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个学校都一样。”文嫚笑容有些讪,“一起努力!”
第314章 收到录取通知书
苏廷德从苏廷谦口中得知苏茉是理科状元,高兴的打来电话,表扬了她一顿。
回到家后,又鄙视了苏奕远一番。
苏奕远也参加了高考,不过成绩一般般,估计勉强能上个大专。
苏奕远也不在意,反正他考大学是另有目的的,“小妹上学是去学习的,我上学是去认识人的,目的不一样。”
苏廷德一愣,呵斥道:“混账!说什么鬼话。你要是去了学校,敢不认真学习,浪费国家资源,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为国家做贡献的方式多了,不一定非得学习。”苏奕远道。
春交会后,他特意在羊城待了几天,四处逛了逛,发现机会还真不少。这风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开了,他可不得赶紧过去占个位,等时机到了赶紧上。
本来他的想法是风口开了就辞职过去,但不怕倒是老头子不同意,辞职会很麻烦。所以也报名参加了高考,学校也填的全是羊城的,要是能考过去,那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没想到还真给他考成了!他这成绩,就算上不了大专,中专也是没问题的。
“你要是不想学习,就不要去考。国家这次招生的名额是有限的,你占了一个,别人就少了一个机会。”苏廷德怒了。
苏奕远见老头子似乎真生气了,赶紧道:“放心放心!我也就随口一说,哪敢不学。”
苏廷德见苏奕远那不走心的模样,气得不行。
这逆子,生来就是气他的!
这都二十七岁了,连个对象都不谈,怕不是想打光棍?
这一想,又想到家里另一个35岁的光棍,苏廷德也是头疼的不行。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不爱结婚了呢?要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
成绩出来的第四天,苏茉就收到了中大外语系的录取通知书。
苏茉也是感叹,这中大的招生办,速度真是没得说。她以为,最快也的半个月后才能收到通知书呢。
其实,是中大招生办主任听说理科状元报了他们学校,特事特办,以最快的速度,把通知书给苏茉寄去。就怕迟了一步,被其他学校给挖了墙角。
四天,他都觉得有些慢,要不是怕引人注目,他都想亲自把通知书给苏茉送去。
他已经打听过了,这苏茉可不止是成绩好,能力也是超强,是外贸中心十分亮眼的人物,年纪轻轻,就当了部门主任。这种实打实的人才,可不能错过了。
这个时候的录取通知书,叫入学通知书,并不像后世那样,印刷精美,就是一张A4纸,上面写了录取专业及报到时间,上面盖了学校的红章。
中大的报到时间是9月25~26号,27号正式开学。
除了入学通知书,还有一张新生入学注意事项。提醒新生要带上生活用品,户口迁移证、粮油关系转移证及商品供应关系,要注明原地区停止供应时间,十月份开始,由学校供应。
外地的学生,还可以凭此通知,到当地教育部门领取赴校路费,按‘火车硬座或汽车普通客票,轮船最低一级的票价’算。
最后,还附带了中大的学生补贴标准。生活费每月14元,这个是固定每人都有,另外还有4~7.5元的助学金,这部分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
但这些都跟苏茉没多大关系,因为像她这种高考前就有正式工作的人,是可以带薪上学的,有点单位花钱送你进修的意思。
苏茉估摸着这个政策,是为了缓解教育部的资金压力,毕竟那么多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补助可是要不少钱的。
按每人每月18元算,若招生30万,每月要540万的生活补贴,一年就要6480万,这可以是一项很大的开支。
苏茉在单位级别比较高,去上学后,即使按最低档的标准给她发工资,每月也得给她发45元。
政策规定,带薪上学的薪资,最低不得低于原工资的50%,且不得少于18元。毕竟得让学生吃饱,才有精力学习,要是饿的两眼昏花,还怎么学?
不过苏茉估计,这个政策,最多实施个一两年就得改了。
毕竟各家单位负责人都不是傻子,不干活了,还得发工资。这人毕业后,还是国家统一安排工作,谁知道会不会安排回原单位来?
这花钱替别家养人,谁乐意干?
