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军官后,炮灰在七零开挂逆袭—— by言蹊云浅
言蹊云浅  发于:2024年06月12日

关灯
护眼

老郑刚才那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有句老话,叫放长线钓大鱼。
王翠梅瞬间像泄了气一样,整个人都没了精气神。
怎么她要挣点钱,就这么难呢?
这天后,王翠梅便没再去拿货了,又乖乖在家里当起了家庭主妇。
只是整个人似乎没了盼头,看起来蔫蔫的。

第310章 1976年
12月底的时候,粤省来了一股超强冷空气,气温骤降到零下四五度,这对冬季平均气温在十几度的羊城来讲,是几十年难遇的恶劣天气。
整个天空都灰蒙蒙一片,还时不时就飘起了细小的冰粒。
早上起来,地上都是厚厚的霜,许多路面都结了冰,公共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骑自行车的,也时不时能看见摔倒一片人。
周边公社种植的蔬菜,大部分都被霜雪打死了,经济损失惨重。那些靠粤省供应冬季蔬菜的城市,更是到了一菜难求的地步。
羊城民俗重,许多当地老人看这样,就在那念叨,说这是上天的预警,明年,应该不会是一个好年。
就这样,羊城在防治冰雪灾害的过程中,迎来了1976年。
1月初,噩耗传来,那位为国鞠躬尽瘁的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一时之间,到处都是痛哭之声。
十里长安街,百万民众含泪送别。
他没有儿女,却是亿万百姓的父母;他没有墓碑,却在所有人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各地民众,自发悼念,羊城民众,也纷纷到展馆门口的广场,悼念他们心中的伟人。
因为他们知道,若不是有他的鼎力支持,出口交易会没法这么顺利举办,羊城的经济也不会有如今这般好。
伟人离世,让大家心情都十分沉重,这一年春节,各地都少了欢声笑语。
处在政治中的人,也是担心好不容易要结束的运动,会不会又重新复返。
在这样的担忧中,一条消息的宣布,犹如利刃打破了迷障,给了所有人胜利的曙光。
2月3号,大年初四,上班第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宣布了高考即将恢复的消息。同时广播电台和电视,也在不间断的播放着这一消息。
消息瞬间传遍全国各地,各地知青纷纷奔走相告,泪洒当场。
高考时间定在7月20日至7月22日。
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比起之前的宣布后只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这次,给了大家足够充裕的复习时间。
同时,为方便各位学子复习,政府还再版了《数理化自学丛书》。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到处都是求书的人。
为缓解中央的压力,各省自发组织骨干教师,编撰复习提纲和练习题,为本省学子助力。
作为关系户的苏茉和陆小兰,早就从张振那里提前拿到了各种复习资料。
这次大家复习时间都充足,苏茉也不敢大意,有本事的人可不少,别到时候阴沟里翻了船。
但对于要考哪个学校,苏茉有些犯难了。
若是没来羊城随军,她肯定毫不犹豫的报考华大,但现在得重新考虑了。
一是,陆长征和孩子们都在羊城,若是只陆长征,她还可以上学的时候,把孩子带到京市去了。但俩孩子得了许司令看重,隔天就有课要上,肯定不能离开羊城。要她抛夫弃子一个人去京市,她有些不舍。
二是,按现在的轨迹来看,粤省肯定还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很快就会到“东西南北中,发财在广东”的时代,这个时候离开羊城去外地,对于要入商场的她来说,并不明智。
