君杀死他的父亲,卫国人民却称颂他的功德,行大事不拘小节,关键时刻一定要大胆的去做。”胡亥似乎终于被说服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把丞相李斯拉到我们的船上来。】
“辱商王和周武王了。”
“李斯即将晚节不保……”
商汤、周武王:居然拿我们类比胡亥,难道我们在后世的风评这么差吗?
【赵高找到李斯,开门见山道,“陛下留下遗诏要长公子扶苏继位,现在遗诏未发,还没有人知道这件事,遗诏和玺印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皇帝就是咱们三个人一句话的事。”李斯震惊了,当即驳斥道:“你怎么能说这么大逆不道的话!”】
李斯提心吊胆,祈求几年后的自己千万不要被赵高说动!
身处监牢的赵高却哈哈大笑,他深谙人心,觉得李斯定会被自己说服,说不定一会就能在这大牢里见到未来的丞相大人了……
【赵高图穷匕见,亮出了杀手锏,“丞相自认为和蒙恬相比,你们谁更有本事,谁的功劳更大,谁思虑更加周全,长公子扶苏与谁关系更好?商鞅、吕不韦的下场在前,秦国还没有哪个丞相被罢免后能保全后代子孙的。长公子信人而奋士,他上位一定会立蒙恬为丞相,到时候,您就只能守着通侯的爵位告老还乡了。”】
蒙恬:真是无妄之灾。
扶苏无法理解:便是自己上位,也不会动李斯,李斯为大秦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足以荫庇子孙,他为何要杞人忧天呢?
李斯:哎……他已经能想到自己的回答了,十年后的长公子信奉儒家学说,自己可是法家代表,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声音,到时候,不是相权架空皇权,就是皇权罢免相权。自己已经七十多了,难道还能熬得过年轻的扶苏。
他从一个楚国小吏到大秦的丞相,权势地位是他的毕生追求,怎么能容忍自己晚年失去权利,落得个吕不韦的下场。为保住李家世代富贵,自己定会选择兵行险着。
【见李斯有所意动,赵高再接再厉,推荐胡亥,“公子胡亥为人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始皇的公子中没有比他强的。”最后,赵高说服了李斯,篡改遗诏,拥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他到底怎么看出来的!”
“有没有一种可能,胡亥在外人面前就是这样的人设,毕竟有赵高给他谋划,立个人设还是很简单的。”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与他用命运、同结局的人,隋炀帝杨广!”
“还有完颜构,奥斯卡缺他们一个影帝。”
平行时空的人不知什么奥斯卡,但他们能理解天幕的意思,毕竟这三人都是前后反差极大,都是昏君榜能排到前五的人。
隋文帝杨坚和独孤伽罗发现了华点,“隋炀帝杨广!”
“怎么是广儿。”他们以为朝代歌中“杨广输李唐”是指隋朝被唐朝取代,没想到其中的“杨广”才是重点。
“炀帝!去礼远众曰炀,这是恶谥。”
昏庸好色的陈叔宝死后,隋朝给他的谥号就是炀,没想到,这个谥号又用到了自己儿子身上。
近些年,杨勇行事越来越荒唐,生活奢靡,宠妾灭妻,还擅自接受众臣朝拜,完全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夫妻二人本已商量着换太子,杨广就是他们看好的人选。
杨广与杨勇恰恰相反,他生活简朴,爱重妻子,很得独孤伽罗喜欢,没想到这一切都是演给他们看的……
杨坚:“不可只听天幕一面之词,待查清事实真相再决定太子归属吧。”
独孤伽罗:“若是广儿也不行,还能立谁?”
