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实说起明天要做的甜点,开始滔滔不绝。
就连凌难都有些无奈了。
凌难有些敷衍地点点头,然后放下手中的小麦粉,把堂屋的蜡烛转移到里间。
郑秋实像只小黄狗,紧跟在凌难身后,嘴里一直在说明天自己做的东西会有多么好吃。
凌难似乎有些不想搭理他,连忙爬上床板。
烛光昏黄,暖融融的光芒填充黑黢黢的里间,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让人忍不住犯困。
郑秋实盘腿在床,看着凌难平躺的身姿,紧闭的双眼,一副不太想搭理他的模样。
郑秋实这才后知后觉,每次聊到甜品,凌难似乎都是一副吃了馊饭的表情。
郑秋实心想:为什么凌难总是不相信自己在甜点方面的厨艺呢?
这一点简直和室友林楠一模一样。
郑秋实好歹也是有一个“甜点之神”的称号,特别是那道爆炒牛乳搭配天选之蕉,口感细腻绵滑,未经冷冻,却有奶油和冰激凌双重口感,只是卖相不太好罢了。
主要是这道爆炒牛乳搭配天选之蕉,是他自创的!
郑秋实突然想起当初林楠还说过,让他别沾甜点,否则会变得很不幸……
郑秋实偏就是不相信,然后做了那道自创甜品,结果窜稀穿越……
好像一语成谶了……
郑秋实并不相信,他至今还是认为那次窜稀只是因为牛乳不新鲜了,并不是他甜品的问题。
不行!郑秋实越想越气,他不能让他的爆炒牛乳搭配天选之蕉蒙受此等冤屈!
郑秋实决定找个时间再做一次!
郑秋实回忆了一下需要的食材——
牛奶、香蕉、鸡蛋。
他还回忆了一下需要的工具,好像需要打蛋器,这个朝代肯定没有,只好用手打了。
郑秋实在心里叫苦不迭,如果有这些现代家电的话,干活方便多了,而且甜品本来就属于现代美食,在古代制作只能手工,达不到机器制作的效果,所以很多甜品根本做不出来。
郑秋实有些难过。
他最擅长用空气炸锅炸东西,当初做美食博主的时候,出过关于空气炸锅的系列美食视频,收视不错。
可是想到以后都不能用空气炸锅,郑秋实突然感觉心里闷闷的,而且古代连烤箱都没有。
那就意味着小面包、蛋挞之类的都不能制作了。
不过郑秋实好像记得古代有用青铜制作过烤箱,说不定他可以试试。
言归正传,郑秋实现在还是最关心这个朝代有没有牛奶和香蕉。
郑秋实怕打扰到凌难睡觉,可是一遇到关于食物的问题,不问清楚他是真的睡不着。
于是郑秋实压低声音小声问道:“凌难,咱们这有没有牛奶和香蕉啊?”
本来以为凌难已经睡着不会回应,没想到话音刚落,凌难直接从床板上弹坐起来!
郑秋实都被他吓了一跳,差点也从床上弹了起来。
凌难一脸惊讶地盯着郑秋实,眼珠子似乎都要掉出来了。
“怎、怎么了?”郑秋实疑惑不解。
凌难的脸色极为难看,哪怕灰头土脸也盖不住他脸色的变化,脸色乍青乍白。
“是没、没有吗?”郑秋实挠挠头。
难不成凌难听不懂牛奶和香蕉这种现代词汇?
郑秋实换一种说法:“就是牛乳有吗?”
凌难愣了好一会,连忙狂摇头,手也摆个不停,似乎十分害怕,像是见到鬼魅一般。
郑秋实没多说什么,忍不住疑惑:“你……怎么了?”
凌难也意识到自己过于激动,连忙恢复神色,摇了摇头,对郑秋实比划了一下表示休息,然后起身吹灭蜡烛,继续躺下。
郑秋实没说什么,也躺了下去。
黑暗里,两人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均匀绵长,但其实谁也没有睡着,各自有着心事。
***
第二天,郑秋实还是没能按时起床,因为晚上有心事睡不着,直到接近天亮才进入睡眠。
凌难却不同,他一晚上没有睡着,第二天天刚亮便迫不及待地偷摸起床。
准备好一天的吃食后,他便匆匆赶去田里干活去了。
直到晌午,郑秋实才从床上爬起来。
“糟了!又睡过头了!”郑秋实一拍脑子,从床上弹坐起来。
一看凌难的床,被子叠的整齐无比,一摸被子,冷冰冰的,半点温度都没有。
看来凌难早就起床了。
他连鞋都没穿,直奔堂屋。
堂屋空空如也,凌难早就出门了。
郑秋实懊悔不已。
本来说给凌难做甜品的,居然睡过头了!
