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论起来,周小芬那句话没有说错,其实拜入周远峰门下,确实是受了师父很大的恩惠,在周远峰羽翼的保护下,他们师兄弟三人在电机厂过得相当顺当合心,所以孝敬师父是应当的,他们也确实发自内心地感激。
当这个替自己遮风挡雨的师父衰弱下去的时候,师徒关系有着微妙的调整变化,他们四个都需要去努力适应。
只是这次,师父他老人家什么都没说,只是让三个徒弟去忙自己的,不用围着自己转。
陆国强和刘喜先后出去干私活儿了,不必日日对着周远峰,倒是周长城,因为和周小芬周小伟吵过架,想必师娘也告知师父了,师父却是什么都不提,周长城也有了自己的心思,行为上,仍和以前一样“有事弟子服其劳”,不过却没有那种亲热感了。
月底时,电机厂家属楼冬季的第一批煤球到楼下了,往年都是周长城替他们家挑上去的,今年师父家里这样的状况,肯定要找人帮忙挑的。
快下班时,看着周远峰略微佝偻的背影往外走去,周长城上前去:“师父,今天有煤球到,我跟您一起回去。”
周远峰看周长城一眼,眼睛里看不出什么情绪,点点头,慢慢走着,师徒两个一路上都没有说话。
等到了电机厂家属楼楼下,四邻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分煤球,大人肩上挑着簸箕,小孩儿手上用报纸包了煤球拿上楼。
家属楼里组织买煤球的人拿着登记的本子站在车厢尾,让领了煤球的家庭派人过来点数签字,李红莲身边有两个放了一半黑煤球的簸箕,她正一块一块地往上堆,不时扶着腰,做得慢吞吞的。
排队的人嫌她动作不够快,说了两句不中听的话,李红莲再肆意的性格,也有些不快,可也懒得吵,心力不济,她的耳石症刚好没多久,根本不敢这样起起落落,不然头晕容易复发,自从生了周小梅后,她的腰一直有毛病,稍微劳累就酸痛,加上周远峰现在担不得重物,小梅力气不够,周小伟不在家,那么万事只能靠自己了,多了她担不起,拿够用的就行,剩下的找个一楼邻居那儿放放,要用再去拿。
“师娘,我来!”周长城在运煤车边上看到李红莲的身影,赶紧上前去,把她拉起来,“您上去休息一下,等会儿我担上去。”
李红莲擦擦额头的汗,有一道黑色的痕迹留在额头边,见了周长城如同见着救星,喘口气,说话都不复从前的麻利:“长城,哎,阿城,你来了。”
不过是一个半月没见面,眼见着师娘病一场,似乎矮了一点,周长城有些难受,又有些自责,心绪复杂,忙忙承诺:“师娘快上去歇会儿,师父也回家了,我点好数就上楼去。”
旁边的邻居还打趣:“红莲姐,还是你和周师傅好福气,收了个好徒弟!”
谁都知道周长城万云夫妻和周远峰李红莲的孩子们不对付,可这种时候人家也来了,不是好福气,还是什么?
李红莲也跟着笑,却有些小心谨慎,看得周长城心头一酸,不敢再看。
等把两担煤球担上楼,又一个个码好,凉风中的周长城背后出了不少汗,李红莲装了热水,从屋里出来,把他喊进屋,让他喝水。
周长城洗干净身上的煤灰,接过师娘的杯子,两个人都有种刻意掩盖的陌生感。从前周长城来,李红莲把他当做家里的一份子,都是让他自己倒水的,哪有过这样客气的时候?
