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顿时讷讷。数十年前,他曾在庙堂之上兴起变法,当时与苏轼政见多为不合:
两人当时闹得可算急赤白脸,王安石准备改革科举,苏轼立刻上奏认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官家想让苏轼修中书条例,王安石得知马上竭力阻拦,并力荐吕惠卿替代苏东坡……林林总总,两人相看两厌。
谁能想到数十年后,两人竟然一笑泯恩仇,不仅一起谈笑风生,还互为莫逆,引为知己。
“东坡,你啊!”王安石叹了口气,决定转移话题。他指指头顶天幕,斜眼道:“听到了吗?仙人提到我俩的名字了。”
苏东坡点点头。他一边随着王安石走向江边小亭,一边自信道:“我早有所料。”
王安石瞥了苏东坡一眼,嘴里嫌弃,眼中却满是笑意和喜爱:“好大的口气。”
“不过啊,还是比不得王公!”苏轼话锋一转,结结实实地拍了一记马屁。
两人不约而同哈哈大笑。
两人年轻时针尖对麦芒,苏轼对上当时任职宰相的王安石也是不假辞色,从不肯说半句好听话。而王安石亦为人正直,平生最恨谄媚小人、素来厌烦吹捧之语。只是如今,他们做着年轻时绝不会做的事情。一个夸一个笑,两人好似都平白年轻数岁。
王安石在石凳上坐下,将茶具摆了出来:“既然东坡你这么说,那我倒要好好听听,仙人究竟如何评我。”
天幕没有辜负两人期待,月兮的声音缓缓响起:
【今日,我们就从王安石开始讲解集句诗!】
【王安石以集句为词,开词中集句的先河。严羽《沧浪诗话》:“王荆公集句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陈正敏《遯斋闲览》则言:“荆公集句诗,虽累数十韵,皆顷刻而就,词意相属,如出诸己,他人极力效之,终不及也。”可见王安石集句功力之神、炉火纯青。】
【王安石最有名的集句诗当为《题金山》。全诗共有20联40句,基本为集古人诗句而作,但读来浑然天成。南宋文学家叶大庆曰:“大庆观舒王诗集,其集句凡四十余首,如《题金山》一韵乃四十句,信乎词意相属,如出一己。”】
【《题金山》全诗较长,逐句讲解实在费力。时间有限,月兮决定另择一短诗为大家讲解,这首诗叫做《老人行》。从题目就能看出,这是王安石晚年之作。熙宁变法失败后,王安石郁郁归乡,想起前半生的宦海沉浮,他作下此诗。其中有一句“翻手作云覆手雨,当面输心背面笑”,引用的就是诗圣杜甫的句子。】
【所谓“翻手作云覆手雨”,原处于出自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而“当面输心背面笑”一句,出自杜甫《莫相疑行》:“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两句连在一起,不仅词句和谐、同出一人,就连主旨都与杜甫一脉相承,生动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官场现实,也无声表达了诗人隐退后日薄西山的辛酸无奈。】
“王公……”
苏轼原本嘴角噙笑,如今那笑意却逐渐淡去。他望向王安石,细细端详:老人嘴唇苍白起皮,胡须也缠成一团。他头上银丝沾染着不少灰尘,就连面上褶皱都暗藏污垢,看上去就……
“王公,你多久没洗澡了?”
王安石涨红了脸,色厉内荏:“我都这个境地了,你不应该出言安慰几声?”
“哦,这种诗啊,当官的谁没写过几句呢?”苏轼一哂,不以为意:“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王公啊,你还是要向我看齐,你看我这不又被贬了么,照样来找您小聚呀。”
王安石张了张嘴,有点想反驳,却又感觉苏轼说得相当在理。他瞪着苏轼许久,最后只得气鼓鼓地一甩袖子,重新坐了下来。见苏轼还欲开口调侃,王安石当机立断抬头望天:“你别说话,听仙人说!”
