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朝by晏闲
晏闲  发于:2025年02月13日

关灯
护眼

可自从春日宴之后,京中对谢澜安女扮男装的议论甚嚣尘上,她在此时公然纳士,时机选得古怪,就好像……在故意挑衅江南士林一样。
那个女郎可以凭着自己姓谢胡作非为,他却是一无所有走在悬空绳索上搏前程的人,不能踏错一步。
“不去。”
白颂遗憾地啊了声,“我还想去试试呢,虽然我比你老兄差了八条街不止,但去见识一番世家风采也好啊,那可是乌衣巷谢家啊。”
“我不会去,劝你也不要去。”楚清鸢踅身坐回案前,拾起自己未读完的半卷书。
烛灯下他侧颜清寒,薄唇如柳,宛如一个永远不会意气用事的人。
“那人身份尴尬,如不出意外,谢氏宗老很快会责问拘管她,她自己前途尚且未卜。你我这等寒门末流,寻个出身不易,警惕是非沾身,变成终身之辱。”
他镇静的语气听不出半分异样,白颂也没察觉青年扣着书帙的指节微微发紧,大喇喇地说:
“好啊,不去就不去吧,反正你眼光一向长远。不过亏我来的路上还胡想,谢娘子这道招贤榜,会不会单是对你一个人抛出的青眼,毕竟那日,她只同你说了话……”
楚清鸢眸光蓦地一深。
白颂歪打正着,说中了他埋在心底不敢深想的那个猜测。
玄武湖边的那双清绝眼眸,他越想忘越忘不掉,此刻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他脑海,那点点漆光,分明只注视他一人而已。
清俊自持的青年,心跳渐次失序。
楚清鸢读圣贤书,从不信天上掉馅饼的美梦,但他也从不怀疑自己的学识才具,否则眼高于顶的丹阳郡公,何以力邀他入府幕。
——所以,万一,是真的呢?
金陵谢氏上百户,这一夜除了谢澜安,大概没几人能在谢家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中睡得好的。翌晨雨过天晴,谢澜安要出门。
将及影壁,却被谢知秋迎头拦住了。
“你对老祖宗做了什么!”
谢知秋双眼熬得腥红,显然一夜未睡。他昨晚听说五叔死于自缢,自尽的那条白绫还是谢澜安送的,一身白毛汗当场就下来了。
此刻看着谢澜安,他眼神里还带有隐隐的恐惧。
自古士人自缢,何其屈辱,五叔前天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她到底逼人做了什么?
谢澜安一身天雪白的束腰广裳在晨风中流动,清冷不近人。
今日未劳烦五娘,她还是穿这种系束简易的衣裳更习惯。
“上一个与我这样说话的人……”谢澜安伸手向天一指,好心提醒,“三叔且留神些吧。”
谢知秋猛地打个寒噤。
说没有忌惮是假的,可他又实在不甘就这么将家主的位置拱手让人,眼中逼出一丝狠戾:“你便不怕悠悠众口,不怕你二叔回来找你算账!”
“三叔与其操这份闲心,不妨多关心一下自家事。那个巷子叫——”
“回主子,”允霜上前接口,“是言偃里蓁叶巷西首第二户。”
这下子谢知秋眼神真的变了。
那是他安置外室的宅院,除了他和他的心腹无人知道。
想谁谁来,他身边的詹事常恭这时匆匆绕过影壁,看见谢澜安时脚步一滞,随即对谢知秋附耳:“老爷,蓁叶巷的宅子里空了,秋小娘子主仆都不知何处去了……”
“你做了什么!”谢知秋骤然扭头,难掩惊异。
“你以为你拿捏得住老夫,不过一个女人——”
“怀了身孕的女人,三叔纵使不看重,也要念一念自己的骨血吧。”谢澜安没了耐心,摆摆手往出走,“要不我去回禀三婶母一声?”
