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主她为何那样(女尊)—— by道玄
道玄  发于:2023年10月24日

关灯
护眼

除了吏部,连军府也在积极地寻找此人。
“芙蓉。”典军将军萧妙叫住李芙蓉。萧妙年约三十许,是支撑兰陵萧氏的中流砥柱,“一定要先其他人找到此人,拉拢进我们这一系当中,尤其万万不可让桓成凤得到。”
军府以两个豪门士族的派系为主,一个是跟李氏联姻的兰陵萧家,另一个则是“累世官宦、武将尤盛”的龙亢桓氏。萧妙和桓成凤两人乃是多年的死对头,政见相左、战术也不同,从来就没把对方看顺眼过。
经过上一次事变,李芙蓉看起来沉稳许多:“将军之命,芙蓉必尽全力。”
萧妙又道:“要是能得到,就算私下里允诺她一些利益也使得。总之……如果桓成凤先找到她,我们便寻找机会在她进入军府前杀了此人。”
李芙蓉心中一突,表面仍称是:“晚辈明白。”
自从薛玉霄拿着“证据”登门讹走了一大笔钱财,李芙蓉就对这种“以利益诱之”心怀芥蒂。在她心中,能以利益打动的人,将来也会被其他人的利益侵蚀,是一定不能重用的。
面对上峰,她保持着应有的顺从。等到出了军府的门,回到春水园,她才部署侍从家兵,暗地里寻访此人……她就不信,区区一个撰书人,倾兰台、吏部、与军府之力,居然都找不到?难道她是凭空蒸发了不成。
薛玉霄手边放着四五本书,其中四本都有一个红色的珊瑚标记。这是珊瑚主人几年来所作的诸多名篇,从《凤凰吟》到《风流剑梦》,每一本都曾在京兆畅销一时,也常常在众人品评故事时拿来对比。
诚然。珊瑚主人所作之书,确实比不过王秀的《金玉名篇》、以及薛玉霄的《求芳记》,但他的结构和文辞都已是中流偏上,像这样的水准,只要出现,不愁没有官做。
哪怕里面不谈什么实务,就光是给皇帝歌功颂德,也足以封一个清闲散官、食禄而生。
但他却从来没有出现过。
薛玉霄抵额沉思,越看越发现其中有蹊跷,她抬手招了招:“裴郎你来。”
裴饮雪在不远处的小榻上给《求芳记》写注释,闻言也没有放下书卷,而是执书过来,走到薛玉霄身侧,挨着她坐下。
“你看过这几本书,有没有察觉其中的端倪?”薛玉霄问。
裴饮雪垂眸,视线一一扫过书名,不偏不倚地评价道:“中上之作。光论故事并无什么缺陷,只是……不知道撰作者是何许人,每一本都在暗讽士族瓜分皇室的权力,为臣偏有不臣之心,多出反贼乱士,招致天下不宁……此人应当是谢氏皇族的幕僚学者。”
薛玉霄颔首,顺着他的话捋下去:“这是皇帝的喉舌。我在想,这会不会是兰台书院的人?是陛下身边的起居舍人?或是只属于皇帝的那一班文掾?京兆中有这样才学、这样关系的人,估摸不出五指之数。”
裴饮雪沉默片刻,道:“这其中可算上男子?”
薛玉霄一怔。
两人视线相交。裴饮雪目光清澄专注,姿态端正,语调平静地提出:“这一只手都能数过来的人,连涉及朝政不多的你都能锁定,那被暗地里抹黑的士族重臣应该早就知道此人的身份,怎么会让这样一个谄媚走狗安安稳稳地在朝为官?除非,他根本不在朝堂上,甚至于说——所有人都没想到他的身份,不相信他能够担当此任。”
“你说得对。”薛玉霄翻了翻书页。她穿过来的时日愈久,跟时代的思考特征逐渐融合,在考虑人选的时候,天生把男性排除在外了……她重新思索,指腹抚过上面的标记,忽然道:“四殿下?”