三是,她在羊城这么些年,也经营了些人脉。有道是人走茶凉,若她离开几年,有些关系,或许就淡了。
最终,苏茉决定,还是留在羊城,报考羊城最好的大学。到时候边上学,边做生意,也不会错失了时机。
苏茉卯足了劲,在三月上旬,把小说剩下的部分翻译完。等搞完春交会,她就要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了。
这本小说近八十万字,苏茉在陆家村的时候,已经翻译了20万左右,剩下的60万字,便在这四个多月中翻译完了。
这次报社给的翻译费是千字5块钱,不到五个月,苏茉就挣了2935元的巨款。不过,苏茉也没声张,默默把钱收起来,留来以后当本金。
高考要恢复的消息公布后,陆小兰就写了信回去,跟家里说了她和苏茉准备考大学的事。
陆清安高兴的不行,他当初一直为陆长征没去上大学而遗憾,现在不管她们姑嫂两个哪个能考上,他老陆家,都算是出了大学生了。
听人说核桃补脑,陆清安两口子在自家大队换了一圈不算,又去隔壁大队也换了不少,整整换了四五麻袋,准备给羊城那边邮去。
这么多东西,邮寄费贵的很,陆清安便找了陶培胜,请他帮忙,走火车托运过去。去年,老三捎了两次特供粮回来,都是找陶培胜帮忙,走的火车托运。
陶培胜见陆清安要运那么多袋核桃到羊城去,说是给苏茉她们补脑,便跟他要了一袋。
马小娟为了考大学,这段时间也是拼得很,白天教书晚上彻夜苦学,偏偏,她这个时候还怀孕了,陶培胜也是忧心的很。
既然核桃能补脑,那便多给媳妇弄点,他帮不上什么忙,也只能做些小事了。
等苏茉看到陆长征去车站拿回来的四大麻袋核桃后,也是哭笑不得,不过老人家一片拳拳之心,她也是感恩的。
苏茉给父母、张爷爷以及许司令各送了一些,其他的便留家里,让俩孩子和陆小兰多吃。
核桃虽然不能补脑,但营养丰富,还能补钙,小孩和老人时常吃,是有益的。
今年春交会,举办的十分顺利,来的外商,比往年都多了很多,成交额也再创新高。
春交会闭幕后,苏茉便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
到了5月份,陆小兰把工作辞了,算是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
6月份填报志愿的时候,陆小兰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报哈市的师范学院。
俩孩子已经长大了,又特别懂事听话,不用她带也是可以了。黑江省毕竟是她的家,爹娘都在那边,这些年,她也没在跟前尽孝。
如果能考上,寒暑假她就可以回家尽孝;如果考不上,她也准备回家了,回去,随便做点什么都好。
如今风气越来越好了,听三嫂说,可能很快就会允许私人做生意了。如果没考上,她就回去先干着农活,等允许私人做生意了,她便自己做点小生意。

陆长征特意请了三天假,又跟部队借了车,接送苏茉考试。
陆小兰的考场比较远,苏茉便让陆长征提前在考场周边的招待所定好了房间,直接在那边住,省的来回奔波。
至于吃饭,便去张振那边吃。陆小兰那个考场,离图书馆很近。小丁也参加了高考,正好和陆小兰一个考场,考完两人可以一道回去。
苏廷谦两口子,放暑假后,便直接去了家属院,帮着带两个外孙,让苏茉她们可以安心复习,更是费尽心思,给两个考生做好吃的补身体。
20号上午,8:30~10:30分,考语文。
试卷并不是特别难,大家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考得应该都还不错。反正苏茉那个教室,并没有人出现看到考卷就脸色苍白,痛哭流涕的情况。
苏茉并没有提前交卷,而是坚持到最后一刻。
出来,陆长征的车已经在校门口等着了。
不少从城郊公社过来参考的知青,看到苏茉有军车接送,都十分羡慕。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他们过来考试,五六个人睡一间招待所,热的不行。人家呢,还有军车接送,而且看她那穿着,估计是哪个大军官的女儿。
“媳妇,如何?”上车后,陆长征问。
