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山村人家—— by万山横
万山横  发于:2023年11月06日

关灯
护眼

外婆听了直摆手,“算了算了,还五六趟!一趟都坐不得了!”
佳慧和冯小河结婚这么多年,这还是两位老太太第一次见面。在进行了必要的社交后,老人们才各自歇息。晚上佳慧挨外婆睡,方便照顾老人起夜,冯小河则带着七宝,跟奶奶挤一床。如此歇了两晚,外婆才终于恢复了元气。
等外婆睡了,佳慧就抽空把相机的照片上传到电脑,稍作整理,到海角论坛注册了账号,发了一个帖子,叫作“回到乡下的那些事”,这两年论坛里很流行“****的那些事”这种标题,佳慧也不能免俗,然后,她把改造房屋、改造老家具的照片配上文字,上传了一部分。
在海角论坛发贴只是个开始,她又转手在大眼博客上注册了账号,名字就叫“七宝的乡村生活”,——这年月大家都在用电脑上网,因此时下流行的是图文并茂的长博客,叫做部落格,而且这还是各家博客群雄并起、争霸天下的年代。
谁能想到,只是区区几年之后,大眼微博就一家独大,尽享互联网经济崛起的红利?
佳慧想得倒是很开,她写博客,主要是为了记录生活,如果能顺便赚一波流量就更好。要知道,绝大多数国人都有个种田梦,前有陶渊明后有李小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是刻在很多人的骨髓里的。佳慧自己不也是这样吗?更何况她本来就是学编导的,对镜头和审美都有自己的要求,文字水准也不错。有了这几样,还愁出不来好内容吗?有了内容,又还赶上了好时机,在互联网经济刚刚崛起的当下,资本还没入场,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对前景佳慧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当然流量不流量的,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她迫切地需要找点小钱来花花。上辈子她挣外快,主要是靠写影评,后来甚至因为发的影评比较多,还有编辑联系她出过一本书。投稿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上辈子的经验和文章拿过来直接用就是。既然是重生,总要有些额外的好处,自己抄自己的文章总没问题吧?
佳慧学的是编导专业,看电影拉片子乃是必备的学习技能。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个几十遍,导致她活了两辈子都还印象深刻。那时为了向各种纸媒、投稿,她也曾熬夜奋战、抓破头皮,现在看来,那些夜并没有白熬,这时稍加回忆,从前写过的标题和内容,甚至一些具体的句子都涌进了脑海。趁着还有印象,她赶紧地把上辈子写过的影评列了个表,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地回忆出两篇来。又上网搜索了几个编辑的投稿邮箱,把两篇文章发出去,就上床睡觉了。
这些活儿都是她晚上干的,白天他们要忙更重要的事。漫水桥的房子收拾干净后,冯小河和佳慧用三轮车一趟趟搬东西,把物流运回来的家具重新组装了起来。一楼堂屋的大厅摆放了他们过去的两组布艺沙发,浅咖色的2+3,简洁经典款不易过时,虽然用了快十年,看着仍很温馨。沙发对面是电视墙,八仙条案改成的电视柜放在那里稍嫌小,以后买个小立柜放旁边就好了。越过客厅,里面就是餐厅区,放着他们带回来的餐桌椅。桌子是可收缩的,折起来是四方小桌,拉出来后成了可坐八九人的圆桌,也能暂时满足小范围聚餐的需求了。
