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赟的结拜兄弟出城迎战,本应大胜,可身后的城门,却在澹台世家子的命令下,轰然关上,任凭对方弹尽粮绝,最终战死在城门口。
得知此事的高赟勃然大怒,悲痛欲绝,提着剑就要亲自去砍了下令关城门的澹台世家子。
但他被杨严拦住。
杨严已经开始淡出高赟的决策圈子,虽然那只是表面,实际上,杨严转到了暗地里。
澹台家的指手画脚,开始强烈引发了高赟的不满。
尤其他们不把普通人当人看的态度,更是越发让高赟不满。
高赟一家,原本也只是普通军户子弟。
后来靠着立功,被封为将军,在淮安城扎根下来,往上三代,高家也是不被世家当人看的普通人。
高赟前期穷得毫无节操,全是为了养活自己治下的百姓和军卒。
他把脸皮放地上,也要养活,也要他们安居乐业的百姓,在世家这里,却成了杂草,轻描淡写就要把杂草尽数割掉。
且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杂草生命力很强的,割完了,一个不注意,就又长出来了。
他新打下的地盘,还没来得及开始治理民生,世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圈地了。
他们不单单自己圈地,还要带着高赟身边的武将们一起圈地。
美其名曰,不吃独食。
一桩桩,一件件,让高赟对世家的不满越来越甚,杀意也越来越盛。
他对妻子还是有感情的,试图让澹台丽嬅明白世家对于天下的危害。
澹台丽嬅对家人有感情,那就尽可能地去说服约束族人。
高赟又不是什么颠佬魔鬼,非要把世家连根拔起,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会不管不顾。
澹台丽嬅只要约束好族人,澹台家就不会有事。
但澹台丽嬅听不进去,她只听到族人告知她的,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
意思是,高赟靠着澹台家起事,眼看即将夺得天下,高赟就开始卸磨杀驴。
高赟很忙,忙到自己孩子都没空多看几眼。
他试图让澹台丽嬅明白,她如今不单单只是澹台家的女郎。
如果他能逐鹿成功,她将会是一国之母,而一国之母,目光决不能只放眼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中。
但他太忙,难得的空闲时间,全用来陪伴孩子,以及孩子母亲。
这点儿陪伴的功夫,显然不敌澹台家天天凑在澹台丽嬅耳边吹的风。
最拉胯的一次,高赟险些弹尽粮绝死在外面。
他带着一腔怒气归来,澹台丽嬅却站在他的对面,以有什么都冲她去的话术,当了背后搞事的澹台纨绔子弟的保护伞。
一次如此,两次如此,三次还是如此。
在一次次争执之中,澹台丽嬅一点点把二者的情分一点点的耗光。
但她对此却浑然不觉。
等到高赟因为澹台家拖的后腿,不得不开始通过联姻的方式,为自己拉拢更多盟友,以此同晋王的势力相对抗时,
澹台丽嬅才惊觉,对她一心一意的少年郎变了。
年少时雀屏中选的佳话,年少时一见钟情的深情,年少时许下的不负诺言,似乎都成了过眼云烟。
淮城王的地盘越来越大,后院的女子也越来越多。
各方势力复杂曲折,都有着各自的诉求,唯有澹台丽嬅眼里只有爱情。
她开始忧思成疾,成日念叨少年郎,仿佛少年郎是她永恒的白月光。
她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顾,因为她的疏忽差点害死自己的孩子后,高赟将那个孩子抱到身边亲自养着。
澹台丽嬅因为这件事对高赟充斥着愤恨,认定高赟夺走了自己的孩子。
她越恨高赟负心薄情,就越靠拢身后的澹台世家。
越靠拢身后的澹台世家,高赟和她之间就越剑拔弩张。
天下最后只剩了晋王和高赟在相互争夺。
其余人要么尽数出局,要么干脆投降,只图能保住个侯爵之位就满足了。
打到最后,晋王节节败退,很明白自己打不过高赟,他能撑到最后,和高赟来波王对王。
不是他有多厉害,纯粹是他粮多,吃得起败仗。
但打到现在,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高赟自己就很能打,手下全是猛将。
他不是一次两次陷入缺兵少粮,以少胜多的凶险境地。
高赟陷入这种凶险境地,和他穷有一定关系,但最大的关系,还是他身后的世家在疯狂扯他后腿。
而每一次,敌人觉得他必死的局面,他都愣是不死。
非但不死,还特么大胜了。
事后复盘其操作,谋士们一看一个不吱声。
这玩意,学不了学不了,告辞!
