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姜元宝的天赋点主要是点在了木工、机关、机械方面,
对于物理知识这一块儿的理解能力要稍弱一些,
所以整个过程中,他问的问题也是最多的。
但也正是因为有他的这些问题,云舒才能把所有细节全部讲到位,确保三个人全都可以把这几张图纸彻底吃透。
等到所有图纸全部讲完的时候,太阳也快要西落了。
云舒在三人意犹未尽的相送下,跨过门槛儿,透过院内的枯枝遥遥望着远处天际镶着金边儿的火烧云,
回过头来撩唇一笑:
“行了,本宫要先回宫了,这段日子应当是没空再出来了。
你们之后要是再有什么问题,让人直接送进宫里便是。
本宫希望下次再见的时候,这太阳即将落山,不会再成为本宫必须尽快赶回皇宫的理由。”
“殿下放心。”
叶清安脑子里这会儿都还是云舒今天塞给他们的物理知识,高强度运转的大脑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有些亢奋:
“殿下的图纸都已经画得这般清楚了,我等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出来,那未免也太无用了些。”
“是啊……”
郑桥章刚要附和,余光瞥见院子里站着的一名匠人,他猛一拍脑袋,连忙又道:
“瞧我这记性……臣今日听闻殿下召见,来得急了些,险些还忘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儿。
殿下,您之前要的宝剑已经打好了,您这会儿要瞧瞧吗?”
“这么快就做好了?”
云舒有些惊讶。
她之前弄出蒸汽机炼钢后,便顺带着让人开始打造自己之前答应过要送给岑伊伊的那把宝剑。
但因为从前在现代的时候,她也看过不少关于宝剑的玄乎记载,
什么以身铸剑,鲜血浇灌之类的,
她虽不信,但潜意识里却还是记住了这些故事里的共同点——
一把传世宝剑,那是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铸造成功的!
但现在这还不到一年呢,
宝剑就铸好啦?
“那就看看吧。”
云舒又是意外又是好奇地点了点头:
“剑在哪儿呢?”
“回殿下,已经送来了。”
郑桥章一边说着,一边冲院内捧着长长剑匣的匠人招了招手:
“还不快把宝剑呈上来!”
“殿,殿下!”
那匠人打了一辈子的铁,还从未想过自己能有站到太女面前的这一天,抱着剑匣子的手都越发用力起来:
“宝,宝剑在这儿!”
他紧张地打开了剑匣,露出里面简约却又不失精致的宝剑。
剑鞘和剑柄的模样,与云舒当初亲手绘制的图样别无二致,
通体雪白的剑鞘上,携刻着古朴而又玄妙的典雅纹路,迎着夕阳撒下的淡金色光芒细看过去,隐隐还能瞧见点点细碎的浮光在纹路中流淌。
云舒伸手拿起长剑,那轻盈的手感再次让她意外了一下。
长剑出鞘,薄如蝉翼般的剑身轻震,剑刃宛若秋水,寒光凛冽,
单只是握在手中,都仿佛可以感受到其中散发出来的淡淡杀气。
便是云舒这个对剑术一窍不通的人,都有些爱不释手了。
不过伊伊是要做女将军的人,
这长剑光好看定然是还不够的。
云舒随意地转了下手腕,四下打量了一圈:
“这里有能试剑的东西吗?”
“有的!”
来送剑的匠人显然早就料到了这事儿,连忙把腰间挎着的那把大刀也取了下来:
“殿下您看这个,这是军中将士们如今使用的刀具,您照这个砍就是了!”
“就……直接硬砍?”
云舒有些迟疑,
毕竟天盛军中如今使用的刀剑,也都是经她后来改良过的。
之前在战场上,七国将士手里的刀剑与天盛这边的对上,完全都不是对手。
她手里这把剑好看是好看,可剑身还没那刀身一半儿厚呢,
这硬砍下去,真不会有什么问题吗?
剑断她手里还是小事儿,
万一把谁崩死了怎么办?