谢知秋闻言险些心弦崩断,她怎么连秋娘有孕都知道!他自己得知此事也尚不足十日!
与此同时,谢知秋所居的院落,一个婢子正颔首与袁氏道:“我们女郎让奴婢转告夫人,倘若是三老爷掌了谢家,三老爷的雅致夫人您一向最清楚,到时春风得意,纳妾蓄妓,还能有个消停?对夫人您又有何好处?”
三房夫人袁泠君生有一双吊梢凤目,细若柔荑的手搭在女使手背上,听着这番话,不置一词。
这小婢口齿伶俐,面相也讨喜,抿着酒窝按主子教的话接着道:“退一步说,若说您帮三房掌家,是为了给小郎君将来铺路,可是咱们谢府的嫡庶之见又不重,从来一视同仁地培养子弟。三老爷正当壮年,真叫他再鼓捣出几个儿子,将来这家业——”
“住口。”袁泠君闭目打断她的话,暗暗运气。
她好端端的袁家千金嫁过来,想过的便是一心一意的日子,最忌讳夫君身边有莺莺燕燕。那五娘子是怎么来的,她岂会忘了?
袁泠君不得不承认,这番话话糙理不糙,她先前一心想帮扶夫君做这个谢氏郎主,确实想浅了。
老话说得好,夫妻两个,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她膝下只有阿演一个儿子,三郎却还在壮年。
再者,此前谢澜安女扮男装的事,确实惊到了袁泠君,但还没等她去西院那边瞧大伯嫂的笑话,就听得谢家五叔的噩事。
可见谢澜安绝不是个好惹的。
妇人明知谢澜安的这番话有算计,但思来想去,对她的利益并无妨碍。
她于是对女使吩咐:“去,将三老爷叫回来,我有事相商。”
府宅门口,谢知秋正丢了魂似的目视谢澜安出府登车,不知她把秋娘藏到哪去了,进退失据间,忽听屋里人请他回房,心中便一惊。
竖子还当真告诉了夫人不成?!
全金陵都知道,谢府三夫人向有妒名。谢知秋惧内,也非秘事。
下一刻,却见谢演从随墙门那边奔来,白着脸道:“阿父,坏了……”
“又怎么了!”谢知秋不详预感罩头。
“方才义兴周家的人登门,说孩儿与周娘子订下的亲事不合宜……”谢演哭丧着脸,“他们要退亲。”

谢澜安并不清楚她出府后三房父子的对话,这谢周两家的亲事,还真不关她的事。
她这几日做的部署,从羁縻府兵,到清查账本整理证据,再到循着前世记忆接走三叔放在心肝上的秋娘,都意在敲山震虎。
五叔公也好,三叔也罢,先把族中最硬的骨头敲碎了,余下的便成不了大气候。
至于是不是周家自己觉得谢氏如今是多事之秋,不堪良配,那就不关她事了。
谢澜安要去的地方是落星墟。落星墟东临鸡笼山,上有断崖,在城西十里。车过闹市,街衢中有识得谢府车驾的,少不了指点议论。
惊才绝艳的谢氏家主由男变女,受伤的原氏子不讼谢家,反跪乌衣巷,已成为如今金陵城的两大奇闻。
谢澜安在车内安坐如山,闭目养神,听玄白汇报这两日京中的流言。
有名不见经传的太学生情绪激昂,针对她从前的雅号“妙绝时人”,将部首抹去半边,变成“女色时人”,音即女色事人;
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士感慨,“天地无知,使谢公无子,遂令小女逆道,翣如沐猴。”
隔着车厢门,玄白声音越来越小,最后义愤填膺地说:“都是些混账行子的话,主子千万别放在心上。”
“无甚可放心上的。”
