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古木架  发于:2025年02月16日

关灯
护眼

“有毒。”沈卓说到这里脸色严肃起来,皱着眉头看她,“叫你不要走太远,山上蛇多,万一被咬了,我不一定能及时找到草药给你解毒。”
叶欣连忙说:“我接下来就跟着你,不走远了。”
反正她是不敢走远了,空间里的树枝应该也够用了,不够的话下次再想办法。
沈卓回到刚才的地方,捡起锄头继续挖草药。叶欣老老实实跟上,看见是不认识的草药,又问了句,继续学习。
她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他们住在山坡上,是不是也会有蛇进屋?虽然她住了这段时间还没有在院子里见过,但现在一想到就心里发毛。
她赶紧问了问:“会有蛇爬进我们屋子吗?”
沈卓说:“当然有了。”
见她一脸惊吓,他又接着说道:“乡下哪有没蛇的,按时做好驱蛇措施就是了。”
叶欣连忙问:“用什么驱蛇的?就是雄黄粉吗?”
沈卓说:“单是雄黄粉也可以,不过加入捣碎后的蒜头、艾草并用白酒浸泡,效果会更好。在屋子周围撒一圈,强烈的气味会让蛇类避而远之,洒一次就可以管用三个月。”
叶欣又学了小知识,连忙记下。
然后她想了想,这段时间她跟沈卓几乎同进同出,没见他撒过什么药水,说不定上一次驱蛇已经是他爹没摔的时候,也就是起码两个月之前了。之前又是暴雨,气味冲跑了……
她顿时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赶紧问道:“还有驱蛇的材料吗?没有的话,咱们下次去镇上要记得买。”
沈卓点点头:“雄黄粉用完了。暴雨过后我在屋前屋后洒了些,暂时还管用。”
叶欣这才松了口气,觉得他还是靠谱的。可能早晚撒的,她没看见而已。
再往前走了不远,算算时间,他们就往回走了。但没有完全原路返回,采的药还是不多,尽量多走没走过的地方。
在回程,叶欣就把心思放在找野果上面。
仰着头左看右看,有时候还会不小心把自己绊一跤。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找得眼睛都快花了的时候,终于看到一棵树上结满了果子!
那棵树的树干笔直笔直的,长出来的树枝横着伸出去,也是直直的,树枝下就长了许多巴掌大小圆圆的、绿绿的果子。
她眼睛一亮,连忙叫住沈卓:“这是野果吗?能吃吗?”
沈卓看了眼,告诉她:“这是野山竹,还没熟,不能吃。”
好不容易找到的果子,叶欣不甘心:“真的没熟吗?万一有熟了的呢?这里太远了看不清楚,我们走近点看看吧!”
说着她已经挥起柴刀砍挡路的树枝,直接莽到了树下。这树并不是很高,就三米左右,结了硕果累累,看着就喜人。
更喜人的是,在这棵的不远处,她还发现两棵,上面同样结满了果子。
沈卓无奈地跟过来道:“真没熟。”
叶欣也觉得绿绿的看起来没有熟的样子,但是一个个圆润的又很喜人,她第一次见这种果子,很想摘一个尝尝。
她在三棵树下转来转去,终于看到一个表皮稍微泛黄的,高兴地说:“这里有个好像熟了!”
沈卓过去仰头看了看,说:“没熟,还是酸的。”
这种果子本地山上挺多,土话也叫农忙果,因为一般是在夏季农忙时节长大,之后慢慢成熟。熟了之后表皮完全变黄,吃起来是甜的,小孩喜欢摘,但是没熟会非常酸,而且果汁粘牙。
沈卓劝她先别摘。
叶欣不听劝,非要用锄头把那个稍微泛黄的敲下来,然后后悔了。
她扔了果子,捂着腮帮子皱着脸说:“我记住它的位置,熟了再来摘!”
继续往回走,沈卓的背篓渐渐装满了草药,收获也算达到预期。
回到来时砍树枝的地方,沈卓把锄头和背篓交给叶欣,自己则找了藤把剃干净的树枝拾捡捆起,扛下山。就放到菜园边上继续晾晒。
昨天刚开辟的菜园,一片新鲜的土黄色,看着虽然不是多么肥沃,翻土翻得也不是很细,不过两人心中还是涌起一阵成就感。
菜园有半亩大小,比规定的自留地大了点,不过他们住得远,地又贫瘠,大点也没什么。
两人走过菜地,都纷纷仔细观察了一下地里。
角落两行借来的葱蒜已经挺直腰杆了,正在茁壮生长;几天之前播种的那些更是密密麻麻的,有些长到一两寸高了;昨天刚洒下的种子,仔细看,已经有芽点破壳而出,顶松泥土。
沈卓很惊讶:“发芽这么快?”
