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by荔枝雨
荔枝雨  发于:2025年02月02日

关灯
护眼

那一斤鸭翅全卖掉收入七块五,一斤鸭掌收入七块二,刨去成本,一斤大概赚个五块多。
一天要能卖个三四十斤,就能赚个将近两百块钱,一个月就是六千。
但就是不知道一天能不能卖个三十四斤。
主要是五六毛一个鸭掌鸭翅对很多家庭来说并不便宜,很多家庭一家几口人吃一顿饭才花个五毛六毛的。当然,前提是只吃素菜。
吃完鸭掌的游彻评价了一句:“没你做的好吃。”
孟箬亦是赞同地点点头,这个味道确实远不如她做的,闻着也不怎么香,估计是不怎么舍得放香料。
孟箬放下啃到一半的鸭翅,她决定跟这个摆摊的小姑娘做笔生意。

孟箬等买酱鸭货的人都走了,才凑上前跟摆摊的小姑娘说话。
“小妹妹你可真厉害,年纪轻轻地就出来挣钱养家了。”孟箬笑着搭讪。
罗丽萍抬头一看,就看见了孟箬那张白皙漂亮的脸蛋。
就凭这张漂亮的脸,罗丽萍看了就不讨厌,而且这个漂亮姐姐说话也好听,夸她漂亮能干呢。
“我可不年轻了,我今年都二十了。”罗丽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二十了?”孟箬做出一副惊讶的样子,“那真没看出来,我还以为你顶多十五六岁呢。”
反正啊,碰上女孩子夸她年轻总没错。
罗丽萍更不好意思了,有些害羞地摸了摸自己的脸:“是嘛?”
正好这时候也没客人,罗丽萍就和孟箬闲聊了几句。
“妹妹,你摆摊摆了多久了?”见罗丽萍对她已经有几分信任,孟箬试探性地问道。
“摆了快小半年了。”罗丽萍说。
“我看刚刚过来买酱鸭货的人不少,这一天能挣不少钱吧。”孟箬说着,做出一副羡慕的样子。
“摆摊就是不太稳定,挣的也就是个回头客,好的时候一天也能搞个三四十块钱,不好的时候就一二十块钱。”罗丽萍如实说。
闻言,孟箬又在心里算了一笔小账。
好的时候一天三四十,那也没卖出去多少。
“妹妹,你这平时素菜卖得肯定比荤菜多吧?”孟箬又问。
罗丽萍一脸惊讶:“你怎么知道的?”
孟箬勾唇一笑:“瞎猜的。”
她刚刚吃了罗丽萍卖的卤鸭翅,说实话味道一般,那素菜味道估计也差不多。
摆小吃摊,最重要的就是好吃,味道都一般的话,肯定是买素菜更划算了,这很容易猜到。
这回罗丽萍打量起孟箬来,她一看孟箬身上的工服,就知道她是在食品厂上班。
“姐姐,你是在食品厂上班?”罗丽萍问。
孟箬点头。
“真好,”罗丽萍羡慕道,“我就想在厂里上班,吃公家饭,哪像我现在天天风吹日晒的。”
像是想要结交孟箬这个朋友,罗丽萍笑着说:“姐姐,我叫罗丽萍,你叫啥名?”
“我叫孟箬。”她下意识回答。
回答完,她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罗丽萍?
孟箬心中一怔,不会这么巧吧?
原书中有个女企业家就叫罗丽萍,做的就是餐饮连锁这一块,千禧年开始发迹,一零年后罗丽萍创建的卤制食品品牌开始快速扩张,在一六年左右该品牌已经做到全国连锁超千家。
卤制食品?
孟箬低头看了眼罗丽萍的卤味小吃摊。
不会吧,所以,未来女企业家的发迹方式是从摆小吃摊开始的?
罗丽萍?虽然这个名字很常见,重名率也很高没错啦。
但是,比起普普通通的路人甲,孟箬觉得面前的罗丽萍是书中女企业家的可能性更高。
孟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笃定,姑且解释为女人的直觉吧。
既然是未来女企业家,那就很有必要结交一下了。
回到小吃摊,其实从一开始孟箬就发现了罗丽萍小吃摊的问题。因为卤菜的口味一般,所以没什么竞争力,但凡有个做得比她好吃,同样卖卤菜的小吃摊出现,她的生意就得歇菜。
这不是没有可能?跟风扎堆是大多数人最爱干的事。人家看你摆摊赚钱,就会想那我摆摊是不是也能赚钱。
比如后世,孟箬经常会看到一条美食街奶茶店扎堆的情况,每个品牌都开一家,跟集邮似的。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最开始那家奶茶店生意火爆,然后其他品牌见在这儿开店有客流,就也跟着来了。
“妹妹,你想不想让你的生意红火起来,一天净收入上百块?”孟箬笑着抛出橄榄枝。
罗丽萍也好奇起来:“怎么说?”
