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by醉鱼仔
醉鱼仔  发于:2024年08月11日

关灯
护眼

孟秋想了又想,突然灵光一闪。
她知道该做什么了,收、音、机!
首先,它涉及的技术不算特别难,也没有那么敏感。这个年代,有一些无线电爱好者也会自己组装收音机,相关的元器件完全可以买到。其次,前世高中的时候,她就拆过收音机,后来上大学,还参加过相关的兴趣小组。
选择做收音机,对她来说有基础。
好,就这个了!
孟秋记得在火车上时,王同志说过,他那台收音机很难买,花了一百七十多块钱。她只要一个最简单的,不?*? 必非是什么知名品牌,应该不会那么贵吧?
虽然上辈子拆过收音机,但这辈子没有,她得看看这个时代的收音机是什么样子的,才好照猫画虎。
所以,她要先买一台收音机。
孟秋是有钱的,不是季二哥给的,是孟家人给的。
或许是因为把彩礼都扣下了,心里过不去,临走之前,孟母偷偷给她塞了二十块钱,孟夏也塞了,她不是偷偷给,而是当着全家人的面,给了她五张大团结。
孟大嫂问她哪来那么多钱,她说她跟厂里预支了三个月的工资。
孟大嫂当时的脸色就不太好,但孟秋还是把钱收下了。
孟小弟见状,爬上他的上铺,从床板下掏出几毛钱,一股脑塞给了她。孟大哥孟大嫂的脸色更不好了,大概是面子上过不去,也掏了十几块钱。
拼拼凑凑,孟秋身上一共有八十三块三毛二,其实是一笔不少的钱了。
买一台收音机,一定行!她暗暗想。
“你要去县城?”
“嗯!”孟秋重重点头,“我想去逛逛……”
她不想骗季二哥,就模棱两可地说。
好在季二哥人好心善,没有多问,反而建议她:“后天去可以吗?后天县城周边有大集。每个月这天,炊事班的人都会去看看能不能从乡下收点东西,他们开车过去,驻地的嫂子们有想出去的,都会跟他们的车一起。”
驻地到县城足有二十多公里,早一天,只能靠自己双腿走,晚一天,可以蹭车,孟秋果断地选择后者。
“可以!”
一个月一次的大集,集上有许多农产品,还有一些乡下人自己做的盆盆罐罐、竹筐竹篮,东西不一定有供销社全,但好就好在不要票。
是以,每次驻地的嫂子们,有一个算一个,只要得空,都会去。她们往往还会以“我们人多,买得多”为由,让人家便宜些。总之,嫂子们过日子,绝对是精打细算。
季屿给孟秋塞钱票,说:“你看着买,要是不会讲价,没关系,可以跟着嫂子们一起。”
孟秋拍拍自己的口袋:“不用,我有钱!咱们搭伙过日子,不能总是你出钱,这次我来……要是碰到猪肉,我能多买点吗?上次你做的红烧肉,特别特别好吃!”
孟秋用了两个“特别”强调。
季屿笑了:“行。”
转头他就找上方大姐,托她多照看孟秋。
“她第一次出门,对这边不熟悉。”
方大姐取笑道:“放心吧,我们这么多人在,小孟丢不了!你这个操心劲,是养媳妇,还是养闺女呢?”
季屿摸了摸鼻子。
赶集当天,嫂子们或是提着篮子,或是背着竹篓,一早就做好了准备。
皮卡在驻地门口停下,炊事班的同志下车,打开车厢,熟练地吆喝:“嫂子们,要去县城赶集的,赶紧哈,车马上就走了!”
活脱脱一个客运司机。
皮卡前面除了驾驶座,就一个位置,一个嫂子眼疾手快抢到副驾驶,刚打开车门,一个老太太屁股一撅,把她顶开,拍拍身前的男孩:“快,大孙子,快上去!”
被抢走位置的嫂子回头,见他们这不客气的样子,来气道:“冯大娘,怎么又是你?”
冯大娘说:“我们老的老,小的小,你好意思抢我们座位吗?”
“谁抢谁啊?我先来的——”
“那你也该让我们!”冯大娘理直气壮,大孙子爬不上去,就喊驾驶员,“小贾,快来搭把手!”
“来了,来了……”小贾应道,走过被抢座位的嫂子,一脸无奈,“石嫂子,后面还有位置,要不您先上去吧?”
