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古木架  发于:2025年02月16日

关灯
护眼

沈卓看见腌菜还有点疑惑,“你什么时候腌的?”
叶欣所当然地说:“就前几天啊,你在做饭,我就顺手腌了,不费什么工夫。”又说:“就是比较费盐,下次记得要多买点盐。”
她语气太正常了,沈卓一点也没怀疑,反而认为的确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点头记下要买盐的事情。
晚上,叶欣进空间又收一批青菜晾晒,还有红艳艳的辣椒,吃不去的都晒干保存。
然后她蹲在水边,看着那几穗沉甸甸黄澄澄的稻谷,陷入了沉思。
现在,外面的水稻还在长,空间里的水稻已经可以收获了,而且稻穗沉重,粒粒饱满。产量她没有概念不好比较,但是这品质一看就上乘。
小心地把这几穗水稻收了,全部脱粒后,得到了一水瓢的稻谷。
她知道第四块地要种什么了——种水稻。
天天吃大米饭,大米消耗太快了,上次买的十斤米已经吃完了,要买的话也是一笔钱,每次从镇上背也够累的。
自己种粮食吧,先把主粮搞定再说!
这些稻谷全部做种子,抓紧育种,说不定下一趟收获还是比外面快呢。
这下空间八块地就规划完一半啦~
叶欣心情愉快地把稻谷摊开晾晒,看着它们仿佛就看见了白白胖胖的大米饭。

庄稼在晴空下茁壮生长,人们在艳阳下汗流浃背。
红薯地已经除过一遍草,现在是在玉米地里忙活。只要庄稼长得好, 收成好, 一切辛勤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叶欣跟几位相熟的婶子挨着,一边干活, 一边请教一些庄稼上的事情。她插队的时间毕竟还短, 经验少, 许多农事不知,问一问总好过自己瞎忙活。
这也是跟这些婶子打交道的一种方法,她们太能聊了, 与其让她们八卦自己,不如自己引导话题。
比如叶欣问水稻种植的事情,婶子们就会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什么时候育种、怎么育种、水田如何平整、如何施肥、几月种几月收都说得清清楚楚了。
叶欣又问菜种多了如何处置, 婶子们又纷纷给出蔬菜的多种干制、腌制方案。旁边有不认识的婶子听到了, 也兴致勃勃地加入。
于是谈笑间, 叶欣获得了梅干菜、酸菜等制作方法。
这边说笑热闹的场景与那边几名女知青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妈呀,她现在真的跟村里妇女们打成一片了!”刘红霞小声叫道。
一向不怎么说话的王小薇,抬头往那边看了一眼, 突然说了句:“叶欣的气色好了很多。”
其他几人一愣,都纷纷观察起叶欣来。
虽然不怎么亲近, 但是天天一块上工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也就不怎么看得出变化,现在被王小薇一句点醒, 她们才发现叶欣变化还真是挺大的。
之前她黑黑瘦瘦的, 脸上带着一种营养不良的蜡黄,特别不起眼。
但是现在仔细一看, 她脸颊饱满了些,皮肤也白皙多了,可能是热的,白里还透着红晕,看着健康多了,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带着一股水灵劲儿。
以前她总是一脸不高兴,现在她面带笑容,语气神态都是欢快的,看着顺眼多了,也怪不得那些婶子乐意跟她聊天,
说是跟婶子们打成一片,但其实她在人群中还是挺显眼的,年轻,活泼,又落落大方,并没有乡下人的土气。
郑文文纳闷起来:“还真是……怎么大家都晒黑了,就她变白了?”
刘红霞盯着叶欣猛瞧,嘴里道:“我看她以前都不戴帽子,难道是戴帽子遮阳,才没晒黑?”
郑文文道:“那破帽子能挡什么?再说,她也没以前那么干瘦了,好像长肉了。”
刘红霞猜测:“难道是在沈卓家吃好了?”刚说完,又自己摇头否定了,“不可能,沈卓家能吃饱不错了,能吃多好?那真是奇怪了……她到底怎么变的??”
江静雨倒是注意到了别的,“叶欣她在跟妇女们请教怎么做梅干菜和酸菜。难道她种的菜多到吃不完?”
郑文文皱眉:“不能吧?以前她住宿舍的时候可是菜都不会种!”
王小薇这时又说了一句:“说不定是沈卓种的。”
“对啊……”她们反应过来。
难道说,那被她们看不起的穷少年沈卓,其实种菜是一把好手?
