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欲燃by观野
观野  发于:2023年09月16日

关灯
护眼

果然,兰心姑姑满意的笑了笑:“太后娘娘也常称赞夫人聪慧过人,夫人可要记着太后娘娘待你的好。”
那影子也并不等萧沁瓷的回答,起身离去了。
衾暖枕香,萧沁瓷却觉有寒气一寸寸地攀上来将她紧紧裹住,这芙蓉锦帐成了困住她的牢笼。
她的姨母苏太后是个从不肯认输的女子,她如今坐到了天下女子所能达到的最高位,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权势,她自然会不甘心。
萧沁瓷在今上御极后得以留在太极宫内,若说是皇帝的疏忽倒也能勉强说通,但总归叫太后窥见一点侥幸。蛰伏两年,以替萧沁瓷求恩典为刃捅出了皇帝仙风道骨表面下一点难以为外人道的私心。
皇帝也是人,他既有对权势的贪欲,那在美色上也并不全然是他表现出来的那般清心寡欲,不过是他自制力比常人更强,又没有遇到能合心意到让他打破道心的美人,于权力上的绝对掌控已然能叫他满足。
苏太后能在景惠年当上皇后,又在宫变中全身而退,还让天子尊她为太后,当然是个聪明女子,皇帝在这事上的模棱两可才叫太后抓住了机会。
她将时机把握得这样准。
今夜宫道上的偶遇也绝不是意外。
萧沁瓷入宫也有了些年岁,早年她常来往于皇后的锦绣宫和贵妃的清凉殿,现在虽拘在观中不常外出但也会去太后的永安殿,对禁中各处宫室道路了然于胸。清虚观离永安殿有些远,那条宫道并不是她往常惯走的那条,只因今夜大雪,宫人未来得及清理叫那条宫道上结了薄冰,雪夜路滑,萧沁瓷不敢托大,便在兰心姑姑的带领下走了另一条路。
怎么会如此恰巧的就撞上天子御辇。
皇帝没有嫔妃,他生母又早逝,自己并不太管内宫事宜,一应事务交由二十四衙门总理。观中岁月清苦,太后时常会接萧沁瓷小住,按了往常是腊八这样的节日,又下起大雪,太后早吩咐人将暖阁拾掇出来,绝不会往外赶人,今夜这番动作,目的只有一个。
诸般筹划到底是成了。
萧沁瓷无声地吐出一口气。她知兰心姑姑睡在外间的暖榻,适时地翻了个身,在静夜中闹出些辗转反侧的动静。今夜她若平静以对,反而会让太后觉得她心思深沉不好掌控。
苏太后喜欢聪明人,却不喜欢比她更聪明的人。她喜欢萧沁瓷的聪明,却更喜欢她的柔顺。
萧沁瓷心中也远不如她表面所展现出来的那般平静,她心中将今夜偶遇、皇帝邀她上辇,两人对答一字一句都仔细在心中回想过,尤其注意皇帝的语态神情。听闻他待宫人一向苛刻,今夜却难得温和,但天威难测,她与皇帝不过见了短短数面,对他的脾气秉性一无所知,又如何能知道皇帝的心思。
当时在永安殿,皇帝到底是为什么既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一口回绝,反而转头来问萧沁瓷自己的意思呢?
