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星陨落  发于:2025年02月11日

关灯
护眼

【首先, 中原这个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疆域的扩充而改变。
如最初的中原只指河南,等到春秋战国时, 中原概念扩大,把山东等地也给囊括进去。
而此时,未来一统天下的秦国, 还被中原地区视为蛮夷。
等到秦朝一统天下,之后朝代, 原本被视为蛮夷的秦国地盘, 早被视为中原地区。】②
春秋战国诸侯王:“蛮夷就是蛮夷……蛮夷最后也变成了中原?!”
那种感觉就像看不顺眼的人突然变成自己人一样别扭,虽然他们彼此之间确实有血缘关系。
“让那些家伙瞧不起我们秦国, 现在蹦不起来了吧。”嬴稷笑道。
他可能是春秋战国那么多诸侯里,唯一能真心笑出来的存在, 谁让他们秦国是最后赢家呢。
“说的还真是,以前秦国确实算是‘蛮夷’, 可我们居然没留意过这一点, 因为在我们印象里, 秦国早就是中原地区。”
“这就是天幕说的中原概念吧,中原的大小,会随着疆域大小而扩展。”
“那如果是疆域收缩呢?”
“别说这么晦气的话,咱们华夏的疆域,一定会一直扩大。”
秦朝,嬴政仔细看着秦朝疆域的轮廓。
在以前他是极其自豪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拥有“整个天下”。
可是现在,他知道,这远远不够。
因为世界比想象中的大更多,而他最得意的大秦疆域,版图也没他想象中的宏伟。
【汉朝疆域比之秦朝疆域更大,它在秦朝原本疆域基础上,扩充到西域等地。
秦朝时期,人们去西域,可以称得上一句“出国”,汉朝时期,人们再去西域,就算是在国内远行了。】
姜叶身后秦朝疆域以浅淡的颜色做区分,边界线也采用不同颜色,和汉朝疆域边界线区分开来。
汉朝疆域的颜色同样浅淡,但却完全把秦朝的疆域覆盖住。
这让嬴政抿唇,“早晚有一天,秦朝也会拥有偌大疆域。”
他身为帝王,不甘心自己朝代的疆域面积落后于人。
“哈哈,在秦朝算出国,在汉朝算出行,后世哪个子孙把西域给拿下的,真给祖宗争脸!”刘彻感到骄傲道。
因为他所在时期,西域还没被拿下,西域纳入华夏版图,是他曾孙汉宣帝刘询的功绩。③
“咱们现在的出国,在后世也算在国内出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们挑眉道。
比如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周游列国,放到后世,就是周游各省。
“不过果然还是统一的好,毕竟出国比出行麻烦多了,每次都要学很多东西,比如语言之类。”孔子等人讨论道。
虽然学语言之类对他们而言不算麻烦,但统一,多少能省他们精力。
【等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都是在中原范围内。
三国赢家们:魏晋,因为执政时间较短、执政能力拉胯等原因,疆域比之汉朝,极大缩水。】
在秦、汉疆域图上,又添魏晋。
它们疆域颜色更浅,秦汉疆域颜色浅,是因为不覆盖下。面的地图和文字,魏晋疆域颜色浅,还有掌控力薄弱的含义。
“魏晋时期疆域为什么会那么小?”魏晋之前的朝代人们疑惑。
“主要是因为没人,没人就没办法掌控地盘,疆域缩水自然在所难免。”如果魏晋之后的朝代人们知道,一定会这样回答他们。
“就这实力,居然是大汉之后的赢家。”刘彻皱眉。
他有。种对手拉胯,把自身档次也拉低的嫌弃感。
“魏晋、魏晋,这是两个朝代吧,为什么把它们放到一块?”
“因为挨得近,且短吧。”
【魏晋之后的南北朝相比起魏晋来,跨度时间更长,更加混乱,是名副其实的乱世时期。
且此时在中原执政的诸多政。权,大都是外族,他们只有很少一部分认可中原文化,大多数都是不认的。】
魏晋到南北朝时期,极其混乱,政。权数量多的让人头昏脑胀。
看到的诸朝人们也忍不住眼花缭乱。
“数量好多,眼睛根本看不过来。”
“何止,就算看史书,没点时间,你都理不清那些政。权的关系和先后顺序。”诸朝有看过相关时期史书的人们心有余悸道。
“噗,也就是说南北朝时期,是一群外族,在我们‘家里’打架?!”