孟箬见罗丽萍是实在人,就也不弯弯绕绕了,有话直说。
“实不相瞒,我也会做卤菜,什么卤鸭货、卤猪蹄、卤牛肉都不在话下,但是呢我上着班呢,没时间摆摊。”
“不如我们合作,这些荤菜素菜我帮你卤好,你来卖。”
罗丽萍一听,顿时变脸:“原来你在打这主意啊。”
“走开走开,我还要摆摊呢,没功夫陪你瞎闹,”罗丽萍朝孟箬不客气地挥挥手道,“再说了,我自己会卤,用不着你来卤。”
“我没有在跟你开玩笑,我卤的鸭货比你的好吃十倍,但凡你卖的是我卤的鸭货,你生意绝对比现在火爆十倍。”孟箬一脸认真道。
可罗丽萍还是不信,最后孟箬也只能作罢。
不过罗丽萍的拒绝倒也在她的预料之中,因为要是换做她,她也不会同意,只会把对方当做骗子或神经病。
她主要不还是想结交未来女企业家嘛,所以才出此下策。
当然能顺利结交罗丽萍最好,不能也就算了。
不过,刚刚跟罗丽萍的对话让她一下子打开了思路,罗丽萍不跟她合作,她还可以找别人合作。
要找就找那种摆小吃摊,然后做得难吃,生意很差的,说不定她一忽悠,那人觉得死马当活马医就试了。
对,就这样干。
最后孟箬离开前,还不忘让罗丽萍有需要去她家找她。
“小姑娘,我家就住在电器厂家属院7栋二楼,你要是想合作了可以来我家找我。”
罗丽萍完全没把这事当真,但孟箬说出家里地址的时候,她还是仔细听了一下。
孟箬坐上自行车后座后,游彻忍不住问了一句:“你想去摆摊?”
“不是我想摆摊,是我要想办法快点赚钱还掉那三千块。”孟箬如实说。
游彻默了默,又问:“那三千块钱很急着还吗?”
孟箬看了他一眼,笑着说:“急倒是不急,就是感觉欠钱浑身不舒服,想早点还掉。”
其实还钱的事挺急的,毕竟有一月一百的利息呢,迟一个月就多给孟军一百块钱。
一百块钱,在九零年代初不少了,现在的猪肉两块一斤,一百块钱她能买五十斤猪肉,她就算天天吃肉都能吃两三个月。
游彻没再说话,却在心里想预支工资的事要尽快才行。
隔天,孟箬还是正常上班,食品厂生产线的工作她现在已经掌握得很娴熟了。
虽然他们班组有一两个老员工不服她,但她好歹也是班组长,他们的直属领导,她们也就只敢在背后蛐蛐她,明面上却还要对她笑脸相迎,巴结她。
只要她们不觉得自己这样分裂,她倒是无所谓。
游彻这边新品的研发稳步进行中,很快就能投入到生产中。
他在办公桌前归纳整理产品质量问题时,维修部门的一个职员找了过来。
“游厂长,按照您之前的吩咐,我们已经把有问题的电器产品都整理出来了,总共有四十多台。”
“那接下来要怎么处理?”职员问。
“把有质量问题的电器产品都堆到生产车间门口,然后我来砸掉。”游彻说。
“砸掉?”职员像是不太理解厂长的做法,发出疑问。
“之前咱们厂子有问题的电器产品不都是低价卖给内部职工的吗?”职员又问。
游彻点头,将刚刚的话再说了一遍:“对,砸掉,等我来砸。”
近期,他在严查质量问题,存在小问题可以补救的电器他都让维修部门返修了,像那种问题过多,已经无法维修的,他就让维修部门的职员把这些电器都堆放在一起,等着一起处理。
今天这四十余台电器产品就属于以上这种,基本上是没什么再利用价值。
领导都这么讲了,他一个小小职员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但他转头就把这事告诉了副厂长严正光,严正光一听,当即火了,觉得游彻这是在胡闹。
“砸了?”严正光一听当即惊得从办公椅上跳起来。
“他亲口说的?”他像是不可置信似的又问了一遍。
那位职员点点头:“严厂长,我当时一听也觉得奇怪,平常咱们有点质量问题的电器不都是低价卖给自己职工嘛?游厂长却说直接砸了,这多浪费啊。”
“胡闹!”严正光气得一拍桌子,倒把一旁不设防备的职员给吓了一跳。
“我现在就去找他好好说道说道,这么大一件事,他竟然也不跟我商量一下,就擅自做决定。”
严正光这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他是厂里一把手的架势。
这就是严正光的为人,出事了把游彻推出去,让他扛,因为他是名副其实的厂长,而他只是一个副厂长。
没事的时候呢,又仗着自己资历老,端出厂里一把手的架势来,他在电器厂待多少年了,电器厂还不是他说了算。
说完,严正光就起身往隔壁厂长办公室走去。
游彻还在桌前梳理厂子电器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严正光就吹胡子瞪眼地走了进来。
他很不给面子的一拍游彻桌子,说:“游厂长,你怎么回事?”
