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古木架  发于:2025年02月16日

关灯
护眼

原主之前也知道这两人互有意思,还挺嫉妒江静雨,现在叶欣没什么好嫉妒的,反而乐见其成。不过两人应该还只是互生情愫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在一起,毕竟才来插队三个多月,认识也不久。
下午,更加闷热了,一丝风都没有,让人汗流浃背。
地里也干干的,翻土的时候就一股灰尘直往鼻子里钻。叶欣上午吃了这个苦,中午回去就找了块布来蒙脸,现在好多了。
几个老人拿着草帽扇风,忧心忡忡地说:“这么闷热,是不是该下场雨了?”
“是好久没下雨了。”
“塘里水位都低了,地里浇水不好浇哦,干得快。”
“水田里也是,再不下雨,就要旱了。”
“还是赶紧下场雨吧,也好凉快凉快……”
叶欣也觉得好热,估计有三十五度左右,这天气不干活都刷刷流汗,何况是在太阳底下卖力气干活?
她今天就亲眼看到一个妇女中暑晕倒,被人抬回去了。
想起自己就是在原主中暑后穿来的,不禁心有戚戚,每天水、草帽都带着,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也完蛋,到时候还不知道有没有倒霉蛋穿过来。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有防暑意识,她感觉还是熬得住的,上满工也就是累了点,身体酸痛的情况只有第一天过后有,后面好像就迅速适应了。
她觉得自己身体已经比原主好多了,起码不会轻易中暑。
傍晚收工回去的路上,叶欣观察了一下水田里,只见水面都飘着一层密密麻麻的浅绿色浮萍,一眼看去全是绿绿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暴晒和水的不流通,才会是这个样子。
秧苗的颜色比浮萍深一点,插完秧也才两三天,现在秧苗还是稀疏的,刚站直的样子。
比她种在空间里的长势差多了。
叶欣觉得,她空间的几株秧苗已经到了乡亲们口中说的分蘖期,才会那么茂盛,本来几株的长成了一大把。
也是巧合,今天老人们刚说久不下雨,就在下工往回走的时候,天气就变了,原本应该是红霞满天的,现在却是乌云聚拢。
“要下雨了!”
“下雨好啊,凉快!”
“哎,我家还晒着菜干呢,赶紧回去收了!”
人们纷纷加快了脚步往家赶。
叶欣看了看天,也转头跟沈卓说:“咱们走快点,药材还晒在院子里呢!”
至于衣服,由于夏天太热,干得快,往往晚上洗了早上就干了。叶欣也不想仅有的几件衣服因为暴晒而加速损坏,都是早上就收了。
沈卓一脸疲色,不过还是沉默地加快了脚步。
叶欣见他这样,忍不住说:“你明天也带水吧,天那么热,要多补水,人也舒服一点。”
沈卓说:“懒得带。”
叶欣说:“你看你渴得嗓子都哑了,带水又没有多难,几乎人人都带。你渴着不难受吗?”
沈卓说:“忍忍就好了。”
叶欣无语。
这时走到了通往上面的坡,她也懒得说话,低头爬坡。倒是沈卓虽然看着一身疲劳,步子却没有变慢,倒是把叶欣落在后面了。
叶欣忍不住喊道:“你等等我嘛!”
沈卓就顿住脚步,等她跟上才继续走。
总算爬完坡回到了小院,眼看着天边更加阴沉了,一场雨避免不了。沈卓顾不得喝水,先把药材收了,连笸箩一起端回堂屋的桌面,接着又赶紧抱了几捆干柴回灶房,免得打湿了,这几天没得用。
叶欣已经自觉在灶前烧火。
沈卓喝了水,略洗洗手脸,又进灶房拿桶打水,先把里面那口锅灌满,又提了一桶进来,然后淘米下锅。
叶欣说:“今晚咱们就喝白粥吧,不要加红薯。”
沈卓犹豫一下,还是听她的,加多了米,不加红薯。
这时候已经比往常暗多了,灶房里黑蒙蒙的,只有灶膛里的火光亮,沈卓又去堂屋拿了一盏老旧的煤油灯,勉强做照明。
就在他们做饭的时候,雨下下来了。
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打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下得又急又猛,雨势不小的样子,白天的热意渐渐被驱散,变得凉爽多了。
“轰隆——”
突然雷电闪过,天边有惊雷落下。
不知道是不是在山里,这打雷的声音特别响亮,就像打在耳边似的,十分吓人,叶欣听着都有点心慌。
沈卓眉头皱起,说了句:“这雨下太大了。”
她说:“确实有点大,不过也正好给地里浇浇,也省了浇水了。”
灶房是用木头围起来的,十分简陋,这时已经被雨水飘进来打湿了,沈卓把角落堆的番薯往里面桌子底下挪,说:“雨太大,会把泥土连带着刚种下的种苗都冲走。”
叶欣一想也是,小雨湿润,中雨浇透,大雨冲走。何况这不止是大雨,眼看是往暴雨的趋势发展啊!
