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走出枣儿沟—— by思若无邪
思若无邪  发于:2024年03月28日

关灯
护眼

谈湘给自己舀了一碗冬瓜骨头汤,热汤进肚,鲜美极了,软绵绵的冬瓜吸满了汤汁,一口咬下去,绵密清爽。
没了谈国柱父子的打扰,这顿饭四人吃得很是尽兴,肉就是好吃呀,吃到肉的感觉真的太幸福了,谈湘想着,哪怕只为了能多吃几顿肉,她也要努力赚钱呀!以后鸡肉羊肉牛肉的,她都要吃个够!
饭后,一家人搬着小板凳做在院子里唠嗑。
“湘丫头,你这段时间可是比爷爷我还要忙呀,听你奶奶说你都能和城里人做生意了,来,跟爷爷讲讲。”
“爷爷,我这哪是做生意呀,奶奶和小叔惯着我,我拿山里的土特产去卖,做的都是无本生意。”
“怎么不是,我们家湘丫头有脑子有胆子,比你哥哥强多了。”谈二牛想起谈爱杰不免有些不好受。
“爷爷,这段时间嚯嚯了不少你编的竹篮,这是我给您买的袜子,给您赔罪啦。”
谈湘乘机拿出了自己买的礼物哄谈二牛开心。
谈二牛看到谈湘掏出来的袜子脸上的褶子都笑得堆了起来,他乐呵呵的接了过来,拿在手里不住的摩挲着。
“这袜子松紧不错,是好东西,我们家湘丫头,有孝心!”
“奶奶,这是给你买的雪花膏,我看你的那瓶都见底好久了。”
“咦,我也有礼物呀,我们家阿湘真贴心!”沈南星亦是笑得合不拢嘴,双手捧着雪花膏闻了起来。
“爷爷,我这点小聪明算什么,要说还是您厉害,你编的那些竹篮城里人看了都赞不绝口,那工艺,称得上是艺术品的!”
“嗨!什么艺术不艺术的,老头子我熟能生巧而已。”谈二牛不好意思的说道。
“阿爸,这次我可要站在阿湘这边了,你编的篮子那真是这个。”
谈国青边说着边竖起了大拇指,接着说道:
“想当初,我姐出嫁的时候,那些衣箱,衣柜,都是您亲手编的,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我姐那八角梳妆盒,那叫一个精致呀!”
“小叔,有多精致呀?”谈湘好奇地追问道。
“那是一个八角形的双层梳妆盒,寓意百年好合,还是双面编,是用细如发丝的竹丝编成的,光滑的嘞,一点都不扎手。”
“湘丫头,你别急,等你出嫁了,爷爷也给你编一个。”谈二牛指着谈湘说道。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谈湘被逗得红了脸。
“爷爷,要不我们合伙做买卖吧,爷爷你编的这么好肯定能卖的出去。”
谈湘早就有这个打算了,今天趁机讲了出来。
“卖给谁?火车上的那些人?他们可用不上我编的篮子。”谈二牛边说边摇手。
“爷爷,谁说我们要卖篮子的,我们卖些方便带下车的小物件,这样肯定有人感兴趣。”
“哦,湘丫头你想让爷爷编什么?”谈二牛来了兴趣。
“我想过了,果盘就不错,还有梳妆盒,茶盒,都可以试试看。”
“行,等爷爷有空了编几个出来让我们湘丫头看看。”
“爷爷,你真好!”谈湘欢快的说道。

田里的活还没干完,稍作休息,谈二牛和谈国青就扛着锄头和钉耙下地去了。
谈湘则是回到自己的小隔间,趴在椅子上,拿出笔和本子开始画了起来,她回忆着后世见到的那些精美果盘和梳妆盒的样子,画出大致形状,然后加以改良,让外形更加适合手工编织。
谈湘画好了先拿去给沈南星看了。
“就这么简单?这哪用得着麻烦你爷爷,我屋子里还有一些处理好的藤条,等会儿奶奶给你编几个看看,这果盘呀,用藤条编起来更好看,今天你一大早就起了,快去睡个午觉吧。”
谈湘还真的感到困了,便想着小睡一会儿,回到小隔间,不一会儿就沉沉的睡了过去,等她醒来都已经下午两点多了。
走出房门,屋檐下,沈南星安静的坐着,双手不停,十指翻飞,那些藤条在她手中听话极了。
谈湘睡个午觉的功夫,沈南星就已经编好了三个果盘了,一个圆形的,一个六角形的,还有一个荷花型的,真好太好看了,谈湘对这几个果盘爱不释手,都舍不得卖了。
“阿奶,这些藤条摸起来可真光滑,您花了不少功夫处理吧?”