叶欣开心地说:“那当然了,我那么努力浇水!”
沈卓一愣,觉得她天真无知,自己是种过菜的知道情况,只能归结于种子:“看来买的种子不错。”
叶欣又说:“那当然了,我买的!”
沈卓不跟她计较,蹲下仔细查看地里,发现不管什么种子,都已经在发芽了。就连自己之前种的那些长势不怎么好的菜,也变绿了些似的
这片土黄色的菜园,竟然也没有看起来那么贫瘠。
他想象着菜园长满鲜嫩蔬菜、生机勃勃的样子,心中一时充满了希望。
采药连着采了两个下午,之后晾晒。
七月天气晴朗,太阳灼热,很快就把药材晒干了。也就可以卖了。
晒干之后还是不多,不过家里已经好几天不见荤腥,叶欣觉得自己快要馋死了,迫不及待要去采购。于是沈卓又推出了二八大杠,再次载着她去镇上。

到了镇上, 朝阳才升起,但是已经很热了。
今天是赶集日,早虽早, 镇口人已经不少了。尤其是早起卖货的老乡们, 更是早早来了占位置。
叶欣等沈卓停稳车,从后座下来, 抓着背篓的绳子颠了颠, 药材晒干了倒是不重, 只不过背着一路颠过来也不好受就是了。
她问:“药材铺在哪里?我们先去把药材卖了吧。不过这么早,会不会还没开门?”
沈卓说:“应该开了。”
他推着车往镇子西边走,叶欣跟上。
这边就是许多老乡卖农副产品的地方, 挤挤挨挨,东西大多摆在地上卖,或者就是放在竹筐里, 只让出中间一条弯弯曲曲的路, 也没人管, 一副散漫但是生机勃勃的乡下市集场面。
走过农副产品市场,前面就是一些店铺,这里没人摆地摊, 就显得干净规整多了。一家“徐氏中药材铺”就在其中,迎着朝阳, 开着木门。
沈卓推着车过去,叶欣跟上,还没进门, 就已经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中药材味道。
他们进门的时候, 正好有一个面容黝黑的老乡背着空背篓出来,想来也是来卖药材的。叶欣这才明白, 药材铺既然开门收药材,那肯定是早早就开门的,起码赶集日要早,因为乡下人出门早。这年头开门做生意的人,就没有懒惰的。
店里就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嘴上蓄着短须,戴着一副眼镜,身上穿着旧式的衣裳,袖子挽起来,正在拨弄查看着竹筐里刚收的药材。
见有人来了他抬头要招呼,看见沈卓愣了下,随后认出来:“哎,你是凉水塘的小沈吧?”
沈卓点头,“徐大夫,是我。我采了些药材来。”
他平时说话都挺冷清的,这会儿倒是没有那股冷劲,反而带着点儿见到长辈的谦虚似的。
这让叶欣感到有点意外。猜测他以前可能经常跟他爹来卖药,所以跟徐大夫挺熟,而徐大夫对他也确实是对晚辈的温和态度。
徐大夫把手中的药筐先放一边,拿了个空的来,“你也进山采药了?拿来给我瞧瞧。”
叶欣便把背篓取下来。
徐大夫这才看向叶欣,好像有点奇怪似的,不过暂时没问,帮着把药材倒出来。
药材倒在筐中,徐大夫用手拨了拨,查看一番,点点头:“不错,采的时候完整,晾晒得也干净,看来你把你父亲的本事学去了。”
说着转身拿了个称,又说道:“不过你这太少,恐怕没多少钱。”
沈卓说:“我第一次自己采药,不知道采得对不对,也不知道徐大夫这里还收不收,所以先采一点来试试。”
徐大夫一边称药材一边说:“怎么不收?时时有人生病,就时时有人吃药,这药材自然是长久收的。”
说着想到了什么,又不禁摇头叹气,“不过,现在世道乱,听说不少地方的中药铺都被打砸了,还有把人打伤了的。说什么反封建,连老祖宗的东西都反了,这些人啊,真是……咱们这里地处大山之间,穷苦偏僻,但也有偏僻的好,起码我这药材铺暂时还好好的。”
叶欣知道这说的正是时局动荡的事情。
这时候很多东西都被一棍子打死,何止是中药铺,许多宝贵的古建筑就是在这时候被砸了,书也是被收被烧,毁了很多古代典籍。
有些人家里有书的,不舍得被毁了,又怕惹祸上门,就死死藏着,一直藏到时局平稳才敢拿出来。
平时生活在山村,埋头于田间农活,叶欣倒是忘记了这还是个动荡的年代,现在乍然听到这些,心中沉重之余,也赞同徐大夫说的,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也隔绝了一些危险。