谢澜安闭目把玩折扇,上辈子连骂她不如铜雀台上妓的话都听过,这些骂不到点子上的酸词,小打小闹了。
明知主子不会把这点鞋底沾的泥水放在眼里,辕座上的允霜还是紧绷着脸,说:“那些人的名字我都记住了。”
车中女子笑意动人。
落星墟的那处断崖还在。
不知是否春气和暖的缘故,此地还没有六年后孤峭萧瑟,远看草色葱郁,花木扶疏,薰风拂来满人衣,竟有小许怡人景致。
谢澜安负手敲着扇子,行到山崖绝壁处,向下俯瞰。
刀削般的岩崖尽头,是深不见底的渊涧。
不远处的玄白和允霜不明白主子来此何意,一直留意着主子的动作,生怕她离崖边太近,一个不小心跌下去。
忽然谢澜安的身形矮了下去,玄白的惊呼卡在喉咙口,却见主子只是蹲下去,轻轻抚摩一块石头。
那块石头上沾过何羡的血。
谢澜安闭了闭眼。
她并不是个自怜自艾的人,连前世纵身一跃的彻骨之痛,其实也记忆斑驳了。
只不过有时闭上眼,脑海中总有一段挥之不去的幻景:那是在她身死之后,魂魄离身之时,恍惚似见一位穿白麻衣的天人盘跚而来,姿色修美,声如天籁,俯身收她尸骨,又吟挽歌相送……
当然幻想就只是人死前的幻象了,世间哪有什么神仙呢。
人死都讲究个入土为安,原来她也不能免俗,介怀自己暴尸荒野,所以才会臆想出这样一段际遇安慰自己吧。
山顶风大,气质淡漠的女郎眉睫半敛,白衣胜雪,袂袖翚然飘忽,仿佛下一刻就要羽化而去。玄白忽然有些心慌,忍不住开口:“主子……”
正当这时,从山道西边疾驰来一架缯盖朱轮马车,那马车临近谢府马车前,又一个勒缰急停。
允霜眼神一亮,高声道:“女郎,乐山君到了!”
谢澜安站起身,往山坡下眺了眺,眼里多了些笑意。
她这边悠悠下山,那边从车里跳下个穿青竹衫,戴白纶巾的年轻郎君。男子望见这边的人影,高挥手臂,奔跑过来,却因身子骨柔秀,一路上被草窠石子绊了好几回。
谢澜安唇边笑意越发明显,索性不走了,站在原地等。
等那一身文气的碧衣郎君跑近,气息没喘匀,便把住谢澜安的双臂问:“还好吗?有没有人欺负你?”
俩护卫忍俊不禁,谢澜安曼声开口:“放心,只当我欺人的份,哪个能欺我。我料想你上回说去西山看望尊师,从西山收到信,会立即动身,今日也该到了,便出城来迎你。”
顿了顿,她轻不可闻地说:“乐山,真是好久不见了。”
这碧衣郎君便是以善音律而闻名的文良玉,字抵璧,雅号乐山君。
别看他年龄不大,因在音乐上出众的天赋,被高士崔膺收为高徒,不常住金陵城里,却名声在外。
谢澜安此前发出的第一封信,便是给他的,在信上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
非如此,对不起他上一世在东平猝然闻知自己离世后,怔忡悲痛,摔琴断弦,余生不复弹琴的情谊。
文良玉看清谢澜安的衣饰,这才讪讪放开她,喃喃:“谢兄,是谢姑娘了。”
其实她的脸还是文良玉熟悉的那张脸,连英气都不减分毫,头发利落束起,也无一丝云鬓堆斜的妩媚。
但眼前人身上那种不再端庄的散漫气息,还有不同于从前温润的清冷眉宇,是和从前不大像了。
咦,怎么连个头都不如他高了?
文良玉心无杂念,又灿烂笑起来,“那以后我便唤你含灵。”
谢澜安也笑,“之前说帮我斫张好琴,带来没有?”