萧沁瓷百思不得其解。她是稀世的美人,对自己的美貌却没有自负到能令皇帝另眼相待的地步。
真要论起来,清凉殿那一夜并不是她与天子的初见。

第4章 嫣红
萧沁瓷十四岁入宫,那时今上已得封晋阳王,领长安城内外城防,又兼着宗亲的差事。他是比先帝更为纯正的正统嫡系,却好似一心修道,不眷权势,对比平宗几个已然长成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儿子,还是这个侄子更叫人放心。
晋阳王得平宗青眼时常入宫,平宗尤其热衷于为他赐美人,晋阳王每每推拒平宗倒也作罢,只是下回依然旧事重提。萧沁瓷冷眼瞧得分明,他并非是对晋阳王有拳拳爱护之心,看不得侄子孤家寡人,而是十足的试探。平宗是个被酒色掏空了脑子的草包,视天下美色为己物,说是赐美不过是以此来试探晋阳王的恭顺程度。
萧沁瓷同他见过寥寥数次,或是在宫中饮宴,或是在平宗身侧,俱是匆匆,甚至没瞧见他的模样。她十六岁封玉真夫人,那年平宗还不知自己只剩下最后一年的快活日子,宫内丝竹不绝于耳,清凉殿内日日歌舞升平。
依平宗的秉性原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花一样的美人,但他新得了位善舞的美人,尤其鲜嫩多姿,叫他抛不开手去,连贵妃都有所冷落。
也不知他是哪里来的怪癖,说萧氏擅琴,每每召萧沁瓷去清凉殿,让萧沁瓷坐于帘后为他那位美人伴奏,美人翩翩起舞,他和贵妃饮酒作乐,一派靡靡之态。
平宗召她,却不肯多见,只让她抚琴,翻来覆去地弹奏那首《长相思》,中间必要隔着细帘。苏皇后问起时也十分纳罕,但并未深究。
萧沁瓷其实知晓其中缘由,只作不知。
及至一日,平宗前脚处置了一个儿子,后脚在清凉殿设宴邀请晋阳王,晋阳王仍是惯常的鸦灰道袍、白玉冠,隔着重重绯纱,萧沁瓷只能看到他长身玉立,声音不疾不徐,姿态闲适。
酒过半巡,平宗忽指着萧沁瓷道:“这支曲子朕也听厌了,阿赢,玉真夫人擅琴,同你一样是修道之人,不如你来挑挑,叫她换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萧沁瓷停下拨弦,等着皇帝或是对面的人给出答复。
她早已捱过了初时的难堪,如今已能做到波澜不惊。
晋阳王似是沉思片刻,淡淡道:“《朝天子》,如何?”
平宗抚掌大笑,却没有依言让萧沁瓷弹奏《朝天子》,而是对晋阳王道:“阿赢果真熟读道经。听闻你在道法上有不俗见解,还曾跟着张真人修行,朕这位玉真夫人初受箓,还未跳脱红尘俗世,今夜便让她与你清谈辩论,阿赢可愿意?
歌舞一时都停了,宴上鸦雀无声,不待晋阳王回答,倒是贵妃以团扇掩面,一双秋水明眸含情脉脉的眇过来,嗔怪道:“玉真夫人可是妾好不容易从皇后那里请来的,陛下怎好便宜了旁人?”
那时她僵坐半晌,掌心后背皆是冷汗涔涔。曾在言谈间被赐下去的女子都没有好下场,或许是听腻了那首长相思,又或许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她身上寻到旧人的影子,平宗对她已起了杀心。
平宗却不肯放过她:“玉真夫人,你说呢?”
萧沁瓷强作镇定,自己都惊讶于出口的话竟能如此平静:“贫道不会弹《朝天子》。”
晋阳王淡淡道:“既然不会,何必勉强。”
平宗像是一时戏言,说过便忘,转头又命歌舞重开。
那夜她平安无事的回到清虚观,此后平宗再也没有召见她。
翻过除夕便到了景惠十六年,平宗愈发荒淫残暴、动辄杀人,宫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萧沁瓷那时便隐隐知晓今年不会太平了,却没想到变故会来得这么快。
四月十六,海棠花落。清凉殿的女官来请萧沁瓷,说是陛下请她前往,她推拒不得,只好去了。
半道上下起了滂沱大雨,清凉殿外的棠花被打得零落,殿中明烛高照,寂寂无声,鲜血从门缝里淌出来。
平宗暴毙在御座上,双目圆睁,惊疑恐惧愤怒交织在他那张苍老衰败的脸上,显得尤为滑稽可笑,大概在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想到取他性命的是他最宠爱的贵妃。
贵妃扔了金簪,不紧不慢地抬头看了萧沁瓷一眼,道:“进来,把门关上。”
萧沁瓷仍有些不可置信:“你怎么——”
“杀了皇帝?”贵妃取出帕子拭手,她脸上也沾了血迹,美艳非常,“老东西真让人恶心。”
宫内响起杀伐之声,今夜楚王买通了苑内监,又与禁军勾结,要逼宫造反,皇帝的行踪不是秘密,此时他们占领了两仪殿,就该往清凉殿来了。
“你杀了他,你也脱不了身。”
贵妃旋身坐下,风情慵懒:“谁说是我杀了他?除了你,没人知道。”
萧沁瓷心下不安,此时几乎已经后悔将苏皇后和楚王密谋在近□□宫的消息告诉了贵妃,她直觉自己陷入了大麻烦中,今夜不该来清凉殿的。
“姑娘,”贵妃叫她,“那日你说你不会弹《朝天子》,是真的吗?”
