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安分守己当昏君by顾四木
顾四木  发于:2024年03月10日

关灯
护眼

见皇帝有不快之色,王振立刻把其余话吞了下去,应声而去。
朱祁钰是在乾清宫外的宫道上遇到于谦的。
“于侍郎不必多礼。”朱祁钰客客气气伸出手,扶住了给他见礼的朝臣。
这是朱祁钰第二次面对面免于谦的礼。
上一回还是今年的新岁。
大明朝有定规:大年初一,文武百官、四夷朝使在奉天殿向皇帝拜贺新岁,而大年初二,朝臣们还要在奉天门东廊,给亲王贺新岁。*
除此外,作为开府出宫的亲王,朱祁钰跟朝臣们几乎无甚往来,安稳做他的亲王。
不过,虽然之前只见过一次,朱祁钰还是清清楚楚记得这位于侍郎的——
这世上有种人,哪怕只见一次也不会再忘记。
朱祁钰与于谦两人一同步入乾清宫大门,刚绕过琉璃影壁,就见王振昂首立于殿外阶上。
四月的日光,将王振身上的锦绣蟒袍映出绚丽的色泽。
这也是大明的一道奇观了:蟒袍对朝臣来说,是有大功才能赐下的珍贵袍服,是为‘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然而,服侍帝王的宦官,却可日常穿蟒服,系鸾带。[2]
此时王振身着金贵的蟒袍鸾带,腰间悬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玉制牙牌,加上他还为自己特制了珍珠、青红宝石、珊瑚等珍宝编成的牌穗。
往这一站,整个人当真是威风煊赫,珠光宝气。
……晦气。
这是朱祁钰与于谦两人不约而同的心声。
其实以王振跟皇帝的亲近,一般他都是时刻跟在皇帝身边,负责门外迎候文武百官的多是小宦官。
没想到今日他们一进乾清宫门,迎头就撞上王振。
论礼,作为宦官,王振此时应该赶紧迎过去给亲王见礼,然后再宣皇帝的口谕,好生引着奉召面圣的两位进门。
然而,这是王振。
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依旧站在台阶上,双手背在身后玩着拇指上的翠玉扳指,居于高处目光下睨,身形动也不动。
是种无声却傲慢的等待与催促。
王振在等——
等着眼前的郕王先向他问好,等着兵部侍郎于谦对他俯拜行礼。
是的,王振在等朝廷三品大员对他跪拜请安。
毕竟,这对他来说,是件很正常的事儿,也是以往发生过无数次的现实——别说一个区区三品兵部侍郎了,朝廷东阁议事,哪怕是公卿都得向他趋拜行礼。
姜离此时正坐在殿内临窗的榻上,从推开的小半扇窗中,看到了这一幕。
皇帝正在窗后看着。
王振也知道皇帝在看着。
不过,帝王的注目,非但不会让王振收敛害怕,反而给了他更多的底气——
就像几年前皇帝在百官前给他尊荣,为他撑腰一般。
彼时紫禁城三大殿正式落成。
有此吉庆事,皇帝便在新大殿设宴宴请百官。
按旧例嘛,这种级别的宫宴自然不是宦官能列席的,就算出现,也应该老老实实在皇帝边上站着伺候。
这可给王振委屈坏了:皇帝年幼登基,他一直辅佐在皇帝身边。在王振心里,他就跟周朝的周公摄政辅佐周成王一样一样的,这么重要的身份地位,居然不配有个座?!
这种僭越至极的话,王公公不光在心里这样想了,还在大庭广众下就这样说了。
照理说,古往今来,别说宦官了,哪怕是宰辅重臣说出‘摄政’二字,只怕家族都要消消乐(本朝知名首辅张居正沉痛点头)。
然而听说了王振自比周公后,朱祁镇不但没有为这句话生气,反而表示赞同,并感同身受为王周公不得入正殿宴席而怏怏不乐(上为蹙然),之后当即命人开东华门迎王振入内。
还开了最隆重的中门!
百官:……人比人气死人啊,那我们这群为避讳帝王至尊,走侧门进来的朝廷臣子算什么?
算衬托陛下你家王先生高贵的一环吗?
更令文武百官心梗的是,他们不但得眼睁睁看着皇帝开了中门迎王振,还得顺着皇帝的心意,起身拜见王振,给他行礼。
得皇帝亲诏,又见中门大开百官望风而拜,恼火的王振才算找回了这个面子,终于展颜而笑。
王振笑了,皇帝也就满意了。
故而,知道皇帝坐在窗后看着,王振毫无收敛之意,下颌反而抬得更高了:于谦这个侍郎,从前就很不识趣,又不给他行礼又不给他送礼,很落了他的面子。
今日,他是特意出来‘堵’于谦来着。
在陛下跟前,你敢不行礼?
