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温僖贵妃by漫秋
漫秋  发于:2025年03月04日

关灯
护眼

相爷睁开眼睛,原来刚刚自己是做了一场梦!
相爷正觉庆幸,等他梳洗完正要上朝的时候,门房进来通报:“相爷,外面有位妇人说是您的族人······”
相爷想起梦中的一切,毛骨悚然,忙说:“不见!”
戏剧的最后一幕,相爷已经是垂垂老矣,但儿孙绕膝,晚年幸福安详。
遏必隆看纳兰·明珠看得入神,有意无意地说了句:“这可多亏了相爷的黄粱一梦啊,不然,后果可就难料了。”
纳兰·明珠回过神来冲遏必隆笑笑,没有说话,他已经知晓遏必隆请他来看这出戏的目的了。
这场戏估计是只演给他一个人看的吧,好个遏必隆!
与遏必隆告辞后,纳兰·明珠回到自己府上,将伺候的人都打发了。
这才坐在书房里,开始细细思量与惠妃连宗后,他的付出与回报。
不想不知道,一想,才发现,他为大阿哥与惠妃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与人力,但回报寥寥,或者说没有回报。
即使知道遏必隆不怀好意,但他回想起《黄粱记》中的相爷梦中的一切,也忍不住背后一寒。
他不由想起了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
作者有话说:

第108章
这边纳兰·明珠心潮起伏,他不是不知道,从龙之功不是那么好立的,也想过,若他尽心竭力将大阿哥扶上帝位,他会不会过河拆桥,但这都只是猜测,只是取舍。
今日,有人将他思量过的事情以另一种形式在他面前将一切撕了开来。
让他不得不仔细思考自己的筹谋是否是正确的选择,想起戏文里那急公好义的相爷,那不就说的是他自己么?遏必隆懂他啊!
“唉~”纳兰·明珠长叹一口气,不愧是能让先帝托孤的辅政大臣,遏必隆好手段啊,若他只是前来劝说或离间,他都不会有这样的惆怅啊。
琼樱在瑾华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瑾华露出一个笑容,万事开头难,纳兰·明珠那里是水磨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瑾华最多的便是耐心。
“娘娘,奴才查到,保和殿混乱发生的时候,殿外一条小径曾有人抱着什么东西狂奔而过,往浆洗房的方向而去,但那条小径平日里没有人走,是以没有宫灯照明,看不到脸。”
曹青云进来禀报这几日查到的消息:“还有,惠妃娘娘在回延禧宫的路上,她的大宫女惜梅不知为何,突然出生喊了一下她,但她并没有特别看哪个地方,只是看了惜梅一眼,惜梅就没再开过口。”
“可惜,咱们的人查了好几天,也没查到那时到底发生了怎么事情。”曹青云遗憾地说道。
“冬日夜里黑沉沉的,看不见人脸也很正常。”瑾华倒是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以纳喇·清音的城府,她必然是想了万全之策的,瑾华叫曹青云去查,也是看事件刚刚发生,有没有什么错漏之处能被发现。
瑾华思索了一阵,又开口说道:“你将查到的消息不动声色地透给皇上和太子的人,他们肯定会比咱们更想将人揪出来。”
曹青云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瑾华的意思,瑾华虽受了惊吓,但没有大碍,她若不依不饶的追根究底,便有些咄咄逼人的意思了,毕竟遇刺的太子还在那里呢。
倒不如,将所查到的消息都给急于查到真相的人,然后隔岸观火。
想通了这一节,曹青云忙领命去安排了。
“娘娘,惠妃娘娘胆子也太大了吧,若她真的被查出来,她哪里还有好下场。”琼樱感慨。
“这可未必,她还有大阿哥作为依仗呢。”瑾华淡淡说道,“都说富贵险中求,若她成功了,她得到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一旦储君出事,为了维护朝堂平稳,康熙必然会再立太子,想想哪个阿哥最有可能?
