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知青去种地by雁起卿
雁起卿  发于:2024年11月15日

关灯
护眼

姜棉想了想,说道:“可能是有人看上了我们当中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意图牵线,要么想扒拉到自己家里去。”
那个人可能不是什么良配,否则李国强也不会跑来说这一番话。
这也不奇怪。说一句不谦虚的话,他们几个的确跟李国强说的那样,都是很优秀的人。被人看上是迟早的事。
虽然说知青的确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这些年来,和当地人结婚的知青还是有不少。
虽然在姜棉自己看来,她还差一两个月才成年呢。离结婚还早得很。
不过现在农村人,十七八岁结婚生子的大有人在。
所以,年龄不是借口。
楚婴问姜棉:“阿棉,你要在这里结婚吗?”
这话一出,其他两位男同志都转过头来看着姜棉。
姜棉被三个人这样齐刷刷地看得有点莫名其妙。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结婚?我现在又没有对象。”
就是有对象也不一定就会结婚。
楚婴说道:“我猜那人八成是看上阿棉了。”
姜棉:我感觉你今天老是针对我。
庄清梵看了姜棉一眼,说道:“也有可能看上的是楚同志你。”
姜棉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大家都一样优秀,谁都有可能。不过李队长那些话说得对。我们心里要有个数,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才挡得住那些居心不良的诱惑。”
有人看上不是什么坏事,但他们不需要。
这事也就到此为止,多数人听过心里有个数就好。姜棉是女性,又藏着一颗老芯,不免想多了一些。那些什么辣椒水啊,防狼神器啊,防狼棒啊,全部拢到一起,放在空间里比较容易取放的地方。
正面来的可以拒绝他,要是暗地里来的,那就请他尝尝辣椒水的滋味儿。
不过现在,他们要让亲人朋友尝一尝蜂蜜水的甜味儿。
去年才养了一窝蜂,现在分了三窝了。这一次取蜜,他们只取了两窝。有一窝刚分出来不久,所以就没有动它。
两个蜂箱也取了40来斤。每个人可以分到十来斤。
姜棉打算各寄一点给陆小舅、周悦安以及陆二舅战友的老家那边。
庄清梵也需要各寄一些给两位长辈。
楚婴听说周瑾怀孕了,就带上两瓶蜂蜜去看她。她又说自己自行车骑得不好,拉着谢东和去给她当车夫。
庄清梵和姜棉跟他们不同路,两队人就分开各走各的。
姜棉两个除了要把东西寄走,还要去供货。
寄东西也不可能单单只寄蜂蜜。
姜棉加了一些细粮和油。
庄清梵除了吃的跟姜棉的一样,还跟姜棉拿了一些药。
路上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姜棉便问庄清梵:“谢东和现在什么情况?”
庄清梵懂她的意思,说道:“还没有完全开窍吧。不过应该也差不多了。顺其自然吧,这种事情外人不便插手。”
庄清梵不打算直接点破他和楚婴还没有确定的关系。最多到了必要的时候,点拨一下。
人的感情只有到了一个临界点,才会爆发。所谓量变形成质变,自己领悟到的,才是自己的,才更真实。
姜棉点点头,“我也不插手。”
楚婴那家伙表面看上着大大咧咧的,其实内心敏感的。有关她自己的事儿,不用旁人点拨,自己就想得明明白白了。
庄清梵看了看她,问道:“那你自己呢?如果有人来给你做媒的话,打算怎么办?”
姜棉有点奇怪道:“当然拒绝啊。”
这有什么好打算的。两个人都清楚彼此的底细。
过两年就高考了,他们肯定要离开的,难道还在这里找个人结婚吗?
庄清梵:“一个人可以拒绝,两个人拒绝,那很多人呢?”
姜棉耸了耸肩,道:“不能全部拒绝吗?”