若于谦依旧对自己不恭不敬,正好陛下都亲眼看着呢,都省了他转述告状了——
比如现在,看着肃立不动的于谦,王振心里的小人已经在控诉:陛下,你看他,你看他!
看着呢。
殿内,姜离放下了手中的茶盏。
从史书上看到王振的作为是一回事,如今直接看到活蹦乱跳的王振站在外头,下巴抬得老高,等着眼前的于谦给他行礼的真实场景,又是另一种感受了。
姜离没有明英宗的‘真爱’滤镜,觉得王振这背影,真是越看越欠。
她将窗扇推的更开了一些。

第3章 郕王朱祁钰
这是一个明媚高张的春日,紫??禁城内的重重琉瓦飞檐,摇荡晴晖,春光宛要醉人。
然而朱祁钰的心情却是风雨如晦。
眼前的王振,带着理所应当的倨傲,等着他这个亲王先开口??问好。
朱祁钰抿了抿唇,心里很有些委屈——主要是这个问好,并不是一句随意的‘诶,王公公,今儿天不错啊’的寒暄客套。
这个问好,是得他这个亲王客气称呼王振一声“先生好。”
为什么要做到如此?
因为,皇帝本人对王振的称呼就是‘先生。’
先生,师也。
王振早早陪在幼童版朱祁镇身边,陪他长大进学,日夜不离守在身边,行管束劝学之事,故而在朱祁镇眼里,王振可不只是服侍他的宦官,那就是他的贴心好老师。
说起来,明朝皇帝、王爷都有自幼随侍的宦官,亲近的多以‘伴伴’‘大伴’呼之,显出主仆情深。
然而朱祁镇对王振的‘先生’二字,显然是上到另一种高度了。
皇帝都如此礼遇,也别怪朝臣们风行草偃地跟随。
上行下效原本就是世态常事。
许多官员甚至公侯宗亲,为了上体圣意,都会唤王振一声“翁父”!
更能豁出去不要脸的臣子,还会把自己的胡子也剃了,然后跑到王振跟前无中生爹讨好道:“父亲大人您都没有胡子,我这做儿子怎么敢留呢!”
丝缕旧事在朱祁钰的脑海中翻腾,如同日光下纷飞的尘埃,起伏不定。
其实,他今日想的多,那声‘先生’如鲠在喉,正是因为身侧落后半步站着的于侍郎——
朱祁钰本身是个温和性子,行事颇易受身边人的影响。
若此时他身边站着的,是那群积极认爹认爷爷的官员,围着王振大肆恭维吹捧,氛围到了,朱祁钰也能随着唤一声先生,把场面敷衍过去。
可此时他身旁的于侍郎,身着三品朝臣的朱绯官服,萧萧肃肃立在当地,没有一丝要给王振行礼的意思。
于谦站的坦然又坦荡——翻遍大明律,没有朝臣向宦官行礼的条例。
有这样一个人站在身侧,如对着一面澄净如水的冰镜,清净映着世上不合道理之事。
于是,‘先生’这两个字,朱祁钰就说不出口,像是一把酸涩的青梅哽在喉中。
他忽然又想到,那位剃胡子讨好王振的官员,几年前就被王振拉拔到跟于侍郎的一样的三品,身居工部侍郎要职(掌举国上下工程,诸如土木、水利、矿冶等基建,肥差)。
跟如此同僚在朝堂并立,于侍郎在朝上在官署办事,心中也会有跟他方才一样的委屈吗?