三阿哥与他的额娘一样低调不显,四阿哥还没有痊愈,其他阿哥都还年幼,只有大阿哥是最有可能的人选。
瑾华嗤笑一声,纳喇·清音这是算计到骨子里去了,只是,太子没事,赫舍里氏一族的报复很快就会让她好好喝一壶了。
不过,这些大概率都是年后的热闹了,保和殿的这一出算是捅了康熙的肺管子,又正值过年,除非头铁,不然接下来的几日应该都会风平浪静。
事实证明,头铁的人是真实存在的。
“娘娘。”高洋疾步进来,禀告道:“太子与大阿哥在前往乾清宫的宫道上,一言不合。”高洋看了一眼瑾华,继续说道,“打了起来。”
“打起来了?”瑾华不可置信,宫中的皇子皇女自懂事起就有人专门教授礼仪。
两位阿哥大庭广众之下打起来,给皇家颜面招黑,康熙估计要爆血管了,瑾华幸灾乐祸地想道。
康熙没有爆血管,但也相去不远了,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鼻青脸肿的儿子,康熙喘了好几口气,才将胸中暴怒的情绪压下去。
“你们一个,是大清的太子,一个,是朕的长子,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打出手,是想告诉外人,朕教子不善,你们要兄弟阋墙吗?”
康熙的话说得极重,两人都不敢回话,只默默跪在那里。
“说话!”康熙一拍御案,“谁先动的手?”
太子看了眼大阿哥,大阿哥诺诺说道:“是儿臣先动的手,但是······”
他话还没有说完,康熙就打断他,说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你打人的理由,何况你打的是当朝太子,你的尊卑呢?你的友爱呢?你又将大清的颜面至于何地?”
胤褆听康熙一直数落他,却不责备太子,便梗着脖子说道:“太子口出恶言,污蔑儿臣的母妃,儿臣身为人子,怎可听之任之!”
“儿臣没有,儿臣只是问大哥,往年惠妃娘娘的年礼都平平无奇,为何今年要突然献上钻天炮?”他解释道。
“而且那么巧合,钻天炮偏偏没有摆放好位置,造成了混乱,又那么巧合,有人趁着混乱行刺儿臣。”胤礽言之凿凿,“儿臣不相信一位掌管一宫的主位娘娘,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康熙揉了揉额头,他最不希望出现兄弟相争的情况:“好了,这件事情,朕会查个水落石出,给你们一个交代,你们都回去,将《弟子规》抄写十遍。”
看两人还要争辩,康熙说道:“加禁足三日。”
眼看着,他们再争吵下去,惩罚还会增加,两人都乖乖说了声:“是!”便退了下去。
康熙等人走后,脸上立刻阴沉了下来:“梁九功,去查查,是谁在太子耳边嚼舌根,又是谁挑拨的大阿哥。”
康熙可不相信,两人会一言不合就打起来,必定是有人撺掇的。
而且他要好好处理这次的事情,不然,他的两个儿子就要反目了。
“是,奴才这就去。”梁九功忙应声退下,心说,两位阿哥可真会给他找事啊,他调查太子刺杀一事还没有进展呢,这就又有旁的事情找上来了。
正在此时,李德全小跑过来,在梁九功耳边嘀咕了几句,梁九功听后看着李德全,李德全点点头。
梁九功说道:“就按你得到的消息去查,浆洗房人来人往,总有人看到是谁深夜进去过。”
他思考了一瞬,又接着说道:“再去查查,那日在惠妃娘娘经过的时候,谁在宫道上,给咱家掘地三尺也要将人挖出来!”