她只能庆幸昨天屋后翻土的小菜地还没来得及种,不然就白干了。
只能希望这雨能早点停。
然而这场雨下得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大,也更久,晚上一直是狂风骤雨,轰隆隆的雷声更是让人心惊。
叶欣一夜都没睡好,一会儿怕屋子房顶漏水,一会儿担心山洪把整个院子冲垮,想进空间躲躲,但是进去之后也不安心。
第二天早上,暴雨还没有减弱的趋势。
这下也不用上工了。
叶欣到厨房的时候,发现沈卓又往锅里加红薯了。
他眉头紧锁,脸色担忧:“红薯和玉米都要补种了。今天雨还不停的话,稻秧也要被淹坏,今年粮食就得减产,到时候粮食不够分,更吃不饱了。”
叶欣这时才真切体会到了农民的苦。种地辛苦不怕,怕的是天灾,让辛苦种下的地收不到粮食,吃不饱肚子,这才是真正的苦。
种田,本就是看天吃饭。
对未来收粮预期悲观,也怪不得沈卓忧心忡忡,又开始煮红薯粥了。

第011章 水煮蛋
简陋的木头棚子灶房经过一夜暴雨的冲刷,四面漏水,虽然顶上遮得挺好,但地面都淌着水,湿漉漉的,非常讨厌。
叶欣眉头紧皱,这个时代的艰难困苦,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懂得。
桌椅也潮潮的,两人直接站着把寡淡的红薯粥吃了。
饭后沈卓去堂屋检查粮食,昨晚雨势大的时候就搬过来了,这边干燥,但是担心有老鼠偷吃。
叶欣也跟过去,左看右看,然后有了发现。
“哎呀,这里漏水了。”
地面有一个水滴出来的小坑,周围都湿了一片。泥土地面只是夯实没有硬化,湿了就很脏很烦。
沈卓倒是淡定,“拿东西接一下吧。”
叶欣左右看看,说:“先用这个陶罐接一下吧,反正现在用不上。”
她把暂时闲置的大陶罐搬过去,放在那个小坑上,正好一滴水滴下来,落入罐中,发出类似“叮”的一声清脆的声音,回声又被闷在里面。
她觉得这个声音很有趣,忍不住侧耳倾听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个比盆好,水不会溅出来。”
沈卓又在堂屋四处检查了一下,发现墙角有一处渗水,水迹蜿蜒而下,把黄泥砖垒成的墙面浸湿了一块,不过还不是很严重。他皱着眉转头道:“你回去看看你屋有没有漏水。”
叶欣一听,连忙跑回去。
要是她房间也漏水,她会崩溃的!
好在,她仔细检查了每个角落,地面是干燥的,四面黄泥墙也是干燥的,没有任何漏水的迹象。
她松了口气,出去告诉沈卓。
沈卓听了点点头,之后就没再她,坐在堂屋看着外面的雨幕。
叶欣见他忧心忡忡的,索性回了房间。
趁今天不上工,她抓紧进空间种地吧!
一场暴雨刷新了她对这里条件艰苦的认知,挣钱的心愿更强烈了!
雨势在这天晚上才有减弱的趋势。到了隔天早上,只剩小雨了。天刚亮,沈卓饭都没吃就要出门。
叶欣正好从房里出来,看了忙喊一声:“还下着雨呢,你去哪里?”
沈卓边走边说:“去看看田里。”
叶欣说:“你好歹戴个草帽啊!”
沈卓说:“小雨不碍事。”又回头看她一眼,“你做饭吧,别出来。”说完就匆匆走了。
叶欣心道她才不会犯傻去淋雨呢,万一感冒了怎么办?