“师娘,那没事我先回去了,万云还在家等我吃饭。”周长城喝完热水,放下杯子,也有些待不住,“下回再有什么担担抬抬的东西,你让人喊我来,跟以前一样,一下班我就来。”
不堪的事,大家都不提,不提不代表没有发生过,还是保持一点距离吧。
李红莲大概也是想明白了,徒弟是徒弟,再亲热地喊半子,也不能替代亲生子,老头儿坐在一边不作声,只能她出来说话,原本是想挽留他留下吃饭的,到了嘴边,又变成另外的话:“哎,好好,下回和阿云再来。”
周长城点点头,很快就出门回自己家了。
李红莲幽幽地叹了一声,和周远峰互相看看,终究什么话都没有再说。
第58章
时间一直滑到火车站正式开通之前,周长城和万云都是埋头在过自己的日子,天天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是晒瓜子,就是到处去收鸡蛋,要不就是忙着给订瓜子的人送货,像两只忙碌且单纯的井底之蛙。
平水县1986年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来的时候,寒风刮过,天空阴暗,看着就要飘雪了,这两只小蛙才抬头看看外头的天色,原来这一年要走到头了。
“说起来我都有一阵没见过我姐了。”万云摸着搁在屋里还没收完的瓜子,颗颗饱满,粒粒分明,有种馋人的五香味,她年轻的脸庞露出一个笑,踌躇满志,这哗啦啦的不是瓜子,是未来看得到的钱票子。
周长城也在旁边,把瓜子里头的大料挑出来放到一边,没懂:“上个星期我们不是才给大姐送了几个咸鸭蛋吗?”怎么又说好久没见了?
其实万雪万云姐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见上一见,大多时候都是万云去西郊或者县中心,顺路去看看她姐和甜甜,再顺手给万雪带点吃喝小玩意儿。孙甜甜小朋友现在会认人、会翻身了,一不见人就扁嘴要哭,时刻得有大人看着,不然怕她从床上掉下来。
廖大姐白天的时候还继续帮万雪带着孩子,只是现在天气冷,不好把小孩抱出去,万雪每天上班都要溜回家好几趟去喂孩子,前阵子换季,天气骤然转凉,大人感冒,孩子发烧,几个月的孩子烧得满身通红,退烧后,又咳了一个月,孩子那样小,不舒服不会说,只能日哭夜哭,把孙家宁和万雪夫妇给心疼得心头滴血,两个大人夜里熬干了精神。
万云去看万雪的时候,说了没有两句话,见她姐满脸疲惫,不停打哈欠,马上就知趣地站起来要回家了。带孩子辛苦,尤其是这样小的婴儿,甜甜夜里要吃三回奶,还得哄睡,出了月子,万雪倒是比没怀孕时更瘦了。万云这个当妹妹的帮不上忙,只能选择不添乱,少去他们家做客。
中秋之后,姐妹俩儿见过两三回,但每回都说不到几句话就分开,没有深度交流,也不知道对方所思所想,尤其是过了十二月,万云忙着积累自己手上的东西,万雪则是忙着家庭和孩子的事,只有个递东西的时间。在万云看来,沟通不多,就约等于没见过面。
“当时潘老太跟我讲,说我姐现在有了孩子,往后就会同我越来越疏远了。还劝我趁着没孩子,多跟你骑车出去野一野,不然等有了孩子,人就被锁住了。”万云从箩筐里拿出一个洗干净的蛇皮袋出来,打开口子,让周长城把剩余的瓜子装进来,两人一起拿绳子扎好口子,“她说这话的时候,我半信半疑的,心想我跟我姐这么多年互相依靠,哪能疏远呢?现在想来,姜还是老的辣。”
周长城有些不懂这些女人心的话,在他看来,万云年纪还小,根本不需要思考如此细致的关系,多想无益,而且最近他们像松鼠忙着囤粮过冬,少见面就少见面,过了年就好了,大家都在县里,要见一面还不简单,说出来的话便有些粗疏:“潘老太年纪大了,和我们想得不一样,大家有事做,不见面也很正常。”
万云抬起头看周长城一眼,笑了笑,没有再说这个话题,其实城哥说得也对,半小时的公交车程,见一面容易得很,大概是秋冬萧瑟,长期一个人待在家侍弄瓜子,无人说话排解,便容易钻牛角尖伤感,同一个娘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姐妹俩儿,各自嫁人生了孩子,手头都有自己要忙活的事,姐姐忙着抚育后代,她则是忙着生存大计,每个人都顾着自己,人生路径不同的时候,联系自然就少了,像是她嫁到县里,和从前万家寨玩得不错的小姐妹也没有联系了,人和人的关系可真脆弱啊。
到县里不到一年,万云发现自己跟在万家寨相比,成长了许多,也看到了许多昔时不曾留意的生活蛛丝细节,或许是好事吧?