【拿到伪造的圣旨,胡亥还是不能安心,毕竟长公子扶苏才是秦国上下公认的继承人,只要扶苏活着,他的皇位就坐不安稳。于是,他们伪造了一封诏书,派使者送到上郡,诏书中斥责扶苏为人子不孝,蒙恬为人臣不忠,在边关多年,不能建功立业,还多次上书反对始皇的政策,又因为没有被立为太子而心生怨恨。于是,赐剑自杀!】
【扶苏心如死灰,当即就要自刎谢罪,蒙恬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劝道:“陛下在外出巡,没有立太子,命你与我在边关掌握三十万大军,这是多么大的责任啊,怎么能因为一封诏书就自杀呢。我们应该回去面见陛下,若是陛下亲口说了,再死不迟。”扶苏却说:“父亲命令儿子死,还有什么可请示的。”当即自刎。】
【蒙恬也被使者夺了兵权,打入大牢。】
扶苏嘭的跪倒在地,他不敢相信自己这么轻易就自杀了……
始皇侧头看向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子,眼中涌现出一些失望的情绪,很快,这些失望就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那就是丧子之痛!
那是他的长子,是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怎能这般轻易死于小人之手。
愤怒与懊悔充斥在他的心间,他不由得质问自己,为何要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为何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继承人上,任由他被儒家教歪。
“将商君书抄写十遍,好好反省自己错在何处。”
扶苏:“唯!”
蒙恬也默默跪下,没有看穿使者的阴谋就是自己的无能。
【后来,胡亥、赵高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三代深受秦王信任。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足以背叛朝廷,但是我就算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啊。蒙恬至死也没有一句抱怨,他不只是为了大秦,更是为了有知遇之恩的始皇陛下!】
始皇起身,将蒙恬扶了起来:“卿乃国之柱石,大秦有赖于卿。未能力挽狂澜,非卿之过!”
蒙恬虎目含泪,感动道:“臣万死难报陛下之恩!”
蒙骜、蒙武看着自家年纪尚幼的孩子,欣慰道:“小子,做的不错!”

第42章 二世而亡
【等确定了扶苏自杀的消息,赵高等人才日夜兼程赶回咸阳,为了继续隐瞒始皇去世的消息,他们不敢走捷径,绕了个大圈子,做成始皇依旧在巡游的假象。当时正值七八月,酷暑难耐,始皇的尸体很快就腐烂发臭。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买了很多“鲍鱼”,也就是咸鱼,装在车上,“鲍鱼”的味道掩盖了尸臭。】
看到这里,大秦君臣再也忍不住了,蒙毅喝骂道:“李斯,你好大的胆子!”
始皇抬起一脚将胡亥踹到阶下,他听到自己去世都没这么大的反应,没想到自己的尸体居然被人如此侮辱!
李斯瘫软在地,浑身上下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再也不敢喊冤……
始皇的儿女们原本在后宫看天幕,听说秦二世是胡亥后,才相继来到前殿。始皇被天幕的信息暴击,没有注意到他们,他们便默默站在长兄扶苏身后,听着天幕的讲解。
此刻,他们将愤怒的目光投向胡亥,恼恨的想,若是再来一次,拼的一死也要为父皇和长兄报仇。不要说胡亥是他们的兄弟,这样不忠不孝的东西,他们耻于与其为伍!
天幕上的评论区也在狂喷胡亥。
“可怜的政哥,生前没有求到仙丹,就连死后都不得安宁。”
“政哥死前还想着大秦能千秋万世呢,结果不到三年就改朝换代了,自己的陵墓都被人一把火烧了。”
“项羽烧的是始皇陵的地面建筑,始皇陵很深的,保存的也很完好,直到现代都没有开发出来。”
“相比起后世的其他皇帝,始皇已经算好的了,汉武帝的茂陵被盗了不知多少次,他刚死了第四年就被盗了。”
“谁让他要放那么多奇珍异宝,盗了那么多次都没搬完,就像聚宝盆一样。”
“但凡他把那些财物用来打匈奴,也不会落得经济崩溃,人口减半了。”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李贺瞳孔微缩:这是我的诗!原来千年后还有人喜欢我的诗。
秦始皇:又是汉武帝,怎么哪里都有他!明明讲的是大秦的事,天幕怎么总是提起刘彻。
刘彻却出离愤怒了!