她先去看了看灶房,随着雨势减小,不再有水灌进来,夯实的地面也不是那么容易泡软的,小心点倒是不会弄脏鞋面。
她开始烧火做饭。
火烧起来,她要淘米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水了。对了,前天晚上虽然储了一些水,但昨天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毕竟家里一穷二白,储水的工具也不多。
掀了掀里面平时用来烧洗澡水的那口锅,只剩下小半锅水,勉强够做一顿饭的。
但是晚上怎么办?
暴雨过后水井有所污染,水面上升,她觉得好歹等到明天才用吧。如果今天能停雨的话。
想了想,趁沈卓不在,叶欣从空间取了一桶泉水出来,用了半桶做早饭,剩下半桶倒进里面那口锅。反正昨天一直狂风暴雨天色沉沉的,沈卓不一定很清楚到底留了多少水。
淘了米下锅,叶欣看了看拿过来的红薯,还是没有剁进锅里。
昨天又吃了一天红薯粥,她实在不想吃了……
脑子一转,她把两个红薯扔进了灶底下的炭灰里,转而拿了两个鸡蛋出来,仔仔细细地洗干净,小心放进锅里,盖锅!
沈卓不是出门最早的,已经有更多心系庄稼的乡亲们匆匆出来,有的戴了草帽穿了蓑衣,有的跟他一样冒着雨,全都往田间地头跑。
远远地,他们就看见水田全都变成了水塘,浑黄黄的一片,把稻秧和田埂全都淹没了!看不见哪里是哪里!
地势低的被淹没,地势高的被冲毁,到处一片泥泞狼藉!
所有人都心痛又着急。
大队长李兴国已经站在水塘面前了,眉头紧锁,面色凝重。身边站着小队长李建邦。
见大家都关心着庄稼,大队长沉声开口道:“现在水位还太高了,路也被淹了,首要就是排水!需要几个人紧急跟我一起去村口外的涵洞看看是不是被堵住了,清淤泥,加速排水,比较危险。谁愿意跟去?”
大部分人都说愿意去。
危险一点怕什么,现在水稻秧子都等着救命呢!
沈卓也说:“大队长,我愿意去。”
李兴国看了看他,摇头:“沈卓,你年纪小,身板还没长够。”然后看向人高马大的张康明,点点头,“张知青,你过来。”
沈卓抿了抿唇,但是看了看张康明的身板,不得不服。
李兴国又点了几个壮年汉子,然后对其他人说:“你们先回去吃饭吧!等我们把涵洞清了,水位降低一些就可以干活了!”
大家这才散了,往家走。沈卓落到后面,听到张康明跟李兴国说:“大队长,知青宿舍屋顶漏水漏得厉害,有些人的被子都被打湿了,我们想修一下。”
李兴国道:“先熬过这几天吧!等地里庄稼抢救补种完,才好说别的事啊!”
说着他们一行人已经匆匆往村口走去。
沈卓跟其他乡亲们往家走,有些人也听到了刚才张康明和李兴国的话,说起来:
“唉,这场雨太大,谁家不漏个水!”
“别说了,我们家就一个屋不漏,全家挤在那屋睡了两宿!”
“光漏水还是好的,秀婶家屋子太老旧,垮了一半,好在没伤到人……”
沈卓渐渐与他们分开,眉头拧着往坡上走。
回到院子见灶房冒出炊烟,他知道是叶欣在做饭。
叶欣听到动静,从灶房探出头,“哎呀,你衣服淋湿了,快去换一换吧,别感冒了!”
沈卓摇头,“不用换,等会儿还要出去。”
叶欣惊讶道:“现在雨还没停呢,就要干活了?”
沈卓在灶前的小木凳坐下,拨了拨里面的柴火,说:“庄稼不等人。”
叶欣见他眉头紧皱,就问了句:“情况怎么样?”
沈卓道:“都淹了,什么也看不见。大队长带人去排水了,今天雨势不再下大的话,说不定能抢救回来。”
叶欣听完眉头也皱起来了,“希望能抢救回来,我们那么辛苦插的秧呢。”
沈卓想到其他人说的房屋漏水损坏的情况,也跟她说了说。
“这么严重?”叶欣听得心惊胆颤,又有些庆幸,“幸好我不住知青宿舍了。还是你家这屋子好,没有怎么漏水。”
沈卓听了这话抬眼看她一眼,却没说什么。
锅里眼看要煮好了,他准备起来忙活。
叶欣连忙说:“我来。你就坐着吧,顺便烤烤衣服。”
她麻溜地用锅铲把煮蛋先挑出来,再把粥盛了,然后把咸肉酱和调味料都拿到桌上,这才朝他招呼一声:“吃饭啰!”