“说到潘老太,怎么最近都没见她了?”下班回来,周长城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潘老太和一群老太太凑在一起叽叽呱呱了,不得不说,整个家具厂筒子楼都安静了不少。
万云把蛇皮袋上的红绳给用力扎紧,喝口水:“上个她女儿生孩子,跟潘老头一起去市里了,给女儿做月子呢。”若是有潘老太在,她的瓜子在家具厂附近就能卖出去十来斤,这大嗓门金牙老太不在,还怪让人想念的。
“这老太太,心思活络,一点也不像七十岁的人。”周长城无端想起自己才五十岁的师父师娘,两相比较,周远峰和李红莲现在的精气神甚至比不上潘老太。
“师父师娘那儿,你去了吗?”万云知道周长城偶尔还会去帮忙做点搬搬抬抬的事儿。
“去是会去,也就是担重物的时候,师娘才会让小梅来喊我,次次都客气得不得了,其他事倒是没什么交代了。”周长城说起这个也有点难受,“我听师父说,年底了他还要去市里复查,要让医生继续开药吃。”
虽然周远峰现在身体恢复了不少,但对病痛的恐惧,让他心理压力骤然增大,头发白了一半,看着人有些老态,令人唏嘘不已。
好消息是,原本年底的这个时候,每个厂子都该忙碌,职工都要加班加点,电机厂却今年丝毫不忙,反而安静得如同一潭死水,周远峰这样的高级技工就空下来,带徒孙打磨标准件,不必在精细的产品和零件面前暴露自己的颤抖。
坏消息则是,电机厂一点工作都没有,几乎全体职工都闲置了,而更坏的是,职工们已经连续两个月都只领了三分之一的工资,每人勉强发了一半的粮票,上百个组长级别以上的领导,连一半的粮票都领不到,全体人员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十月上旬,武鸿斌带着两个人去省里收款的时候,志得意满,一方面认为自己能收回前面那个订单的款,另一方面还信心十足,能拉回另外的订单,让职工们过个肥年。
谁知道他们三个在省里碰了一鼻子灰,当初给他们这个订单的大国企,如今自己都举步维艰,拖欠职工工资和补贴,也拖欠下游供应商的款。除了武厂长所代表的平水县电机厂,还有其他的零件配件厂和注塑厂等,个个都是厂长领导出马前去省里讨货款,每个来要款的人各显神通,找熟人,疏通关系,打条子,比武厂长待了更久的大有人在,然而在十月底后,却没有一个厂子能真正拿回一笔钱。
说起来,原本省里的这个大企业做的就不是成品产品,而是做各类轻工业配件和部分重工配件的,计划经济时代,承接的都是分配下来的任务,因在省里,其地理位置和政策占有利地位,对这种任务的完成度良好,这么多年得过不少荣誉,许多人挤破脑袋都想进这个厂,但论起来,实际上并没有市场经济的经验。
省企自然比平水县电机厂要大得多,上万的职工,有医院有学校有家属楼有货运车队,还有各类的外派学习活动和各种说不出的隐形福利等等,这是光鲜亮丽的一面。但另一面,其内部组织人员冗杂膨胀,管理人情化,政企不分家的情况下各有山头,形式主义和一刀切的情况也不少见。
当有人挑头做事情时,真是应了那句话,既怕企业不发展,又怕企业发展得太好。
如今全国家电市场一片红火,许多城市里的家庭,甚至是县城的家庭,都在努力争取购买家电大件,买的既是电器的使用功能,也是家庭面子,从电视冰箱洗衣机,再到录音机电风扇CD播放器等,不一而足,样样都缺,即使这些产品需要工业票,但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年底更是销售火爆的时候。
该企业看到市场欣欣向荣,判断前途必然是光明的,于是有一批去参观过先进工厂的改革派就提出,一定要抓住这波家电热的浪潮,带领厂子在这个市场里大展身手,建立新牌子,和其他的诸如黄河、牡丹、凯歌、飞跃、金星等品牌共同争夺这全国的市场份额,打造属于省里的品牌名片,以期名噪四方,给省里增光添彩。如此光辉的计划和号召,层层批复审核,得到了省里许多方面的支持。
这件事其实也不是近期提起的,前两年就有人提出,光是关关推进,就花了不少时间,等真正落实到实际生产的时候,已经过了快三年了。
适逢其会,平水县电机厂和武厂长一起,遇上了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在职工们闲出毛病的时候,争取到了这样一个做冰箱活塞的大单子,急赶赶地往自己家拉回去,收了一成定金就开干。对于这种方向性的改革,常年处在平水县的武厂长,是充满了期待和盼望的,若是省里的大企业能改成功,那也给了他做出改变电机厂的信心。
但是,革命,是要流血的,也有可能是失败的。
省里的企业激情满满,压缩原先分配下来的任务的份额,改为全力支持新家电品牌的打造,这一年来,源源不断的零配件从全省各厂运输进入他们的仓库,甚至早早打报告从上海和北京等地借调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过来培训安装,牌子反复开会之后确定好了,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到了十月份,趁着中秋佳节,省企每装好一批就往外推出,电视机和冰箱是排头兵,这两项产品首先在自己省会城市的大商场销售,头半个月引起了连番报道和轰动,省里报章上的文字激情列出标题——咱们家门口也有了自己的家电品牌!
