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低声道:“会不会已经回去了?”
王知州道:“先去找,找不到,我明日亲自带着景华他们三个去程家,讨回公道!”
心腹点头,立刻召集打手去办。
程廷此时还在脚店中痛饮,喝的头重脚轻,直到子时,才在脚店外分道扬镳。
他心情愉悦,领着狗,慢慢往家里走,嘴里还哼唱小曲:“浓云压碧瓦,黛笔画翠眉,点红唇,换新衣,郎啊郎,何时归……”
一曲未曾唱完,大黄狗忽然“汪”了一声。
吠过之后,大黄狗咬住程廷衣袖,用力往回拽,程廷不明所以,顺着力道歪歪扭扭走了两步,他伸出食指,学着莫聆风的样子对着大黄狗一点:“不许胡闹。”
大黄狗急了,连撕带拽把他往岔开的路口拖,程廷有五六分酒意,软绵绵的随着它走过去。
结果刚到不知道哪户人家的屋檐下方,杂乱的脚步声就滚滚而至。
先有的脚步声,再有的火光,墙壁、屋宇都投落下斜长的黑影,紧接着,几个手持长棍的人和火光一起靠近,略过了已经钻进另外一条路,站在一户人家屋檐下的程廷。
这些人来势汹汹,走的也快,一边走,一边道:“当真在脚店?”
“是,有人说看到他在脚店喝酒。”
“快去,见到人,立刻动手,往死里打。”
“万一……”
几个人越走越快,说话的声音也逐渐远离,最后街道上又变得安静起来。
冷风飕飕,刮着程廷,他的酒意化作冷汗消散,弯腰搂着大黄狗,低声道:“好狗子,明天奖励你吃个大鸡腿。”
他直起身,认为回去的道路必定也让人堵住了,现在去就是自投罗网,不能回去。
不回去,去哪里?
不到片刻,他就想到了去处。
一人一狗,贴着墙根开溜,避开了好几波找他的人,一直走到十石街外,才松一口气。
松开大黄狗,程廷让它回州学去,自己捏着鼻子往里钻,里面黑灯瞎火,只有邬家所住之处,还留着一点火光。
他伸手拍门,结果门一拍就开,天井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影,廊下留有一盏油灯,似乎还有人未归。
程廷轻手轻脚进入天井,刚想开口叫邬瑾,就听到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他吓了一跳,以为敌人已经追到了这里,随后一想,十有八九是邬瑾。
伸出脑袋去一看,果然是邬家兄弟。
邬瑾穿着一身短褐,扛着饼笼,走的心无旁骛,邬意跟在后面,拎着饼笼夹子,埋头走路。
程廷看着这两兄弟,就不禁感慨,邬母怀着邬瑾的时候,不知是不是吃了灵丹妙药,生出来的儿子丰神俊朗,脑袋灵光,放在图南书院里也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而到了邬意,没有灵丹妙药可吃,生出来的孩子就打回了原型,一看就是个卖饼的。
邬瑾走到门前,看到了程廷,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一个笑脸:“今天回来的?”
邬意在后面抬起头,规规矩矩叫了一声“程三爷”。
“今天回的,”程廷从门口退开,让邬家兄弟进门,压低声音,以免吵醒邬父、邬母,“你不是在聆风家里当差?怎么又卖上饼了?”
邬瑾把蒸笼放到水缸边,揭开蒸笼布,冲洗一遍:“老二总也不回来,我去找他了。”
邬意取了帕子擦脸,耷拉着嘴角:“饼本来就不好卖,咱们这里又闹蝗虫,一料都没收上来,大家都吃糠咽菜,买饼的人比起刚开饼店那两年,少的多了。”
“没事,明天少做些,”邬瑾拍了拍他,“去睡吧。”
邬意嘟囔了一句:“还要还债呢。”
程廷蹲在蒸笼旁:“啊?什么债?”