最近他跟叶欣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难道就是他把叶欣养好了?还会辨认药材,眼看就要参加医生培训了。
人家还有自行车,凉水塘独一份。
长得又好看。
这么算下来,好像,还挺优秀的……这还是十七岁,等过几年,说不定也没那么穷了。
刘红霞盯着叶欣,这下是真羡慕了,“看来她也不糊涂啊。”
郑文文虽然对叶欣的变化感到惊讶,但还是坚持原来的看法,“再怎么说,还是等回城的消息更智。叶欣现在跟沈卓纠缠得越来越深,以后更不好分开了。”
男知青们今天没在玉米地除草,沈卓也没在,因为到了水稻追肥的时候,他们都去水田施肥了。
沈卓本来属于特别瘦弱的少年,一般队里也不给他安排重活。但今天小队长李建邦冷不丁发现他好像长壮了一点,拍了拍他的肩膀,虽然还是瘦,但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皮包骨了。
李建邦满意地点点头,以为他终于从父亲去世的事情中走出来了。之前他瘦得真叫人心疼,同在一个村,虽然不同姓,但也是看着长大的孩子,李建邦当然也是盼着他好的,就给他也安排了水田施肥的活。
这活累,也脏,不过拿的工分多。
沈卓脸上没什么,心里却是有些振奋的,觉得自己终于能像个真正的男人一样干活了。
那些好东西没有白吃……叶欣是对的!
几名男知青就在边上,有些意外地看了看这个少年,这还是第一次一起干活。虽然因为叶欣的关系,对他的名字很熟悉了,不过没怎么接触过,因此无话可说。
李光荣也属于壮劳力青年,也在这一批施肥队伍里,看了看沈卓,因为之前的尴尬事情,也没说话。
倒是李光荣同辈的一个叫李光辉的,跟沈卓年纪相仿,小时候也是一起上学一起玩耍过的,还算熟悉。这会儿见了沈卓,就走到他身边打招呼:“沈卓,你最近还好吧?”
李光辉皮肤黝黑,一脸憨厚劲儿,长得比沈卓壮实多了,却是个细心的。自从沈卓爹出事,沈卓就变得更沉默了,两人住得远,平时又不在一块儿上工,已经好久没说话了。李光辉其实挺担心他的。
沈卓知道他是关心自己,点点头,“挺好的。”
李光辉就松了口气,“那就好。我看你现在气色好多了,我之前真担心你撑不住。”小时候就没了娘,现在爹又没了,又没有其他亲人,想想真是挺可怜的。
干活的时候,李光辉就跟沈卓挨着,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当然,都是李光辉说得多,沈卓不怎么爱说话,只是听着。
李光辉突然还八卦了下:“那个叶欣,还住在你家啊?”
沈卓:“嗯。”
李光辉看了看他,又问:“你该不会还跟她继续婚约吧?”
沈卓:“嗯。”
李光辉忍不住惊讶了:“不是,你怎么忍得了的,她之前那么……”说不下去了,反正他是觉得,换了自己肯定忍不了的。
沈卓顿了下,说:“她改了很多,现在很好。”
李光辉又看了看他,发现他是真心的之后,不可思议叹了口气,“好吧,你高兴就好。”
“叮铃——”
午后,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提醒着人们,邮递员来了。
随着邮递员洪亮的嗓音传开,叶欣听到自己有信件,其他两三个知青也有。他们纷纷去取了。
叶欣看了眼信封上的地址,知道是家里寄来的,就先收起来。
晚上洗漱过后,她才进空间拆信看了。
还是大姐叶欢写的信。
信的开头,大姐表达了对她终于回信的高兴和激动,说家里收到信后,都松了一口气,知道她好好的,一家人也放心了。
随后说没想到丰水大队这边条件这么辛苦,又很心疼,希望她坚强一点,跟队员打好关系,有什么不懂的、做不了的,不要逞强,找人帮忙。
接着说到上次寄来的三十块钱是补贴她的,不用还,也不用记在心上,让她尽管拿去花。不过,自己也不宽裕,这次就不能继续寄钱或其他东西了,希望她解。
大姐让她这次也要记得回信,保持联络,她会等回信的。
最后,大姐还有些欣慰地问她,是不是还在学习?因为发现她的字迹比以前端正多了。并说这是正确的,也许有朝一日政策变化,知青能通过招工或者招生回到城里,保持学没错的。
叶欣看到最后这段,忍不住庆幸。
她就知道字迹不一样肯定会引起注意,不过没想到大姐自动往好的方面解了。
叶欣并没有练过书法,原主也没有,写字都是力求端正,不过叶欣的字还是更端正一点,所以这个解也算合。
反正不是怀疑变了个人就好。
关于这次没有收到钱或者别的东西,叶欣也不失望。
毕竟她不是原主,不能所当然地享受原主家人的馈赠,上次的三十块钱她也不白花人家的,先记着。
倒是这次她可以寄些菜干回去,聊表心意。叶家不是生活很宽裕的人家,城里人粮食也是有定数的,弄吃的不容易。菜干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也能添道菜。反正她后面还会继续晒,多的是。
不过这么一来,叶欣手上就只有十八块钱左右了,按照每次采购的花销,最多还能买两次的。
她心中有了紧迫感。
得赶紧挣钱才行,不然就要没肉吃了!