“朕的茂陵……朕的茂陵被盗了!”
群臣都低下了头,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谁都不敢在这种时候引起陛下的注意。
极端愤怒的刘彻也不会想起他们,“仲卿,你说朕要不要换个皇陵位置,多设几个疑冢,在皇陵里布满机关,每件陪葬都涂抹上毒液,看谁还敢来盗!”
卫青在心里默默吐槽:难道不是应该少陪葬一些财物吗?若是像文帝一样薄葬,谁还会去盗。
“陛下,不如问问天幕都是何人盗墓,再决定要怎么处理。”
若是民间零散的盗墓贼,遇到机关毒物可能会退缩,可若不是盗墓贼呢,卫青不敢明说,一但大汉灭亡,还有谁会在意汉帝的陵墓。
刘彻满脑子都是怎么预防盗墓贼,后面的天幕也没心思听了,反正秦朝的事他都知道,一个短命王朝有什么好说的。
【到了咸阳,胡亥继位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是丞相,但朝廷大权已经落到了赵高手里。】
【胡亥通过非正常手段上位后,时常担心群臣不服,兄弟篡权,就采取赵高的建议,“灭大臣而远骨肉”,先是迫使扶苏蒙恬自杀,接着又将十多个兄弟姐妹杀死,“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公子高自请为始皇陪葬,将闾兄弟三人拔剑自刎,还有很多秦朝宗室被胡亥杀害,史称:宗室震恐,随后蒙毅也步了蒙恬的后尘。】
“自灭满门第一人。”
“问题是始皇的血脉居然没有流传下来,好可惜啊。”
“杀兄弟还能说是担心有人抢皇位,他却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杀自己的姐妹,这就是纯粹的变态吧!”
“为什么要用正常人的脑子去理解变态的思维。”
“……”公子高和将闾等人默默站在长兄身后,怒视胡亥。
是了,这样一个无君无父的东西,又怎么会放过他们。
这时,天幕上出现了一个墓葬坑,坑中白骨森森,有的骨骼断裂,有的头盖骨上还留有箭头,可见他们死前遭受了怎么样的酷刑。
【1976年10月,在秦陵东侧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8座,其中7座墓中各有一具人骨,一座墓中只有一把青铜剑,未有人骨。棺中尸骨非常零乱,有的躯体与四肢分离,有的头骨与躯干分离,还有的头骨上插着箭头,这表明墓主是非正常死亡。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墓中的陪葬品非常丰富,说明墓主人是有一定身份的,在发掘中还发现了两枚私印,一枚“荣禄”,一枚“阳滋”。各种证据表明,这些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女们……】
这是不容辩驳的证据,是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也无法掩埋的罪证。
嬴阴嫚从袖中拿出自己的小印,高高举过头顶,双手颤抖,带着哭腔委委屈屈的喊了一声:“父皇!”