邬意瞅了哥哥一眼:“没什么。”
他匆忙搓脸:“哥,我饿了。”
邬瑾放开水瓢:“去烧火。”
程廷打了个喷嚏,熟门熟路去找马桶撒尿:“冻死小爷了,今晚我跟你睡。”
邬瑾点头:“你爹娘知道吗?”
程廷摇头:“不要去送信,现在外面有人找我,我出来的时候,门子知道的。”
邬瑾皱眉,走到门外,站着逼仄的街道上左右看了两回,并未见到人影,只在不远处有嘈杂之声由风送到,他倾听片刻,未能听出叫喊的是什么,便退回家中,关上门,放下门闩,落了锁。
他挽起袖子走进厨房,程廷比他快一步,像一只巨大的秃毛鹰,蜷缩着翅膀,蹲在灶膛前,给邬意递柴火。
火光把他的面孔映的通红,他抬头看一眼邬瑾,给他一个大大咧咧的笑:“我也吃点。”
他今天晚上在家里吃了顿饱的,在庆北又吃了半顿,刚才在脚店连吃带喝的,也往肚子里吞了不少,结果这一顿打、一通跑、一泡尿,又饿了。
邬瑾打开矮橱,拿出来两个鸡蛋,煮了一锅滚热的鸡蛋汤,又将邬母包的杂面干菜包子热了一盘,就在灶旁摆开桌子,三人围着桌子坐下,吃一顿简陋的饭。
程廷一口咬下半只包子,杂面粗糙,但是混合了肉油和干菜的香气,偶尔一尝,也算是美味。
程廷吞吃了一个包子,喝了一大碗滚烫的鸡蛋汤,对邬瑾讲今晚上的壮举:“老东西到处找我呢。”
邬意瞪大了眼睛,扭头看一眼邬瑾,见邬瑾镇静听着,就把嘴里的话咽了回去——他怕程廷会连累他们家。
“这包子不错,”程廷伸手再拿一个,“就是有点剌嗓子。”
邬瑾起身给他添了碗汤:“杂面,粗糙些。”
程廷俯身在碗边嘬了口汤,吃了一半包子,捏着剩下的半个包子,他吃的眼皮子直往下掉,怎么都撑不开,上半身开始往下倒,一直伏到桌上。
他挣扎着撑开眼皮,眼前是昏黄的火光,厨房里又温暖又干净,这一碗鸡蛋汤胜过美酒,一个干菜包子,胜过佳肴,邬瑾身上有一种熏香,像是春日的花,在他眼前徐徐绽放。
这香气他在莫千澜和莫聆风身上都曾闻到过,好像是十分名贵的百花蒸香,但是在莫家兄妹身上,这香气就阴郁凌厉,像是一张网,但是在邬瑾身上,就温和柔润,微风熏人。
大约是因为邬瑾并未浸染在其中的缘故。
他不知不觉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
醒来时,他睁眼看了一眼,光线朦胧,天光是碧玉颜色,他思索了一阵,才想起来自己是睡在了邬瑾家里。
而且是吃着包子睡过去的。
拥着被子坐起来,他打了个寒颤,转身下床,穿上鞋,他没看到屏风,更没看到自己的衣裳挂在了哪里。
他打开门,迎着冷冽的晨风打了个巨大的喷嚏,就见邬瑾坐在廊下,正在理柴火,自己的外衣挂在竹竿上迎风招展。
他抱着膀子走过去,取下外衣套上:“伯父伯母呢?”
“饼铺去了。”
“这么早?”
“不早,鸡叫过了,厨房锅里有早饭,你去吃。”
程廷搓手进了厨房,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不见半点杂乱,他揭开锅盖,锅子里腾起来一大股热气腾腾的白雾,烫的他往后一缩,热气散去,才看到里面放着一摞鸡蛋饼,足有四五张,还有一碗萝卜汤。
他冲着外面喊了一嗓子:“你吃了吗?”