朱祁钰飘来飘去的思绪,被推开窗扇的声音打断。
他抬起头,看到推开窗扇的皇上。
那是一张朱祁钰很熟悉的面容。
毕竟是亲兄弟,面庞总有几分相像。
然而从开始懂事起,朱祁钰就清楚,每个人也在告诉他让他清楚——哪怕年龄只差一岁,哪怕生的有几分相似,他们兄弟俩的路也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将来要做手握天下的皇帝,一个要做安分的亲王。
两人并非一母同胞。
朱祁镇的母亲原是孙贵妃,因父皇爱重,又因胡皇后无子,便废胡皇后立孙皇后。
自此,朱祁镇便成了长子与嫡子,是无可争议的太子。
这是争不得的。
而他,朱祁钰很早就明白,他算是……备用品: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皇帝就俩儿子,万一太子出了意外,还能有一个备选顶上。
而且,他还不是一朝的备用品。
父皇驾崩后,兄长顺位登基。
但兄长是年不足十岁便继承大统,于是在朱祁镇长大,并生出下一代前,朱祁钰还是那个备用品。
为此,哪怕他成年、开府、大婚,也没有出京就藩,依旧留在京城的郕王府。
这也是有先例的——他的父皇朱瞻基,早年子嗣情况堪忧,是年近三十才有长子朱祁镇。
在此前,宣德皇帝朱瞻基也把其余的九个弟弟都只封王不令就藩,就留在京城当皇位预备役。
朱祁钰在心里盘算着:如今皇兄也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只是长子还不足两岁,恐婴儿养不住,故而他还被留在京城。
但再过两年,等皇兄再添几个皇子,亦或是皇长子身体康健立住了,他也就该去藩地,结束备用品期了。
既然是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成长经历,有着‘备用皇储却又百分之九十九永远当不上真正皇储’的尴尬,朱祁钰行事自然就奔着不招惹、不出错、不得罪人去。
对朝臣是这样,对御前人更得是这样。
所以王振对这位年轻亲王,也看作寻常,并不恭敬。
看到窗后的皇帝目光转也不转注视着这边,朱祁钰叹口气:啊,陛下大概是在提点他敬重王先生吧。
说起来先帝只有他们两个儿子,年纪相仿,朱祁镇又九岁就登基了,两人甚至都还没来得及为皇位发生什么龃龉。
因此,他们兄弟俩之间的情分,在皇家淡薄的亲情中看,还算是说得过去。
但问题是,这感情深浅,得看参照物怎么选。
他们兄弟俩放在动辄要搞死对方的皇家兄弟里,能算是关系不错的那一档,但肯定完全比不上朱祁镇对王振的深情厚谊。
因此朱祁钰面对王振时,也只有客气容让,以免他寻自己的麻烦。
毕竟,过去几年里因对王振不敬而被他折腾的朝臣,在朝上一抓一把。
朝臣先不去说他,最让朱祁钰身受唇亡齿寒心惊肉跳的,当然还是跟他身份相近的宗亲遭遇——
驸马都尉石璟(朱祁镇姐夫),因为骂了偷盗公主府财物的宦官吕宝,而吕宝又恰好是王振的人,就被王振记恨上了。
而王公公在打击报复这件事上,倒是很平等地做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管你是不是皇亲国戚,得罪了我下场都一样,诏狱里呆着去吧!
当即招呼他的狗腿子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寻了个由头把石驸马整牢里去了。
此事给了朱祁钰极大的震撼:在他印象里,皇兄对驸马姐夫挺不错的。
之前石驸马有过违法乱纪行为,甚至还是‘私扣流民,逼买田地’等祸害百姓的重罪,搞到六科十三道御史一起弹劾,结果皇兄都只维护道驸马已经知错了别罚了,又警告了一句‘再犯不宥’就抹过去了。
但这次,石驸马只是骂了王振的人,都不是当面得罪了他本人,就进了锦衣卫的诏狱!
很是脱了一层皮才出来。
而没有残废着或是横着出来,都得感谢他祖上八辈子积德,娶了公主。
朱祁钰自问,比起倒霉的石姐夫,他这个亲兄弟虽然姓朱,在皇兄心里地位要更重些,但显然,跟真正的‘龙之逆鳞’比,还是差到十万八千里外去。
那还说啥?叫先生就先生呗。
这是保荣华,甚至是保命啊,不寒碜。
然而今天,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
就在朱祁钰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但还没来得及开口前,就听得身后于侍郎先开口了。
于谦声音不高不低,语气不卑不亢,清沉如玉片嗡鸣:“王太监,陛下召见,劳烦通传。”
朱祁钰当即忍不住转头。
年轻亲王的惊讶,一时掩盖不住,像是清浅泉水里的活泼红色游鱼一般清晰可见。
于谦毫不费力,就能从郕王眨巴了两下的大眼睛里读出他的心声——
你叫他什么?王太监?