这山沟沟里什么都要靠人力,谈湘可以想象得到这背后的辛苦。
“嗨,不辛苦,奶奶我喜欢做这些,你看着漂亮不?还和你想的一样呀?”
沈南星真的是很会苦中作乐,就算身处山沟之中,也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在她看来,琴棋书画是艺术,这藤编同样是艺术,所以谈二牛教她的时候,她学的还是挺开心的。
“奶奶,您编的好看极了,是比我想像的还要漂亮!我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卖了,它们在我眼里都是宝贝!”
“奶奶我呀,只管编,剩余的你做主,若是卖不掉,我们就自己用!”
沈南星看着编出来的果盘,也是喜欢的很,她从小就喜欢漂亮的东西。
“对了,有个东西奶奶还没给你看过呢。”沈南星说着放下了手上的活计,起身往屋里走去。
“湘丫头,你背上看看,看看合不合适?”
沈南星拿出来的是一个用细藤条编成的方形小书包,外形挺廓,线条流畅,其时髦程度,竟不比后世的雕呀驴呀的差,谈湘真心感到惊喜。
“奶奶,这包好漂亮呀!是给我的吗?”
“当然是给你的,快背上,我看看肩带够不够长。”
“诶!”谈湘利落的背上了肩头。
“奶奶,正合适诶!”
“那就好,那就好。”沈南星看着欢喜的谈湘,很是欣慰,她没赶上好年代,她希望孙女将来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谈湘看着这个精美的书包,只觉得沈南星真是了不起,自己做这些是为了赚钱,而她只是纯粹的喜欢,谈湘不禁为她感到遗憾,她这种天赋和品行,本该有更灿烂的人生的。
天气越来越暖和,白天也越来越长了,冬天的时候五点天就黑了,现在晚上七点了天还是亮的。
就这么捣鼓了几天,祖孙俩一个画,一个编,家里已经积攒了几十个果盘了,各种样式的都有,还一个比一个漂亮,谈湘开发着她的想象力,沈南星发挥着她的创造力,出来的成品让谈二牛和谈国青赞不绝口。
红枣和笋干都已经卖完了,谈湘想,是时候让奶奶编的果盘出场了。
还真的有点忐忑呢,之前都是卖的吃的,没有投入那么多感情,这次可是倾注了她和奶奶的心血呀,就是不知道乘客们对工艺品感不感兴趣呀。
对了,爷爷昨天刚做好的竹杯也可以一并带上。
竹杯的做法说简单也简单,说细致也细致。
砍一根楠竹或者毛竹,从竹节下方锯断,刨去青色外皮,再细细刨平外周,刨出想要的形状,可以做成上窄下宽的大肚子样,也能做中间凹进去的成小蛮腰样,最后将里外打磨光滑就行。
若是再精致一些,可以在杯身上雕上图案文字,在底部雕出纹路。
竹杯天然一体,自然清香,用来饮茶再适合不过了。
若是想要做成带盖子的,只要在锯断的时候选两个竹节就可以了。在靠近竹节的地方,切开其中一端,从切口处将两块竹料做成相互咬合的形状。
拿了五个果盘五个竹杯,谈湘出发了。碰巧宋巧今天家里有事,她只能一个人去了。
到了铁轨旁,竟是一个人也没有,想来也是,大家家里的大枣和笋干也卖得差不多了,山里物产并不丰富,也没有其他什么好卖的了。
火车停下,谈湘挨个车窗问过去,大家都是只看不买,直到来到车尾的时候,才有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问起了价钱。
“小姑娘,这果盘怎么卖呀?”
这位乘客看着着实喜欢,担心这次错过了以后就再也遇不到了,犹豫了一番后开口道。
“姐姐,一块钱一个,有三种样式可供挑选,您看!”谈湘踮起脚尖把果盘举高了些。
“能便宜点不?”女乘客询问道。
“姐姐,这些都是我奶奶亲手编的,从到山上砍藤条,回来蒸煮加工,再编成果盘,花了好大的功夫,若是便宜卖了,我怕对不住奶奶的这番辛苦。”
这位年轻的女乘客听后有所动容。
“姐姐,要不我再送你个竹子做成的小水杯吧,你在车上可以用它喝水。”
谈湘拿出一个竹节杯在手里摇了摇,脑袋也跟着左右晃动了起来。
女乘客被谈湘可爱的样子逗笑了,果断的从钱包里抽出了一张一元纸币递出了车窗。
谈湘就这样成交了她的第一个果盘。
“小姑娘,你这竹节杯卖不卖呀?”