苏茉收到通知书当天,陆长征就给老家去了个电话报喜。
陆小兰的分数也托人查出来了,334分,考她报的那个师范学院,是稳了。
陆清安听到后,高兴的泪花都出来了。
挂了电话,就踩单车去县里,买了两串200响一串的鞭炮,又割三斤猪肉、三斤羊肉,还买了只大肥鸡。
回到家后,又去地里把李月娥叫回来,让她回来做饭,他今晚要请客。
他老陆家竟然出了两个大学生,其中一个竟是状元!这么多么大的喜事。
当晚,陆家摆了两桌,陆清安叫了关系比较亲的、以及大队上比较得脸的人,一起过来热闹热闹。
吃饭的时候,陆清安还特意让陆行军抽空去放了鞭炮。
李月娥见陆清安高兴成这样,等人散了后,便取笑他:“看你高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考上大学了。”
“我高兴,我闺女考上了大学,我看以后,谁还敢说她。”陆清安今天高兴,喝了不少,有些醉了,不知不觉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老婆子,你不知道,我心里愁啊。我就一个闺女,今年都二十六了,还没着落,又离了婚,这以后可怎么办?”
“虽说跟着老三两口子,他们不会亏待她。但远香近臭,时间长了,难保他们不会嫌弃她。”
“现在好了,她自己考上了大学,这毕业后,国家还会给安排工作。这大学生出来,工作肯定是好的,哪怕她以后真不成家了,这日子也不会太差。”
“这要是能在学校再找一个,随便捡一个,都比杨景明那孙子好八百倍……”陆清安说着说着,便睡了。
李月娥没想到陆清安也一直忧心着,平时她念叨陆小兰的婚事,他还在一旁说让她别操心太多,儿孙自有儿孙福,原来搁那藏得这么深呢。
见陆清安已经躺炕上打起了鼾,李月娥扯了个毯子给他盖上,便又出去忙活了。
第二天,恰好又是公社开会的日子。
陆清安特意拿了两包过年时苏茉寄过来的好烟,一到公社会议室,便散了一圈。
“哎呦,陆支书,散这么好的烟,这是家里有啥喜事?这是又要当爷爷了?”
陆清安笑眯眯摆手,“不是,这爷爷当多了,哪值当发这么好的烟。”
“是我家儿媳和闺女,两人都考上大学了。我儿媳是粤省的理科状元,考了粤省最好的学校,我闺女想家,就考回咱们这,考了哈市的师范学院。”
大家听完,恭贺一片。不管真心假意,面子上总要过得去。
“这都状元了,怎么不报京大和华大?这粤省,能有什么好大学。”有人提出疑惑。
这个时候信息传递不发达,这北方对南方,了解甚少。在许多人眼中,好学校就只有京大和华大,其他学校,那就都是一般的。
“可不是,我也这么说,这都状元了,不报这两所学校可惜。可我儿子和孙子孙女都在羊城,我儿媳舍不得,只能就近报了。”
“我听我家老三说,那学校也是很厉害的,比京大和华大也就差了一些些而已。我也没上过大学,也不懂,孩子们自己怎么选择,我听他们的就是。”
“苏研究员这么厉害,在哪都能发光的。我们大队自从用了她培育的菜种子和沃肥方式,蔬菜队那是连年增产,可给大队创造了不少效益。”
苏茉在公社上过一年多的班,大家都是认识她的。
“就是就是,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
“能考上大学,那都是顶呱呱的。哪所学校都好,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陆支书,你闺女考了师范学院,那以后毕业出来,不就是当老师了?这大学生,指定能分配到高中去。”有人问。
现在高考放开了,有眼见的,又开始重视教育了。自古以来,寒门子弟,要想出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读书了。
“哎呦,哪有那么容易,这国家安排到哪就是哪,我们都听国家的安排。”陆清安笑道。
陆清安一边笑着和别人谈笑,一边余光偷偷观察缩在角落的杨景明和他岳丈,心里舒坦的不行。
这几年,这两货没少明里暗里的膈应他,这回可让他出了口气了。
杨景明坐在角落里,脸色晦暗不明。他没想到,陆小兰竟然考上了大学,成了让人羡慕的大学生。
陆小兰原来这么优秀的吗?
