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by学做饭的兔子
学做饭的兔子  发于:2024年10月21日

关灯
护眼

这些人脑子活络,城里本就处于变化当中,有他们推动,那改动的就更大了,不少工人本来出门就少,乍一进大变了模样的城内,忽然好像什么都不会了,不仅闹了不少笑话,还耽搁了城中人的事务。
诸葛亮颔首:“如今变化太快,不能全依靠大众自己摸索,还是各方做好衔接才行。”
厂长立刻保证道:“是,军师放心。”
“这批收获的红薯是大棚种植的吧?量不多,只能做红薯干吃。”
看着那碟红薯干,刘琰算了算时间,又问道:“不过,正常种植的土豆好像该收获了?”
“曦玉说的正是。”
诸葛亮晃了晃自己的羽扇:“我正要问你日后是要不要去看收割成熟的农作物?除了土豆,还有水稻,冬小麦,棉花,玉米……也都可以收割采摘了。”
“这么多?”
“那必须看啊!”

第67章 大丰收
贸然种植过往从未耕种过的作物,无异是件极为冒险的行为,第一次耕种诸葛亮极为谨慎,主要以积累经验为主。
当然,这是以一洲之力的谨慎。
所以各类作物的耕种起步量,是‘顷’。
七月,骄阳似火。
金灿灿的麦田一望无际,犹如金色汪洋,数不清的成熟种子挂在枝头,将茎杆压的弯了腰。
大量成年男女站在田头不断挥舞着镰刀收割,老人和半大的少年在后面捆扎搬运,连新组建起来的半日学堂也放了假,让那些七八岁的孩子帮着父母捡一捡遗落的麦穗。
人力收割的时代,收获起来也极为劳累,为了不让布鞋和衣裳粘上泥土和汗渍,下田的人都光着脚,农夫打着赤膊,只穿了条短裤,农妇也只是套了件抱腹。
斗笠只能遮住头,脊背还要被太阳灼烤,汗水从黝黑的皮肤上不断滑落,逐渐又爬到了脸上,有农妇在割麦间隙,用手背擦拭,露出一张疲倦,却又满是希翼的面庞。
这么多粮食,足够全家放开肚皮吃上一整年了!
唉呀,去年全家还要愁能不能活下去呢,这才过了多久?连粮食就不用愁了!可真是跟做梦一样!
另一户人家放声起来刚编农谣。
“冬畟良耜兮,夏获积栗——”
“仓有百室兮,不知饥寒!”
这农歌没有什么调子,就是足够响亮,每个字都拉得很长,像是在展示自己肺活量究竟有多强似的,但这寂静天地之间,能回荡起来这样的声音,又让人觉着别带了一股蓬勃的力量。
简短的农谣颇为好记,重复了两次,旁边就有人一起合唱,逐渐壮大的歌声穿过金色的麦浪,蔓延到了田边。
过来的刘琰侧着耳朵听辩歌词,笑道:
“农有余力,这段时间吃的不错吧?”
负责组织农户耕种小麦的农官面上满是喜色,手舞足蹈的接起来话。
“是啊,吃了好几个月的饱饭呐!这几日收割活重,顿顿都要见油荤的,可不是还有余力?以往哪有闲心唱这个!”
跟随在后的其他官吏也跟着赞叹起来。
“多亏了天师,才有这丰收盛景啊!”
“若只看这一地,足可为盛世了!”
“这地收成,肯定要比过往多了两倍不止!”
“何止!应该多了三倍有余!”
农官立刻出言反驳,说还不够,他转身随手揪了根麦穗,快步走到刘备身边:
“使君您看,天师所赠仙种一穗足足有四十多粒,这放在过往,能有十多粒都算是多的了!更不要说耕种的密度,依我看,说不定还估计少了呢!”
“妙哉!”
农业国家,耕种是头等大事,这样的收获,足以扫清新政推行带来的各种阴霾,刘备接过麦穗,对着刘琰感慨道:
“若使天下皆种此麦,何处还再有饥馑?
“肯定会没有的。”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饥饿的记忆,最多恐怕不过五十年。
吃饭是头等大事,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问候,都不是‘你好’,而是‘你吃了吗?’