“是。”萧沁瓷道,慢慢冷静下来。
贵妃叹息:“那真是可惜了,今夜新帝登基,阖该奏这支曲子。”
绯色薄纱后置了张七弦琴,为谁备的不言而喻。
萧沁瓷淡淡扫过一眼,已然能平静相对,问:“你要贺的新帝是谁?”
“除了楚王还能有谁?”贵妃神色平常,“新帝登基,苏皇后又有襄助之情,我这个妖妃自然要向新帝表忠心以求保全性命。”
萧沁瓷静静看她半晌,移步到了帘后,琴弦缠上手指,她垂首时说:“你说得不错。”
贵妃大感惊奇:“不是说不会弹吗?”
萧沁瓷无半点心虚:“我后来学的。”
贵妃一愣,旋即哑然失笑:“萧娘子,你当真是个妙人。”
她撑额听琴,在那泠泠琴音中问:“萧娘子,你觉得楚王见到你在这会放过你吗?”
“会。”萧沁瓷头也不抬,“楚王向我姨母许了后位,他若登基,会立苏氏女为后,纳我为妃。”
苏皇后将她的美貌当作无往不利的利器,势必要榨干最后一丝价值。
贵妃又是一愣:“那你还将你姨母与楚王密谋的事告诉我?”
“楚王若胜,自然千好万好,他若败,我也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萧沁瓷泰然自若。
“萧娘子还真是庄家,两头通吃啊。”良久后,贵妃意味不明地说。
“我不是庄家,我是棋子,”萧沁瓷头也不抬,“棋子要想摆脱弃卒的命运,就得有粉身碎骨的觉悟。”
萧沁瓷在这场宫闱倾轧中左右逢源,两头讨好,她何尝不知这是刀尖上求生存,历来想要做墙头草的都逃不过被人践踏的命运,但她宁可抱枝而死,也绝不愿受人摆布。
但任谁也没想到,那夜坐庄的是晋阳王。
楚王在清凉殿外被人斩于剑下,那人披甲而来,见了殿中平宗的尸体神色没有半分异样。
“你杀的?”萧沁瓷不知道来人是谁,只听音色便知他绝不是楚王。
贵妃柔柔拜下去:“这是妾送新帝登基的贺仪。”
“是吗。”来人意味不明地吐出两个字,倏地手起刀落,血溅三尺。
而后剑尖刺进一束明烛光照,萧沁瓷被盔上寒光刺得眼疼,在那瞬息之间看清来人面容,眉眼似曾相识。
剑上嫣红染过她侧颈,抵上咽喉,冰凉的触感激得她阵阵战栗,却还要强自镇定。
“久闻玉真夫人擅琴,没想到这等清谈雅乐也奏得如此妙。”来人目光扫过琴弦,“夫人瞧今夜此景,该配什么曲子呢?”
似曾相识的问话,又兼之这样的容貌气度,男子隔帘扫过来的目光冰冷如利刃出鞘,还有那浓郁至极的血腥味,萧沁瓷终于认出他的身份。
竟是晋阳王。
萧沁瓷强自镇定,与他目光相接不过一瞬便寂然垂首,默默接上方才中断的那曲《朝天子》。今夜新帝登基,当真是没有比这支曲子更合适的了。
剑尖力度不减:“夫人不是说不会吗?”