文良玉忙说有,在车上。这一路他又着急怕谢澜安在京中出事,又怕马车太颠簸损了他的琴,只好把琴牢牢抱在怀里赶了一路。允霜闻言,即去取琴。
趁此空当,文良玉又不放心地问了谢澜安一回,京中有无人针对她说闲话。
他以手搔头:“我是人微言轻,但我可以去求我老师,请他老人家帮你说话。”
在他心中,知音就是知音,岂有男女之别。
文良玉自认是乐痴一个不假,既无功名官爵在身,也无显赫家世庇护,没什么用处,但他的老师,可是被誉为中原楷模的崔膺啊。
尽管如今中原收复不回来,老师也心灰意冷地避世了,但谁敢伤害他的朋友,他总要做些什么。
“真没有什么。”谢澜安捻开折扇,这动作,是女子的心性男儿的习气,独一份流风写意,“再说,无人针对我,我拿什么理由回击呢?”
这话文良玉听不大懂,他平时除了打谱也不喜欢深想事情,总之无事就好。
“方才在山上看什么?”
谢澜安扇指东北方,“你看,金陵的山还是低了些,听闻登京口北固山,隔江北望可见中原。有机会我想去看一看。”
文良玉只是点头笑。玄白的嘴是个闲不住的,立马接口:“小人听说那镇守京口的大司马残暴极了,最喜筑京观,大胜后割美人头盛酒相庆。太后倒任用这样的人……”
捧琴而回的允霜眉头一动,还没来得及提醒,谢澜安已扬起扇子敲在玄白脑袋上。
跟着她抛扇到玄白怀中,伸手接过古琴,抹去裹琴的布帛。
只见琴身为焦尾形制,绿檀为面,底部有文良玉亲手刻上的琴铭:君子无垢。
谢澜安勾指轻试琴音,入耳泠泠,赞叹:“好琴。”
文世良笑说:“许久不曾与你合奏一曲了。”
谢澜安颔首,二人便登高几步,寻了处桃杏秾丽,风清气朗的地方。
谢澜安直接趺坐在树旁一方青石上,横琴膝上,“我新近作成一首《雌霓引》,谱了曲,请君雅正。”
她敛息静神,修长的手指落在弦上,清响出林。衣领上一截低敛的玉颈,美如鹤颈。
彩虹有二环,色彩鲜艳的内环名为雄虹。雌霓者,外环也,颜色暗淡如影雾。
仿佛世间看待事物从来如此,强者为雄,弱者为雌;光明者为阳,幽昧者为阴;夫者为刚,妇者为柔;儿郎传宗接代,女儿有氏无名……
文良玉侧耳倾听,不时点头,到会心处,不禁脱口吟诵:“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
他听完一阙,不用刻意强记,所有韵律便了然心中。谢澜安手未离弦,以目邀之,文良玉已经从腰间取出一支翠碧如玉的竹笛。
这便是传闻中蔡邕用过的柯亭笛,文良玉执笛在手,纯柔的神色顷刻一变,气宇慷慨,碧袖当风。
他和着她的音律,琴笛共奏。
放在以往,这是江左名流们千金难见的一场合奏雅事,眼下却只有春风为伴,莺雀悄聆,天地之间,唯有知音二人而已。
三叠皆罢,琴笛鸣和的余音久久不散。
允霜玄白大饱耳福,文良玉放下竹笛,看向谢澜安平淡如常的神色,却慢慢皱起眉。
他又喜又忧:“含灵你的琴技又有进益了。从前我一直不懂,我修习琴艺也算勤勉吧,也不是只会死练乐谱、不参造化吧,为何老师说我的琴总差你一筹……收到你那封信时,我以为找到了原因,女子性本敏柔,你又常年屈隐苦衷,琴为心之声,情愫深致也是当然之理。可如今你已恢复真身,何以琴声周折顿挫,纷氲永叹不可抑止?”
乐山君的两条眉头几乎拧到一起,委屈极了:“你骗我,你根本不好。谢含灵心有沟壑藏千川,又有郁气出不得!”
