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 by銮音
銮音  发于:2023年12月05日

关灯
护眼

现在,许季陵做了这个出头鸟,其他不同意开海禁的官员也接二连三出列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心思想还是许季陵那一套,祖宗家法不可改,陛下三思。
便是连如今的兵部尚书都站出来附和许季陵。正宁帝放眼看去,朝堂上竟也站出来了不少反对的官员,不说一半,三分之一还是有的。
正宁帝也没有太过惊讶,祖宗家法,海禁多年,本朝对海上贸易之事了解并不深。萧景曜列出的海上贸易利润确实动人心,但换个角度想,海上贸易利润如此巨大,若是萧景曜做成了,日后海上贸易的重要性定然大增,朝廷也会有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在海上贸易上。
朝中资源有限,海上贸易分了一部分,那必然就是从其他官署衙门嘴里抠肉。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正宁帝高坐在龙椅之上,将底下官员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
福王眉头微皱,抬脚就准备出列,却被正宁帝一个眼神制止,只能抿着嘴站在原地,继续听着这些人不断附议附议,整个人的情绪都低落了下去。
又不让他们来办这事儿,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萧景曜都把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列了出来,这些人就不心动吗?
这时,胡阁老向大家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战斗力。
见朝中附议的人差不多都附议完了,胡阁老镇定捧着笏板出列,朗声道:“祖宗家法未必不可改。当年太/祖皇帝为了监管百官,设立锦衣卫,后来又自行废除。等到太宗皇帝在位时,又重新设立了锦衣卫。可见世易时移,一朝有一朝的情况,不可完全照本宣科。如今海上匪患已除,海边百姓若是想要出海做买卖,也可让他们试一试。哪有让人守着宝山还让他们吃糠咽菜的?”
许季陵撸起袖子,对上已经成为首辅的胡阁老也不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太/祖皇帝时期辩到了本朝,互相不知扔了多少史料,斗了个旗鼓相当。
最终,胡阁老冷哼道:“据传海外有天赐良种亩产惊人,活人无数。许御史你且说,你知道了这个消息,还会拦着朝廷开海禁吗?”
许季陵神情一滞,第一反应就是,“既然是天赐良种,怎么可能不降在大齐?”
第二反应则是,“就算此事为真,朝廷也可特地派出官船出海寻找,不必开海禁,让临海百姓全都被利益蒙了眼,更不能让那些狼子野心的蛮夷将船开到我们大齐的海边,妄图登岸!太宗皇帝在位时,就有金发碧眼的蛮夷开着大船而来,满口鸟语,还同我们大齐水师战了一场,最终不敌我们,灰溜溜逃走。这些个蛮夷,能有什么好东西?”
许季陵就是最纯粹的天/朝上国心态,看哪个国家都是蛮夷,拿鼻孔瞧人,从未将他们放在眼里过。
这也是大多朝臣的心态。
胡阁老却反问他,“你上下嘴皮子一动说得轻巧,真到要赈灾的时候,你来出钱粮?”
许季陵讷讷,“那不是还有倭岛运来的金银吗?”
胡阁老冷笑,“没有粮食,给你再多金银,你能填饱肚子?”
更何况萧景曜曾经提过,说是不能一下子让大量白银流入市场,这样会造成什么通货膨胀,以前一百文钱就能买到的东西,以后可能就要一两银子才能买的到。
两相一算,合着倭岛那边的金银等于没运。
还耗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
那岂不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忙活了好几年,以为自己发大财了,国库满满当当,结果还亏了本?
这样赔光裤衩子的买卖,胡阁老必然是不能干的。
现在国库里,从倭岛运过来的黄金和白银都是单独存在一个库房的。胡阁老还汲取先前银库失窃案的教训,每天查府兵查得可仔细了。就算他现在不在户部,都会时不时问一声现任户部尚书守银库府兵的情况。
看来是被上次的银库失窃案给弄出了心理阴影。
关于开不开海禁一事,朝中又陷入了僵持。
萧景曜也猜到了他那封奏折一递上去,朝廷不知道要吵多少次架。
这会儿萧景曜还有点小遗憾。遗憾自己现在不在京城,不然的话,萧景曜还能再来个舌战群儒,和其他反对开海禁的官员们一决高下。
别说许季陵有些想念萧景曜,萧景曜也有些想念许季陵了。在闵州当总督,都没人跟自己唱反调了,萧景曜现在实在想高歌一曲,“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废话,闵州官场一大半官员都被萧景曜给关进大牢里了,谁还敢和他唱对台戏啊?