裴饮雪看着她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你是什么时候有所怀疑的?”
他道:“他在书中写怎么消掉守身砂的时候。”
“嗯……嗯?!”
薛玉霄猛地抬头,看着他眨了眨眼,话都磕绊了一下:“守……什么?”
裴饮雪移开目光:“别装糊涂。”
“我是真……”薛玉霄顿了顿,“好吧,你告诉我在哪里,我自己看。”
裴饮雪道:“《凤凰吟》的最末几页。”
薛玉霄依着他的话打开书本,果然在倒数第三页找到了相应的描述——其中详细地写了,东齐贵族男子以有守身砂为荣,使用朱砂喂养壁虎,捣碎后以方术制成,点在腰腹之间,一旦与女子交合,红砂便会脱落。
越是豪族名门,就越会对血脉的纯正性保持重视。近些年来连庶族寒门、以至于民间,都开始研制这种红砂的制法,以检验男子的贞洁。
薛玉霄虽然已经熟知此朝的大部分风俗,但这种带有隐私性和羞耻性的知识,裴饮雪并不会主动告诉她。
薛玉霄闭上眼整理了一下新增的知识,抬眸好奇道:“一般都点在哪里,我怎么没见过?”
幸好她说没见过。他为这句话,感觉到一种很隐蔽的欣喜。
裴饮雪喉结微动,他抬起手,慢慢地摸过去,指节没入薛玉霄的指缝,牵着她的手指挪过来——一点点、温柔缓慢地带她覆盖上腰身,在他腰与小腹的相连处,稍微偏一点的地方,薛玉霄的掌心落在了上面。
“这里。”他低声道。
他穿得薄,薛玉霄几乎能隐约感知到那点守身砂隐秘的凸起。在他光滑白皙的肌肤上,居然留有这样鲜明艳丽的印记。薛玉霄的心神恍惚了一下,很快又收拢手指,连忙抽离回来。
再摸可就是耍流氓了,她记得裴饮雪不喜欢跟她身体接触。
“都是在这里的吗?”薛玉霄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
“四殿下的在眉心。”
“噗。”薛玉霄险些把茶喷出来,她被呛到,从裴饮雪袖里抽出一条方帕擦拭唇角,咳嗽了半天,“他、他——”
裴饮雪给她顺背。
薛玉霄脑海里浮现出那天见到的年轻男子,他一身朱红的衣裳,金锁、金铃,行动时响起叮当的碰撞声。他眉心的那颗朱砂记被红衣衬得更秾艳,简直不像是皇族的殿下,像肆意唱词的伶人,像采风周游的乐官,像一只山野精怪,不懂得礼节和庄重。
“为什么啊?”她问。
“因为他私自弄掉了朱砂,被皇帝发现后,重新点在了眉心,以此告诫他、也告诫众人,四殿下还是纯白无垢之身,不允许玷污歪曲。”裴饮雪道,“如果他失身,立即就会被发现,连带着珊瑚宫上下侍从奴仆,往来侍卫,共一百余人,都会人头落地。”
薛玉霄:“……陛下看起来是维护他,但似乎也在恨他。”
裴饮雪点头。
薛玉霄沉思片刻,道:“他的文书上约我在丹青馆相见。”
裴饮雪立即道:“他是陛下的人,你不应该去见他,一旦被发现……”
薛玉霄抬手止住他的话,道:“陛下如今压着奏折,看来就是想借珊瑚主人以文会友的名头,探清我的虚实。既然她要一个答案,我们就编织一个答案给她。让陛下放心地、高兴地起用我。”
裴饮雪思考片刻,看着她找出一身压箱底的衣服——那是她最差的一件了,但布料针脚还是太过精致。薛玉霄想了想,叫近卫韦青燕拿几件不要的旧衣过来,斗笠、面具,这一整套下来,别说是一面之缘的谢不疑,恐怕连薛司空当街撞见,轻易都认不出来。
裴饮雪道:“韦侍卫的衣服不合你的尺寸,拿过来,我给你改改。”
薛玉霄递了过去。
他从木箱里取出针线,一边改衣服的腰身,一边用手去丈量她的腰线。这只冰凉的手贴着薄衣,指尖轻轻地绕过她的侧腰,发生短暂又暧昧的摩挲感。