当然,话不敢接就是了。
沈卓也没说话。
徐大夫也就是发几句感叹,接下来把每种药材一一称量,称完一样就在旁边的本子上记录下来。
这称也是那种老式的称,前面是个装东西的圆盘,后面缀着秤砣,杆子上白色的星点代表着斤两。叶欣努力去看,也看不明白。
全部称完了,徐大夫拿了个老算盘,手指在珠子间噼里啪啦拨了起来,看得叶欣更是眼花。
算完了,徐大夫在本子上一记,说:“四块八毛五。”
这是有点少了,其他采药人一般攒起来一个月卖一次,或者两三个月卖一次也是有的,一次卖得十几块或二三十块。
徐大夫拉开抽屉,一边拿钱,一边对沈卓说:“你要是有空,尽管采了来,我这药铺只要不是遭事了,就一直收。”
沈卓点头说:“好。”
又想起来说:“徐大夫,我要买二两雄黄粉。”
“哦,驱蛇是吧?”徐大夫便停下拿钱,转头去找雄黄粉。
称好了,除去雄黄粉的钱,才把剩下的钱和雄黄粉一起给沈卓。
在药材铺的事情就办完了,叶欣把背篓重新背好,礼貌地说了句:“谢谢徐大夫,我们先走了。”
徐大夫刚才就好奇她了,现在又看她一眼,忍不住问沈卓:“这是……”
沈卓顿时有些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
叶欣倒是笑着回答了:“徐大夫,我是沈卓的未婚妻。他爹去之前把我订给他的。”
徐大夫恍然,“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们一起来。我之前没有见过你,你也是丰水大队的?”
叶欣笑道:“是。我叫叶欣,徐大夫以后可能会经常见到我了,我和沈卓一起上山采药,也一起来卖药。”
徐大夫呵呵笑了笑,“挺好挺好,你们俩一起也有个伴。”
出了药材铺,沈卓看了眼叶欣,欲言又止。
叶欣正在左右张望,没发现他的异样,她说:“咱们要买点肉。好久没吃了,上次吃肉还是在……上次。”
她说了句废话,不过自从来到这里,也就吃过一次肉而已。
她回头问沈卓:“你有肉票吗?”
沈卓摇头:“没有。”
叶欣就叹了口气,“我也没有,看来是没有办法去肉场买肉了,只能去看看有没有老乡卖鸡蛋的。”这年头买肉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票。
沈卓便把手往她眼前一递,手里是刚刚卖药所得的所有钱,“你拿去买吧。”
叶欣一愣:“都给我啦?你不留着点儿?”
沈卓说:“也没多少。”
叶欣这才发现他有些闷闷的,以为他是因为没有卖得多少钱而郁闷,就安慰道:“其实挺多了。鸡蛋三分钱一个,这都能买一百六十多个鸡蛋了;猪肉七毛五一斤,可以买六斤多猪肉呢。”
沈卓听得一怔,以为她是要全部拿去买鸡蛋或者猪肉,那也太奢侈了,又想想不可能,起码没有肉票呢。就说:“那你拿着,要买什么就买。”
怕她不要,紧接着又说:“之前一直花你的钱,买吃的、买种子、修车、买瓦片,这次可不能这样了。”
叶欣笑了,“我可没说不要啊。既然你给我,我就不客气了,这就拿去买鸡蛋。”说着便接过了钱。
沈卓长出了口气,推着车跟上她,往回走向老乡们集中卖农副产品的地方。
这次的运气比上次还差一点,只买到了十五六个鸡蛋,再从头到尾看一遍也没有了,只好买了些蒜头。又转头去供销社买了二斤白酒。叶欣还想买保温杯的,但是看来看去没有,倒是有那种大的热水瓶,只是太大了,又没有票,只好作罢。
“呐,还有一块多钱,先还给你吧。”从供销社出来,叶欣把花剩下的钱递给沈卓。
“你拿着就是了。”沈卓不接。
“东西都买得差不多了,都是花的你的钱,我还拿着干什么?”叶欣说,看了看他年少固执的脸,知道他的性子,又说:“你总不好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吧?万一你要买个什么,也不方便。”
沈卓便想起了上次众目睽睽之下,在队长家交买瓦片的几毛几分钱,自己都拿不出,当时心中的确难堪。
他抿了抿唇,这才伸手接下了钱,放在裤兜里。
然后问:“回去了?”