冲着支持本地品牌的激昂,有不少市民掏出真金白银购买,可买回去之后发现问题多多,不到一周,就有好大一批顾客前来要求维修退货,后面半个月,气氛冷淡下去,报道的风向一改前面的豪情,转为质问——为何我们自己做的家电不行?
摊子铺得太大,什么都想要掺一脚,市场调研准备不充分,牌子名气小顾客不认同,企业内部不团结,财政款项支持不足以周转,无核心技术,缺少属于自己的高级技术工程师,无售后经验,无宣传意识,想要推广到全国的产品却没有打通相关渠道。如此众多繁杂的原因结合在一起,让省企这次的发展变革刚开了个头就遭遇一个巨大的挫折。
浪头打来,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些狼狈,他们没有经验面对这样的考验,于是那一套老经验就拿出来了,接着就是无尽的文山会海,分摊责任,牵头的人上台检讨。
自然,也有迎难而上的人,提出专门专研某一样电器,先做出点名声,再做其他的,可此时已经没人有勇气举手同意,真理究竟在谁手上?无人知晓。于是这点声量便弱小了下去,隐藏在大众之中。
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这样一个充满野心的计划就迎来了现实的泼天冷水,不是不让人胆寒的。是的,对于新手而言,市场经济是野蛮而危险的。
产品卖不出去,市场不买账,有的零件组装时,甚至在厂里就发现了问题,可到了这一步,企业已经支出去太多的成本,却收不回来零头,因此只能四处欠债,计划说停就停,甚至找不出人来接管,只能回头继续承接原先固有的分配下来的任务,可更上一层的企业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一时间,企业间互相扯皮,官司不断。
省企先是尽力给职工发了一个月工资,给部分供应商支付了不到两成的货款,甚至有些后来才参与进来的供应商一分钱没收到,遇到人家上门催款,要不就避而不见,要不就要求体谅,即使给出承诺,也立马被打破。
平水县电机厂作为其中的一个小供应商,就是后来者,一分钱没收到的那个。
巨大型企业,大企业,小企业,微小企业,职工个人,三角债演变成多角债,许多单位和人,在这场债务中组成了一个令人心惊的闭环,坏影响继续扩散。
武厂长已经五十有五了,当这个厂长十多年,风雨遇过不少,但从未遇到这样慌张的时刻,省企这样的庞然大物,说是资金链断裂,立马败相势如破竹,兵败如山倒,据他所知,现在省企的仓库里只剩一堆零配件,甚至有一部分还是根本不合格的,转卖出去,价格就被压狠了,何况一时间也难以找到买家接手。
不是他经不起风雨考验,也不是没有被欠过账,多年完全收不回来的死账都有不少,武鸿斌都没有这样怕过。
这次省企的改革太过令人瞩目,如同巨人举步,得到的支持这样多,却打不出一个像样的局面。就像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在尽力往前冲,向往着最烈的日光,然而不到半年,最终结果却是全体坠落,且坠落得十分惨痛,哀声一片。
按武鸿斌这阵子不停周旋观察打听来看,心中明白,情况是到了极坏的时候,或许省企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但地处偏远、资源帮扶稀少的平水县电机厂是等不到的。他是部队出来的,明白哀兵必败,现在的他和电机厂,就是那个“哀兵”。
省企家大业大,债多不愁,身后这么大个篓子,但在面对前来要货款的各地厂长,接待处面上仍然保持四平八稳,心平气和,甚至还有心思劝他们别太上火。每回见着这些负责采购和接待供应商的人,武鸿斌都由衷感叹自嘲,看看人家的心态,再再看看自己为这笔收不回来的钱心急火燎的样子,难怪自己只能一辈子在平水县这个厂子里搅和,当个小厂长,看来还是觉悟不够。
武鸿斌很清楚,在县里他是能排的上号的人物,到了省里,自己的分量就不够看了,可没办法,电机厂还有近千人等着他带钱回去,只好赖在省里,四处托人见熟人见朋友,和同样讨债的人抱团,喝了两个月的酒,就是没有要到这笔货款。