苏茉笑笑,“还不错。”
陆长征咧嘴笑,“看来,我老陆家要出大学生了。”
到家后,莫玉蓉已经做好了饭菜,让苏茉赶紧吃了好休息。
吃饭的时候,苏廷谦欲言又止,想问苏茉考得如何,但又怕影响孩子。
苏茉见他那样,便道:“上午的题目不是特别难,我觉得我考得还行。”
苏廷谦这才放下心来,虽然女儿打小成绩就不错,但毕竟毕业了这么多年,复习的这段时间,白天又还要工作。
下午,两点到四点,考理化或史地。
苏茉考的是理化,她本就擅长理科,出的题目又确实不难,很快就做完了,苏茉检查了两遍,发现确实没检查出问题,便提前交了卷。
不少还要咬笔苦算的人,见苏茉交了卷,不免有些紧张,以为时间快到了,还是监考老师提醒还有半个多小时,这才稍稍安心。
21号,上午考数学,下午考政治。
这两门对苏茉来说,都不算难,考得也是不错。
陆长征接完苏茉后,又去招待所接了陆小兰。两人在车上问了陆小兰,陆小兰自己的感觉是还行,基本上的题都会。
22号考的是加试的,陆小兰没报加试的项目,不用考,苏茉则下午的时候,要加试一门英语。
等考完,苏茉和陆小兰,便和家属院参考了高考的几个人一起,大致对了下答案,估算了一下分数。
高考的卷子,并非全国统一,不少省份,都是自己出考卷。粤省的考卷,就是粤省教育部自己出的。
每科满分100分,总分400分,并没有附加题。
陆小兰的分数,大概是三百二三,她报的那个师范学院,只是个专科,按这个成绩,应该是稳了的。
苏茉的数学和理化,她自己算了一下,很可能是满分,语文和政治错的也不多。她估摸着,基础的四门,她应该有三百七八左右,英语至少也是有九十分的,报考粤省TOP1学府,应该也是稳了的。
陆家村那边,陆清安也是焦急的等着,见都考完两天了,也没见他们打个电话过来,便自己骑车去邮局打电话了。
他见大队的知青们,考的好不好的,第二天从脸色上就能看出来。
陆小兰工作已经辞了,这两天正在家收拾东西,准备过几天坐火车回陆家村去。要是考上了,通知书让三哥三嫂再寄过去就行。
苏茉则上班去了,她也就只请了四天假,考完就得回去上班。
陆小兰正忙着呢,听见管理处广播让她去接电话,便赶紧跑过去,一听,是她爹打来的,吓了一跳,以为是出了啥事。
等听清陆清安的问话后,这才松了口气。
“爹,你怎么这么心急呢?这刚考完,哪里知道。”陆小兰笑道。
“你们没有估分数么?我看咱大队的知青,考完就开始估分数了。”
“估了,我分数大概三百二三吧,算中上水平,三嫂说我报的那个学校,应该是能考上的。但,具体还是得收到通知书为准。”陆小兰道。“三嫂是肯定能考上的。”
“真的?”陆清安十分惊喜。
“嗯,家属院这边十来个人去考了,我们对了答案,三嫂的基本上就没有错的。如果她都考不上,就没人能考上了。”
“好好好!”陆清安连说了几个‘好’字,然后又让陆小兰回去的时候给他们拍电报,他好让她两个哥哥去接她。
挂完电话,陆清安一路哼着歌回去。
路上,碰见下工回家的社员们,见陆清安这么高兴,有人打趣道:“支书,这么高兴,是碰上什么好事了?”
陆清安一脸春风得意的摆手,“家里可能要出大学生了。”
小茉是稳了,小兰就先保密,等拿了录取通知书,一门两个大学生,可真是光宗耀祖。
“哎呦,这是哪个娃考上了?这么快就知道消息了?”陆小兰和苏茉参加高考的事,李月娥之前说过一嘴,不少人知道。
“哪能那么快知道,不过是她们自己对了答案,小茉分数十分高,这要没啥意外的话,那十有八九就稳了。”
“支书,那要是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得请大家吃酒啊,这可是咱们大队第一个大学生啊。”这苏茉虽然是知青,但都嫁给陆长征了,那就是他们陆家村的人了。
“行行行!这要考上了,肯定请大家吃酒。”这点,陆清安是不会省的,这种好事,必须得热闹热闹。
****
考完回去上班这几天,苏茉有点心不在焉,时刻关注报纸和电台的新闻。
因为28号的时候,唐市会有一场大地震。她在半年前,就开始陆续给国家和唐市的地震局,以及部分重要领导,写了匿名信,但一直都没看到有什么举措。
她也不知道他们收到她的信没?是信还是不信?
