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云见康熙为了瑾华能漏夜赶来,心中大安,忙笑着说道:“皇上见谅,刚出生的孩子再小心也不为过,娘娘刚为人母正是紧张不安的时候。”
舒舒觉罗氏看了眼女儿,感觉她这次进宫的作用已经达到了。
康熙听了也觉得有道理,看太皇太后脸色不好,便说:“皇玛嬷,瑾华已经顺利生产,孙儿先送您回慈宁宫吧。”
太皇太后听明白了康熙的意思,是让她不要忘了之前的约定,此处人多嘴杂,她也确实不好再作纠缠,便点头应了。
“恭送太皇太后!”瑾华抱着孩子呼出一口气,这一关算是过了一半。
若太皇太后不顾及颜面将刚发生的事情对康熙和盘托出,她也要想好应对的法子。
虽然从历史上看,康熙对顺治帝是心存怨怼的,但那毕竟是他是皇父,他自己可以不重视,却未必容得下别人动什么手脚。
“娘娘,您刚生产完,不宜久抱着小阿哥,将小阿哥交给老身吧,老身定然片刻不离地看着。”
瑾华点点头,从开始生产到现在,她一刻都没有歇过,真的是有点累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怀中的襁褓交给舒舒觉罗氏老夫人。
“高洋,曹青云,你们俩一人主持永寿宫大局,一人十二时辰守着小阿哥,本宫要休息一会儿。”声音已经充满疲惫。
两人闻言对视一眼,高洋无法,只能说道:“娘娘放心,奴才定会守好永寿宫,您且安心歇息休养。”谁让自己是兄长呢,唉~
高洋忍不住伸头又看了眼小主子,便带着人出去了。
曹青云耳根子都要咧到后脑勺了,第一次觉得自己身为弟弟也是件极为不错的事情。
“娘娘放心,奴才一定护好小主子!”说着也随着舒舒觉罗氏等人出去了。
等只剩下琼樱与琼玉的时候,瑾华终于完全放松了心神,陷入黑甜的梦乡,她实在是太累了,若不是狠灌自己灵泉水,她怕是早就撑不下去了。
作者有话说:
第113章
康熙将太皇太后送回了慈宁宫,就要离开去看瑾华与新添的小阿哥,心中很是雀跃,只觉自己一路风尘都是值得的。
正在此时,太皇太后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皇帝,你违约了。”太皇太后语气肃然,“你不顾自身安危私自离开御林军的保护,你将大清江山祖宗基业置于何处!”
康熙累了一个晚上,好不容易赶到紫禁城,又得知瑾华母子均安,以后,太皇太后也不会再针对瑾华,正是兴头高的时候,听到这话,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他气急败坏地说道:“既然皇玛嬷觉得朕失约,那就是吧,不过,从现在开始,朕会派人守着永寿宫,等闲,不会让人伤了她们母子。”
说完甩袖离开,他毕竟已经在皇位上多年了,一开始心中感激太皇太后对他的扶持之恩,后来,太皇太后又利落放权。
这让康熙对太皇太后极为尊重,只是,太皇太后自见过顺治帝后,行事愈发没有章法,只凭心情,让康熙也有些烦躁了。
何况,他进永寿宫的时候,宫内鸦雀无声,连点喜色都不见,即使是一个不受宠的妃嫔产子,延续爱新觉罗的血脉,也是一桩天大的喜事,何况是位同副后的瑾华?
这让他对瑾华的怜惜达到了顶峰,如今太皇太后公然指责他违约,其中含义谁还看不明白?
她这是要不依不饶的继续为难瑾华了。
康熙怎么会肯?这是刚为他生下孩子的女人!太皇太后一再挑衅他身为帝王的威严,他不想再容忍下去了。
但他身为太皇太后的孙子又不能对她做什么,只能加强永寿宫的防卫。
他知道,曹青云与高洋都是高手,但这样的高手在后宫的作用有限,毕竟后宫阴私手段层出不穷,真正刀兵相见的时候极少。
瑾华又是那样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性子,她的手下,能指望他们懂这些?