一楼朝南的房间,因为阳光足、通风好,是给两位老太太住的。里面现在还空空如也,只有一间房里放着佳慧亲手修补好的三门衣柜。北边的房间是客房,也暂时空着,等有了钱买点家俱摆进去,方便姑姑带苗苗住两晚。组装好的家俱大部分都放在了二楼。
二楼的大厅也是一分为二,靠后窗的地方改成了书房,放着书架和书桌,坐在书桌前,抬眼便是窗外的树林,满目皆是清凉的翠绿;靠阳台的厅里则放着七宝的玩具收纳柜、玩具桌。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看书,以后买张桌子,也能在这里写作业。南边两间房是一家三口的卧室,床和衣柜都是以前海市买的,组装好了就行。北边的那间卧室,里面砌了置物架,方便收纳各种换季衣物和棉被。
佳慧和冯小河的动手能力都很强,但也花了两三天时间,才陆陆续续把各种家具都组装好。以前的书桌和柜子大多是白色或原木色,放进现在的家里毫不违和。看到空荡荡的房间一点点摆上家具,两个人的心情都很雀跃。
他们俩的卧室是挨着书房的那一间,窗户开在南墙。趴在窗台上望出去,能看到南坡、溪流和对面的山坡。入眼是蓝天、白云。微风吹拂进来,山是绿的,水是亮的,人的眼睛仿佛都被水洗过一遍似的。
七宝的房间就在隔壁,这间房的光线更好,南墙和西墙都有窗,西墙的窗户外面就是阳台,还能看到晒谷坪、门前的大樟树,以及远处的山峰和天空。就是阳台上现在还光秃秃的。佳慧决定,以后要在那里种很多花草,七宝躺在床上,就能把每个季节的风景都尽收眼底。
外婆的身体复原后,佳慧用三轮车载着两位老人,到漫水桥的房子里参观。隔着院墙外婆就开始感慨:“好大一片菜园子,这都是你们的?”
“好粗的两棵樟树!夏天乘凉怪方便的。”
“好宽敞的台基,这儿就只住着咱们一家?”
“后面的山怪深的,不会有什么野兽跑过来吃咱们的菜吧?”
在佳慧布置新家的这两天里,两位老人已经逐渐熟悉了起来,这会儿她俩手牵手,相互搀着上了半坡的台阶。在参观了明亮的厨房后,外婆对灶台、操作台面都极其满意,唯有那个厚重的长桌,她亲手摸过后,隐晦地问佳慧,怎么没刷个好看点的颜色。现在的原木色看着有点“白生白眼的”,估计不太符合她的审美。
之后,两位老人在卧室的分配问题上很是推让了一番。其实两间房大小都差不多,只不过前面的房间靠晒谷坪,多一扇窗户,光线更好。最后奶奶犟不过外婆,选了前面那间屋,又问佳慧:“啥时候去我那边搬床搬柜子啊?”
过了一天,他们拖老携幼,组团去了奶奶的老宅。过了茏山镇再往山里走十来里路,就到了奶奶住的村子。村庄在水泥路边,沿山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姑爹找人借了两辆大三轮,他和冯小河各开一辆,载着大家在老宅前停了下来。刚下车,旁边就围上来几位邻居,纷纷跟他们打招呼。晒谷坪上顿时热闹起来。
“王婆婆,怪不得这一阵都没看到您,原来到宝娟那儿去啦?”
“家里来了这么多客!哟,小河也带孩子回来看奶奶啦?……”
老宅是三间大瓦房,外加厨房和烤火房。以前的大部分春节,佳慧和冯小河都是在这个小山村度过的,对房里的布置都很熟悉。堂屋左右各有一间卧室,里面的床和衣柜都是冯小河工作后陆续添置的,不算旧,正好搬过去给两位老人用。还有什么小方桌、木椅和条凳,但凡在新家用得上的,都装上拖过去。几位乡邻也过来搭手帮忙,边抬家具边热情洋溢地打听情况。
“这是要搬去小河家住?小河,你们的房子修在哪里……”
“听说你们接了胡春平的香菇厂?城里工作就那么不要啦?可惜了的……”
“王婆婆,孙媳妇亲自接您去享福,还是您命好哦……”
家具太多,两辆车放不下,姑爹和冯小河便先跑了一趟。邻居们渐渐散了,奶奶她们便进屋去收拾衣服被褥。佳慧熟门熟路地朝屋后走,七宝和苗苗两个小尾巴紧缀在后面。他们在杂物间门口停下来,佳慧推开门,两个小脑袋便探进去。
“好黑!”