刘琰是富裕的一代,她没有关于饥饿的记忆,但仍旧从长辈,教育,过往流传下来的习惯中,明白它的重要性。
“我们现代行善的常识,就是碰到要钱的给饭,碰到要饭的给钱,手脚健全的讨钱讨不到,但求口饭吃,别管是城里还是乡下,敲敲门说一句,那拿出来的主食和菜绝对能让人吃到撑,只要粮食能上去——怎么着都不能让人没饭吃!”
话有些梦幻,若是过往,大家只会觉着是妄谈,可看过后世纪录片,再看看这由沉甸甸麦穗组成的麦田,众人心中都极为激荡。
有这些粮在,天师的话,怎么可能不会化作现实呢!
十亩地很快收割完毕,调过来的人手用扇车快速完成了脱粒,将还未晒干的小麦一一称重。
“三百九十七斤!”
“四百二十九斤!”
“三百九十一斤!”
“四百四十四斤!”
“平均亩产量是四百一十二斤!”
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被报了上来,众人止不住倒吸冷气,直至最后,不仅平均亩产的定格,官吏和周围干活的农人面上也全是狂喜,熟知农事的徐庶主动开口道:
“这是还没有晒干的麦,含水压重,得减去两成,也就是三百三十现斤,十二石多的产量,比盛年多了四倍有余!”
有个头发斑白的老吏上前两步,张口就说出一串数据:
“一个青壮劳动力,算吃的最多,一月两石,一年也就是二十四石,合六百五十现斤,成女与老人一石半,幼儿更次,而百姓多是五口之家,再算上赋税,最多也就是百石,而今田地增产四倍,一亩就是十二石,十亩土地,就足矣保证全家吃食,如今每户田地能有二十五亩上下,就算是轮耕,那也能吃饱,有结余了!”
“这天下将再无饥寒了!”
“何止!”
去查看收耕过后农田情况的诸葛亮总算走了过来,他眉宇间是遮掩不去的欣悦。
“我看土地损耗不大,只要肥力跟上,便不用轮耕,只需连年更换换作物即可,一年收获更多。”
“接下来还要研究,这是冬麦,七月收获后,还能再种一季作物,届时,一亩地收个六七百斤粮也不成问题!”
这可真是泼天的富贵砸到了头上!
众人都有些难以呼吸,一旁的老农更是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喃喃自语:
“今天太阳也没打西边出来,怎么听着这么像是在做梦啊!”
这梦好像做不完似的。
麦子在收,土豆也被挖了出来,那些个土豆比刘琰记忆中小不少,但最小也比孩童拳头要大,挖起来堆在一起,数量更为骇人。
“平均亩产,九百四十七斤!”
“九百四十七斤?!”
粮食乃国之根本,任何一个势力只要知晓,都会对它投入关注,周瑜也不例外,他算着时日,一听闻开始收割,也不在城中等待消息,直接带着亲卫出城,实地打探。
就是没想到,结果竟然这么骇人!
他忍不住对亲卫再次确认:“你说的话,都是真的?那土豆真有这么多?”
“是真的,大督,都是我亲眼所见,那一亩地的土豆堆起来能有半人高!要是换成粟米,连一个大点的麻袋都装不满呢!”
尸山血海都面不改色的亲卫,此刻脸上全都是震撼,他努力挥着四肢,给周瑜形容自己看到了多少土豆,只是说着说着,又觉得自己好像在说什么胡话。
他停顿片刻,又补充道:
“据农吏说,这些产获下旬就要登在吏报上,数绝对都是真的!”
“我并非怀疑你所言。”
周瑜摇了摇头,有些艰难的开口:
“只是一亩地三十五石的粮收,于刘使君,不,于天下而言……都……”
这个数量太过于超出想象,周瑜思绪有些混乱,话也说不清楚了,他停顿片刻理了理想法,方才继续道:
“以这粮产,他就算是要举荆州之力攻打天下也不必忧虑了,只是……为何能让你打探这么多?”
虽然如今大汉依旧存在,无人敢称王称帝,名义上东吴与刘备只能算两个集团,但实际上,其实跟战国时差不了多少。
而哪个国体,能容得下其他国家的臣子,过来探查自家新良种的量产,推测实力?