正好,龙骁卫首领郑宣负伤,难以胜任首领之职,他爱惜人才,不忍他就此湮灭,正为如何安置他头疼。
他顿住脚步,出声道:“郑宣。”
一道影子快速来到康熙面前跪下,动作看似行云流水,但康熙还是看出了他的勉强。
郑宣是在木兰围场受的伤,康熙在狩猎的时候遇上了狼群,原本是能全身而退的,但不知那天是谁捅了牲畜窝了。
回程的路上又遇上了熊瞎子,刚刚力战狼群的时候,康熙几人已经与御林军失散,如今遇上的熊瞎子又是性情最为凶猛的黑熊,零散的几个侍卫根本护不住康熙。
郑宣便带着几个龙骁卫现身与黑熊搏斗,好在他们战斗力都比普通的侍卫要强许多,众人拼到力竭,这才将黑熊制服。
正当他们要补最后一刀的时候,黑熊似是觉察到什么,突然暴起直直往离它最近正欲补刀的康熙拍去。
这一下若是拍实了,在场的人就要到到地下继续效忠了!
郑宣拼尽全力扑过去,将康熙扑倒,康熙顺利逃过一劫,他自己的肩膀却被狠狠拍到,在场的人都能听到骨头碎裂的“咔嚓”声。
那黑熊一掌拍下,转头就跑,留下的众人也不会不要命地去追,毕竟最强战力废了,再对上黑熊就是送菜,当务之急,是护送康熙安全回营。
郑宣这是实打实的救驾,但因为他伤重难愈,不再适合统领龙骁卫了。
清廷没有龙骁卫退役加封官身的先例,甚至,怕他们泄露帝王隐私,他们也不能出现在人前。
如果不是执行特殊命令,他们平时都是身穿禁卫军的制服,只领队的人会在手腕上带上特质的龙形手环,出任务的人认环不认人。
所以,他们的身份并没有暴露,侍卫们只以为他们是赶过来救援的禁卫军。
康熙正头痛怎么安置郑宣,放他出宫,他不放心,毕竟人心易变,历任龙骁卫知晓皇家秘辛不知繁几,放在身边当差,让现任龙骁卫首领怎么想。
见跪在地上,经过太医医治,右手还是使不上力,连行礼都困难的郑宣,康熙叹了口气,这次带他一同回来,也是因为,郑宣已经在养伤期间卸下统领一职,交接完毕,再留在木兰围场没有意义。
“郑宣,朕欲让你去永寿宫,你意下如何?”康熙温和地问道。
“卑职。”郑宣顿了一下,改口道,“奴才领命。”
他原本行礼是单膝跪地的,话落后,便放下了另一条膝盖,显示自己接受了新的身份。
若是别处,郑宣肯定是宁死不去的,他身为龙骁卫统领多年,又要做回没有尊严的奴才,他宁可不要这具皮囊,但永寿宫里有他的牵挂,他又知道瑾华不是为难搓磨人的性子,便领了康熙的情。
他知道,他这样的人最好的下场就是殉职,这样谁都不会为难,如今能让康熙为他费心安排,肯放他离开,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
这也让他知道,瑾华在康熙的心里的地位,远比他认为的要重要的多。
康熙见郑宣毫不犹疑地接受了他的指派,直感叹他的忠诚。
康熙解决了心头一桩困扰几日的事情,便脚步轻松地往永寿宫去,他还没有好好看看新得的儿子呢!
此时,天已近黄昏,晚霞铺满半边天空,红彤彤地笼罩着永寿宫。
等皇上和太皇太后离开后,永寿宫的宫人们终于敢露出笑脸来,康熙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与刚来时截然不同的景象,人人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脚步轻快地忙活着自己的事情,便是不小心与人发生了碰撞,都会相视一笑,错开身,继续忙碌,有种无言的默契在里面。
康熙的心神几乎在瞬间放松了下来,从离开紫禁城前往木兰围场遇险,到快马加鞭赶回紫禁城的焦躁,再与太皇太后争执的烦躁,在这一刻仿佛都离他远去。
康熙脸上也不由地挂上了一丝浅笑,他快步来到产房——产妇不宜见风,瑾华将在这产房里住上一个月。
此时,瑾华抱着刚醒来的十阿哥,正满脸笑容的逗着孩子,看到康熙进来,她笑着说道:“皇上来啦,快来看看咱们的十阿哥。”
康熙欣然往前,坐到床边,很自然地伸手接过襁褓,他轻轻掂了掂:“嗯,是个壮小伙。”
他看向瑾华,有些愧疚地开口道:“辛苦你了。”说着叹了口气,“朕应该早点赶过来。”
瑾华心道:是呐。
但康熙能回来,瑾华还是高兴的,至少这证明了十阿哥在康熙心中是有份量的。
她面上露出笑容,摇摇头,说道:“臣妾没有料到您会特意从木兰围场赶回来,这一路,累坏了吧。”
康熙听到这样暖心的话,很是感慨,瑾华还是一如既往地体贴宽容,他将孩子抱稳,伸出一只手握住了瑾华的手。
此刻的他们看上去就像是幸福的普通一家三口。
“皇阿玛!”襁褓中的前雍正大帝,现十阿哥已经麻了,这样温情脉脉的皇阿玛是他自记事起从未见过的。
前世,应该是前世了吧,他有些伤怀。
他累死在了御案上,谁知,一睁开眼睛,还没有搞清楚现状,就先直面了如今的生母为了他,强硬地与太皇太后对峙的场面。
说实话,他很是震惊,震惊之余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动,他前世与生母德太后亲情淡薄。
德太后与他说的最多的便是为十四求爵位,求富贵,甚至还可笑地提出过立什么皇太弟,简直了······
几年功夫过去,也将他原就对生母少的可怜的期待磨的丁点也不剩了。
知道如今的生母为了他忤逆太皇太后,还用皇玛法的安危来威胁她,说实话,他是真的佩服她了,毕竟在他的印象里,太皇太后在后宫几乎是一言堂,无人胆敢忤逆!