像郦照磨这样不和邓书棋等人同流合污的官员终于等到了得见天日这天。不用违背良心的事,不用拍上峰马屁,不用左右逢源,不用想方设法给上峰送礼,只要有能力,就能被提拔。
萧景曜用一场大清洗告诉闵州所有的官员——
闵州官场,能者居之。
只会阿谀奉承送礼走后门,滚蛋!
和豪强沆瀣一气的,哦,这个已经蹲大牢准备砍头了。
闵州上下风气为之一清。
萧景曜再想做什么事,其他官员只有附和的。
萧景曜却笑道:“不必当惊弓之鸟,我惩治人,都讲究证据。你们既然没有干作奸犯科之事,面对我,又有何惧?我若有哪些不妥之处,你们尽管指出来。毕竟我才来闵州两个月,对闵州的民情自然不如你们了解。我们是要一心为闵州百姓带来好日子的,有不合适的政令,你们得及时告诉我。”
郦照磨对萧景曜的性格更了解一些,好歹也是和萧景曜相处了一阵子的人,郦照磨面对萧景曜,倒是没有其他官员那么拘谨。
虽然郦照磨一开始听到萧景曜从卷宗里查到了范无疾和邓书棋等人犯事儿的证据时,后背的里衣都被冷汗给打湿了。
回过神来后,郦照磨对萧景曜愈发佩服得五体投地。怪不得人家能年纪轻轻就当上总督呢。郦照磨掌管照磨所那么多年,对于卷宗可比萧景曜熟悉多了,他都没发现一点不妥之处。萧景曜隔三差五来照磨所逛一逛,随手翻一翻卷宗就能发现其中的蹊跷之处,那真是生来就该当大官的。
这样抽丝剥茧的本事,一般人没有。
郦照磨也因为踏实勤恳,升为了福安县的县令。现在该叫他一声郦县令了。
福安县同样临海,萧景曜在梁千山给他的闵州舆图上研究了许久,觉得福安县这个地方最适合造一个港口,然后从港口出发,通过东海,直奔马六甲海峡,控制住亚洲大陆这一片的海域。
说不准还能再在大齐来一个下西洋的活动,去欧洲和非洲看看。
干掉了四大家和邓书棋等人后,萧景曜终于能去段氏造船厂看一看了。
本来萧景曜来闵州就是为了看看蒸汽船的进展的。但萧景曜怕打草惊蛇,让四大家的人察觉到了他的意图,愣是忍着没去造船厂,而是和邓书棋等人虚与委蛇。
这一耽搁就是两个多月,萧景曜也很关注蒸汽船的进度。
当初段研究员离京时可是对萧景曜说过,给他一年的时间,他能把蒸汽船给造出来。
科研人员很少说大话,研究院那些以公孙覃为首的技术大佬,个个儿都严谨得不得了。在判定事情能否做成时,只会说概率。像段研究员这样信心满满的,倒是少见。
这倒不是段研究员说大话,而是他对自己的技术有着强烈的信心,又是段氏造船厂的嫡系子弟,回到造船厂,只要埋头做研究,造船厂会全力配合他。实验条件充足,人手也充足,就差时间。
萧景曜还在等朝廷的回信。开不开海禁,蒸汽船肯定都会出海,萧景曜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等到开春,萧景曜顺便还带上了顾希夷和小汤包一起前去造船厂。
段氏造船厂就在福安县,闵州水师也驻扎在这一带。
萧景曜设想在福安县设港口,就是看到了福安县这样优越的条件。
要威慑力有水师,如果船出故障了,立马就能去段氏造船厂请人来修,多方便!