沈卓一看白花花的粥和两个水煮蛋,愣住了。
叶欣笑眯眯地说:“快来吃啊,鸡蛋一人一个,补身体。”
他说:“你自己吃就行了,不用给我。”
叶欣说:“这怎么行?我早说过了,咱们同吃同住的,以后鸡蛋一天一个,一人一个。”
他沉默一下,道:“鸡蛋不多,还要分我一半,你不够吃的。”
叶欣却说:“有二十多个呢,够吃十多天的了。”
沈卓眉头皱得更紧了,严肃地说:“我总不好一直受你恩惠。”
叶欣忍不住叹了口气,“这算什么恩惠啊。”
她正经地说:“其实我明白,你不愿意欠别人的。其实我也一样啊。我现在住你的用你的,寄人篱下,买点吃的你还老跟我客气。非要算得那么清楚的话,我也不敢亏欠你,你算算房租多少钱一个月,我给你拿钱算了!”
沈卓又固执地说:“我不要钱。”
叶欣说:“那咱们就谁也不欠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不要每次都别别扭扭的,一点都不干脆!”
又真诚地说:“咱们现在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因为营养跟不上而瘦弱,力气也不够。要是多吃点好的,营养跟上了,个子长高了,力气也增强了,干起活来就轻松多了,就能拿到更多的工分,到年底分红也能分到更多钱——这是一个正向积极的循环,你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沈卓听得怔住。
想到刚才,大队长说他身板没长够,不要他去清涵洞,而要了身强力壮的张康明。他跟张康明比,的确是瘦弱多了。
所以……她说得对,的确是应该先把身体养强壮,才能干更多的活,赚更多的公分。
记住现在吃的,以后赚了钱多买就是了。
沈卓想通了,不再推辞。低头剥了鸡蛋,蘸上酱油,咬一口,香咸嫩滑,十分可口。他都快忘了小时候吃鸡蛋是什么滋味了,原来那么香。
叶欣见他吃了,笑眯眯的,自己也剥了吃。
又喝了粥,身上热腾腾的有了力气。这时雨也终于停了,两人赶紧出门干活,抢救庄稼。

雨停之后,天边亮亮的,眼看是没水了。
叶欣看到地势低的地方果然成了一片泽国,除了浑黄的水什么也看不见。农村的路基本都是在低矮的田埂上,所以路也淹完了。
涵洞已经清过了,但是泄洪需要时间。清涵洞的小队是淌着水出去的,回来时全都浑身湿透。大队长让队员们先去地势高的地方补种玉米、番薯,自己和其他人先回家换衣服、吃饭。
大家都挽起了裤腿,凭着记忆找到小路,淌着水经过低洼处往旱地走去。有些地方水太深,挽起裤腿也没用,该湿还是湿了。
叶欣身高严重不足,直接被浸到了腰部,人都麻了。
底下又是湿软的淤泥,一脚踩不到底的感觉让她有点心慌,索性一把抓住了前面沈卓的手。
见他回头要甩开她似的,她连忙说:“我站不稳,你拉一下我。”
沈卓见她那么小一个,在水中摇摇晃晃的,只好忍着别扭,拉着她往前走。
好在目前这个场景并不奇怪,为了安全,不少人手牵着手淌水而过。
“小心点。”
“注意安全啊。”
“当心淤泥中有冲下来的破瓦片,走慢些……”
大家相互提醒着,排成一队淌过了水,到达被冲得一塌糊涂的旱地上,开始干活。
土地湿沉让耕种更加麻烦,不过雨后凉快些,而且地浇透了也让浇水省了很多事,播种之后只要浇一点定根水就行。
谁也没提休息,众人闷头一直忙碌到中午,衣服晾干了又汗湿,才回家吃饭。
这时候洪水已经退了很多,回去的小路最多就淹到小腿或膝盖的位置,小心点走,叶欣也能走安稳了。
沈卓平时干完一上午的活都感觉很累很饿,今天实打实干了一早上没休息,他却没有感到很累。以为是早上比较凉快的缘故,但是看看队员们,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他隐隐疑惑,难道是早上那个鸡蛋起了作用?
想到这里他回头看了一眼叶欣。
叶欣正提着挽到膝盖的裤腿小心走路,见他回头,笑了一下说:“现在不用你拉我了,走吧。”
沈卓转回头,沉默着继续往回走。
回到家,简单吃了早上的粥。
吃完后叶欣去观察水井,果然水位还是比平时高,用桶打了一点水上来,发现水也不如平时清澈。
转头见沈卓从他屋里端出一盆水来,倒在院子墙根的沟槽里,她愣了下才明白过来,“你屋里漏水了?”