“殿下,要不……让小的来试?”
第359章:岑伊伊携银两归京
见云舒迟迟没有动作,那匠人似乎也猜到了什么,小心翼翼地主动请缨道:
“其实这剑铸成之后,小的就已经试过好几次了。”
“行吧。”
这人铸剑的,况且之前就已经试过了,肯定比她一个外行懂。
云舒毫不犹豫的就把剑递给了他:
“你来。”
“是。”
那匠人双手接过长剑,细心地等到云舒他们都退开了一段儿距离之后,才一手长剑一手刀的用力砍了下去。
纤细的剑身与宽厚的刀身在半空中交汇,
金属反射出来的刺眼光亮让云舒下意识地错开了视线。
然后下一刻,她就听见了一道清脆的金属落地声——
是半截断刀。
刀与剑刚才那一下的碰撞,刀身断裂得十分彻底,反观长剑却未损分毫!
云舒惊奇地盯着那宝剑看了一阵儿,不信邪的又亲自上手试了试。
这一回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分明未尽全力,
但那一剑挥出切断断刀的时候,竟是与切豆腐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果然是一柄宝剑!”
手指轻轻抚过剑身,虽然觉得不可能,但云舒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这剑,有可能量产吗?”
“回殿下,这个不行的。”
那匠人一听这话,额上的汗都好像要下来了,连忙解释道:
“这柄剑是用玄铁锻造了足足半年的时间,才最终成型。
先不说那玄铁精贵难寻,便是那玄铁堆成山了,半年一把,还不一定能成的速度,想要量产那也是不可能的!”
“宝剑嘛,自然是要难得一些的。”
云舒理解地点点头:
“这样也好,若它真能量产,本宫倒是不好再拿它送给伊伊了。”
她将长剑收回剑匣子里,径自背到了身后:
“这剑本宫带走了,回头本宫再让人额外给你送一份赏银过来。”
“多谢殿下赏赐!”
匠人大喜,连连谢恩,
云舒却是已经背着剑匣子,利落地转身离开了。
这宝剑都已经做好了,也不知道伊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若能赶在除夕之前就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听到了她的碎碎念,
第二天云舒照常到御书房去当牛马的时候,外头忽然传来了一阵不算小的动静。
没过一会儿,李德海就满面笑容地迈着小碎步进来了:
“陛下,扬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武安侯府家的嫡小姐昨日带着从倭国挖回来的第一批银矿靠岸了,
上百条船只里堆满了银子!
恰好柳家商队当时也在扬州,他们直接开着上个月刚到手的蒸汽大货车,把岑大小姐和部分银子全部带回京城了。
如今岑大小姐就在外头候着。”
“快让她进来!”
本来刚同七国打了三个月的仗,就花了不少银子,
再加上七国归降之后,治理这些地方也处处都是大笔大笔的开销。
饶是国库这两年已经富裕了不少,这一连串儿的操作下来,也快要吃不消了。
眼看着严尚书又要开始隔三差五地往宫里递折子哭穷了,岑伊伊这时候带回来的银两,那就是妥妥的及时雨啊!
宣武帝一时激动,甚至都忘了岑伊伊如今还并非是人生选择模拟系统中显示的那个镇国女将军,
她如今……
望着那仅用一根红布条儿将马尾高高束起,走起路来英气十足……但还未满十二周岁的小姑娘,
宣武帝沉默了。
好在岑伊伊这一年里当真是又成长了不少,
从前在云舒面前都软软糯糯的小包子,如今面对着宣武帝,也能条理清晰,不卑不亢地行礼陈情了。
“臣女岑伊伊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宣武帝回过神来,淡淡地应了一声:
“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武安侯世子呢?”
“回陛下,倭国矿脉众多,父亲担心会有宵小之辈动了歪心思,再生事端,坚持要亲自守在岛上。
只是因为挖出的金银过多,根本无法一次运回天盛,因此特派臣女先行带回一批。”
岑伊伊从怀里取出一份账册,恭恭敬敬地呈到宣武帝面前:
“这是臣女父亲亲笔写下的账册,还请陛下过目。”
“账册?”