游彻被严正光搞得一脸茫然,他放下手上的文件,问:“怎么了?”
“听说那些有点问题的电器你都打算给砸了?”严正光一脸兴师问罪的模样。
“不是有点问题,有点问题能修的我都让维修部的人修了,剩下这些是修都修不了的。”游彻纠正道。
严正光抬手打断他:“我不管这些,反正,砸电器这事我不同意。”
“有点问题你完全可以低价卖给咱们内部职工啊,之前有问题的电器不都是这样干的吗?你现在搞这一套,不纯纯浪费吗?”
其实游彻这样做,有他的道理。
有点问题,就低价卖给内部职工,正因为这种处理方式,才大大拉升了厂子电器的不合格率。
这个问题在他还是技术员的时候就发现了,有一部分职工为了能够低价获得电器产品,生产过程中故意促使电器产品不合格。
这样,不合格的电器产品之后就会低价卖给职工,职工呢再找维修部的同事修一修。
所以,这些无法维修的电器产品他才要砸掉,不仅要砸掉,他还要当着全厂的人砸,顺便给大家上一课,厂子开始着重关注质量问题了,以后这样的事要绝对杜绝。
游彻耐心地跟严正光解释:“严厂长,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又被严正光抬手打断:“你别跟我说什么道理,我不想听你说那些大道理。”
“是,你是大学生口才好,我也说不过你,”严正光端起架子道,“反正,砸电器这事我坚决不同意。”
游彻一开始还想耐着性子跟严正光解释他这么做的目的及良苦用心,现在一看,完全就没必要解释。
严正光找他并不是来听他解释的,而是强硬地想要干预他的决定。
既然如此,游彻便也强硬起来。
“那您就不同意吧,这件事我就是要这么执行,只要我在任一天,这事就得这么执行。”他不容置喙道。
见游彻一点不给他这个老厂长面子,严正光的黑脸直接涨成猪肝色。
“好啊,游彻,我好心规劝你,你还给我端起了厂长的架子,”严正光气得又是一拍桌子,“你还有没有把我这个副厂长放在眼里了?”
游彻额角三道黑线划过,到底是谁在端厂长架子?
游彻始终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严正光再次气得吹胡子瞪眼。
“行啊,我治不了你是吧,那我让书记来评评理。”严正光见自己撼动不了游彻,顿觉自己脸上无光,于是又把程志礼搬了出来。
“严厂长,这件事您可以向程书记汇报,我也没有干涉的权力。”游彻义正辞严地说道。
严正光见他始终一副刚直不阿的样子,也是拿他没办法转头去找了程书记。
程志礼听完这件事,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语气平和地问严正光。
“严厂长,你觉得厂长和副厂长的工作职责分别是什么?”
严正光万万没想到程志礼会这么问,脸色一变。
很明显,程志礼这是在点他呢,现在游彻是厂长,而他只是一个副厂长,副厂长历来都是协助厂长工作的。
他连忙笑着解释:“程书记,你误会我意思了,我并没有干涉游厂长工作的意思,我就是觉得……”
程志礼抬抬手打断他,语气平和道:“严厂长你知道就好,我呢,当然希望看到一片祥和的电器厂,而不希望看到搞内部斗争一味消耗的厂子。”
“咱们厂子是什么情况,你作为副厂长我想你比谁都清楚,现在外部矛盾还没解决,就想着搞内部斗争,这样的厂子,你觉得能走多远?”