瑾华的坚持让他冷硬的帝王心有了一丝松动,也许,他可以放下前世种种,做一个额娘喜欢的好儿子。
正在对话的帝妃二人可不知道,他们新出生的儿子心中复杂的万千思绪。
“朕想在你这儿放个人。”康熙话落,郑宣就上前跪在地上。
瑾华疑惑地看向康熙,康熙解释道:“郑宣,原本在朕的手底下办差,这次木兰围场中伤到了肩膀,不适合再在朕的手底下了。”康熙停了一下,还在斟酌着用词。
瑾华闻弦歌而知雅意,接口到:“臣妾这儿,十阿哥出生,正是缺人的时候,多谢皇上想着臣妾与十阿哥。”
康熙听到瑾华这么说,也笑了,瑾华永远是以他为重,不肯让他有一丝为难的。
在宫中最忌往别人宫中送人,常常,送过去的人会被认为是钉子,瑾华这样想也不想就收下了郑宣,让康熙很是感动。
他对郑宣说道:“郑宣,以后僖皇贵妃就是你的主子,你只听命于她,其他人的话,你不必理会。”
“是!”郑宣肃容领命。
“奴才郑宣给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说完,“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这就是认主的意思了。
瑾华忙笑着说:“快请起,你是皇上赏的人,本宫也不能埋没了你,这样,先让高洋领你去熟悉一下永寿宫,你的任命,本宫好好想想。”
“是,多谢娘娘!”郑宣谢恩后,起身与屏风外的高洋一同离开。
两人来到无人处,高洋紧紧握着郑宣没有受伤的左手,从来平静无波的脸上已经泪流满面,曹青云也趁人不注意,跟了上来,伸手握住了两位哥哥的手。
时隔多年,三兄弟终于在这后宫真正意义上地团聚在了一起。
作者有话说:
产房内,瑾华问康熙:“皇上,这位郑宣,臣妾要怎么安置才好?”
“朕将人给了你,就是你的人,他的事情,朕就不会再插手,你自己决定,只不要亏待了就好。”康熙逗着怀中的十阿哥,漫不经心地说道,人给了瑾华,他就不会再指手画脚,他给人,是来保护瑾华的,而不是安插人手的。
瑾华听了点点头,便也不再说郑宣的事情,等康熙走了,安置郑宣的事情便听听高洋他们的意见吧,不能因为郑宣寒了自己人的心。
“你想过十阿哥的名字吗?”康熙冷不丁问道。
瑾华还真的没有想过,她知道历史上的十阿哥名为胤(礻我),所以直道此刻,她也没有想过孩子的名字,她有些自责,历史是历史,她的孩子未必是历史上的爱新觉罗·胤(礻我)。
毕竟,她的芯子都换了,她笑着说道:“臣妾想着,十阿哥的名字有皇上操心,便没有去想,是臣妾疏忽了。”
康熙笑得很开心:“这怎么能怪你呢,给咱们十阿哥取名字本来就是朕这个皇阿玛的事情,是不是啊,朕的小十?”