叶欣说:“等等,咱们还没买到肉呢。”
沈卓疑惑:“不是没有肉票吗?”
叶欣正在东张西望,闻言瞥他一眼,小声说:“所以咱们找找不要票就可以买到肉的地方啊。”
沈卓一愣,然后明白过来了。
这年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粮食和工业品都是严格控制的,不能在市面上自由买卖,肉也是,只能在肉场凭票购买。但是计划经济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总有些人比较富裕,想要吃好些,但是票证不够;也有些人以前阔的,现在不行了,出卖一些物件;也有些想多赚几个钱的,打了粮食或者猎物偷偷卖……多方需求之下,就形成了一个暗地里的市场,也就是黑市。
在黑市里,粮食、肉、各种大小工业品都有流通,而且不要票,价钱有比市面贵的,也有比市面便宜的,看具体什么。
一般老实本分的人都不会知道黑市的存在,知道黑市的,多半是消息灵通又头脑机灵的人。
沈卓之所以知道,还是因为他爹在世的时候跟他说过,毕竟他爹也属于有头脑的人,不然也不能攒下钱买到自行车。
但是他没想到叶欣竟然也知道黑市的存在,还大胆地想去找。
要知道,他也只是听他爹说过,并没有去过,更没有想过要去。
他立刻左右张望了下,也压低了声音,“这太危险,要是被人知道了……”
叶欣却说:“没有那么危险,咱又不是买什么大件,买点肉放背篓里,谁也看不见。你想想,每年按人头分的肉票就那么点,哪里够吃的?咱们要是不想想办法,光有钱,肉都吃不上了。”
沈卓一时哑口无言。
没想到她对肉那么执着,为了买肉就要去找黑市。不过……肉的确好吃。
叶欣见他意动,又继续给他画大饼,“你再想想,咱们这么辛苦进山采药,菜园里又种那么多菜,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赚钱。以后赚了钱要是不能吃点好吃的,那还有什么意思?你听我的,咱们这次先摸清门路,下次来就方便了。”
说完,她就看准一个方向往前走去。见他默默推车跟上来,心中好笑。
她找黑市除了买肉吃,还要为以后卖东西做准备,她空间里的作物生长可快呢。
空间作物高产优质,放外面卖不上价,还扎眼。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当然还是找黑市最好。

第017章 大采购
沈卓推车跟着叶欣一路往镇子东边走, 眼睛一直注意着周围,就怕被人看出他们要去干嘛,心里总归是有些不安的。
又忍不住看看前面一路直走的叶欣, 奇怪她怎么一点儿也不慌张的。
还有, 她这么乱走的,能找到吗?
沈卓没探究过黑市的位置, 所以不知道;叶欣其实……也不知道, 但她从后世来的, 偶尔会刷到一些视频,说这个年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聪明人总会有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好。
所以其实这个时候, 大到城市,小到小镇,黑市是普遍存在的, 只是规模不一样, 位置也比较隐蔽。
有心探寻的话, 还是可以找到的。有些黑市其实上面也知道,只要不是很过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毕竟,上面的人有时候也需要淘一些好东西, 方便他人,方便自己。
洪泽小镇并不大,探索难度不高, 叶欣铁了心要找到黑市, 带着沈卓到处转悠,暗中观察。他们一路往东走过了供销社, 走过了肉场,走过了卫生院,再往北拐进一段巷子。
这里就比较偏僻了,没有店铺,也没有逛街的行人,都是镇上的民居。
沈卓左右看看,皱了眉,低声对叶欣说:“会不会走错了?这里都没有人。”
叶欣心里也没谱,但面对他的怀疑,还是镇定地说:“人多才不对,就不能在人多眼杂的地方……”说着她突然嘘了一声。
一阵脚步声从后面传来,沈卓立刻直起了身子,低头推着车,不再说话。
两个背着竹筐、面容黝黑的汉子转过了巷子,然后脚步顿了下,好像没料到前面有人,不过看着也是乡下人的打扮,又松了口气。他们继续迈着步子前进,因为叶欣和沈卓有意放慢了步子,很快被他们超过。
经过的时候,两个汉子还回头打量了一下他们,发现他们年纪都很小,不禁有些惊讶。其中一个年长点的笑着说了句:“你们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里没什么好逛的哟!”
