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自是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到开封府击鼓鸣冤,求包大人一定要追查盗墓之人,还羊毫一个公道。
包大人认为,窃贼为财,必定急于出手赃物,于是命手下逐一排查京城的当铺黑市,所有出城者,全部搜身以后,才能出城。几天以后,果然在京城的一处黑市找到了赃物,顺藤摸瓜,这几个盗墓的宵小悉数落网。
本来此案就此了结,但盗墓贼的口供,却引起了开封府仵作方元棠的注意,盗墓贼供述盗墓经过时声称,曹羊毫的尸体栩栩如生,并未腐烂。
可羊毫下葬已二月有余,按照现在的天气,早该腐败。尸体两月不腐,想必内有乾坤。
包大人听了方元棠的说法,深以为然,于是以让盗墓贼认尸的名义,命曹家人把羊毫的尸首送到了开封府。
方元棠连夜验尸,果然有所收获,羊毫不是病死,而是水银中毒而死,而且并非突然中毒,而是长期慢性中毒,数年积累,水银之毒慢慢入侵五脏六腑,致使身体衰弱,一命呜呼。
但是谁给羊毫下毒呢?
包大人说道:“羊毫乃是慢性中毒,她常年住在盛府,能长期给她下毒的,只能是盛府中人。”
方元棠点头称是,“长期水银中毒者会出现全身酸痛、恶心呕吐、水肿溃烂等症状。按照曹家的说法,羊毫缠绵病榻时,盛家给羊毫请过郎中,但郎中诊断羊毫身染恶疾,只字不提中毒之事。水银中毒,极好诊断,我想,并非是庸医误人,而是有人手眼通天,不让郎中据实以告。”
公孙先生又补充道:“而且,羊毫只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通房丫鬟,据曹家人说,羊毫素日里并无什么仇家,给羊毫下毒,作案动机是什么?”
包大人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方仵作,水银之毒,除了伤人性命,还有什么作用?”
方元棠答道:“少量水银,有避孕之效,且服毒之人一开始与常人无异,但长期服用,毒素在体内积累,天长日久,人必定中毒而亡。”
方元棠又说,“我在民间行医时听说,有些烟花之地,为防妓女怀孕,会哄骗妓女日常服用加了水银的汤药。也有大户之家的妒妇,怕妾侍孩子生下庶子,就哄骗家中小妾,每次侍寝后服下这催命的汤药。等到那些女子毒发,往往已毒入骨髓,回天乏术了。”
方元棠想起那些年跑江湖行医时,医治的那些药石无医,临死还要被体内毒药折磨的可怜女子,仍觉得心有余悸。
一番讨论下来,盛长柏当家主母海氏有重大作案嫌疑,海氏极有可能为防止通房生下庶子,命羊毫服下含有水银的避子汤药。
有了调查方向,但是要怎么查呢?妇人内宅之案,最难收集证据,往往主仆串通一气,串供伪证,直接提审调查,想必也难有结果。不如暂且隐瞒消息,悄悄查访。
第二日,开封府派人请来了海氏和长柏身边的几个贴身大丫鬟,自然不是以查中毒案的名义,而是以调查盗墓案的名义,请盛家下人协助认脏。
展昭带着盛家几个体面的丫鬟去后衙认脏,展昭生得玉树临风,器宇不凡,又待这些丫鬟极为亲切,惹得丫鬟们不免春心萌动,展昭趁机与丫鬟们闲话家常,想套出一些有效的线索,可丫鬟们全都训练有素,口风极紧,只聊闲话,只字不泄露盛府内部之事。
丫鬟们一一确认完羊毫随葬的衣服首饰,便回到了盛府。
既然套不出话,就只能深入到盛家内部调查了。
是夜,展昭穿上夜行衣,飞檐走壁,悄悄潜入了长柏的卧房,开始监视。
1954年,美国生物学家格雷戈里·平卡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相对安全的有效口服避孕药。
在此之前,中国妇女饮用汞、砒霜、寄生虫、附子或□□来避孕,它们都是破坏身体脏器机能的毒药。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的母亲就死于一场失败的避孕,归有光母亲不堪承受多育之苦,听信避孕偏方,服下活田螺水,致使声带喉咙受到感染破坏,从此不能说话,不久一命呜呼,死时,才25岁。
总而言之,真正的古代不存在宅斗文里说的,对女人身体没什么危害,又能有效避孕的“汤药”,如果真的有效,必定是是摧毁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毒药。
--------------------
第12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二 催命汤 2.夜探
=================================================
盛府,深夜
这几日,海氏身子有些不适,长柏便召了鸡毫侍寝。
鸡毫原是长柏这里的二等丫鬟,自由跟着羊毫做事,行事做派颇有羊毫之风。羊毫死后,长柏身边缺了一通房丫鬟,海氏见鸡毫本分老实似羊毫,长得又普普通通,便亲自做主,提了鸡毫做一等通房丫鬟,顶了羊毫的职位。
当夜侍寝完毕,鸡毫穿好衣裳,回到自己的厢房,二奶奶海氏并几个贴身丫鬟仆妇已经等在那里了。盛府规矩,长柏的通房侍寝后,一律要让二奶奶盯着,喝下避孕的汤药。据说,这汤药是二奶奶找太医专门配置,既能避孕,又不伤身体。
鸡毫端起白玉碗,吹了又吹,觉得入口不烫了,正要一饮而尽,突然,外面一道烟火闪现,随即从窗外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不要喝,有毒!”