沈卓嗯了一声,拿着盆又回房。
叶欣立刻跟上去:“我看看严不严重。”
沈卓一个没留神,她就已经进来了,顿时有点别扭。毕竟屋子是他的私人空间,一个女孩儿进来,总感觉怪怪的。
房间里门窗都开着,所以光线挺明亮的,叶欣一看就看到了三个漏水的地方,地面都湿了不少,有一处还是在柜子边上,柜子有明显挪动的痕迹,显然是沈卓在发现漏水的时候现挪的,避免柜子被打湿。
叶欣皱起了眉头:“你屋里漏水这么严重,怎么不跟我说?”
沈卓奇怪地看她一眼,“跟你说了又没用。”
叶欣愣住。好吧,确实,自己知道了也不能上屋顶修。
检查完了漏水的情况,她才打量一下沈卓的房间,发现他的房间也很简陋,但是东西很整齐,看着也干净,完全没有传说中的“男生房间乱得像个猪窝”的样子。
沈卓见她打量,更加别扭了,就想让她赶紧出去。
叶欣看了一圈却又问:“不会隔壁屋也漏水吧?”
沈卓说:“漏一点,不严重。”
叶欣疑惑:“为什么三个屋都漏水,就我那屋不漏?”
沈卓顿了下,才说:“你住过来之前,爹让我检查过那屋的屋瓦。”
叶欣一怔,顿时明白了。
想来是他爹觉得,怎么也是“新媳妇”上门,要有点诚意。
至于为什么不连其他屋一起检修了,怕也是钱的问题。当时那情况,他家恐怕是多一分钱也没有的。
现在提起来,想必也是让沈卓想到了刚去世没多久的爹,心情当然不好。
她轻声说:“那等咱们忙过了这阵,把屋顶修修吧。”
沈卓不置可否。
休息过后,下午继续种地。
这时候洪水又退了一些,各种田间小路已经清晰了,水田里的稻秧也隐隐约约可见了。
公社已经派了技术员过来看情况,指导各大队排涝和抢救庄稼工作,对于被淹过的水稻,技术员给出了明确的抢救措施:一是及时排清积水,清除杂物;二是清洗稻叶上的淤泥,免得影响光合作用;三是要喷洒一些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其他就是施肥、补苗等。
小队长李建邦已经组织了一群强壮的队员下田,按照技术员的指导忙开了。大队长李兴国则到周围几个村庄去查看,虽然他是凉水塘人,但毕竟是大队长,要兼顾整个大队的情况。
叶欣跟沈卓都属于不那么强壮的队员,仍然在上面旱地种番薯。
下午出太阳了,把地里的水分都蒸腾起来,人人汗流浃背。
暴雨过后就进入七月了,刚开始是雨后凉快,接着更热了。
灾后抢险进行了几天。水稻种得早,根生稳了,影响不大;玉米和红薯苗则直接被冲毁,全部都要补种。之后又忙了好几天,终于把所有旱地都种完了。
这几天由于白天太忙,叶欣下工后人都疲得不行,没有精力再进空间继续种地了,最多就是进去浇浇水、看看书。
不过趁着这几天种玉米、种番薯,她还悄悄地偷渡了一点苗进来,不多,每样就三株,种在空间里也是一个对照试验。
唉,外面是种地,里面也是种地,这辈子她就是种地的劳碌命……
之前她种下的十来样菜都已经发芽,冒出绿油油的小苗了,发芽率特别高,长势特别好,空荡荡的地里总算有了一点东西。
这么生长下去,她应该很快就能吃到自己种的菜了!
叶欣心怀期待。
在泉边灌水时,她冷不丁地发现,最先种进来的稻秧现在已经开始开花了?
