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星陨落  发于:2025年02月11日

关灯
护眼

就是可惜牛痘法直到清朝中后期才出现,从天花现世到结束,中间实在相隔太久,期间所造成的伤亡十分惨重。】④
“牛痘接种法比人痘接种法更安全,能彻底消灭天花,我们这就去试试!”
“注意,不管是接种人痘还是牛痘,都是在预防天花,它很可能对已经得天花的病人没用。”
“就算这样,也值得高兴,因为牛痘接种法真要能杜绝天花,我们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人们会死于天花了。”
“对,能看到天花被彻底消灭,我们很高兴自己是最后一批得天花的人。”得天花的人们笑道,为天花彻底解决的未来,发自内心的笑道。
因为牛痘接种法的出现,诸朝许多原本已经撑不下去的天花患者们就像凭空注入一股力气。
他们想看看牛痘接种法有没有用,真要有用,那他们将死而无憾。
【现在的话,咱们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会接种各种疫苗预防疾病,大家观察自己的胳膊,要是有一个浅圆疤样的痕迹,那就是疫苗接种的位置。
疫苗种类不少,以前有牛痘疫苗,现在是其他疫苗,其疫苗种类会随着时间有所变化。】
“后世孩子们从小都接种牛痘,要是存活下来,那他们以后再也不会得天花,难怪后世说彻底消灭了天花。”
“不过从他们能给孩子也接种,就说明牛痘的安全。”也有人对牛痘法更加信任。
“别盲目啊,后世的是叫牛痘疫苗,咱们的是牛痘接种法,后世肯定对牛痘接种法进行过改良,才会更加安全,咱们才刚开始,可不能冒失。”
“也是,先让大人们尝试,不能让孩子们冒险,等更安全了再说。”
“除了牛痘,后世孩子们还会接种其他疫苗来预防更多疾病,这说明医学发展对于人口数量影响是巨大的。”
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人口平均寿命,好像都是医术发展造成的。
“牛痘需要寻找病源,以及接种后需要时间观察,我们去负责这个,你们负责继续记录。”诸朝,大夫们进行分工。
毕竟牛痘接种法,他们专业人士出马更安全。
【除了疫苗,还有抗生素。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疫苗是预防疾病,抗生素是治疗疾病。】
“疫苗预防,抗生素治疗,太好了,那些正感染天花的人可以试试抗生素!”
听到抗生素,诸朝古人们眼睛一亮。
疫苗可以预防天花,他们有了解决方法,当然很开心。
可疫苗对已经得天花的人有没有用他们心里没底,现在能治疗疾病的抗生素一出,那些得天花的人可以试试。
【说起抗生素,大家可能会想到青霉素和大蒜素,但实际上两者有所差别。
对于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事,大家都没有质疑,但对大蒜素来说,争议颇多,有说大蒜素也是抗生素,也有说不是,总之各有各的说法。
但它们的治疗原理差不多,那就是伤口和病痛部位进行杀菌、消炎,从而加速伤口和病痛部位愈合。】
“感觉好复杂,大蒜素我们知道,原材料是大蒜,青霉素原材料是青梅吗?”
“青霉素的霉不是青梅的梅,而是发霉的霉,两个字只是同音,字可不同。”
“抱歉,我识字不行,简单的字还行,复杂的字就不太能认识了。”
“不过这样一来,青霉素的。名字,感觉有些怪,毕竟发霉的东西,会有很多细菌,那种东西居然也可以用来治病吗?”
【首先来说青霉素,青霉素具有抗菌、消炎、抗感染等功效,除此之外还能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青霉素的出现和应用,开启了抗生素时代,因为与它对应的是细菌感染危害,可以说是它们的克星。】⑤
“青霉素居然能解决细菌感染问题?!”诸朝古人们睁大眼睛。
之前他们被科普过细菌危害,能做的只有从源头减少和它们的接触。
当然他们也考虑到万一真细菌感染了,他们该怎么救治,没想到后世真的有办法。
“青霉素是细菌感染的克星,那我们有青霉素以后,就不用再害怕细菌了吧!”