石嫂子也知道不怨他,可还是很生气,对着冯大娘祖孙俩重重地“哼”一声,气呼呼地爬上后车厢。
孟秋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让了个位置,她一边是方大姐,另一边就是石嫂子。
就听石嫂子骂:“这个冯大娘,太不讲理了!”
方大姐安慰她道:“好了,好了,她年纪那么大,还带个孩子,就当让他们了。咱们坐车厢里多好,又能吹风,地方又大。我听说这次大集上有野猪肉,你家可打算换点啊?”
不让私人买卖,不好说买,都说换。
“有野猪肉?”
“嗯,听说野猪下山祸害田地,下面的生产队联合民兵队,上山打野猪,打了好几头。大头送到县里去了,小头归生产队,生产队拉到集上换东西……”
石嫂子的注意力顿时被转移了:“那可得买点,机会难得!”
其他嫂子也纷纷道:“是几个月没见集上有卖肉的了,这次可得多买点,回来腌上,能吃几个月。”
“光腌不好吃,我们老家有熏肉,那才叫香!”
“真的啊?咋熏的?你跟我们说说呗。”
“简单!先往肉里放盐、白糖、花椒粉……”
一路说着熏肉的制作方法,很快就到了集市,大家自由活动,孟秋便说她要去县城。
方大姐不放心,说:“我跟你去吧。”
“不用不用,这么近,我一会儿回来就来找你们。”
“你一个人行吗?”
孟秋小鸡啄米般点头:“行的,行的。”
怕方大姐一定要去,耽误她时间,孟秋说完就跑开了,一边跑,一边挥手:“我认识路的,很快就回来。”
有人说小话:“买什么东西,还非要上县城?”
方大姐道:“小季和小孟刚安家,缺的东西多着呢,集市上又不是什么都有。”
他们在背后说什么,孟秋不知道,她快速赶到县城,第一站直奔供销社。
孟秋喘着气问:“请问这里有收音机吗?”
柜台后面的售货员爱搭不理的,在她又问了一遍后,嘴巴往右边撇撇:“呐,那边,自己看。”
孟秋趴在柜台上,看后面货架上摆的收音机,一共就两台,一台银色的,一台黑色的,都是她没听过的牌子。好吧,这年头的品牌,她本来也不知道多少。
“请问这两台收音机,各多少钱?”
“银色的九十,黑色的八十五,五十张工业券。”
“这么贵?”孟秋脱口而出。
“买不起你看什么?”
孟秋叹气,她还真的买不起,哪怕再便宜一半,她都不一定买得起。她是有八十多块钱,却没有那么多工业券。整整五十张,孟家估计都没攒到这么多。
果然,供销社不适合她,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孟秋果断转战废品站,在江州淘书的经验告诉她,废品站也有不少好东西。她也不奢求能有二手的收音机,哪怕是个废旧的也行。
然而,这次她没有那么幸运。
孟秋翻了好一会儿,都没找到废旧收音机的一鳞半爪,她只好向废品站的同志寻求帮助。
对方看傻子似的看她:“收银机?大几十块钱的东西,谁往废品站扔?”
孟秋一拍脑瓜子,是了,时代不一样,收音机在现在还属于贵重物品,就算是坏了,别人也会想办法修,怎么也舍不得扔吧?都是受惯性思维影响,还以为是在后世呢。
“那您知道县城有修收音机的地方吗?”
“不知道。”
孟秋无功而返,临阳县她和原身都不熟悉,想找个熟人问问都不行,不对……有个人她认识——王同志!
孟秋整理好心情,往卷烟厂去,走着走着,身后响起铃铛声,她往马路边让了让,后面的自行车没有驶过,铃铛声却又响起。
“孟同志,孟同志?”
孟秋回头一看——
“宋干事?”
宋玉茹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车走到她身边:“你走路发什么呆呀?我摁了好几声铃铛,你都没听见。”
孟秋笑笑:“我以为是别人让我让路呢。”
“还好我喊你了……你来县城干什么?”宋玉茹打量了她一番,总觉得她跟霜打的茄子似的,不像那天晚上,跟她们说舞蹈,眼睛都在发光,果然孟同志真心喜欢舞蹈。
想到这里,宋玉茹看她更顺眼了,问道:“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孟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就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
宋玉茹嘲笑道:“你是不是傻?人家修收音机的都是私下里接的活,你一个陌生人,上来就问哪里有修收音机的,人家能告诉你吗?”