平心而论,这会子太监并不是啥骂人的词儿,就是个中性的官职描述。但,但,但……
如朱祁钰方才所想那般,这宫内宫外,因皇帝称王振一句先生,其余赶着他叫爹和爷爷的人多而且多。
便是有些骨气的朝臣,实在叫不出‘翁父’这种不要脸的认贼作父称呼,但为了自身官职与性命安危,当面也得敬称王振一句内相(宦官又称做内臣,故而宦官首领放尊敬了可捧一句内相)。
最不济,最起码,也得是一声和缓的王公公吧!
王太监,这可是数年不闻的新鲜称呼。
于是朱祁钰听到这个名词后,是下意识转头,有些不可控制地呆望于谦怔了怔。
鸦羽似的眼睫,缓慢眨了两下,似是要把这位传说中的于侍郎看的更清楚些。
两息后才回神,不由又转头看王振。
在朱祁钰看来,‘王太监’这三个字以及于谦如修竹般肃立的身影,就像是竹藤在王振脸上狠狠抽了一下似的,让他脸色当即变了,透出愤恨的红色来。
王振脸上露出一抹显而易见的杀意。
“大胆!你……”
尚书邝埜听闻皇上忽召于谦,也忍不住担忧沉吟。
齐汪性子急,忍不住游说邝尚书赶紧找找关系准备好捞人。
“大人,廷益这些年不在京中,到底没有亲见,可王公公的行事,你我不清楚吗?”
正如朱祁钰会想起跟他身份相仿的倒霉宗亲一样,朝臣们自然对同僚们的遭遇更有切肤之痛——
之前有一位大理寺少卿薛瑄,就是因为见了王振没拜没奉承,王振当即记仇,没多久就把薛少卿整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中去,差点搞死。
差点搞死,都是薛大人福大命大。
其余人可就不是差点了。
齐汪声音涩然伤感:“大人还记得刘公吗?”
邝埜眉目间也浮现出沉痛之色。
齐汪说起的刘公,是从前上书直言过王振擅权的翰林刘球。
擅权两字直戳王振心窝,很快,刘球就被抓进了诏狱,不日身死。
只是,并不是经过法司定罪死在刑场上,而是在某个深夜死在了锦衣卫的牢狱。且是被残忍肢解,死无全尸,家人最终只得到一条手臂安葬。
至今,齐汪闭上眼,眼前还能清晰浮现出刘球之子刘钺捧着父亲手臂而去的身影。
那一日同僚残躯上落下的血色,在他心头从未褪过,红的刺目锥心。
然而,就算一位翰林受私刑死于狱中,也只是像水落入水中,再没人提起。
“总不能让廷益如刘公一般。”
“大胆,你……”
这是王振要对于侍郎发飙。
“梆!”
这是有人的头遭了殃。
在场诸人(包括廊下负责守卫帝王的锦衣卫),都错愕见到一道黑影‘嗖’飞过来,精准砸到了王公公头上。
“哎哟!”王振抱头痛呼。
姜离还保持着投掷的动作,就听6688夸奖道:“准头不错诶。”毕竟系统也不给用户加什么武力值,这属于她自带技能。
姜离心情好点了,笑眯眯谦虚:“基本操作。”之前她在学校里铅球比赛还拿过第一名呢,看来工作几年也没生疏。
姜离扔出去的是敲钟用的铜杵。
金钟玉磬,于皇家都是宗庙祭祀、朝会的重要礼器。
如今殿内就摆着几个小型的钟磬。
这还是姜离开启皇帝模拟人生任务后,不适应身边乌泱泱都是宫人,且眼角眉梢时时注意着自己的举动。
于是就令专管皇城金银珠宝的内承运库送了几个过来,平时屋内并不留人,要唤人的时候就敲一下。
其实,她本来想要个木鱼敲敲,除了唤人,顺便还能积攒功德。
但无奈木鱼声不够大,只好作罢,换了分量十足,音质清亮悠远的钟磬来。
方才姜离从窗后看王振的举止,越看越觉得欠,越看越觉得手痒。
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精巧的明代御用茶盏,轻轻放下了。
不值当。
姜离环顾四圈,很爱惜财物的挑了这根颇有分量,又摔不坏的铜杵。
杵,也就是棒槌。
棒槌砸棒槌,最合适不过了。
头被砸的嗡嗡作响,白天就见到星星的王振并没有当即惶恐请罪,只是疑惑又委屈地看向皇帝:陛下这是想砸别人失手砸成了我?
朱祁钰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惊恐:啊,病了的皇上看起来好暴躁,竟然还错手砸到了他的王先生!