康熙逗着怀里的十阿哥。
“是是是,您说的都对。”瑾华状似敷衍道,笑容满面。
“你啊。”康熙点点瑾华,“都是做额娘的人了,还是这样促狭。”
康熙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胤祀,爱新觉罗·胤祀。”他对着十阿哥叫道。
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①
瑾华想到此处便开口道:“皇上,这个名字······”
康熙抬头看着瑾华认真说道:“朕的阿哥撑得起这个名字!朕希望十阿哥福泽绵长,福寿绵延!”
想起康熙给六阿哥取的名字“胤祚”,瑾华便有些一言难尽,康熙晚年九龙夺嫡,康熙是主因吧,起名字这么任性,真的好吗?
但瑾华又无端觉得这个名字配自己的孩子刚刚好,十阿哥的名字变了,不知道历史会不会也有所改变?
不管历史会不会改变,反正,她是决计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落到圈禁终生的下场的。
“胤祀,额娘的小胤祀。”
原“胤禛”,现胤祀的十阿哥:······
算了,额娘都换了,名字换了很正常,胤祀这个名字也很顺耳,毕竟曾经是九五之尊,他没有觉得自己的名字有什么不妥。
不知道是不是重新取了名字的原因,在瑾华叫出“胤祀”二字的时候,仿佛,他就是胤祀,一个新生的孩子。
曾经的一切都仿若大梦一场,记忆还历历在目,其中的种种情感纠葛,或隐忍,或憋屈,或伤感,或不忿,或畅快,或狠戾,或阴沉都渐渐从他的身体剥离。
胤祀有些怅然若失,却没有多少遗憾,反而有种真正的,脱胎换骨的恍悟。
瑾华叫了几声,便欣然接受自己的儿子,十阿哥,名,胤祀!
这是自己的儿子爱新觉罗·胤祀,不是历史上的温僖贵妃的儿子爱新觉罗·胤(礻我)!
“对了,你之前让朕找的奶嬷嬷,朕已经物色好了几个,现在才想起来,是朕疏忽了。”康熙笑着说道,“朕让人进来,你看看?”
瑾华倒是不急着这件事情,她知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是不必急着喂奶的。
她刚刚让琼樱倒了杯水,往水中小心地放了一滴灵泉水,喂了一点给胤祀,不然,她也不会这么大的胆子,敢不事先准备好奶嬷嬷了。
接生嬷嬷被动手脚,她还有余力应对,若奶嬷嬷是别人的人或被收买,她应对不及,很可能会伤了胤祀,是怎么小心都不为过的。
所以,她一直按兵不动,私下里跟康熙说好了,让康熙找两个奶嬷嬷来,并说,即使看好了人,也仍旧将人放在内务府,她暂时不把人定下。
太皇太后总不能把所有的奶嬷嬷都收买了吧?
即使都收买了,她生产完了,也有余力应对。
她也有心想要亲自喂养孩子,但不知道是不是一生产完就费尽心思与太皇太后周旋的缘故,她到现在还一点奶水也没有。
梁九功领着三个奶嬷嬷进来,自己避在屏风外给瑾华道喜。
瑾华谢过,厚赏了梁九功,这种赏赐就是要当着康熙的面来赏,光明正大的,康熙只会高兴。
这三个奶嬷嬷看上去都是面容清秀,衣着干净整洁,瑾华看着都算满意。
一一问了几个问题后,瑾华留下了两个,另一个退了回去。
奶嬷嬷的事情还算顺利,毕竟是康熙亲自选的人,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这宫中还没有几个人敢直接打康熙的脸,即使是太皇太后也不例外。
但她还是要看得严一点,自己多带带孩子。
康熙逗了好一会儿子,又陪着瑾华好好说了一阵贴心话,便要启程回木兰围场了,那边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呢。
他私自离开,估计又有几个汗臣要念叨他了,不过,他心中高兴,就算念两句也值得了。
康熙放了消息出去,僖皇贵妃产下十阿哥的事情前朝后宫便很快都收到了消息。
木兰围场,佟淑毓收到瑾华产子,并康熙回宫的消息后,虽已经能平静接受,但还是忍不住心中酸涩。
她如今虽与四阿哥建立了母子之情,但四阿哥毕竟不是她亲生,上次额娘来几乎已经明示,要让庶妹进宫陪伴她。
说什么陪伴她,还不是让她找机会将人往康熙床上送,她可以放下康熙,但让她主动给他送人,这人还是她的妹妹,她实在是过不了自己那关。
但,家族施压,决定这件事情的又是她的亲生父亲,她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妥协。
到时候,庶妹生下阿哥,她如何自处?四阿哥又该何去何从?