正好屋后菜地的菜也在陆续成熟了,吃不完,可以借这个明路把空间的菜拿出去卖一批。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叶欣就跟沈卓说去镇上的事情。
有寄信这个借口,一切顺成章。
沈卓答应了,生产队里请假也好说。
不过还不能马上进城,还要抓紧采两个下午的药,多凑一点。又花了两天晒干。这么下来,距离上次赶集快一个月了,家里好吃的都已经消耗完,叶欣迫不及待要去采购了。
他们请假的时候,被几个知青知道了,郑文文当场跑过来问:“叶欣,你能不能帮我递一下信?”
叶欣意外了下,点头:“可以啊。”
有了郑文文开口,其他要寄信的知青也过来拜托她帮忙。毕竟镇上太远了,去一次费时费力,能有人帮忙最好不过了。
反正也就是顺手的事情,叶欣都答应了。
这下倒是让那些还对她抱有成见的知青有点不好意思了,觉得她真的改变了很多,不管是外表还是性格。

第024章 赚钱难
沈卓知道叶欣的卖菜计划, 去镇上的前一晚,他就问要不要先把蔬菜提前摘好,毕竟要赶早, 怕来不及。
叶欣说:“不行, 早上摘才新鲜。我会早起摘的,你不用操心, 去检查自行车吧。”
沈卓只好去检查自行车了, 一个月没骑, 确实要看看,打个气。
检查完自行车,又把家里的老称拿出来, 这是以前沈卓爹买的,主要就是用来称药材,采了多少, 晒干之后称一称, 心里也有个数;平时买了肉或者粮食, 回来也称一称,看看有没有被缺斤短两的。现在擦擦干净还能用,也省得买了。
叶欣见了, 就过来向他请教怎么看。现在用的普遍是这种老称,上次在药材铺看见的也是这种, 她得学会了。
沈卓就仔细跟她说了说,大刻度为一斤,小刻度为一两, 最大能称六斤, 称的时候要慢慢找平衡,别被秤砣砸了脚。
倒也不是很复杂, 叶欣听了一遍就明白了。
第二天天没亮,两人都起来了。
沈卓拿了一个竹篮要往菜地去摘菜,又被叶欣拦住了,“我去,菜地里我熟悉。”她接过篮子,把他往灶房推,“你还是做饭去。”
沈卓只好去灶房生火做饭。
太早了,屋后还一片昏暗,昆虫鸣叫的声音衬得山村格外宁静。
叶欣打了个哈欠,咕哝一句“起得比猪还早”,听听灶房的动静,闪身进空间。
空间里就明亮多了,她到菜地里就是一阵狂摘,芥菜、白菜、空心菜,茄子、黄瓜、胡萝卜,辣椒、豌豆、西红柿……
一边摘一边还要注意外面的动静,做贼似的。
沈卓洗米下锅,烧旺了火,提着煤油灯走到屋后,就见她已经摘了一篮子菜了。
没等他放下灯帮忙,叶欣就塞给他两个茄子道:“你回去切了多放点油焖,加点咸菜,早上吃这个。”
沈卓说:“饭还没做好,我跟你一起摘。”
叶欣说:“我自己就行,你又不知道哪些可以摘哪些还不可以。或者你去检查一下要带的东西,别落了什么。”
沈卓没话可说,自己对菜地确实不如她熟悉。只好回去,再检查了一遍药材、称和自行车,背篓也拿出来准备好,还从柴房抽了些稻草备用,等锅里烧开了,就盛饭洗锅,切菜炒菜。
叶欣继续,菜地里也摘了些。
难得去一次镇上,她想多带点卖了,多赚钱,也不浪费。结果摘得有点多了,粗略估计有七八十斤的。
好在她现在力气也长了些,重一点也可以背得动。
就是一个背篓装不下,她抓紧时间把一些菜园比较少的如西红柿、豌豆、苦瓜等都先装了,在底下先铺一层老菜叶,放这些重的、不怕压的,上面再放新鲜的绿叶菜,也做遮掩。