是,如今刘使君治下的荆州的确不能用旧事推测,但新粮种这么高的产量随便往外说,是不怕别人来窃吗?
他们真的不怕。
听主将问这个,亲卫面上多了几分惋惜:
“据那些农官说,这土豆能做主粮,但不易运输,磕碰几下,外面的皮就会被磨掉,里面也会开始腐烂,也不耐存放,放到潮气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要生芽,人再吃,是有可能被毒死的,不太好做军粮,只适合给百姓短期内救急。”
他叹了口气,又道:“至于那比过往多了三、四倍的稻麦,据说种子是仙种,只能高产这一季,用它结出来的种再种,据说会长得高矮不一,穗大小差别极大,成熟的时间不一致,产量也低……”
其实若是单纯的产量降低,那种植二代仙种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每户增产一二十斤就能给农户带来不少变化的时代,哪怕只增加原产量的一半,也能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但高矮不一,成熟不一致这一点,则彻底堵死了周瑜的心思。
植株高矮不一,那高植株必然会争夺矮植株的阳光,若是彻底压过矮植株,让后者枯萎死了还好,但以稻麦的密度,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会矮植株长的弱,又死不了,继续和高植株争夺养分,最后结出来的穗,大都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高矮不一的植株收割起来难度极高,再加上成熟时间也不一致——
那费的力,耗的粮加起来,说不定还没种旧种划算呢!
怪不得这么正大光明直说出来,就是笃定了他们窃不走啊!
周瑜深呼吸,缓缓吐出浊气,道:
“不必再说了,回城,给刘使君送拜帖!”
州府,刘备看着这拜帖,若有所思。
送拜帖的显然不止周瑜一个。
事实上,这段时间过来、留下的各地使臣很多,大多极为友善,甚至主动要献地奉刘备为主。
毕竟已经明摆着打不过了,早点投降,还有点统战价值,能将自己卖个,啊不,能安排个好职位。
虽说这样未来无望称雄争霸,但有个闲职,衣食无忧,自己与子嗣一生安稳肯定能保障的了,而且那些衣食住行上的仙物也有机会享受享受,更不要说还有别处绝对得不到的医疗……算一算,还是很划算的。
但这些人,大多都只是一些小势力的使臣,如曹操,张鲁,刘璋,孙权等人,态度都极为暧昧,不明说反对,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表示,如果这些使臣没有各处了解‘仙物’新政的话,那好像世上不存在他们似的。
如今周瑜主动送上拜帖,那,看起来是想合了。
就不知他能开出怎样的筹码,又是否说服孙权了呢?
刘备手指在案几上敲击,思忖片刻后,同意了此事。

州府,文吏带着周瑜在改建后的庭院中穿梭。
这段时间到处都在施工,州府内也不例外,地面铺了水泥,也加了水塔和水管,窗户改成了能够开合的木制玻璃窗,此外还专门加建了能够容纳四百人观看的阶梯会议厅,以及太阳能灯等。
改动虽多,但除了阶梯会议厅外,其它都是在原有的格局下进行变动,改建的容易,整体看上去变化也不大,当然,对享受过这些改动便利的来说,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别的不说,光这玻璃窗一项,屋内就不知比过往亮堂了多少,有它在,也不用敞着门窗,完全可以都关上,那真是一个飞蚊都进不来!
如此一来,大家也不用再忍着熏那呛死人的艾草,更不会被叮咬的到处瘙痒难耐,别提有多舒服了。
仅这一项好处,就足够众人赞不绝口,更不要说其它种种,那可真是比家里还好!
周瑜住过一段医院,对这些设施的便利也有所了解,
他环顾周围,见斑驳沉灰的土墙上,是崭新的玻璃窗与金色合页,水管隐匿在墙下,亮闪闪的水龙头裸露在外,前面还多了一个新砌的水泥水台,上面还有只繁琐的水泥狮头,也不知道是怎么制成的。
这不是能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东西。
天师拿出来的那些后世物品,都太过于鲜亮,形制也不近相同,放在一起,就像将一首激扬的军乐与古朴的祭音强行拼凑,以至于音不成音,调不成调。
就像是刘备此刻的困境一样。
“周将军请进。”
走到正堂,带路的文吏停步,示意对方单独进入。
周瑜在廊下换履,缓步走了进去,边走边行礼问候道:
“刘使君安好?”