“我后来又学会了。”她神色平静,道,“陛下想听,我自然要学。”
晋阳王端详她良久,见她神情自若,指下琴弦弹震如碎珠,一个音都不曾错,这份镇定心性令人侧目。他在琴音落下最后一点后终于收剑:“今夜殿中发生了何事?”
萧沁瓷毫不犹豫,以手触额跪拜下去:“楚王弑君谋逆,幸得陛下平乱,安定河山。”
这一夜的血雨腥风都在这寥寥数语中落下帷幕。
再回想那夜,已然是两年前的事了。斗转星移,两年时间倏忽而过,今夜雪中相遇,还是两年来她第一次面见天子。
苏太后非天子生母,天子也无意同她维持什么香火情,等闲不会往永安殿去,宫中饮宴倒是见过,但双方都是平常。萧沁瓷因着清修的缘故,便连宫宴也是甚少参加的,偶有的一两次也是陪坐在下首,太后身边伴着苏家的姑娘,她抬眼时看见苏家女儿笑颜如花,而尊位上的天子仍旧如古井般深沉。
皇帝在权势的打磨下隐去了昔年锋芒,气势却愈发令人心惊。萧沁瓷不过匆匆一眼,在主位上的天子看过来时仓促别开。

第5章 芒刺
那一眼太仓促,萧沁瓷此刻将天子居高临下时的的眼神翻来覆去地回想,却始终记不清楚当时他是不是真的看向了自己,原只是装出来的辗转反侧,现在却真的睡不着了,但她仍强迫自己入睡,渐渐地倒还真有了困意。
只是梦中也如芒刺在背,好似回到御辇之上,她伏地而跪,天子的目光沉甸甸的落在她身上。
梦境走马观花,醒来就全忘了。
翌日萧沁瓷难得起晚了,兰心姑姑也不知出于什么缘由未曾叫她。殿内斜光入户,萧沁瓷这才强打起精神,再看角落里的更漏,已比她平日做早课的时间晚了半个多时辰。
虽已迟了,但她也不曾慌张,仍是不紧不慢地梳洗整装归置妥当,这才见兰心姑姑端了早膳进来
萧沁瓷在桌前落座:“姑姑今日怎么不曾叫我?”
兰心姑姑在身旁伺候她用膳,闻言道:“太后吩咐,夫人昨日受了惊,许是要多睡一会儿,叫我等不要打扰。”
特地传来吩咐?
太后是恩威并施,实为敲打,告诉她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太后眼皮子底下,就连就寝这种小事也由不得自己作主。
萧沁瓷听罢便不再言语,执箸捡了些小菜,草草果腹便让撤了膳,自己去了前殿补上今日的早课。
观中清苦寂寥,此处和冷宫无异,萧沁瓷却能耐得下心思研读道经,好似她真是一个潜心修道之人。
几日下来,兰心姑姑在一旁暗暗观察,萧沁瓷行动如常,不见半分焦躁不安,仿佛已将那夜之事抛于脑后,甚至连夜间辗转反侧的动静也没了。
她心中颇为满意,连带着被太后召见时也为萧沁瓷说了些好话。
兰心姑姑在永安殿中将萧沁瓷这几日的日常事无巨细一一道来,太后正摆弄桌案上的梅瓶,对插进去的几枝梅花怎么摆弄都不甚满意。
太后已然不年轻了,早在先帝薨逝之前她便已失宠许久。她未施脂粉,面容在晨光中却不显老态,她仍爱惜自己的美貌,但这及不上她对权势的渴望。名为太后,但她没有统御六宫的权力,宫中事宜有二十四衙门总领,把持得滴水不漏,她住在这历任太后所居的永安殿,和幽居没有两样。
当今天子御极后前朝有人提议将太后迁居别宫,身边也有人建议她可以去行宫久居,却被太后下令责罚。
“哀家是太后,是先帝亲封的皇后!”太后声如雷霆,她是苏家小女,入宫前受尽冷眼,入宫后却得以坐上天下女子都梦寐以求的尊位,“此事谁也不许再提!”