“哇!蜘蛛!”
两个小女孩惊叫着跳到旁边,又相对着哈哈大笑。佳慧进了门,就见里面靠墙摆着些旧木板、老木头,她搜索了一圈,在墙角看到了落满灰尘的两个樟木箱。
“苗儿,帮大妈拿块抹布来!”她蹲在箱子旁边喊。
苗苗清脆地应了一声,外面叭嗒叭嗒响的一连串脚步声远了,不一会儿又近了,苗苗跑进来,把抹布递给她,“大妈,给!”
佳慧用抹布把箱子上的灰尘擦了擦,搬到了堂屋。大姑从房间出来看到了,诧异地笑:“在哪儿翻出来这个老古董?旧成这样了还准备搬过去啊?”
大家都围过来看,奶奶充满感情地向外婆介绍:“这两个箱子只怕有六十年了,是我的嫁妆,我的爹找村里陈木匠打的。那时候陈木匠是我们这里手艺最好的,你们看这箱子到现在都没散架。”
“大太太,嫁妆是什么意思啊?”苗苗问。
“嫁妆啊,”奶奶听了直笑,“就是姑娘家结婚的时候,娘家给准备带到新家使用的东西。我们那个年代,就时兴陪些箱子啊、柜子啊这些家具。放在新嫁娘房里,红彤彤可喜气了。”
“可不是!”外婆补充:“还有洗脸盆架子,老柏木箍的脸盆脚盆。仔细些的人家,这些老物件能管几代人……”
姑姑也饶有兴致地参与了讨论:“到我们那个年代,就时兴陪嫁缝纫机了。我回去找一找,那个缝纫机只怕还找得出来,……不过佳慧,你把奶奶的嫁妆箱子拖出来干什么?”
“我修一修正好当茶几用。”佳慧说:“客厅还差一个茶几。”
“箱子怎么好当茶几?那不丑么?”奶奶诧异了,“实在不行,去村上找陈木匠打一个去。”
苗苗立刻又问:“大太太,是给你打嫁妆的那个陈木匠吗?”
奶奶笑出了满脸皱纹,“那是老陈木匠,早就死啦,这个陈木匠是他的儿!”
姑爹和冯小河连跑三趟,才把东西都搬回了漫水桥。小院的路上,大家来来回回地朝屋里搬东西,床和柜子被抬进去,衣服和被褥被一一归置,屋里回荡着人们的说话声、孩子的笑声和跑闹声,空寂的房屋顿时充实起来。

第15章 搬新居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乡间草木散发出蓬勃的夏日气息。对于居住在石桥南村的人们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一场大雨过后,空气湿热,阳光蒸腾下,牲畜粪便吸引着苍蝇和蚊虫,老槐树上,知了们开始没完没了的嘶鸣。
佳慧对于搬家的愿望也迫切了起来。
前两天趁着下雨无事,她登录了海角论坛,充分感受到互联网的魔力,——她收到了站内短信,是版主发来的,通知她帖子已被加精。
……版主,啊,多么亲切而又古老的称谓!
然后佳慧点开自己的帖子,发现回帖已经多达两百多层楼。大部分人都在表示羡慕嫉妒恨。
“啊啊啊啊,风景太美了吧这也!”
“一家一个小山头,楼主简直不要住得太爽!”
“这样的乡间小屋我也想要!”
“这是什么神仙生活?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能成仙吗?”
当然也有人在说酸话:“楼主有钱人吧?富人眼里农村才是净土,穷人眼里农村尽是土。”
“我负责地告诉大家,真实的农村并不是这样的!”