“别高兴的太早,也别对细菌掉以轻心,毕竟咱们能不能做出青霉素还是一回事,可细菌却可能随时出现,让咱们细菌感染。”
“再说,就算咱们真做出来青霉素,青霉素对上细菌也不是万能的,世上并不存在万能药,一切都得咱们自己小心才行。”
“也是,先看看青霉素怎么制作的,要是不难就好了。”
“希望如此吧……”诸朝大夫们看向天幕,心里却不像嘴上那样乐观。
【青霉素的作用毋庸置疑,那我们接下来就来看它们是怎么制作的。
制作方法有专业和土法区分,专业的就不用说了,很少有人能接触到专业设备,所以这部分内容我们整理成了资。料,直播期间重点讲土法制作青霉素的办法。】
“太好了,是青霉素的制作方法,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土法青霉素刚刚好,因为我们都没有专业的青霉素设备。”诸朝大夫们欣喜道。
【需要注意,土法制作出来的青霉素,纯度和稳定性比不上专业设备制作出来的青霉素。
除此之外就是成功率,很容易失败,成功就不说了,一旦失败,青霉素就会从有利变成有害,总之青霉素的土法制作方式大家了解就行,不推荐自行制作。】
“成功率不高,失败品则会对人不利,我们知道了,也做好心理准备了。”诸朝大夫们道。
还有诸朝宫廷的御医们,更是没有把青霉素的失败率放在心上。
因为他们头顶的贵人,不在乎这点损失,他们更在乎能多一样能救他们命的良药。
【第。一步,是收集和培养青霉菌。
青霉菌可以从发霉的食物中获得,发霉颜色不仅限青色,还有蓝、绿、蓝绿等。】
“发霉的食物,居然要让食物发霉,看来穷苦人家连门槛都进不去。”
诸朝百姓们退却,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食物可以挥霍,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食物发霉。
【第二步是培养基,培养基的作用是给青霉菌提供营养。
培养基可以用大米和红薯磨成的混合汁水。】
“成,成本更高了。”已经放弃制作青霉素的诸朝百姓们松了一口气,觉得他们还好放弃快。
只有那些权贵人家,依旧面不改色,不把这点成本放在心上。
“如果用这些东西就能做出一味良药,那可真是太值了。”权贵们评价青霉素道。
在他们看来,青霉素的成本简直低的可怜。
【第三步,发酵培养和过滤。
这一步有些复杂,文字描述不太准确,大家看图片和视频。】
姜叶找出青霉素的制作方法和相关视频。
只见前几步骤后,后面还有很多步骤,且更繁琐。
步骤繁琐其实也就算了,诸朝能坚持下去的人不在乎这个。
问题是那些过滤的装置,他们好像没有。
“赶紧去让匠人们做,御医们到时候要用。”诸朝宫人们焦急道。
毕竟青霉素制作出来,要使用。的人是帝王,他们很难不上心。
而诸朝正在做青霉素的人则暂时停。下,因为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时间,青霉菌的发酵更需要时间。
姜叶还在继续讲解,御医们目光则顺着图片和视频看下去,“还好有讲解,不然真看不懂。”
看都看不懂,就更不用说做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步骤都完成后,青霉素还不一定能成功。”
“所以哪怕是后世,也会一下准备许多培养基,用数量来提高成功率,咱们也可以这样做。”
“等咱们先做几遍吧,以后制作熟练再增加数量,要不然手生,数量再多也可能失败。”
“有道理,咱们去看看过滤装置,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和他们第。一次制作青霉素一样,工匠们也是第。一次做过滤装置。
毕竟是青霉素制作工具之一,御医们很上心。
【对了,青霉素虽好,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体质都适用,有的人会对青霉素过敏。
这时候可以把少量青霉素注射到前臂内侧做皮试,等时间观察病人反应,有不。良反应则为过敏,没有反应则没不过敏。】⑥
“原来青霉素不是人人都适用啊。”
“青霉素必须得注射使用吗?”
