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by半疏
半疏  发于:2024年08月23日

关灯
护眼

徐庆元知道,小华这是对小时候走失的事有阴影, 温声道:“我和妈妈两个人轮流抱着, 不会有问题。”
但是到底到了火车站门口, 就没让他们继续送了。
秦羽叮嘱女儿道:“记得看你爸的体检报告,别给他糊弄过去了, ”顿了一下, 又道:“现在局势还紧张着,你这次过去,自己多注意些,代我向你大伯母问好。”
小华一一应下。
等进了车站大门, 小华忍不住回头, 就见女儿朝她挥着小手,小眉头皱得紧紧的,倒是没有哭。
小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这还是女儿出生以后,自己第一次离开她,朝小星星挥了挥手, 就快步走了。
车站外头的小星星软声问道:“爸爸, 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
徐庆元笑道:“很快, 等天气暖和一点, 小星星穿新衣服了,妈妈就回来了, 还会给小星星带好吃的糕点,我们耐心等一等好不好?”
小星星点点头,“好吧,我等妈妈回来。”
秦羽见她这么乖,忍不住用脸贴了一下小外孙女的脸,软嘟嘟的,摸着她的头道:“我们小星星这么可爱,妈妈肯定会想小星星的。”
小华这边,等上了火车,望着两边疾弛而过的树木、房屋和旷野,忽然就体会到当年自己走丢以后,母亲的心情。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不论是她,还是许呦呦、曹云霞,生活境况都大有不同。
那一段伤痕,在十来年人事的覆盖下,似乎没有那么触目惊心、鲜血淋漓,但这是不去细想、细究的情况下。
譬如此刻,她想到母亲一个人南下寻女的心情,想到年幼的自己一个人绝望地跑到火车站,心口缝合的伤口,好像“啪”地一下又裂开了,显然,这段伤痕是永远抹不平的。
2月15日中午,小华在京市火车站下车,到出口的时候,就看到了荞荞在朝她挥手。
几年不见,荞荞变化倒不是很大,只是眉眼间多了一点平和和自信,显然这些年,过得还算不错。
看到小华,荞荞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一句话都没有,只是紧紧抱住了小华。
小华也抱住了她,“亲爱的荞荞,好久不见。”
“小华,好久不见。”
等缓了情绪,小华问道:“荞荞,这些年过得还好吗?”
荞荞点头,“挺好的,我现在是东门菜市的副主任了,鸿宇也调回了学校去,虽然工资不高,一家人日子还是能过的,算是熬出来了。”她几年的艰难和辛苦,在她的嘴里,似乎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儿。
小华握着她的手,好半晌没有言语。
荞荞微微红着眼眶道:“就是日子最难的时候,也比我在许家村好上几十倍的,哪还有什么不顺的?”又问小华道:“你这次回来,能多待几天吗?”
小华点头,“能待个把月,”想了想,又道:“荞荞,要是顺利的话,最迟明年,我们就都会回来了。”
荞荞愣了下,“奶奶和徐哥他们都回来吗?”
“对。”
荞荞有些惊喜地道:“那可太好了,我还没见过你家小星星,我家小龙和小虎,你也没见过呢!”
听到小龙和小虎的名字,小华还是忍不住吐槽道:“刘哥真是的,天天自诩为作家,给两个娃的名字就取小龙和小虎。”
荞荞笑道:“他说什么‘大道至简’,简简单单最好。”提到丈夫,荞荞满眼的温柔,脸上的笑意掩都掩不住。
小华望着她笑道:“刘哥对你还好吧?”
荞荞点头,“挺好的,我婆婆人也好,你一会去见了就知道了,虽然日子过得有一点拮据,但是能吃饱穿暖,一家人齐心协力,已经是我理想中的生活了。”
两个人聊了一会,就坐车到了白云胡同,几年没回来,小华站在胡同口,望着熟悉的砖石和巷子,颇有几分物是人非感。
正站着,忽然有人喊了一声,“是小华吗?”
小华回头,就看到了一个老奶奶,正慈和地看着她,小华立即就认了出来,有些激动地道:“叶奶奶,您老人家还好吗?”
叶黄氏笑道:“好,好,你好些年没回来了,我的老姐姐还好吗?这回回来是看你大伯,还是出差啊?”