“吃了。”
“那我不客气了。”
他把蒸锅里的东西吃干净,摸着肚子出了厨房,见邬瑾正把一捆细细的柴火捆到一起,便问:“这是干什么?”
“给你用的,”邬瑾抬头看他,“负荆请罪。”
“嚯——”程廷想象了一下王知州的反应,“你真坏——不,聪明,太聪明了!”
随后他“啧啧”两声:“我也挺遭罪。”
辰时,正是朝食之际。
开门声此起彼伏,一盆盆残水从前门、后窗泼至街上、阴沟中,桂花头油和胭脂水粉的香气充斥在水中,很快就被朝食的香气掩盖。
馄饨、饼、包子、油炸鬼的香气,顺着叫卖声传开,脚店中的羊肉汤、灌肺、炒肺、早酒,气味更为浓郁,浮荡在进进出出的人周围。
吃朝食的人嘴也没闲着。
“昨天夜里下了霜,今天够冷的。”
“我是添上厚夹衣了。”
“这时候就穿这么厚,过了霜降不得裹被子上街?”
“昨天上半夜什么动静,你们听着了吗?”
“好像是在找人。”
“莫管他人瓦上霜,咱们活命都难呢,现在去送报都要托人。”
“炭又涨了……”
闲话入耳,流水一样在大街小巷流转,忽然之间,这种平静中投入了一块大石。
嘈杂之声蜂拥而来,声音的中心变成了一个漩涡,还在不断游走,卷着满大街的人都跟着转动。
漩涡正是程廷。
程廷在这寒冷天气,未戴幞头,赤裸上半身,露在外面的皮肤冻的通红,鸡皮疙瘩遍布全身,鼻头也是通红,口中呵出一团团白气,看着都替他害冷。
他背上还背着一大捆荆条。
他块头壮实,但并非皮糙肉厚之人,荆条在他背上磨出条条红肿痕迹,看着触目惊心。
“程三爷!”
“这是负荆请罪呢。”
“去哪里请罪?跟他爹?”
“程知府恐怕不吃他这一招吧。”
今日旬假,学子们都在外闲逛,听到程廷大名,全都涌了过来,围着程廷打听他犯了什么错。
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到知州衙门前时,连小摊贩都赶了过来,在此地叫卖。
程廷冻的嘴唇发紫,只着膝裤跪了下去。
膝盖甫一落地,彻骨寒意就立刻从石板上钻了进去,程廷暗暗叫苦,眼泪哗就滚了下来。
趁着这来之不易的眼泪,他放开喉咙,声震屋瓦地认罪:“王伯伯!王知州!景——华!我错了,昨天夜里,我为了一点小事,把景华打伤,我有错,特来认罪!”
他涕泪横流:“王伯伯!!你罚我吧,抓我去坐牢!”
王知州在这一片鬼哭狼嚎之中走出门来,看着程廷那张无比虚伪的面孔,整个人都像是吞了死苍蝇一样恶心。
看看,程廷已经负荆请罪了,他还能怎么办?
他只能强颜欢笑,走上前去,假模假样的把程廷搀扶起来,还要叫一声贤侄,说一句“知错就改,很好”,最后脱下身上鹤氅,给程廷披上。
他应该这么做,在围观的百姓、下属面前,把心胸撕扯开来,让肚子能撑上程家这几条破船。
难道他还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依不饶?