“我就是想问问有没有二手的收音机,或者元器件也行。”
“你找二手收音机和那什么元器件干什么?”
孟秋为难:“唔……可以不说吗?”
宋玉茹看了她一秒,跨上自行车,拍拍后座,示意她上来。
孟秋:“?”
宋玉茹:“不是要找修收音机的吗?我知道啊。”
孟秋惊喜,柳暗花明又一村,真好!
片刻之后,宋玉茹带着孟秋七拐八拐,进了一处人家,她把孟秋的需求说了一遍,对方打量了她们一会儿,似乎是判断她俩究竟是真需求,还是钓鱼执法,大概她俩不像执法人员,这人从里屋搬出来一个木箱子。
“都在这儿了。”
孟秋蹲下来,仔细翻了翻,有些失望。
“没有二手或者废弃的收音机吗?”
“没有。”有也早卖出去了,修不好的零件也早被他拆了。
“可是,你这东西也不全啊。”
“我这已经是最全的了,临阳又不是省城,哪来那么多收音机?我这一箱子,还攒了好几年呢!你出去找找,绝对找不到比我东西还多的……”
这人将自己一通夸,可惜他再夸,孟秋想找的东西也没有。她皱眉,发现自己或许将临阳的经济条件高估了,按照这人说的,难道她还要跑一趟省城?
从巷子里出来,宋玉茹看着身边人垂头丧气的样子,说:“行了,不就是想找收音机上的零件吗?我没理解错吧?你把你想要的东西报给我。”
孟秋没反应过来:“啊?”
宋玉茹道:“我有同学在省城,能弄到那些东西。”
“真的吗?”
“假的。”
孟秋眨眨眼,看着她,宋玉茹看着她黑白分明的眼睛,投降:“真的,真的。”
孟秋笑出了梨涡,麻溜地报出一串元器件名称:“磁性天线、变压器、扬声器……”
“停停停——”宋玉茹不得不打断她,“还是回去写给我吧,你说的什么我一个也没听懂。”
“好,宋干事,谢谢你。”
她的道谢太诚恳,宋玉茹有些不自在:“又不是什么大事……咱们都熟悉了,别叫我宋干事了,叫我玉茹吧。”
“那你也别叫我孟同志了,你可以叫我孟秋。”
“行,孟秋。”宋玉茹得知她要去城外的大集,说:“走吧,一起。”
到了集上,孟秋第一时间找到方大姐报平安:“大姐,我回来了!”
方大姐见她两手空空,问:“没买东西啊?”
“县城没有,没买到。”
跟方大姐一起的几个嫂子们大包小包,一看就是颇有收获,她们见是宋玉茹栽孟秋过来的,心里很惊讶。
这两人怎么凑到一起了,还相处得这么融洽?
方大姐也问:“你们俩怎么一起过来了?”
孟秋道:“在县城碰到的。宋干事……哦不对,是玉茹,她帮了我大忙。方大姐,玉茹她心肠真好,还特别热心,陪我在县城跑了好一会儿。我以前学过一个词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玉茹不一样,她是金玉其质,表里如一……”
方大姐还没怎样,宋玉茹耳朵都红了,她咳嗽道:“咳咳,咳咳……你不是还要换东西吗?正好我也逛逛。”
“那我们一起吧。”
方大姐一行看着两人说说笑笑的背影,一脸懵。
这两人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话说,刚才小孟说那个金……金什么,什么意思来着?”
方大姐解释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一个人长得好看,心肠不好。金玉其质,表里如一,说的是一个人品格高尚,跟金子跟玉一样珍贵,就是说人不管是长相,还是心肠都一样好。”
“哦——那就是夸宋干事长得又好,心又好呗?”
“哎对,可以这样说。”
“哎呀这小孟嘴还真甜!夸起人来,小词儿一套一套的,怪不得宋干事脸都红了。”
说这话的嫂子想想,要是小孟像刚才那样,对她笑得那么甜,还夸她长得又美,心肠又好,她也不舍得为难人家。
那头,孟秋找到卖野猪肉的摊子,要了两斤,想想又要了两斤,看到摊子上还有一根剃得很干净的大棒骨,问道:“这个多少钱?”