几百万人考呢,就招几十万人,竟然让她考上了。
自从两人离婚后,似乎两人的日子就调转了,她越过越好,他却越来越糟。
他今年也二十八了,眼看就要奔三了,新媳妇也娶了三年了,至今也还是没有孩子。
因为孩子的事,他娘跟他媳妇的关系也越闹越僵,家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他夹在中间,真是难做的不行。
两个媳妇都没怀孕,他私底下也怀疑自己,也偷偷去哈市的医院检查过,可结果却又是正常的。
她娘便把这事怪在他媳妇身上,说他家倒了什么霉,连娶两个,都是不下蛋的母鸡。
但他媳妇也去检查了,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各种助孕药也吃了,也是不行。于是,便把这事怪在他家,说肯定是他家之前做了什么缺德事,这才影响了风水,要断子绝孙。
婆媳两个时常你讽我一句,我刺你一句的,闹得家里乌烟瘴气的。
他每天忙着处理婆媳矛盾,哪里有精力认真工作,自从几年前陆长征帮他升过一级后,就再没动过了。
想走关系,但双山市现在的一把手是庚长青,大家都不敢动。现在大姐婆家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只怕过几年,想走关系都没关系可走了。
有时候,他也在想,如果当初他咬死不跟陆小兰离婚,日子是不是就会不一样?
*****
苏茉和陆小兰考上大学的消息,很快便在陆家村大队传遍了,马小娟自然也听到了。
陶培胜也托人给她查了成绩,不算好但也不差,估摸着能考上个大专。
现在的难题,就是她预产期是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正好是大部分学校报到的那段时间。
这要是孩子提前出来倒还好,到时候她忍一忍,不坐月子了,把孩子带过去,边上学边带孩子。
正好她报的学校在哈市,离婆家不远,到时候把孩子放婆家,白天找个人看着,晚上就自己带。
但若孩子在她报到那段时间,或者开了学后才生,那就有点麻烦了。
婆家那边劝她,等收到通知书后,由她公爹出面,去跟学校商量,让她推迟一年入学。这样,她可以安心生孩子坐月子,又可以把孩子带大一些,到时候再安心上学,不用这么辛苦。
马小娟心里十分纠结,推迟一年上学,也不是不行。但要推辞一年的话,其实她更倾向于来年再考一次,说不定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她怀孕的时候,妊娠反应很大,影响了她的状态,她今年确实没考好。她跟姜月同期开始复习,两人水平差不多,姜月比她高了几十分,应该能上本科。
但又有点担心,明年又不让考了,或者明年考得还不如今年。她时常听她妈说,一孕傻三年,万一她生完后,状态还不如之前呢?
马小娟纠结的不行,想着苏茉消息面广,便去给苏茉打了个电话,让她给些建议。
苏茉听完马小娟的倾述后,没有立刻给建议,而是把现状先给她说明,至于如何选,就要看她自己了。
“小娟,高考既然开了,肯定就不会再停的,这个你可以放心。”
“明年的高考,人数肯定会比今年更多的,但同样的,录取人数也会比今年多。试题也肯定会比今年难,但相应的,也会有更多的复习真题让大家去练习。”
虽然二月份就发了通知,但许多大学的老师还在牛棚呢,这要平反,还要做其他的工作,时间还是赶的,所以今年的高考,准备确实不那么足,录取率也不高。
“但要不要再考,外在都是次要的,关键看你自己的决心。”
“如果你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决心要再考,那就什么都不要管,孩子生下来,坐完月子后,就沉下心认真复习。”
“如果你担心的比较多,那我建议你还是延迟入学,没必要再考。因为很多时候,失败都是各种理由堆砌出来的。”