苏轼哈哈一笑,依言抬头。
【虽然王安石是“集句大家”,但他偶尔也会有对不上来的时候。月兮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件王安石的集句趣事。】
【年轻的王安石曾对白居易的《琵琶行》大为赞赏。读完全诗,王安石欲罢不能,心痒难耐。就像我们读完喜欢的故事,也会跃跃欲试想要写篇同人。王安石就想给《琵琶行》的最末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找一个对仗的集句联。】
【但或许是太过喜爱,王安石苦思冥想,却怎么也想不到合适的对仗,只好寻求身边友人们的帮助。但王安石的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从字句来看,下联要有地点、身份和形容,如此才能对仗工整。而从句意来看,下联既要承接《琵琶行》原诗的凄凉悲哀,又要秉承诗作主旨,才能有“物是人非”的共鸣感。】
【众人都收到了王安石发来的邀请,可惜无人能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有一位诗人蔡肇偶然得知,脱口而出就是一句“梨园弟子白发新”,众人顿时拍案叫绝!】
【这句“梨园弟子白发新”,出自白居易的又一首名作《长恨歌》。以乐天诗对乐天诗,犹如王安石以杜甫对杜甫,属于集句诗中进阶玩法。而且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意境相似,就连原作的有名程度都不相上下,难怪众口交赞、引以为绝。】
「唐·公元823年」
「杭州」
“哈哈哈哈哈。”白居易痛饮一杯,面露喜色。
有什么能比被天幕点名夸“名作”“有名”更为快乐的吗?
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
同样被天幕夸赞的后世才子,偏偏对自己的诗篇情有独钟、交口称赞,乃至于日思夜寐,鼓动众人给自己续作对仗。被天幕夸赞的后世人夸赞,岂不是更胜一筹?
“唉,这王安石实在不懂低调。”白居易故作为难,凑到黑脸的元稹身边,对他不停“发牢骚”:“你说他喜欢我诗,那自己想想对仗也就罢了,怎好兴师动众呢?搞得人人都被我这两诗刁难,倒像成了我的不是了。”
元稹白了白居易一眼,没好气道:“你没听仙人说,王安石那句‘以杜甫对杜甫’最为出名?要我说啊,他崇仰的是诗圣杜甫。至于你,就是趣事里顺嘴一提的。”
白居易一噎。
“这诗圣归诗圣,我的《琵琶行》《长恨歌》后世著名,这你总不能否认吧?”
元稹仰头吃了一口酒,甘酿入喉,却莫名变得酸涩无比。他沉默着打量得意洋洋的白居易,目光在他身后不远处那群捂嘴轻笑的歌伎身上一转而过,放下酒杯,故作不屑:
“才一人对仗。”
“都说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想来这话放到后世集句也是一样。如今也就王安石一人集你的句子,且再看看吧。”
白居易心中暗笑:微之这话好生无礼。王安石是大家,被大家集句,和被普通才子集句能一样吗?要不然当初王之涣怎么凭借一首《凉州词》力压高适、王昌龄二人,还不是因为最后的歌伎最为出色有名么!
当然,白居易面上依旧不动声色。见元稹吃瘪郁闷,他甚至主动地点了点头,“谦虚”地宽慰道:“微之,你说的在理。我们且再看看,想必后世眼光好的大家也不止王安石一个。”
元稹:……我是这个意思吗?
但不待两人再言,天幕又传来声音:
【白居易的这两首诗,《琵琶行》和《长恨歌》不仅火遍后世各朝,而且一直火到今日。这两首诗入选了语文课本,成为人人必背、卷卷要考的‘默写噩梦’。不知多少学生曾“拜倒”在两诗之下,对白居易“日思夜寐”“牵肠挂肚”。】
【除此之外,这两首诗也受到了众多‘匿名’和‘佚名’诗人的青睐。大家绞尽脑汁、各显身手,争相为其作对集句。虽然今人集句的本事肯定远逊古人,但胜在脑洞创意,令人莞尔。】
【现在月兮打开弹幕功能,请有才的“诗人们”尽情展示自己的大作吧!】
“哎呀,后人真是抬爱我了。人人必背,还对我牵肠挂肚,这可真让人受宠若惊。”
白居易“哎呀”“哎呀”个不停,眼睛却始终睨着黑脸的元稹,在他耳边喋喋不休:“真是没想到,大家竟然这么喜欢这两首诗。早知如此,我就把它们写得长一些了,也方便后人寻章摘句、对偶对仗。微之,你说我要不要现在再加几句?”
元稹深呼吸半天,总算从牙缝里挤出来三个字:“……随、便、你!”
