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只想种田[穿书][穿越重生]——BY:染千江
染千江  发于:2022年06月05日

关灯
护眼

  晚间,宴云河梳理好手中的化学书,心中却在暗叹:“可惜这些书籍不能直接拿出来用,化学在大郑毫无基础,即便是这些初级知识,也不能作为大郑化学的启蒙。
  他将这些化学知识和挑出来的一些物理知识放在一起,装进一个木匣中,这些知识,对现在的大郑人来说,无异于天书,他想到这里,随手就在木匣上题了「天书」二字,只等大郑再发展一些时候,这些天书才能现于人前。
  现在,宴云河更多的还是把目光放在农事上面,追肥灌溉、消灭虫害,哪一样都关系着今年的收成,尤其今年还是王庄精耕计划的第一年。
  因为忠王遇刺一案嫌犯的奇葩目的——偷庄稼,此时的王庄也聚集了不少人的目光,都在等着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异种,能让羽林军铤而走险。
  最先成熟的是冬小麦和土豆,土豆这个在中州可以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无疑是备受大家瞩目的,以至于只种了区区四亩地的冬小麦鲜少有人在意。
  宴云河觉得这亩产千斤的小麦,是能让皇帝开坛祭天的大事,不能就这样让它默默无闻。没有宣传,以后还怎么推广?老百姓可不信你上下嘴皮子一碰的话,尤其是事关农耕,那是宁可守旧,也不会轻易尝试改弦易张。
  于是,宴云河邀请了一众官员于冬小麦收割那日前来王庄参观。小皇帝那里他也没忘,这种事关民生天下的大事,怎能不通知宫里一声?
  但可惜的是,太后以皇上学业繁忙为由拒绝了,只派了个使者前来一看究竟。
  农人有俗语:“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现如今,地里的这些冬小麦已经到了八成熟,正是收获的好时候。
  因为照料的精心,水肥充足,今年的气候也没整什么幺蛾子,所以,这次的冬小麦达到了宴云河心里的预期产量,他估摸着能产千斤。
  他在种子商店选品种的时候,简介描述里可是说这个种子最高亩产有一千七百斤。
  宴云河对比了大郑一亩地的面积,和现代的数据并没有多少差别,应是原著设定如此,倒省了他换算。
  收割小麦那日,无数马车驶入了王庄,这些都是宁可不上朝,也要来验证忠王所说是否属实的官员。
  当然,也有担心自己安危不来的,这王庄可是有两千兵卒在的,谁知道这是不是有来无回?
  宴云河早有准备,拉了绳,免得人多的时候踩到旁边的庄稼,又调派了不少人手维持秩序。
  拜见的程序也省去,直接带着官员到了地头,先让他们看看这些麦子,绝对是长在这块地里的,没有弄虚作假。
  有懂稼穑事的官员弯腰捧着麦穗细看,看一株是惊讶,看一片是激动,都不用等收割之后上称,只看这沉甸甸的麦穗,他们就知道这产量绝对不低。
  有的人又去看一颗颗小麦分蘖情况,数了几颗小麦之后,指着其中一颗抖着声音说道:“这一颗小麦竟分蘖成穗四个,快,快挖出来奉太庙。”
  离得近的大臣听见他所言,纷纷激动上前查看,又被那大臣急急拦住道:“别踩到了。”
  这里总共有四亩小麦,分蘖四个的麦株也不只这一颗,很快就又有惊呼声传出,更有一人还发现分蘖五个的麦穗。
  等他们看得差不多了,宴云河就下令开始收割,一名官员赶忙说道:“这一颗留下,以供祭祀之用。”
  这是能传扬小麦声名的事,宴云河自然同意了,就见那官员小心翼翼地挖出麦株,捧在手里像是捧着易碎的琉璃。
  随着收割的进行,初时还在喧哗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官员们脸上逐渐显出恍惚之色。
  礼部尚书付成邈捧着那分蘖五个的麦株道:“我莫不是在做梦?麦子真的能这么高产?”