庄清梵:“可以。就是会麻烦一点。”
因为救人那件事情,当地社员对他们的印象很不错,而且他们下乡以来,不惹事也不偷懒,挣的工分甚至比当地同龄人还多,另外还有样貌的加持。
对他们有想法的人肯定不少。
之前之所以没什么人提,一来他们几个跟其他人的互动比较少,自从搭伙以后,他们到姜棉这边的时间多了,跟其他人接触的时间就少了。
但今年有两个情况。
高产种子出自姜棉的手这事儿,到秋收的时候必定会被人爆出来。
还有他们养的猪,因为姜棉的独特养法和饲料充足,不用到年底,秋收过后肯定会达到300斤。
到时候必定会轰动的。
这两样,除了明白白的利益以外,还有所谓的运气。
到时候,不管好的坏的,想来说亲的人大概要把门槛给踏破了。
◎最新评论:
哼!!看,看在你更新的这么辛苦的份上,多给你浇些营养液!要,要加油哦!!!

不过这些也只是猜测而已。做好心理准备,等事情来了再说呗。
姜棉说道:“真有麻烦,等来了再说。”
这世上没有多少事情是容易的。就好像她做饭,有时候想吃一顿好的,不是得花上一天,就是要大半天。
但是她会做,就有底气,而且不怕麻烦,只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就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美食。
这样花出去的时间,她认为就值得。
所以,就算麻烦来了,只要能解决的,都不用怕。
庄清梵看姜棉一副淡然的样子,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
两个人没再讨论这件事情,默契的去把各自要寄的东西都寄走了,再去送两趟货。
在第一条销路稳定以后,没多久,庄清梵果然又帮她搭好了第二条线。
送货方式还是跟以前一样。她在附近把东西拿出来,由庄清梵一个人出面去送。
两条线都稳定以后,姜棉换来的现钱那是“噌噌”地上涨。
庄清梵依然没有收她一分钱的中介费。
姜棉觉得这样自己好像是在压榨他一样,就想分给他一点辛苦费。
庄清梵坚持不要,姜棉就不勉强,赶紧收了回去。
庄清梵看她一副守财奴的样子,笑着问她:“你攒那么多钱干什么?”
姜棉奇怪地看着他,“攒钱当然是为了花了。还能干什么?”
解释道:“如果考大学的话,一般不是去京市就是泸市。我的目标是京市。就算平常住校,节假日或者暑假,还有毕业以后,我总得给自己找个窝吧。买房子要钱吧?以后改革开放了,想自己做点什么,总得有资金吧?”
怎么说他上辈子也是活了40来年的人,怎么看着就像一个不通世事的样子。
重生回来的人,接下来的三四十年囤房囤地不是基本的操作吗?
姜棉也没想着多囤,最少总得有一两套吧。
改革开放以后,赚钱的门路多得很,加上她有空间这个作弊器。她并不是非得要囤房子来赚钱。
但有了房子,就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在自己的地盘上,想干什么都没人干涉。
这是一种别人无法给予的安全感。
庄清梵沉默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儿。他自己从来没缺过房子。
上辈子他确实受过一些苦。
他的腿被打断之后,两位长辈又被拉去游行,之后不是被拉去扫大街,就是陶厕所。
他行动不便,看在眼里也帮不上忙。那时候时不时还有人上门来刁难一番,甚至威逼他跟两位长辈断绝关系。
还好那时候他在机械上面有些天赋,还有点用,于是保住了一份工作。祖孙三人的日子过得艰苦,但总算没有断了生活来源。
那段日子,可以说是身心都受到无情的摧残。
但住的地方是不缺的。
他父亲去世后留给他一套小房子,只有三间房,还跟别人共用一个院子。
两位长辈出事以后,其他的房子都被收走了,只有这里,还给他留着。他和祖父跟外祖父,就住在这儿。
虽然这是他家所有的房子里最不起眼、最小的一套。但相比周围的一些底层的人,他的住处还算是宽敞的。
等那段特殊的时期过去了,祖父和外祖父都平反以后,家里以前被占去的房子又还了回来。
家里的两位长辈都只有他一个后辈,他们的资产最后都归他所有。另外还有母亲去世后留下的那座随嫁而来的小洋楼,也还给他了。
所以说,他从来没有缺过房子,哪怕是在最艰苦的时候。
至于事业,当初他有修钟表和电器的手艺,有些人眼红他一个断了腿的,居然还有这么体面的工作,就处处为难他。
改革开放以后,朋友得知他在厂里面被人家排挤,就拉着他一些合伙,做起了电子产品的生意,后来又加了电器的。