小汤包坐在马车里,双手捧着一张春饼,吃得香喷喷,还时不时往窗户外头看一眼,吃完春饼又啃柿子,间或往嘴里再塞一颗枣子,嘴巴就没歇息过。
等到了福安县,太阳当空,暖意洋洋,萧景曜索性又带着顾希夷和小汤包去了海边。
这可是小汤包第一次看见大海,小家伙兴奋极了,好奇地在沙子上蹦蹦跳跳,又蹲下来学着其他人的模样,伸手抓了一把沙子,又警惕地抬头看向萧景曜和顾希夷。
见萧景曜和顾希夷都面露笑容看着他玩沙子,小汤包瞬间兴奋起来,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玩沙子弄脏了衣裳而挨训,开开心心地用沙子堆起屋子来。
托萧景曜开发了各种类型的积木玩具的福,小汤包可是个玩积木的高手,堆起东西来自然也不在话下。他嫌堆房子太过简单,竟然吭哧吭哧堆出一小条长城来。
只不过堆完长城后,小汤包的注意力就被前来赶海的人给吸引住了。
天啦,沙子里面还能捡到许多香喷喷的海鲜!
有蛏子有海带,还有螃蟹和章鱼,海边还有大大的海螺,海蛎子,蛤蜊,小汤包都觉得好玩又好吃。闵州靠海,桌子上自然少不了海鲜。小汤包来闵州后,就掉进了美食的天堂,每天吃饭都开开心心的,是和京城全然不同的口味,小汤包接受良好,照样吃得肚皮溜圆。
现在,小汤包看着来赶海的人,左一个蛏子,有一只螃蟹,双眼都要放出光来,蹦跶闹腾着要一个小桶,他也要去赶海!
随行护卫连忙提了个桶跟在小汤包后面,还有几个人四下散开,在各个方向保护着小汤包。
萧景曜和顾希夷并肩而立,吹着海风,望着湛蓝无垠的大海,忽然就生出了一股岁月静好的安宁来。
不远处的小汤包抓到了一只不到他手掌一半大小的小螃蟹,开开心心地把它扔进桶里,甚至兴奋地在沙子里打了个滚。见萧景曜和顾希夷没跟上来,小汤包的胆子愈发大了,将自己埋进沙子里顾涌顾涌,带着一身的沙子大笑着向萧景曜奔来。
萧景曜不由摇头失笑,侧头对着顾希夷说道:“这小子真是玩疯了。看他那么喜欢玩沙子,不如我们在总督府里给他造个小沙坑?”
萧景曜倒没有什么小孩子一定要干干净净不能玩沙子的想法。他上辈子上学的时候,学校也有沙坑呢。虽然是用来跳远的,平时也有一些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跑去玩沙子。福利院同样有沙坑,大家开开心心堆城堡,堆乌龟,长大后回想起来,也是极为有意思的回忆。
小孩子就是喜欢各种各样的好玩的。小汤包喜欢玩沙子,给他造个小沙坑也没有什么不可。反正这边沙子多的是。
噔噔噔跑过来,在沙滩上留下一串小脚印的小汤包听到了萧景曜这话,立即举起双手大声欢呼,“爹爹娘亲真好!我有小沙坑了!”
顾希夷也忍不住笑了出来,偏头嗔了萧景曜一眼,“你就宠孩子吧!”
哪家父亲看到孩子玩沙子还特地在家给他做个沙坑的?
也就萧景曜能干出来这事儿。
萧景曜眉头一挑,打趣顾希夷,“说得好像你就不宠他一样。偷偷给他做春饼的人是谁?我这个当丈夫的都没体会过你特地为了我学做一样东西的待遇。”
大哥别说二哥,夫妻俩都不是能狠心严厉对待孩子的人。好在小汤包自己非常懂事,一点都不蛮横任性。不然的话,就萧景曜和顾希夷这个宠孩子的方法,怕是得宠出个小霸王来。
萧景曜突然想到了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在闵州,其他人只有捧着小汤包的份,成天在他耳边说奉承话,一点点小事都能被别人夸出花来。这样下去,小汤包不会被人捧成个自大狂妄的性子吧?”