“叶奶奶,我奶奶挺好的,这次是出差。”
叶黄氏笑道:“我就说嘛,怎么不和你爸爸一块儿回来?今儿来奶奶家吃饭好不好?刚好叶恒、叶容他们都在家。”
小华还没答话,荞荞就道:“叶奶奶,今儿可不行,我家里也在等着呢,改明儿好不好?”
“好,好!”
等和叶奶奶分开了,小华轻声问道:“叶恒还在家?”叶恒是年前回来的,到现在还没走,大概是都友棕那边的事儿,还没有彻底解决。
“嗯,叶恒比你还大一点,到现在也没处对象,叶奶奶都愁坏了,本来准备他这次回来,让他好好相看相看的,不想,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压根就见不到他人。”
小华想,他妈妈的仇没有报之前,叶恒大概都想不到结婚这件事上来。有些仇恨是可以放下的,有些仇恨却是永远都没法放下。
等到了家门口,荞荞没有立即开门,而是和她道:“家里现在乱糟糟的,你一会可别被吓到了。”
小华笑道:“不就东西多些?不会的。”
荞荞道:“还多了一户人,街道那边硬塞过来的,说我们家还空了一间房子,本来那间房子,我们想着,是留给你们一家回来,偶尔住住的,街道那边来了好几次,我们都没松口,有一天我们都不在,那一家人强行住了进来。”
小华的心确实梗了一下,但是很快又想到,这是76年了,房契还在她手里,人是可以赶走的。
见荞荞忧心忡忡地看着她,反过来安慰道:“没事,房子空着也是空着,等我们回来,他们肯定得搬走的。”
荞荞轻声道:“是一对年轻小夫妻,女方有个亲戚在革委会,这几天他们不在,说是回老家过春节去了。”
小华挑了挑眉,那更好办了,等到今年十月,各地的革委会不仅会解散,有些头目还会被清算。
荞荞上前敲了敲门,童辛楠立即过来开门,“荞荞,接到小华了吧?”
“接到了。”
等打开了院门,小华发现院子左边还搭了一间窝棚,荞荞和她道:“他们搭的,不愿意和我们一间厨房,怕我们偷了他们东西,就搭了这么个丑东西。”
童辛楠也有些过意不去,“小华,信里我都没敢提,怕把妈妈气倒了。”丈夫是黑`五类,她对上姓牛的夫妻俩,也不敢太过于强硬,这个窝棚就这么搭了起来。
小华道:“没事,伯母,他们能搭,我们以后也能拆,你不要放在心上。”
这么一会儿,在房间里玩耍的孩子们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小龙和小虎一个五岁,一个三岁,都长得虎头虎脑的,还有点黑胖,看起来很讨喜。小南瓜已经9岁了,模样儿有点像他爸爸。
小华正想着,就听荞荞婆婆道:“你们还别说,这有血缘关系的,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你看小南瓜和小华,鼻子和嘴巴是不是很像?”
童辛楠也道:“是有些像,小南瓜,喊姐姐没有?”
小南瓜笑着喊了一声“姐姐,”又问道:“姐姐,你怎么一个人回来啊?怎么没有把小侄女带回来,我还没见过她呢!”
小华从随身的包里,拿了一包糖出来,让伯母分给几个孩子,然后和小南瓜道:“明年,姐姐把小星星带回来好不好?”
小南瓜点点头,“嗯,小石头和小年糕给我写信的时候,总是问小星星长什么样子,我说肯定和我像,他俩个还不信,非说和他们像。”
小华摸了下他的脸,“等回头,你看了小星星,你告诉姐姐,她像谁好不好?”
小南瓜挺了挺小胸脯,“那肯定是我!”
小华摸了摸他的头,童辛楠让孩子们自己回屋玩去了,和小华道:“你人不在这边,孩子们倒常念叨,我有时候和你大伯说,等你回来了,他们还不知道和你多亲热。也是你疼他们,一年总要寄几次糖果回来。”
小华笑道:“孩子们小的时候,一颗糖果就能开心好几天,等长大了,可就没这么好哄了。”
童辛楠道:“说是这么说,这个年头,家家户户都难。”她家孩子还好些,还有小华这个姐姐惦记着,嘴巴上不算委屈,胡同里好多小孩子,为了块糖果,能哭一整天,看得大人都心酸。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闹革命之前,他们这条胡同住的都是高知分子,去哪里都是体体面面的,1966年之后,不说“黑`五类”,就是“现行`□□”都出了好几个,再出门,宛如过街老鼠。
各家的屋子不是被街道硬塞,就是有点关系的自己强搬了进来,找人说理都没处说去。这个时候,能勉强饱肚子,已经实属不易了,孩子们的口腹之欲,实在没法子再兼顾。
小华默默地听了几句,没看到大伯的身影,问童辛楠道:“伯母,大伯没在家吗?”