始皇看着天幕上一模一样的小印,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抽出自己的长剑,刺向胡亥,胡亥下意识躲闪,只被划破了衣袖,但这一剑让他终于意识到,父皇是真的想杀了他。
胡亥被吓得瘫倒在地,不敢动弹,始皇将自己的宝剑放回剑鞘,“你还不值得朕的宝剑见血,废除胡亥公子身份,宗谱除名,你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始皇将胡亥踢到公子公主们的面前,公子高忍不住踹了他一脚,发现没有人注意他们,几人将胡亥掩住口鼻拖到角落……
扶苏没有去,他呆呆的看着天幕上那柄青铜剑,那就是自己留在世上唯一的东西……他身为大秦长公子,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保护弟妹,还有何面目当这个长公子。
【胡亥上位后,贪图享乐,不思朝政,将国家大小事尽数交给赵高。实行严刑酷法,群臣百姓人人自危,胡亥又大建阿房宫,修直道、驰道,坑杀了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当时秦朝只有两千万人口,征发的徭役却有二三百万,徭役赋税层层叠加,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
【秦二世元年秋,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前往渔阳戍边,陈胜吴广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行至蕲县大泽乡被大雨所阻。陈胜吴广一合计,按秦律规定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会被斩杀,“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既然都是死路一条,不如奋起反抗,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睡虎地新出土的秦律中并没有失期斩首的律令,秦律规定只要有正当的理由,只需要罚一些财物皮甲,并不会要人命,陈胜可能是利用黔首不懂秦律,鼓动他们跟着造反。”
“这些可是闾左,最赤贫的无产者,他们哪有钱赎罪,最后还不是死路一条。”
“胡亥上位后随意修改秦律,此时的秦律与始皇时期的已经不一样了,也可能这是胡亥修改后的律法。”
“能想出鱼腹丹书、篝火狐鸣营造舆论的人,也不可能是简单的平民。”
“《史记》记载,陈胜,字涉,他是有姓、有字的,说明他祖上一定阔过,当时普通黔首还没有姓氏,睡虎地秦墓的主人已经成为了秦朝官吏,也只有名没有姓。”
“不论其中有多少阴谋,都不妨碍此事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于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他们借用公子扶苏与楚国大将项燕的旗号,喊出了那句华夏千古最强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幕下的贵族世家纷纷皱眉,他们虽然习惯骂暴秦,但更不喜欢这些农民起义军。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引得多少人不肯安分守己,想要突破阶级的限制。也不想想,我们的贵族身份是从祖上传下来的,那些泥腿子怎么能跟我们平起平坐。
可是,往前倒个数百上千年,谁家祖宗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
天幕上数百衣不蔽体的戍卒聚在一起,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高呼“伐无道,诛暴秦。”
【他们手持简陋的农具攻打周围的县城,连战连胜,连克数城,等到达陈县的时候,已经有兵车六七百辆,一千骑兵,数万步卒,陈胜在陈县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陈胜的胜利给了其他人希望,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秦始皇满心震撼,那些他从未注意过的黔首,居然能爆发出这样的力量!
他一心防备的六国遗贵行动迟缓,散漫无章,反倒是最不起眼的普通黔首给了大秦致命一击。
有陈胜吴广的榜样在前,那些被大秦沉重的赋税徭役压迫的抬不起头来的平民都会站起来,反抗暴政。
他已经意识到,以后的历史中农民起义会成为一种常态,成为统治者头上的紧箍咒。
刘彻也满心感慨,他虽知道这件事,却从没有想过农民起义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此刻却有些反思,“仲卿,你说,朕晚年会有农民起义吗?”毕竟,天幕已经说了,自己穷兵黩武,导致户口减半!
卫青心力交瘁,一点也不想应付陛下时不时的死亡提问。
“陛下既然能与秦始皇并列,定然也是千古一帝,可见后世对陛下还是很认可的。陛下不必忧心,天幕很快就会提到我们大汉,到时候就清楚了。”
李世民感叹道:“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只要坚持以民为本,就能得到民心和拥护,何必去强求虚无缥缈的天意呢!

第43章 二世而亡
【关东百姓杀了当地的守尉令丞,自立诸侯王,响应陈胜。武臣赵歇自封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刘邦在沛县起义,项梁在会稽起兵。各路人马以讨伐秦朝为名,相互联合起来向秦廷进军。】
王绾:“赵国、魏国、齐国,项梁代表楚国,他们竟然都复国了!”今年才将齐国灭了,统一天下,没想到不过十年,六国再次死灰复燃!
蒙恬:“王相,我倒觉得最应该注意的是刘邦。”
这么多有名有姓的人中,只有刘邦不是六国遗贵,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亭长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项梁:“秦国亡了,楚国最终也没了……”
项羽:“叔父,秦军定然定会来抓捕我们的,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项梁:……
如今又不是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现在秦国刚刚统一天下,秦军刀上的血还没有干,秦始皇的威望如日中天,谁敢起兵造反!