“你想好了么……”裴饮雪轻叹,“谢不疑是陛下拿不上台面的一把刀,她虽然不能拿这个指责你欺上,但你却把她真正地得罪了。如果不去见四殿下,说不定过几日,皇帝就会迫于奏折压力,主动礼聘你入军府。”
薛玉霄沉默片刻,道:“今日,赵中丞被留在了宫中。”
裴饮雪指尖一顿,他立即明白薛玉霄是考虑赵闻琴的压力。
“赵中丞对我有恩,帮了我很多忙。她现在一定承受着皇帝的压力,我不能再拖延了。”薛玉霄道,“就算我不这么做,难道等我的身份浮出水面那一刻,皇帝就不会记恨我吗?裴郎,你素来深居简出,与人秋毫无犯。你不知道有些事,是根植在皇族与世家的矛盾当中的,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我这个人的立场本就跟她相悖。不过……”
不过她的立场不会永远属于士族。薛玉霄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她的立场属于她自己。
“不过?”裴饮雪敏锐地察觉到了她话语背后的隐含之意。
薛玉霄却摇头不语,她凑近两寸,拉着他的手挪到另一边,催促道:“你怎么只量一点点,那能准吗?”
裴饮雪呼吸一滞,感觉到她身上的香气扑面而来,发鬓上的钗环几乎蹭到他的脸上,冷冰冰的、银蛇般的额坠在眼前摇晃——如吐信一般晃动着,缠绕着。
他别过眼,深呼吸,面色保持如常地克制道:“万事小心。”
“好。”
“少看谢不疑的脸。”
“好……诶?”薛玉霄抬头。
裴饮雪轻咳一声,面色严肃地道:“会被发现的。”
薛玉霄眨眨眼,跟他分析:“你放心,我的演技是数一数二的,都把自己包成个粽子了,我不信他能看出来。不过事有万一,如果他看出来,免不了要来硬的——”
裴饮雪从袖中把金错刀递给她。
薛玉霄嘴角一抽,一边感叹两人的默契,一边脊背生寒,这可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你怎么还带着?你天天带着睡觉?”
裴饮雪道:“一旦事败,如果你看他貌美,下不去手,我也可以……”
“好了好了。”薛玉霄接过金错刀,无奈道,“你放心,我不会被美色所惑。”
裴饮雪盯了她一会儿,在改衣服的间隙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悄声自语:“……这倒是。”
狂歌五柳前(4)

谢馥跟赵闻琴秉烛夜谈,通宵达旦,已至鸡鸣。
天边露出一道鱼肚白的微光,两人面前的蜡烛燃烧殆尽,烛泪流淌整夜,将底座凝固着连成一片。
赵闻琴已昏昏欲睡。
啪嗒。皇帝指下响起落子声,她和颜悦色地推了一推赵中丞:“赵卿,该你了。”
赵闻琴艰难地掀开眼皮,随意下了一子,不多时,果然听到谢馥又问她:“书是兰台馆阁校对刊印,书坊也隶属于兰台,中丞怎么会全无印象,不知此人的行踪呢?”
赵闻琴惫懒道:“臣近日为戏中最后一折苦苦思索,实在无暇顾及书坊之事,您知道,臣已有半年不到兰台去做事,身子骨支撑不住,人的精神也不够了。”
这确实是真的。
皇帝问:“当时负责印刷的人呢?”
“据印者所说,那人平平无奇。兰台所发之书,每日都数目不少,怎么能人人都记得清呢?何况……只留笔名的隐士之风,乃至前朝便有的。淑女不慕荣华、不贪富贵,这是陛下常常称赞的好事啊。”
赵闻琴看着她,颇为认真地如此道,随后又疑惑,“既然陛下想要征召她,为何不下旨以礼相待,聘请她入朝?”