装不下的一些菜,就放到沈卓的背篓。药材晒干了包好放底下,不会弄湿,称也不碍事。
两人都有心多背一些菜去卖,所以准备了两个背篓,一人背一个。
叶欣这边装完菜,沈卓也把早饭做好了。
雪白松软的大米饭,就着咸菜油焖茄子,咸香下饭。两人吃得饱饱的,准备出发了。
沈卓推出自行车后,叶欣把那个装有药材的背篓提起来给他,并且说道:“这个比较重,你背这个啊。”
沈卓不疑有他,就背上了,倒背在胸前,好让她抱着自己……关于这个,现在倒是不用太别扭了。
叶欣背另一个背篓,被坠得一歪,差点没站起来,她连忙稳住,若无其事地上车。
沈卓感觉后座一沉,然后她身子就贴了上来,双手从后面伸过来,紧紧地搂住了自己的腰。
他脸庞一热,还是感觉有些不好意思的。
她的声音传来:“走吧,我们快点去镇上,抢个好位置!”
沈卓“嗯”了一声,蹬车下坡。
此时天才微微亮,空气中还带着浓重的晨雾,自行车快速穿过带起一阵风,搅动浓雾,拂在脸上格外清凉。
山间小路一片宁静,路旁的小草仍然茂盛,叶片上的露珠在渐渐明亮的光线中清晰可见。
叶欣感觉有些凉,把脸颊贴在沈卓后背,感受着他肌肤透过衣服传递出的温热,心里突然有点柔软,“会不会太重了?这次带的菜有点多。”
沈卓感受着她手和脸都贴着自己,有些脸红,心里却是喜欢的,低声回答道:“没有。我骑得动。”
叶欣在背后笑了下,“你要是累了就跟我说,咱们下来歇歇再走。”
沈卓说:“不是急着去占位置?”
叶欣说:“也不好把你累坏了。”
沈卓心里更甜蜜,唇角不自觉地翘起来。
的确感觉比之前重得多,不过他的身体素质跟上来了,力气也变大了,还是可以蹬得动的。
倒是怀疑她的背篓是不是装得太重了,要跟她换过来背。叶欣当然不答应。
他们不到六点钟就出门,到了镇上,也才六点半左右,天刚亮起来。
从镇口看还没什么人,陆续出现的都是从各个方向来赶集的乡下人,背着背篓,也有推着木板车的,纷纷往镇子西边赶去,想来也只有卖货的才会来这么早。
两人也赶紧往那边去。
已经有不少老乡在摆摊了,这块地方是大家自发形成的一个农副产品小市场,这会儿计划经济当然没有规矩章程,也不收费,只讲究个先来后到。
老乡们卖菜的居多,叶欣瞅准一个卖葱蒜的大爷和一个卖咸菜的大娘之间的空位,赶紧窜过去,把背篓放下来,先把位置占了。
然后忍不住喘了口气,真是挺重的!
本打算是去黑市卖的,但是上次在陈家几兄弟那里看过了,没有卖菜的。她猜测是夏天蔬菜多,人们要吃青菜也犯不着去黑市买,那边不一定收,可能要到冬天菜少的时候才有行情。现在还是在这里先卖卖看吧。
左右两边的小摊看看她卖的东西跟自己没冲突,也没说什么。
沈卓推着车跟过来,看她额角都冒出汗珠了,心里懊悔,“你那太重了,该给我背的。”
叶欣擦了擦汗,笑道:“没事,这不来到了吗?你把菜放下来吧。”
沈卓便把背篓也卸下来。
叶欣搭手,先把盖在上面的一块破布揭开抖了抖,直接铺到地上,然后才一把把地把青菜拿下来,在破布上码放整齐。最后把称也拿出来,对他摆摆手:“好了,你先去把药材卖了吧!”
沈卓一愣,“咱们不一起卖菜吗?”
叶欣说:“用不着。我先在这里卖着,你去把别的事情办了再来。”
沈卓觉得也行,又背上了背篓,走前还有点不放心,“你会称了吗?”