【关东战火纷飞,无数郡县望风而降,而此时报告紧急军情的使者却被胡亥斩杀,胡亥根本不相信有人敢造反,坚信陈胜吴广只是一些盗匪,不必派兵剿灭。】
秦始皇已经不想带入当时的环境去思考解决之法了,胡亥做的事没有一件是正常人能做出来。
你谋朝篡位后,难道不该更加励精图治,证明自己的英明吗?就算是为了享受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应该将权利抓在自己手里吧。
他甚至怀疑沙丘之变中胡亥的对答都是后人编纂的,他怎么可能有那样清醒的认知。
【将军冯劫与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联合向胡亥进谏,请求停建阿房宫,减省戍役以减轻民困。胡亥不但不应,还把三人治罪,冯去疾与冯劫不愿受辱,都自杀了。】
此时尚未成为三公的冯劫、冯去疾心情复杂,如今胡亥是没有机会上位了,下一任帝王的人选还是长公子机会最大,自己要不要跟长公子套套近乎呢。
【李斯还以为所有君王都能像秦始皇一样,能够英明的做出正确的抉择,可是,胡亥的昏庸残暴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屡屡上谏,却没有得到任何正面效果,反而得了胡亥的厌弃。】
【再一次面临选择的李斯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选择逢迎胡亥,他进献了“督责之术”,主张君主独断专权,以酷法治民,轻罪重罚,使人人害怕而不敢轻举妄动,这是最典型最极端的法家思想,后来秦朝的灭亡也意味着这种治国思想的彻底破灭。】
“李斯还是见得少,见识过后世那些奇形怪状的皇帝,他就会多个心眼了。”
“比如“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带着整个皇族去金国游学的徽钦二帝;自掘长城的叫门皇帝……”
天幕下的人看的心惊肉跳,这都是哪个朝代的,天幕将其与秦二世类比,难道这几个皇帝也是亡国之君!
李世民:“高明,阿耶问你,何不食肉糜是谁?”
李承乾脱口而出:“阿耶,这句话是晋惠帝司马衷说的。听闻他在池塘边听到蛤蟆的声音,就问这是公家的还是私家的。他的侍从糊弄他说:在公家就是公家的,在私家就是私家的。等到天下荒乱,百姓饿死,他又问:那些饿死的百姓为什么不吃肉粥?晋惠帝不了解民间疾苦,以为所有人都跟他一样生活,最终导致西晋灭亡,百姓流离失所,胡人南下,带来了三百年的战乱。”
李世民欣慰的点点头,我家高明果然聪慧。他眼角余光看到了皇后怀中的稚奴,不由得叹了口气,未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太子怎么会被废呢?
【李斯自恃有拥立之功,时常劝谏胡亥,希望他能担起秦国的朝政,不要被赵高蒙蔽。他搜集了很多赵高不法的罪证弹劾赵高,结果胡亥不但不治罪赵高,反而将李斯的上书交给了赵高。】
【为了独掌大权,赵高自然不会放过李斯,他多次设计让李斯在胡亥玩乐时劝谏,李斯渐渐被胡亥厌弃,赵高又诬陷李斯谋反,将其打入大牢。】
【为了定死李斯的罪行,赵高派自己的人以酷刑折磨李斯,逼迫他认下了谋反的罪名。最后李斯被腰斩于咸阳,俱五刑,夷三族。可笑的是,李斯被斩之时,李斯长子李由正在三川郡抵御起义军,不久后战死于沙场。】
李斯没有想到,自己一次投机的选择居然带来了这样严重的后果,他这一生有过很多次豪赌,前几次都赢了,最后一次却输掉了所有的底牌。他为之奉献一生心血的秦朝灭亡了,自家被灭了三族,自己也要背负千古的骂名。
【李斯临死之前一定悔不当初,他对小儿子说,再也没有机会跟你一起去上蔡郊外追逐狡兔了。李斯本是楚国一小吏,为了追求权利名望,干出一番大事业,他离开了楚国,来到秦国,拜入吕不韦门下。后吕不韦倒台,李斯却因才能出众被封为客卿。】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