他一步步走出去,走向程廷,咬牙切齿地扶起程廷来,忍住怒火,叫了一声“贤侄”。
缺德贤侄还要和他执手相看泪眼,热情地叫了两声王伯伯。
“伯伯,我错了。”
王知州五内翻腾,面孔因为生气而变得潮红,牙齿咬的死紧,半个字都吐不出来。
一颗心在腔子里跳的乱七八糟,满身的血都往脑袋里蹿。
他竭尽全力露出一个笑容,心想:“从前不知道你这傻小子有这样的智慧。”
为官数十载,当着众人的面,他还不至于过分失态,松开程廷的手,拍了拍程廷的肩膀:“你知错就改,很好,华儿病在床上起不来,我这个当爹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程廷说了什么,他是一个字都没听清楚,脑子里气的嗡嗡作响,目光在四周扫了一圈,看到了在人群中带着弟弟卖饼的邬瑾,
邬瑾用一张油纸包,熟练地给人包饼,收下六文钱,放回钱袋子里,咄咄逼人的苦难和贫寒,并未在他身上留下捉襟见肘的痕迹,反倒让他越发沉静。
王知州暗想,负荆请罪,必定是邬瑾想出来的高招。
否则凭着程廷这个榆木脑袋,怎么能想的出来。
他收回目光,麻木着面孔,又说了几句安抚程廷的话,脱下身上鹤氅,给程廷披上,让手下送程廷归家。
他大度到了心痛的地步——活到这把岁数了,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大的鳖,让邬瑾这样一个年轻人,接连将了两军。
转身回去,他从前衙一直走到中堂,脸上笑容一点点消失,只剩下满目阴骘。
下人奉茶上来,他端起茶杯,这才发现自己手也颤的厉害,强行镇静下去,他尝了一口,忽然扬手连着茶托一起砸落在地。
“咣当”一声重响,白瓷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清香的茶水泼的满地都是,溅上州判和同知的衣摆。
州判和同知对视一眼,都知道王知州的心胸有多宽阔,如今只摔了一个茶杯,都算是好的了。
毕同知起身命人来收拾残局,又走到王知州身边,低声道:“程家人实在是可恶,咱们暗地里再算账吧。”
王知州动了动手指头:“叫姓刘的来。”
“是。”
毕同知和孙州判悄悄出去,王知州坐在椅子里,忽然喉咙里一痒,他用力一咳,咳出来一团咸腥之物,吐到痰盂中一看,痰中带了鲜血。
他眼前立刻一片发黑,心想:“气死我了。”
刘博玉前来时,已经将这一出负荆请罪的戏码打听的清清楚楚,就连昨天夜里那一场武斗也心中明了。
他也知道此时去见王知州,不仅仅是做个出气筒,只怕还会让他做些见不得光的事。
然而不能不去。
避人耳目的进入知府衙门,到了中堂,他立在月台下,等候传唤。
时候尚早,辰时未过,天色却不好,灰蒙蒙,阴沉沉,地面濡湿,总有无形的水汽从石板中氤氲而出,让人立在这里,就遍体生凉。
下人来来去去,一时换茶,一时添炭,一时送药,一个下人从屋中出来,撩起布帘,示意刘博玉进去。
刘博玉大步上前,走进屋中,见屋中只坐了王知州一人,面色不善,便勉强一笑,拱手做揖:“小的见过知州。”
王知州放下药碗,睨他一眼,伸手一揉额头,将刘家的账册丢在地上:“太少了。”
刘博玉赔笑道:“还请知州体谅,实在是不得已……”
王知州冷笑着打断他:“少拿这些话敷衍本官,你无非是想用骡子,自己又不敢出这个头,想让本官去给你斡旋罢了!”
第163章 利益交换
刘博玉连忙摆手:“没有,小人不敢,确实是蝗灾……又是战事,路不好走。”
“蝗虫是吃象牙还是吃胡椒子?”王知州忍着怒火,“我没有精力跟你打花腔,只告诉你一句话,不用骡子的规矩,归根结底,不在莫家。”
刘博玉一愣:“可确实是莫家的规矩。”
“蠢材,”王知州翻腾的怒火喷了出来,“活该一辈子见不得光!只能跟老鼠一样四处打洞!”
刘博玉低声道:“不是莫姑娘……”
“莫、莫、莫,莫个屁!”王知州气的几乎要跳起来,声音也无端高了一截,“莫家原来不管,怎么忽然去管了?还不是因为邬瑾!他要做菩萨、做活佛!要怜悯众生!要做圣人!”