姜离看懂了他们的眼神。
做个人好难。

“老奴见过郕王殿下。”一道有些苍老的声音自王振身后传出。
乾清宫殿内另走出一位锦绣蟒袍的宦官。
朱祁钰认得这个人:现直殿监太监兴安。
与王振一样,兴安也是当年被先帝点去伺候太子朱祁镇的。
他比王振还年长不少,是洪武二十二年生人,永乐年间入宫,现已年近六十。历经了几回朝代更迭,又在这宫中熬了几十年,身上有一种历经世事的沉稳。
当年先帝还在的时候,兴安在东宫的地位还要高于王振。
只是他为人老成,掌的多是外事,论跟朱祁镇的情分,可就比王振差出十万八千里去。
于是这些年越混越惨,被王振踩的不轻,直接排挤出了司礼监,甚至经年难得面圣。
王振脑瓜子尚且嗡嗡作响,眼前看人还是重影成两个三个的,但也不妨碍他在看到这个熟悉老同事的时候厌烦皱眉——
早在太皇太后仙逝,这宫里再也没人能约束他的那一年,他就以兴安年迈为由,蹿腾着皇帝把兴安调去直都监养老去了。
直都监,听名字好像挺威风,但其实是管打扫紫禁城各殿卫生的,是内府二十四衙门内出了名的下下之所。
几年下来,陛下应当都把这人忘了才是!
谁料这回一病,昨儿陛下就念叨起先帝年间的旧事,起意召兴安过来说话。
今日竟然还阴魂不散在乾清宫打转!
王振冷眼看着兴安规规矩矩去给郕王请安,又停在于谦面前,抬眼端量了下才轻声道:“于大人,经年不见了。”
兴安静然苍老的语气里,有着几分重见故人,然而故人跟自己一样越过越惨的唏嘘。
不过他很快隐去这点伤感之意。
与郕王和于侍郎见过礼后,兴安并没有第一时间引着两人进殿,反而转头对王振道:“方才陛下吩咐,让王公公将御用铜杵拾起来。”
王振一愕:我捡?我亲自捡?我要在这些人面前弯腰?
他忍不住再回头去皇上。
却见窗后的皇上手里又拎了一根铜杵,正在漫不经心敲着窗棂,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听着他的头就疼。
王振心里一突。
不管他在公卿百官跟前多么耀武扬威,可他一切的‘威’都来自于身后的皇上。
无论皇上今日到底是为什么不高兴了,不但误砸了他,这会子还要他亲自去干活,但王振是没有胆量明着抗圣意的。
铜杵砸过他脑袋后,滚到了台阶中段,正在如今郕王三人所立之处的前方。
王振只得走过去,忍着方才被砸的头晕眼花,弯腰捡拾。
兴安欣赏过这一幕后,方请郕王与于侍郎入内面圣。
王振下意识就要跟进殿去。
然而兴安拦住了他并且抽走了他手里的铜杵,又亲自带王振往西侧偏殿走去:“陛下龙体不安,故而昨儿吩咐我请一尊佛像回来。”
他语气幽微,如同廊下暗影一般:“论起来这宫里有谁,比王公公你对陛下的忠心更诚呢?陛下自然也只放心你一个。”
两人在西配殿门口停下。
兴安示意王振往里看:“王公公先在这敬敬佛祖吧。陛下方才有口谕:待见过郕王殿下与于侍郎后,会召你前去的。”
明明是四月的天儿,韶景暖阳,草木荣华,殿内摆的又是宝相庄严的佛像——可不知怎的,王振却觉得冷气儿从骨头缝往外冒,面对着佛祖金身,竟然生生打了个冷颤。
朱祁钰进门的时候,还很有几分担心皇上诘难。
好在王振没跟着进门告状——朱祁钰转头不见了兴安与王振,还以为王振去寻御医看脑袋了。
两人循例面圣见礼。
听皇上命赐座,朱祁钰放下了一半心。
姜离转头对已经等在那里的御茶房小宦官道:“八宝,把茶册拿来。”
御前侍候的宦官,名字都是成套的朗朗上口,姜离第一天就记住了:三合、四喜、五福、六顺、七巧、八宝。
八宝才要将茶册捧至御前,就听皇帝道:“让郕王与于侍郎点选。”
姜离过来才三日,因休病假只能吃规定的病号餐,但茶点倒是不拘着。
她便见识到了明朝茶的物种多样性:各类诸如龙井、大红袍等名茶自不必说,让她感兴趣的,还是各种各样的混搭的泡茶。
当真是万物皆可泡——