佳慧心想,真实的农村当然不是这样的,至少,她现在住着的石桥南村就不那么爽心悦目。她记录的只是自己的小世界罢了。她没有能力去影响很多人,但至少能让身边的小世界尽量变得美好。
主楼的那几张照片当然也是她精心挑选的。半开的天蓝色窗棂,明净的玻璃,还有窗外秀丽的山和浓墨重彩的蓝空白云,妥妥就是一张风景明信片。她对网络语言是非常熟悉的,还有着这个年代很多人不具备的幽默感,在三言两语表明自己拥有了一幢乡间小屋后,她用照片+调侃的文字,展示了一小部分改造小屋的经历,以及打磨窗户、改造衣柜的过程。
老家具的拍摄也要讲技巧,前后对比强烈,才能吸引人眼球。之前落满灰尘的旧家具,卖给收破烂的似乎都没人要,经过修修补补、打磨上漆,再装上穿衣镜,竟有种怀旧风的古朴美感,比新家具还多几分韵味。——这当然也是佳慧跪着趴着到处找角度,才拍出来的效果。
既然有人喜欢,佳慧也就再接再厉,又发了改造八仙条案和碗橱的照片。同时在内心感叹,海角论坛真不愧号称“**最大的华人网络社区”。每天都有海量的帖子在论坛浮浮沉沉,更有海量的用户在这里寻寻觅觅。只要内容稍微别致点,大家的热情就很容易被引爆啊。
那些回帖,不管是批评、嘲讽还是赞美,她都看得很开心,所有的评论照单全收。时隔多年,她都快忘了,这个时代,网上还没那么多喷子。人们还在充满热情地拥抱自己的网络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第一次发现,他们的喜好、学识、见解……能如此轻易地展示出来,也能如此轻易地寻找到同好。这在过去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天时晴时雨。雨停的时候,佳慧就去漫水桥那边翻地,很多农作物都要赶紧种下去了。她从姑姑的田里剪了红薯苗,先扦插了一小块红薯。又赶着种了黄瓜苗、小香葱、辣椒苗等。下雨的时候,佳慧逛完论坛,便带着全家上网购买窗帘。这一过程,也让两位老人开了眼,充分感受到了网购的魔力。
他们一左一右,像两大护法一样,坐在佳慧身后,伸长脖子看电脑里琳琅满目的窗帘花色和窗帘杆,啧啧发出惊叹。
“这电脑里头有多少家店?……成千上万?老天爷!那不是比城里的店铺都多!”
“一张照片就是一种帘子的款式?……等等,慢些看,我眼都看花了!”
“五颜六色的,这怎么挑得过来?……这个花怪好看!”
“除了卖窗帘,网上还卖啥?……啥都有卖的?天爷!这多方便!车都不用坐!”
最后两位老人商量,决定把房间里装上同一款窗帘,在佳慧建议下,他们挑选了浅绿色和白底浅绿碎花拼接的棉麻窗帘。接下来是七宝,虽然我们的奥特战士心心念念地想开挖掘机,但是她的审美趣味还脱不开小女孩,再加上旁边还有一位粉红少女心的苗参谋,两个小脑袋凑在电脑前,最后挑选的窗帘是粉红小碎花的,还要有层层叠叠公主风的花边,还要搭配粉色的印花窗纱。
然后一家老小经过热烈的讨论,给楼上楼下的大厅窗户挑选了一款绿底复古花卉的窗帘,看起来挺典雅。佳慧自己的卧室,则选了素净又温馨的奶油色棉麻窗帘。
挑完了窗帘,佳慧顺便又给奶奶的嫁妆箱子购置了一套仿古铜配件,什么铜包角、铜合页、铜拉手一应俱全。奶奶看着照片上黄灿灿的配件,又惊了,“这种老古代的东西还有人做?这是哪个村的银匠打的?”
佳慧笑,“奶奶,这些东西可不是手工的,都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奶奶和外婆同时感叹:“这个电脑可真不得了!啥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这都是哪些人在上头买货卖货啊?”