晋王和高赟截然相反,晋王用兵突出一个稳字,能耗对面,那就绝对不正面决战。
他粮多,他耗得起,但对面一定耗不起。
但这个战术用到高赟这儿就有点不够用了,高赟用兵突出一个奇。
别人以为他只能靠出奇制胜,正面对敌就萎了。
所以只要逼他不得不正面对敌,他定然大败。
结果,这小子是个六边形战士,他们输得很惨。
输成了反面教材。
晋王如果堵着口气,不肯认输,他完全可以拖着高赟,让高赟晚上几年称帝。
但晋王觉得,没那个必要。
所以,晋王派人给高赟传话。
咱们要不就别打了?
我有个女儿,不但貌美如花,还是才女,便宜你小子了,你娶我女儿当皇后,我和我的势力人马军队物资,全给你了,我就当个晋王就完事了。
他只要荣华富贵,甚至都不要求世袭,他儿子那一代,降成侯爵,孙子那一代还能继续往下降。
也不用担心封个异姓王会给自己添堵,晋王诚意满满。
高赟那边,一群人都在劝他接受这个条件。
高赟有些犹豫,毕竟他早就娶妻。
他正犹豫呢,澹台家的人开始上蹿下跳折腾起来了。
什么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一箩筐的典故成语往高赟头上砸。
高赟呵了一声,这条件,他接受了。
至于世家,抛开对结发妻子最后的情谊,高赟已经积攒了不少对付对方的方法,尤其他这边还有个智囊,堪称世家的卧底般神一样的存在。
澹台丽嬅肯定不接受自己好好的就从正妻,变成了平妻。
但她的意见不重要,只要让出一部分利益给澹台世家,澹台世家的人,自然会帮高赟说服澹台丽嬅。
所以,澹台丽嬅让位,晋王女儿携带父亲的地盘势力,成为淮城王的王妃。
二者大婚次月,淮城王称帝建国,国号旭。
史称旭朝。
又名大旭。
自此,大乾灭亡之后蔓延数十年的乱世,宣告结束。
乱世宣告结束的时候,江野正蹲在房顶上,戴着上好的琉璃磨成的镜片样式的眼罩,反射着强烈的太阳光,照射着自己的子孙后代们。
申屠家的老爷们,头顶上多了个老祖宗。
他们不想认,但不认的结果就是,大胆不孝子孙,连自家先祖都不认了,好一个数典忘祖之辈,老祖宗眼里可容不得尔等这种欺师灭祖数典忘祖的狗东西!
简单一点就是,会死。
老祖宗自己看还不够,还带了一只老虎,一头狼。
也不知道他怎么养的,申屠老爷们总觉得这两畜生好像成精了一样。
有时候这两畜生眼中透露出的神情,让他们心惊胆战,越想越害怕。
而老祖宗他在干嘛呢?
他有病,他说他喜欢申屠老爷们搞出来的贞洁说法。
但他却不是只把这一套要求放到女人身上,而是平等地放到了男人和女人头上。
丈夫死了,妻子殉情,忠贞!
妻子死了,丈夫殉情,忠贞!
老祖宗感动得两眼泪汪汪,这就是爱情啊。
妻子死了,丈夫还活着?
老祖宗大怒,你祖宗还没回地下呢,你就敢这样,你这个不孝子孙,看打!
某种意义上,这和申屠老爷们将族中寡妇逼死是一样的行为。
只是,当施暴者,和被施暴,这明显天与地,截然不同的感受。
申屠老爷们当施暴者的时候高高在上,被施暴的时候,就满心愤怒,化身为阴影战神。
为什么是阴影战神呢?
因为申屠老爷们,只敢在背后密谋,蛐蛐,当面一个屁都不敢放。
想放屁了怎么办?