看到青霉素使用条件,诸朝执政者们皱眉。
因为得扎针,他们不是怕疼,就是心理抵触。
“往好处想想,你说不定会对青霉素过敏,这样一来就用不着扎针了。”
“这一点也不好!”他们抵触的是被扎针,又不是青霉素,他们要是青霉素过敏,才是糟糕情况呢。
【大蒜素咱们之前提过,做法并不难,跟青霉素比起来,大蒜素甚至可以说简单。
唯一问题就是大蒜素消耗量大,大量的大蒜中,只能提取少量的大蒜素,以及大蒜素的保质时间只有几个小时,难以保存。】
“咦,天幕之前提过大蒜素吗?”有人惊讶。
“提过,之前【食物篇】介绍大蒜时说过,不过天幕要不说,很多人可能都忘了,毕竟咱们也不是大夫,也不关心这个。”
“唉,大蒜素保存时间要是更长就好了,它挺有用。的,就是每次都得现做现用。”诸朝大夫们叹道。
他们之前就出过大蒜素,但至今大蒜素也没有普及。
一是因为成本,大蒜素制作过程不复杂,但成本高,一大堆大蒜,只能换来少量的大蒜素,大蒜素量少,虽然有用,但也救不了很多的人。
二就是保存时间太短,每次都得现做,不像其他药物可以制成药材,无论是保存还是携带,都很方便。
“我们暂时弄不出来青霉素,你们先用大蒜素试试吧。”有大夫对得天花的病人们道。
本来他们寄希望在青霉素身上,但青霉素的复杂超乎想象。
而且时间上,就算他们能做出青霉素,得天花的病人们只怕也坚持不到那个时候。
相比之下,大蒜素也有“天然抗生素”的称呼,可以临时替代一下。
病人们笑道:“我们生前能知道天花的解决办法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就算是死,我们也是抱着希望死去的,不像以前死于天花的人,他们都是含恨而终……”
【说完青霉素和大蒜素,我们再来说说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也是抗菌、抗炎的药,不过今天的重点是阿司匹林的原材料:柳树皮。
没错,阿司匹林是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来。】⑦
“为什么柳树皮是重点?”有人不明白。
“因为原材料常见,数量众多,具有普及性,就说明它制出的药物,价格不高,能让更多人用。的起。”
“原来如此,那这还真是重点。”听说能让更多人用。的起药,诸朝古人们脸色一肃。
“所以那什么药,和柳树皮有什么区别?吃药和直接吃柳树皮有什么区别?”
“对啊,我们也可以直接吃柳树皮的。”有人“恍然”道。
“别闹了,药肯定比原材料药效更强,效果更好。”
【其实在古代,柳树皮就是一种药材,功效是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所以阿司匹林明面上历史时间不长,可追溯其原材料,早就被纳入中医治病范畴。】
“懂了,又是‘换汤不换药’。”诸朝古人们了然。
这不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药,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药。
【做成药物以后,阿司匹林保留原材料的治病功效,并加以放大,和开发更多医药用途。
现在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
而除了阿司匹林外,其他以中药为本的重要药品还有很多,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我们华夏中药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中药,后世药品名字却不是我们自己的,还真是讽刺。”
“如果是咱们,会给阿司匹林取什么名字?”
“当然是和柳树皮相关的。名字,简单易懂,不像那什么西方药名,从名字一点猜不出来原材料,天幕要不说,谁知道那玩意原材料是柳树皮啊!”