萧景曜现在在闵州已经是说一不二,顾希夷妻凭夫贵,在女眷中自然也是被吹捧的那个。他们两人都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分辨力,不会将别人的奉承话放在心上。
但小汤包还是个三岁孩子,让一个孩子分辨出别人的夸奖是否出自真心,这是为难孩子。
再天才的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大脑没发育到那份儿上。
萧景曜这么一说,顾希夷也担忧起来,“我会好好看着他的,不会让其他人的吹捧坏了他的性情。”
顾希夷神色温柔,“小汤包现在这样就很好。”
能吃能睡,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还聪明。哪个当父母的不希望孩子这样过日子。
萧景曜则说道:“梁将军家有个孩子和小汤包差不多大,若是合适,可以让小汤包和对方多点往来。小孩子也该有自己的朋友,学会分享,发现别人的长处。”
这样才不会迷失在别人的彩虹屁里。
顾希夷对此没意见,只说自己挑个好日子就给梁夫人下帖子。
刘圭也跟着萧景曜一起来了福安县。
萧景曜想在福安县设港口的事儿,并没有瞒着刘圭。
刘圭当时就狠狠心动了,属于商贾的精明立马上线,恨不得这个港口明天就建成,而后他就能弄条商船自己出海。
萧景曜从四大家抄出的家底,谁不心动呢?这些可是有一半是从海上走私得来的。
利润如此大,哪怕海上凶险,也多的是商贾想去闯一闯。
刘圭一点都不担心,等到港口建成后,他出不了海。萧景曜还在闵州呢,刘圭的靠山硬的很。
这次来福安县,刘圭看着湛蓝的海面,已经在畅想自己的商船乘风破浪,带来一船船的金银珠宝的美妙场景了。
萧景曜却想让刘圭做另外一件事,打趣刘圭道:“高扬立志走遍大齐,你好歹也和高扬同行了一路,就没受他的影响?”
刘圭一听就知道萧景曜话里有话,爽朗笑道:“怎么,莫非你嫌弃我,想把我扔去和高扬作伴?”
萧景曜也笑,“你不想和高扬一样,四处游历,老了后再写本游记,就算没有入仕,指不定也能青史留名?”
刘圭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难以置信地反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我?青史留名?”
“做梦都不敢这么梦啊!”
萧景曜则道:“这有何难?”
刘圭倒吸一口冷气,像小时候那样勾住萧景曜的脖子,语重心长道:“景曜弟弟啊,哥哥知道你对哥哥好。但这事儿,明显是我家祖坟着火都求不来的事儿。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名垂青史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我要真的青史留名,肯定是沾你的光,被后人查出我和你是总角之交,一辈子的好兄弟!”
刘圭说着说着就开始出馊主意,对着萧景曜挤眉弄眼,“要不,你给我写几首诗?就写几篇《赠刘圭》。到时候别人一读这些诗,就知道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不也青史留名了?”
这个主意真是好棒棒,萧景曜回了刘圭一个无语的神情。
“说正经的。”萧景曜严肃道,“段氏造船厂造出了蒸汽船的话,出海的危险可以降低许多。高扬走遍大齐,你要不要试着坐船环游世界?”
到时候还能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个猜想。
也不知道能不能比西方早。
被萧景曜这么一说,刘圭确实有些心动,忍不住摇头失笑,“你啊,给别人安排起事儿来,真是一套一套的。”
见了高扬建议高扬写游记,和陈医士一起来闵州,又给陈医士提议编写《本草纲目》。现在又建议自己出海环游,当真是一会儿一个主意。
刘圭忍不住狐疑地看着萧景曜,“你不会想让我也写本书吧?”
“为什么不写呢?”萧景曜反问刘圭,“你要是真的环游回来了,就是大齐第一个出海看世界的人。你知道你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有多大的价值吗?不写下来多可惜!”
要不是萧景曜分/身乏术,萧景曜都想自己登上环游世界的蒸汽船,带着船队走遍七大洲四大洋,带来一堆其他洲的特产不说,还能在各大洲都撒下大齐文明的种子,刻个碑呀,告诉当地人警惕某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来人呀,还有他们当地的文明,如果有文字记载的,萧景曜也能抄录一份回来……
能做的事情简直太多。
到时候,全世界想要追根溯源,都得来华夏!
就是这么硬气!
华夏自身都能办个世界博物馆,展出的东西全都是萧景曜保护的文物!
想想都头皮发麻。
刘圭听到萧景曜说要让他写游记就开始疯狂摇头摆手,“不行不行,我不行的!我的文章是什么样子你最清楚,真要写了游记,还不得被后人给笑死。”
这么一点墨水还敢学人写书,真是不知所谓!
刘圭觉得自己还是要脸的,实在不想留一份这么可怕的黑历史给后世。
那也太窒息了。
萧景曜翻了个白眼,“你的文章写得再烂,不也能把事情写明白吗?别人看游记,看的就是一个新鲜。你只要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写明白当地的特色,谁会骂你文章写得不好?”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你去环游世界,回来就写本游记,我给你的游记写序。”
刘圭万万没想到,时隔多年,他竟然还会被萧景曜给催着学习。
“你都要给我的游记写序了,我能不再去练练自己的文章吗?到时候序和游记正文相差太远,我不要面子的吗?”