只见一道黑影破窗而出,待那人站定,不是别人,正是御猫展昭。
“大胆狂徒,竟敢擅闯民宅,快快拿下。”展昭破门时,海氏虽受到了惊吓,但他马上恢复了镇定,从容不迫地指挥手下。
海氏后退几步,几个膀大腰圆的婆子立时站在海氏身前保护海氏,几个嗓门大的丫鬟也迅速跑出厢房高声呼救,家丁护院一干人等听到内宅呼救之声,马不停蹄跑到了长柏的院子。
一阵响动,把正房长柏也吵醒了,忙让人服侍点灯穿衣。刚穿好衣服,就有一个小厮来报:“老爷让二少爷去一趟前厅,有要事相告。”长柏疑惑,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这么要紧?
而这边厢房,在海氏的指挥下,几个身手好的家丁抄着家伙上前,口口声声要拿下贼人上交官府,展昭不愿与这些家丁纠缠,随手从腰间摸出一块御猫的腰牌,向众人展示,说道:“我就是官府中人!先帝亲赐御猫,今日为帮包大人查案,暗访盛宅,多有得罪。贵府上有人涉嫌下毒,伤人性命,包大人已经掌握了线索,请海氏夫人,鸡毫姑娘,和今晚熬药的春芽姑娘,随我到开封府走一趟。”
在场的大部分人听后,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盛家从未听说过有什么下毒案,莫不是御猫走错了门。只有少数几个知情人吓得打了个冷颤,暗自在心里嘀咕,莫不是当年王大娘子给盛老太太下毒一事,东窗事发了。
海氏一开始想到的也是王大娘子下毒一案,但她迅速冷静地分析展昭刚才说的话:只带走我、鸡毫和春芽,也许,开封府要查的案子,是——羊毫。难道说有人趁着羊毫被盗墓,验了羊毫的尸首?
“今晚绝对不能被带去开封府审案。一旦鸡毫和春芽供出来什么不该说的话,海家就完了。”海氏在脑海里迅速分析着形势。想出了一个主意。
只听海氏厉声对展昭说道:“素闻展大人光明磊落,侠义心肠,怎会如你这般厚颜无耻,深夜擅闯女子闺房。分明是你冒充官府中人。来人啊,速速拿下这贼人,明日押送开封府,听候包大人发落。”
看来海氏是不想承认这块御猫牌子了。
家丁一拥而上,可几个寻常家丁那里是御猫展昭的对手。
趁着家丁正与展昭缠斗,海氏却悄悄嘱咐心腹春芽:“赶紧去药房,把药渣、药房和药材一并处理掉。”
春芽刚走出厢房,忽然门外急急忙忙跑来一个门子,“门外……门外……开封府包大人突然带了许多兵丁上门,说要捉拿什么下毒杀人的凶手,老爷和二少爷已经去前厅迎接了,二少爷让我来嘱咐二奶奶,万事当心。”
海氏心叫不好,原来刚才那道火光是展昭烟花传信,包拯已经带着兵丁上门,拒不承认这招已经没用了,看来必须想别的办法拖延时间。
眼看展昭把家丁一个个打倒,海氏心一横,向身边的仆妇们使了个眼色,仆妇们立时心领神会。
接着,海氏,以房里房外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哭喊道:“我海朝云一生清白,光明磊落,不想如今被外男滋扰,名节尽失,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不如一死,以证清白。相公,朝云不贞,愧对盛家,今生无缘,来生再见!”