叶欣见他们谨慎打量的样子,心中一动,很自然地扬起了笑脸,“没错,大叔,我们跟你们去的地方一样的。”
于是那两人就知道是“同道中人”了,放松下来,不再怀疑和试探,径直走在了前面。
叶欣知道自己猜对了,心里激动得砰砰直跳,回头看一眼沈卓,两人默契地跟上了两位大叔的脚步。
沿着巷子走了不远有个分岔口,左拐,在第三家的门前停下来,那个年长点的大叔开始敲门。沈卓和叶欣都默默站在后面等着。
不多时,门开了,一个看着三十上下、块头特别大的男人探出头来,看了看他们几个,又警惕地看看后面,低声说:“快进来。”
两个大叔先进去,叶欣和沈卓推着车,就这么顺利地混了进来。
里面是个挺宽敞的院子,正面房有三间,左右还有厢房,这三个方向都有声音传来,显然都有人在,不过都谨慎地压低了声音。
接他们进来的壮汉关了门,回头看向他们,“你们要什么?”
那年长的大叔说:“我们跟以前一样,是来卖货的。”
壮汉就往正屋那指了指,两个大叔就背着竹筐往那去了。
叶欣见他们的竹筐都沉甸甸的,还遮得严实,猜测东西应该不少,就是不知道是什么。
“你们呢?”壮汉有点纳闷地看向这两个瘦弱的小年轻,原本以为是刚那两人带来的,但现在看着又不像。
“我们想买些肉。”叶欣很干脆地回答。
“左边。”壮汉于是指了指左厢房,见他们推着车还说了句:“车就放院子里吧,我在这看着,丢不了。”
沈卓闻言有些踌躇,骑车出门从没离手,何况是在陌生的地方。
叶欣观察了下这个壮汉,对沈卓说:“放着吧。他们做生意的,还能把口碑砸了吗?”
那壮汉闻言看了眼叶欣,嘴里咧开一个笑容,“小姑娘很有胆识嘛,说得不错!小伙子,来都来了,就放下心吧,你的车丢不了!”
沈卓只好把自行车放在了门边靠墙,然后接过了叶欣背后的背篓,跟她一起走进了左厢房。
这个房间跟个小仓库一样,放有长条的桌子,上面摆放着鸡、鸭、鱼、兔子各种肉类,当然也少不了猪肉块。这些肉都是风干过的,或者熏干了,不然这个天气也不能保存下来。除了肉,也摆了不少鸡蛋、鸭蛋、鹌鹑蛋这些。另外也有菜干、油、糖等。
沈卓有些震惊,没想到这么一个偏僻的院子,竟然有这么丰富的东西。
叶欣则是惊喜,还得是黑市啊,东西这么齐全!混合着香料的肉味直扑而来,香得她都要流口水了。
趁别人正在那边买,他们先仔细看了看。
这屋里负责接待的也是个壮汉,虽然没外面那个那么壮,但长相有几分相似,年纪看着也轻点,显然是兄弟。他把前一个买肉的客人送走了,招呼他们道:“你们要买什么?”
叶欣目标明确地指着一块腊肉问:“这怎么卖?”
那人答道:“九毛五一斤。”
沈卓听了心里一凉。肉场鲜肉七毛五一斤,这里腊肉竟然卖到九毛五,虽然腊肉经过风干和制作是该贵一点,但是他兜里的钱可能只够买一斤多点了。
正盘算着,听到叶欣说:“我们多买几斤,能不能算便宜点?”
沈卓于是明白,她不会满足于只买一斤的。
大概又要花她自己的钱了。
他还是太穷了。
那人问叶欣:“你要买几斤?”
叶欣就指着竹篮里的肉块挑选起来,“这块,还有这块,称一称看几斤。”
对方称了,说:“三斤半,都要了吗?”