“我的复习笔记,到时候小兰回家的时候,我让她带回去给你。你也可以问一下陶团长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第316章 陆小兰回家
8月底的时候,唐市那边的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外地来的志愿者,也开始陆续撤离了。
虽然已经提前预警了,但仍是有数万人死亡,上万人失踪,虽然情况依旧惨烈,但苏茉看到官方通报的人数后,还是松了口气。
比起记载的二十几万人,至少已经有十几万人保住了生命。
陆小兰作为后勤人员,是最后一批离开的,那些她照顾的孩子们,泪眼婆娑的追着她一直到安置区门口。
“陆老师,你以后会回来看我们吗?”孩子们哭问。
他们好舍不得陆老师,陆老师总是那么温柔,会给他们讲故事,会给他们做衣服,会给他们做好吃的,还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会的,你们好好读书,到时候给老师写信,老师有空的时候,就会来看你们。”陆小兰道。
陆小兰这几年在羊城,苏茉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她也跟着听了不少。再加上乐乐是个爱分享的孩子,时常睡前还要跟陆小兰分享一番。
听的多了,陆小兰也就都记住了。
现在的孩子,精神食粮十分的少,陆小兰这些故事,简直就给孩子们打开了新的一扇门。安置区的孩子们,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陆小兰讲故事。
“好,我们一定好好读书,到时候给老师写信。”孩子们挥泪道。
含泪跟孩子们挥别后,陆小兰便决绝转身登上部队送他们去车站的车。她暂时没有办法留在这里,她还有自己的路要走。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陆小兰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规划。
以前,工作对她来说,就是挣工资养活自己工具。只要有工资,她啥工作都可以,并不挑,也没有啥规划可言。
但现在,不同了。
在这一个月,看着孩子们在她的教导和陪伴下,悲伤恐惧从脸上消失,慢慢有了笑容,她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就感,也第一次明白了,教书育人的意义。
这次大家是分散离开的,并没有特快列车了,陆小兰是四天后才回到的羊城。
此时,已经是八月最后一天了。
等她提着行李再出现在家属区时,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变了,但又说不上哪里不一样,只觉得整个人,好像都有光了。
王翠梅正在院子晒东西,远远见陆小兰回来,兴奋的喊:“小兰,恁回来啦?唐市现在咋样啦?安顿好了不?”
说着,赶紧走出来,就近看到陆小兰后,顿了一下,上下瞧了瞧道:“小兰,恁黑了,瘦了,但俺看着,为啥人好像不一样咧?”
陆小兰一愣,“王嫂子,哪里不一样了?不还是我吗?”
“说不上,反正就不太一样了,整个人好像…咋说咧…有魂了。哎呦,不对,我没文化,不会说,反正就看着更好了,比以前好咧。”
看王翠梅那抓耳挠腮的模样,陆小兰不由噗呲一声笑出声,“王嫂子,谢谢。唐市那边现在基本都安顿好了,国家派了十万解放军过去救灾,唐市马上也要开始重建了,过几年,又会有一个新的唐市。”
“那就好,那就好。”王翠梅道,“俺听恁嫂子说,恁考上大学了,恁的通知书,昨天已经收到了。”
“是嘛,那太好了。”陆小兰松了口气,她还想着,今年要是没考上,明年她再接着考的。
跟王翠梅又唠嗑了几句,陆小兰便回家了。
回去后,陆小兰先洗了个澡,把带回来的衣服被子都洗了晾好后。又从厨房拿出芋头,给俩孩子做芋头丝。
这芋头丝是粤省的一种小吃,把芋头刨成丝,然后再团成一团沾点面糊,放油里炸一炸,又酥又脆,十分好吃。