诸如“蜜饯金橙茶”“桂花木墀茶”等都算是正常花果茶,而“胡桃松子泡茶”“榛松泡茶”,则是姜离从前没喝过,但想一下也能理解的果仁茶。
然而,还有些是她听名字就大大的脑袋冒出大大疑惑:比如土豆泡茶,青豆盐笋泡茶……
尤其是她还看到了芫荽春不老芝麻泡茶:春不老就是雪里红,姜离记得家人还会拿这种菜腌咸菜,而芫荽就是香菜,再加上炒香的芝麻——这哪里是茶啊,要是再添上一勺香油,这不就是吃火锅的油碟嘛。
各种稀奇古怪的茶,姜离都准备一一尝尝。
反正,来都来了。
宫中各色泡茶,排列组合起来就有数百种,还会随着季节更迭换新(毕竟许多果仁疏菜水果有时令),御茶房就按月把茶单都列出来整理成册,供皇上随心选择。
姜离从前日点到现在,还没喝过一杯重样的茶,口味天差地别。
因此今日初见,她也没直接让人上茶,而是让八宝把茶单给于谦和朱祁钰两人,让他们自己选。
也正好看看两人是什么偏好,方便将来投喂。
八宝忙将茶册捧到郕王殿下跟前。
朱祁钰心下不由更安稳了一点:皇兄又赐座又赐茶的,不是要找茬的架势。
只希望将来别在王振挑拨下,重新翻旧账。
朱祁钰低下头看茶册,心情有些复杂:哪怕待在王府远离朝廷,也止不住那些纷纷传到他耳中的王振那些滔天恶行。
这些年谄官贪官横行,朝廷开支无度,四境祸乱频生,朝臣如万马齐喑明哲保身……
天下无不是之君父,所以人人都骂王振擅权,欺瞒圣听阻断言路,皇帝是被蒙蔽了。
可,王振能这样擅权恣意妄为,以至于满朝文武王公勋贵,俱受制于逆阉,又是谁宠信纵容出来的呢?
这话就绝没有人敢提了。
朱祁钰也只敢偷偷想一想,觉得在哥哥手下混日子,没有亲爹在的时候好。起码父皇在,不会让他给一个太监行礼叫先生。
但话又说回来,朱祁钰见兄长以皇帝之尊,也是这般尊敬称太监先生的。
所以在这件事上,朱祁钰心里清楚,皇兄倒不是要刁难羞辱他,而是真的觉得他该这么做。
正因如此,朱祁钰心中才越发心乱如麻的无语: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啊!
其实曾经作为社畜的姜离,很能够体会朱祁钰的心思——
就仿佛是,你有个违拗不得的顶头上司,他未必是格外针对你要害你,但问题是他本人是个二百五,三观迥异常人,相处起来难受不说,他做的事儿还常常会不自知的创飞你。
姜离:理解,同情。
而理解过后,她就先把郕王放到一边,目光转移到于谦身上。
大明朝有定规,官员朔望(每月初一、十五)大朝奏事、谢恩等正式场合,需着公服。而常朝视事,每日衙门当值着常服便可。
今日面圣是事发突然,于谦自是未着公服,只是一身三品官员的绯色常服。
常服,便是后世影视剧中最常见的明朝官员服饰,胸前有一块绣有动物的织物,是为补子:文官绣禽(诸如仙鹤、锦鸡、孔雀),武官绣兽(狮子、虎豹)。
这很方便人远远的辨别出一个大臣是文是武,又是几品官。
毕竟补子的面积比人脸大好几圈,醒目的很。
世人也多是先敬罗衣后敬人,连佛祖菩萨都要金身。
故而多少官员一辈子拼的就是补子上动物的升级。若不算爵位,文官升到头是仙鹤,武官升到头是狮子。
姜离的目光落在于谦身上。
这是她亲眼见到的第一件大明臣子的官袍,也就先凝神看了眼补子上的绣纹,是一只锦绣孔雀。
之后,姜离看向了于谦本人。
三品官员,朱袍鲜亮,补子上又是一只粲硕孔雀,然而这些浓烈之色,却叫他的端然神采压了个十成。
姜离在近距离看清于谦的面容的瞬息,不由就想起了昨晚加班看于谦史料里的形容。
明朝官场是很看重容貌端正的,且大明皇帝多颜控,从朱元璋起,历任皇帝殿试,多有看脸排名次的,比如按试卷某某该是状元,但一看颜值准状元长的不够好。那行吧,你往后稍稍,让那个长的更好看的来当状元。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