来这里一回,她真的很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从那场灾难中活下来。

第312章 地震了
27号傍晚,苏茉在电台中听到“国家地震局预测唐市今明两天可能会有地震,让唐市的百姓尽量躲在空旷地带”的广播时,揪着的心这才松了下来。
万幸,最终还是有人选择相信匿名信。
不管这个决定是谁拍板的,她都由衷感谢那个人,因为他将挽救数以万计的生命。
虽然大震的时候,空旷地带也不一定安全,但至少比睡在楼房中好。
苏茉发现,这广播还是循环播放的,几乎每隔几分钟,就广播一次。在全国的广播台都能做到这样,相信在唐市,会通知的更加全面。
希望这一次,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悲剧,能有更多人被救。
此时,京市某会议室,一群人正面色凝肃的坐着。
“朱主任,我们并没有监测到会有地震,你现在贸然就把消息报上去,还让广播台循环广播,现在整个唐市只怕已经停工停产。这要是没有地震,这造成的经济损失,谁来承担?”有一人怒问。
唐市可是重要的工业大城,这停产的损失可不小,可别到时候,整个部门的人都跟着受处分。
为首的老者摆摆手,道:“上面要是问责,我会一力承担,不会牵累大家。”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也要通知下去,这是我的职责。经济损失了,以后还可以再挣回来。人没了,那可就真没了。”
刚才已经闹过一场了,朱老有些疲惫,见他们还想再说什么,便摆手道:“行了,你们都出去吧,该下班下班,要是有问题,我负全责。”
等其他人都走后,一位年轻人看着老者,有些担忧的道:“外公,你这是何必呢?”
外公平反也才一年多,如今位置本来就不太稳,要是这次再问责下来,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说不定,还得判刑或重新下放到牛棚去。
“阿扬,做人要秉承良知,无愧于天地。那个写匿名信的人,半年期间连续写了好几封,应该不是故意编撰。”
“我这段时间,一直密切关注各地地震台报上来的数据,虽然不能明确得出会有地震,但数据确实有部分异常。”
“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可能,我也不能为了省事就隐瞒下去。跟那一条条活生生的人命相比,我个人的利益得失,实在不值一提。”
年轻人看着老者,叹了口气道:“我替您守着,你先回去休息,有什么事,我立刻去叫你。”
局里给外公安排的房子,离办公楼非常近,他跑的快的话,五分钟就能到。
朱老摆手,这么大的事,他怎么能安心去歇息。
“外公,我知道你担心,现在事情已经通知下去了,你守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你身体本来就不好,现在有空的时候不休息,万一真有事,等着你主持大局,你却倒下了怎么办?”
“你快回去休息,别让我担心,有事我一定去叫你……”
经不住外孙的劝,朱老还是回去了。到家后,草草煮了点吃的,便一直听着电台,翻找核查资料。直到快十二点了,这才躺下休息,可也是睡不着,躺了许久,这才迷迷糊糊有点睡意。
就在朱老快睡着的时候,忽然大地一阵摇晃,桌上的水杯摔落在地上,职工楼瞬间响起了各种各样的惊呼声。
朱老一个激灵跳起来,披上外衣,趿拉着鞋,奔出房门,以他从未有过的速度往办公室跑。
地震了!
真的地震了!
如果震中真的是唐市,在京市都有这么强的震感,那…那些人,还能活吗?
朱老留学攻读过地质专业,熟知世界上那些著名大地震的史料,深知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哪怕转移到了空旷地带,一个大裂缝,可能就会把所有人吞进去。
朱老一口气跑到办公室,对值班的外孙喊道:“快,往唐市打电话。”
朱老的外孙周飞扬脸色惨白的道:“打了,外公,打不通,打不通。”
在感受到震感的时候,周飞扬并没有第一时间跑出去,而是开始往唐市打电话,可是电话却打不通。
这时,办公室里的其他电话,急促的响了起来。朱老和周飞扬,分别去接。
电话是京市附近几个地震台打来汇报的,这几个地震台的测震仪,有的被震翻,有的记录出格。
目前,国内只有十几个地震台构成测震基本台网,每次地震的震级都是根据各台给出的震级数平均后确定的。
刚挂完电话,中央领导的电话也过来了,“震中是否确定是唐市?震级多大?”