她维持住了自己摇摇欲坠的太后体面,但内里早已千疮百孔。
但现在她已看不出当初一朝翻天覆地时的强撑,面容镇定自若,耐心地修剪斜逸出来的梅枝。
“唔,这梅花还需要再修剪修剪。”太后搁了剪子,垂眸细细欣赏,却仍有些不满意。
她话中意有所指,兰心姑姑一时分不清太后是否在以花喻人。
兰心姑姑是跟着太后进宫的老人,不然也不会被她指去萧沁瓷身边,见状上前一步,指出那梅枝中的一处:“娘娘不如把这处剪去,这韵味便出来了。”
“还真是,”太后依言将那处剪去,又依着兰心姑姑的话摆弄了一番,果然见原本平平无奇的几枝梅花陡然鲜活肆意起来,“你跟在阿瓷身边倒也学了不少。”
萧沁瓷学什么都极快,又能举一反三,这弄花莳草的手艺也是一绝,苏太后也是真心喜欢她的,只是那点真心有多少就不好说了。
“夫人御下宽和,待太后娘娘也十分敬重,时常提起娘娘最爱赏这梅瓶风光。”兰心姑姑道。
太后摆摆手,自有宫人将那梅瓶收下去,又清扫被剪下的花枝。兰心姑姑扶着太后的手慢慢往外走,听得太后轻言细语:“阿瓷什么都好,性子也稳重,就是太好了。”
萧沁瓷太好了,好得太后挑不出一丝错处来。她十七八岁的时候也自认有了些心机手段,可远不能做到像萧沁瓷这般处变不惊,苏家那几个女儿比萧沁瓷小不了两岁,可还会为了父兄的宠爱争风吃醋,萧沁瓷却和她们半点相似都没有,柔顺乖巧,天生就能逢迎旁人的心思。
果然是萧氏出来的女儿么?
世家门楣。
若说平生最让苏太后讨厌的人,不是那个分走了她恩宠的贵妃,而是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妹妹苏芷。人就是这样,偶尔也会被嫉妒心遮蔽双眼。苏太后自认比妹妹貌美柔顺有手段,可当年姐妹一同出游,萧家的嫡次子偏偏对她视若无睹,反而对苏芷一见钟情,不顾家中反对也要以正妻之位迎她入门,两人成亲后更是百般恩爱。
同为苏家女儿,旁的姐妹只能入高门为妾,可苏芷,那个空有美貌脑子空空的木头美人,她凭什么?
后来的那些不甘心在自己入宫后一步步爬上高位时都烟消云散了。世家门阀又如何,皇权之下还不是顷刻塌覆,她要的不是男女情爱,而是要握住这世上最大的权柄。
太后忽然又觉得好了些,萧沁瓷这般稳重,总比蠢笨来得好。这吃人的深宫,除非是老天偏爱,否则哪个蠢货能活得长久?
兰心姑姑闻言笑了笑,同样轻声回:“奴婢瞧着夫人倒不如表面上那般稳重。”她将萧沁瓷夜中难眠的事情又说了一遍,“夫人幼年遭逢大变,又自幼伴在您身边长大,在外人面前性子自然要谨小慎微些,独自一人时才会泄露端倪。”
她道:“夫人孤苦,能依仗的只有娘娘,她自然知道该如何在您面前表现。”
太后沉吟:“你说得不无道理。”
只是仍觉得可惜。可惜萧沁瓷不是托生在苏家,是别家女儿,虽是血脉至亲到底还是差了一层。可惜这代的苏家女儿不争气,没一个出挑的,若萧沁瓷姓苏她又何必处处敲打。
“但还是得仔细瞧着,”太后几不可闻地吐出一口气,道,“阿瓷是个大姑娘了,哀家不得不为她考虑,那日皇帝的态度瞧着如何?”
永安殿的宫人都是太后心腹,但也提防隔墙有耳,虽四下无人,兰心姑姑也压低了声音,斟酌着回答:“瞧着是淡淡的,不好也不坏,让人琢磨不透。”
“淡淡的?”太后反问,“今上是个冷心冷肺的,他肯主动让阿瓷上御辇,已让我始料不及。他们都说了什么?”