她仔细看了看,没错,就是进入扬花期了。
而外面刚刚从洪水中恢复过来的秧苗,好像还没进入分蘖期呢……对比起来真是明显。
地里的活忙完了,大家终于能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
干活的时候,叶欣就听到别人说屋子漏水情况,知道很多人家都有这个问题,都等着干完农活修屋顶。
这几天大队长李兴国也走遍了丰水大队下的村子,庄稼受灾、房屋漏水倒塌的情况都差不多。最严重的是有个屋子坍塌,砸伤了老人。回来后还跟村里通报过这些,让大家趁着农闲,该修补的赶紧修补。
叶欣之前听这些情况就听得心惊肉跳的,现在赶紧跟沈卓商量修房屋的事。
沈卓就从房檐下靠柴堆的地方抬出了一个高高的梯子,架到房檐。
这太高了,叶欣看得都眼晕,只能在下面双手用力稳住梯子,提醒他:“小心点啊。”
沈卓嗯了一声,踩着梯子上去,爬上屋顶查看。
叶欣见他上去才松开了梯子,往后退几步,看着房檐上的清瘦的少年,他的侧脸映着夏天晴朗的天空,真是很好看。
沈卓揭开瓦片,出几个下脚的地方,免得把瓦片踩坏了。他记忆很好,记得几个屋漏水的情况,一一检查过去,发现有些瓦松了或是偏了,挪正就可以。但是有些坏了,裂开了,就没有办法了。
叶欣在下面大声问:“怎么样?坏得多不多?”
沈卓闷闷地回答:“坏了几个。”
叶欣道:“那你记下具体坏了几个,在哪里坏的,咱们买新的瓦片换上。”
沈卓看向她,房顶太高了,就看见她扬起的脸,小小的,瘦瘦的,就一双眼睛特别大、特别明亮。
他收回视线,说:“没有钱买瓦片。”
叶欣问:“瓦片多少钱一片啊!”
他没说话,不管多少钱,他现在是一分钱也没有。
叶欣已经很明白他的性格了,无奈道:“想来也花不了多少钱,我先出钱买吧。你也不要拒绝了,旁边三个屋子都漏水,我能安心吗?你要真那么过意不去就先记着,有钱了再还我。”
正说着,大队长李兴国来了。
叶欣忙去开门让人进来,“大队长,您怎么来了?”
李兴国一进门看到沈卓在屋顶,就明白了,说道:“我刚从知青点回来,那边屋子漏得厉害,我想着你住这里,不能落下了。另一个也是沈卓家住在坡上,比较远,又靠近山,不知道屋子怎么样,就过来看看。”
说着就问了一遍他们这里的情况。
叶欣也说了说,情况不算很严重,但也不能忽视,“正好大队长您来了,我就顺便问问,瓦片要去哪里买?多少钱一片?我们要买些回来换掉坏的。”
李兴国说:“十几里外有个黄家村,也属于咱们大队,他们那儿有个瓦片厂,平常都去那里买。这次村里需要修屋顶的多,干脆一块儿买了,到时候李建邦带几个人去运回来,也省得你们一趟趟跑,耽误时间。你们只要把需要的数量报上来,等买回来了队里通知。”
叶欣闻言高兴起来,“太好了!还是队里实在,给咱们方便了!”
李兴国点点头,看了没什么特别情况,就放心了,走前说:“最好今天把需要的瓦片数量报到李建邦家,明天就出发买瓦片了。”
叶欣连忙点头:“好,谢谢大队长提醒了,我们等会儿就去!”

第013章 急不来
送走了大队长,叶欣又仰头对屋顶上的沈卓说:“你快数一数,坏了多少瓦片?”
沈卓已经看过了一遍,心里有底,三间屋子漏水的共有六七处,除去瓦片松动造成的,坏裂的有五处,每处算二片瓦;其中有一处是在堂屋的屋角,接缝处开裂比较大,要再多算二片;檐角还有几块被风吹下来摔了,虽然没在屋内漏水,但是排水不整齐,也不好,又要多算几块。
最后他一合算,说道:“差不多要二十片。”
叶欣点点头,“那就算三十片吧,宽裕点。”
沈卓说:“我已经算宽了,不用这么多。”
叶欣坚持道:“多买点备着也好,下次再有坏了直接换上,就不用等了。”
沈卓觉得她说得也对,就没异议了。
叶欣看看蔚蓝的天空,担心他晒晕了,“你先下来吧。这几天晴朗无雨,要不先这么开着晒晒屋里?反正明天也差不多能领到瓦片了。”
沈卓说:“不行,万一下雨来不及。而且山上有叶子会落进屋里。”
叶欣一想也是,他们这儿靠山,“那你慢慢来。”
等沈卓复原了瓦片,叶欣又牢牢把住梯子,让他下来。
沈卓下来搬好梯子去洗手,叶欣则回房拿钱。因为不知道要多少,她把所有钱都拿上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