“当时的中原政。权是干什么吃的?!”嬴政、刘邦、刘彻等魏晋前面的华夏帝王纷纷破防。
如果他们的话变成天幕,一定会有人回答:“那时候中原政。权不是被吃了,就是逃跑了,哪敢跟异族们对上。”
可惜他们的话没变成评论,要不然嬴政等人就能提前解惑。
魏晋朝代的执政者们面面相觑。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分别看向曹操方位,“曹魏果然不行。”
“曹魏为什么不行?”曹操也很疑惑。
“还有取代曹魏的晋,同样不行,这岂不是衬得曹魏实力也很难看。”
对手拉胯,被这样对手打败的手下败将,会显得更拉胯。
【南北朝之后是隋朝,隋朝也是一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可以对标秦朝。
好消息,隋朝疆域不小,坏消息,江山还没捂热就没了。】
隋文帝:“……”太扎心了。
心酸,想哭,他那么大的江山啊!
嬴政:“……”
他不喜欢听秦朝国祚短的事,尽管这是事实。
越被提醒,就越厌恶胡亥。
【有拿隋文帝比肩秦始皇的,毕竟他们两者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隋文帝能不能跟秦始皇比尚有争议,秦二世胡亥和隋炀帝杨广却是公认的同一档次的昏君,诸多昏君排行榜,他俩稳居前三,明君们都跟他们没法比。】
嬴政、杨坚:“……”
实在不想听到自家超级败家子的。名字,感觉耳朵都脏了。
“噗,天幕太促狭了……不过我大唐也有败家子,如果说胡亥和杨广是败家的雷同,那咱们大唐的败家子李隆基,就是败家的出其不意。”
李世民刚开始忍不住想笑,可是想到自家情况,笑不出来了。
【隋朝之后是唐朝,唐朝有大唐之称。
这是唐朝的疆域图,有个笑话说,玄奘大师出国取经,等转身,国家一块追了上来,回家速度比出来速度快了不知多少。】④
玄奘:“……当时确实惊讶,也很惊喜。”
毕竟自己人,安危保障一下上去。
“大唐,真大啊!”看到唐朝偌大的疆域图,前面的人瞳孔骤缩。
“感觉要是把吐蕃吞并,感官上会更好。”有人看着大唐某处缺口,有些难受道。
那块缺口属于吐蕃,乍一看好像属于唐朝,但实际并不是。
但诸朝人觉得,它可以是。
普通人都有这想法,李世民等唐朝帝王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看了心里只会更心动。
“我们也觉得大唐缺了一块,等有机会,一定‘补上’。”
【接下来是宋朝,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宋朝,并不是大一统王朝,同期政。权并立的还有辽国、金国、西夏。】
“噗,华夏地盘又被瓜分了!”刘彻等人破防。
“受不了,前眼刚看过大唐,后眼就给我们来这么小的宋朝!”很多人难以忍受道。
“大唐之后的宋朝,好小,他们就不能争气点吗!”
哪怕李世民这个唐朝帝王,都对宋朝疆域恨铁不成钢。
因为吐槽的人多,那些话变成评论。
看见的宋朝人们:“……”
“看看,其他朝代都知道咱们宋朝疆域的情况了,也不知道咱们陛下和朝堂诸公们脸不脸红!”宋朝百姓们嗤笑,恨不得冲他们执政者吐唾沫。
实在是他们的朝廷和官员一直在拖后腿,让他们不得不恨。
“朕努力……”赵匡胤叹息,低头。
他是很想让宋朝变成大一统朝代的,但没有那个能力。
“不行,朕得振作起来,因为宋朝除了朕,再没有能指望的帝王,朕就是宋朝帝王的巅峰。”赵匡胤不得不让自己打起精神。
因为他知道除了自己,谁也指望不上。
越说赵匡胤越羡慕,还忍不住流泪。
“汉朝高祖之后有汉武帝、汉宣帝和汉光武帝;唐高祖有唐太宗、唐高宗,半个唐玄宗,为什么宋朝只有一个我!”