“真是期待啊,后世的大家们到底如何给我集句。”白居易期待地抬起头,恰好看见天幕上的弹幕:
【天长地久有时尽】
【春宵一刻值千金】
元稹:“……噗!”
听到这石破天惊的对子,江边风亭中的苏轼面色一僵。
他低下头,匆匆取过桌上的茶盏,借着喝茶的动作掩饰自己脸上的尴尬。
王安石在一旁笑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将注意力放回挚友身上:“这后世之人当真有才,这么一对倒别有趣味。劝人爱惜时光又……嗯?东坡,你怎么这个表情?呛到了?”
苏轼定了定神,将茶盏搁回台面,垂着眼睛打哈哈:“饮得太快,有点呛到了。”
王安石拧眉盯着苏轼。见对面人眼神闪烁,耳垂微红,他眼底不由染上狐疑。王安石略微思索了一会,面色一变,骤然瞪大眼睛:“东坡,你、你不会是——”
“不不不不!没有没有!”
“这不是我写、啊这是我写的,但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意思!”
苏轼着急忙慌地起身,恨不得摇着王安石的肩膀自证清白:“我写的是春夜,春夜啊!”
王安石面色逐渐古怪。
随着苏轼语无伦次的话语,他的眉毛越挑越高,直到苏轼讷讷不言,他才半是惊叹半是戏谑地感慨道:“我都不知道下句是你的诗,东坡,原来是你写的啊?”
苏·自爆·轼:……
虽然大家都是文人,但对彼此的作品却并非完全了解。几乎每位诗人每天都会写点小诗,除却部分有名诗篇能被广为流传,大部分信手趣作通常都是默默无闻。更何况王安石与苏轼已经多年不见,没听过原诗自然再正常不过。
可惜啊可惜,苏轼一个紧张,竟然主动暴露了自己。
“哈哈哈哈哈。”王安石觉得今天见苏轼真是见值了。他现在一看到苏轼那张吃瘪的脸就想大笑。眼见苏轼开始调整表情,王安石自觉还没看够,赶紧追加会心一击:“哦对了,我刚才就想问你,这春宵就是春夜,你自己应该没想岔吧?”
苏·怕别人想歪结果自己先歪·轼:……
王安石上下打量了一眼苏轼,像是看不到苏轼呆滞地神情,意味深长一笑:“既然是你写的诗,想必东坡刚才肯定没想岔!”
苏轼:……
“唉,别往那儿去。”王安石拉住了朝江边冲的苏轼,施施然道:“倒也不必羞愤投江。”
“我没想投江!”苏轼这次真的恼羞成怒了:“我就是想离王公你远点,我要看天幕了!”
“一起一起。”王安石抚须大笑,掰回一局。
【天长地久有时尽,春宵一刻值千金。既然有人提到了这句,那月兮就为大家简单拆解一下吧!这上句啊,来自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原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得是玄宗贵妃两人的爱情悲剧。而下句则来自于苏轼的《春宵》,原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描写了春夜美景。】
【苏轼原诗即借景抒情,借春夜美景感慨时光易逝,劝人珍惜时间。但众所周知,“春宵”是一个别有内涵的词语,从字面看是春夜,往深处想,却又可以指代男女欢会的夜晚或新婚之夜。例如王实甫《西厢记》有云:“再休题春宵一刻干金价,准备着寒窗更守十年寡。”取的就是第二层含义。】
【将白居易和苏轼的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这句话在玄宗与贵妃爱情悲剧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主旨,即奉劝男女要及时相爱,莫负好时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得也正是此意。】
「唐·公元823年」
「杭州」
听完月兮的讲解,白居易的脸色好看不少。
歌伎们向两人围来,而领头的刘采春身姿绰约、眸光潋滟,颇为动人。白居易瞥了一眼元稹,当即挂起个笑容,对着漂亮的姑娘们故作潇洒:“大俗即大雅,如此集句,倒也别有一番道理。”
“哼。”元稹哼哼唧唧,颇为不屑:“得亏你写得是玄宗与贵妃,要是换个主旨,我看你怎么找补。”
“哎呀,没办法,自古多情种,我亦不免俗。”白居易随口接话,眼神却深情款款地望着刘采春:“这《长恨歌》表面无我,可处处都是我的心声。采春,你懂吗?”