宣武帝翻开册子,乍一看只觉得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儿。
但再仔细看过去,却发现这仅仅只是写明了每艘船上具体的金银数额。
第一批总共一百三十八艘船,
其上金银加起来共计三亿五千万两白银。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两年已经被云舒养大了胃口,
宣武帝看着这个数字,竟然只觉得稀松平常:
“听说倭国金银矿脉极其丰富,可如今这样一看,却又好像没有多少。”
“那是因为她只带回来了很少很少的一小部分。”
云舒虽然没有看见账册,却也能大致猜测得到:
“蒸汽大轮船目前还没制造完成,伊伊他们之前带出去的小船根本装不了多少银子。”
岑伊伊:“?”
谁在说话?
她怎么好像听见了太女殿下的声音?
“我在这儿!”
小书桌后面,云舒好不容易把堆积成山的折子扒拉开了一条缝儿,就见岑伊伊正茫然地四下寻找着她的踪迹,
云舒笑吟吟地从缝隙里头伸出一只手,冲她招了招:
“我刚刚说的没错吧?”
顺着那只手,终于在夹缝中见到了云舒的岑伊伊:“!!!”
她本来以为自己随军前往倭国,每日勤勤恳恳地练功习武读兵书已经够不容易的了。
今日一见她才发现,真正不容易的还得是太女殿下啊!
怎么就能有那么多折子,直接把殿下整个人都埋里头了?
岑伊伊大为震撼地盯着那堆奏折缓了好一会儿,这才艰难地点了点头:
“回殿下,臣女这次带回来的,的确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甚至远不足十之一二。
可能……百中之一?”
百中之一,便能多达三个多亿,那全部挖出来,岂不是最少也能有个三百多亿?
宣武帝心中盘算一番,眉目顿时又舒展开来:
“原来如此,此番辛苦你父女二人了!”
第360章:你是想让满朝文武都误会朕?
当着宣武帝的面儿,又是在御书房这样严肃的地方,云舒也不好同岑伊伊说太多与正事无关的话。
插过那一句之后,便又勤勤恳恳地埋头批起了她的奏折,
那很是勤奋刻苦,不敢懈怠片刻的模样看得岑伊伊从御书房出去之后,都还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颤——
当太女可真难啊……
难以想象从前在上书房时坐着听半天课都觉得十分难熬的殿下为了当好这个太女,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岑伊伊叹息连连,
浑然不知御书房内,宣武帝送走她之后,却是蓦地冷哼了一声:
“装够了?”
“父皇是在和儿臣说话吗?”
云舒还在一脸无辜地装傻:
“什么装什么?”
“你说呢?”
见她还要硬装,宣武帝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
“朕怎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连听人说话的工夫都没有了,必须得一刻不停地批折子?
还有你桌上那些折子,批完的明明可以拿走,你偏要继续堆在桌上!
要堆你就堆吧,还非得堆中间把自己挡得严严实实。
跟人说话的时候但凡你稍微往旁边做点儿都能把脸露出来,故意扒拉条缝隙出来吓唬谁呢?
你这是想让所有人都误以为朕拿你当牛使唤了?”
“那哪儿是误以为啊?明明就是事实。”
云舒小声嘀咕了一句,奈何宣武帝耳尖,还是听见了:
“你说什么?!”
“儿臣说父皇您的圣明满朝皆知,怎么可能会有人误解您呢?”
云舒十分从心地迅速改了口:
“况且这折子多又不是父皇您的错,主要还是底下那些官员们的错。”
她顺着这个机会,把昨日没空细讲的内容旧事重提了:
“这里面有好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明明就应该由底下的官员们直接解决了,之后再把结果呈交上来便是。
可他们却一股脑儿的全部送到了父皇您的手中。
这本就是不合理的啊!