谢馥脸上的笑容微微凝滞,指尖绕转棋子,道:“朕担心有人冒领身份。”
“这倒不必担忧。”赵闻琴笑道,“近些时日确实有人贪图盛名,认领身份,但大多是浅薄无知之辈。盛名之下无虚士,若是连臣所出的书中辩题都说不清楚,那必然是冒充无疑,如此奸猾险恶的小人,早已被臣按律斩杀。”
谢馥表面赞赏,呼吸却跟着一顿。人头落地的那几人里面,其中就有她暗示派去的。
赵闻琴真是油盐不进……要是她肯放松一些……
两人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实则一肚子的心思。表面为臣者恪尽职守,为帝者仁义谨慎,实际上两人的交锋已经在这个夜晚打过几个转儿了,每一句话都充满试探、回绝、思考……释放的信息也保持模糊,谢馥根本猜不透她究竟知不知道明月主人的身份。
赵闻琴还真的不怎么理会兰台事务,难道她对此并无所知?
在朝霞漫入殿中后,赵闻琴再三告辞,声称身体要撑不住了。谢馥面色微沉,很快又恢复一个明君贤帝的形象,派人将赵中丞亲自送回园中。
到了这日,正是谢不疑在丹青馆约见“明月主人”的时候。
薛玉霄从未如此衣装简朴。
布料粗糙,但幸好已经穿旧了,经过摩擦而变得柔软起来。她戴上斗笠、面具,甚至在面具下还做了类似烧伤的伪装,为了让她的寒门出身更加真实,她还在手上涂抹了干涩的粉末,让双手变得像是饱经风霜、辛苦劳作。
这样一个形象,在进入京兆丹青馆时,门口的护院几乎要上前阻拦她。等薛玉霄表明自己的身份时,护院才用怀疑又期待的目光盯着她,向四周散开。
薛玉霄进入馆中,上楼,走到了珊瑚主人在文书中约定的房间,再轻叩过后推门而入。
里面立着一架屏风,四周悬挂着墨痕已干的画卷,各类的花鸟鱼虫、郎君夜宴,各种各样,数之不尽。屏风后面依稀透出一抹殷红,那是谢不疑身上似血的红衣。
薛玉霄进入其中,绕到他对面坐下,懒散松弛地道:“我一贯觉得‘掌上珊瑚’的自称太过顾影自怜,原来并非是珊瑚娘子,而是珊瑚君,这样一来,卷首的开题标记,倒是相得益彰。”
谢不疑没有穿女装,他不曾掩饰自己的男子身份。即便戴着面纱,但眉心之间的朱砂记还是鲜艳夺目。
“整个陪都沉浸在娘子的明月清辉里,已经无人记得‘掌上珊瑚’了。”他看着来人,上下审视一番,语气意味不明地道,“我还以为娘子多日都不作声,我就算在丹青馆等待,也等不来你。”
在薛玉霄跟他说话的那一刻,谢不疑莫名觉得这声音有点熟悉——但也只是一点点。她在声音上有所掩饰,以谢不疑的一面之缘,难以从中辨清。
他将这种感觉压下,目光从那顶破旧斗笠,一路扫视下来,在看到她衣袖上窘迫缝补的针线时,忽然轻轻一笑:“奇怪,难道整个陪都的文人、整个士族的才女,都被一个寒微出身之士给压下了吗?世上难道真有这样的……冠盖陪都之才?”