俩孩子特别爱吃,她也时常给他们做。如今通知书收到了,她准备过几天就回陆家村去了。到时候只怕得有段时间见不到俩孩子了,再给他们做一回。
很快,厨房里便飘出了炸芋头丝的香气。
傍晚的时候,俩孩子跟着陆长征一起回来了。
看到陆小兰,都开心的不行,乐乐小炮弹一样跑过去,“姑姑,你回来怎么不告诉我们呢?我们好在家里等你。”
陆小兰抚了抚乐乐的头,“姑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没必要耽误你们训练。”
“快去洗洗手,姑姑给你们炸了芋头丝。”
乐乐欢呼一声,赶紧跑去洗手,拿吃的去了。他练了一下午拳,早饿了。
俩孩子今年满了四周岁,苏茉便没再把他们送托儿所了。许司令那边有安排的时候,便过去学习;没有,就让他们自己在家。午饭,则给他们买了食堂的饭票,让他们自己去家属院食堂解决。
不过,自不上托儿所以来,两小只在家的时间不多。不是许司令那边有安排,就是被陆长征带去一起训练。
这个月初,陆长征还带着俩孩子去野外生存训练。
俩孩子出去了一周,回来后跟个难民似的,浑身脏兮兮,头发乱糟糟,身上更是有不少蚊虫咬出的包。
乐乐更是泪眼汪汪的跟苏茉控诉,说陆长征不给他饭吃,还让他吃虫子。
陆长征回来后,也是在苏茉面前陪着小心,就怕苏茉发难他。
不过苏茉倒没有,毕竟“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有些东西还是越早适应越好。草丫头当时一个小女孩,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都能在山上生活几个月。
两小只以后要走的路,要求他们必须比别人懂得多。学会如何在野外生存,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至于孩子还太小,饿肚子对身体不好之类的问题,不在苏茉考虑的范围内。
不说俩孩子本身是异能者,身体素质本就比普通人强。就算真饿出了问题,时常吃她催生出来的食物,慢慢也能给养回来。
苏茉今天也是最后一天上班,下午外贸中心给考上大学的人弄了个欢送会。
外贸中心这次有十几个人参加了高考,考上大学的有五个,其中就属苏茉职位最高,成绩最好。
有许多人其实不太理解苏茉的做法。
年纪轻轻就做到主任的位置,正是事业上升期,在许多人看来,就该趁着这股劲,努力工作,继续再往上升一升。
而不是这个时候,急流勇退,去考什么大学。
中心这些年也不是没有大学生分配来,有哪个能直接安排到主任位置去?
苏茉去大学进修四年,回来最多也就是官复原职。但若她继续在原位工作四年,按苏茉的能力和晋升速度,说不定已经又往上升了。
所以,何必呢?
但这样想归这样想,他们还是佩服苏茉的,毕竟状元可不是人人都能考的。
说出去理科状元是他们外贸中心的,他们也有面子。
欢送会后,中心领导特意找了苏茉,跟她说只管好好进修,中心始终会为她留一个位置,等着她学成归来。
外贸中心可是一个香饽饽,想到这里工作的人那可是非常多的。
这些年,在国家有意的培养下,学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等苏茉毕业了,外贸中心可不一定还会有她的位置。
毕竟,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要是毕业分配的时候,中心这边没有岗位提供,又不去主动要人,国家劳动就业局肯定就按照原则分配了。
苏茉既有能力又有背景,领导也愿意卖她个好。
对于领导的示好,苏茉自然是一番感谢,虽然她毕业后并不准备再回来。并表示,要是交易会的时候,有需要可以随时找她,她会过来帮忙。
下班回来,见陆小兰已经回来了,苏茉也是很高兴。她看陆小兰虽然看着黑瘦了些,但整个人精神面貌跟之前比,可好太多了。
她之前看过一些鸡汤文学,说人只有见识了苦难,生命才能得到升华,所以陆小兰这是升华了?