就好比咱们天盛的商会,儿臣身为总商会会长,只需要制定商会的规则,
并在每年年底的时候收取商税,然后根据收取的商税来送出奖励,顺便再抛出新一年的诱饵,让各地商会都能干劲满满就行了。
至于商户们各自经商、各地商会会长们需要管理的那些琐碎事情,大多数根本不用过儿臣的手,
儿臣充其量也就是偶尔再处理一下那些区域商会会长处理不了的事情。
可是父皇您看,商会不也运转得挺好的吗?”
“国家大事,岂只是运转一个商会那么简单?”
宣武帝虽觉得云舒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但历朝历代,这些事情都是由皇帝来处理的,
这也是皇权集中,真正大权在握的一种体现。
哪有皇帝会想要主动把权力分出去,让给底下的大臣们?
“有什么不一样的?”
云·特立独行·一点儿也不介意把权力分出去一小部分·舒反驳道:
“虽然国家大事儿的确是比商会的事情要繁杂许多,
可朝中大臣们,本来也比各州商会会长的能力要强上不少啊!
您花那么多银子,养着这么多有能力的大臣们,却基本上不用他们干活儿,
每日把文臣武将都拉来上个早朝,让他们充当一下传话官、军师团,之后就让他们回家歇着爱干嘛干嘛,
这不是妥妥的浪费么!”
“您可千万别再说本该如此、历来如此了!
更别以为儿臣提这事儿就是为了偷懒。”
见宣武帝仍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云舒赶在他开口之前抢先道:
“父皇您说,以儿臣的聪明才智,若是能活到一百岁,是不是比只活个六七十对天盛更加有利?”
宣武帝:“?”
虽然她这话说得也是有些过于的自恋了,
但考虑到自己此前在人生选择模拟系统中看到过的未来,
宣武帝还是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
“那又如何?”
“可要活到一百岁,那得有健康的作息才行啊!”
云舒认真地同宣武帝掰扯道:
“父皇您还记得儿臣是有看过一些医书的吧?
那上面人家医术特别厉害的神医都说过了,久坐,是一种特别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尤其是久坐,且伏案工作。
首先长时间低着头,会导致肩颈不适,
而肩颈不适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甚至更严重的还有可能致使脑部某些地方的血液无法流通……
至于久坐呢,它的危害就更多了,对腰椎肌肉骨骼什么的造成不良影响那都还算小事儿,
关键是它还有可能会对心脏造成伤害!
同时它还可能会导致乏力、失眠、记忆力衰退等等一系列不好的后果,
而这些后果又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个人工作效率变低,脑子变笨,甚至是频频出错的情况发生,
当然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他所要处理的工作量就会再度增加,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堆,
感觉宣武帝已经被她唬得差不多了,云舒这才做了最终总结:
“所以,儿臣以为,不管是从父皇您自身的健康出发,还是为了天盛的未来考虑,
将那些不重要的琐碎事情交给底下大臣去办,减轻您身为帝王的工作量,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宣武帝:“……”
就坐在御书房里批个折子,还能有那么多危害?
若真如此,他之前怎么从未听太医们提起过?
别是这小崽子在忽悠他吧?
【模拟人生选择系统为您服务。
请选择您接下来要做出的决定。】
宣武帝:“!!!”
就这事儿竟还把人生选择模拟系统都给惊动了?
宣武帝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了屏幕——
【A.拒绝云舒的提议,坚持将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为了防止日后皇权分散,还严令禁止云舒这么做;
B.拒绝云舒的提议,坚持将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但不在意云舒登基后做出怎样的选择;
C.同意云舒的建议,逐步给予大臣们更多的权限,将不那么重要的琐事交由他们去办。】
第361章:后世之人甚至希望小五能得到长生不老药?
虽然直觉告诉他这次答案多半又是最后一个,
但不信邪的宣武帝还是头铁地从第一个开始看起。
【您选择了A,由于常年久坐伏案工作,您最终只活到了六十多岁,云舒在您的严令禁止下,不得不养成了和您一样的生活习惯,最终活到了七十多岁,
后世时常有人感慨,倘若能让这位天圣女帝活到一百岁,兴许天盛的历史还将更加辉煌。】
什么叫他只活到了六十多岁?