郭络罗·雅怡听到消息后,正在逗九阿哥吃点心的手就放了下来。
“一出生,皇上就赐了名,还真是同人不同命啊。”她伸手抱过正牙牙学语的九阿哥,“你弟弟可比你有福气,你都是过了满月,你皇阿玛才想起来给你赐名的呢。”她酸溜溜地对傻乐的九阿哥说道。
郭络罗·雅怡在瑾华有孕后,数次想要重新靠近她,但都被瑾华不动声色地拒了。
虽说是她主动与惠妃终结的盟约,是她理亏,但几次碰壁,她心中还是有些不快的。
后来,惠妃出事被幽禁,她心中很是惶然了一阵,瑾华也没有对她伸出援手的意思,她便知道,似瑾华这样的人,是一次不忠百次不容的。
她与惠妃的联盟也就此断了,她总不能倒贴着去扶惠妃吧,大阿哥也大了,她要避嫌,也不可能直接联系。
想到此处,她一方面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如今瑾华产子,康熙竟然不顾安危,避过禁卫军回宫,她就知道,瑾华在康熙心中地位不低。
她当初是怎么会认为,瑾华为人不争,入宫许久又没有孕信,会如佟淑毓一样最终泯灭在后宫的?
哦,是惠妃跟她分析的,她信了!
一方面,她又有些不甘,瑾华真的是不近人情,为何不能如之前那样接受她呢?
她也不想想,瑾华没有跟她们计较她们的背弃,是因为她们行事虽然不讲究,但终究没有背刺过她,若不然,你看瑾华能饶了她们不?
如今惠妃的幽禁,瑾华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郭络罗·雅怡始终没有明白,无论在哪里,靠人不如靠己,她有两个儿子,又身在妃位,康熙对她绝不是全然无情的,她实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靠这个,攀那个,只靠着自己与两个阿哥,不瞎掺和事儿,她就能把日子过得很好。
可惜,她到现在还没有明白。
赫舍里·妙萦听到消息的时候,心中的不甘一下子冒了出来,等看到快步朝她跑来的六阿哥后,又将这股不甘强压了下去。
她若再生是非,怕是如今安宁的日子也要没有了,若真的不甘心,也要等太子成事后,再说了。
上次她写信给叔父,说要蛰伏,叔父虽写信痛骂她没志气,但还是给她指了条路。
阿哥们渐渐长成,之后肯定会有一场龙争虎斗,叔父让她好好养着六阿哥,以后成为太子的臂膀,更加可以用六阿哥引四阿哥也上太子的船。
有兄弟追随,既可以得到左膀右臂,又可以在康熙面前树立兄友弟恭的形象,何乐而不为?
赫舍里·妙萦觉得很有道理,她也实在是害怕自己会落得与惠妃一样幽禁的下场,便彻底偃旗息鼓,在储秀宫好好养育六阿哥。
果然,康熙也不曾忘了她,这次木兰围场之行,还是带上了她。
其他低位妃嫔心中的羡慕嫉妒就更不用说了,瑾华身处高位,又有子傍身,这以后的日子肉眼可见的有了盼头了。
她们心中更是坚定了要争宠的决心,好日子在前头招手,她们必然不能落了人后了。
瑾华不知道,她的生产竟然会加强了后宫妃嫔对争宠的决心,康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走到哪儿都有艳遇。
不过,即使瑾华知道了,她也不会在意的,在决定入宫的那一刻,她就没有奢望过九五至尊的感情。
江南之行的一时迷失,也很快就清醒了。
没看到,她与康熙只是亲近了一些,太皇太后就如失了智般对付她吗?
说起这个,如今有了时间的瑾华开始细细回忆,太皇太后对她态度改变的契机。
明明前一日还亲亲热热的让她喊“皇玛嬷”,后一日就思索着想用莫须有的罪名处置她。
想想就有问题,之前有孕精力不济,又要处处防着慈宁宫,如今也是该弄明白太皇太后改变态度的原因了。
作者有话说:
①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出自《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这厢瑾华仔细推敲着蛛丝马迹,那厢慈宁宫中,太皇太后收到了五台山送来的信件。
太皇太后很是激动,她这一生虽说不得丈夫宠爱,儿子不亲,但手握权柄多年,说一不二。
她并没有觉得有多苦,更多的是与人斗的其乐无穷。
只是到了晚年,虽说康熙孝顺,宫中的妃嫔也都讨好她,她却始终觉得不圆满。
皇太极已经龙驭归天多年,她对皇太极的感情与期待也早在皇太极日复一日偏爱姐姐海兰珠之中消磨殆尽。
之后,她扶持儿子上位,与朝臣斗智斗勇,谁知,事情刚有转圜,儿子就抛家舍业出家去了。
她又重走了一次扶持幼帝上位的老路,这一路走来艰辛,好在结果是好的,她也成了这大清最尊贵的女人,姐姐海兰珠受皇太极偏宠又如何呢?如今还不是黄土一抔?