“周督来了。”
刘备手中握着卷书,见周瑜进来,他将书放下,笑着开口道:“不知这些时日下来,周督伤病如何了?”
“劳使君挂念。”
周瑜目光扫过对方所看的书,以及对方轻松的姿态,停顿片刻,道:
“有天师神药,名医华佗诊治,今已经痊愈。”
“哦。”
刘备好像才知道似的点了点头,随即又反问道:“那周督是准备过来辞行了?”
我要是真走,你会见吗!
这意思,分明就是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不说滚蛋。
可如今攻守之势已异,对方给个下马威,又懒得与他兜圈子实属常态。
毕竟去年曹操南下,刘备去江东结盟的时候,他们也将对方晾了数天。
武不如人啊!
周瑜心中轻叹,面上却毫无波澜的开口:
“使君所言正是,在下的确是向您来辞行。”
顺着对方话说的周瑜,打量着刘备的神色,看对方没有任何变化,只能迅速换上一副忧态,又道:
“不过,我见使君有一大忧,想直言相告,可在下身为外人,着实不便开口……”
“哎。”
刘备熟练的接起来对方的场面话:“周督乃大才也,有何不能开口?放心,此言只入你我二人之耳,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既然如此,那我便说了。”
周瑜道:“使君有天师相助,实为天命所归,其推行新政更是一革往日种种弊病,着实不凡,而从荆州一地推行,灵活易调,也是极好的举措,只是这新政虽好,却有一致命弱点,若以此而攻,新政必败!”
周瑜说的斩钉截铁,神色更是果决到了极致,看他的模样,刘备案几下摩挲衣袖的手指也顿了一下。
自古以来,有才之士为了让自己得到君主的后代,都会将自己所能应对的事情说的无比危机,而敌对势力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更是会将危险放大数倍去说。
这也是大家都熟悉的老套路了。
有此在,刘备并不完全信任周瑜这么夸张的说法,但他敢说,肯定是存在这么一个被他发现的危机,而且它也的确足够棘手,至少能让自己付出一定代价去遏制它出现,那——
心中逐渐有了猜测,刘备反问道:
“喔?不知周督可否赐教,这弱点为何?”
周瑜直视着对方,缓缓开口,只吐出了一个字。
“人。”
电光火石间,刘备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双眼瞬间眯了起来!
见对方总算是有了反应,周瑜便明白对方已经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总算掌握主动权的他再次开口道:
“使君觉得如何?”
不如何!
这的确是新政最大的弱点,工业涉及的行业太多,它需要海量的人口去支撑各个环节运转,并让生产出来的商品由一个个人消费掉,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来支撑——
一个完整的工业化至少需要多少人?刘备不知道,毕竟另一个世界的大不列颠发展时不过只有上千万的人口,但它控制了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与近四亿的人口,作为原料生产地与倾销地。
史书所载,汉国人口最为鼎盛,也就是桓帝永寿三年时,全国约有一千零六百七十八万户,合计曰五千六百四十八万人,那时还有大量士族豪强所霸占藏匿的徒附,宾客,部曲以及奴仆,按照后世的估计,大概能达到六千五百万的人数,可这依旧不够完整工业化的零头。
当然,当然,他们不急着立刻就达到巅峰时的水准,只要降低婴儿死亡率,又有足够的粮食,那人口必然会迎来个爆发,但前提是以六千五百万的数来说,现在的汉国,谁还知道有多少人?!
荆州各地户籍清点至今,也不过五百七十多万人而已!
这里面肯定还有一部分隐户没有被记载,而且荆州除南阳郡外,其余地处偏南,人口本来就极为稀少,可即便是如此,推天下人数,恐怕也不过是三千至四千万之间,实在是经不起减少了。
而刘备经不起人口减少,旁人却不是。
更何况,对某些似乎必死无疑的人来说,反正都是死了,那再疯狂一些,把天下都卷入战争当中,又或者推动动乱与屠杀,也不算什么啊!