“我也想要出色的江山继承人!”
赵匡胤呐喊,只是注定不能如愿。
赵匡胤不知道,他不仅是宋朝帝王能力巅峰,也是道德巅峰。
大部分宋朝帝王,对于外界指责、批判,全都捂住耳朵装聋作哑,好像这样就能粉饰太平,只要战争别危及到他们安危就行,底线特别低。
如果说宋朝大部分帝王选择沉默,那他们的臣子,则把他们的心理话说出口。
“天幕身处后世,怎能知道我们的艰难,我等为了大宋,已经尽心竭力!”他们说这话时毫不脸红。
同朝的武将们看到文官们面不改色,不仅对宋朝疆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简直目瞪口呆。
每次文官们的脸皮厚度,都能刷新他们的认知。
而一些心性正直的文官,就算心里羞愧,也不会当场说什么。
因为说了就是打帝王的脸。
【接下来是元朝,元朝疆域是华夏疆域最大的朝代。
不过元朝疆域也有问题,那就是大归大,实际控制政。权却没看上去的多。】
姜叶说着,元朝疆域被规划出来。
诸朝古人们震惊,因为视频变动,之前尺寸,居然不足以容纳元朝的疆域。
“元朝疆域好大,比唐朝还大,就算实际执行力没多少,看着也舒服啊。”
“可不是,前有大唐,后有大元,越发衬得宋朝拉胯。”
“喂,说元朝就说元朝,干嘛扯我们宋朝!”
“就是,直接拿元朝和唐朝对比就行,没必要提宋朝。”宋朝帝王们坐不住道。
实在是前后对比过于强烈,哪怕他们一直自我安慰,也没办法彻底自欺欺人。
不过他们的解决办法是让人不再把宋朝和唐朝、元朝放在一块对比,好像只要这样,宋朝和他们就不会丢脸。
“宋朝可真输不起,不过说真的,宋朝和元朝要是能中和一下就好了,毕竟这两个朝代,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拉胯。”
“可不是,那么多朝代,就宋朝和元朝最特殊,宋朝实力弱的可以,文化、经济很强;而元朝,能拿的出手的只有一个军事/疆域,剩下的要什么没什么。”
诸朝古人们对宋朝和元朝各自的短板恨铁不成钢。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上了天幕。
顿时宋朝和元朝的人们脸色都不好看起来。
“什么叫宋朝实力弱的可以?还和元朝实力中和,谁要和那些蛮夷中和!”宋朝文官们炸毛。
他们发自内心的厌恶武力,他们连自家的武将都容不下,更何况外面的。
“谁说元朝除了军事没别的拿出手的……好像还真拿不出手。”元朝执政者很不服气。
结果一扒拉自家的东西,发现还真没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顿时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虽然我们现在没什么东西,但自从天幕出现后,我们已经在改了,就是一时半会没追上来而已。”元朝执政者为自己挽尊道,且说的也是实话。
毕竟他们不想元朝的国祚真的不到百年,他们又不傻,能在温暖的中原呆着,谁愿意回寒冷的老家喝风。
【元朝之后是明朝,明朝有“天子守国门”的美誉。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明朝首都,真的离疆域边界线好近。】
“明朝疆域没有元朝的大。”
“不是说了元朝疆域是华夏历朝历代最大的,其他朝代的疆域,肯定比元朝小啊。”
“虽然知道,但心里还是难免失望,毕竟元朝是异族政。权,明朝是汉人政。权……”
“这种感觉我们懂,打从心里不想咱们自己人的疆域被比下去。”
“天子守国门,老四,你未来胆子很大嘛。”朱元璋看向朱棣道。
他心仪的首都在长安、洛阳那个位置,不说身处华夏腹地,起码没有朱棣的首都靠边。
“父皇,四弟很有勇气。”朱标怔道。
天子守国门,不光好听,承担的风险同样不小。
关键是朱棣登基以后,完全可以不继续呆在原地,不用承担那样的风险,可是他没有。
朱棣越是出色,朱标心里就越复杂。
“四弟,你我若不在同一时期就好了,或者你要是我儿子该多好。”那样他就不用纠结了。
看着朱棣,朱标心里叹息。