郑秋实气馁地深吸一口气,却闻到一阵糕点的香气。
像是面包店里刚刚烤出炉的面包,奶香四溢,喷香甜嘴。
郑秋实忍不住吸着鼻子,探寻香味的来源之处。
他微眯着眼睛,赤着脚在堂屋里转悠。
香味实在太浓郁了,郑秋实不一会就找到了香味的来源之处——
橱柜里。
一打开橱柜,一股烘烤面包的奶味扑面而来,直往鼻子里钻。
暗黑的橱柜里,一个大海碗里堆叠着金黄的小饼,小饼的大小刚好一口一个,外表看起来金黄诱人,微焦的外皮,十分美味。
郑秋实忍不住哇了一声,就像是发现宝藏一般。
这样的感觉真的好像在探宝,再加上金黄色的小饼,像是黄金一般。
郑秋实伸手拿了一个吃起来。
入口酥脆,伴随着咔嚓的声音,表面金黄焦脆,内里的味道是浓郁的奶香味,并不干巴。
细细一品,有点山药的味道,好像小时候吃的山药小饼。
郑秋实以前在现代吃过,做法挺简单的。
就是将山药蒸熟后压烂,加入白糖、鸡蛋搅拌,倒入自发小麦粉,搅成絮状,揉成光滑面团,分成小团,压成小饼,醒发一段时间后放入烤箱。
属于糕点里最基础的做法。
如果放在现代,凌难这种大厨,做这种小糕点不在话下,只是……
烤箱从哪里来呢?
郑秋实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能够替代烤箱的工具。
难道这个朝代真的有青铜烤箱不成?
郑秋实一边吃着山药小饼,一边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不了解古时候用什么东西代替烤箱进行烘烤。
连续吃了几口山药小饼,郑秋实有些饱了,将嘴边的饼干残渣吃抹干净。
突然想起没穿鞋,回里间穿上鞋子。
接下来,郑秋实准备开始今天的活了。
他去看昨天沉淀了一夜的木薯泥。
木盆里装着混浊的木薯水,木薯泥已经完全沉底。
郑秋实快速倒掉表面水分,终于得到了白净的木薯粉。
郑秋实再将木薯粉倒出来,放到太阳下面晒干。
此时已经是晌午了,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好,今天的太阳特别毒辣,木薯泥放出去不一会儿就已经干透了。
他将木薯粉收回,放入石臼里捶打成粉末,最后得到了正宗的木薯淀粉。
木薯淀粉并不像面粉那般带着微黄色,正宗的木薯淀粉白净细腻,触感滑手。
但是郑秋实做出来的木薯淀粉并不白净,有些灰蒙蒙的感觉,粉质也不细腻,甚至有些颗粒感。
难不成翻车了?
郑秋实脑子里闪过这一想法,他内心连忙否认。
只是因为条件有些,做不到像现代那般光滑白净,但并不意味着翻车!
郑秋实在内心安慰自己,然后心满意足地将一部分木薯淀粉装袋,留下一小部分来制作西米。
郑秋实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烧了一锅烫水,开始正式制作西米。
他照着视频营销号的内容制作,将烫水倒入木薯淀粉中,用力揉成不流动的面团。
光是这一步就废了郑秋实老大的劲。
木薯淀粉加水后变成了非牛顿流体,弄了半天也不行。
郑秋实有些烦躁,用力揉硬的像石头,放在手上又粘的要命,他一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下手,索性往里面又加了一大把木薯淀粉。
加着加着,木薯淀粉变成了一大团干巴的面团,像干泥巴一样……
郑秋实将面团扳成小块,看着一片狼藉的灶台,他开始有了摆烂的心态,索性将面团一股脑全部倒入滚烫的开水中。
大不了煮一锅木薯面糊算了。
郑秋实有些气恼又有些无可奈何。
他盯着锅里的水开始变得混浊,咕噜噜地冒泡,突然想起上次做大杂炖的过程……
误打误撞、将错就错,结果做出一锅卖相难看却美味无比的开胃粥。
做美食,本来就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一道独一无二的菜肴的诞生,往往需要经历无数次失败,经历无数次尝试才能成功,如果每一次都轻言放弃,那么那些美味的自创菜肴又怎么会诞生呢?