童辛楠摇了摇头,和她道:“和你爸见了一面,你爸看家里挤,去了单位宿舍住,我就让你大伯也走了,免得在跟前气人。”
叹了一口气,接着道:“许呦呦那边闹复婚,这都两三年了,还没个结果,估计猜到你爸过年会回来,又来找了你大伯,让你爸给帮帮忙。你大伯倒是没有应,就是私下和我说,呦呦可怜什么的,我听得来气,让他晚上去宿舍挤几天。”
听到许呦呦这个名字,小华头皮都有些发麻,觉得这个人就是大伯的紧箍咒,只要念一念,大伯的脑子总要跟着紧一紧,问伯母道:“那边现在是怎么说?”
“没什么说头,罗青青不愿意离婚。这事也怪不得罗青青,不管怎么说,当初点头和罗青青结婚的是吴庆军,虽说有革委会那帮人逼着他结婚,可是罗青青是没有过错的,人家还生了一个孩子。”
小华又问道:“那小石头他们呢,在京市吗?”
“没有,还在北省,吴庆军的妈妈不愿意放人,两个孩子和爷爷奶奶感情好,也不愿意跟着呦呦来京市。要我说,幸好没来,小石头这孩子从小就聪明,现在都有十二岁了,该懂的都懂了,你把他接过来,让他跟着父母为结婚离婚的事烦心吗?”
童辛楠末了又道了一句,“这事,除非罗青青点头同意离婚,不然你就是打官司,也打不赢的。如果找领导强按头离婚,那不是欺负人家吗?婚姻自由,又不是只针对某些人,而是我们华国所有的儿女。”
童辛楠是觉得,这事旁人万不好插手的,不然有理的一方,都得成没理的。
正说着,荞荞和婆婆端了一碗肉丝面汤和几样小菜过来,荞荞道:“天冷,吃面汤热乎点,你看,有你爱吃的冬瓜皮、豆角和辣白菜。”
荞荞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说这冬瓜皮不要拿出来了,小华第一天回来,哪有请她吃冬瓜皮的?”
小华笑道:“婶子,我确实喜欢吃冬瓜皮。”
荞荞婆婆笑道:“荞荞也是这样说,还说这是特地给你腌的,我当她说笑呢!”
小孩子们闻到香味,开了房门,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
小华招呼他们过来吃,三个孩子都摇着脑袋道:“我们吃了,这是给姐姐/姨姨吃的。”
小华挑了一些肉丝出来,让孩子们过来尝了一点点,等小孩子们快快乐乐地走了,荞荞有些不认同地看着她道:“你啊,就是太疼他们了,好几年才回来一次,一碗面汤还惦记着分他们。”
小华认真地道:“他们就现在嘴馋一点,你等着,再过两年,他们才不稀罕呢!”再过两年,就改革开放了,以荞荞的勤劳和刘哥的脑子,她想小龙和小虎的吃食,或许会是这条胡同里最精细的。
至于小南瓜,等伯伯平反了,日子也不会差。
这样想着,她甚至觉得,这一年是值得留念的,提议明天去拍一张合照,荞荞和童辛楠都没意见。
小南瓜还嚷着道:“我要多拍一张和姐姐的合照,我要寄给小石头他们看看,让他们羡慕去。”
童辛楠在儿子额头上弹了一下,“那万一小石头看了不还你,你怎么办?”
小南瓜立马就蔫了,“那我自己保存好,谁也不寄。”
小华笑笑,摸了摸他的头。
等孩子们走了,童辛楠道:“这几年,小石头常往这边寄信,小南瓜对他们还有印象,我也没拦着,他们到现在还以为,你真是他们小姨呢!”
小华道:“没事,等他们大点,自然而然就会明白的。”

第173章
下午, 小华稍作休息,就准备去国科研究院找爸爸,还没出门, 门口就传来了爸爸的声音,“小华!”