萧景曜挑眉,“正好,把这句话也写在序里。也让后世同你一样不爱念书的人得到激励。”
哪怕在念书上没有天赋,也能青史留名,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还有比这更燃的事情吗?
萧景曜觉得指不定刘圭就成了后世普通学子们的偶像呢。
打趣了刘圭一番后,萧景曜又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着刘圭一起去了段氏造船厂。
郦县令知道萧景曜来福安县的消息,赶紧过来作陪,又被萧景曜摆手拒绝,忙活自己的公务去了。
段氏造船厂守卫森严,里头都是船厂的核心技术,当然不能轻易放人进去。
萧景曜都差点被拦在了门外,还是表明了身份后,门房层层上报,终于有人去告诉了段研究员这个消息,让段研究员确定来人是否是萧总督,才能放行。
萧景曜一见匆匆跑出来,胡子拉碴的段研究员就笑了,“本来想给你一个惊喜,没想到还得你出门来领我进去。你倒是给了我一个惊喜,回来后怎么把自己弄成这副模样?”
段研究员眼下一大片青黑,嗓子都是哑的,“蒸汽机只有我一个人懂,我自然要受累些,先对匠人们讲清楚其中的原理,再让他们干活,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几瓣,每一瓣都能自己干活。”
萧景曜跟在段研究员身边进了造船厂,耳边满是叮叮当当之声,忍不住笑道:“你倒是比我这个总督还忙。”
段研究员抓了抓自己长出来的手指长的胡子,瓮声瓮气,“您又挖苦我。我就算在造船厂,两耳不闻窗外事,都知道您将闵州的大半官员都治罪的事!”
段氏造船厂和官府的往来也十分紧密。要不是知道段研究员和萧景曜有些交情,萧景曜的动静如此之大,段家人都想带着重礼去拜码头了。
还好没去,不然的话,怕是要起到反效果。
段研究员也知道萧景曜最想看到的是什么,一路不停,带着萧景曜就来到了东侧最大的一座院子里。
萧景曜一进去,就看到了一艘巨大的帆船。船几乎有三层楼那么高,还没装上帆,一眼看过去,给人极大的震撼。
段研究员看到这艘船就兴奋不已,拉着萧景曜开始介绍起来,“蒸汽机被我放在船身,锅炉离蒸汽机不远,用轮桨推动蒸汽机,尾部还有明轮,想试试看这两种哪种更好用一些。我还想用螺旋桨,一样一样比下来,才知道哪个最合适。”
萧景曜都没想到段研究员的进度会这么快。
蒸汽船的大致雏形已经成型,就差往里头填充细节,再下水试航了。
萧景曜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干得漂亮,不愧是段氏最优秀的子弟,这艘蒸汽船要是试航成功,你就是开辟航船新时代的人!”
以前的船借助的是人力风力,蒸汽船出现后,机器时代来临。不管朝堂上的老古板们有多抗拒新事物,新时代都会将他们裹挟在其中,狠狠推着他们往前走。
段研究员也忍不住感慨道:“我记得家里同我说过,以前有位炀帝,出游下江南,走的水路,征发民夫为他拉船,整天整天泡在水里,肉都泡烂生蛆了。若是蒸汽船真的做成了,这种人力拉船的纤夫,也不必再受这等大罪。”
萧景曜却是心头一动,段研究员这也是提醒他了。机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生产力飙升。以前十个人才能完成的活,现在一台机器就能搞定。要是机器大量流入市场,那必然会造成用了机器的行业大量解雇伙计的行为。
段研究员感慨拉船的纤夫不必再受苦,萧景曜看到的是他们丢了这份谋生的工作,不知道还能找到什么出路。
别的不说,闵州就有不少纤夫,给商户们拉船帮工,每天都能得些工钱。虽然不多,也能勉强糊口。要是商户们都换上蒸汽船,那纤夫们即便有一把子力气,也没地儿卖了。
萧景曜又开始思索着解决之道。
刘圭和萧景曜交情深,见萧景曜又陷入了沉思,都冷落了段研究员,让他尴尬地站在一旁,当即就用手肘将萧景曜戳回神,笑着打趣了萧景曜一番。
萧景曜则小声解释了一下自己的顾虑。
刘圭和段研究员齐刷刷陷入沉默之中。这俩都不是政务人才,哪里知道一件新事物的出现竟然会带来那么多的连锁反应,只能敬佩地看着萧景曜。
刘圭后怕地拍拍胸,“还好我没继续念书。不然,就算我走了狗屎运考上了进士当了官,也处理不来这样的难题。”
想不来一点对策,告辞!