梁九功最是知道太子在康熙心中的分量的,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差点伤了太子,康熙不查个水落石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世上,很多事情需要的只是一个线头,就很容易将整条线扯出来,纳喇·清音的事情也是一样的,若没有曹青云的人脉,可能这起保和殿刺杀案会在时光的长河中掩埋真相。
但如今,瑾华命人将线头交给了康熙与太子,纳喇·清音想要将这事死死瞒着,根本做不到。
没几天功夫,康熙就查出了那日在保和殿外小径上狂奔的小太监,梁九功忙将那小太监拘了起来,慎刑司的刑罚还没有走过一遍呢,那小太监就招了,这一招就扯出了纳喇·清音身边的惜梅。
“娘娘,梁公公带着人将惠妃娘娘身边的惜梅提走了。”高洋进来将宫中最新发生的事情禀告瑾华,“听说,现场闹得好些不好看。”
“看来,皇上是查到了些什么了。”瑾华立刻意识到,康熙定然是真的查到了实证,不然,不会这么下纳喇·清音的脸面,毕竟那也同时伤了大阿哥的颜面。
保和殿的事情后宫众人都是亲身经历的,整个后宫的嫔妃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受了惊吓的。
那天若不是太子遇刺,康熙也不会顾不上安抚众人,就将众人打发回自己的宫殿的。
如今查出事情真相,为防后宫众人诸多猜测,他必然是要给众人一个交代的。
瑾华想到此处,便也不着急了,安心待在永寿宫中,等着康熙派人来请。
她没有等很久,第二天,琼玉就进来通传:“娘娘,李公公来了。”
李德全进来见礼后,恭敬地对瑾华说道:“启禀僖皇贵妃娘娘,皇上请您移驾慈宁宫。”
瑾华笑着说:“劳李公公亲自来请,本宫这就过去。”说着,便由琼樱扶着站了起来。
她对宫人素来客气,李德全笑着说:“娘娘们都要过去,您不用着急。”
这话,算是变相卖好了,虽然什么都没有明说,但像瑾华这样的有人脉的高位嫔妃,宫里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李德全这样点上一句,她很容易就可以从这句话中,将此次去慈宁宫的理由猜个七七八八。
琼玉适时送上了一个荷包,李德全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些,他接过荷包,放到袖中的内袋里,谢过瑾华后,便先告辞了。
出了永寿宫,李德全捏了捏袖中轻飘飘的荷包,定是银票无疑了,他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抹真心的笑容,怪不得干爹常让他来永寿宫跑腿传话,干爹可真疼他。
如今的李德全可不是康熙晚年时,连阿哥们都要客客气气称呼一声“李安达”的,风光无限的乾清宫大总管,他现在虽然是梁九功的干儿子,但说句不好听的,他这个干儿子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
所以,瑾华的礼遇对现在的李德全来说是很难能可贵的,加上瑾华出手大方,让李德全下意识地就对瑾华充满了好感。
等瑾华收拾好,来到慈宁宫的时候,人都到的差不多了,从前若是慈宁宫有事,瑾华都会刻意早点到,陪着太皇太后闲话几句,哄着她心情好点,免得被宫中层出不穷的事情烦扰。
如今却是不必了,瑾华几乎是踩着点到的慈宁宫,与众人见完礼后,便坐在了佟淑毓的对面,旁边是郭络罗·雅怡。
郭络罗·雅怡对瑾华笑笑,将点心往她那儿推了推:“娘娘尝尝这新出的点心,很是好吃。”
看着郭络罗·雅怡略有讨好的笑容,瑾华心中了然,以郭络罗·雅怡对八卦的热忱,她肯定也知道了惜梅被带走的事情。
作为纳喇·清音的盟友,她这是害怕自己收到牵连,先对她示好了?
只是,她凭什么认为,她会不计前嫌,必要的时候帮她一把呢?
拜纳喇·清音所赐,瑾华如今对后宫的这些嫔妃信任度为零。
她淡笑着说:“来的时候用了好些点心,没什么胃口,宜妃自己吃吧。”
郭络罗·雅怡有些失望,她正想再说些什么,便听到“皇上驾到”“太皇太后驾到”的声音,众人忙起身行礼。
“这次叫你们过来,是想就保和殿的事情给你们一个交代。”康熙开口说道。
作者有话说:

第109章
康熙话落,梁九功就压着一男一女从殿外进来,女的,不意外就是惜梅,男的,穿着统一的制式太监服,又低着头,在场的人并没有看清他的脸。
纳喇·清音坐在佟淑毓的下首,见此情景,所有的侥幸都没有了,她几乎瘫坐在椅子上,旗装宽袖掩盖下的手不停地颤抖。
“说吧。”康熙威严的声音响起。
那个一直低着头的太监闻言,浑身一激灵,跪在地上“砰砰”磕头:“皇上,奴才只是收了惜梅的银子。她让奴才在浆洗房里随意偷一套太监服,然后在保和殿设宴那天,等在小径上,再将衣服放回去。皇上饶命啊!”