低头拭琴的谢澜安忍不住莞尔。
知己便是无须言语,不知前因,也能听出她的心声。
她没有解释,只是无人得见的眸底深处,一瞬睥睨万象:“我心中有大不平。”
回程谢澜安和文良玉同乘一车。
文良玉家住东平,在金陵没有置产业,从前每次上京都是小住谢府。
没道理好友略变一变,他便舍了贵宝地不去叨扰,反而疏远地住客栈去。
那也太不拿自己当谢含灵的朋友了。
他在林中抒发完自己的感想后,没再向谢澜安追问什么。在这位乐痴的世界里,万事无非是我抒我意,知己不疑。
只是车回半路,文良玉突然挺直腰身,大力拍了下自己的双颊,一个人在那嘟囔:“好个琴道一品,我又要追上一阵了。”
谢澜安哭笑不得,知道这人又钻牛角尖了。
二人最初结缘,就是文良玉自负琴技,不服琴道一品的名号落在他人手中,只不过他脾气好,彬彬有礼地上门讨教,才有了后来的相交。
她煞有介事地伸出拇指:“乐山君的笛子,江左第一。”
文良玉身姿坐正了几分,赧然唔了声:“这个不否认。”
一路闲话,车子行到乌衣巷外,速度忽然慢下来。车厢外玄白迟疑道:“主子,有车驾拦着路……”
谢澜安心思稍转,微微叹了口气,打开车门,果然是安城郡主的紫帷画壁车。
对面的车夫见人回了,忙躬身向紧闭的雕花车厢内低语几句。
紫帷车的雕花门訇然大开,陈卿容气冲冲地下车,一身环佩叮当乱响。
她不要侍婢跟随,快步走近,站在青石路上仰起头,一看见穿裙子的谢澜安,眼圈便红了。
陈卿容目光移动,见车内还有一个男生女相,肤若腻雪的男子,与谢澜安抵膝对坐,瞬间又转悲为怒。
“谢澜安!”
你从前假扮男人与王孙公子同饮同游,不知检点,已成为连日来被人诟病的笑谈,如今既换了身份,怎么还敢如此乱行?
你知不知晓,我的一腔痴心被多少人笑话了去,你怎么还能像没事人一样安之若素?
可喊完那三个字,陈卿容的一腔怨恨又一下子泄了气,她含着哭腔低喃:“你知不知道,这三个字,原本是金陵的传奇啊……你怎能让它变成一个笑话、一个天大的笑话……”
先帝在世时曾亲口言,若十年间北胡来使,除谢澜安外无人可为使臣,南地衣冠文章,尽萃此子一身矣。
她是大玄的小玄君,所以称作传奇,并非过誉。
只是谢澜安自己不认这种虚头巴脑的名目就是了。
文良玉拧眉欲语,谢澜安冲他摇摇头,提袍下车。
注视着哭成泪人的安城郡主,谢澜安神色不温不火,“那么郡主想过没有,所谓‘传奇’,若因性别就变成了笑话,会不会本身就是个笑话?”
陈卿容哪有心情与她辩论,不依不饶地哭嚷:“你为什么非得是个女人!”
“女人有何不好吗?”
谢澜安声音清珞如玉石,不婉约,但很耐听,“郡主不也是女子吗,生得美貌,活得潇洒,从前视他人眼光如无物,哪点不比男儿郎好了?”