说完,狠狠撞向房里的立柱,海氏额头上顿时血流如注,整个人瘫倒在地,不省人事。旁边的丫鬟惊吓地发出喊叫:“二奶奶自尽了!二奶奶自尽了!”
--------------------
第13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二 催命汤 3.毁谤
=================================================
今天晚上,盛府乱成了一团。
林太医急急忙忙从家中赶来,正在内室抢救海氏,几个女眷立在海氏身旁照顾一二。
男人们则在外间等候消息,盛纮和长柏端坐,脸色极差,包拯和开封府诸人也是一脸凝重,尤其是展昭,现下甚是懊悔,责怪自己行事冲动莽撞,更怪自己没有及时阻止海氏自尽。
度过了极度难熬的半个时辰,终于走出来一个传话的媳妇:“林太医说,二奶奶撞那一下,虽然厉害,但幸亏身边下人拉了一把,没有撞到要害,可失血过多,眼下还需慢慢静养。”
听到海氏没有生命危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盛泓便同包大人商议,能否先让海氏在家中养伤,等身子大安了,再过堂问案,到时候,盛家媳妇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长柏仍是沉默,似乎在思考什么。
只听包大人答道:“海夫人伤重,请先在府内养伤,待伤好后再行过堂。但另外二位人证,鸡毫和春芽,本府今晚必须带走,国法如山,请盛大人见谅。”
长柏脸色一沉,随即答道,“请包大人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寻那二人过来。”
长柏走进内室,一个丫鬟正小心翼翼地把参汤喂进海氏口中,长柏见海氏面色苍白,嘴唇乌青,额头上包着一大块被鲜血浸染的纱布,霎时心疼不已。“朝云,苦了你了!”
海氏见到长柏,脸上终于恢复了一点光彩,勉强打起精神。摆摆手遣走不相干的下人,让长柏坐在身边,以虚弱的声音说道:“避子药一事,怕是瞒不住了。”
原来,刚才春芽趁乱进来禀报:“药房里还没来得及倒掉的的药渣、避子药的药方,和一部分药材都不见了。奴才猜测,可能是刚才奴才煎完药以后,展昭偷偷进了药房,取走了那些东西”。
海氏顿觉眼前一黑,方才自己趁着触柱的时机,故意打翻了桌上的药碗,又让春芽趁乱去药房毁灭证据,反正羊毫已死,到时物证俱灭,府里又都是自己的人,等过堂时,只要活着的人拒不承认羊毫在府里中毒,开封府又没有物证,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至于今晚鸡毫喝的那碗药嘛,那是主母贤德,为了帮盛家开枝散叶,特意给通房们配的坐胎药。
可万万没想到,展昭经验丰富,在亮明身份前就想办法拿到了证据,看来,只能再想别的主意了。
长柏说,开封府要人要得急,今晚非得带走鸡毫春芽他们不可。海氏只得嘱咐了鸡毫和春芽“在包大人面前一定要谨言慎行”,然后,便眼睁睁地看着长柏送走了鸡毫和春芽。
第二日,几位御史不约而同地参了包大人一本,理由是:“纵容手下,夜闯民宅,滋扰女眷,逼死人命”。
其中一位海家门生尤为愤怒,称海家世代清流,女儿端庄持重,素有贤名,如今被外男滋扰,为保名节,被迫自尽。非要包大人给个说法不可。
英国公作为朝中著名的爱女老父亲,自然也添了一把火,大意是我们大家都是有女儿有儿媳妇的人,要是这次不严惩展昭私闯民宅一事,以后大家的女眷在家都要提心吊胆,恐怕要永无宁日了。
长柏沉着气,一言不发,但是他铁青的脸色,乌黑的眼圈已然说明了他在昨晚收到的巨大精神伤害,老婆在昨晚走了一遭鬼门关,做丈夫的,今天还要上朝,还要和罪魁祸首包大人同朝办事,还不能告状,以免有徇私之嫌,朝上之人不免对长柏起了同情之心。
--------------------
第14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二 催命汤 4.下狱
=================================================
包拯转向盛纮、盛长柏,拱手行礼,说道:“昨夜海氏夫人横遭此劫,实非我所愿,望二位盛大人见谅。”
说完,又转身面向皇帝:“启禀圣上,开封府近日调查盛家通房羊毫被盗墓一案,无意中发现墓主人是长期服食水银,中毒而亡。天子脚下,官宦人家内宅,竟有人长期中毒而不知,此事非同小可,为查明真相,保一方百姓平安,下官才命展昭前去探查。不想发生误会,实非我所愿。”
“既为查案,为何不光明正大调查,反而夜探妇人内宅,毁人名节。”一个御史咄咄逼人道。
包大人回道:“盛家乃书香门第、清流之家,定是守卫森严,羊毫是长期中毒,且浑然不知,下官以为,极有可能是盛家内部有人下毒,为了防止打草惊蛇,故出此下策。”
王丞相也出来为包拯辩解:“是啊,盛家或有内贼下毒,包大人一番心血,查找真凶,也是为了保盛家上下平安”
说完,又补充道:“展护卫一身武功,报效朝廷,屡次协助包大人侦破奇案。明察暗访,都是正当的办案手段。”
八贤王也说:“先帝时,高丽太子与七皇子在我大宋境内遭辽国细作杀害,险些让两国动干戈,幸有展护卫潜入行馆,取得关键证据,协助包大人查明真相,为我大宋免去了一场战乱。要是这次追究了展护卫,以后谁还敢用暗访之法,替朝廷效力呢?”