“也是,本来我还对那药充满陌生和抗拒,一听原材料是柳树皮,突然就亲切起来。”这种感觉他们不知道怎么形容。
【如果说阿司匹林是西方把咱们的中药发扬光大的,那青蒿素的出现,就是自己人添的光彩。
建国初期阶段,那时候医疗条件还没有现在那么好,许多人都得了疟疾相关病症,为了攻克这类病情,屠呦呦女士和其团队领命,寻找治疗疟疾的办法,她们的研究方向就是咱们华夏的中药和医术。】
“疟疾,我记得这类病药方好像不少啊。”
“建国初期吗,刚动荡结束,许多东西都会遗失,咱们现在的药方,未必传到后世。”
“那咱们赶紧把药方都传给天幕,让其他人看见,不能让那些药方失传。”
有人心里一紧,生怕药方再次失传,赶紧上传了天幕,希望药方能在其他时空延续下去。
这样做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觉得天幕比自己保管更加安全,对药方更好。
【先说一下屠呦呦团队遇上的困难,她们路上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中草药以及疾病改名字的事。
现在咱们查询资。料,追溯各种中草药和疾病显得很方便,可那时候的屠呦呦团队,并没有这么便捷的条件。
随着时间流逝,许多中草药和疾病都换了名字,那种从一开始就定下,一直用到现在的。名字,真的非常少。】
“名字确实是一大难题,所以许多医书为了保证准确,还会给草药配上图案,就是怕有人认错草药,因为不同草药,很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有疾病,哪怕同一朝代,不同地区的疾病名字都不一样,更何况是那么多朝代了。”
“这事从古至今都是医学难题啊。”诸朝大夫们感叹道。
屠呦呦团队遇到的困难,诸朝大夫们很能感同身受,因为他们也遇到过相同的困难。
【比如青蒿,有别名:香蒿、黄花蒿、蒿子等。
疟疾又有:温疟、瘴气等名。】
姜叶说出青蒿和疟疾别名,引起诸朝人震惊。
“青蒿就是香蒿/黄花蒿,能治疟疾?!”
“疟疾居然就是瘴气,太好了,瘴气有办法治了!”
对于不熟悉的药材和名字,诸朝古人们原先还觉得那离自己很远。
直到听到其他名字,他们才发现相关疾病和治疗药材居然离自己那么近,他们终于体会到大夫们心里的感受。
【总之,屠呦呦团队整理了上千种疑似治疗疟疾的中药材,而后又从它们中筛选出数百种可能有效果的药材。
然后就是实验、提取,把数百种药材再进行细分,就这样一步步,青蒿等药材被慢慢锁定。】
“过程好复杂,不过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刚开始过程是很难,可是只要成功,后面就会很轻松。”
“很多药方上很多都提及青蒿了吧,为什么还要找那么多药材?”
“咱们现在觉得其他步骤多余,是知道她们成功了,可当时的她们并不知道,以及,不想错过更多可能,毕竟治疗疾病的,也不一定只有一种药材。”
【而青蒿,也是数千年来,医术上多次提及治疗的药材,但可惜青蒿素最初实验结果并不理想。
问题出在温度上,因为温度影响了青蒿素的药效,后来屠呦呦女士在东晋神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得到灵感,改变了青蒿的温度,从而得以让青蒿素成功现世。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重点有两个,一个是“青蒿”后来青蒿改名了,二就是“绞取汁”的“绞”,这个字就是青蒿素温度的关键:低温。】⑧
“葛洪神医,您的药方,居然沿用到后世。”葛洪附近的百姓们与有荣焉道。
“沿用。的不是我的药方,而是中药。”东晋,葛洪轻笑道,很是欣慰。
“原来青蒿的关键是温度!!”诸朝也有对青蒿治疗效率不解的大夫眼睛一亮。
那些需要青蒿治病的疟疾/瘴气地区的人们更不用说,他们终于能摆脱疾病折磨了。
“千年前的古人和青蒿,千年后的后人和青蒿素,这如何不算一种医学缘分。”
“何止,《诗经》里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那位屠呦呦女士和蒿的缘分还不浅呢。”⑨
“真好,这次是咱们华夏后人把咱们华夏医术发扬光大的。”
“希望未来这种事情越来越多!”诸朝古人们很是开心。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但也有小部分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两种声音混合到一块,眼看彼此火气越来越重, 有人赶紧调节。
“医术没有好坏之分,端看使用医术的人, 大家之所以对医术评价不同, 是因为遇到的大夫不同。”