康熙不语,惜梅看了眼纳喇·清音,脸上显现出决绝之色,她冷静地磕了个头后,条理分明地讲述了那天她行刺的过程。
瑾华倒是没有想到,纳喇·清音竟然是让惜梅亲自动手行刺,她倒是谨慎,这样的事情,的确是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
索性只有她们主仆知道,虽操作的过程艰难了些,但危险也小了很多,而且,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那日,若不是太子身边的小柱子舍命相救,保不齐,纳喇·清音就要如愿以偿了。
“谁指使的你?”康熙又问道。
纳喇·清音捏着帕子的手就是一紧,刺杀一国太子罪同谋逆,她做的时候胆气十足,无所畏惧,如今却是紧张害怕不已。
若惜梅招出了她,莫说她与大阿哥的前程了,怕是她的家族也要受她连累。
纳喇·清音垂下眼眸,如今只能寄希望于惜梅念及她们相伴多年的主仆之情,以及当年,她对惜梅的救命之恩了,好在,惜梅没有家人,不怕连累别人。
惜梅没有让她失望,她开口说道:“回皇上,没有人指使奴婢,奴婢只是替小主子不值,太子处处压他一头,奴婢常常看到小主子落寞的样子,奴婢心疼,这才想着,若太子没了,您是不是会多关注小主子几分,他也能开心一些。”
纳喇·清音不动声色地松了口气,她赌赢了,刚进宫的时候,额娘说过,惜梅没有家人不好掌控,让她换个人带进宫。
是她执意带着惜梅的,如今想来,只觉得庆幸,若换了个有家人在的,便是不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会将她供出来,以保家人平安的吧。
不知道康熙相不相信,反正最后惜梅与那小太监刺杀太子被判了死刑,人被拖下去后,康熙便叫众人散了。
瑾华刚回到永寿宫,曹青云就进来跟瑾华说道:“娘娘,皇上离开慈宁宫后,径直去了延禧宫,奴才打听不到皇上和惠妃娘娘说了些什么,但皇上离开后,延禧宫便关闭了宫门。”
看来,这次的事情的确是碰到了康熙的逆鳞,那么个最会在后宫之事上和稀泥的人,这次虽明面上接受了惜梅的说法,私下里估计是和纳喇·清音在摊牌了。
瑾华猜想的没有错,延禧宫中,康熙对纳喇·清音直言道:“朕看在保清的面子上,不将你的恶行大白于天下,但你也不要再出延禧宫了,就在这里好好忏悔你的所作所为吧。”
“皇上,臣妾冤枉······”纳喇·清音正要辩解几句,就被康熙打断了。
“有没有冤枉,你我心知肚明,若你真的不服,朕便重审此案,到时候,大阿哥有你这么个母妃,难以在朝中立足,可不要怪朕无情!”
纳喇·清音切切实实的被吓住了,说到底,她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胤褆能入皇上的眼,将来能有大造化。
若因为她使胤褆彻底失去人心,受人指点,光是想象,都已经让她痛彻心扉,见她不再试图狡辩,康熙继续说道:“为了保清,朕会对外宣布,你是因为保和殿的意外自责不已,自愿在延禧宫吃斋念福,为当日在保和殿被行刺的太子和饱受惊吓的妃嫔们祈福。”
“臣妾遵旨,多谢皇上。”大势已去,纳喇·清音只能跪下磕头谢恩,泪流满面。
康熙甩袖离开,纳喇·清音看着康熙的背影消失在延禧宫的大门外,宫门随之关上,似乎也关上了她一直心心念念的通天路的大门。
纳喇·清音泪如雨下,此时,她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的鲁莽。
后宫众人很快收到了康熙关于惠妃闭宫祈福的口谕,有不知情的,觉得皇上实在罚得太重了些,只是些许失误,却不知要被关在延禧宫多久,但也给自己敲了个警钟,暗自警醒自己以后行事更加小心谨慎一些。
如瑾华这样知情的,心中不免叹息,纳喇·清音将一手好牌打烂。
但瑾华觉得,延禧宫封宫是暂时的,等大阿哥再大几岁开始参政,开始立功的时候,他完全可以用功劳换纳喇·清音的自由。
瑾华问琼樱:“阿玛那儿有信传进来吗?”