坐在另一边的男乘客突然问道。
“卖的,两毛钱一个,需要来一个吗?有三种样式可供选择。”
“给我一个!”
这位乘客出门忘了带杯子,在车上渴了一路了,又不舍得买矿泉水,他一看到这个杯子眼就亮了,买个杯子,就可以去乘务员那里倒水了,还能带回家用,多划算呀。
就这样,爷爷做的竹杯也开张了。
这时,坐在靠里面座位的一位带大金链子的中年男子指着竹杯说道:
“小姑娘,你这竹杯看着有点像岛国那边的东西呀,我之前在料理店吃饭的时候他们给顾客喝茶用的就是这种杯子。”
“大叔,这可不是什么岛国的东西,这竹杯在唐朝的时候很是流行,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谈湘认真反驳道。
“小姑娘说的对,不仅是唐朝,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竹杯风潮更盛呀,到了宋朝不少文人也酷爱以竹杯饮茶喝酒。”
这是坐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一个戴眼镜的老者发声了。
“老爷爷,您知识真渊博,我今天受教啦。”谈湘说道。
“小姑娘,也给我拿两个,我带回去做个纪念。”老爷爷笑眯眯的说道。
谈湘从篮子里挑了两个最好看的,就是刻了兰草的那两个大肚子形状的,踮起脚尖递进了车窗。
“爷爷,给您!”
谈湘刚收好钱,火车就发动了,她赶忙站远了点。
列车上,那位老爷爷拿着茶杯在手上端详,嘴角不自觉上扬,着小东西还挺精致,家中等他回去的妻子应该会喜欢的。
回到家里,谈湘原以为奶奶他们会很失望,毕竟就卖出去了一个果盘,没想到沈南星竟是开心的不得了。
“真没想到,我编的盘子真的能卖出去呀,我家阿湘真有本事。”
“还有我的竹杯,居然卖出去了三个,我小老头可真厉害!”
谈二牛听完了阿湘的转述比沈南星还要高兴,没听阿湘刚才说嘛,车上戴眼镜的老学者也说他的杯子好,还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看着爷爷奶奶开心的样子,谈湘又重新恢复了信心,是嘛,一下子全卖光才不正常呢,慢慢来,有人买就说明这些东西是有市场的,如果没有市场,他们就改良产品去迎合市场。
于是,谈二牛那边推出了简易竹杯,只打磨杯口,其他的保持原生态,这样制作起来简单,卖的也就便宜,一毛钱一个,走量。
现在气温还算舒适,等再过一个月,天气热了,车上的人不可能不喝水,到时候他们的杯子肯定有人要。
至于果盘,沈南星那边也出了简易版的,五毛一个,不过肉眼可见的没有一块钱一个的好看,有了对比,一块钱的那种反而卖得更好了。
带着果盘和竹杯,谈湘再次出发,这次她可是做足了准备,爷爷给她改造了一辆个小推车,推车上还有镂空的架子,这样,乘客们就能直观的看到她家的产品了。
火车停稳后,谈湘赶紧抓紧时间推销了起来,十几分钟的时间,从车头到车尾,谈湘这次卖掉了两个一块钱的果盘,一个五毛钱的果盘,三个雕花的竹杯,两个简易竹杯,总收入三块三毛!
这结果比第一次好太多了!火车离去,谈湘开心的收拾好小推车,快快乐乐的往家里走去。
这结果比第一次好太多了!火车离去,谈湘开心的收拾好小推车,快快乐乐的往家里走去,她要赶紧去和爷爷奶奶汇报这个好消息!
“奶奶!我回来啦!”刚到院门口谈湘就大声叫了起来。
“湘丫头,你回来啦,萍萍来找你玩,等了有一会了,这些我来收拾,你快去玩吧。”
沈南星接过谈湘手上的小推车,示意她多和同龄的朋友玩玩。
谈湘转头,看到了坐在院子中间的谈萍。
谈湘一进门,谈萍就从头到尾把她打量了个遍,满脸的汗水,沾满泥土的布鞋,这样子的谈湘让谈萍感觉自己根本没有必要来这一趟。
谈湘见谈萍只是一个劲的盯着她看也不说话,只好努力找话题不让气氛那么尴尬。
“谈萍,你放学啦?”