【嗯,又有网友发来了新投稿,让月兮看看——竟然还是白居易的诗作!快让我们欣赏下新的有趣集句吧!】
白居易大喜,给元稹抛了个眼神,如开屏的孔雀,得意仰头:
【在天愿作比翼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噗。”元稹再次笑出了声,朝刘采春举杯:“没错,乐天就是这样的男人,大难临头各自飞……采春,你可要看准了再选啊!”
“胡言乱语!”白居易气得甩袖:“这集句毫无道理,与我原作根本不配!”
“我看倒是意境相通,别有生趣。”一直懒洋洋不想开口的元稹猛然来了精神,甚至主动靠近白居易,在他的耳边兴致勃勃:“乐天,你写的不就是玄宗和贵妃么?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和‘大难临头各自飞’有何区别?”
“要我说啊,这对集句的意境比刚才那句更妙,一语道破情字真谛。《佛说鹿母经》有言,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后世大家直接拉高了你原句境界,乐天,你是不是很开心啊?”
“你、你!”白居易豁然起身,胸膛起伏。瞪着元稹看了半天,白居易愤愤道:“你离我远些!”
“知道知道。”元稹哈哈一笑,坐回原位。
看着气鼓鼓的白居易,元稹殷勤地拍了拍身旁软垫,盛情邀请:“乐天,快坐下来继续看啊,说不定还有你的集句呢!”
【大家的投稿中还有好多给白居易的集句,看来《琵琶行》和《长恨歌》真的非常受欢迎。那月兮就做个小锦集,将大家对这两诗的集句大作都放到屏幕上,同时也会带上另外半句的出处。锦集结束后,月兮将会发起一个投票,请大家选出你们最爱的白诗集句吧!】
【后宫佳丽三千人】
【铁杵磨成绣花针】
(下句典故出自南宋祝穆《方舆胜览》)
【一朝选在君王侧】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下句出自苏轼《惠州一绝》)
【轻拢慢捻抹复挑】
【从此君王不早朝】
(上句出自《琵琶行》,下句出自《长恨歌》)
【今日听君歌一曲】
【谪居卧病浔阳城】
(上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杨家有女初长成】
【力拔山兮气盖世】
(下句出自项羽《垓下歌》)
【温泉水滑洗凝脂】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上句出自《长恨歌》,下句出自《琵琶行》)
「公元前206年·咸阳灞上」
刘邦笑眯眯地听着月兮的讲解,听到某几句时还露出会心一笑,当月兮说到项羽《垓下歌》时,刘邦终于忍不住捧腹倒地:
“哈哈哈哈,项羽,你竟然也有今天!”
“他这句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后世这集句配得可真妙,真妙!”
刘邦乐不可支,坐在案前笑得东倒西歪,已然忘记数个时辰前在鸿门时的惊心动魄。他素来是洒脱之人,纵然他刚在项羽面前丢了脸,如今却依然想看项王的乐子。
刘邦玩味着这对集句,面上笑容越盛。
若说单独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读来倒是叱咤风云、雄壮豪情,令刘邦不由有些酸溜溜,既羡慕这诗句的文采,又嫉妒项羽那身腱子肉。可一旦配上前面那句,那就是主打一个反差感,令人想不笑都难。一想到项羽此刻也在听天幕,刘邦恨不得立刻跑去鸿门偷窥他的表情。
“大王,曹无伤已经斩首,人头可要吊到营门上示众?”樊哙走进帐篷,见到刘邦这歪七扭八的坐姿竟也不以为意,只是将手里拎着的脑袋展示给刘邦看。
“别挂了,若是当真惹急项王,我们恐怕就要遭殃了。”刘邦好不容易止住了笑,打起精神:“对了,子房回来了么?”
“回来了,如今在抄天上的诗句。”听到不挂人头,樊哙有些无趣地将曹无伤的脑袋随手一抛,示意小兵随便找个地方草草掩埋:“项王倒也没有为难子房,倒是听说范增大动肝火,竟然直接摔了大王您赠的玉斗。”
刘邦撅了噘嘴,有点不高兴,但一想到天幕上那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他又立刻弯起了嘴角,兴致勃勃地同樊哙八卦:“你听到那句了么,项王的那句!”