等他再看他们的父皇朱元璋。
朱标知道,他父皇并没有动摇,只是不动摇,不代表不心痛,甚至可以说,他们父皇会越来越心痛。
【清朝时期,疆域差不多就定型,咱们现在的国家领土,继承的就是清朝疆域。
可惜咱们继承的并非清朝最大的疆域,而是经过清朝割地赔款后缩水的疆域。】⑤
“真是太可惜了,清朝疆域后期居然缩水那么多,居然连带着后世得到的疆域也跟着变小。”
“清朝真是太不争气了!”诸朝人们义愤填膺,变成评论上了天幕。
“闭嘴,干嘛对别人家的疆域指指点点,我们大清的疆域,关你们其他朝代什么事!”清朝,雍正看到天幕评论直接破防。
要问为什么破防,因为他就是清朝割地的帝王之一。⑥
“父皇还真是爱较真,与其说那么多废话,还不如想办法把国土重新拿回来。”看到自己父皇雍正出现在天幕评论区,乾隆并不意外。
只是乾隆并不赞同他父皇的做法,毕竟跟他割地的父皇比起来,他执政时期,清朝疆域面积达到最大,那些疆域面积可不是靠他打嘴仗行赢来的。⑦
“要是后世继承的是元朝的领土就好了,元朝领土是最大的。”
“想的挺美,不过人家主人不同意,哪怕咱们华夏占有过那些地方,实力不济时,那些地盘也不会属于咱们。”
“确实可惜,哪怕咱们现在打下再大疆域,也很可能传不到后世。”李世民眨眼,有些难受道。
“我们能做的,只是维持好现在,唉。”
【纵观历朝历代的疆域面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能扩张、缩水,也有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
我们这里只是大致讲一下各朝的疆域,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直播结束后可以查看我们整理出来的资。料。】
“太好了,有各朝代详细疆域图。”
“直播的疆域震撼归震撼,却不甚详细。”
诸朝都很期待自家朝代的疆域图细节。
当然,等他们看完自家的疆域图,不介意也看看别家的。
【疆域是军事方面的体现,而军事,我们之前【火。药篇】就介绍过相关武器。
所以我们今天来说一下,战争和融合。】
“战争和融合?战争我们知道是什么,融合又是什么?”
对于战争,诸朝人都不陌生,可是融合,就相对陌生了。
倒是一些人,听到这话,神情微动,然后哀悸。
“战争带来的融合过程,实在是太惨烈了!”
【军事的直接体现是战争,战争促进融合。
可战争并非融合的必须手段,所以战争和融合的关系,有所重叠,但不完全重合。】
【融合的概念,我们之前也略微讲过,比如文化融合、观念融合之类。
战争带来的融合,是指血脉方面。】
“血脉?!”听到这话,诸朝古人们忍不住应激。
因为这种血脉融和办法,他们极为抵触和排斥。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比如黄河流域起源的黄帝和蚩尤,就是不同部落之间的融合,再往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他们的君王很多都有血缘关系,而百姓们呢,总不可能也都有血缘,可是在统一后,他们都成了自己人,会与之通婚。】⑧
“黄帝和蚩尤,好吧,的确是一种融合。”
有人下意识想反驳,可是黄帝和蚩尤的情况,容不得反驳。
因为他们总不能说黄帝和蚩尤是关系好才合并的。
他们之所以合并,是黄帝打败了蚩尤,蚩尤部落并入了黄帝部落,是明显的战争融合。
“确实,国家一统后,变成自己人,原先的国外人和敌人,也被纳入婚嫁范围。”
“但是比起黄帝和蚩尤那种战争融合,婚嫁血脉融和更加平缓柔和。”
毕竟一个是战事,一个是喜事。
“等等,好奇怪,明明都是血脉融和,结果是一样的,为什么前者咱们很抵触,后者会很高兴?”有人忍不住疑惑。
为什么同样的结果,过程不同,人们的接受程度也不同?
“因为被迫和自愿是不同的,这和人的心里感受有关。”
“还跟地位有关,被迫说明地位低下,婚嫁关系则看着平等一点。”
【血脉上,是多民族血脉融和,可为什么汉朝之后的人,会发自内心的认同自己汉人的身份?