薛玉霄毫不怯场,她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下李清愁那股落拓潇洒的感觉——学不会她的暗器绝技,她江湖人的神韵还是能揣摩几分的。
她道:“可见陪都上下的士族,养得大多都是酒囊饭袋,不过草包之流。”
薛玉霄解下斗笠,露出戴着面具的脸庞。在面具边缘有一些没遮盖住的“烧伤”痕迹,虽然模糊,但让人立即就能领会她戴面具的原因。她并不因为“毁容”而自卑,而是大大方方地道:“世人应该也没想到珊瑚公子是个男人吧?这样的消息要是泄露出去,你的笔名恐怕将成艳名,会有许多不如你的人诋毁你、诽谤你,公子以男儿之身见我,就不怕么。”
谢不疑盯着她的面具花纹,又看了看她脸上的伤痕。对方问的问题,他在四下无人的寂静之时,也曾无数遍地沉思过。他说:“我不在乎。”
“你不在乎……”薛玉霄重复,微微一笑,“所以我也不在乎这样来见你。我多年不得志,多年皆是落魄江湖载酒行,难道一朝闻名,我就要穿上锦衣绸缎,站到富贵金银那边了吗?”
谢不疑挽袖为她倒茶,神情中似乎是觉得有点无趣:“还真是义士。”
这是谢馥最喜欢的出身——寒微贫贱,但却矢志不移,要是再对皇族信任一些、敬仰一些,那就更好了,简直是拿来针对士族的一把利刃。这种贤才,她可太喜欢了。
茶水潺潺,在淅沥声中,谢不疑支着下颔发问:“我邀约已有三日,为何要现在才出现?”
薛玉霄不疾不徐地回答:“自《求芳记》上册成书,我身边的人天翻地覆,面目骤变,四周杀机重重,唯恐亲人朋友取我而代之,夺手稿而代之,我必得确定公子这里并非圈套,才能前来。”
这解释合情合理,谢不疑也不曾深究。说到底,他为皇姐做这种事,不过是姐弟面子上过得去,他的日子能再好过一点罢了。
“虽然听你的口气……确实像是明月娘本尊,但我着实不放心。”谢不疑的声音放大了一些,“有必要考较你一番,自然,你也可以考较我来确认身份,以免错认了对方。”
在他声音提高之时,薛玉霄不动声色地将目光穿过屏风,在一层薄屏之后,果然见到门口守候着几个影影绰绰的人影。
那应该是皇帝的人。
两人都是真实撰作者,这样的考较并不为难。片刻之后,谢不疑彻底确定了此人的身份,微微叹气,觉得很是无聊,他姿态懒散,并没有端庄板正地坐着,而是将下巴枕在手臂上,半伏着翻看《求芳记》,脊背蜿蜒曲折,如一道脉脉流水。
“你为什么来见我,真是以文会友?”他有些不确定。
薛玉霄一本正经,毫不心虚:“自然,我也欣赏珊瑚公子的才学,这难道不行吗?”
听起来都很通畅,但谢不疑的第六感作祟,总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他抬手点了点书页,突发奇想:“那你喜欢我哪一本的情节?”
薛玉霄:“……”你是说你写的那四本花魁私奔和郎君逃亲吗?
在谢不疑明亮的凤眸里,薛玉霄遇到了让自己力不从心的问题,她头皮微微发麻,在脑海中翻了一圈:“喜欢……”
谢不疑靠近了一点,把耳朵凑过去,他胸前挂着的金锁叮铃地一响。
“喜欢……”薛玉霄仰头,把视线别开,没看着他,绞尽脑汁地道,“……你……”
谢不疑微微皱眉:“明月娘……”
“喜欢楚郎君自己消去朱砂的那一节。”薛玉霄道。
谢不疑愣住了。
自始至终,两人都保持着一个安全的社交距离,哪怕是异性同处一室互相说话,这种距离也非常清白,何况门口还有皇帝的人守候监督。
在目光交汇时,谢不疑从怔愣里挣脱出来,他忽然猛地靠近——距离倏忽变得极近,薛玉霄几乎能感知到他微热的气息落在面具上。