跟武鸿斌一样情况的厂长,加起来有上百个,其中至少有个六十八个供应商的厂子,比平水县电机厂要大得多,职工更众,压力更大。
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武鸿斌的眼袋深深地印在脸上,眼神时而凶狠,时而浑浊,两个陪跑陪喝的副手也显得筋疲力尽,三人聚在宾馆里抽烟,愁得说不出话来,别说职工,就是他们的家人也发电报催他们回家了,可压力又不敢和平水县那头说,甚至苦中作乐,说幸好这回出来的人不多,不然但凡有个嘴不严的,都难在职工面前掩饰。
整个要款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平水县电机厂胳膊拧不过大腿,再加上三位也不是年轻时那种一往无前的性格了,有种回天无力的灰心丧气感。
到了十二月底,实在赖不动了,再待下去也是无用功,货款要不回来,差旅费倒是一天比天增加,武厂长看着这两个月吃喝住宿送礼累积起来的单子,深深皱眉,最后无可奈何,这才带着两位副手回了厂里。
回到自己的地盘,武鸿斌才觉得稍微安定些,这是自己可控的地方,安抚工作是一定要做的,对于人员调整也要和各部门各科室开会进行安排,新的方案要拿出来,自己的下级供应商要适当付掉一些款等等,当然这是厂里内部的调整。想要长足发展,还是要新单子和不断的现金流,省企这回的冒进和失败给了他巨大的刺激,于是武厂长再不敢动改革的念头,留守大本营,年轻的中层则是被派去各处拉单子了,如今,除了随身携带一支签字用的钢笔,五十五岁的武鸿斌还开始带着一瓶保心丸,以备不时之需。
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国自上而下在进行变革,试图摸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来。而这个冬天,下过几场雪后,小小的平水县电机厂,也要开始自身的改革了。
第59章
平水县火车站坐落在县城西郊,于1987年新历1月18日投入使用,同日早上十点,该县书记宣布,火车站正式开始通车!
火车站通车的前一日,底下乡镇已经有些爱看新鲜的人跑到县城去亲戚家借住了,就是想看看真正的火车是怎么样的。
早在半个月前,万云和周长城就和林店东说好,借住一个小房间,住一个晚上,林店东近期和万云合作得很好,答应得很痛快。
因为万云常年找林店东买瓜子,互相之间也似模似样地交往起来,是个信得过的熟人。
有一回她摘了辣椒,新做了一锅辣椒酱,按着她在书上看到的一个吃法,往里头掺了不少蒜蓉和豆瓣酱,切了细细的香菇碎,再放点儿小木耳,用油慢慢炸好,用两个大玻璃罐子装起来,等做好后,香味几乎是一天都没散去,就是向来矜持的隔壁邻居,都跑来找她要了小半碗。
平水县的人爱吃生辣椒,剁碎后,单纯用盐腌制的多,因为节约,里头放油少,工序相对简单,取个咸辣味,跟香辣下饭是扯不上的。
万云没地方上班,天气冷,担担子都也少去了,成日在家,就爱钻研这些吃的,县城冬天又湿又冷,吃辣驱寒,加上她和周长城嗜辣,每顿离不开辣椒酱,就是炒个青菜都恨不得加两勺,换种新吃法,倒是挺乐滋滋的。
等做好后,再去林店东店里买瓜子,万云就顺手给他装了一瓶,说来也是巧,等万云拿了瓜子走后,有个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附近买吃的,跟林店东也算认识,在他这儿挖了一勺辣酱,咬一口后,大赞不已,说愿意花五毛钱买一瓶。
那司机成日在路上跑,一日三餐都吃馒头解决,熟肉不经放,停下车来生火做饭又麻烦,平时在路上吃得最多的,还是咸菜辣椒酱这些腌制菜,万云做的这个就很合他的口味,他还和林店东说,要有的话,他能一下子买五瓶。
林店东那双喜感的眼睛一转,大方地把剩余的半瓶酱送给那司机了。等隔两日,万云再来的时候,就和她提了这件事,不过,这是林店东发现的商机,因此主动权在他手上。