这就是文化上的认可和融合,它突破了血脉限制,把能融合的人群范围变得更大。】
“所以汉人认同的是文化,而不是血脉吗?”
“的确是文化,因为血脉早就找不到根源,反倒是文化一直在传承。”
“好像还真是,咱们汉人一直靠文化认人,而不是什么血脉。
比如一个正统汉人,要是成了汉。奸,那就是敌人,反之敌人要是认同我们的观念,那就是自己人。”
【血脉融和、文化融合,都是战争顺带的,很多都不是它们本意。
所以大家不要因为各种融合的最终结果,而对战争有所轻视和滤镜。】
“对,战争就是战争,很多战争都是不怀好意,和带有恶意的。”
“我们讨厌战争带来的那种融合!”
【关于战争,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十分厌恶,并且心里抗拒,希望可以一直和平下去。
直到我们听到一句话,那就是:纵观人类历史,战争时间是多过和平时间的。】⑨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就是因为战争多, 才越发衬得和平不易。”诸朝古人们心戚戚然道。
“所以后世的和平,也只是一时的,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
“好在他们实力增强, 不会再被任人鱼肉。”
“不过能不打起来,还是不打起来的好, 毕竟宁为太平犬, 不为乱世人。”
【战争一直没有停歇,区别只在于局部战争和大范围战争, 局部战争哪怕是和平年代也不缺少。
相比之下, 那些大范围的战争, 更是绞肉机般的存在。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古代那些战乱时段,首先第。一个: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听到五胡乱华, 魏晋南北朝之后的人们瞳孔骤缩。
“居然是五胡乱华那个级别的战争……”他们心里别提多复杂。
“光从名字,就给人不祥预感。”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人们皱眉。
“根据天幕之前给出的信息,这种事情应该发生在魏晋南北朝、宋朝时期等, 考虑到天幕喜欢从前往后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可能更大。”
“为什么不会是别的时期?”有人忍不住疑惑。
“能被历史上惯以‘乱’的字眼, 情况一定很危及, 而天幕之前给过各朝疆域图,咱们汉朝疆域没发生过巨变, 反倒是魏晋南北朝和宋朝等时期,疆域图巨变, 这代表它们受到的外力影响更大。”秦汉时期的人们道。
【五胡乱华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准确来说是晋末, 而南北朝时期, 则是由他们开启, 他们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部落。
汉末三国时期,华夏内部互相讨伐,极大损伤华夏国力,以至于后面魏晋接连政。权,华夏国力都没恢复完全。
如果华夏没有元气大伤,异族们绝不是其对手。】①
“匈奴!”刘邦和刘彻两个凝眸。
他们实在是对匈奴升不起好印象。
刘邦在匈奴手中吃过亏,临终前都没报仇成功;刘彻对匈奴重拳出击,却一直没灭掉对方根子。
现在听到匈奴的。名字,祖孙俩感觉整个人都不好。
“这里面居然还有我们的事……”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时期执政者微讪。
“可就算知道这一点,总不能停。下来和其他人握手言和。”刘备苦笑道。
“继续听,能挽回还是要挽回的,毕竟咱们身为华夏人,绝不能让那些异族占便宜。”
“如果咱们真的影响到华夏,那后退一步也不是不可以。”曹操等人咬牙道。
他们很不甘心,不甘心对政敌们后退一步。
可是他们更不甘心华夏因为他们缘故,而遭受重创。
尽管他们不是仁慈的存在,可也不至于丧病到为了一己之私,让华夏受到重创。
如果能改变,他们自然想改变。