樊哙面无表情一点头。他是粗人,对诗词不感兴趣,只觉那集句读来挺顺。
见樊哙反应如此冷淡,刘邦有些无趣。他站起身朝外走去,边走边嘟囔:“我去找子房,他肯定能懂我意思。”望着刘邦落寞的背影,樊哙绞尽脑汁地思考大王的“意思”,突然“恍然大悟”:“大王,莫非你是在羡慕项王诗句能上天幕?”
见刘邦脚步一顿,樊哙越发坚信自己猜中了大王心思。他大步上前,蒲扇般大的手掌重重拍打着刘邦的肩膀,粗声安慰:“别担心,肯定也会轮到大王您的!”
刘邦:……
刘邦挂起一个假笑,郑重其事地握住了樊哙的手,真诚道:“樊哙啊,别管有没有我,一会儿如果能投票,你一定要选项王那句,知道吗?”
樊哙不解地拧眉:“我要投给大王!”
“不不不!”刘邦头摇的像拨浪鼓,握着樊哙的手越发用力:“听大王我的,投项王!”
樊哙不解,但还是勉强点了点头。
“可大王,这什么是投票?怎样才能选项王呢?”
“啊……仙人一会儿会说的吧?”
【……好啦,白居易的后世集句我们暂且先展示到这里,接下来就是投票时间!请大家选出你最喜爱的白诗集句,月兮会对获得榜首的对仗原句进行讲解,还会着重向大家介绍那位诗人哦!想听月兮讲哪个诗人,大家就为他积极投票吧!】
月兮话音刚落,天幕上各个集句背后骤然出现了方块长条,在众人的目光中,那些长条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变高。
刘邦盯着那几个方块看了一会儿,面前突然出现一行文字:
【念诵心仪的集句全文,即可参与本次投票。】
“杨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立刻大喊。
话音刚落,他眼前的文字骤然变成了【您已投票成功】。
刘邦眼睛一亮。
他热血上涌、头脑一涨,在樊哙疑惑的目光,刘邦竟然直奔军中高地,拿起鼓槌就往皮鼓上擂:“咚!咚!咚!”
这几声下去,如水入油锅,全营顿时骚动。小憩的将士、训练的士兵、烧饭的厨伙……乃至埋头苦抄的张良,他连毛笔都没搁下就匆匆跑了过来。
众人气喘吁吁地集中到刘邦面前,夏侯婴拎着大刀,环顾四周,声如雷霆:“项王追过来了?”
“这倒没有。”刘邦摆手。
见众人都盯着自己看,刘邦终于冷静了下来。风一吹,发热的脑袋重新降温,刘邦一个激灵,心虚垂眸却正好对上张良不善的眼神。
见沛公那支支吾吾的模样,张良闭着眼都能猜到刘邦在打什么主意。他抬头向天上望去,几秒后,眼前也出现了与刘邦无异的提示语。
见张良面若寒霜,刘邦赶紧给自己找补:“仙人说了,谁第一就讲谁的事……子房,你难道不想听仙人讲项王吗?更何况这《垓下歌》实在蹊跷,我可不记得项王去过垓下,更不记得他有写过这诗!”
对上刘邦希冀的目光,张良叹了口气:“那就依大王所言。”
得到了张良的肯定,刘邦顿时挺起腰板。他潇洒一挥手,示意众人看向自己,随即高声命令:
“兄弟们,跟我念——杨家有女初长成!”
众人虽然不解,但还是习惯性地跟从大王:“杨家有女初长成!”
“力拔山兮气盖世!”
“力拔山兮气盖世!”
“再来几遍,兄弟们,大声喊,杨家有女初长成……”
一时间,灞上的军营里响彻项王的诗句,念诗声顺着西风远飘数里。
百姓们诧异地望向灞上军营。同样能看到天幕的他们自然知道这是项王的诗句。只是他们不懂沛公这是何意,为何要让自家的将士喊对头将军的诗句,不嫌膈应么?
但刘邦不仅不以为意,甚至还喜上眉梢。他一直盯着天幕,自然没有错过那突然猛蹿的小方条。可惜的是,不管每个人念多少次,只有第一句才能作数,刘邦盯着天幕看了半天,终于讪讪喊停:
“够了,兄弟们,大家辛苦了!”
说罢,刘邦跳下高台,冲着张良扬眉一笑:“稳了!”