其实展昭没参与过高丽太子案,但是朝堂上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高丽太子案的细节,包括当今圣上,知道的,也不会说。
一个御史又问道:“如果只是查案,又怎会差点逼死人命,想必昨夜,展昭定有言行不当之处。”
包拯回道:“昨晚,下官连夜严审展护卫,展护卫已把他在盛府的详细情形都说与下官听了,言行并无不妥,圣上若不信,可请当日在场的盛府下人当堂对质。”包拯这番话说得义正言辞,气壮理直,毫不心虚。
英国公说:“既然如此,盛府当事人就在殿上,何不当面询问。”
皇帝点点头,问道:“盛大人,昨夜展昭究竟有何言行,竟逼得海氏自尽?”
其实从御史开始参奏包拯开始,盛纮就直冒冷汗,他能猜到这些人的心思,那位海氏子弟,肯定是想给海家的女儿讨个公道,英国公也是真心替海氏打抱不平,但其余人,多半是受了包拯仇人的指使,借机发难,公报私仇。
而盛纮本人,作为当事人,他不心疼儿媳妇是不可能的,他不害怕包拯查出羊毫命案的真相,也是不可能的,他巴不得把责任都推给展昭,看皇上雷霆大怒,最好当场把包拯革职,替儿子儿媳出一口恶气,也能让羊毫这桩案子石沉大海,永不翻案。
但是,他的理智告诉自己绝对不能这么干,包拯是两朝元老,在民间威望极高,新帝虽然不那么待见他,但也绝不会轻易动了他。而王丞相和八贤王二人,在新帝登基以后,虽然权势大不如前,但是余威还在,更是不能轻易得罪。
包拯这边不能得罪,英国公和海家那边也不能得罪,他眼睛一转,决定还是用“拖”字决。
“多谢官家,多谢各位大人对下官儿媳妇的关心。实不相瞒,昨夜下官在前厅迎接包大人,并不在现场,而我那儿媳妇昨夜失血过多,至今神智尚未清醒,家中上上下下乱作一团,所以还未来得及详细询问。下官以为,要知晓当日真相,还需等到我那儿媳妇清醒以后。请官家和各位大人见谅。”
沈国舅听后,说道:“海氏夫人是关键证人,若她不清醒,此案便难以有个结果。不如暂且把展昭收监,等海氏夫人清醒以后,再行审问。”
皇帝点点头:“就依你说的。”
--------------------
第15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二 催命汤 5.舆情
=================================================
展昭已经被关押了好几日,虽然狱卒顾及他的身份,没人敢为难他,但与外面消息隔绝,展昭不知道外面案子有何进展,心中甚是着急。
忽有一日,来了一个不速之客,“白玉堂,你怎么回来这里?”展昭惊讶道。
白玉堂戏谑地打量着被关押了好几天的展昭,“想不到堂堂御猫,今天又被关在了笼子里。”
展昭着急地问:“是不是包大人出事了?”
“你只关心你的包大人,不关心我吗?”