“奴婢听不太真切,只是些寻常对话,陛下也没有让夫人近身,”兰心姑姑说,“还问了夫人肯不肯出宫。”
“哼,”太后若有似无地冷哼一声,“这是上心了,只是有几分却不好说。”
她沉吟着,未曾亲眼瞧过那两人的相处她只能从旁人言语中推敲出一二,只是这一二也做不得准。
“你先回去,过几日我再寻个机会探探皇帝的口风。”
兰心姑姑扶着她回了殿中,正碰上宫人不知拿撤下来的梅瓶该怎么办:“娘娘,这梅瓶要摆上吗?”
这是今日园中新开的梅花,花蕊细粉,梅瓣嫣红,端得尽态极妍。太后淡淡扫过一眼,这会儿又不满意起来:“到底还是差点意思,扔了吧。”
“叫阿瓷送一瓶来吧,还是她的手艺看着舒心。”
兰心姑姑应是,知晓太后是寻个借口让萧沁瓷来永安殿一趟,只是却没将时日说清楚,这就需要萧沁瓷自己揣摩了。
兰心姑姑随侍萧沁瓷身侧,不会轻易离开,今日一早萧沁瓷见她不在殿中,便知晓她定是去了永安殿,但还是惯例询问了观中洒扫的宫女一句:“怎么不见兰心姑姑?”
昨夜雪落了半宿,今晨方歇,云层破开一线,日头瞧着暖融,照在身上依旧是寒彻入骨。
观中小径瓦上都积了雪,一夜过去凝成了冰晶,院里只有一个洒扫宫女,半天也只清出了一条路,另还有个年轻内宦上了屋顶清扫瓦上的积雪。
那叫苹儿的宫女回:“姑姑一早便去了永安殿。”
萧沁瓷点点头,不再问询,也拿了笤帚帮那宫女一同扫雪。
苹儿忙不迭来阻止:“夫人,这种事让我们来做就行了。”
“左右无事,不如帮你一起做了,”拂尘扫雪,既是静心也是修行,萧沁瓷微微一笑,“把路扫出来便是,旁的就不用管了。”
苹儿仍旧有些不安:“兰心姑姑回来若瞧见夫人做这些粗活,奴婢就要挨骂了。”
观中洒扫的宫人一年一换,总做不长久,稍微有点门路想往上爬的都迫不及待离开这里。这个叫苹儿的宫女和那个叫禄安的内侍都是最近才被殿中省分过来的,苹儿胆小,总是唯唯诺诺的,手脚也笨,被兰心姑姑骂过几次便怕上了她;禄安倒是胆大心细,一张笑脸对人,人却谨慎得很,做事滴水不漏。
“别担心,兰心姑姑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的。”
她说话轻言细语,脾气却不容违逆,苹儿拗不过她,只好任她去了,不过总是要赶在她前头把雪都扫了个大概。
萧沁瓷也不同她争,她算得极准,直到她们将这一条小路扫得干干净净也不见兰心姑姑的身影,苹儿总算松了一口气。

苹儿还犹豫:“可是——”
“我这里不用你伺候,”萧沁瓷知道她顾虑什么,“外头冷,和禄安一起进屋烤烤火吧。”
萧沁瓷只在外头呆了一会儿便觉手脚冰凉,那小宫女是做粗活的,一双手更是被冻得通红。
苹儿到底受不住诱惑,高声叫了禄安下来,禄安比苹儿更知进退,恭恭敬敬地向萧沁瓷谢恩。
“我要去趟文宜馆,若兰心姑姑回来问起,你们便告诉她。”萧沁瓷道。
“是。”
萧沁瓷将自己近日来看过的书都整理了一番,前些日子在文宜馆中抄写的几本道经和风物志都看完了,她原本也想再找个时间去一趟文宜馆,重新抄几本书回来。
文宜馆是高祖文皇后的藏书库,同前朝议事当值的崇文馆不同,她收集的许多珍贵藏书都放置在此处,历任帝王也将其充作了自己的私人书阁,先帝初登基时曾令翰林院编修入馆修著典籍,后来典籍修到一半库里失窃,文宜馆就此封存,直到先帝开始炼丹修道祈求长生,这才为了他宠幸的道士重开此馆。