叶欣说:“会了,昨晚你不是教我了吗?”
有意让他离开久一点,她又紧接着低声说几句:“我看你跟徐大夫挺熟,关于那个培训的事情,你不如问问他,提前了解一下。徐大夫住在镇上,消息比咱们灵通。”
沈卓点点头,背着药材推车走了。
等他一走,叶欣才揉了揉酸痛的肩膀,然后把自己那个背篓上层的青菜都拿出来,露出底下沉重的瓜茄豆等等。
刚露出来,右边卖咸菜的大娘就探头看了眼,哎了一声,“姑娘,你这西红柿不错啊!”
叶欣笑脸迎人,“早上刚摘的呢,正新鲜,大娘要不要买两斤?”
大娘又仔细看看,这苦瓜、黄瓜、茄子、胡萝卜……一个个都色泽鲜亮,饱满水灵,就连那些绿叶菜也格外地青翠,一看就好。不过大娘还是摇了摇头:“我这还没开市呢,等会儿卖了钱再说吧。”
叶欣也不说什么,回头继续背篓里的菜。
左边卖葱蒜的大爷好奇探头看了看,也不禁赞叹一句:“是真不错,家里老人种的吧?”
叶欣笑着点点头,并不多解释。
正好有买菜的路过听到,便转头看了看,发现这菜是真水灵,而且品种多,便蹲下挑了起来,“姑娘,这西红柿怎么卖?”
叶欣前两次已经了解过这里的蔬菜价格了,当下便干脆地报价:“西红柿、茄子、豌豆、苦瓜五分一斤,其他三分,绿叶菜两分。”
对方一皱眉:“怎么比其他人卖得贵啊?”
叶欣笑道:“是贵了那么一分半分的,不过我这菜也更好啊。”
那人就站了起来,“太贵了,我到别处看看。”
叶欣笑脸不变,“您去吧,我这好菜不愁卖。”
还真是,那人还没走开呢,就有一个妇女牵着小孩儿来了,看了看筐里的菜,爽快地说:“西红柿我要两斤,茄子也称一斤。”
“好嘞!”叶欣精神一振,手脚利落地开称。
这年头农药化肥用得还不多,也没有乱七八糟的包装概念,蔬菜瓜果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一看就能看出来。
有人驻足购买,就很容易吸引别的人来看,发现她的菜特别新鲜特别水灵,种类还齐全,都纷纷询问。稍贵的价格劝退了一些人,但也有不少人愿意贵点买好的。
“西红柿称五个看看多少?”
“茄子拿两根吧。”
“苦瓜败火,给我称两斤……”
叶欣连忙称斤算两,报价格。
第一次卖东西,她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不过等熟悉这个称之后,就顺手了起来。算数也简单,菜一斤斤地卖了出去,钱一张张收过来。
最先卖出去的,都是西红柿、茄子、苦瓜这些,因为别家都是卖绿叶菜多,就算有这些也没品相那么好。
叶欣对此乐见其成,一个是这些重,另一个也是沈卓不知道有这么些,先卖掉也好。
她这生意好,旁边的人频频侧目,很是羡慕。
右边大娘听到价格本来是打退堂鼓的,但是看那西红柿红艳艳的个大饱满,又想买了,可还想讲讲价,就在一犹豫之间,卖完了。大娘只能一拍大腿,“哎,卖这么快!”
叶欣也就背了几十斤菜来,每样不多,这个称两斤那个称两斤,卖得当然快了。西红柿首先卖完,然后是茄子,绿叶菜便宜又水灵,也卖了不少。
等沈卓回来的时候,刚好一波客人离开,叶欣若无其事地拿了两把绿叶菜放在其他上面,道:“回来了?”