“是啊,是我们不幸遇上庸医。”不幸遇上庸医的人们道。
原本遇上好大夫, 心里还有些生气的人们, 再也生不起气来。
【看来大家的落点都在使用医术的人身上。
事实确实也是, 医术没有好坏之分,倒是人有,借助医术的力量, 人们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杀。人?是指那些庸医吗?”诸朝古人们疑惑。
谁知道姜叶和江雪的内容,比他们想象中惊人的多。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医术上那些“祸害无穷”的存在。
按照时间顺序, 先说一下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药物——五石散,也被称为寒食散。】①
“五石散/寒食散?!”听到五石散的。名字, 后面朝代的大夫们脸色大变。
回过神, 他们叹息,“确实, 再没有五石散更能体现药的利、害之处。”
“那是什么东西?”魏晋之前,还没五石散的朝代, 人们疑惑。
“五石散应该是一味药,但天幕态度为什么如此郑重?”他们不明白。
【五石散的发明者是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 研究五石散的初衷, 是治疗伤寒, 《伤害杂病论》里的伤寒,可以说,五石散最初,是当之无愧的良药。
而五石散后来为什么从。良药变成被人为之追捧的毒。药,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何晏,何晏是曹操的养子兼女婿,他不是第。一个服用五石散治病的人,也不一定是第。一个上瘾的人,但他绝对是第。一个对五石散大肆推崇的人。】②
“有人对五石散上瘾了?!”东汉,张仲景睁大眼睛。
作为自己研究出来的药,张仲景当然知道五石散的利、害之处,所以他治病救人时使用时一直很谨慎。
可没想到,五石散依旧难逃被人改变用药初衷的噩运。
“居然说我们为之追捧的五石散是毒。药,既然是毒。药,为什么我们还没身亡,反而身体和精神倍棒?”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何晏为首的士大夫们十分不服气。
他们绝不能承认五石散有害,因为一旦承认,他们以后就再也没办法吹嘘、推崇服用五石散。
为了利益,为了面子,很多时候哪怕明知是错的,人们也会硬着头皮继续错下去。
而何晏等人比起那些人,他们却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毕竟五石散非大夫不可服用,他们服用不起五石散,转而进行诋毁,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也是,五石散价格昂贵,可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好东西,被后世人误解,也在所难免。”
这种话估计只有服用五石散的同类才会相信,越往后,人们对五石散的评价就越低。
“真是可惜了,五石散明明是良药,却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变成闻之色变的毒。药,不是药的错,是人的问题。”后世朝代的人们感叹。
【首先我们来看五石散的服用,服用五石散以后,人会浑身燥。热,这时候需要清凉散热。
事实上那是在散毒,夏天还好,冬天那种季节,他们也会解衣散热,这种情况对身体有利才怪。
因此种种反常行为,三国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会给人放荡不羁的感觉,有人会觉得他们洒脱随性,其实本质就是一群瘾君子在放飞自我。】
“冬天居然也光膀子,如果不是他们身份高,那跟疯子有什么区别?”
“可偏偏就是那样的‘疯子’,备受当时的人们追捧。”后面朝代人们叹道。
【然后是五石散的危害,首先是身体,五石散不是那种短期就能暴毙的毒。药,但服用时间长了,人的身体绝对有损。
至于服用之后,精神飘飘然,身体变得强健等功效,一是精神上的错觉和中。毒现象,二则是把人身体的潜力提前激发出来,等人的潜能彻底耗尽,人的生。命也就走向尽头。】
“不可能,五石散绝对不会是假的,居然说我们的飘飘欲仙是中。毒,身体强健是在提前消耗我们的寿命!”
“对,五石散是不是真的,我们还能不知道!”三国魏晋时期,服用五石散的士大夫们愤怒道。
“也就是说五石散服用以后,不管是成仙还是身强力壮,都是假的了。”魏晋后世的人们道。
“这么说,三国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都是吃药吃傻了?”