叶欣说:“你给我算便宜点,我就要了。”
对方算了算价钱,说:“给你少一毛两分半,算三块二。”
叶欣:“再少点呗,零头抹了,三块。”
对方:“抹太多了,算下来都八毛五一斤了,卖不成。”
叶欣:“我别的还要买呢,照顾你不少生意。”
对方:“那你还要买什么?都称好了再说。”
叶欣:“我看看,鸡蛋要十五个。鸭蛋个头不错,也要一些。这是菜籽油吗?也给我称几斤……”
沈卓在边上听着,脸都木了。
感觉她买得有点太多了,这花钱如流水,再多钱也经不住花啊。但又好像是她会干的事情,她这么惦念着好吃的,来了就买点肉显然不是她的风格。
他只能背着背篓在一旁默默听着,完全插不上话。
除此之外,对她这么会砍价感到有些意外。
叶欣当然会砍价了,她很小就会买菜做饭了,在菜市场里跟各个菜摊阿姨练出来的。后来她毕业工作了,就近租了房子住,为了省钱和健康,也是自己买菜做饭吃,超市的菜有时候不新鲜,还是去菜市场买的,对讨价还价相当熟练。
叶欣一通挑选,要了两块腊肉、鸡蛋十五个、鸭蛋十个、五斤菜籽油,还有一个熏鸡。
肉蛋都有了,她还想买点奶的,可惜没有。
称斤论两,价钱一算,正好八块零几分。
这零头抹得也太轻易了,叶欣觉得自己吃亏了。对方说她没有装油的瓶子,送她一个玻璃瓶,算是添头了。
叶欣又说:“我还想买点粮食呢,你们这有粮食卖吗?”
对方笑呵呵地说:“怎么没有?要哪种粮食,几斤?”
叶欣:“大米给我来十斤。”
正好这会儿没别人,对方道:“粮食在堂屋呢,跟我来。”
于是两人去了堂屋。那里正坐着一个抽旱烟的男人,长相也是与其他两个相像,但是年纪更大一点。问清楚原由之后,就让他们去右边那屋。
进去一看,里面琳琅满目又是另一番景象,小麦、大米、玉米各种粗粮细粮都摆有一袋子,还有绿豆、红豆、黄豆各种豆子,原来这屋是专门放粮食的。
叶欣看了看大米不错,就干脆地让称了十斤。
出来的时候她瞥了眼堂屋左边,隐约看见一些灰乎乎的皮毛,像是兔子,她便猜测那屋是收山货的,之前同来的那两个汉子,说不定就是卖的这些山货,这里人收了,处过再摆出来卖。
大米加上前面那些,一共就快有十块钱了,在叶欣的努力砍价下,对方最终让价五毛。
东西通通放进背篓里,叶欣还让多给些稻草,垫着易碎的鸡鸭蛋,上面再严严实实盖上,也是满满一背篓,分量不轻了。
沈卓默默地背着,不出钱,只能出出力。
付了钱出来,叶欣看向右厢房,直接问了句:“那边是卖什么的?”
她今天买得多,也算大主顾了,对方也不隐瞒,脸带笑容地说:“那边是用的,城里生产的东西。要看看吗?”
叶欣说:“看看。”
过去一看,里面东西真不少,布匹、衣服、肥皂、热水瓶等随意摆着,甚至还有手表这种贵重东西,虽然只有一块,被装在盒子里。这边接待的也是跟其他人长相相似的男人,而且年纪最轻,看着就二十左右。
一直接待他们的大哥满脸笑容地问:“要买什么吗?”
叶欣笑着摇摇头:“不买了,今天钱花光了,下次吧。”
对方也不失望,客客气气地送他们出来。
叶欣状似随意地问:“几位大哥长得都像,是兄弟吧?”
对方笑道:“不错,这里就是由我们兄弟几个开的。我是陈三,门口那是我二哥,堂屋那是大哥,右边是老四。欢迎你们再来,这里每逢赶集都开,只是来的时候小心点。”这也是看她买得多,想她做回头客。
叶欣点点头,“好,谢谢陈三哥,我们需要的时候会再来的。”
她心道这陈家几兄弟人多、团结,又个个长得十分强壮,确实适合做这个生意,而且家族也是一个天然的利益联盟,才能一起干这种“投机倒把”的事情。这年头,能拉扯起这种生意不容易,所以格外要讲规矩,这也是叶欣之前放心让沈卓放下自行车的原因。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