萧景曜:“……”
倒也没那么夸张。
闵州现在风平浪静,尤其是大户人家,都把自家纨绔关在家里,坚决不放他们出去惹是生非,免得被萧景曜扔进大牢连累全家。
有心狠的,是真的打断了家里纨绔的腿,任凭老人再怎么哭都不管用。据说这么干的还不止一个两个,闵州城内擅长骨科的大夫天天去了这家去那家,一天下来累得不轻,奇怪之余又觉得高兴,纨绔们少出来祸害人,喜事啊!
萧景曜的公务十分轻松,手下执行力超高,配合度一流。那些个本地小吏现在屁都不敢放一个,别说像以前那样联合起来和一把手夺权,现在办事晚一步都算是他们对萧景曜的不尊重。
萧景曜对自己的鬼见愁新形象适应良好,瞧瞧,现在官员们的工作效率多高!
不过下属们总这么战战兢兢的也不是个事儿,萧景曜也纳闷,自己多温和一个人,竟然让他们吓成这个样子,怕是在他们眼里,嗜血狂魔都不如自己可怕。
萧景曜也有萧景曜的解决办法。
朝中吵了两个月后,终于在正宁帝的拉偏架之下,还是让胡阁老占了上风,同意了萧景曜开海禁的提议。
为此,福王特地给萧景曜来了一封长长的信,细数他在这次开海禁之事中帮了萧景曜多少,让萧景曜好好记住他的大恩大德,日后回京必须好好帮他干活。
萧景曜都奇了怪了,福王这一身见缝插针剥削人的本事到底是从谁身上学来的?
只不过福王又在信中提到正宁帝的身体情况一天不如一天,没有哪一天不吃药,萧景曜的注意力又被吸引了过去。
想到正宁帝的身体,萧景曜也只能叹气。
实在是没办法。
萧景曜唇边溢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又思忖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来。
开海禁也该有个章程,怎么开,税收如何定,都是需要仔细商议的。
正宁帝倒好,将这些事儿全都扔给了萧景曜。萧景曜都想给福王写信问一问他,朝中那么多大臣,他怎么就不去逮几个薅薅羊毛呢?
不过萧景曜确实也有了章程。
给京城去了一封厚厚的信后,萧景曜就向外放出消息:朝廷有意在福安县建港口。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原本躲着萧景曜走的闵州大商贾们纷纷捧着银子前来找萧景曜,用尽了自己的人脉就想见萧景曜一面。
总督大人您看看我们这些热心的好商户啊!建港口的花销可不小,我们愿意给朝廷捐款,齐心协力把福安港口给建成了!
都建港口了,肯定是开了口子允许人出海。他们要是不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得后悔八辈子!
不就是一点建港口的银钱吗?真要能出海,几趟就给赚回来了,必须争取!

第103章
萧景曜料到放出要建港口的消息后, 可能会有商贾上赶着捐银子。但萧景曜没想到,前来捐银子的商贾会这么多。
看着顾希夷统计出来的几百位商贾,萧景曜整个人都恍惚了, “闵州的大商贾这么多的吗?”
不是,他现在噶四大家的时候,明明也跟着噶了一大堆大商贾啊。怎么还有这么多?
建港口的银子, 可不是随随便便捐个几千上万两就行的。没个大几十万上百万,都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闵州能百万家底的商贾这么多?
惊, 贫困之地不贫困,商贾身价赶国库!
这么一算, 萧景曜都不知道该说是大齐的国库太少, 还是商贾们的家底太厚。
当然, 这得是不算国库里从倭岛运来的黄金白银的情况下。
那些银子不能随便全都流入市场, 黄金的话, 得做储备, 用来锚定货币。
开了海禁,萧景曜就能想办法盘活大齐货币, 让大齐银票在周围亚洲国家通通都能使用, 再梦大一点,抢占世界市场,让世界认可大齐货币。
就像后世某国一样,遭遇经济危机就印钞放水,让全世界买单。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