许小华立即站了起来,跑到门口, 就见爸爸笑吟吟地看着她, “你妈妈说你中午到, 我算着时间过来了,怕你找不到我。”
荞荞喊了一声:“许叔叔好!”
许九思笑道:“你们小姐妹聊好没, 下午要是没事的话, 小华你陪我去看一位老朋友?”
小华道:“爸,我和荞荞晚上再聊都行,我先陪你去。”
等出了家门,小华问道:“爸, 你的体检单子在包里吗?妈妈说了, 我得看看才行。”
许九思笑道:“还没有拿到,等拿到了和你说。”
小华又问爸爸对房子被占的事怎么看,许九思不甚在意地道:“不是什么大事,现在咱们不在这边住,人家有住房的需求,借住就借住了, 等你们都从东北回来了, 再解决就行。”
说到这里, 许九思望着女儿道:“小华, 你这次回京市,是不是有想回来的念头了?”
许小华心里有些诧异, “爸,你怎么知道的?”
许九思笑道:“我一直觉得,我女儿的直觉很厉害,先前快要闹革命的时候,你那样果断地带着一家子人离开了京市,这么些年,除了许呦呦出事那会儿,你再没回来过,我想,你这次回来,断然不仅仅是为着出差吧?”
小华对上爸爸温和的目光,丝毫没觉得惶然,轻声道:“爸,我和庆元俩讨论了下,从去年反击右`倾翻`风案以后,群众的情绪就很大,特别今年年初,主要领导人去世,四个人的小团体竟然发出禁令压制悼念活动,群众的意见就更大了,我觉得这场闹剧,或许到尾端了。”
小华想,如果爸爸再继续追问下去,她也是愿意坦白的。她确实是爸爸和妈妈的女儿,她只是险些掉下悬崖后,有了上一辈子的记忆。
许九思却并没有追问,拍拍女儿的肩膀,温声道:“小华,爸爸每一次见你,都觉得很欣慰,你一年年地成长着,从学识到思想,总让爸爸有‘士别三人当刮目相’的感触。”
小华脸上也带了点笑意,问道:“爸,那我以后要是去读大学,你会不会更高兴?”
许九思挑了下眉毛,有些意外地问道:“你还有读大学的想法?”
小华点头,“是,现在工作上偶尔会感觉到有些掣肘,想着再去进修一下。”
“那当然很好,”许九思说了这么一句,就皱眉道:“但是现在大学都是推荐,这个名额怕是不易得。”
显然已经为女儿着急起来。
小华心里一软,开口道:“爸,不急,再等等吧!”
虽然他没明确地说,但是小华也看出来,爸爸是希望自己能多读些书的,但是先前对她执意不去读书,而是进工厂的想法,他也保持了尊重和支持。她想,如果这一辈子自己没有走丢,一直在爸爸和妈妈的身边,她大概会是一个很幸福的女儿。
幸好,老天待她不算薄,16岁那一年,她回家了,她与爸爸妈妈也由生疏、陌生,慢慢变得熟稔和亲密。
想到这里,小华问道:“爸,咱们今天要去哪?”
许九思道了一个名字出来,卫明礼。
卫明礼现在住的地方是宣传部家属楼的一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门口堆着一些蜂窝煤,看起来有十几块,还有几块有些破损,码得倒是很整齐。
卫明礼开门看到许九思父女俩,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眼眶立即就有些发热,忙把人请了进来,“哎呀,没想到会有客人来,家里乱糟糟的,你们坐,我先把报纸收一收。”
房子在一楼,光线有些昏暗,桌子、沙发上都堆着书籍和报纸,《资本论》《马克思文集》很显眼地摆在桌面上,小华帮着收了一下。
卫明礼又去给他们倒茶,忙乎了好一会儿,才坐下来道:“九思、小华,你们真是稀客啊!上一次见面,还是十一年前。”话到这里,视线有些模糊,摘了眼镜下来,用镜布仔细地擦了。
小华发现,那副眼镜磨损得也很厉害,有心想问怎么不配一副,话到嘴边,又想起门口码着的十几块蜂窝煤来。
“拮据”这个词,一下子就出现在了脑海里,笑着问道:“卫叔叔,你的镜片看起来挺厚,您现在视力多少啊?”
卫明礼随口答道:“左边450,右边400,九思,你眼睛怎么样?怎么知道我住在这儿?”