  他身旁的工部尚书祁阳舒道:“难道是我们这么些人一同做梦不成?这就是真的。”
  刑部尚书仝维道:“看来羽林军要来偷庄稼,确有其理啊。现在我才信了他们的供词。”
  这次来收割麦子的还是附近的佃户,本以为去年那施了肥料的小麦就算是高产的了,没想到真正的高产今日才算见到。
  待收割一结束,早就激动难耐的农人们纷纷朝着宴云河跪下,也不高声说什么,只一味叩头不止,细听就能听到他们口中还在念叨着什么「王爷保佑」、「感谢神农」什么的。
  宴云河这边尚来不及阻拦,王府的一干属官也跟着跪下了,接着就是王府的仆从侍卫,直到最后,前来观看收麦的一众官员也诚挚叩首。唯有代表皇帝而来的使者尚还站着,但他此时也已悄然退到众人身后。
  从高空望去,这些人就如那收割好的麦子,一茬茬地伏倒在地,他们围成一个圆,而处于圆心位置的,正是那唯一站立的人——宴云河。
  这不是宴云河第一次受人跪拜,初来时,他也是在朝堂上受到众臣参拜的摄政王,然而这并不能减少宴云河因众人的参拜而升起的不知所措。
  一股热流在宴云河四肢百骸游走一圈,使他浑身一轻,即便不看名望值,宴云河也知道,它恐怕又涨了不少。
  这更加说明,在场众人都是诚心叩拜于他,但他却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宴云河自跪拜的众人之中走出,众人不约而同随他而动,始终面向他而跪,但走出人群的宴云河却并没有回头看这些跪拜他的人。
  只见他蹲身捧起一捧泥土,这才起身转向众人,朗声道:“今日所得良种,是天生这麦子使人活,是地孕这麦子饱人腹,是人耕耘不缀终获丰收。孤与大家一起敬天、敬地、敬人,愿这天地不辜负辛勤耕耘之人。”
  他说完转身朝着天地叩拜,煌煌日光之下,众人只觉那身影挺拔伟岸至极,顶天立地不过如此。
  “敬天!敬地!敬人!”他的身后是众人的高呼,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喊出来却是如此的惊天动地,一字字似有万钧之力。
  宴云河这才定下心来,之后还有土豆、玉米、棉花、红薯要收,要是每次都来这么一遭,那他就真的应付不来了。
  他还是错估了良种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下次一定要将小皇帝请来,他再不想被这么多人跪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star和山莲小天使灌溉的营养液——爱你们;
  呜呜呜感冒了,脑袋瓜嗡嗡的,大家要注意保暖啊。


第66章
  ◇
  出宫
  乌盛急急走进殿门,就见太后正在屋内来回踱步,显见是一副坐不住的模样。
  此时见乌盛回来,太后忙问道:“事情可属实?”
  乌盛亦是愁眉不展的样子,“奴婢去问了,真的不能再真了,今日麦种已经入库,不少人亲见,称量时确实是总计每亩有千斤之重。”
  太后手指绞紧手中的锦帕,以此来平复自己的情绪,继续问道:“那土豆一事呢?”
  乌盛深深弯下腰去,“苏墨亲自作诗赞颂过,应是不能做假。且那佃农的嘴并不是很严,也曾传出过亲眼所见土豆。”
  “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情况了。”太后闭目喃喃自语道。
  谁料,乌盛却在此时颤着声音道:“忠王有言,七八月份的时候,还要请百官见识玉米、红薯,据他所说,其产量不在土豆之下。忠王此前从未在耕作一事上妄言过,只怕……”
  太后有些头晕,摇摇晃晃地坐到身后的靠背椅上,“这么多好东西如何会在今年突然出现?必是忠王早就谋划好的,只等在今年使之公布于世。”
  “娘娘,咱们现在该怎么办?要不要请左相入宫相商?”乌盛提议道。
  太后定了定神,“以忠王现今的势头,即便是左右二相同时出面也压不下了,现今能在身份上压他一头的,唯有陛下一人而已。”
  乌盛大惊道:“娘娘想要陛下出宫?”
  其实,现在他们可以选择两条路,一则是让忠王于收获那日进宫,在朝会上献出新粮;二则是选择让皇上出宫,与百官一起见证新粮面世。
  但若是在高产麦种还未现世前选择第一条路,那还有些作用,可惜他们已经错失先机,现在再选第一条路,也不过是徒然让天下人耻笑罢了,反而显得他们急功近利,急于打压忠王。
  太后咬牙道:“以忠王孤高的性子与如今爱惜令名的表现,他现在不会对陛下做什么的,之前是我们狭隘了,才在麦种一事上输人一筹。若当时陛下在场,百官如何敢不跪陛下跪忠王?”