“嗯,谈湘,你的事我都听你奶奶说了,你现在这样也挺好的,多攒点钱,将来你哥娶媳妇你也能出一份力,你不上学是对的。”
这天是没办法聊下去了,谈湘只觉得自己和谈萍根本不在一个脑回路上,这谈萍怎么每次一见面就劝自己不要上学呀,自己上不上学和她有什么关系吗,还有,自己攒钱和谈爱杰娶媳妇有什么关系吗?
“嗯,那个......”谈湘刚想反驳谈萍就站起身来。
“时间不早了,我要回去复习功课了,你忙吧,不用送了。”
“哦,好吧。”谈湘觉得挺没意思的,也不想争辩了,自己跟个小姑娘较什么劲呢,反正两人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交集,管她怎么想的呢。
谈萍走在回家的路上,终是放心了,看来谈湘上次出现在校门口只是个意外,她家并没有让她继续上学的打算,看她如今这幅样子,已是彻底比不上自己了。
谈萍想,她和谈湘,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怪就怪谈湘命不好吧,她可不想再体会那种永远被人压一头的感觉了,没了谈湘,她才能成为枣儿村最有出息的女娃,成为家人的骄傲。
谈萍的这种小心思谈湘是没工夫理会的,她今天心情好极了,此刻正忙着和爷爷奶奶汇报今天的收获呢。
昏暗的灯光下,谈湘把收到的钱一张张的数给爷爷奶奶看。
等钱数完,谈二牛惊得说不出话来,孙女这些日子竟不声不响的攒了这么多钱呀,他编的东西,还真的能赚钱呀!
惊讶之余他又思考了起来,之前的红枣笋干也就罢了,能卖的也就那么多,这竹编可不一样,这山里别的或许没有,可竹子和藤条是最不缺的,漫山遍野都是,若是能卖出去,那就都是钱呀。
保守一点,一天按3块算,一个月火车有15天在这里停靠,那一个月就能赚四十五块,一年就是五百多块,妈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

第13章 黄鳝
这笔账算下来,在座几人都兴奋了起来,要知道这年头城里面的熟练工一个月也就是三四十块钱,而他们这些种田的,一年能有一百块的收入就不得了了!
在算明白里面的收益后,大家已不再是随便玩玩的心态了。
两位老人以前没做过生意,但他们知道,想要生意好,产品质量必须过硬,是以他们就一个劲的改进产品,他们可以保证,这些果盘呀,杯子呀,上面绝对不会有一根毛刺!
在沈南星的手下,果盘可以是任何形状的,手拎包也已经列入计划,在谈二牛手里,竹杯可以做到媲美玻璃和陶瓷杯,摔不破,用不坏,手提箱也在准备中了。
而谈国青则是负责上山砍竹子,割藤条,谈香负责销售,一家人齐心协力,井井有条,在大家的支持下,这笔小生意渐渐走上了正轨。
卖果盘比做种地来钱快,可在庄稼人眼里,田里的活还是第一要紧的,种田才是根本。
火车的停靠本来就是个意外事件,这生意能做多久没人知道,而地就在那,如今又赶上了好政策,只要勤劳肯干,就不会饿肚子,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真的是被饿怕了,谈湘理解这种执念。
时间来到了立夏,田里春耕的活计暂时告一段落,可勤劳的农民们可不会就这样歇下来,以前饿肚子饿怕了,为了都攒点家底,他们一刻都不敢停下来。
在给小麦做完除草施肥,种完油菜,种好玉米后,谈二牛又种起了大豆和花生。
而沈南星在将屋后的自留地种的满满当当,连院子外墙角也没放过种上了丝瓜和南瓜和冬瓜后,又打算跟着同村的姐妹们一起,去十里外的茶园打工。
一天一块钱,包吃包住,对于庄稼人来说算顶不错的活计了。
采茶是个辛苦的差事,谈湘舍不得奶奶吃苦,坚决不同意她跟着一起去。
“奶奶,卖果盘挣的不比采茶少,还不用翻山越岭的,我们不去好吗?。”
“是呀,妈,你就在家帮帮阿湘吧,这里离不开你,家里的藤条和竹片用的差不多了,明儿个我再去山上多砍些。”谈国青也舍不得自己老妈出去受罪。
沈南星想了一下,采茶的确还不如编果盘来钱快,在家她还能照看着菜地,还能做饭,也就打消了外出采茶的念头。
如今谈湘小推车上的产品那是越发的琳琅满目了,除了果盘和竹杯,茶盒和梳妆盒也上架了,还有时尚的藤编手提包,前不久谈湘就以五块钱的价格卖出去了一个,为此她高兴了一整周来着呢!