郑秋实想起自己做美食博主的初衷。
想起自己一百万粉丝的鼓励,想起自己“甜点之神”的称号,想起曾经永不言弃的自己……
这一次,他也不应该放弃!
第25章 夫夫恩爱
郑秋实连忙将木薯淀粉捞了出来,趁热揉搓。
刚开始的木薯淀粉很烫手,郑秋实忍着痛用力搓,刚开始木薯淀粉很粘稠,郑秋实用力将木薯淀粉搓开来,期间撒了不少淀粉。
郑秋实将木薯淀粉搓成一个个的小颗粒,然后在案板面搓圆,忙活了很久才搓成小圆粒。
好像成功了。
郑秋实没想到这样将错就错就成功了。
看着一粒粒的小圆粒,郑秋实突然感觉成就感满满,没想到又一次误打误撞成功了!
虽然小圆粒大小不一,但是至少比之前好很多,郑秋实信心感爆棚,在内心再一次确定了自己“甜点之神”的称号。
郑秋实看了看外面的太阳,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太阳已经不像午时那般毒辣,小圆粒还需要晾干才能得到西米。
郑秋实本来想今天做好西米,自创一锅香芋山药茉莉西米露,给阿李叔阿母送过去,没想到一起床就已经正午了。
看来西米只能晚一点才能做好了。
郑秋实趁着还有一点阳光,将搓好的小圆粒拿出去晾干。
现在没事可做,郑秋实收拾了一下残局。
现在灶台上面洒满了木薯粉末,一片狼藉,郑秋实耐着性子,一点点清洗干净,一边清洗一边怀念着曾经林楠帮忙收拾的时光。
好不容易收拾完了,郑秋实看天色还早,想着帮家里收拾一下,在家里干一些活,别让凌难回家忙坏了。
毕竟也是一家人,一起在屋檐下生活。
郑秋实舀了一桶猪食喂猪,又去库仓抓了一把瘪谷喂鸡。
他看着光秃秃的院子,想起阿李叔家一院子的青菜,有些羡慕,也想在家里种一些瓜果蔬菜。
等母鸡下蛋孵出小鸡,等母猪下了小猪猪,家里就有家禽了,有肉可以吃了。
这样一年四季都能自给自足了。
郑秋实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的日子,勤劳的奶奶会在院子里种各种应季青菜,院子周围还会栽种各种花草,平时有空的时候松松土,捉捉虫,浇浇花。
奶奶还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梨子树,每到春天,梨花开的时候,满屋子的梨花香,风吹来的时候,白灿灿摇曳枝头,漂亮极了。
到了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喝茶,纳凉,听蝉鸣,听鸟叫,看蓝天白云,看家里的小猫伸懒腰。
秋天的时候,黄澄澄的梨子缀满枝头,时常引来同村的小孩流口水。
这时奶奶会开门让小孩子们进来摘梨子吃,奶奶每年都会把梨子摘下来,送给村子里的人,说家里人少,吃不完,村民们都喜滋滋地收下。
郑秋实站在院子中央,环视一圈,幻想着变化。
到时候再在院子里搭个葡萄架子,夏天的时候还可以乘凉。
到时候郑秋实可以制作一些夏日限定的甜品,邀请伯娘她们过来。
郑秋实还想把这里布置得和奶奶家一样。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郑秋实看着这摇摇欲坠的茅草屋,他不禁头大起来。
奶奶家是青砖瓦房,这是茅草屋,两者太过悬殊。
青砖瓦房在茉莉村极为少见,貌似除了张屠夫,找不出第二家。
张屠夫之所以能够盖上青砖瓦房,还是因为他常年在镇上宰猪卖肉,张翠芬又厚脸皮地到处占村民小便宜,这才发了家致了富,能盖青砖瓦房。
倘若自己也要盖上青砖瓦房,肯定不能只局限于家里那一亩三分田,说到底还是要出去闯荡……
可是至今凌难都没有带他去过镇上。
甚至对于村子里的人,郑秋实都不认识几个。
凌难看着老实,不是处事圆滑之人,不会带着他四处拜访,凌家在以莫家为大姓的茉莉村,属于小家小户,而且凌难的茅草房又建在村尾,四周没什么邻居,这些种种因素,导致郑秋实都没有展开过自己的社交。
上次闹事,村子里的人倒是挺多的。
如果要认识其他村民,最好的方式就是美食分享!
这个郑秋实最是擅长。
郑秋实想了想,那不如这一次就多做一些香芋山药茉莉西米露,然后像奶奶那样分享。
光是做香芋山药茉莉西米露可能太少,郑秋实还想做一些艾叶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