许九思道:“前儿我在医院碰到了老同学崔学习,听他说了几句,想着来看看。”
卫明礼点点头,“怪不得,”又问小华道:“小华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啊?”
“卫叔叔,我是过来出差,今儿刚到,您这几年还好吧?”
卫明礼推了下眼镜,“还好,还好,从农场待了几年回来,身体倒是比以前还好些了,你家里还好吧?奶奶身体怎么样?”
小华道:“都挺好的。”
卫明礼道:“那就好,那就好。”
两边客套了两句,许九思问起他的工作来,卫明礼摇头道:“本来去年准备还是到宣传口去工作,反击右`倾翻`案风一出来,这一波起来的人,又被一撸到底,我还能留在京市,已经算幸运了。”
许九思问道:“明礼,现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是老同学,又算半个亲家,自当比旁人亲近些。”
卫明礼端了一杯茶,朝许九思的茶杯碰了一下,才道:“九思,谢谢你愿意雪中送炭,但是目前确实没有什么困难,我唯一担心的女儿,你们也知道的,现在在内蒙那边好好地生活着,我一个人吃得好些,穿得差些,都不算什么事儿。”
又朝小华道:“小华,这事说起来,还要谢谢你,不然沁雪也不会和卫华认识。”
小华忙道:“卫叔叔,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哥和嫂子的缘分,我们都很喜欢嫂子。”
卫明礼笑笑,又问了几句小华的工作。
等父女俩要起身告辞的时候,卫明礼忙把他们提来的奶粉和苹果塞到他们手里,“故友来访,已经深感宽慰,这些东西我用不上,你们带回去给孩子吃。”
小华坚持要留下,“卫叔叔,我们好几年来一趟,又不是多贵重的东西,一点心意而已,您可不准推拉。”
卫明礼笑道:“行,行,那我就留下来,”又和九思道:“小华看着比前几年成长不少。”
许九思笑道:“是,等回头卫华和沁雪回来,我们再聚。”
卫明礼点头,“好,好!”
卫明礼坚持把两人送到了家属院子外。
等离开了,许九思才和女儿道:“你卫叔叔这几年不容易,别人到了农场,那些迫害的人也就消停了,他却没有。”
小华有些不明白地问道:“为什么?卫叔叔待人向来宽和。”
许九思望了眼女儿,道:“你记得沁雪的妈妈吗?她嫁给了京市革委会的副主任,不知道是她的授意,还是那位副主任的意思,我听同学说,明礼这几年好几次都有些凶险,好在一些老朋友还在暗中帮忙,到底是化险为夷了。”
小华轻声道:“这些事,我嫂子都不知道,我们一直以为他在农场挺好的。”到底没忍住,又道了一句:“卫叔叔肯定有后福。”
现在局势还不明朗,上头已经想着重新启用卫叔叔,等局势稳定下来,卫叔叔的职位肯定不会低。
到时候,柳思昭不知道会是何种心情?
许九思问女儿道:“你刚才怎么问起明礼的眼镜度数来?”
小华道:“我看镜片磨损得很严重,镜腿上还用胶布缠了几圈,我想给卫叔叔配一个新的吧,不然回头我嫂子回来看到,心里大概不好受。”
许九思道:“配眼镜的钱,爸爸出,走吧,我们去眼镜店看看。”
下午五点钟,卫明礼正在看书,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等打开门,就见是门卫,脚边放着一袋子蜂窝煤,他正奇怪着,就见门卫又递过来一个眼镜盒,“卫同志,这是一位姓许的女同志让我送来的。”
卫明礼和门卫道了谢,等转身进门,打开盒子来一看,发现还有一张纸条,“卫叔叔,代哥嫂奉上,勿挂心。”
卫明礼拿起眼镜,泪水却很快就模糊了镜片。
小华这边,和爸爸分开以后,又去副食品店买了一斤糖果和一斤核桃酥,然后去了荞荞和她说的章厉生和郑楠家。
正是傍晚下班的时候,郑楠已经回来,正把炉子搬了出来,在门口做晚饭,两个孩子在旁边的长凳子上写作业,看到人来,两个孩子先反应过来,喊了一声:“妈妈!”
郑楠回头,看到来人,有些不确信地喊了一声:“小华?”
“哎,楠姐!”