憋得身体都快炸了,也得憋好了。
他们什么不敢当面反抗,背后使阴招却是敢的。
例如下毒,刺杀等小动作不断。
奈何江野有点太无敌了。
老爷们给他下毒,他当调味品吃得很开心。
老爷们派人刺杀他,他大喊快来人,护驾,护驾!
但凡上个世界的熟人有一个在这,就必然能够看出,江野大喊护驾的姿态,很有故人之风。
仔细一看,和草原留学生大喊护驾的动作神态,那只能说,一个模子里头刻出来的。
天下大定的消息传遍天下,饱受乱世之苦的百姓奔走相告的时候。
申屠老爷们在老祖宗面前当鹌鹑。
新朝成立,百废待兴,该是士子们从闲云野鹤状态出关,为新朝效力,名留天下的时候。
申屠老爷们开始习惯老祖宗拍着他们脑瓜子大声强调的公平公正。
皇后的位子,被晋王女儿拿走,晋王背后是闻人世家。
相当于闻人世家摘了最大的桃子,其余世家自然忍不了,开始集体对准闻人世家开火。
闻人世家被其余世家集火加背刺,各种犯罪证据层出不穷。
大肆圈地都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什么百姓只知闻人老爷,不知皇帝。
什么天下粮仓是闻人家的。
闻人家所在城池,就连收税,都得闻人老爷点头,才能收成功。
带着开国帝王的威势,加上闻人家疑似最大赢家,惹了其余世家不爽。
第一个遭殃的就成了闻人世家。
闻人世家遭殃之后,大乾时期的五大世家,就只剩了四大。
太叔家嫡系全灭,但旁支有存活的。
澹台站出来宣称世家之间同气连枝,所以,帮着太叔世家的一支偏远旁支继承了太叔的世家之名。
但闻人世家不一样,他们的罪名被大肆宣告,闻人世家,自此成为过去式。
世家中有人看出了皇帝对世家的敌意,他们试图让世家们不要再内斗了,联合起来。
然后他们在联合的时候,被申屠老爷们背刺。
申屠老爷们,状告对方虐杀妻妾,三年娶了五门妻子,每一门都是病逝,其实不是病逝,是被他虐杀了啊。
算是有不少才能,唯独性格暴虐,喜好在床事上虐杀女子的世家子:?
你们申屠家,有病?
申屠老爷们冷笑,大胆,敢说我们老祖宗有病?
老祖宗,咱们的目标可是教化天下,咱们怎么可以只关起门来过自己日子呢?
咱们要走出去,要号召天下人,让他们明白何为忠贞,这正是先祖们当年的志愿啊。
江野听了觉得有道理。
申屠老爷们又谏言:“老祖宗啊,世家向来为天下之首,世家之中风靡什么,天下读书人都会争相模仿,谓之高洁,咱们要教化天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世家带头。”
世家一带头,读书人们立刻开始模仿学习。
读书人都在模仿学习,百姓见了,觉得读书人都追崇的,那肯定就是好的,自然也会跟着效仿。
于是,申屠家的老祖宗,来到了世家之中。
江野骑着老虎的身影才一出现,就被澹台家的人认出来了。
虽说已经过去了数载,但江野当年的英姿,在澹台家的人记忆中依旧栩栩如生。
就连他们家的下人都牢牢记住了江野。
想当年,那只老虎,一天吃十斤瘦肉,十斤肥肉,十斤寸金软骨,那可真是,切得人手软脚也软。
瘦肉里头还不要一丁点肥的,肥肉里不准有一丁点瘦的,寸金软骨,不许有一丝肉在里头。
呵,他们就是死了,死得只剩一具白骨,也会牢牢记住他的!
感受到澹台家传来的怨念,江野非常开心。
他感动地牵起澹台家族来人的手:“难为你还记着老祖宗我。”
老祖宗太感动了,所以,他抬手擦泪,擦完给对方戳了个洞。
澹台家族的人:……你特么……
申屠老爷们昂首挺胸:“这可是我们申屠家的老祖宗,按辈分,你爹来了也得跪下给老祖宗磕头,老祖宗太感动了,手上力道重了点怎么了?”
澹台家族的人:……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带上申屠世家?
他们有什么用?
乱世的时候,申屠家一点动静都没有。
现在乱世结束,他们出来了。
凭什么啊?