对方的威胁已经给出,而刘备也需要给予回应,不过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他泰然自若,用极为平淡的语气回道:
“我想,这天下不会都是周督所想之人。”
这终究是汉末,不是南北朝时期那些类人生物齐聚的时候,过往看不到天下太平愿景也就罢了,如今能够看到,又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它继续乱下去?倘若孙权真敢在世族的撺使下做此事,他也不是不能换个人继续接管江东!
周瑜自然听懂了对方的潜台词。
算是威胁,但终究没有放在明面上说,这说明他也不想这么做,至少那是下选,只要他的要求合理,那大家就能谈下去。
“此言倒也不假。”
周瑜道:“只是这引发的动荡还是不小,不如旧人安稳啊。”
周瑜会打探襄阳城内的各类消息,刘备又岂会没有派人时刻关注他们?以他对孙权的了解,这种大事,单凭几篇书信是定不下来的,对方的目的已经知晓,刘备不想再兜圈子,他直接道:
“此事需要江东所表,若周督只为自己而来,那也就不必再谈了。”
如今能代表江东的,除了孙权,还能有谁?
这偏偏是周瑜没有的。
“在下虽无三寸不烂之舌,却也能说服我主应下。”
他也没慌,反而先许诺起来,又说起来请求:
“不过此事重大,还是要做万全准备才好,还请使君借一两件仙器助我,以免再生变故。”
这不算什么难事。
有大把适合说服孙策的电子产品,可以被周瑜带走,但——
仅仅是说服就够了吗?
仅仅是对方不打算发动战争,不打算挑起内乱就够了?
那这投诚也太没诚意了!
刘备看着对方,没有答应。
双方互相僵持了一会儿,见糊弄不过去,周瑜只能继续说道:
“这些时日,荆州有不少士人入我江东,想来也是祸患,若使君愿意相助,在下必会说服我主,将他们送归原地……还可以再加上江东的部分士人。”
这段时间从荆州跑走的世族,是什么人姑且不论,肯定会对刘备刘琰等恨之入骨,这些人中,肯定有极大一部分人会主动推动战争与内乱。
孙家三代虎踞江东,但一直都是通过暴力维持统治,不服的就杀,而这样的手段,也付出了代价,即孙策之死。
而孙权之位看似稳定,实则依旧未曾获得江东世族之心,不过,依据现在的局势,在有刘备这个无法妥协的外敌下,孙权是有机会化解过往恩怨,彻底收服世族的,可他若是将江东的世族一并打包送过来——
那便是彻底斩断了与世族联合的可能,只能和刘备一条道走到黑。
这份投名状的诚意才够啊!
刘备面上总算多了些笑意,他微微颔首,同意道:
“可。”
两人总算是达成了基本的共识。
显然,周瑜的想法,肯定还没有和孙权商议,他需要一些说服力更强的东西。
刘备联系了刘琰,稍稍一提,便确定了所携带返回的‘礼物’。
一个装有**试射,粮食丰收,医院看诊,以及部分襄阳城内景色视频的平板。
刘琰还非常贴心的给平板又下了不少风靡世界的单机游戏,还附赠了两个太阳能充电板。
孙权日后是不可能掌权了,但识相点,现代各类游戏,生活设施,食物,医疗等如今享受不到的大量好处,他是能都有一份的。
现在先让他感受一下愤怒的小鸟,天天酷跑,水果忍者,植物大战僵尸的魅力——可不要沉迷哟。
而除了平板,刘琰还提供了自己的最新之作。
一个电台。
在啃了大量相关书籍后,刘琰终于能够通过现代的各种元器件制作它,而且已经通过了五百里的测试,不过,襄阳距离武昌的距离远超这个距离数倍,具体能不能行还得试一试,倘若成功,那两方后续的商议将会变得极为容易。
此物极为重要,不能假手于他人,周瑜亲自学了如何使用摩斯密码,以及简单的维修之后,才带着它们和其它零碎返回江东。

自曹操南下虎头蛇尾的结束后,江东上下还是过了一段算是舒心日子的。
世族们半喜半忧,喜的是此战得胜,而且胜的简单,没有太大伤亡,忧的是没被曹操攻入武昌,还在孙权治下。
而此战异军突起的刘备刘玄德,更是占据了整个荆州,虎视眈眈的蹲在自己大门前,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打一仗。
至于兵卒和百姓,他们就简单多了,看着自家活着回来的血亲,享受了好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
当然,这些人中不包括孙权。
自看过曹操送来的那封信,将周瑜送走之后,孙权一直处于寝食难安的状态,而这种症状伴随着对方逐渐寄回来更多的密信,越发严重起来。
那信上写的好像去的不是荆州,而是入了什么奇境!