陆小兰学校是专科,报到时间比苏茉的迟了一些,10月2号~3号报到,4号正式开学。
所以陆小兰便在羊城多待了几天,和苏茉一起,带俩孩子去周边逛了逛,拍了许多照片,拿去加急洗了,准备回去的时候,带回去给几位老人看。
9月5号上午,陆小兰带着大包小包,登上了回家的列车。
看着站在站台的三哥三嫂一家,陆小兰眼眸有些湿润。
想当初,她为了躲避麻烦,和三嫂一起来了羊城。不过三年多,她的人生已经大不一样了。她不仅见了世面,开了眼界,还成了人人羡慕的大学生。
三哥三嫂,真的是她一生中的贵人。
如果没有他们,她或许还在红旗公社,在无望的婚姻中痛苦挣扎。
等火车开走后,苏茉他们这才离开。
“爸爸,姑姑她以后还回来吗?”乐乐问。
“不一定,你要是想姑姑了,以后我们可以去看她。”
“还是坐飞机吗?”要是坐火车,他可能就不是那么想了。
“对,坐飞机。”
之前飞机一直是军管的,飞机票只对有身份的人出售。最近已经有内部消息传出,飞机可能会民管,以后只要买得起机票,飞机谁都可以坐。
从火车站出来,苏茉便开始留意起广场的情况来。
从火车站走到停车场,也就几分钟的路程,苏茉已经瞧见了3个提着竹篮子的人,其中有两个已经成功与人达成了交易,一个卖的茶叶蛋,一个卖的大饼。
这些人交易,也不避着人了。看来,风气确实放开很多了。
苏茉估摸着,最多再有两年,国家就会允许个体户的存在了。至于私人办厂开公司,估计就还要再等一等。
次日,陆长征去队里的时候,又把两小只带走了,说那边来了伪装方面的专家,让两小只一起去蹭一蹭课。
苏茉不用上班,又不用带娃,便骑自行车出去四处逛。去了好几个大厂的家属区,发现二道贩子确实挺多的,然后又去了高第街。
高第街是羊城非常繁华的商业街,历史悠久,许多羊城老字号之前的总部都在这里。个体户崛起的时候,这里更是成了个体户的聚集地。
苏茉来这里,一是继续去混个熟脸,二是来碰碰运气。这两年,陆续有不少人开始平反,说不定会有下放回来的人要出售商铺。
高第街这边的商铺,都是羊城的特色骑楼。一楼是商铺,二楼三楼则住人。
骑楼是粤省的一个特色,类似后世的联排别墅。
所有的商铺连在一起建,然后前面部分打通,商铺前面连成一条可避雨遮阳的长廊,方便顾客悠闲舒适的选购商品。
苏茉对这些骑楼早就留意了,来羊城的这几年,也时不时就来这里看看。当然,她打着的是寻亲的名义,跟这里的不少街坊,也混了个脸熟。
苏茉刚进去,在牌坊下纳凉的徐阿婆就问,“小苏,又嚟揾人?”
“是呀,徐阿婆。近排有无人返嚟呀?”苏茉说着走上前,拿了小半网兜番石榴给徐阿婆。
“阿婆,带左滴生果比你。”
“唔使甘客气。”徐阿婆笑眯眯接过。
然后,把最近回来的那几家人跟苏茉说了,“希望呢滴有你亲戚。”
徐阿婆是本地人,年轻时候,也是资本家小姐,这高第街有一大半商铺,都是她家的。
当初她也是当机立断上交了大部分家产,在这条街保住了2栋骑楼用来居住,高第街最前面两栋便是她家。
运动开始的时候,她家也受了些波及,不过徐阿婆有魄力,立刻又舍了不少东西,保住了家人。
孩子们如今都在周边工厂有工作,徐阿婆之前便是带带孙辈。
孙辈们上学后,她便托关系弄了个公共电话,平时就在牌坊这边接接电话,跟街坊们聊聊八卦,可以说是整个高第街消息最灵通的人。
第318章 拿下第一栋骑楼
苏茉就是看中徐阿婆消息灵通,当初才想办法跟她套了近乎,在她和一些老街坊面前混个脸熟。
到时候有人要卖骑楼,她也好凭借面子情,得个先机。
苏茉跟徐阿婆道了谢后,就骑车进去了。
苏茉先去了徐阿婆说的那几栋骑楼,果然,之前杂居在这里的街坊都搬走了。跟周边的比起来,这几栋归还房主的楼,就显的整洁了很多。门口没有各色各样的杂物,二三楼的窗户外,也没有晾晒着各色各样的衣服。
去到最后一栋的时候,苏茉见一位头发花白,身形有些佝偻的老人家在清理一楼的杂物。
之前这些骑楼,房主下放的时候,被街道办借给附近工厂做职工宿舍,二三楼住人,一楼的商铺则被改成了公共厨房。
苏茉上前,按照之前找的借口,跟老人套起近乎来。
“老伯,我跟你打听个人,你认识苏城吗?从海市来这里做生意的。”
那老人看着苏茉,眼里带着戒备。
“他是我亲戚,前些年开始就联系不上了,现在我家搬到羊城来了,便过来打听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