展昭无言以对。
白玉堂不再逗他了,终于开始说正经事:“你想不想知道最近京城发生了什么?因为你牵扯进的这桩案子,京城最近可热闹了。”
“什么?”展昭不解。
白玉堂从头说起,自展昭被关押后,这桩案子就陷入了僵局,海氏伤势一直不好,包大人就一直没法继续办案。但是,与盛家有关系的那些女眷可没闲着,参加和举办了不少筵席和诗会,席间不免聊些京城贵女贵妇之间的八卦,海氏这桩案子便成了大家聊的热门话题。
案件起源于羊毫中毒案,而这羊毫中毒的内幕,虽未正式过堂,但那些贵女也能猜个七七八八,因为避子汤是很多内宅中公开的秘密,很多大家族都用过,有些主母知道那汤有毒,有些主母一直误以为那汤没毒,但她们并不在意,无非是个不能生孩子的下人罢了,死就死了。而这次包拯调查盗墓案,无意中发现羊毫中毒的秘密,兴许是天意,这些豪门贵妇纷纷怕引火上身,连夜悄悄把避子药相关的证据全部处理了,至于人证,几个被拿捏着卖身契的下人,又敢说什么呢?
光处理了自家的证据还不算,贵妇们与海氏同病相怜,海氏的危机就是贵妇们的危机,大家自然要同仇敌忾,守望相助。以盛家的四个兰、盛家的三奶奶柳氏为首,在贵妇圈子发动了一场舆论战,威北侯夫人张氏,小郑夫人小沈氏响应最积极,舆论战的核心思想是:妇人们都很同情海氏的遭遇,平白受了无妄之灾。包大人和展昭,为了区区一个小小通房,差点害死二奶奶海氏,上下尊卑有别,为了区区下人而伤了主人,岂不乱了嫡庶,失了体统。且女子名节最为重要,展昭坏了海氏的名节,如果不是海氏以死自证清白,也许要害了海氏全族女孩名节,害了盛家全族女孩名节,朝廷要是不严惩展昭,以后谁家还敢生女儿?
妇人们虽居于内宅,但一起吹枕头风,就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朝中大臣,正妻多是门当户对的高门贵女,不管家里有没有妾,总要给正房老婆面子。
于是,一时间,朝中掀起了一股参包参展的风暴。
展昭听完,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包大人和自己行的正做的端,岂会被区区内宅妇人之言影响。
但要说完全没影响也是不可能的,海家盛家这些年施粥舍米,积德行善,京城的人都看在眼里,多少对海氏有些同情。而且新帝登基以后,发了不少贞节牌坊表彰那些没了丈夫却坚持守节的寡妇,民间对女人名节愈发看中,因此,连民间,都对包大人和展昭产生了些许质疑。
--------------------
第16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二 催命汤 6 辞官寻母
=====================================================
盛家舆论战打得如火如荼,连皇后都惊动了,明兰、小沈氏、张氏等几位高品阶命妇进宫和皇后聊了几次,皇后也非常同情海氏,赏赐了不少名贵药材,并暗示明兰:等案子结了,她会做主,赏赐海氏一座贞节牌坊。
外界传言沸沸扬扬,狱中的展昭知道了,也不免着急起来。
新帝并不像先帝仁宗一般公正仁慈,也不似仁宗一样,看重包拯。自新帝登基,忙着搭建自己的势力,提拔了不少新臣,也清算了很多旧臣,王丞相、八贤王等前朝受重用的老臣,先是许多门生子弟在“申辰之变”中罹难,新帝登基后又屡遭排挤,势力早已大不如前。
唯有心明眼亮的张家、郑家,借着新臣旧臣联姻的机会,纷纷和皇后的一对兄妹联姻,自此坐上了新势力的大船,保住了荣华地位。
包大人和自己还能维持今天的地位,全靠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民间威望,但此一时彼一时,如果继续让这些对包大人不利的传言流传下去,恐怕新帝也会对包大人有意见。
来“探监”的白玉堂似乎看出了展昭的心思,打趣着安慰道:“放心,苍天有眼,这次,老天也在帮你和包大人。”
“什么?”展昭喜出望外,“你说老天在帮我们是什么意思?”
白玉堂神秘一笑,“你还记得朱寿昌朱大人吗?”
“记得,但是朱大人不是早已辞官寻母了?”