“嗯。”沈卓停了车,蹲到她身边,低声交代:“卖了九块多。”
叶欣点点头,“那你去供销社买东西吧,盐、糖、菜刀……”
沈卓说:“供销社还没开门呢。咱们卖完菜再去。”
叶欣一拍脑门,又说:“那你在这前后转转,看有没有卖鸡蛋鸭蛋的,看见就都买了。菜我自己能卖,你看我这一会儿卖好些了。”
沈卓看了看摊上,知道她还顺利,便听话地站起来,去找鸡蛋鸭蛋这些抢手货了。
叶欣继续卖菜,很快苦瓜、豌豆也卖完了,胡萝卜、黄瓜、辣椒也所剩无几,绿叶菜又卖出去一些。
沈卓拎了一兜二十个左右的鸡蛋回来。
叶欣说:“太少了,不够吃的。你再继续转转看看,还有老乡陆续来摆摊呢。”
沈卓又去转了一圈,还真又买回来一袋鸡蛋和一袋鸭蛋。
这时候叶欣菜摊上又少了些,不过还有一点,她说:“供销社快开门了,你去吧,趁人还少,不用挤。”
沈卓有点郁闷看她一眼,不过还是听话地又离开了。
等他从供销社买完东西回来,叶欣的菜也终于卖完了。
她长出了一口气,把称和剩下的菜干放进背篓,稍微数了数这些皱巴巴的零钱,然后瞪大了眼睛。
她卖了几十斤菜,才得到两块多钱??
这跟她想象的不一样啊!
她那么水灵的菜!
费了那么大劲!
但是掐指一算,好像就这么多了……
叶欣欲哭无泪,果然不管在哪个时代,钱都好难赚啊。
旁边大爷大娘却是羡慕不已。他们一个集能卖几毛钱就不错了,这小姑娘短短时间就卖上两块钱,在他们看来已经顶天了。当然只是羡慕,没有嫉妒,因为叶欣带来的客源也多少照顾了他们的生意。
“姑娘你这么早收市了,真好啊,不用熬一天。”
“菜种得好,怪不得卖得快。”
叶欣连忙收敛了脸上的表情,礼貌告辞:“我先走了,祝大爷大娘生意兴隆!”
沈卓问:“现在去邮局?”
叶欣点头:“嗯,去寄信。”
其实仔细想想,钱是难赚,但这个年代物价也不高,两块钱已经能买不少东西了,只是相对于她要花的钱显得太少而已。
卖菜本来也不是什么暴利的行业。她第一次卖菜就这么顺利,已经是超乎想象了,她要知足。

第025章 种果树
这时也才八点多, 太阳照在小镇上,金灿灿的。来赶集的人已经不少了,镇上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到了邮局, 沈卓跟以前那样在外面等她。
叶欣先把帮忙带的信投了, 然后才去写自己的。没错,她的信又没写, 就是准备到这里现场写的。
一回生, 二回熟, 她提起笔来就唰唰写。
首先表示自己已经渐渐习惯在丰水大队的生活,跟村民的关系也在慢慢变好,她学会了很多种地的知识, 有信心可以养活自己,让姐姐不要担心她。
随后提到自己在自留地里种了许多蔬菜,吃不完, 晒了些菜干, 寄回去给姐姐尝尝, 希望姐姐不要嫌弃。
最后祝大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一封信就写完了,很简短。
检查了下没有错字, 她就装进信封,贴了邮票, 和菜干一起寄了。
出来后,叶欣对沈卓说:“走吧,咱们去买点肉。”
沈卓愣了会儿才反应过来, 这是又要去黑市了, 下意识就看了看周围。倒也没说不买,默默推着车跟她往前走。
叶欣一边走一边跟他商量:“这次多买点, 上次买的不够吃几顿的。”
沈卓提醒她:“刚才买了挺多鸡蛋了。”
叶欣说:“光吃鸡蛋哪够?最好天天都有肉蛋吃,早上吃鸡蛋,晚上吃肉,或者换过来,早上吃肉,晚上吃鸡蛋。当然了,要是顿顿都有肉和鸡蛋就更好了。”
沈卓听沉默了。顿顿吃肉,这也太奢侈了,真是不敢想。
叶欣继续道:“大米也要买些,米缸里不多了。”
沈卓开始默默盘算,自己口袋里几块钱够不够采购一次的。
到了地方,叶欣学着上次大叔那样敲门,没多久,熟悉的壮汉开了门。
叶欣笑着打招呼,“陈二哥。”
“是你们啊,快进来。”陈二记得他们,这对小年轻还是好认的,又有车,上次还买那么多,很难不记得。
自行车还是放在院子,两人熟练地走向左边房间。
正好没其他人,陈三见了他们也是笑脸相迎:“你们来了,这次买什么?”
叶欣笑道:“还是买肉,再买点粮食。”
有心多买,无奈囊中羞涩,还是不能放肆消费。
叶欣仔细挑了两块腊肉、一只熏鸡,又加一只风干鸭子,另外称二十斤大米。这次因为没有买鸡鸭蛋和油,算下来的价钱倒是跟上次差不多,陈三也给优惠了几毛钱。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