“五湖四海的人!买货的也是五湖四海的人。”大姑在旁边忍不住笑,“妈,上回佳慧还在电脑上订了个木格子的碗橱门,你忘啦?”
姑爹便问:“那到时候我们香菇种出来了,能不能也拿到网上去卖?”
佳慧朝姑爹伸出大拇指,“姑爹,还是你有商业眼光!那是肯定的。以后我们厂子办起来了,也会开淘宝小店。前两天的新闻还在说,要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呢。现在镇上收发快递还是不方便,等以后很快要发展起来的。想寄东西到外地,打个电话别人就来给你收走了。而且,等我们厂子发展到一定规模,在厂里设置一个物流点也不是不可能。”
她画的这个大饼让大家都很兴奋,姑姑又问:“那我的腊蹄子、腊香肠、土鸡蛋这些东西能不能也拿去网上卖啊?”
“能啊!”佳慧趁机科普:“以后还会直播带货呢。……就是你站在摄像头前,把自己的这些腊货介绍给大家,网络传递给千家万户,自然就有人来买了,跟面对面介绍商品是一样的。”
“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啊,”姑爹不由感叹:“你们读过书的人,知道得就是多!”
佳慧不禁抿嘴笑了,心里涌上微微的自豪。她觉得自己还是稍微地影响了这个小世界的运转,——她让偏居一隅的奶奶、外婆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广阔,也让姑姑一家提前感受到了网络的便利和有趣。她回到这里,不只是种地,更是为了给他们带来之前生活里不曾接触的东西。
窗帘全部安装好了以后,全家人挑了一个好日子,正式搬进了漫水桥的新家。——其实到这一天已经没什么好搬的了,最主要的事情是营造仪式感,做一顿饭,暖一暖房。
佳慧大清早就去镇上买菜,她现在对小镇已经很熟悉了,尤其是镇里的菜场。里面经常有附近的老人采了菌子或摘了自家田里的农作物来卖,看着那些一小束一小束扎起来的新鲜蔬菜,和用竹篮装着的各种水果,佳慧就会从心底生出欢喜来。
七月的应季蔬菜太多了,空心菜、辣椒、茄子、黄瓜……,还有野地里采摘的马齿苋、鱼腥草、扫帚苗等。她在镇上买了鸡、肉和一些蔬菜,还买了一小筐杏子。黄橙橙的杏子掰开,饱满的果肉里脱出来一颗果核,果肉甜中微酸,软绵绵的,两位老人都很喜欢吃。果核还可以留着给苗苗抓子儿玩。
姑姑坚持按照乔迁新居的标准,给他们带来了白菜、苹果、鱼,寓意着百财、平安、年年有余等好兆头。搬家这一天,厨房做饭的人换成了姑爹,因为姑爹才是真正的农村大师傅。他靠着自学成材,成为了乡村有名的厨师长,平时还承接各种宴请的流水席。
这天的主菜是杂菌炖老母鸡。老母鸡清炖,再放进各种菌子,起锅时洒几粒小香葱,热气腾腾、汤清味鲜。还有橡子皮炒韭菜、凉拌马齿苋等,八个人把餐厅的圆桌打开,团团坐着吃了一顿饭,就算正式入住了。

搬进新房的第二天,奶奶这个乡村社交女王就结识了他们的新邻居。
那天佳慧把菜园里剩下的地都松了一遍,就跟冯小河去了厂里。厂子马上要开始收贮香菇棒的制作原料了。家里的活儿好容易忙得差不得了,现在得赶紧忙厂里的活儿,制棒设备也要检修好,为八月份出第一批香菇棒作准备。
现在香菇厂里里外外也都拾掇干净了。院里的荒草清理一空,从院门到厂房铺了一条石子路,方便运原料的车开进来。路旁边的空地里,按间距竖着一根根水泥柱,上面用竹子撑起了圆形拱顶。到时候在上面覆盖上薄膜,就是香菇大棚。