  “而且,陛下终究是一国帝王,他该早早就知道自己将来要面对的是什么,一味缩在羽翼之下,非帝王成长之道。现在不磨练自身,等他年纪上来,只怕忠王就不会留手了。”太后说出一直以来自身所顾虑的事。
  忠王现在不屑对一个孩子出手,但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以忠王今日的声望来看,日后想要取代一个毫无建树的皇帝,也不需费多大力气,所以,皇上已经到了不能再退的时候,他必须成长起来了。
  “启禀娘娘。”此时一个小太监在外面大声道,“忠王殿下使人传话进宫,希望陛下能在后日新粮收获时出席。”
  “娘娘……”乌盛担心唤道。
  太后此时已经镇定下来,她神色之间只见坚毅与果决,“你去回复,让忠王做好后日接驾的准备。”
  “传楚中郎将入宫觐见。”太后转而又对乌盛说道,之前邓术与羽林军串联一事,让太后只能选择拥有天然血亲纽带的楚静安,只希望自己弟弟能够不辜负自己这份信任。
  楚静安很快就前来拜见,太后上前扶起行礼的楚静安,双眼殷切地看着楚静安道:“静安,陛下后日将去王庄,你能不能发誓护送陛下安全返还?”
  未有丝毫犹豫,楚静安当即跪下对天发誓道:“我发誓,后日必护送皇上安全回宫,若违此誓言,让我……”
  太后忙出声打断楚静安的誓言,双眼含泪道:“有你一句话,姐姐就放心了,不用后面的毒誓,姐姐就将你外甥暂时托付给你了,以你的功夫,定能护他周全。”
  虽然太后和楚静安自少年时起就姐弟分离,但楚静安自小就极为重诺,凡是他保证过的,从未食言。
  太后至今还记得,楚静安八岁那年答应为她摘城外山寺里的桃花,那时他们还不知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只听说桃花开了,楚静安就出城去为楚静娴摘,可想而知,当时是无功而返。
  后来,楚静娴知道了,就对楚静安道:“其实哪里的桃花都一样,也不一定非要那山寺中的,姐姐就是想看看桃花而已,你在外面随便摘两支也是可以的。”
  八岁的楚静安面上已经很少做出什么表情了,他就板着一张小孩子的脸道:“我答应你摘山寺的桃花,那就必须是山寺里的,其他地方的不算。”
  八岁的楚静安这样,十八岁的楚静安也不曾改变,太后只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有他的命在,就不会使皇上受到伤害。
  “娘娘不必担心,忠王不会对陛下不利。”楚静安知道太后让他发誓的原因,不愿太后这样误解忠王,忍不住为忠王辩解道。
  他这一句话让太后的眼泪生生憋了回去,太后虽有些埋怨自家弟弟胳膊肘往外拐,但口中却叹道:“哀家知道,但你体谅一下哀家这个做母亲的,实在是担心皇上这个从未出过宫的儿子。”
  于是,在土豆收获那日,先前小麦收获未曾出席过的官员也悉数到场。此次有皇帝出行,百官同随,声势浩大,若是担心忠王在这种盛会上对小皇帝出手,那大可不必。
  所以,即便是不相信忠王人品的右相一党,此时也并未如何坚决反对,实在是因为新粮一事,事关天下黎民苍生,皇上在场,总不至于让忠王将这声望全部得去。
  宴云河之前本打算若是太后依然拒绝让小皇帝出宫,那他就亲自进宫去求见小皇帝,将土豆、玉米、红薯献到皇上的案头,这样,这几样新粮也算有皇帝代言,能打出些名头。
  推广的时候,能少很多阻力。最起码能使百姓不抗拒种植。
  他坚持要将小皇帝纳入新粮面世的一环,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小麦收获时,他被众多官员诚心跪拜他的场面惊到了。即便他的政治嗅觉再怎么迟钝,也知道对于无心帝位的他来说,这将是一个麻烦。
  将想要亲自进宫的想法一说,钟百道直言:“只管使人去请,这次皇上定会出宫前来王庄,咱们只要做好接驾的准备就行。”
  当时宴云河还有些疑惑,收麦子的时候不来,收土豆的时候真的会来吗?没想到被钟百道一语说中,太后还真的答应了。
  不得不说,在揣摩上位者心思这方面,宴云河确实比不过这些做臣下的人精。
  对于土豆这一农作物,就像待字闺中的美人,之前众人只闻其美名,不得见其真颜,而今日正是其出阁之日,众人终于能一观其庐山真面目。
  这是土豆的第二轮种植,宴云河已经吩咐人手做好记录,看看这个品种的土豆是否真的能保持稳定的产量,不会出现退化现象。
  小皇帝第一次走出宫墙,虽有太后的耳提面命,但一颗好奇雀跃的心却是年幼的他遮掩不住的。
  周围的人将他围得密不透风,但身在高位的小皇帝还是看见了这大片的农田,他第一次见到田地与农人,觉得脚下的土地、劳作的百姓全部都与宫中大不一样。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