【三国时期,各国对上周边异族,还能压制住对方,那个时期,主要是三国“内战”,周边异族们连上场的资格都没有。
只是谁能想到,三国分出赢家后,实力反而会不如三国时期。】
“不,三国一统后,实力按理来说是强过三国时期的。”
“主要是三国战乱,已经把精锐消耗的七七八八,魏朝按理来说,应该以休养生息为主,但可惜天不遂人愿,魏朝外有异族,内有谋朝篡位,根本不给魏朝时间。”
【说是三国后的魏朝,给人实力很差的感觉,实际上能成为三国后最大的赢家,魏朝还是有实力的。
之所以给人印象差的缘故,主要是晋朝拖后腿,晋朝实力是真拉胯,可偏偏国祚比魏朝还长,以至于人们对晋朝的印象,覆盖到魏朝身上。】
“所以晋朝,到底是谁开创的?!”魏文帝曹丕关心道。
说着他扫视群臣,想找出那个有可能对魏朝取而代之的晋朝帝王,毕竟这里是权力中枢,权臣们威胁性更大。
曹丕们臣子们低头,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一个不慎就被帝王惦记上。
别看未来晋朝可以对魏朝取而代之,他们现在要是有异动,绝对看不到那天的到来。
司马懿也垂眸,只是和其他人战战兢兢不同,他眸中仿佛有火焰在其中跳动,勃勃野心喷涌而出。
直觉的,他感觉自己和晋朝有关系,这让他胸。口涌出难以言喻的热意。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摆脱危机才行。
因为天幕很可能透露晋朝信息,他要真有关系,绝对会被提及。
【魏朝国祚是四十多年,不到五十年。
晋朝分西晋和东晋,西晋也是五十年左右,东晋则一百年出头,加起来是一百五十多年。】②
“我们魏朝国祚居然那么短,不过两代人的时间。”曹操、曹丕惊愕。
“反倒是晋朝国祚,是我们魏朝的三倍,难怪后世魏朝印象会被晋朝覆盖。”
实在是魏朝国祚时间太短。
【汉末,曹丕让汉献帝刘协把皇位禅让给自己。
魏末,司马炎也让魏帝把皇位禅让给自己,成为晋朝开国皇帝。
不怪历史把魏晋放在一起,实在是晋朝学了魏朝很多。】③
姜叶短短几句话,在三国时期掀起轩然大。波。
曹操:“原来我未来真的没篡汉,是我儿子曹丕干的。”
心里既庆幸又失落。
“长见识了,还能有被禅让。”刘邦、刘彻等汉朝帝王们不悦。
毕竟就算魏朝干的好,也改不了取代他刘汉江山的事实。
刘秀就更不用说了,他很确定被禅让的是自己的子孙后代。
“禅让只是表面,真正本质是朝臣们选择了魏,抛弃了汉。”
他相信但凡还有一点办法,帝王都不会选择禅让如此“体面”的方式。
“好消息是,魏朝也没高兴几天,同样被禅让了。”
这一出因果轮回,让人看的想笑。
当然曹丕肯定笑不出来,他看着司马懿神色阴沉,“我记得爱卿孙子的。名字,就叫司马炎。”
那个,晋朝开国皇帝的司马炎。
司马懿:……
好消息,晋朝真和他有很大关系。
坏消息,他和曹操一样生前都没当上皇帝。
“陛下,臣是曹魏忠臣,一如魏武帝。”司马懿道。
魏武帝是曹操的封号,曹丕登基以后,给曹操封的。
别管曹操身后的事,人家生前的确没有篡汉,真算得上大汉臣子。
曹丕从司马懿开口那一刻,就知道司马懿要说什么,实在是司马懿能挑选的借口不多,只有曹操最合适。
毕竟晋朝学魏朝,也不是一两次。
不过曹丕没被司马懿道德绑。架住,“哦,既然爱卿自觉是我魏朝忠臣,那可愿为朕尽忠?”
“把你的子孙们带给朕,要不然,朕真的很难相信爱卿的忠心。”
“陛下!”司马懿猛地抬头,不敢置信。
他心里其实已经做好舍弃司马炎,保全自身的打算,但是他没有想到,曹丕的胃口,比他想的大的多。
不,曹丕并不是想要司马家子孙们的命,他只是借此逼反他。
别管曹丕皇位是怎么来的,此时他对上司马懿,天然占据大义立场。
这个时期,就算有人想帮司马懿,也会跟着一块沦陷,而不是救司马懿出来。
毕竟曹丕时期,朝堂臣子们倒戈司马家的,还没有魏末那么多。
【比起魏朝来,晋朝实在拉胯太多,比如五胡乱华的源头,可追溯到西晋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简单概括,就是司马家皇族内乱,他们为了争夺皇位,互相杀伐,以至于民不聊生,被异族们趁虚而入。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