听到这里,刘博玉便知王知州的矛头对准了邬瑾。
可他已经在邬瑾身上折了一个弟弟,万不敢冒险再对邬瑾动手,于是支支吾吾地打马虎眼:“邬瑾能左右莫家的想法?您是不是搞错了?”
王知州跳起来,当场给了刘博玉一个大耳刮子:“蠢货!”
他看刘博玉捂着脸,垂着脑袋不言语,心思一转,冷不丁道:“你是在跟我装傻吧。”
刘博玉松开手,要做一番辩白,然而王知州让程家父子气的呕了血,已经是大不痛快,如今又让刘博玉敷衍,彻底发了怒,扭身拿起茶盏,劈头盖脸摔在刘博玉身上,冷笑道:“刘博玉,跟我装傻,你还嫩点,你爹在我这儿,都是老老实实的!”
把这口气出了,他看也不看滴答着水的刘博玉一眼,又坐了回去:“再敢糊弄我,漏舶商的买卖你就别干了!”
“是。”刘博玉垂着头,茶水把他前胸全都泼湿了,衣裳成片地贴在皮肤上,冷的他手脚冰凉。
他垂着头,神情和目光都是冷的——他是商人,头脑也是商人式的,对一切得失都会做出权衡,若是王知州要求的太高,给出的太少,他自然也会阳奉阴违。
真到了鱼死网破的时候,他手中也攥了无尽的把柄。
他谨小慎微地开了口:“您的意思是……让我想办法杀掉邬瑾?”
王知州上半身往后仰,靠在椅背上:“不能杀他。”
刘博玉飞快的拿眼睛在王知州身上过了一遍,心想气到这个地步了还不杀,必定是有要命的把柄让邬瑾握住了——握住了还不算,还能让王知州忌惮着说一句不杀。
真是厉害。
他小心翼翼道:“您的意思是,给他一个教训?”
王知州不紧不慢道:“明年春闱,凭他的学问,中个进士不是问题,但是考场里,难免会有意外。”
他一边说,一边回忆考场中的情形:“春闱是二月,春寒料峭,坐地冰凉,墨都呵不开,写上几个字,手就冻的发青,考场里,也有人炭烧不好,着火的。”
刘博玉是科考不成,才回家继承了家业,也知道在考试时,把手的再严格,也常有意想不到之事发生。
他便曾听闻有考生在春闱时发疯,士兵镇压的很快,但这考生也撕毁了临近号舍的卷子。
“要让邬瑾落榜,此事——”刘博玉皱眉,“难。”
他拱手道:“并非是小人敷衍,一是京都遥远,天子脚下,达官贵人数之不尽,就是想买个好号舍,都要有靠山,二来,春闱严格,士子生事,终生不得再进,想要找到人行事,也难办。”
王知州点头:“不好办,所以找你办。”
他心平气和不少:“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你们老鼠之间,自然也有道,你的货,不是也送去京都吗?那些买象牙的主顾,总该有能搭上话的吧。”
刘博玉垂着脑袋,慢慢转动了一下眼珠子。
事情再难,也有办法可想——让一个人考不上,比让一个人考得上,要容易千万倍。
幸亏王知州不是让他帮王景华舞弊。
他满脸为难地抬了头,是个忍气吞声的可怜模样:“是有道……小人……勉力一试吧。”
王知州从鼻子里嗤出声音来:“你最好是全力去办,否则邬瑾高中,你这漏舶商,还能干多久?”