严正光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苦着脸解释:“程书记,你真误会我意思了,我没有想搞内部斗争……”
程志礼再次抬手,不让他把话说完。大概也是不想听他那些冠冕堂皇的话。
“严厂长,我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我就是希望你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希望你好好协助游厂长工作。”
严正光低下了头,做出认错状:“好的,程书记,我知道了。”
程志礼一脸平和地看向他,冲他摆摆手,示意他没事了就出去。
严正光只好悻悻地走出书记办公室。
严正光是雄赳赳气昂昂地来,灰溜溜地走。
游彻全然不知严正光吃了个闭门羹,他还在办公室内一边整理工作,一边等着书记叫他过去问话呢。
自打上次孟箬在路边碰见罗丽萍,之后几天下班她就没在那个路边看见过她了。
孟箬猜想,大概是她摆摊会经常换地方。也是,一般人也不会天天买卤味吃。这一块的人吃够卤味了,就换一个地方摆摊,跟打游击似的。
跟罗丽萍谈合作的事,没个后续,她本以为这事大概是悬了。
正当她准备再找其他合适的人选合作时,罗丽萍竟然找上门来了。
这天,孟箬跟往常一样下班回家,结果她和游彻正准备上楼时,看到了站在楼梯口等人的罗丽萍。
罗丽萍看见她,连忙走过来,直截了当地问:“姐姐,上回你跟我说合作的事还作数不?”
孟箬一听,心中一喜,但面上依旧表现得很平淡。
“你这突然过来找我,是不是因为遇到什么事了?”孟箬敏锐地问。
之前,她跟罗丽萍谈合作的事,罗丽萍一脸排斥,今天突然找上门来,肯定是有原因的。孟箬估摸着大概率就是遇到竞争对手了。
罗丽萍脸上惊讶:“姐姐,你怎么知道的?”
孟箬一笑:“猜的呗。”
接下来,罗丽萍便详细地跟孟箬说了她过来找她的个中缘由。

第40章 达成合作
原来,真实情况正如孟箬预料的那样,罗丽萍的摆摊生涯遇上了首个竞争对手,而且这个竞争对手还不是一般的竞争对手,是个跟狗皮膏药似的竞争对手。
孟箬一看罗丽萍这情况,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释清楚的,索性将她请回了家,顺便还能让她尝尝自己的手艺,这样到时谈合作谈分成就更有说服力了。
只可惜上回她做的卤味早就吃完了,不然让罗丽萍尝尝自己做的卤味,肯定分分钟俘获她的味蕾。
正好罗丽萍也还没吃饭,她收了摊就连忙过来了,此时正是饥肠辘辘。
因为孟箬还要做饭,她便把罗丽萍拉进了厨房,让她边说,她边做饭。
“那个大姐就是看我摆小吃摊赚钱,所以她也跟着摆的。结果,她做得还比我好吃。”罗丽萍愤愤不平又不甘心地说道。
“然后她每样东西卖得还比我便宜一毛,”罗丽萍一副被那大姐气得不轻的样子,“结果就是,原本我的客人全都跑到她那里去了。”
“那你有没有想过换地方摆?”孟箬停下手上切菜的动作问。
“有啊,怎么没有?”罗丽萍继续说,“我在那摆了两三个小时,就卖出去一两块钱,我就想着换地方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罗丽萍问。
孟箬想了一下答:“她还跟着你?”