其实申屠家不是没有动静,是有动静的地方,他们关注不到,他们的眼睛毕竟是长在天上的。
而这份动静才刚开始,就让江野给扼杀……也不对,江野也不是扼杀。
他只是对申屠家的动作很感兴趣,所以亲自监督这份家风,务必要让此成为申屠家的家风罢了。
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老祖宗可没闲着,他一直在各种忙活,只是帮他打下手的,是大猫和狼王,只有兽知道,人不知道罢了。
而申屠老爷们,他们倒没有变得高尚起来,虽然说,他们当中真正没有下限的人,坟头草都已经几丈高了。
在收到有远见的世家子送来的信后,申屠老爷们怂恿老祖宗走出申屠家。
这行为,当然不可能真的是为了天下。
他们纯粹就是见不得只有自己受折磨。
都说世家同气连枝,你的祖宗就是我的祖宗。
同理,我的祖宗,那也是你的祖宗嘛。
既然是大家的祖宗,那当然得大家一起来聆听祖宗的谆谆教诲。
至于送信来的人,申屠老爷们身心俱疲,在家里头都不能当之前为所欲为的老爷了。
他们想要打死家里的婢女,竟然都得问过老祖宗。
老祖宗直接在家里开始升堂。
问明对错后,好一个铁面无私,当场就把在老祖宗这儿受气后气不过,想对婢女撒气的不孝子孙给砍了。
有了这么一遭,就连婢女都不把申屠老爷们当回事了。
她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成,根本就不怕被老爷们刁难。
无所谓,她们只要自己站得住理,就只需要大喊一声老祖宗就完了。
万一老爷们私底下偷偷折磨她们,还威胁她们不准说呢?
没关系,遇到危险大喊一声老祖宗,老祖宗不来,也会有老祖宗的神兽来的。
山君老爷和狼王爷爷,二选一。
为什么狼王是爷爷呢?
这是侍女们自己试探出来的,喊大狼狼爷爷,大狼对她们的态度就会更温和一些。
更深层次一点就是,狼王觉得,山君老大是老爷,自己是爷爷,自己比山君老大厉害,暗爽,所以愿意给上道的两脚兽一点好脸色罢了。
申屠老爷们很憋屈,送信过来一副尔等大祸临头还不自知的语气的世兄,就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世家之间,相互称兄道弟,这把子关系了,谁不知道谁啊。
我们大祸临头还不自知?
错,是你大祸临头了。
你等着,待我书信一封,呈交圣上。
然后好世兄就真的大祸临头了。
申屠老爷们一点都没避讳着自己的动作。
所以,当事人和看热闹的,都知道是申屠老爷们搞的事。
好世兄死都死不瞑目。
你们申屠,继盯上女子,朝女子下手之后,终于还是疯了是吗?
虽说,他们也很认可申屠家的言论,都觉得按照申屠家的做法来,世家女会更加高贵,他们地位也会越发清高。
但认可的同时,并不影响他们看不起申屠世家的人就是了。
申屠老爷们搞完事,火速撺掇着老祖宗就奔赴到了京城。
这里,有其余几大世家的好兄弟们。
闻人世家不算,他家已经先出局了。
就连他们的拥趸,晋王都一声不吭。
开什么玩笑,闻人家满天下卖粮,只要给钱,粮大把大把地往外运。
晋王难道真就一点都不介意吗?
不,晋王老鼻子介意了。
那不是没法翻脸么。
闻人家自己作死,晋王没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吭声帮忙求情?
求个屁。
闻人家是没了,不过没关系,还有另外几家的好兄弟呢。
申屠老爷们包袱款款,好兄弟,开门,我带老祖宗来找你们啦。
此时,世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直到,他们热情接待了申屠老爷们,并亲自把活祖宗给接了回去。
自那开始,世家们鸡飞狗跳的美丽人生翻开了新篇章。
高赟当了皇帝也不忘初心,一门心思想搞掉世家这个遗毒数百年的毒瘤。
他的谋士和他一起,同心协力。
闻人家倒下了,高赟刚开心了一点,就收到了世家们似乎有开始相互串联联合的迹象。
世家拿捏皇帝的把柄,无非是天下读书人出世家,天下士子和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恶了世家,就恶了天下士子。
恶了天下士子,无人肯当官,皇帝就该急了。
世家胜券在握,有的是法子拿捏皇帝,让皇帝不得不捏着鼻子按着他们的意思来。
高赟被恶心得够呛,恨不得回到乱世,提刀把世家都给砍了。
王天阙就做得不够,竟然只砍了太叔一族。
也是个废物,有放任军卒劫掠杀害普通百姓的功夫,直接冲世家啊,世家不比百姓有钱,有地位,杀起来提供的价值更高?