陈卿容一下子呆住。
她从前做梦都想听谢郎君夸自己一句,却不可得,今日她是来讨债的,却猝不及防听到了这样直白的赞美。
什么美丽、潇洒……一听就是哄人的俗套话,偏偏出自谢澜安之口,就显得无比自然。
安城郡主瞪着姓谢的眼睛,想从中寻到一丝敷衍的痕迹,结果那双水色漾动的眼眸里,全是真诚。
陈卿容气得脸蛋红扑扑的,咬住唇瓣,绣珠鞋往青石板上跺了一下,扭头走了。
鸾铃清响,谢澜安收回视线,又睇出视线。
乌衣巷当然不只住着谢氏一家,有些听到动静的乌衣子弟出了门,零零星星立在自家门阀下。
这些郎君神色各异,其中不乏昔日与谢澜安君子论交的相识。
谢澜安一改对安城郡主的和气,沉声道:“在谢家门口拣热闹瞧?不如去看看原家热闹!想与我割袍的,绝交书递来便是,多一句阴阳怪气的话,想想原六郎下场如何?”
此言一出,四下噤声。
这些人至今也没闹明白,堂堂原氏府公,为何对谢澜安低声下气,甚至恨不得给她跪地舔靴。
本以为谢澜安经过春日宴后会变成过街老鼠,可舆论发酵了几日,她好似没受到半点影响,于是谁都摸不清这个女娘的底了。
正这时,忽见谢澜安身后的马车中又走下一人,与谢澜安并肩。
这人的眼锋虽然连谢澜安一半锐利都不及,却明明白白地扫视两旁这些人,似乎在说:莫欺吾友孤身,有我与之同行。
谢澜安和文良玉不再理会旁人,反正离府门没有几步路了,权当散步。允霜跟在后头,当心抱着文郎君送给主子的琴。
快进门时,文良玉低声问:“何前恭而后倨?”
谢澜安轻嗤,“自找的。”
山伯看见文郎君与女郎一同回府,高兴不已,所谓患难见真情,小主人身边到底还有乐山君这样的真朋友不离不弃。
他笑问道:“文郎君还是住在幽篁馆吧?”
文良玉腼腆地点头,对管家伯伯道辛苦。
岑山乐呵呵说:“那馆阁一直为郎君留着,日日有人扫洒,不辛苦不辛苦。”
而后他又向谢澜安禀告:“娘子,今日有几名学子来应征门客,都是乡学子弟,仆察问过,身家清白,只是才学平平。
“还有一位自称‘松隐子’的画师,年在不惑之上,颇有隐士之风,说初六那日在春日宴上见到娘子,什么……忽生灵感,停滞多年的画技瓶颈有松动之兆。他请求再见娘子一面,想为娘子绘一幅肖像。”
“松隐子?”文良玉惊讶,“这位先生我听过,是位隐居山谷的雅人,孤高自恃,偶与海内贤士往来,山水写意画与花鸟工笔无有不精,有个‘画痴’的称号。他竟会甘愿做世家门客?”
“都安排在代舍住下,食馔日用精细些,不可亏待。”谢澜安拇指在触之生温的扇柄上一捻,忽略了松隐子求见的请求。
她千金一诺,愿意重金买骨,是向外界表露她求才若渴的态度,却真没闲功夫附庸风花雪月。
山伯颔首,沉吟少许,有件事女郎不问,他却不敢不回:“还有西院那边……主母禁足幽怀,不思饮食,身上便有些不好,一直吵着要见娘子……”
谢澜安目光安静,说:“有恙便请郎中开方抓药,饮食日用供足,小心服侍就是。”
她对待生母的态度,与那些门客无别。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谢辛夷的死讯很快在京城不胫而走。
“谢家族长之死是自缢?!”
琅琊王氏的书房,王道真立在王翱下首,后背一阵阵发寒:“谢家的风水怎么回事,原公因何而跪,谢公因何而死,丧事又为何办得消声无息,连路祭都不设?谢知秋由来长袖善舞,如今竟也偃旗息鼓,由着那个女娘坐镇正堂。”
博山炉中焚着好香,丞相王翱在家穿着宽松的水田道衣,意态闲适。
他瞧了眼儿子:“你太急进了,王氏与谢氏世代姻亲,关系匪浅,谢家出了这等事,这时候只该静观其变。你倒暗中授意廷尉,重判谢氏女伤人案。”
须眉半白的南朝丞相捻须点拨儿子:“眼下如何,那小女娘可给了你趁隙之机?你以为谢三是不想趁机夺权吗?”