天幕上,标识着项羽诗句的小方条远高其他诗句,堪称一骑绝尘。张良沉默看了片刻,却缓缓摇了摇头:“我看未必。”
“子房,你这是何意?”刘邦不解。
张良叹了口气,无奈万分:“大王,您动静太大了。”
毛笔在张良的指尖一转,狼毫尖端对准了东边:“从鸿门回来,二十里不用一炷香。如今全营齐呼项王之诗,您觉得鸿门那边会不会得到风声?”
刘邦脸色一变。
刘邦颤抖着仰起头,眼睁睁看着天幕上另一个方块突飞猛进。几个眨眼间,就将他心仪的“项王诗”远远甩在了身后。
张良一把扶住刘邦,面不改色,平静继续:“大王,项王不选自己,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
“如今敌强我弱,知晓未来只会弊大于利,若仙人说项王胜,则会动摇军心;若言大王胜,则会逼急项王,对我们来说,这都不是好事,且再看看吧。”
“而且臣总有一种感觉,一会儿可能还会轮到沛公您!”
「北宋·公元1084年」
「江宁·钟山」
“稀奇稀奇。”王安石看着天幕,不由纳罕:“东坡,你投给自己了?”
“怎么可能?”苏轼下意识否决:“虽然我也想听仙人讲我的诗,但绝不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投了最后那句‘以白诗对白诗’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可奇了怪了。”王安石指了指天幕上那句一马当先的【日啖荔枝三百颗】,颇为不解:“难不成是上次仙人讲了贵妃,所以大家都想吃荔枝不成?”
“东坡,荔枝好吃不?一天三百颗,你倒是有口福啊。”
苏轼无奈地叹了口气,拱手乞讨:“王公,你就别打趣我了。我还没去过惠州呢,这八成是我未来写的诗。”
“哎哟,那未来的苏大家可了不得啊!”王安石显然不准备就此放过苏轼。他抬手比划了一下天幕上的方块长度,笑眯眯地打趣:“你看你这方块的高度,可真了不得!苏大家光凭半句就能倾倒众人,可见功力深厚!”
苏轼面红耳赤,正当他不知如何作答之际,月兮的声音恍若天籁响起,成功解救了他:
【时间截止!恭喜白居易和苏轼的“一朝选在君王侧,日啖荔枝三百颗”获得最终的榜首!说到苏轼,他可是“以诗入词”的高手,也是集句诗的大家,对集句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趁此机会,就让我们来聊聊他的集句诗吧!】
【苏轼的集句诗和集句词其实非常多,最为著名的当属《南乡子·集句》,这组词共有三首,其中第二首词的句子全都出自于唐代诗句,借用了杜牧、杜甫、李商隐、刘禹锡等人的词句,抒发了苏轼漂泊孤独的苦闷情感。】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未满三月,就因作诗讽刺新法,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此事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堪称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当时新党欲置苏轼于死地,幸有王安石等人上书求情,苏轼这才躲过一劫,被从轻发落、被贬黄州。】
【苏轼来到黄州的季节,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他登高举杯,见满城楚国风光,心情却无比苦闷,由是作下《南乡子》,以春景写哀情,抒发自己孤身漂泊的寂寞之情。】
听到这里,苏轼仿佛又想起了五年前那身陷牢狱时的绝望:他在狱中困了一百零三日,每天只能从高不可及的天窗处窥得一丝狱外的天色。枝头的鸟来了又去,绕树的藤绿了又黄……当他重新走出牢狱的大门,苏轼甚至有种再世为人的恍惚感。
“莫要再想了,都过去了。”
见苏轼面色惨白,王安石亲自给他斟了一杯茶,又将它强硬塞进苏轼的掌心,示意他喝一口暖暖身子:“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王安石拿苏轼刚才安慰自己的话反过来安慰苏轼,直到苏轼饮下那杯热茶,眼神里重新凝聚起亮光,王安石这才松了口气,自嘲道:
“东坡,莫往心里去。朝中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听仙人这语气,后世之人想必是怜惜你的,就是不知他们如何看我这宰相了……变法,唉……算了,不提了。”
“乌台一事,轼还得多谢王公相助!”苏轼不顾王安石的阻拦,坚决起身下拜:“若无相公上书,轼恐此命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