原来,朱寿昌和包大人曾经是同僚好友,朱寿昌生母刘氏乃朱家的婢妾,生下朱寿昌后,被朱家赶出家门,朱寿昌后来知晓自己身世,依然辞官,四处打探,寻找生母,但毫无收获。包大人为帮助好友,曾嘱托在江湖中人脉甚广的“五鼠”帮忙寻找刘氏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期,卢方终于在同州找到了刘氏的下落,马上就要母子团圆。
展昭听了,也为朱寿昌母子团圆感到高兴,但他仍然不解:“朱大人母子团圆,和这桩案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白玉堂拍拍展昭的肩膀:“我先卖个关子,你就好好想想吧。”
说完便扬长而去。展昭在狱里苦思冥想,终于明白了其中关窍,不由得露出了放心的笑容,喃喃自语“真乃天意,真乃天意……”随后便放心地睡去。
第二日,包拯将朱寿昌弃官寻到生母一事上奏给了皇帝,皇帝听后,龙颜大悦,立即嘉奖孝子朱寿昌官复原职,赏宅邸一座,方便朱寿昌给生母养老。历朝历代,最重要的就是忠孝二字,当朝出了这么一个典型的大孝子,自然要好好旌表。朝中官员也纷纷贺喜,齐称皇帝尧舜禹汤,大宋臣民忠孝双全。
包拯还建议,把朱寿昌孝行昭告天下,教化百姓效仿朱寿昌的孝行,皇帝欣然应允。
从这日起,京城街头巷尾的八卦,从海氏触柱案,摇身一变,变成了朱大孝子的事迹,更有那伶俐的戏班子,把朱孝子寻母的事迹改编成了戏(小道传言,开封府公孙策参与了写脚本),传唱京城一时,风头无两,把传统热门戏曲《琉云翘传》都比过去了。
连太后寿宴,都请戏班子唱了《辞官寻母》这场戏,剧情并不复杂:朱家有一婢妾刘氏,生的嘉柔纯善,得主人宠爱怀有身孕,却招致了主母的嫉妒,主母逼刘氏喝下打胎绝育的汤药,但刘氏腹中的孩儿乃是文曲星转世,命不该绝,刘氏为保腹中胎儿,偷偷吐掉毒药,自请去庄子做苦工以避开主母耳目,数月后生下朱寿昌,把朱寿昌交给其父后,自云不得主母喜爱,皆是己之过,愿自请下堂,但求朱家好好照顾幼子,并发誓,与儿子永不相认。
朱寿昌日渐成年,金榜题名,但从不知生母是何人。嫡母日益年老,愈发后悔当年苛待刘氏,临终之际将一切告知朱寿昌,勉励朱寿昌寻找生母,为生母尽孝。自此朱寿昌辞官远行,走遍名山大川,终于找到生母。连上天也被朱寿昌感动,同州大旱数月,在母子重逢之日,突然天降甘霖。神仙夜间托梦,言朱寿昌孝感动天,赐刘氏延寿十年。
戏演到朱寿昌母子重逢,正是高潮,圣安太后也忍不住用帕子拭了眼角,而席间的韩琦之母,胡老夫人则更激动,几乎哭成了个泪人。原因无他,圣安太后出身卑微,当了妃子以后也受尽了冷眼,晚年熬到儿子当了皇帝,才过上了好日子;胡老夫人和刘氏一样,也是婢妾出身,靠生了个好儿子韩琦安度晚年,她们都不可避免地从刘氏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
--------------------
第17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二 催命汤 7 圣安太后
=====================================================
戏台上戏演得精彩,戏台下的圣安太后和胡老夫人泪眼婆娑,韩琦夫人的崔氏见婆婆伤心,连忙过来宽慰,寥寥数语,便说得婆婆破涕为笑,崔氏又殷勤侍奉饭菜,周到至极,连上座的圣安太后看了都忍不住夸赞胡氏有婆婆命
崔氏乃五姓女出身,论身家,连英国公之女张桂芬也难以望其项背,因为英国公只是开国元勋,但崔氏是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屹立不倒的世家大族。
听太后夸赞崔氏孝顺贤德,王丞相之女王嫣柔也忍不住夸赞起崔氏来,说崔氏不仅侍奉婆母极孝,而且对晚辈慈爱至厚,对庶出的子女比对亲生的子女还要好。
提到这庶出子女,王嫣柔话就多了,又说到那戏台上的主母,虽然临终忏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给小妾吃那虎狼的汤药也忒恶毒了,焉知这断子绝孙的汤药,害的不仅是那小妾,更是夫家的子孙,这庶出的子孙也有不少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纳妾本为了开枝散叶,要是民间有人效仿这戏里的原配,不让小妾生育子嗣,往小了说,夫家可能少了一个兴旺家族的人才,往大了说,国家可能缺了肩负重任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