“是,是。”
王知州见他迟迟不动,欲言又止,就道:“有话就说。”
刘博玉连忙道:“小人想请知州您帮个忙,小人近来买了一艘船,出海回来,带了一船货物,让济州市舶司扣下了,说是要博买。”
博买便是市舶司贱价买走一整船货物,再转卖出去,谋取巨利。
王知州一挑眉毛:“不错,买卖做的远。”
刘博玉愧疚道:“小人实在是心切,堡寨战火不断,损失太大,这才想试试别的路,没想到出去的时候很顺利,却回不来了。”
“市舶司嘛,”王知州摸了摸下巴,“老虎过去都要拔根毛下来,密州节度使从广州城门过,市舶司能奉钱四十万贯,这衙门可富裕的很。”
刘博玉欲哭无泪:“小人只能请您斡旋一二,否则就要血本无归了。”
王知州冷笑:“你倒是不吃亏,本官让你办点事,你立刻就还上了。”
刘博玉把腰弯的更低:“不敢,实在是赶上了。”
“我看你没有不敢的,船上是有禁榷之物吧。”
“没有,是一船苏木,小人头一回走船,就是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运禁榷之物。”
王知州眯着眼睛:“五成。”
刘博玉瞪大了眼睛:“这……小人……”
他咬牙道:“是,五成,把船要回来比别的都要紧,那条船也花了小人半个身家。”
“滚吧。”
“是,小人告退。”
三日后,刘博玉船上的货物从济州洛水码头卸货,送到了宽州,刘博玉悄悄将货物的五成利送去给了王知州,又叫人将其中一部分苏木搬进了家里。
苏木可以切片蒸香、入药,很珍贵,但是到了刘博玉这里,不仅珍贵,还另有用途。
他吩咐苏名泉:“打开。”
苏名泉持刀上前,试图在木料纹路中找到蜡封起来的痕迹,结果遍寻不到,只能劈柴似的劈砍下去。
一刀过后,苏木让他强行打开,中间是用蜡封的严严实实的南海犀珠。
苏名泉伸手一摸:“这家伙藏的,可真严实,爷,要我说,以后咱们都走海上吧,有这挣头,还走什么堡寨,又累,又要分出去那么多。”
刘博玉眉开眼笑:“都打开。”
几段苏木都被剖开,里面封着的都是珍珠、犀珠、玛瑙珠。
纵然封在了蜡中,无法摇动,但是隐隐有珠光宝气,透蜡而出,让这阴沉的天色都增了光彩。
苏名泉啧啧赞叹:“大爷,咱们弃了堡寨吧。”
刘博玉抓着一把瓜子,“咔咔”地磕,一边磕,一边说话:“你不懂,堡寨是咱们的根,丢不得,再说海上也不太平,万一遇到风浪,连船都沉了。”
苏名泉挖出一大团蜡,抠出来两粒滚圆的珍珠:“这办法,谁想出来的?厉害。”
刘博玉笑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市舶司如此苛刻,下面的商人自然也有自己的道,只要肯花银子,就能打听出来。”
别说几粒珠子,就连禁榷的玳瑁、象牙、犀角、珊瑚,他们都有办法带回来。
苏名泉把珠子挖了满桌,刘博玉看的心情大好,笑眯眯道:“赏你一颗,拿去玩吧。”
“那我挑一颗好的。”
“都是好的,颗颗都是宝珠,那几个人身上的象牙取了吗?”