罗丽萍一拍大腿,惊讶道:“姐姐,你怎么知道的?她就是跟着我。”
“我就问她啊,你干嘛跟着我,”罗丽萍气愤道,“她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说什么这路又不是你家的,只准你走不准我走吗,这种话。”
“这还没完呢,我见她跟着我,在那个地方停了没多久,还没开始卖,就又换了地方。那时我就想,她不会还跟着吧,结果她还真继续跟着我。”
“这么一天下来,她跟了我跟了四五个点。”
“结果是,我俩都没怎么卖成。当时我还有点得意,心想让你跟着我,我卖不成,你也别想卖。”
“然后第二天我就继续摆摊,这回我学乖了,我没去第一天去的那个点,我去了我平常去的第二个点。”
“一开始那个点确实就我一个人在那摆摊卖卤菜,但是就过了一两个小时,那个大姐又来了。之后的几天,这种情况都持续发生。”
孟箬点点头,哦,她懂了。
“因为第一天她一直跟着你,所以她把你经常去的那几个点都摸熟了。”孟箬说。
罗丽萍猛点几下头:“对,就是这样,我还是后来才反应过来,原来我从一开始就着了她的道了。”
“那几个摆摊点,都是我这半年来,辛辛苦苦一个个摸索出来的,全给她空手套白狼给套走了。”
“姐姐,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倒霉,遇上这种无赖呢。”罗丽萍苦着一张脸诉苦。
孟箬皱眉,心想是够不要脸的。
但是不要脸能赚钱,她还要脸干什么呢。
罗丽萍正要说什么,然后就听到油锅里传来“嗞”的一声,随后是一股浓郁的香味。
罗丽萍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走:“姐姐,你这是做的什么啊?好香啊。”
“青椒酿肉。”孟箬一边忙活一边回答。
塞满了肉馅的青椒段一下锅,就被煎出一股焦香味,青椒段两面煎至虎皮状后,再加入蒜末和提前调好的料汁,焖到汤汁收完就行了。
罗丽萍看着锅里的青椒酿肉,歪了歪头。
“第一次见青椒和肉这样烧。”她笑着说。
孟箬勾唇一笑:“等下你尝尝,很好吃的。”
迈入九零年代后,虽然大家的生活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了,大很多人都是从六零七零那个苦年代过来的,总觉得能吃饱饭已经很不错了。
普通人家更是不会花费太多的金钱和精力在吃上,反正吃饭嘛能达到填饱肚子的目的就足够了。
因为有罗丽萍在,今天她比往常多做了一道菜,青椒酿肉、麻婆豆腐还有一道干锅土豆片。
干锅土豆片要放油里炸一下,这样吃起来才能外表酥脆内里软糯。麻婆豆腐最重要就是料汁和花椒,以保证豆腐入口达到麻、辣和嫩。
三道菜上桌,香得一旁的罗丽萍直吞口水,青椒酿肉、麻婆豆腐、干锅土豆片,这三道菜光是看着就很好吃,更别说闻着还这么香了。
孟箬笑着将筷子递给她:“尝尝。”
“那我就不客气了。”罗丽萍笑着答,然后夹起一块青椒酿肉。
煎出虎皮的青椒入口只带一点辛辣,青椒里面的肉糜香味十足,又嫩又多汁,太好吃了!
她从来没想过青椒和肉还能这样做,而且还这么好吃,以前他们家烧肉,最常见的就是青椒炒肉片。
青椒酿肉实在太好吃了,她吃完一个没忍住又夹了一个,夹完还有些不好意思地瞅孟箬一眼。
以前家里烧肉,她多夹一块都要被瞪被骂。
孟箬很是大方道:“随便吃,还有好多呢。”
听到这话的游彻赶紧往孟箬碗里夹了一块青椒酿肉,然后顿了顿,又往自己碗里也夹了一块,好像生怕罗丽萍把整盘的青椒酿肉都吃完似的。
罗丽萍没注意到游彻的小动作,又咬了一口青椒酿肉,咸香的肉汁顺着青椒溢出,再配上一口米饭,又香又下饭。
说起来,她都好久没吃到肉了,虽然她每个月都给家里交个七八十,但除了逢年过节,平常她妈都舍不得买肉吃。
“这个麻婆豆腐和干锅土豆片也很好吃的。”孟箬笑着推荐。
罗丽萍连忙听话地挖起一勺麻婆豆腐淋到碗中,麻婆豆腐一淋到米饭中,就有一股麻辣香飘出,豆腐又麻又辣,入口嫩滑。
干锅土豆片也同样好吃,表皮焦脆,内里软糯。
“真的都好好吃。”罗丽萍一边疯狂扒饭一边赞叹道。
“姐姐,没想到你做饭这么好吃啊。”罗丽萍咽下一口饭,朝她竖起大拇指。
孟箬眼睛笑得弯起来,对这套夸奖很受用。
游彻也敏锐地察觉到这点,罗丽萍夸她的时候,她笑得很开心。随即,他在心里默默记下,以后要多夸夸她。
吃完饭,游彻很自觉地收拾桌面去厨房刷碗。
罗丽萍一看,还有些吃惊,凑到孟箬身边小声道:“姐姐,你男人还洗碗啊?”