由于他行动不便,又沉默寡言,朋友就承诺他只管技术,其他的事情不用他管。
他有吃有喝,有房有电有动轮椅,还有钱。在挺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日子过得还是挺舒服的。
除了行动不便,人生好像没有什么难题。
外面的什么房奴车奴跟他一点相连的关系都没有。
虽然也经受了一些困难,但他也曾经遇到了一些好人,还没有经历过绝望。
就算是到了那个时候,他的思想还是比较简单的。
到了后来,谢东和从部队转业,他和朋友合伙做的生意也停止了。
之后的经历,才让他渐渐见识到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反复。
这段时间的经历,比当初他被人家打断腿之后的那一段日子更令他刻骨铭心。
姜棉看他没话说了,想到他的身世,瞬间就明白了,人家是有家产继承的。不像她,两辈子都得靠自己才能成为有房一族。
不过吧,各人有各命,谁也羡慕不了谁。
她早就过了懵懂彷徨期。自己想要什么,就努力去挣。
也许是李国强的那些话起了作用,姜棉度过了一段平静而忙碌的日子。
开始的时候,他们几个还是有一些上心的,时间一长,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渐渐地,他们也就把它抛之脑后了。当初的种种猜想,也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自作多情。
在秋收到来之前,天气比较凉的时候,姜棉几乎把小伙伴们提到的吃食都做了一遍,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忙碌做一些准备。
铃木生产队因为换了新种子,所以今年的秋收来得早了一些。
一到收割的时候,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一季的谷穗明显比以前的沉了不少。
虽然夏收的时候他们也有些人收割过新品种,但因为只是少量部分,很多人都以为是化肥集中施撒的原因。
这一季的就完全都是一个样了。但他们生产队分到的化肥明显是不够施足所有稻田的。
所以,五花八门的猜测都出来了。
只有少数知道内情的人没有跟着一起胡闹。
但他们那些带着传奇色彩的想法,也不敢说出来。
有些人就去问李国强。
李国强也很干脆,直接回复说是换了新种子。
这下子整个生产队都沸腾起来了。
有些人开始打起了小九九。
比如那些外村嫁进来的媳妇,如果自己的娘家的生产队也有一样的种子,或者是用在父母的自留地里,那自家父母收成不就增多了吗?
怀着同样想法的,还有那些有外嫁女儿的人家。
农忙期间,事关粮食的大事儿,没有人敢请假。等秋收一完,存了想法的人就开始走亲戚去了。
李国强对这些社员的想法,心里跟明镜似的。
作为一个生产队的队长,他早就想到了会出现这种情形。
他自有自己的应对之法。
秋收结束后,所有的粮食都晒干了,开始统计总收成和亩产量。
队里的干部们,好不容易把所有的数据都统计完了。李国强突然接到消息,说公社的书记杜秋山就快到他的地盘了。
也不知道是谁告诉他的,消息这么灵通。
不过李国强倒也没想过隐瞒他,这事儿早晚他都得跟公社汇报。
既然杜秋山自己来了,那就免得他再跑一趟。
杜秋山了解李国强的性格,来到就开门见山,“听说你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些高产的种子,令产量几乎翻倍。是真的吗?”
李国强给他倒了一杯水,说道:“没那么夸张,如果化肥足够的话,涨个四五成是没问题。”
杜秋山指了指他,说道:“不老实。”
不过呢,这种事关粮食的事,也不能夸大。这是有过历史教训的。
能得李国强这么说的,说明至少能涨个四五成。
就算是涨四五成也算很厉害了。
想一想,这样一来,不谈那些空大的,就是他们整个公社,一年能多打多少粮食啊。
“说吧,xvzl你是什么想法?”
“您希望我是什么想法?”
杜秋山瞥了李国强一眼,对方老神在在,脸色都没变一下。
“你个滑头。”他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样吧,留下足够你们生产队下季用的种子,其余的都换给其他生产队吧。”
“换种子没问题,关键是怎么个换法。”
“那你想怎么个换法?”