生意这么红火,不可能没有眼红的,可这是人家的本事百日萌团队整理本文,欢迎加入以耳吴以丝衣死以尔,学不来呀,这编织的手艺,可不是看看就会的,于是村里人在尝试失败后也就都放弃了,想着还是等着秋收后卖红枣吧。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又到制作黄豆酱的时候。
谈湘跟着沈南星开始制作黄豆酱,今年她们准备做十斤黄豆的量,这样可以吃到来年开春了。
将黄豆倒在竹筛上,把坏掉的挑出来,挑好的黄豆放进木盆里,用水浸泡一晚上。
等到第二天,黄豆就已经泡发好了,将黄豆用漏勺从盆里捞出来,放到铁锅里蒸熟。
蒸熟后的黄豆再次平铺再竹筛上,倒入面粉。用手将黄豆和面粉搅拌均匀,使得所有面粉都均匀的附着在黄豆上。
将裹满了面粉的黄豆铺在纱布上面,铺好后包起来,包紧实,放在通风又避光的地方,让它们发酵。
一般五天左右,黄豆就能完成发酵。
五天后,谈湘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纱布。
发酵后的黄豆都粘连在了一起,表面上会附着着一层黄绿色的菌丝。
沈南星说这次发酵很成功,没有一点黑霉,谈湘这才放心了。
接着把霉豆子掰成小块,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晒好之后再用手搓开,然后用筛子将粉尘筛掉,就得到干净的霉豆子啦。
沈南星拿出一口洗刷干净的陶罐,将霉豆子倒进去,接着放入盐,加满清水没过霉豆子,然后用筷子搅拌均匀,盖上盖子,放在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去暴晒。
每天搅拌一次,等上半个月,他们就能吃上美味的黄豆酱啦。
明明只用了最简单的盐和豆子,却比任何调味品都要有滋味,喝粥的时候,烧菜的时候,加上一点,真的无比下饭。
半个月后时间来到了芒种,可谓是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枣儿沟的人们神经都紧张了起来。
枣儿庄地少人多,如今分配到户,谈湘他们家所在的生产队旱地人均一分三,稻田人均七分。谈湘一家六口,只有不到八分的旱地,四亩二分水稻田。
全家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向这五亩地要。
所以,只要庄稼能生长的季节,无论旱地还是水田,谈二牛都没有让其闲着,一年四季生机勃勃,春天的油菜大豆,夏秋天的水稻麦子,冬天的白菜萝卜。
到了五月,田里的麦子已经换上了金色的外衣,低下了沉重的头颅,抢收和抢种要开始了,接下来枣儿沟的村民们要经历收割、犁田、施肥、晒草、扯秧和插田这系列繁重的劳动,谈湘一家也不例外。
早上五点,一家人快速的吃完了早饭,爷爷奶奶和小叔开始割麦子,一人一把镰刀,下到田里,低头弓腰,左手把禾,右手挥镰,三五束禾成一把,随手放在身边,谈湘就跟在后面捆麦子。
大约十点半的时候,谈湘回家做午饭,做好了送到田里,等吃完后继续跟在大人后面捆麦子。
傍晚,谈湘回去做晚饭,谈国青从家里推来了板车,板车上放着麻绳和扁担,他们要在天黑前把今天割好捆好的稻子运送到谷场去。
麦穗向外,麦根朝里,堆成左右平行的两堆,中间正好容纳一部打谷机,准备脱粒。踩打谷机脱粒是最辛苦的活计,得靠体力,谈二牛和谈国青承担了所有脱粒的活计。
谈湘在家做好了晚饭,直到夜幕降临,天色完全黑下来,才看到爷爷奶奶和小叔拖着沉重的步伐回来了。
接下来几天依旧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打完麦子紧接着又要种水稻,种稻前要挖田犁田,真是一刻都不得休息。
山里没有机器,只有靠锄头,一锄一锄地挖,把泥土挖过来了,凸凹不平,还要整平滑,方便插秧。偌大一块田,全部挖完,可真不容易。一天下来,手掌全是水泡,钻心地痛。第二天天亮,水泡还没好,就又要继续,让旧伤添新创。
挖完田,犁完田,就要插秧了。