馆中有道经三千,不乏孤品,其内藏书一概不能外借,萧沁瓷想要看,只能持太后手谕入馆抄文。平宗在位时文宜馆也是她常去的地方,观中岁月枯燥,只能读书聊以慰藉,她每旬便会去一趟馆中抄些书籍回来,也并不拘泥于道经,反而是看各州府的地理风物志多一些。
文宜馆落在北苑侧翼,邻着太液池,又怕潮气朽坏书页,整座馆藏都隔了干燥防潮的生石灰。萧沁瓷和守馆的内侍已十分相熟了,按制核对过手谕,又做好记录便放她进去了。
笔墨纸砚都有内侍备好,萧沁瓷只需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书。馆中书架以天干地支为序排列,屋内不燃明烛,窗户攒成梅花形,顶上将几片青瓦换成了琉璃瓦,让天光更好的透进来,但屋内仍旧有些昏暗。
早前宫中出过灯纸被烛火引燃酿起大火的事,此后这类书库进出一律是不准携带任何烛火的。
好在萧沁瓷对屋中陈设和书架排列已十分熟悉,所以内侍也放心让她独自一人,否则按照惯例是该有一位内侍从旁指引的。
没有旁人在,萧沁瓷便只找了□□经做做样子。她其实并不崇道,修身养性尚可,要是潜心修炼也多是敷衍,道经也读的少,只把广为人知的几本背得滚瓜烂熟,再看些人所鲜知的孤本,便已足够应付了事。
她是个清醒的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萧沁瓷随手在架上抽出一卷道经翻了翻,觉得不错,记下了这本书的位置,正要离去却看见同一排不远的位置有一卷书外的绸布上没有挂上木牌。
这是很少见的错误。
文宜馆虽封了许久,但平宗朝后期又重新启用了,平宗和今上都是修道之人,这存放道经的几排书架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经了文宜馆失窃一事后,馆中对藏书重新清点了一遍,不该出现这种没有挂牌的书籍才是。
萧沁瓷一时起了好奇心,犹豫片刻,还是上前慢慢将那卷书抽了出来。
初看平平无奇,同一般的道经没有两样,翻开却知里面内有玄机。
治国十二疏。
大周是许女子议政的,文皇后就曾和高祖皇帝一同临朝,宫中女官也有品级在身,可以议政。但治国的奏疏该被放在崇文馆,而不是在此处。
萧沁瓷对这道奏疏并不陌生,她慢慢翻看,心里五味杂陈。
平宗的皇位来得不正,但当年他初登基时还没有后来的荒唐残暴,也曾有过励精图治的宏图大业,那时的英国公年岁与他相近,两人还有伴读之谊,他们也曾有过君臣相合的好时光。
英国公萧治连上了十二道奏疏,从安民、农事到治军涉及方方面面,这些奏疏在实用性上或许有所欠缺,但确实是当年君臣相佐的一段佳话了。可这段佳话传唱的时间还不足两年,这对君臣的关系便陡然冷淡下来,此后愈发恶劣,再也回不到当初。
这治国十二疏也就再无人敢提,朝野内外都寻不到只言片语,不料这里竟还藏着不见天日的一份。
萧沁瓷被这奏疏勾起心事,一时想得入了神,竟没注意到周遭的动静,直到光线陡然一暗,周身覆下一层暗影。
来人声音微沉,沉水香被馆中陈旧的气息掩盖,直到近前才泄露分毫:“在看什么?”
天子着一身鸦灰道袍,他似乎真的不畏寒,馆中阴冷,也不见他添件厚衣,宽阔的肩背挡住了书架外照进来的微光,将萧沁瓷沉沉笼在其间。平素总伺候在他身侧的梁总管没有伴驾,不知是不是守在外间。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