谢不疑凝视着她,这双凤眸里堆积了太多难以解释的情绪。他低语道:“你也觉得清者自清,不需要外物来佐证,对么。”
薛玉霄:“……是。”
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啊。
谢不疑趴在桌子上,这张小案很窄,他一靠近,薛玉霄就不得不向后退避。但他反而不许,直接伸手攥住了薛玉霄陈旧的衣领,他的指骨收拢得很紧,问她:“那你说,没有外物证明清白,那什么才是肮脏,才是低贱?你寒微之身能写出如此之作,能破除世俗为寡夫孤女着想,她们知道你的出身后,却会说你血脉低贱!人非牲畜,既然是人和人所生,为什么会有‘杂种’,会有血脉之别?我们——”
“珊瑚。”薛玉霄打断他的话,顿了顿,看着他的眼睛道,“门外。”
谢不疑缓缓松开手,猛地坐了回去。他仰头倚坐,简直有些颓丧和厌世了,从薛玉霄的角度,只能看到他白净匀称的脖颈,还有在说出那些话时颤抖微动的喉结。
过了片刻,谢不疑道:“谢你提醒。你比我更明白。”
薛玉霄道:“天底下的囚笼太多了,又太多不可说、不可言、不可提之事。”
谢不疑起身道:“既然你是明白人,能从我的书里猜到我身后代表谁,那我们也不必藏着掖着……三日,或者五日,不久后陛下就会发布征召你入军府的诏书,你应召即可。”
薛玉霄道:“有劳。”
他既然起身,为表谢意和礼貌,薛玉霄也站了起来。就在两人即将分别时,丹青馆外突然响起一阵喧哗,吵嚷声之大足以令人听闻。
“军府行事,诸司避让。”
“珊瑚主人?一个藏头露尾的谄媚小人罢了,抹黑事实的走狗。滚开,我们找的不是她!”
“我明明看见有人进那个房间谈话了,你们凭什么说没有,再拦下去后果自负,我们领命而来……”
在告诫和警示声中,侍卫依旧坚守在门口。率领军府兵士的李芙蓉一言不发,只是从腰间抽出军刀,唰得一声,架在守门侍卫的脖颈上。寒光迸射着她的面庞,映出阴沉冷酷的眉目:“找死。”
说罢,李芙蓉抬腕提刀,作势要劈。
侍卫没想到她动真格的,腿都吓软了,身形迎着刀风倒下。李芙蓉的军刀也贴着鼻尖而过,插在门外侍卫的面前地板上,凿出一捧飞溅的木屑。
李芙蓉直接推开门,张口道:“萧将军对你可是垂爱万分,这轮明月的影子可真——”
这俩字卡在喉咙里,硬是没吐出去。
众人跟在李芙蓉身后鱼贯而入,面前并不是两人以文会友的风雅之姿,反而空空荡荡,没有半个人影。两侧的窗子打开了,上面的画卷被撕得残缺不全。
“李掾。”这是兵卒对文学掾的尊称,这些士族娘子虽然是新入仕,但身份还是比普通军士要高太多了,“应该是从窗子逃走了。”
李芙蓉走到窗边,伸手摸了一下窗棂上的灰,果然见到足印,她道:“追。”
丹青馆在二楼外设有外廊,一个成年女子,从这里逃跑不成问题。不过她为什么要逃呢?难道是因为明月主人已经被桓成凤的人收入麾下,还是当今陛下将她作为权衡士族的利器,磨成了帝王刀?
李芙蓉不再多言,带着人从外廊追下去,兵分两路,在两条街上搜寻。
一众人走后,在丹青馆画室的角落里,薛玉霄推开隔间虚掩着的门。
足音远去,薛玉霄也松开了捂住谢不疑嘴的手,这是她下意识的动作,避免谢不疑拒不配合。李芙蓉可是跟她见过一面不止,两人曾经当过很久的死对头,如果被她发现,那暴露的风险将会成倍上升,这不符合她的预期。
谢不疑格外安静。他像是一只平日里张牙舞爪,关键时刻却懂得安静的猫,等到李芙蓉离开,他才慢悠悠地问:“怎么,你怕被士族的人发现?”