“应该是唐市,震感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往唐市打了电话,不能接通,震级暂时没法评估,但估计不会低于七级。”
“京市是否会有地震?”领导又问,刚才那么强的震感,如果京市也有地震的话,要尽快疏散群众。
“暂时没法评估,建议今晚,都待在室外开阔地带。”
得到答复后,领导挂了电话,一面安排人往唐市打电话和发电报,一面让人在京市广播,让老百姓离开楼房,待在室外平坦开阔的地带。
地震局那边,其他人这时也赶回了办公室。地震局的职工楼离办公楼都不远,赶过来最多也就十几分钟的事。
下午闹的最凶的那几个人,此刻也是脸色发白,“主任,唐市真地震了?”
这幸好朱主任提前上报了,不然他们这些人只怕都完了,杀头坐牢只怕都是轻的。
“是。”朱老应,“都别慌,你们只管工作,其他事情有我。你们先给外地那几个地震台打电话,让他们汇报数据……”
在朱老的指挥下,大家开始有序的工作起来,很快,外地地震台的数据,便一个个汇报了上来,南市、兰市、昆市……
根据各地汇报上来的结果,朱老核算过后,最终定了“7.8级”的震级。
另一边,十几分钟后,往唐市发电报的人才收到唐市驻队的回复,仅四个字“唐市已平”。
收报人大骇,赶紧把电报送给领导。
领导见此,立刻拿起电话,给冀省军区司令打电话,让他连夜派兵前往唐市,搜救幸存者。
随后,又连下了几个指令,从全国各地调遣一大批专业人员和医护人员,连夜赶往唐市。
此时的唐市,到处都是哭泣呐喊哀嚎之声,虽然已经提前预警,大部分人也转移到平坦开阔地带。
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还是太渺小了。
在地震最剧烈的那几十秒,大地忽然裂开了一道道口子,许多人被裂开的口子吞噬,人们还来不及反应,那口子又快速合上,掉进去的人连呼救都来不及,就湮灭在地底。
也有不少裂缝合的没那么严实,人们在地面上,还能听到地下的哀嚎求救声,可他们却没有办法施救,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人在哪里。
只能听着求救声一点点变弱,直至消失。
而且余震不断,有些大的裂缝,有些掉进去的人明明已经快爬出来了,可一个余震,裂缝合上,地面除了喷上来的血迹,再无他物。
许多人承受不了眼睁睁看着亲朋好友生命消逝的绝望,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第313章 陆小兰去灾区
次日,中央广播电台早间新闻,广播了唐市发生7.8级大地震,唐市几乎被夷为平地的消息。
一时间,全国哗然,许多人都守在电台前,关注救援进展。
中午的时候,京视台播放了唐市的灾后录像。
陆小兰在家,吃饭的时候开了电视。电视上唐市灾后的惨状,深深的刺痛了陆小兰的心。
看着那已经成为废墟的城市,在一旁无措哭泣的老人孩童,以及含泪搬运尸体的救援者们,陆小兰不由潸然泪下。
这一刻,她忽然想为那些人做些什么。
放下饭碗,陆小兰回房拿了50块钱,准备去管理处问问,看什么时候捐款。
到管理处的时候,听见管理处宋主任正在和人说军医院调了一批医生到唐市参与救援的事,今天上午已经坐专机到京市去了。
还听说了,羊城这边,有不少人组成一个志愿者队,准备明天就出发去唐市救灾。
想起电视上那些无助哭泣的孩子,陆小兰心中忽然有了主意。
她要到唐市去,帮助那些孩子。她在托儿所工作了三年,本身就有经验,而且大学报的就是师范学校,适合教孩子。
跟宋主任打听清楚明天哪里集合后,陆小兰就回去。把行李重新拿出来,只收拾了两三套换洗的衣服,然后又去军人服务社,买了七八斤糖,几斤饼干,几斤红糖。
比起钱,那里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吃的。
弄完,陆小兰又去邮局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陆清安,她先不回去了,她要去唐市救灾。
陆家并没有电视机,陆清安也只是在广播中听了两耳朵,并不清楚唐市的惨状,只知道情况似乎很严重。
“小兰,国家已经派了解放军去救灾了,你啥也不会,跟着去凑啥热闹?”陆清安并不太赞同。
“爹,我会,我可以帮忙照顾孩子。我在羊城当了三年托儿所的老师,我大学报的也是师范专业,我能行的。”
“那你咋去?自己一个人去?”