纵观历代帝王,六十多岁怎么着也算得上是高寿了,这人生选择模拟系统怎么还给他加了个“只”字呢?
难道他本可以活更久?
还有小五……
古稀古稀,那不就是因为自古以来便极为稀少,所以才叫古稀吗?
她都活过古稀了,这也不像是被久坐影响了健康的样子啊!
宣武帝拧眉点开了第二个选项。
【您选择了B,由于常年久坐伏案工作,您最终只活到了六十多岁。
好在由于您退位时间较早,云舒虽然也跟着您不健康作息了几年,
但登基之后便开始着手放权,逐步将那些不算特别重要的事务全部交由朝中大臣们去处理,生活作息极为健康,
她最终活到了九十多岁,她在位期间,是天盛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期,
后世时常有人感慨,倘若能让这位天圣女帝活到一百多岁,兴许天盛的历史,还将更加辉煌。】
宣武帝:“??”
等等,这段话里的信息量似乎有些大啊!
他退位的时间较早,意思是说他以后会提前把皇位交给小五,自己退下来当太上皇吗?
还有小五,她按她所说的,弄了什么健康的作息之后,竟然活到了九十多!
但即便是到了这个年纪,后世之人竟还在遗憾她没能活到一百多!
她这到底是创造了多辉煌的历史,才能让后人如此念念不忘?
宣武帝沉吟片刻,缓缓点开了最后一个选项——
【您选择了C,由于及时意识到了健康作息的重要性,您最终活到了八十多。
虽然您早早的当上了太上皇,但云舒偶尔生出一些奇思妙想的时候,也还是会将本该由她处理的事务交由您来代为处理。
她最终活了一百多岁,她在位期间,是天盛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期,
后世时常有人感慨,倘若能让这位天圣女帝得到长生不老药,或许天盛早已步入了星际时代!】
宣武帝:“???!!”
他这回居然活到了八十多!
还有小五,竟当真是活过了百岁!
那可是百岁啊!
而且这回因为他多活了十几二十年的缘故,小五似乎也得以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以至于后世之人甚至贪心到开始幻想让小五得到长生不老药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星际时代又是什么玩意儿?
“父皇,您是不信儿臣说的话吗?”
一旁,云舒见宣武帝迟迟没有回应,忍不住又道:
“实在不行,您多召几个太医过来问问也成啊!
而且儿臣可以肯定,他们之前一定也有说过让您闲来无事时,可以去御花园散散步放松一下之类的话。”
“……”
还真让她说对了,那些太医们的确是说过这样的话!
现在想来,恐怕小五方才讲的那些关于久坐的危害,的确是有的,并且太医们其实也都清楚一二。
只不过有些话他们不敢在皇帝面前直言,
便只能委婉地劝他有空的时候多走走转转。
而他也没把那些话放在心上,
毕竟……身为帝王,他根本就没有多少空闲时候。
“行了,不就是想少干些活么?”
见云舒还要开口,宣武帝终于微颔了下首:
“那你就先把那些能分下去的事儿都整理出来给朕瞧瞧,看到底是不是真能交给大臣们去做。”
“儿臣已经整理好了!”
没想到宣武帝刚刚顶着一脸不赞同的表情沉默了半天,最后一开口却是同意的话,
云舒眸光一亮,连忙就把她桌上高高的三大摞折子全都搬到了宣武帝面前:
“这些都是儿臣觉得可以交给大臣们去办的事儿!”
宣武帝:“?”
他看看被搬到自己桌上来的三大摞,再看看云舒桌上仅剩的一小摞,
差点儿被气笑了:
“你怎么不干脆全都搬过来得了?”
“正是因为没有全部搬过来,才更能说明儿臣是真的有在认真分类!”