若非这信不是周瑜所写,那孙权半个字都不会信。
偏偏,这就是他写的。
虽说孙权的地位来源于血亲继承,在诸多竞争对手中颇为不足,但他能被选中,能坐稳这个位置,终究还是有几分能力在的,就像曹操率大军南下的时候,换个人恐怕直接要投了,他却能在只能拿出三万水兵的时候,硬是支持周瑜打下去。
可此刻看着周瑜所写的这些内容,孙权却怎么也想不出来,在有天师存在的情况下他能战胜对方。
打不过已经够令人糟心了,尤其是对方还推行新政,这内容,比当年的王莽还要荒诞,偏偏人家身边有个天师,以至于这么荒诞的新政,硬是能推行下去!
这就更令人头疼了。
但老天似乎觉着他头痛的还不够,因新政而逃离荆州,转入江东的士人大肆宣扬刘备所行之事,不仅让他的名声与过往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成功让江东本地的世族开始了团结兴战的热潮。
去年曹操来的时候,这群混蛋各种主张投降,今年要主动打刘备,那真是粮食能出了,拖家带口的青壮男子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了,甚至还出现了数以万计,已经耕种好的‘无主’田地!
看着这些世族奉上来的资财,孙权:……
我就知道这群二五仔家里有钱,天杀的,居然能多到这种地步!
过往还是杀少了!
即便在自身不保的危机当头,孙权的底色,仍旧是‘军阀首领’,甚至是和臣子不合的军阀首领,见到世族这么踊跃的献出资财,他第一反应不是这些人总算可用,而是瞬间回想起了去年曹操南下时他们的行径,以及兄长与自己在江东治理的不顺。
他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愤怒,而是先隐忍了下来,只收了一部分,做出了一副想打又不太想打的样子,看这些臣下的反应。
这也是孙权的个人特色了。
面对牵扯太大的军国大事时,他习惯性的参考各方意见,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决定做下后,无人可以动摇,但做决定时,在多方意见的影响下,就会犹豫不决,看起来颇为优柔寡断。
臣下习惯了孙权这样的行为,也不以为疑,极有耐心的继续游说。
就在这关键的档口,周瑜回来了。
傍晚,孙权家中。
看着在外呆了数月,总算回来了的周瑜,孙权刚想说句对方这些时日辛苦,但看对方比战后壮了一圈,恢复正常体型,以及好像白了那么一两度的周瑜,不免有些沉默。
片刻,他终究还是咽下了这句话。
周瑜倒没觉得异常,他主动上前,极为高兴的开口道:“至尊!”
“公瑾,你总算是回来了!”
孙权起身相迎,面上还带着几分忧虑:“我正有事要与你商议。”
虽然远离江东,但这段时间江东会成什么样子,周瑜也有所预料,尤其是返回后别人过来的试探,更让他明白现状,周瑜主动道:
“至尊可是忧虑城中兴战之事?”
“正是。”
孙权长叹一声,转身走到窗前,看外面已经西沉的太阳,那天边的云霞已经被染的血红,就像是自己此刻的境遇。
“动兵非同小可,尤其是刘备此刻推行新政,无异于四面受敌,必须足够强硬,一旦我第一个宣战,他必然要以雷霆手段击溃军队,再……杀我祭旗,震慑周边宵小,可若是不动兵,过不了几年,他也要顺水而下,攻入武昌,以统天下,这……这让我如何是好?”
这也是真心话了。
无论古今,发动战争所需要的资源都极为恐怖,这完全就是一场豪赌,把去年的,今年的,以及明年的粮食产出,十几年才能养育出来的人,以及这些年养育出来的牲口等等,全部压在短短的数天之内,去搏一个胜了开席,败了被人吃的结果。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