早上四点,谈湘起床跟着爷爷奶奶去田地里拔秧子,走在田埂上,谈湘感到有些摇晃,她还没完全清醒。拔完秧之后,还需要将它们挑到待插秧的田边。这时候谈湘就会回去给大家做早饭,等做好了把早饭送到田头。
沈南星是村里插秧能手,插得又快又整齐。她弯下腰,只见水花飞溅,哗哗作响,谈二牛和谈国青都被远远地甩在身后了。
刚嫁过来的那年,她被蚂蟥叮了都会大叫出声,如今她这纯熟的插秧技术,任谁路过了看一眼都要夸上几句的。
炎热的天气令人头发晒得昏沉,栽秧时稻田的水都被太阳灼热,蚂蝗和虫子在地上爬行无处不在,手指因为长时间浸泡而泡破,到了晚上,闷热的天气使得蚊子成群结队,根本无法入眠。
清晨天还未亮就要下地劳作,直到天色完全黑透才结束工作,谈湘真不知道自己这些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谈湘是在是不敢想象,若是将来每年都来上一遍,她要怎么承受,其实她的活计已经算是轻松的了,回来做饭的时候还能稍加喘息,她实在是不敢想,爷爷奶奶和小叔他们这些天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更要命的事,因着枣儿沟的地形,即使以后机器普及了他们这也很难用到。
想到这里,谈湘更坚定了她带着家人走出去的信念。
劳作这么辛苦,若是这时候再吃不好,那真是铁打的人也要熬坏,是以谈湘在一日三餐上,十分的上心。为了能让干活的人吃好吃饱,谈湘是非常舍得花钱花心思的。
早上每人一个鸡蛋是必须的,自己家里的吃完了就去村里其他人家换,这年头鸡蛋只要五分钱一个,其实并不贵,却是补充营养的好方式,只是庄稼人节俭惯了,不舍得罢了。
中午是馒头或者米饭,下饭菜必须烧的有滋有味,油呀盐呀不要不舍得放,早春时候菜地里种下的蔬菜都已经能吃了,夏天人们吃的最多就是茄子缸豆,那真是能吃到吐,可谈湘手艺好,又舍得放油,茄子切成滚刀块,青椒用手掰成块,再加上土豆块一起翻炒,一道有滋有味的地三鲜就做好了。
夏天的河里,小溪边,多的是黄鳝螃蟹龙虾田螺,那些年纪小地里帮不上忙的小孩子们就喜欢捣鼓这些玩意。
谈湘在去小溪边洗衣服的时候就遇上了正在抓黄鳝的小子们,一阵交谈后谈湘用一毛一条的价格买了五条大拇指粗的黄鳝。孩子们得了钱,高兴的跑去山下的镇上买冰棍去了。
镇上的冰棍只有两种,白糖冰棍和绿豆冰棍。白糖冰棍两分钱一根,绿豆冰棍四分钱一根,一般小孩子们只舍得买白糖冰棍,甜滋滋的能舔上好久。
谈湘用从小孩子那换来的黄鳝做了一道红椒仔姜焖黄鳝,开胃的辣椒,性温解腻的嫩姜,鲜美的黄鳝,这几样组合在一起那真叫一个美味,一口咬下去,那真是让人涎水吞咽,唇齿添香。
田埂上,就着这道黄鳝,谈二牛他们那叫吃得一个满足,惹得隔壁田间的李桂花都忍不住往这边凑,她家田地也不少,谈国栋和谈爱超都出去打工了,谈大牛年纪大了早就不下地了,这种田的重担就都落到了她和另外两个儿子儿媳身上,这段时间也是忙得不行。
等晚上大家手工回家,谈湘再给大家下一碗鳝丝面,补充大家这一天消耗的能量。
挖田时,也经常挖到躲在泥土深处的泥鳅黄鳝,得知这些东西谈湘会料理,他就把捉到的青蛙、泥鳅、黄鳝拴在一根稻草上带回家。
谈湘把这些给收拾了,做上一道香辣泥鳅,再来一道青椒炒青蛙,给大家加菜。

插完秧苗双抢就算正式完成了,后面的施肥,打药就不急在一时了。
倒是收回来的麦子要赶紧晾晒,可不能耽误了交公粮,这是每个村的任务,晚交一天村里的干部都是要上门来催的。
交公粮的得是最好的稻谷,不然是会被退回来的。
麦子晒好,用麻袋装上,用板车拖着去镇上的粮站。
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像是要烧着一般,谈国青在前面拉,谈湘在后面推,两个小时后,两人来到了镇里的收粮站。
交公粮的队伍排得很长,附近连一棵树都没有,周围陌生的农民们都是满头大汗,他们一边用草帽扇着风,一边抱怨着。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