当然,高赟也只能想想。
打天下的时候是一回事,打完了天下,又是另一回事。
打完天下后,身上的束缚就多了起来。
高赟愁着的时候,世家却开始各自接连出事。
家家披麻戴孝,整得高赟都开始好奇了。
咋的,他们终于开始自相残杀起来了?
那他要不要去拱火,让火烧得更大一点?
也不用他拱火,拱火的人,有江野一个人就够了。
世家子们都是群无法无天的家伙。
其中尤其以澹台家的人为甚。
澹台望这个台柱子一死,澹台家就好像一整个家族的脑子都跟着一块儿死了一样放飞自我。
加上澹台丽嬅在高赟心里的地位不一般,他们有着这么个靠山,那更是可劲作。
杀良冒功,抢夺功劳,什么奇葩事他们都做得出来。
江野只要稍微拱个火,这帮纨绔子弟就能自己打出狗脑子来。
世家弟子自己打出了狗脑子,江野就把视线放到了其它地方,随即就发现了新的乐子。
高赟的猛将们,都是野路子出身,他们的妻子也是。
天下安定之后,世家就开始居高临下,对出身不高的勋贵武将的糟糠之妻指指点点。
人家办个宴会,因为上错了一道甜品,就成为了笑柄。
丈夫觉得颜面无光,对妻子大加指责,还觉得自己出门都直不起腰杆来。
这热闹给江野看得大为好奇,他直接跑人家家里,仔仔细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把这名武将看了个遍。
看得对方恼羞成怒,要教训江野。
毫无疑问,他自己被反教育了。
看完,江野总结:“难怪世家要笑你。”
武将:……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说,他也没给人家解答,说完就疯狂捶地大笑,隔着一条街,都能听到他的大笑声。
这下武将真是成了笑柄了。
其实世家目前被折腾得够呛,都没什么功夫针对武将勋贵们,他们自己都自顾不暇。
申屠家的人真的是疯子,他们都认了个老祖宗就算了,还要拉着所有人一起认。
其余世家当然不肯,然后申屠世家就开始像条疯狗一样,逮谁咬谁。
疯狂到即便同归于尽,鱼死网破,也要扑过来狠狠地咬他们一口的架势。
有申屠世家当内鬼,高赟针对世家的布置就变得越发容易了起来。
所以,澹台丽嬅都没能假死遁走,澹台家就先没了。
她都没有假死遁走,皇帝自然也没有为她发疯,自绝于天下。
而她深受感动,但还是不肯原谅。
直到皇帝发现了她为他生的龙凤胎,然后风风光光地重新把她给迎回去,当了皇后这些后续,也无从谈起。
怎么说呢?
高赟的后宫成分很复杂,都各自有着各自诉求和目的。
她们也知道她们代表着背后的家族,但她们更知道,她们如今和高赟才是一条战线的。
家族只会随时把她们当做弃子,但高赟不会。
为什么高赟有这种信誉?
这就是高赟麾下蒙面的女谋士的功劳了。
整个后宫,只有澹台丽嬅手拿情爱剧本。
可惜,另一个主角,已经进化成了政治生物。
和政治生物谈风花雪月,这不是闹?