他自己找到借口,薛玉霄也就顺着台阶下:“越是注重才学、相互比较的地方,嫉贤妒能的庸才就越多。一旦她起了杀心,身后军士的那十几把刀,你我都不能生还。”
谢不疑抓住她的手,摩挲着她的掌心,忽然道:“你们女人怎么都喜欢在危急时刻捂别人的嘴?不过……你倒是动作温柔很多,跟那个粗暴的混账东西不一样。”
薛玉霄脊背一凉,看了一眼自己被他抓住的手——这只手没被咬过,掌心光洁完好。她忍不住将伤痕未褪的左手在袖中缩了缩,心道你要是再来一口,我这可就对称了。
过了片刻,他松开手指,瞥了她一眼:“……脸虽然被毁了,人倒还不错。可惜是……”皇姐的人。
说完,谢不疑叹了口气,从隔间走出,向外喊了一声。侍卫听到这声音,立即连滚带爬地冲进来,确定四殿下无恙之后,给他披上了一件新外衣,簇拥着他离去了。
月照凤阙龙楼(1)

从丹青馆离开后,薛玉霄改换衣装,除去面具和伪造的伤痕,从锦水街回薛园。
她回去时天色已晚,主院刚刚点起风灯。
薛玉霄踏入园中,还未靠近,听到一阵悠扬笛音——吹得是横笛曲《梅花落》,乐音缭绕,清雅绝伦。
薛玉霄脚步微顿,不愿突兀惊扰。她慢慢走到门口,想着这是裴饮雪第一次在她面前吹笛。他的笛声就如同王珩的琵琶一样,皆是绝代无匹,甚至由于他鲜少与人交往,反而更加一曲难求。
要是按照原著,似乎也只有李清愁听过吧?
薛玉霄倚着门框未进,以免脚步杂音扰乱乐曲。她在心中背谱——《梅花落》是非常经典的汉乐府横吹曲,后世改编成了琴曲,也就是经典的《梅花三弄》。她虽然不会吹,但听倒是没少听。
隔着一架孤鹤出云屏风,裴饮雪跪坐在窗前的竹席上,夜风拂帘动,吹得霜袖依依。这实在是一副很美好的景象,只是裴饮雪吹笛的心绪并不安宁,在乐曲声中透露出沉闷之音,梅花尽时,他的笛孔也按错了一下,于是曲调零碎,没有收尾便结束了。
他握着玉笛,望着掌心凝视良久,忽然听到不远处的轻叹声。
薛玉霄走了进来,边进入内室边品评道:“清绝动人,只是曲调有误,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不待裴饮雪回答,她又微笑道:“不过这样也很好,有一些谬误,才让我不至于觉得你是虚无缥缈的神仙中人。”
裴饮雪的目光转移到她身上,注视片刻,没有立即回答她的问话,而是轻轻地道:“你能安全如期而返,我心中……不胜欣喜。”
薛玉霄将金错刀交还给他。
裴饮雪本想留作两人之间的信物,可又并没有留作信物的借口,只好双手收回宝刀。他继续道:“要是曲调有误,才能让婵娘频频相顾,终日错曲,又有何妨?”
薛玉霄不觉得他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也不认为他是故意吹错,便有些惊讶地问:“你听到我回来了?”
“没有。”裴饮雪说,“想着你这个虚无缥缈的神仙中人,现今面对着危机四伏的局面,要在皇帝的喉舌面前伪装斡旋、瞒天过海,不免担心你一去不返……”
他说到这里,又很矜持、不承认自己担心地补充道:“你要是一去不返,要我怎么跟薛司空交代?所以心绪不宁。”
这话倒是。她母亲到处都好,就是在宠爱女儿这上面没有节制,如今要不是薛泽姝受命修建大菩提寺,忙碌于京郊的工程营建、亲自督造,那么薛园少不了一天三趟地迎接司空大人驾临。
她跟裴郎这点小动作,要是在薛泽姝眼皮底下,那恐怕是瞒不过去的。薛玉霄还好,毕竟能在司空大人耳畔吹一吹宝贝女儿的风,但裴饮雪一定会受到责怪。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