这种水泥+竹子制成的菇棚,当然比不上钢构的大棚坚固,而且过几年竹子就得更换。但他们资金有限,也只能先搭建一批这样的大棚,反正不影响使用。附近很多村民的棚子还是木头搭的呢。
香菇菌棒制作出来后,先要熏蒸灭菌,再接菌种,最后放到大棚里的架子上进行培育,三个月左右开始出菇。这期间大棚内要时刻注意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菇棒进行补水。温度高了要掀开大棚出入口的薄膜,让里面及时通风降温。
总之只要是涉及到农业种植,都是费心费力的事情。但他们既然做了,就想做好。哪怕姑爹种过香菇,有一定经验,这段时间冯小河也天天晚上查资料,光笔记就做了一大本。
香菇厂的厂牌已经做好了,还没挂起来,这会儿冯小河把牌子从厂房里扛出来,和佳慧搭手钉到了院门旁的墙上。
“平安市七宝食用菌有限公司,”冯小河念着牌子上的字,露出笑脸,“应该让七宝来看看的,她年纪轻轻的都有公司了。”
佳慧跟他并排站着,仰头看牌子上的字样,说:“可不是!我们都是打工人。”
她边往院里走,边念叨起后世很火的打工谣:“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是什么让我天天见到凌晨四点的香菇厂?是事业吗?是梦想吗?不!是熊熊燃烧的打工魂,打工使我快乐……”
冯小河在后面哈哈大笑。
在厂里抹抹擦擦、修修补补的,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等他们晚上回家时,外婆和奶奶已经做好了饭。厨房的长木桌上,摆放着好几盘菜,有嫩嫩的炖鸡蛋、炒空心菜、煎虎皮青椒等,一家人在桌旁坐下,佳慧洗了脸过来,看着菜问:“哪儿来的空心菜?姑姑今天来过了?”
苗苗抢先答:“是隔壁刘太太给的。”
佳慧和冯小河都诧异了,“咱们这单家独院的,哪儿来的隔壁?”
隔壁当然是有的,就是隔得有点远。往北十几米外,隔着树林确实有一户人家。但佳慧来这边装修房子那么久,一次也没碰到过人。她还一直以为是空房子呢。
“人家屋里住着两老呢,老头姓胡,他老伴姓刘。儿女都有出息,女儿嫁在外地,两个儿子都在市里工作。说起来,这刘婆婆娘家妈的侄儿的女婿,他妹妹还嫁到了我们红山村咧。”奶奶解释。
正式搬进来后,按农村传统,自然是要拜会左邻右舍的。所以奶奶下午特特地拎了一小袋杏,——昨天没吃完的,甜甜的可好吃了——拉着婆婆、牵着娃儿一同去了邻居家,作了正式的拜访。几个老太太坐在一起聊了会儿天。
千万不要小看农村妈妈婆婆辈的社交能力,只是一个下午,双方就由陌生人变成了熟人,还了解了彼此的家庭情况,回来时还提了回礼,一袋菜地里新掐的空心菜,用的还是装杏儿的那个塑料袋。
冯小河哈哈笑起来,“怎么,奶奶你这么快就跟人攀上亲戚了?”
“什么亲戚不亲戚的!”奶奶瞪他一眼,“不都说远亲比不上近邻嘛。隔壁两行,就该常走动走动。”
七宝费力地捏着筷子,吃得脸上都是饭粒,此时坚毅抬头:“我喜欢刘太太!”
“为什么?”佳慧问。
“她有梨!好多梨!”七宝满脸向往,“她要请七宝吃梨!”
大家都笑了起来,外婆给她擦了擦脸,说:“我七宝这个小馋猫呀,就惦着人家院里那棵梨树上的果子了。”
“不就是梨吗?我们自己也栽两棵,”佳慧道:“还要栽葡萄、杏子树、梅子树、枣树……,想吃什么种什么。”
“种多多的树!”七宝珍惜地捏住手背上的饭粒,喂进嘴里,道:“七宝也要种!”