谢知秋的确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他这几日被爱妾失踪,和未来儿媳退亲两件事搅得寝食不安。
他一面要与周家斡旋,不愿失去这门势力显赫的亲家;
一面又要暗中打探秋娘娘俩的下落,还要防着不让夫人察觉;
且要提防谢澜安再使阴招,又得支应五叔的后事……几乎心力交瘁。
他也想过再请族老们出面,逼一逼谢澜安,可那些老家伙得知谢辛夷横死后,一个个缩了头,说什么也不肯再掺和本家的事了。
“谢家老小斗不过谢澜安,难道我王家也算了?”
王道真岁过中年,并非急躁之人,可这口气,他真是捏着鼻子也咽不下,“俗语说千金买邻,谢澜安一女流之辈,窃称家主,与公伯齐名,叫乌衣子弟如何忍得?”
“女流?”王翱声色冷沉下去,“朝堂上那垂帘之人是不是女流,老夫已忍足此妇多少年?”
下一刻他又掩色微笑,麈尾轻拍长子肩膀。
“都说谢澜安护短,她是跟谁学的?你忘了,当年她姑母谢晏冬自请与你弟弟和离,是谁二话不劝,上门来递绝婚书的。”
“谢荆州……”王道真想起雄据长江上流的谢逸夏,不禁沉吟。
不错,谢家真正的掌权人还没回来。
他堂堂荆州刺史再护短,会让谢家沦为整个江南的笑柄吗?
王丞相眯起眼眸,悠悠远思:那谢家小女娘偏偏选在她姑母游山,二叔不在的时机自曝其短,身边连一个护着她的长辈都没有,是破罐破摔,还是破釜焚舟?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不急,再观望观望。
有人坐得住,有的人已如火烧眉毛一般。
原六郎的生母本是安南伯爱女,搂着她的可怜幼子,对着原老爷哭天抢地:
“天杀的贱人阿物,害我儿破了相,他还不曾议亲,下半辈子可怎么活啊?廷尉不抓她,天上也不下个雷劈死她!夫君却还拖着咱们的六郎去谢府请罪,可怜我儿身上还发着热,你说,这到底为了什么?!”
身长七尺的原六郎在娘亲怀里哭得噎气。
原逊有口难言,命令是他父亲下的,只勒令他无论用什么法子,一定要让谢澜安消气,否则原家便有灭顶之灾。
父亲从不虚言声势,这等严重之辞都出来了,他哪敢不照办。
原夫人却不管这许多,“我儿受了这等欺辱,原家若不管不顾,我便回娘家请阿父找姓谢的说理!”
“何必惊动岳丈……”原逊劝不住气头上的夫人,动静传到老祖宗房里,自打谢辛夷死后便一直闭门不出的原得一甩出一句话。
“想送我归西,只管去。”
房中两夫妇面面相觑,唯有原六郎哭得更大声了。
“她真的亲自去城西接文良玉?”
郗府,郗符盯住回话的小厮。
其父郗尹无奈:“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管这个。”
他打发了小厮,低声道:“符儿啊,如今谢家的事闹得满城风雨,谢逸夏也算落个治家不严,德不配位的罪名,我欲借机争一争荆州刺史的位置,你看成不成?”
金陵城世家林立,哪位跻身进一流世家,依旧分个三六九等。郗家的地位便是不上不下,郗氏家主为人也中庸。
不过也许正因中庸,朝廷才放心将扬州牧的官位交给郗尹来坐。
只不过这名头听着响亮,扬州的治政实权还是在王丞相手中,手无权柄,什么都是虚的。
郗符一听正事,恢复了从容风度,摇头道不可。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