见琼樱摇头,瑾华便也不再追问,她其实是想知道纳兰·明珠那边的进程,纳喇·清音短时间内是无法掀起波澜了。
就是不知道,若纳兰·明珠也从大阿哥的船上下来,纳喇·清音会不会抓狂了。
瑾华身在后宫,又十分相信遏必隆的行事手段,便不再关注纳兰·明珠的事情了,反正事成之后,遏必隆一定会传信给她的。
毓庆宫中,太子正听着小柱子的详细汇报,当他知道那两个奴才已经被处死,而惠妃只是被禁足的时候,心中很是不满,他从头到尾都不相信一个小小的宫女可以策划一起刺杀当朝太子的行动的。
“殿下,惠妃娘娘毕竟是大阿哥的生母,若惩罚太过,怕是会伤了大阿哥的心,皇上此举也是无奈啊。”小柱子在胤礽耳边小声劝道。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胤礽此时正是对康熙没有重罚纳喇·清音有些埋怨的时候,小柱子此言便是坐实了康熙偏心长子的事实了。
果然胤礽的脸色更不好看了,他心中未必不知道康熙心中最偏心的人是他。
但有句话说的好: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现在的胤礽是在康熙的宠爱中长大的,他的人生称得上一帆风顺,除了因为生母被爆出用早产陷害孝昭皇后的那段时间里,他小小受了些委屈外,还没有经受过生活的淬炼。
便是那段他觉得不好受的时间也是极为短暂的,事后,康熙更是给了很多赏赐弥补,这更加让胤礽觉得他在康熙心中是独一无二的。
而现在,一向与他不对付的胤褆也受到了这种偏爱,他心中便充满了不忿。
他将手中把玩的一柄玉如意狠狠摔在地上,玉如意一接触地面就四分五裂,碎片四散。
叔公索额图说的对,他不是皇阿玛唯一的儿子,甚至有可能不会一直是唯一的嫡子,他应该像叔公说的那样,趁着皇阿玛对他还宠信的时候,好好扩张自己的势力,免得下一次,自己再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也只能像这次一样,只能默默忍下。
阿哥所里,胤褆收到延禧宫闭宫的消息后,握着拳头狠狠锤打院中的大树。
因为上次的落水,纳喇·清音将他身边的人换了个遍,如今跟着他的基本都是纳兰·明珠安排的人,忠心度都很高。
他们看着大阿哥自伤,便露出不忍,贴身伺候他的小太监小安子,便顾不得逾矩,伸手抱住胤褆,说道:“大阿哥,您如今这样于惠妃娘娘无益,您该做的,是想办法,让惠妃娘娘重见天日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听到小安子的话,胤褆原本挣扎的身体骤然放松:“你说的对,我必须想办法让皇阿玛将额娘放出来。”
他思索了一阵,说道:“小安子,你留意一下叔父的行程,我有话问他。”
他如今在宫中孤立无援,只能求助叔父了。
因为一场有始无终的刺杀,胤礽与胤褆的关系更是势同水火,各自想方设法打压对方,给对方拖后腿。
储位之争端倪初现。
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往前行进,康熙刚开始为了调和胤褆与胤礽的关系,颇费了一番功夫,但毫无效果,两人只是在康熙面前收敛了些而已。
康熙对此没有办法,后来见胤礽因为胤褆比之前更是上进,便索性任由他们相争去了,反正有他看着,不会让他们兄弟二人出事。
况且,他们两人相争,带动着朝中索额图与纳兰·明珠争锋相对,对他掌权也有好处,总好过朝臣上下一心来糊弄他这个皇帝要好多了。
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在几次交锋中,他总觉得纳兰·明珠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莫不是,他有些偏心胤礽的缘故?
前朝的纷纷扰扰吸引了康熙大部分的视线,相对的,他来后宫就没有那么勤快了,不知道别的嫔妃怎么想的,反正,瑾华是觉得康熙不来,她过得更自在些。
算算时间,没有意外的话,康熙应该快要启程去木兰围场了,瑾华刚好临产,所以她肯定是要留在宫中的。
这日,康熙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过来永寿宫看瑾华。
瑾华如今虽对康熙无感,但每次康熙过来,她还是高高兴兴地应对,不知道康熙有没有觉察,对瑾华反而更好了。
“朕过几天就要去木兰围场了,放你一个人在宫中,朕有些不放心。”康熙叹了口气说道。
“皇上不必忧心,臣妾会照顾好自己的,您在木兰围场也要注意安全,身边万不可离了人。”
瑾华的话让康熙想起了上次在木兰围场被瑾华救起的经历,他情绪上涌,说了句:“瑾华,朕对不起你。”
瑾华有些惊讶,她原以为康熙会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辈子的,但她可不认为,康熙是真的觉得对不起她,很可能这只是他一时的感怀罢了,若是她当了真,那便是傻了。
她便也红了眼眶:“皇上可出此言,臣妾自入宫以来,您一直待臣妾很好。便是受了些许委屈,也当不得皇上此言。”
康熙动情地握住瑾华的手:“朕知道在江南的时候,你受了委屈,朕没有为你做主,这次生产却又要留你一人在宫中。”
两人很是说了些体己话,康熙便要回乾清宫处理政务了,离开前,康熙说了句:“朕盼着你好好的,咱们能长长久久的。”
瑾华自然感动地说好。
待康熙离开后,瑾华细想康熙的言语神情,直觉有些不对劲,以往康熙每次过来,都会问起腹中孩子,这次却只字不提,瑾华不由得深思起来。
作者有话说:

第110章
如今宫中除了两位阿哥相争,其他的还真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但瑾华不相信,康熙会无缘无故来她这儿跟她说这些算得上温情脉脉的话。
康熙离开永寿宫,在前往乾清宫的宫道上,想起了自己在慈宁宫时与太皇太后的对话:
“皇玛嬷,此次木兰围场之行,您也一同出去散散心吧。”
太皇太后看了康熙一眼:“去年才南巡游了一圈,本宫如今乏着呢,木兰围场便不去了。”
看康熙欲言又止,她说道:“怎么,你是怕本宫留在宫中会对你的僖皇贵妃不利?”