“我也不要求别的。明年的化肥,你得给我批够两季的用量。”
李国强也清楚,种子是肯定要换的。但如果要求别人跟他拿多换少,先不说杜秋山答不答应,这样换回来的粮食他拿着也烫手,还不如种子就等量交换,再在其他方面找补偿。
杜秋山稍稍一想,就拍板道:“好,就这样说定了。”
李国强补充道:“拿来换种子的粮食,必须是这一季最好的,如果发现有以次充好的,我就不换了。”
杜秋山道:“好。到时候我会派人来监督好。”
过了一会儿,又道:“那,现在可以说说了吧?你这种子怎么得来的?”
李国强笑了笑,道:“那是我们队里的知青心善。在医院旁边碰见一个想要买药却没钱的外地人,就好心给了他一些钱去买药。那人为了报答她,就把一包种子给了她。”
杜秋山讶异道:“这么巧?”
李国强点点头,“就是这么巧。如果不信,你说这种子是怎么来的?”
杜秋山:“我也不是不信。就是觉得太巧了。”
想了想,又道:“是一位知青?我想见见。”
又不是见不得人,想见就见呗。
◎最新评论:
给大大浇灌营养液,会长出万字大肥更咩?!

农闲了,不多出去几趟,知道什么时候就又要修河渠了。
他们趁有空的时候,多跑几趟就可以赚多一些钱。
大白天他们肯定不去李国强的家里找人,而是直接找到队部里。
还没等他们走到队部门口,就看见李国强带着一位身着中山装的中年人从队部门口走了出来。
见到姜棉他们过来,李国强热情地招呼道:“姜知青,庄知青,你们来得真巧,我和杜书记正想去找你们。”
姜棉和眼庄清梵相互看了一眼,然后问道:“李队长找我们有事?”
李国强给他们介绍:“这是咱们公社的杜书记,他听说那些高产的种子是你带回来的,就想见见你们。”
其实想见的主要是姜棉,也许是想打听那位外乡人的事。不过既然他们是两个人一起来的,话语间总不能撇下另一个人。
姜棉两人跟杜秋山打过招呼后,李国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拉过几张椅子,“随便坐吧。”
各自找了凳子坐下,姜棉问道:“不知书记找我们有什么事?”
杜秋山:“听说那些种子是你带回来的?当时是什么情况?有没有留下那个人的联系方式?问清楚他的身份了吗?”
姜棉把当初编的故事又拿出来说了一番。
最后道:“我就看他拿着种子想给人家换药,一直没人理他,那样子很可怜。我觉得他不像是骗子。出门在外,如果我碰到这样的事情的话,也希望有个人来帮我一把。我当时也没想太多,就想帮他一下。他觉得不能白收我的钱,就把种子给我了。本来就是互不相识的人,我就什么都没问。”
杜秋山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又问:“姜知青,当初下河救小孩的也是你们几个吧?”
姜棉点点头。
杜秋山:“听说你们还帮铃木生产队建了沼气池。真是努力又有才。那有没有兴趣到公社去?”
李国强:他娘的,居然到他这里挖人来了。
姜棉摇摇头。表示沼气池的图纸是她二舅画的,工程是庄清梵他们做的,跟她没有多大关系。
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也不用管到了公社以后能给她安排个什么样的职位,姜棉都没有兴趣。
她只是想在铃木生产队安安静静地度过这两年多的时间。动得多,变化就多,不可控的因素就增多了。
她可不想给两年后的那个机会造成任何变故。
现在的她一不想升官发财,二不想累积什么经验。
如果她真的是本土的那些十几20岁的青年,这也许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杜秋山不由得多看了她两眼,然后转向庄清梵。
庄清梵也摇摇头。
他的想法和姜棉的是一样的。
杜秋山一拍桌子,大声说:“好!脚踏实地,不骄不躁,专心一致干实事。不愧是广大知识青年的楷模。”
姜棉差点被他这突然的一下子吓一跳。心想,我就是懒得动,并没有你说得那么高尚,更不敢当什么楷模。
杜秋山也只激动了那么一下,下一秒就平静了。
挖人的事儿都干不成了,便问道:“你们做了那么大的一件好事,想要点什么?”