不过,这个季节已经不适合栽树了。天气是越来越热了,一早一晚还有些凉意,到了中午,连村里的狗都不往太阳下跑了,都窝在阴凉地里歇暑。幼儿园放假后,苗苗就住到漫水桥边了。白天佳慧和冯小河去厂里忙,老人们做做家务,孩子们就在大樟树的浓荫下玩耍。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正在播出,下午最热的时候,两个老人会跟着娃儿们看两集电视,穿堂风吹进来,客厅里倒也凉快。那句“元芳你怎么看”现在成了苗苗的口头禅,被她广泛使用在各种场合。
“我们去玩过家家吧,”她说:“七宝,你怎么看?”
七宝能怎么看呢?她挺着小圆肚子站着,左看又右看,最后说:“我看好啦,姐姐,没问题。”
两个小姑娘带着七宝的奥特曼,——听说还取了名字叫小刚——用盖房剩下的瓦片,盛放了找来的各种树叶和花草,在樟树下办家家酒,还邀请大太太和小太太来吃席。席面可丰盛了,七八个碗呢。两个孩子折了灌木的枝条当筷子,一本正经地吃饭,还给小刚和太太们挟菜,招待得相当殷勤。
佳慧傍晚回来时,在夕阳下看到了这一幕,火速跑到屋里拿了相机,一边乐,一边跟狗仔一样拍了很多照片。
照片发到网上,欢笑声一片,有人对这种童年游戏表示怀念,有人对奥特战士小刚的遭遇表示幸灾乐祸:别人都去打怪兽,小刚只能陪孩子们玩家家酒哈哈哈哈……
其中有一张照片,拍的是夕阳中老人和孩子的剪影,也让很多人留言:忽然想我奶奶/外婆/姥姥/爷爷了……
天气太热,不能种树,不过一早一晚还是可以种点花花草草的。佳慧网购了一大包重瓣太阳花和蜀葵的种子,沿着小径和水渠的边缘,错落洒了些。谁不喜欢生命力强的花草啊,尤其是太阳花,花期长,生命力强,只需要浇点水,它就会持续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来,一直开到冬天。
这是需要花钱的,还有些花草则是野地里找来的。早上天刚亮,佳慧就带着两个娃儿,扛着锹出了门,踩着露水去寻找牵牛花、野菊花或金银花的老桩。空气清爽而湿润,她们穿过门前的小径,两个孩子在身后嘁嘁喳喳,旁边溪水流过石头发出轻声,远山笼罩在淡淡雾气里,抬眼望天,西边还挂着半个白月亮。
“妈妈,姐姐,这有个花!”
“这有个果果!”
两个孩子在田野里寻找得很认真。七宝不时停下来,把看到的花和果实分享给她俩。有些花和果实佳慧认识,便给她们稍作讲解。
“这是夏枯草,是一种中药材,晒干了用在药里,可以给人治病。”
“这是蛇莓,红红的很可爱吧?……不好吃。在野外不认识的果子不要吃哦……”
“这是构树,果子没有毒,但是不好吃,……苗苗说得对,要是好吃早被摘光了。我想起‘道旁苦李’的故事,你们要不要听……”
“这种植物叫红蓼,很美吧?古代很多人都把它写进诗里。比方说唐朝有位叫白居易的诗人,他有这样两句诗: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诗里的红蓼就是这种花,青芜就是青青的野草……他为什么叫白居易?问得好,那是因为……,来,我们采一点回去插在瓶子里……”
有些花草佳慧也不认识,便拿相机拍下来,准备回去查一查再告诉孩子们。叶子君说得对,乡下教育资源确实比不上城里,孩子们没有图书馆看不到科技展览等等,但佳慧觉得,教育很多时候也并不是教授课本里的知识。带着孩子们在野外探索,让她们认识身边的世界,这也同样是一种教育。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