“阿云啊,新鲜的辣椒我来收,其他酱料也是我出,你来做。反正你现在也没上班,就当我请你做工。”说着,林店东又从手边拿起一个比拳头大些的干净玻璃罐,“做好一罐我给你一毛钱。”
因为平水县当地人自小就吃辣,家家户户种辣椒,在屋外晒干辣椒,这是县里最寻常的食物,万云根本想不到还能在这个辣椒酱里做文章,顿时觉得错失一笔钱,故而她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回去和周长城商量。
自从武厂长回来后,电机厂里慢慢传开了省企开拓新品牌失败,拖欠各地供应商货款的事情,电机厂的领导班子们得到的则是更多的细节,明白情况严峻,不能拖不能瞒,这样大的责任是没有人敢担下来,肯定是全体职工共同去面对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自救,一时间财务会计们都开始算厂里还有多少可以用的现钱,接着每个部门连着开了一周的会,点清楚自己部门的人和物资,又用三天的时间拿出整改方案。
元旦放假一日,隔天回来上班,这一日,电机厂是在沉闷的气氛中度过的,整个厂子的人都知道这次没有收回的货款,是电机厂身上背着的巨大负担,这个年关怕是不好过了。
一大早的晨会,各部门安排领头人宣布厂里的各种开源节流的措施决定,先是从水电和机器是否启动这些方面入手,接着是人员的增减和上班重新安排,再就是仓库多余的物料调整,该卖的卖该留的留。最后,也是相对隐秘的一层,武厂长带着人到县里和市里去哭穷要钱,当然省里也要去,只是这些,普通职工们都不知道了。
往年年底有部分老人要退休,厂里会尽量给一笔慰问款,虽然不大,也是感谢退休的人这么多年为厂子做出的奉献。到了今年,这笔钱取消了,无论是什么级别的退休职工,都没有领到,包括前两个月没有发放的三分之二的工资,至于往后会不会补发,没有人知道。
厂里尽管没有开除人,但仍让人心惶惶,从一月份起,每个科室全都实行上二休三的上班制度,每个人每个月上班时间最多不超过十五天,工资按实际的出勤日发。不过,职工休息的时间倒是挺灵活,有两种方式可以选,一则是每周上班两天,接下来休息;二则是,前半个月上班,后半个月休息。
这项规定面对的是所有职工,不分职位高低,也不分正式工和临时工,刚把布告贴出来的时候,整个厂子哀嚎一遍,个个都在盘算自己的工资减少一半的话,可要怎么支撑一家老小的生活,想去上面反应,布告上贴着武厂长杨书记等人带头工资减半,不领福利票的签字手印文件,想闹又无从下手,其实也明白厂子里现实就是没钱,也没单子,甚至还成日被其他供应商厂子堵门。
三个月前,对于武厂长拉回省里的大单子来,全厂职工顿顿都夸这领导有本事,能带着大家吃饱饭,吃好饭。百天不过,又有人聚在一起抱怨武厂长当初没有思考清楚就敢接这样的单子,埋怨他好大喜功,只想跟省里的人搞关系,没有调查清楚情况就敢往家里拉祸害,不顾厂子和职工的死活。
总之,人的嘴,上下一张皮,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好的不好的,都从这张嘴里出。
自然这些话是传不到武厂长耳朵里的,即使传入他耳朵里,他也不顾上了,现在还是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周长城和众位同事挤在一起看完这个上班安排的布告,脸色都白了,怎么也想不到,短短半年,电机厂会走到这个地步。这时候他倒是可以和陆国强一起出去做私活儿了,可是这阵子,陆国强都找不到活计了,也一样猫在电机厂一动不动。
一时间,似乎所有人都有些走投无路。
那一日,整个厂子的氛围一时起一时伏,大家聚在一起,翻来覆去地找原因找理由,怨这个又恨那个,唉声叹气,也有马后炮自以为了解事实真相,把一些实际情况和自身猜测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说出来,张口就是:“如果是我当这个厂长,我肯定不会跟老武这样被动,谁不给我钱,我就到他们家去耍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