“……也算是吧。”
“但也没全傻,顶多就是服用五石散的时候脑子不正常,其他时候应该还是正常的。”
“不,就算不服用五石散,他们也不会正常,因为五石散对人的最大危害,并不是身体上的损伤,而是精神上的依赖。”
“对,服用五石散的时候,他们会满心沉浸进去,而没服用五石散的时候,他们会满脑子都是五石散,根本没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对五石散有所了解的大夫们神情凝重道。
【五石散最大的危害是其上瘾性,长期服用,会摧毁人的精神和意志。
不过这点,在五石散上体现的可能不是很足,因为三国魏晋时期,五石散价格昂贵,能一直服用起的,都是贵族们。】
“上瘾?!”诸朝大夫们瞳孔骤缩。
就算没有五石散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身为大夫,他们也知道药物上瘾的危害。
“五石散的上瘾后果,因为其服用人群,而没暴。露。出最大弊端吗。”嬴政、刘彻等帝王皱眉。
因为这意味着人们还没在五石散上大栽跟头,前面没有踩过的坑,后面一定会踩到,要不然后世也不会这么贬斥。
【贵族的身份和财力,可以支撑他们直到身死,也没让五石散的弊端爆发。
至于精神和意志力,因为三国魏晋时期特殊,就算不服用五石散,其他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不到哪去,五石散只是让他们精神变得更差。】
“三国魏晋时期情况确实特殊,那些士大夫服用五石散,也是一种避世心思吧?”
“别美化他们的行为,他们没那么高尚,按照历史记载,他们服用五石散的初衷,是因为五石散能壮。阳……”
“咳咳,原来如此,确实不能太高看他们,明明底层百姓们朝不保夕,贵族们却想尽办法贪图享乐。”
“咱们现在的时代又何尝不这样,只是底层百姓处境,比三国魏晋时期的百姓们好点而已。”
“五石散对精神的影响感觉不能一杆子打。翻,就算五石散对人精神有害,但同样也有利的一面,比如有人以五石散为引,为后世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如书圣王羲之。”
一群名人瘾君子,后世不乏崇拜他们才华的粉丝。③
“可书圣王羲之要是没有服用五石散,说不定能活更长时间,留下更多佳作呢。”
“这……”喜欢王羲之的粉丝们哑然。
【综上所述,因为入门门槛过高,加上弊端没有彻底爆发,五石散虽然在三国魏晋时期流行,却没引起过巨大灾难。
有得必有失,那就是之后的朝代,也没意识到五石散的危害性,一直到唐朝时期,药王孙思邈发现五石散弊端,呼吁毁掉五石散的药方,同时自己也对五石散药方进行改良。
因为药王孙思邈的举动,有说法现在五石散药方和初始版本药方是不同的。】④
“巨大灾难,后世未免对五石散太过偏见,和危言耸听了。”三国魏晋时期,服用五石散的士大夫们不悦。
他们觉得姜叶和江雪的话,太言过其实和夸张夸大。
“也就是说,三国魏晋到唐朝时期,依旧有人服用五石散,但是量却没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疯狂?”
“感觉主要是推崇,因为何晏那些人主要不光自己服用五石散,还向其他人推荐,不推荐的话,五石散的服用范围真的有限。”
不是所有人都像何晏,没病也喜欢吃药的。
魏晋时期许多服用五石散的士大夫,都是被人带进坑,和拉下水的。
“太好了,后世终于有人意识到五石散的危害,而且还是医学同行。”东汉,张仲景高兴道,心里十分感激孙思邈。
孙思邈则叹息,“还是太晚了,因为三国魏晋和唐朝之间的时间差距。”
“更让人觉得不妙的是,唐朝之后五石散药方被修改和损毁,危害性降低,后世为什么还会旧事重提?”
“就算旧事重提,态度也不该如此郑重才对。”孙思邈神情凝重,张仲景冷静下来也想道。
【接下来重头戏:鸦。片,鸦。片又叫“阿。芙容”、“大烟”、“福寿。膏”等。
鸦。片是从罂。粟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毒。品,跟五石散很相似,吸食后精神飘飘然、壮。阳、成瘾性等特点。】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