澹台丽嬅念叨着少年郎和过往情谊,念叨来念叨去,把自己内耗得好像活着是活受罪一样。
然而她与其盯着少年郎念叨,还不如学江野祸祸完自家的好孩子们,跑过来说要帮高赟养马来得让高赟上心呢。
江野说去养马,结果养了一年就跑路了。
直接摆烂,说死就死,死得一点都不含糊,还把申屠家的成年男丁都一举带走。
好孩子们可是要为国尽忠的,别以为新朝成立,当年说过的话,老祖宗就会忘记,老祖宗记性好着呢。
她抬头,少女身着黑色飞鱼服,意气风发。
飞鱼服是皇帝创造的情报机构暗阁成员的统一穿着,成立初衷旨在让暗阁为其监察天下。
情报机构名为暗阁,官服却极为华美。
而少女身上官服,是暗阁副阁主的品阶。
她从未对人诉说过自己的过往,即便是她的救命恩人,也是她的主子的皇帝,她也闭口不言。
同僚或许对她的身份来历有所猜测,但却知情识趣地从不提起。
清玉,望你清透如玉,人如玉,人生如玉……
真可笑,说这话的人,却满身脓疮,臭不可闻。
案牍中的女子猛地低头剧烈呕吐起来。
她似乎想要将自己的心肝脾肺肾都尽数从身体中呕出来。
少女愕然,她愕然之际,一旁却猛地窜过一道身影。
身影上前,动作娴熟地将女子直接打晕。
等身影转身,少女认出对方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未到古稀之年,却已经先一步花白了大半头发的杨先生。
杨先生不让别人叫他阁主,而是唤他杨先生。
“她自乱世开始,就患了恶疾,时常犯呕,入夜也总是睡不安稳。”
杨先生轻声道。
他动作温柔地将女子安置妥当,这才回头看向少女:“她名屠尽世,日后,你可唤她一声屠大人。”
少女闻言没有问询,只躬身应是。
即便她很好奇,当年一别,清玉姑姑究竟遭遇了什么,这些年过得如何,但她更明白,有些过往,或许对于当事人而言,是不可碰触的伤痕。
那伤痕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愈,而是一直新鲜如初,一旦被揭开,必定是痛彻心扉的鲜血淋漓。
乱世啊。
少女心中叹息,躬身退下。
此后她再出现时,必定是因为公事,她再也没有言语晏晏唤女子一声清玉姑姑,而是恭敬唤其屠大人。
而随着她任职的时间加长,她也逐渐知道了更多屠大人的事。
听闻,屠大人在圣上尚未起势之前便已经开始为圣上效力了。
圣上的开国之战,并不是全然顺风顺水,而是有数次都陷入恶战之中,险些一去不回。
最危险的一次,淮城被世家把持,他们歌舞升平,锣鼓笙箫,载歌载舞着自己的胜利。
即使这份胜利同他们关系并不大,他们所付出的,只是仓库中堆积如山的粮食,只是下面人的命,可他们却认为,这份胜利是他们的。
为此,他们提早地开始了庆贺。
世家很嚣张,有多嚣张呢?
参考如今的世家子,便能知晓一二。
如今的世家子还算是颇为收敛了的。
因为圣上已经明晃晃地表露出了自己对他们的不喜和敌意。
世家略微警醒之际,行事还算颇为收敛。
虽说,在少女看来,世家其实根本毫无收敛迹象。
听闻,乱世前,乃至于在前朝时期,世家的嚣张还要更胜一筹,那时候的世家,堪称只手遮天。
淮城本是圣上起家前的大本营,这里生活着诸多被朝廷遗忘的边军。
边疆一向不怎么太平,但朝廷觉得,天下太平,边军每年耗费这么多军饷,根本是不必要的开销。、
于是朝廷开始削减军饷。
一开始只是削减,后来看到削减了,边疆也没出事,朝廷干脆越做越过分,到后来,驻守边疆的军卒,更是一个子,一颗米都别想收到。
与淮城一样的其余边疆,自发地就开始烂了起来。
为了自谋出路,他们解散了原本的士卒,被解散的士卒,有的选择归家,有的无家可归。
无家可归的,无非是家中老小,尽数被权贵逼死,家里的微薄田产,尽数落入了权贵的手里。
前朝末期,百姓无地可种,饿殍满地。
权贵坐拥千亩万亩良田,甚至用可以救命的粮食来烧火,说是这样做出来的菜肴,别有一番风味。
淮城收拢了一部分无家可归的士卒,但如何养活他们,就成了为将者头疼的难题。
毕竟,当时淮城的将领,是尚未起势的圣上,而圣上并非世家子,没能力凭一己之力,养活诸多士卒。
旁人大出风头,自立为王,朝廷还得捏着鼻子认了这个王,只盼对方能安分守己当自己的土皇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