“羊城有志愿者队,明天就出发,我跟他们一起去。”
“那成吧,你自己注意安全,地震可不是闹着玩的,救完灾就回家来,到时候给家里发电报。”陆清安道,孩子大了,一个两个都不由他了。
等过几天,陆清安陆续从报纸上了解到唐市地震灾情的严重后,心中既担心又自豪。
担心闺女在那边的安全,又自豪闺女的大义。但此时,陆小兰已经出发,联系不上了。
晚上,等苏茉和陆长征下班回来,陆小兰把要去唐市救灾的事跟两人一说,两人没有反对。陆长征教了陆小兰许多地震中自救的方法,还给她写在纸上,让她可以随时熟记。
国家发生这样大的灾难,他也很想去救,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他们的责任就是守好南大门,他们不能擅离。
苏茉也是同理,她做完八月份,就要办带薪上学了,这最后的时间,她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她个人力量不大,与其去唐市,还不如在这里,为唐市募捐更多的善款和物资。
第二天,陆长征把陆小兰送到志愿者的集合点,广铁特意为这些志愿者,专门开了一趟特快列车,送他们到唐市去。
陆小兰上了车,在找位置坐的时候,竟然看到了小丁。两人看到对方后,都十分意外。因为认识,两人便坐一起。
“陆同志,你怎么也去唐市了?”丁志诚问。
现在唐市还余震不断,昨天傍晚,距离唐市40公里的滦县又发生了7.1级的地震,女同志去那边,实在太危险了。
“丁同志,我想去那边帮助那些孩子,我昨天在电视上看到了,实在太可怜了。”
丁志诚一听,做后勤看孩子,倒也不算太危险。
虽然坐的是特快,但到唐市,也要两天多的时间,一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慢慢便熟悉起来。
而京市那边,因为昨天傍晚的又一次大震,老百姓们惶恐不已,许多大路边上,已经有人见缝插针的搭起了“地震棚”。
中央领导也要求地震局时刻监测,昼夜值班,有任何异常都必须上报,确保京市的安全。
外贸中心这边,所有人一同努力,为灾区募捐了许多善款和物资,经由海运,直接到了唐市,
8月上旬,粤省高考改卷完毕。
条件有限,这个时候的高考,并不像后世那样,成绩出来,就可以查询考生成绩。
大部分考生要想知道自己的具体成绩,只能托人到教育局去查档案,或者被大学录取后,拿自己的档案查看。所以极容易发生,考完被人冒名顶替的事。
苏茉还想着,让苏廷谦托人去教育部查一查自己和陆小兰的成绩,结果当天就接到了教育局的电话,竟成了粤省理科状元。
第二天,苏茉便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理化和数学满分,语文93分,政治95分,英语98分,成绩非常亮眼。
另一个文科状元文嫚,成绩也非常不错。语文高达99分,只作文扣了一分,政治94分,数学89分,史地90分。
粤省教育局给两人开了个表彰会,一人给奖励了500块钱,还叫了不少媒体过来采访。
文嫚是来粤省下乡的知青,赣省人,家里是书香世家,一家子都是老师。前些年也是遭了些苦难,如今算是苦尽甘来。
离开的时候,文嫚对苏茉伸出手:“苏茉,我们京市见。”
文嫚报的是京大,在她看来,苏茉这样的成绩,肯定会报华大或京大的。
苏茉笑笑,回握,“我不去京市,我报的是中大。”
文嫚十分震惊,“你的成绩这么好,怎么……”
“我爱人和孩子都在这边,我舍不得离开。中大也很好,不管在哪个学校,我们都一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文嫚这回更震惊了,这苏茉看着比她还小,没想到竟然已经结婚生子了。刚才采访的时候,两人是分开的,所以文嫚并不知道苏茉的情况。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