“两毛。”
“能便宜点吗?”孟秋试着讲价,“我都买了四斤肉,不可以再便宜一点点吗?”
切肉的大叔看了她一眼:“便宜不行,还有根肉多的,给你这个成吗?”
他从底下掏出来另一根棒骨,和刚才的那根比较,这根就像还没剃肉一样。
孟秋眼睛一弯:“谢谢大叔!”
两人从猪肉摊子离开,孟秋问:“你不买点吗?我听方大姐她们说很难得,而且一路走来,除了这家,都没看到第二家卖肉的。”除了一家买鱼的,剩下的鱼还没有巴掌大。
这也是她买了两斤,又加了两斤的原因,她怕这次不买,之后想买也没处买。
宋玉茹说:“我又不会做,我们文工团也没有做菜的地方,一般都是吃食堂。”
“何嫂子不是你表姐吗?”
“我表姐嗯……”她脸上流露出一言难尽的神色,“她做的菜,还不如吃食堂。算了,我也买点,让她烧给侄子侄女们吃吧。”
反正她是不吃的。
宋玉茹返回去买猪肉,买完回来,两人继续逛,在孟秋又对卖布鞋的大娘说谢谢后,她终于没忍住,脸色古怪道:“你怎么那么喜欢夸人?”
“啊?”她没夸啊,“你是说之前对方大姐说你的话吗?可我只是说实话啊。”
宋玉茹的脸一下子通红:“你真是……你真是……算了,没什么。驻地的车回去要拉货,坐不了人。等会儿你要不要和我先回去,咱俩骑自行车。”
“好啊。我要先去和方大姐她们说一声。”
孟秋去找方大姐说,一群嫂子们听了,心道,得,这都快好成亲姐妹了。
大家都没啥想法,唯有一个人,以不符合年龄的姿态,灵活地冲出来。
“等等,等等……”冯大娘对宋玉茹笑出一脸褶子,“小宋啊,你要回去是吧?你把我大孙子捎上呀!家宝,来,快过来坐!”
冯大娘毫不客气地拍拍后座,示意她大孙子上去。
宋玉茹把车一提,调转方向,放到了里面,她人就站在自行车边上,挡住冯大娘。
“不捎。”
冯大娘卖惨:“小宋啊,你这是干什么?我大孙子年纪小,那么远的山路,他怎么走得动?你反正要回去,顺便捎他回去怎么了?”
“不怎么,就是不捎,我后座有人了。”
冯大娘顿时调转矛头,对准孟秋:“小孟是吧?我大孙子还是个孩子,你一个大人,走点路也没什么,对吧?”
“小孟啊,我跟你说,像你们这些大姑娘,年纪轻轻的,别一天到晚,就想着躲懒。二十多里的山路算个球?想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走个来回都不叫累。”
“哪像你们这些年轻姑娘,就知道享福……”
她说了一通,见孟秋一言不发,不高兴了。
“现在这些年轻人,都怎么了?一个两个,都不知道敬老爱幼,还跟一个孩子计较?懂不懂事?要不要脸?”
孟秋脸上一副“对对对,您说得对”的乖巧,却突然问:“……您今年贵庚?”
“啥?”
“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冯大娘挺起胸膛:“六十五了!”
“六十五,比我爸妈年纪还大……我也是个孩子。”
冯大娘没听懂,旁边的石嫂子“噗嗤”一声笑出来。
“冯大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跟一个孩子——”她指指孟秋,“计较,您,懂不懂事?要不要脸?”
其他嫂子也反应过来,接二连三地笑了起来。
冯大娘终于明白,这丫头是在骂她,怒道:“你个臭丫头——”
她扬起巴掌,孟秋立马抬手捂心口:“大娘,您是要打我吗?我心脏不好,不能受刺激哦。”
冯大娘也想起她第一天来时,那个季营长说的话,心里怀疑他们骗人,或者是不是夸大了,可见面前这个臭丫头瘦不拉几的样子,捂着心口,仿佛真要往下倒,又不敢赌,憋屈得把巴掌收回来。
“我不跟你计较……”
“哦。”孟秋说,“那我们就先走了。”
她坐上宋玉茹的后座,和方大姐她们挥手:“大姐,我们先回去啦,再见。”
“各位嫂子,再见。”
一脸乖巧,特别有礼貌。
石嫂子大声地回她:“再见!”