孟箬点头:“我做饭他洗碗,不是很正常?”
闻言,罗丽萍又是一脸惊讶地看向孟箬。
“我妈就从来不让家里的男人干家务,反正做饭刷碗洗衣扫地都是我们干,”罗丽萍撇撇嘴道,“我妈说家里的活儿就该女人干。”
孟箬一笑,对这事没过多评价,只淡淡说了句:“在我这,没那个道理。”
罗丽萍很佩服地看了孟箬一眼,又一脸羡慕道:“我以后找男人也要找这种愿意干家务活的。”
显然罗丽萍也并不认同她妈妈的那套理论。就拿她自己来说吧,她在外面摆摊,回家还要干家务,而她爸她哥,就从来没沾手过家务,连衣服都没晾过。
大概是觉得两人聊得投机,罗丽萍开始对孟箬毫不设防地敞开心扉。
通过聊天,孟箬得知罗丽萍今年二十岁,比她小两岁,同时,对她的家庭情况也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罗丽萍在家中排行老二,老大是哥哥,下面还有个年幼的弟弟。
她爸爸和哥哥都是水泥厂的普通工人,哥哥两年前结了婚,嫂子给孟家生下个大胖小子。
三代同堂挤在两室一厅的家属院里,两个房间,一间被爹妈弟弟占去,一间被哥哥嫂子占去,罗丽萍平常就睡在客厅的角落,很简陋地拉了个帘子,隔出一小片私人空间。
罗丽萍初中读完就出来打工了,一开始是在针织厂当临时工,一个月也就四五十块钱。
后来罗丽萍看人家摆摊赚钱,好的时候一个月净利润能挣一两百,她就也想去摆摊。
她妈听说罗丽萍要学人摆摊,第一个不同意,不光她妈不同意,她爸她哥她嫂也都不同意。
但罗丽萍是个犟脾气,她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谁也拦不住。
从小到大,因为这犟种脾气,她也没少挨爸妈的打。但这脾气非但没被打得改了,还越来越犟。
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罗丽萍揣着自己打工赚的钱,去拜师学艺,学了现在的卤菜技术。
摆摊第一个月她就挣了一百多,刨去购买食材的成本,净赚七八十。为了让家里人闭嘴,不再干预她摆小吃摊,第一个月她就给了她妈四十块。
以前她在针织厂当临时工一个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块,除去自己的开销,一个月最多给家里补贴三十块。
现在她去外面摆摊,能给家里补贴四十。如她所料,她一交钱,她妈和她嫂顿时就闭嘴了,她妈和嫂不多说什么,她爸和她哥自然也没了意见。
后来她摆摊收入稳定了,基本就给家里交七八十。
而且,她妈和嫂子很快也发现罗丽萍出去摆摊的另一个好处,家里的活儿有人干了。以前罗丽萍在针织厂上班,早上到点就走,晚上才能回来,白天家里的活儿都是罗母来干。
现在,罗丽萍摆摊一般也都是中午或下午出去,剩余在家的时间罗母就理所应当地使唤她干这干那。
孟箬听完,脸上也是难掩惊讶,她还以为罗丽萍作为未来女企业家,就算不是高学历,大学至少也是上了的,没想到她初中读完就不读了。
不过想来也是,七零年代出生的人,尤其是乡下的女孩子,小学能读完都算是不错的。
乡下的女娃,不仅要读书还要干家务干农活。
一个初中毕业的女性,从摆摊开始,一步步走向开店,最后将店开向全国。
这其中的励志与艰辛怕不是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的,那定然是一条充满机遇与曲折的道路。
只可惜原书对罗丽萍的奋斗史着墨不多,不然孟箬倒是很有兴趣拜读一下。
其实不仅是罗丽萍的奋斗史,原书对罗丽萍这个人都着墨不多,包括她的出身和家庭。
原书提到女企业家罗丽萍,只是在书中后期描绘丰州市发展的时候,一笔带过着地介绍过她。
而孟箬之所以在听到罗丽萍的名字,就联想到书中的女企业家,大概是因为她是穿书者的缘故,原书的剧情就跟刻在她脑子似的那么清晰。
聊到最后,罗丽萍很自然地问起孟箬这个合作具体是怎么合作。
“罗妹妹,你觉得我做饭手艺怎么样?”孟箬反问。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