见真的是小华,郑楠笑道:“小华,你等我下,我把这个菜炒好,你先去屋里坐。”
两个孩子倒是很懂事,又是端小板凳,又是倒开水,小华怕他们烫到了,忙让他们放下,自己倒了一杯。
一间半的房子,住着一家五口人,小华想,楠姐大概没有想过,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十年。
大些的是男孩,问小华道:“阿姨,你是我妈妈的同学吗?”
小华笑道:“不是,我和你妈妈以前是同事。”
小女孩问道:“那你已经也是罐头厂的,包装车间的吗?”
小华有些讶异,“你妈妈现在在包装车间?”楠姐可是正经本科毕业,她去春市之前,领导们明明很重视她,已经让她单独负责柑酱的研发项目。
小女孩睁着圆圆的眼睛,有些困惑地问道:“阿姨你不是吗?”
“不是,我以前在技术科,你妈妈在工艺科。”
郑楠刚炒好了菜进来,一边用帕子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道:“小华,他俩是不是吵到你了?”
小华道:“没有,楠姐,他们很乖。楠姐,是不是打扰你们吃饭了?”
“没有,没有,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今天中午到的,想着好些年没和你见面了,对了,章同志呢?还没下班吗?”
郑楠脸上的笑意浅了些,“他现在在茶炉房上班,有时候要上夜班,小华,晚饭还没吃吧?在这吃两口?”
小华忙道:“不用,不用,我下午出门的时候,荞荞叮嘱我一定要回去吃饭呢!”见郑楠兴致不是很高,就辞了要走。
郑楠也没多留,嘱咐两个孩子自己在家吃饭,她出来送小华。
路上,小华问道:“楠姐,这几年还好吗?”
郑楠低头,绞了绞手指,苦笑道:“有苦有乐,日子就这么过来了。小华,看到你,我才意识到我和厉生结婚有十年了。你看着和十年前区别不大,你看我脸上,皱纹都有好些了。”
小华道:“楠姐,我比你小几岁。”
郑楠笑笑,眼看着就要到公交站台,伸手抱了一下小华,“谢谢你,小华,一直挂念着我,你寄来的信,我都有看到。”
小华轻声道:“楠姐,有难处的话,不要一个人硬撑着,当年在罐头厂,是你把我带到食品工艺这条路上来的,我还没有好好谢过你。”
郑楠笑道:“那是你自己勤奋,小华,我现在觉得勤奋能得到的东西,反而是最容易的,只是当年看不清。”说了这么一句,郑楠就没再说。
小华安慰她道:“楠姐,日子很快就会好的。”
郑楠点点头,“我就送你到这了,有空给我写信,”顿了一下,又道:“小华,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这些年,你的信成了我最大的心理后盾,我总想着,哪一天实在撑不下去了,我就和小华开口,小华总不会不帮我的。”
“楠姐!”
郑楠挥挥手,“回去吧!代我向荞荞问好。”
“好!”
等上了公交车,小华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儿,为着卫叔叔,也为着楠姐,他们的选择本来没什么错的,只是在这个时代里,不幸的一面被无数倍地放大。
纵然这一场时代的闹剧会过去,但是很多像楠姐和卫叔叔这样的人,却是实实在在地付出了青春和年华。

第174章
小华刚到胡同口, 就看见小南瓜带着小龙和小虎坐在院门口,看到她,小家伙们立即就跑了过来。
“姐姐, 我们可想你了。”
“小姨,我妈把饭都做好了,让我们来接你回去吃饭呢!”
小华摸着他们冻得冷冰冰的小脸, 有些心疼地问道:“外面这么冷, 你们怎么不在家等啊?”
小南瓜道:“我妈说我们皮实, 挨得住冻。”
五岁的小龙个头已经有一米二了,挤到前面来道:“小姨, 那是小叔叔调皮捣蛋, 不回家吃饭,童奶奶才气得说‘你皮实,挨得住冻,也挨得了饿, 饭不吃也行!’”
他学的惟妙惟肖, 小南瓜被揭了底,脸一下子就红了,嚷着小龙瞎说。
小华一边帮着两个娃娃理官司,一边抱起了才三岁的小虎,问他们道:“那现在你们肚子饿了没?咱们要不要一起回家吃饭去?”
“要!要!”
荞荞见她回来,问道:“去看了郑楠没?”
“看了, 她刚好下班了, 在家做饭。伯母还没下班吗?”
“去印刷厂那边喊大伯了, 明天不是拍合照吗?让我们先吃, 不用等他们。”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