“孙儿不敢,皇玛嬷,瑾华即将生产,孙儿实在放心不下,还请您费心,保她们母子平安。”
太皇太后深深看了眼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女子生产本就是过鬼门关,你要本宫怎么保?”
康熙深深叹气:“皇玛嬷,瑾华素来恭谨孝顺,您也是夸过的,为何您会在听了奶嬷嬷与赫舍里·妙萦子虚乌有的指控后,就一直不待见瑾华呢?事情已经查明了,瑾华是无辜的。”
太皇太后不为所动,看着眼前已经长大成人,越来越有帝王威严的孙子,到底是自己养大的孩子,还是有些心疼的,便开口说道:“玄烨,你不觉得,你将瑾华看得太重了吗?你还从来没有为了后宫的哪个女子特意来与本宫分辨过什么。”
她意味深长地说道:“即使是那段朝堂不稳的时期,赫舍里氏生产,你也没有求到本宫跟前。”
顿了顿,她又说道,“本宫从来没有怀疑过瑾华的品行,只是,玄烨,你身为帝王,怎可将心思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你皇阿玛的前车之鉴,都忘了吗?”
太皇太后的指责,让康熙觉得很好笑,他也笑出了声:“皇玛嬷,您怎么会认为朕会像皇阿玛那样为了个女子置大清江山于不顾?”
他实在没有忍住,说道:“况且,董鄂氏怎可于瑾华相提并论?”
太皇太后摆摆手,不想与康熙再争论下去:“你只要记住,你身为帝王的责任,后宫的女子皆是仰仗你而活,你切不可本末倒置。”
康熙有些恼怒,他一直感念太皇太后对他的扶持之恩,又已年老,除了没有听她的话,给科尔沁的女子高位份,对她算得上纵容。
但他对瑾华也不是毫无感情的,他心中清楚,在江南的时候,若不是他在太皇太后发难的时候,没有出言维护瑾华,事后,又只是不痛不痒地惩罚了始作俑者,瑾华对他不会如现在这样若即若离。
想起那时候与瑾华把臂同游,两人默契而温情的过往。
康熙豁然起身:“既然如此,朕会留下人手守护瑾华,皇玛嬷便好生在宫中休养吧。”说完,就要离开。
“玄烨!”太皇太后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她吐出一口气,“这样,你这次不要留下任何人在永寿宫,若瑾华能安然生产,母子平安,本宫保证,以后,只要瑾华没有犯错,决不会动她!”
“皇玛嬷!”康熙不敢置信地看向太皇太后,这等于明晃晃地对康熙说:你把人都撤了,我要动手了。
“瑾华生下的也是您的曾孙!”
“本宫有很多曾孙,不缺这一个,但玄烨,本宫决不允许,你皇阿玛的历史在你身上重演!”见康熙还要说什么。
太皇太后先声夺人:“你不必跟本宫说什么你不会,你皇阿玛一开始也不会想到,堂堂帝王如今会落的个出家为僧,青灯古佛的下场。”
见康熙还是不肯,太皇太后下了剂猛药:“玄烨,你与瑾华都还年轻,你们将来还会有其他的孩子,你能保证,她每次生产,你都能陪在他身边吗?”
太皇太后见康熙神色松动,便又加了一句:“若本宫真的罗织罪名,或直接以雷霆之势处置了瑾华,你又当如何呢?”
他不能如何!他总不能也处置了太皇太后吧!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