云舒理直气壮地道:
“事实证明,朝中每日真正重要到需要父皇您亲自来处理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您若是不信的话,可以就拿这些折子上的事情来进行尝试,看看朝中那些个大臣们究竟是不是能够将它们一一都处理好了再呈上来。”
“那你呢?”
宣武帝瞪她:
“你就只把你桌上那几本奏折批完,便可以放轻松地去玩儿了?”
“那怎么能叫玩儿呢?”
云舒一本正经地纠正他:
“儿臣那是健康养生,为保证以后能够用更好的状态来替父皇您分忧做万全的准备。
而且除此之外,儿臣还要为朝中那些大臣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比如儿臣昨日才同您说过的,解决天黑之类的问题。”
“……”
究竟是被她无语到不想说话,还是真的被她这套话术给说服了,云舒也不知道,
只知道宣武帝欲言又止片刻,最后终于还是闭上了嘴,没有搭理她。
好在云舒也不介意,快快乐乐地处理完桌上仅剩的那一小摞折子后,
眼看着她终于又能在天还亮着的时候便回去东宫歇息了,
云舒才刚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就见李德海又一脸喜色地进来了:
“陛下,三皇子殿下求见,说是有件大喜事儿要告诉您!”
“大喜事儿?”
云舒唰的一下收回了伸到一半的手:
“该不会是表姐她有喜了吧?!”
嗯?他要当祖父了?
宣武帝闻言,眼底亦是掠过了一丝喜色:
“快让他进来!”
“是!”
见宣武帝与云舒都是满脸的期待,李德海面上笑意更深了,连忙迈着小碎步出去请人。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福!”
三皇子进门行完礼,一抬头就见宣武帝和云舒两个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似是在等着他的好消息,
顿时咧开嘴,傻乐起来:
“看这样子,父皇和太女殿下该不会是都已经听说了吧?
北襄那边的文书已经送来了,今年北襄王呼延明川会亲自前来庆贺万寿节,并送上归降书,作为贺礼!”
“原来是北襄归降啊……”
还以为她要当小姨了呢。
云舒撇撇嘴,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还是点了点头:
“呼延明川还算说话算数。”
“嗯。”
宣武帝神色同样也很淡,毕竟他早就已经通过人生选择模拟系统得知了这件事情,
再加上最近才刚刚有七个小国归降,
这北襄虽然比那七国加起来都还要大上不少,但终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他这会儿就挺发愁的——
老大那个逆子全家都被他贬为庶民,发配去守皇陵了,
老二废太子更不必多提。
小五这丫头今年都十七了,当上太女的这两年也有不少青年才俊找着机会就在她眼前晃悠,
偏她愣是跟缺了那根筋一样,完全不为所动,
甚至好些时候,压根儿都意识不到人家是冲她来的!
不出意外的话,她大概还真要如她自己所说那般,不嫁娶,更不生孩子了。
老六还太小,暂时也同样指望不上。
堂堂天盛皇帝,他眼看着都要四十五了,
同龄人家中孙辈儿满地跑的都一抓一大把了,他却至今都还没能当上祖父,
只能日日期盼着老三老四能中用些,早点儿让他瞧瞧大胖孙。
本以为今日终于能够如愿了,可没想到……
啧,这都成婚大半年了,老三到底还能不能行了?
宣武帝这么想着,那嫌弃的眼神儿一时间就没能控制住,恰好让三皇子瞧了个正着。
三皇子:“???”
不是,他报的的确是大喜事儿一件没错吧?
那可是北襄诶!
是父皇和太女皇妹没听清楚吗?
北襄归降了!!
这等大好事儿,父皇不激动也就算了,为何还要嫌弃地瞥他一眼,好似他很没用一般?
他是哪儿又惹着父皇了吗?
三皇子迷茫片刻,也不敢直接询问宣武帝,
便只能试探着从云舒这边套话——
“太女殿下……是因为早就知晓此事了,所以才没觉得有多高兴么?”
“哪有?”
云舒神情郁郁地单手支着脑袋,语带叹息之意:
“我高兴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