看到冯大娘吃瘪,她心里非常舒爽,叫你天天不是仗着自己年纪大,就是拿孩子说事,哼,我拿你没办法,有人能治你!
山道上,宋玉茹骑着车,载着孟秋,笑得特别大声,一点儿都没有女神范。
笑了好一会儿,她才停下来,一张口说话,语气里还带着笑意:“我还以为你会让那小子。”
孟秋道:“车子是你的,你不愿意,我没有权利让他啊。”
“那车子要是你的,那老婆子让你载他们,你会载吗?”
“视情况而定。在我有能力的前提下,如果他们真的遇到困难了,比如行动不便,会载。可是他们现在应该不需要,那位大娘说话中气十足,那个孩子看起来也很……壮实。”
“什么壮实,”宋玉茹嗤了一声,“我看是痴肥。”
孟秋第一次听到她用这么厌恶的语气说一个人。
“你很讨厌他们吗?”
宋玉茹反问:“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不知道。”
“那老婆子是三营冯副营长的老娘,那小子不知道是冯副营长哥哥还是弟弟的孩子,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冯副营长当兵,又不是他兄弟当兵,怎么把他兄弟家孩子带来了?”
“是有点奇怪。”
宋玉茹冷哼一声:“冯副营长只有一个女儿,叫招娣,冯招娣。因为没有儿子,那个老太婆就把在老家的冯副营长的兄弟的儿子给接了过来,就是那个冯家宝,还美其名曰,是为冯副营长好,是给他留根儿。”
“自从那个冯家宝过来,招娣一个亲女儿,就成了小丫鬟。冯家宝都十二了,冯老太婆还张口闭口‘我大孙还是个孩子’,轮到招娣,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全是她的活。”
驻地没有自来水,吃的用的,都是山上的泉水,需要自己去挑。别人家都是大人去,只有那个老太婆,回回都使唤招娣去。
她才多大?不到十岁,挑着两个水桶,颤颤巍巍的,是个人都看不下去。
冯老太婆还动过不让招娣继续念书的心思,说什么“她一个丫头片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她要做的,就是伺候好她哥,以后嫁个好人家,好好帮衬她哥,那才是我们老冯家的根”。
宋玉茹想想都恶心坏了。
“要不是我姐,她就真不让招娣读书了。”
“何嫂子?”
“嗯!我姐当时是招娣他们班主任,她听说招娣被逼着不让念书,气坏了,带着一帮人找上门。冯老太婆还说‘这是我家的事,不用你们管’。我姐能搭理她?行,不是家事吗?那就让他们家能管的人管。”
“我姐就找上部队领导,让领导找冯副营长。部队领导给冯副营长好一顿骂‘新时代了,你们家的封建思想还能不能改了,不能改就滚回家种地’,勒令他必须把家事处理好。”
“后来招娣回去上学了吗?”孟秋问。
“回去了。”
前几次接触,何嫂子对她的态度总是不好,孟秋对她的印象便也不好,现在却对她有所改观。有这样一位老师,对“招娣们”来说,真是一件幸运的事。
宋玉茹的气还没消,她继续道:“你知道最让我气愤的是什么吗?”
“什么?”
“冯老太婆对冯招娣不好就算了,冯副营长和他媳妇,身为招娣的父母,却对她的遭遇仿佛没看见一样。大家都看不下去了,劝他媳妇对招娣好点,哪怕不敢反抗冯老太婆,你一个当妈的,多照顾点孩子也行啊。”
“你知道她怎么说吗?别人一说,她就一脸苦色,说‘我也没办法呀’,就不管了。”
宋玉茹想想都要被气笑了:“还有那个冯副营长,装得一脸无奈,那是他妈,还指着他的津贴过日子呢,他要是真管,他妈敢一点儿都不顾忌?”
“我就不信了。”什么管不到,都是没管。
孟秋道:“大概是没有侵犯他的利益吧,你看,部队领导一找他,他不就反抗他妈,让招娣回去上学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宋玉茹道:“你说得真对,听我姐说,那段时间,冯老太婆安分了不少。”
两人边走边聊,骑了一段路,两人互换,孟秋骑车,宋玉茹坐后面。
她对冯家真的很有意见,一直愤愤不平。
骑了一会儿,宋玉茹发现孟秋气喘吁吁,诧异道:“你怎么这么虚啊?”