苏名泉挑出来一粒,对着天光看了看,塞进怀里:“取了,死了两个,这回的骡子不好用,要不是他们露出马脚,船也不会扣下,大爷,我有个想法……”
刘博玉一听他要长篇大论,立刻从小几上捡起一块桂花糕,塞进了他嘴里。
苏名泉有了吃的,咀嚼两下,就忘记了自己要说的话,又拿一块:“好吃。”
刘博玉磕着瓜子,漫不经心地想:“骡子不用在宽州,这总行了吧。”
随后他又想:“程三爷这一架打的妙,省了我不少事,就把这一船货要回来了。”
程家上下,也都觉得妙。
程泰山去王知州府上赔礼道歉,赔偿了无数的珍贵药材,外加一桌席面的钱,他做为认错的一方,丝毫感觉不到屈辱和气恼,所到之处,喜气洋洋,只差几只喜鹊帮他鸣叫。
作为接受赔礼的王知州一方,也没有获胜的喜悦,眉目之间全是愁容,心中和杜鹃似的日夜哀鸣啼血。
而程知府在外不便公然的欢欣鼓舞,还要在王知州面前做小伏低,替儿子赔礼认错,回到程府,才是真正人逢喜事精神爽,破天荒对着程廷生出许多父爱。
他见了程廷必叫“好儿子”,一双蒲扇般的巴掌也在曾经的“孽障”身上反复摩挲,把程廷摸的毛骨悚然,不敢出门。
直到别头试的龙虎榜张贴到宽州,程廷榜上无名,程泰山的慈父形象才轰然倒塌,本就不多的父爱化为乌有。
他火冒三丈,冲到程夫人面前,把人高马大还在撒娇的程廷薅了出来,锤的程廷哭成了活驴。
更令程廷痛苦的是,他的慈母也忽然变成了严母,并没有把他从父亲的巴掌底下救出来,反而在一旁冷眼旁观。
“我要离家出走!我要跟你们断绝关系!”
他一边哭喊,一边想,真是世态炎凉,不就是榜上无名吗,他本来也不爱念书啊。
王知州这时候脸上才露出了一点笑意——别头试对考生格外优待,十中取一,程廷苦读了这么多年,就是蠢成猪也该考上了。
程廷在家里鬼哭狼嚎之际,邬瑾已经在准备前往京都,赶赴春闱了。
今年宽州无秋粮可运送,进京的考生要在九月二十一日,和宽州启明钱庄的商队同行,前往济州,再在洛水换其他商队进京。
九月十九日,邬瑾从知府衙门领取了考贴,收在赶考的竹箱笼内,前几日邬意从书坊中买了一面小小黄布旗子,上书“奉旨赶考”四个字,也插在了竹箱笼上,说插上旗子,就不会遇到山贼。
邬母的包裹已经打了两三天,直到今天都还没打好,拿出来放进去,放进去拿出来,少了怕邬瑾受苦,多了怕邬瑾背着累,十分为难。
眼看着再过两天就要启程,她这包裹却是越收拾越乱,干脆先推着邬父去换银票——有了银子,缺什么就买。
饼铺只剩下邬意一个人看守,忙的团团乱转,整个家里,似乎只有邬瑾还镇静着。
九月二十日,邬瑾还和往常一样,寅末时起了床,穿衣梳洗,烧火煮水,等邬父邬母起来,给他们舀了热水洗漱,又在锅中煮米熬粥。
邬母揭开坛子盖,去夹咸菜,忽然失手打了坛子盖。
明日邬瑾就要远行,这一碎便是不吉之兆,邬母想起上一次春闱时的惨剧,登时五内俱焚,膝盖一软,恍惚着跪了下去。
地上冰凉一片,膝盖一触地,她立刻回过神来,就见邬瑾已经走了过来,搀扶她在椅子上坐下:“阿娘,我来。”
他蹲身收拾了瓷片,拿笤帚扫干净地,归置好笤帚,走到邬母身边:“阿娘,您哪里不舒服?我陪您去看大夫吧。”
邬母摇头,把心头异样压了下去:“不是,刚刚我又拿盖子又拿筷子,一时弄混了。”
她锤了锤膝盖:“老了,活到这个年纪,就由不得自己,心里再要强,身体也吃不消了。”
邬瑾伸手替她捂着膝盖,笑道:“那您今天就歇着,我正好心里慌,您跟爹一起去趟庙里,给我拜一拜,求个平安符戴在身上。”
提起此事,邬母倒把方才的不祥之兆忘了,一拍大腿:“我差点忘了。”
她赶紧站起来,又去夹咸菜,放在砧板上切成丝,揭开锅盖搅了几下,冲着外面大喊:“他爹,叫老二起来!吃了早饭,我们就去庙里拜拜,让老二看着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