只有她,才是真正坐实了草原明珠的名号。
她说的话无人感置喙,但就是这样的日子,她却一日日觉得遗憾,她七十有一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她自知没有多少年岁好活了。
就在她以为自己会带着这种遗憾闭上眼睛的时候,康熙说会带她下江南去五台山,太医也说她的身体情况很好,南下没有一点问题。
她真的觉得是长生天保佑她,能让她在临死前再见一面她的儿子,她此生无憾了。
谁知,儿子竟也牵挂着她,牵挂着这大清江山,这怎么能不让她动容呢?
只是,儿子以方外之人自居,不肯跟她回京,如今也只有书信往来,聊以慰藉了。
太皇太后打开信纸,里面通篇都是问候关怀的话语,太皇太后已经略显浑浊的眼睛湿润了起来。
等看到,顺治帝说思念母亲的时候,她心如刀绞,真想不管不顾再下江南,陪伴在儿子身边。
想到让她们母子分离的罪魁祸首,太皇太后便有些恨恨的。
前有海兰珠后有董鄂妃,她又想起了瑾华,她便又有些迁怒她了。
“僖皇贵妃怎么样了?”太皇太后问道。
“正在永寿宫休养着呢。”苏麻喇姑现在听到太皇太后关注瑾华就有些头皮发麻。
那天瑾华与太皇太后的对峙,她全程在场,她是真真切切的在僖皇贵妃眼里看到杀意的。
那样一个厚道的人,被太皇太后逼得要威胁着对人下杀手才能自保,可见,太皇太后逼人太甚!
她有心劝太皇太后不要与瑾华为难,又有些不愿,毕竟,福临也是她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他一生凄苦,想到瑾华胆敢用福临威胁太皇太后,还敢对他起了杀心,苏麻喇姑便很是不高兴。
从前还会劝说两句,如今已经是一言不发,只听命行事了。
可见,人心是偏的,苏麻喇姑时时陪伴在太皇太后身边,她未必不知道太皇太后改变的原因,也未必不觉得瑾华无辜,但她还是选择了漠视,甚至助纣为虐。
“你去传话,就说本宫想喝她亲手酿的杏花酒,叫永寿宫立刻送来。”
“这······之前僖皇贵妃的大宫女来慈宁宫禀报过,之前酿的酒都喝完了,僖皇贵妃有孕后,怕酒类会对孩子不好,便没有再酿过酒了,怕是永寿宫也拿不出了。”苏麻喇姑回道。
“这就不是你我操心的事情了,僖皇贵妃本事大着呢,她自然会拿的出来的。”太皇太后老神在在地说道。
苏麻喇姑反应了过来,这是要折腾着瑾华做不好月子的意思了。
若太皇太后要的酒没有,瑾华自然要现酿的,她才产子几天?若忙忙地下床亲自酿酒,身体还能好好恢复吗?
且看太皇太后的神色,今日酿酒,明日怕是又要想个什么名目了。
相通了,苏麻喇姑便将上次看出永寿宫有异样,机灵地前来报信的小太监叫了过来,如此这般地吩咐了几句,就叫他去永寿宫传信了。
永寿宫这边,瑾华叫了高洋他们聚在屏风后,商量着要怎么安置郑宣。
高洋三人对视一眼,他跪在地上,说道:“娘娘,奴才有事,想单独禀报。”
他们三人商量过,他们是结义兄弟的事情不能瞒着瑾华,不然,若是有一天,瑾华机缘巧合之下得知,不仅会伤了难得的主仆情分,也会使他们之间生出嫌隙。
便想着找个机会将事情与瑾华坦白了,到时候,是去是留也有个说法。
毕竟他们也担心瑾华会忌讳他们三兄弟合力,会不会把持永寿宫。
但瑾华的为人值得他们冒险,若瑾华能相信他们,还委以重任,他们此生必不负瑾华!
今天,瑾华把他们喊来,他们也知道是商量如何安置郑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