孟秋道:“刚才不是说了嘛,我心脏不太好。”
“啊!你不是吓唬她啊?”
“也有吓唬她的意思,不过我心脏确实不好,出生的时候早产……”
“心脏病吗?怎么会这样?”宋玉茹觉得惋惜,安慰她道,“军区有医院,里面有好几个老大夫,你让季营长带你去看看,说不定有办法……”
“没事,之前检查过,医生说,日常生活注意点就好。”
宋玉茹再看她喘气,心惊胆颤的:“还是换我骑吧!”
“不用,我还行,等我骑不动了,再换你。放心,我不会逞能的。”
之后两人就这样,或是换着骑车,或是一个人骑车,一个跟着走,遇到颠簸的路段,干脆两个人都下来走。
要到驻地的时候,宋玉茹突然停下脚步,孟秋疑惑地看向她。
她整理了一下衣服,又把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头发捋好。
“还乱吗?”她左右转头,让孟秋察看。
孟秋摇头:“不乱。”
“那就好。”宋玉茹骑上自行车,让她上来,一踩脚蹬,车子驶出去,她说,“我可是宋玉茹,什么时候都得是好看的。”
说完,她又补充了一句:“好吧,我勉为其难地承认,你可以和我并列‘好看’这一栏。”
孟秋脸上漾出笑容,她抱着她的腰,喊道:“可是离驻地还有段距离,咱们骑过去,头发就乱了呀?”
“你不懂,部队里那些人眼睛可利了,再近点,就会被他们看见。我不要面子的吗?”
孟秋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宋玉茹先是嫌弃:“别笑得那么傻。”
然后被她的笑声感染,也不顾形象,放声笑了起来。
银铃般的笑声传到门岗,值班的小兵看着两人经过,不解。
咦,宋干事和……小孟嫂子怎么在一起?
不过她们俩站在一起,跟画似的,就觉得后面一天看无数次的山都好看了。
宋玉茹载着孟秋往家属院去,一方面送孟秋,另一方面,她还买了肉要给她姐呢。
两人才进家属院,却碰到一个人。
“招娣!”
宋玉茹停下车,孟秋跳下来,张望了一下,就见到一个看起来年纪颇小的小姑娘挑着水桶往前,她身材瘦小,水桶几乎贴着地面,里面的水摇摇晃晃,让人看得惊心。
宋玉茹皱眉,问:“怎么又让你挑水?”
小姑娘抿嘴笑了笑:“奶奶让我做好饭,家里没水了。”
“你妈呢?”
“我妈下地去了。”
驻地的生活其实没那么好,别看家属院的各家男人都有津贴,但各家有各家的难处。
比如父母在老家,每个月要不要寄钱?又比如家是农村的,兄弟姐妹在老家日子苦,能不接济接济吗?还有的战友牺牲了,留下老老小小,日子都没法过了,少不得每个月分一部分津贴寄过去。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家属院里很多家其实日子也不宽裕。
部队自己也穷,帮衬不了多少,怎么办呢?就在山脚下开出了一片地,有需要的,就申请几亩,自己看着种,不管收成多少,都是各家自己的。
家属院里不少人家都申请了地,其中冯家申请的最多,全靠招娣她妈打理。
宋玉茹小声解释给孟秋听:“她妈其实说能干,也是真能干。大夏天,太阳那么毒,在田里一待就是一天。播种、除草、收割……都是她一个人干,整个人晒得黑瘦黑瘦的,我真是……唉!”
说她可怜吧,她可怜,可是她对自己女儿,又让人生气。
对这样一个人,孟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只能接过招娣的水桶,说:“我们送你吧。”
冯招娣害羞地笑笑:“我可以的……”
孟秋一手一个,提起水桶,好在她一个小姑娘,挑不动,桶里的水没有很多,要不然拎不起来,就尴尬了。
她做出轻松的样子,道:“走吧,你家住哪儿?我刚来没几天,还不认识呢。”
冯招娣指着一个方向:“那边……”
宋玉茹推着车,跟上他们,她示意孟秋把其中一桶水放后座上,好歹借点力。孟秋没跟她客气,放一桶上去,轻松多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