姜棉心想,我想要的你们也给不了,你们能给的我又不需要。
她想了想道:“如果能给我们批点化肥就好了,现在手上的化肥总不够用。没有化肥,种子再好也是百搭。”
杜秋山哈哈一笑,“不愧是铃木生产队的,跟你们队长想的一样。这事我答应了,到时候找你们队长要吧。”
谈完了话,姜棉介绍信也没开,拉着庄清梵就走了。
没过两天,自家生产队即将给岭山公社的其他生产队等量对换高产种子的消息,就在铃木生产队里传开了。
同时传开的,还有岭山公社的书记杜秋山见了姜棉和庄清梵的事儿。
有传言说,他们俩要被杜秋山调到公社去上班,吃公家粮去了。
渐渐地,就传成了他们四个都要一起去公社上班去了。
姜棉听着这些无稽之谈,眼皮都没掀一下。
倒是楚婴来问她:“书记真的请你们俩去公社上班?”
当时他们回来的时候,就把事情跟两位小伙伴说了,书记请他们去上班这事就随便提了一句。
姜棉想了想,说:“不一定就是真诚的邀请,可能是试探也说不定。”
姜棉对去公社上班不感兴趣,对工作的细节也就一点都没有问。无从判断这是真还是假。
接着,随着大家对姜棉他们几个的关注越来越多,这高产的种子是姜棉带回来的事儿,也被爆了出来。
外面的传言一时间沸沸扬扬。
不管别人怎么讨论他们,姜棉的几位小伙伴却在为她即将到来的十八岁生日偷偷计划着。
现在不像后世那样可以大肆庆祝,吃碗长寿面还是可以的。
他们几个的厨艺都不行,于是悄悄地去了五奶奶那边,拜托五奶奶帮忙。
在姜棉生日的前一天,楚婴说他们很久没有一起出去逛过了,建议第二天一起出去逛逛。
农闲时间,没什么要紧活,大家都赞同了。
像这种不用上工的日子,姜棉就不用起那么早,可以稍微晚起一点。
不过姜棉经常依旧被生物钟叫醒。
楚婴为了防止她早早地起来做饭,那天还特意早点过去,先把鸡鸭给喂了,然后看着她,不但不让她干活,还让她指导自己做了一锅简单白粥,配着蒸热的馒头当早饭。
等五奶奶那边的工作终于完成,庄清梵跟谢东和,一人端着面,一边端着两盘小菜,走过西间。
庄清梵把面放在桌子上,楚婴把姜绵拉到桌子旁坐下。
然后几位小伙伴一起祝她生辰快乐。
姜棉坐在桌子旁,看着面前这碗内容并不算丰富的面条。说实在的,她有被感动到。
上一辈子,她就没有怎么过过生日。
刚出社会的头几年,天天忙着挣钱,有时候忙着忙着,生日过了才惊觉。
等后来经济条件好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多了,但她又不想过了。
在了这里,开始她压根就没想起过这件事儿。就像去年,生日过了她才想起来的。
原本她也没想起来,就是偶然听到振民说自己的生日那天吃了什么好吃的,想起自己上一世的生日,才发现原主的农历生日跟她的竟然是同一天。
这才被她记起来。
原来前一段时间,楚婴看似随意的一问,可能是早有预谋啊。
楚婴说道:“本来我们是打算自己做一碗面给你的,又怕自己糟蹋东西。我们一商量,就去找五奶奶帮忙。”
姜棉看着那碗面。只有简单的面条和两个鸡蛋配着青菜。
因为怕姜棉发现,他们不敢去翻找材料,连面粉都是五奶奶家的。
庄清梵看着姜棉吃完了面,对她说:“你以后教我们做饭吧。”
姜棉吃饱喝足,笑眯眯地说:“好啊。我会认真教的。”
谢东和听了苦着一张脸。他们就是想给姜棉过个生日,让她高兴高兴。没想到,梵哥就给他找了一个苦任务。
姜棉的认真,他怕自己承受不住啊。
吃过了早餐,他们便结伴去大林公社。
虽然楚婴的提议有一部分原本是想让姜棉晚起一点,以方便他们行事,但他们的确是很久没有一起出去逛过了。
到了大林公社,借着姜棉生日的名目,谢东和提议再去吃一次上次去过的馆子。
这一次,他们不止点了包子和红烧肉,还点了其他菜。坐在饭馆里吃到满意才走。
出来之后,在街上碰到有人拉猪去食品站。
谢东和走近看了两眼,回来说:“那两只猪看着好小。我们的起码比它们大了一圈。我听旁边的人说,那码有200斤。那我们的是不是得有300斤了?那是不是可以出栏了?”
姜棉:“可以出栏了,本来我的打算就是差不多这几天就告诉李队长,请他让拖拉机来帮忙的。”
养猪的料是姜棉配的,用了多少料,她心里是有数的。又天天看着,猪的食欲怎么样,她一清二楚。
而且小时候她家里也养过猪,不加任何饲料,吃的都是家里的潲水,偶尔父亲会买一些小鱼小虾打粉加在里面。就是这样养,八九个月也出栏了,300多斤妥妥的。
他们现在喂的这三头猪也有八九个月了。姜棉敢说,现在这几头猪吃的,比她小时候家里养的那些吃得还好。而且还经过了发酵。
300斤是肯定有的。
回到队里之后,他们直接就去找李国强说拉猪的事。
姜棉还特意强调,猪笼要挑选大的。
李国强“哟”了一声,说道:“姜知青,听你这意思,你们的猪养得不是一般的好呐。那我得去看看。”
谢东和说道:“我们都非常欢迎李队长去。正好可以帮我们预估一下。”
李国强以前也去看过他们养的猪,不过当时的个头还不是特别大。现在居然有这么大啦?
李国强的好奇心被吊起来了,直接和他们一起去看实物。
到了猪栏跟前,李国强不由得瞪大眼睛,惊奇地问道:“你们都给它们喂了什么呀?怎么长得这么快?”
这三头猪肥壮又精神,300斤肯定不止。怪不得姜棉一再强调,让他拿大猪笼。
看得李国强都想流口水。
而隔壁五奶奶家那孤零零的一头,虽然没有姜棉他们这三头大,但还是比生产队的要好很多。
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两个猪圈挨着,它也蹭了不少这边的饲料吃。
如果按猪的胃口喂足,出栏的时间还可以提前很多。那样就太突出了。
所以给料的时候姜棉就控制了一下,才拖那么久。
◎最新评论:
天,为啥现在网页上看都有乱码
问我爱你有多深,营养液代表我的心~
这。。。一下子就追完了。。 大大今天更新了吗?更了。营养液浇灌了吗?浇灌了。
打卡!冲冲冲

[ 楚婴打开猪圈旁边的两个大陶缸,“就喂这些。姜同志和庄同志琢磨出]
楚婴打开猪圈旁边的两个大陶缸,“就喂这些。姜同志和庄同志琢磨出来的。”
“其实这也不全是我们琢磨出来的,都是从书上和报纸上学的。”姜棉解释道。
这个时候其实有很多农村或者农场都在积极拓展养猪的规模,而且总结出了一些很有用的方法。时不时会有一些养猪的方法和总结见报。
这些李国强应该也听说过。
这两个大陶缸里的东西用的配方是姜棉出的,但很多实际操作的人是庄清梵,特别是菌种的调配。
这些内情谢东和跟楚婴当然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是两个人凑一起捣鼓捣鼓,然后就弄出东西来了。
“这是什么?”李国强走过来问道。
“发酵过的饲料。”姜棉说道。
“这里面都有些什么?”
姜棉就回屋把她用的配方抄下来给他,想了想又带上自己的养猪笔记。
反正那东西不但她全部记脑子里了,楚婴也抄了一份。
李国强接过去翻开看了看,心里大喜,“姜知青,明年队里的猪出栏了,我给你留一个猪大腿。”
姜棉现在不缺猪大腿,她随意摆摆手,说道:“我们也是第一次养,摸索着来。很多东西不一定是成熟的。菌种的调配都是庄清梵在弄,你们到时候有不明白的可以问他。”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