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道之古尸疑云 上——叶落秋伤
叶落秋伤  发于:2012年04月04日

关灯
护眼

文案:

张亚楠是一名博物馆的解说员,无意中卷入一场离奇的杀人案件,在风水术士谷元秋的帮助下,逐渐抽丝剥茧般的拨开层层迷雾,打开真相的大门。本故事以悬疑推理为主,略带玄幻色彩,时而还穿插甜美的爱情故事,是一部多种因素融合的小说。希望广大书友支持。

内容标签: 惊悚悬疑

主角:张亚楠 谷元秋┃ 配角:许劲风 薛晴

1.古尸

湖南省博物馆,座落在长沙市东风路50号,与烈士陵园和动物园相邻,是长沙市著名的旅游胜地。

张亚楠,一名博物馆的导游兼解说,在岗工作已有半年多,因为形象气质好,表达能力强,再加上理论功底深厚,所以一直被馆领导所器重,一有重要的团体或知名人士来此参观,解说任务便会落在张亚楠的身上。

最近馆内运来了一批古尸,是刚刚从湘西的某个地方出土的。

据上面下发的资料显示:尸体共有十三具,大概的年限为明朝末年,在入棺前曾做过风干处理,保存的比较完好,五官形体均能依稀可辨。

至于古尸的身份考证以及确切的出土地点,资料上却没有作任何交代。

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而至,有社会学者,有知名人士,当然也少不了好奇的普通老百姓。

他们都怀揣着对古尸的好奇与心仪,穿梭于展厅整齐的玻璃棺椁间,不住地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

虽然上面下发的资料有限,但张亚楠的讲解却仍是绘声绘色,在有限的资料上添油加醋的渲染一番,就像讲故事一般,让听者不觉原始资料的缺陷与不足,同时也为她自己的讲解赢来了赞许的目光。

只有少数游客提出一些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大多是一些无稽之谈:什么古尸会不会复活呀?古尸能卖多少钱呐?什么东西可以镇压古尸?对于这些豪无厘头的问题,张亚楠一般都莞尔笑之,不予回答。

省里对此事也十分重视,特地派来几个古尸研究员,在省文物局马主任的带领下,专门负责古尸的维护工作。

明日,又要从陕西过来一批参观团,据说是陕西古文化研究协会的。

馆里十分看重此事,博物馆的刘馆长把张亚楠叫到办公室,亲自受命于她,并嘱咐一定要关照好这批同行,不要失了博物馆的体面。

张亚楠私底下又将那简单的资料看了一遍,开始在心中酝酿明天的讲解词——听刘馆长说这批人不是专家,就是学者,可不像普通的游客那么好应付,因此一定要好好准备准备。

第二天的上午九点,一辆超长的大巴停在了博物馆的大门口,随着车门的打开,一支老少参半的眼镜队伍,从车的两个侧门分流而下。

一个拿着古文化研究协会小旗的花白老头,不断地在人群前吆喝着,后又絮絮叨叨说了一阵,然后带领队伍朝博物馆内走来。

说这是眼镜队伍,一点也不为过,这批人百分之九十都带眼镜,只有那么几个眼前透亮的,恐怕还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员。

张亚楠迎了上去,热情地招呼道:“大家好!我叫张亚楠,是这里的导游兼解说。一会儿将由我引领大家进入展厅参观,有什么问题尽管向我提出,我会给大家一一解答,希望大家多提意见,给予指导。”说着,面对队伍深深的鞠了一躬。

带队的花白老头接口道:“张小姐不必客气,我们是来观摩学习的,一会儿还有许多问题还要麻烦张小姐呢。”

张亚楠欣然一笑,客气了几句,然后引领队伍进入展厅。

在精致的十三口玻璃棺椁前,人员迅速地分散开来,围着古尸仔细地参观着,不时小声地交流意见。

偶尔会有两三个年轻的小伙子眼神偷偷地在张亚楠身上打转,看来是被张亚楠清丽可爱的模样所吸引,一时竟忘了本职工作。

张亚楠拿出扩音器,大声的讲道:“这十三具古尸,于2006年5月出土于湘西。据有关专家考证,此古尸为明末制作,大约距今300年,在下葬前曾经过药物处理,再置于阴凉处风干,而后埋入地下。经过百年沧桑,此古尸一直保存完好,没有出现任何分解腐化现象,简直就是人类文明历史的一大奇迹。”

围着古尸的参观人员对张亚楠的讲解并不是很在意,一个个头也不抬地看着古尸,这很出乎张亚楠的预料。

过了一会儿,那个带队的花白老头走到张亚楠面前,礼貌地说道:“你好!张小姐,我是陕西古文化研究协会的副会长——陈学义,也是这次观摩团的领队。我想问一下张小姐,这批古尸确切的出土地点在湘西的哪里?”

张亚楠一愣,没想到这老头一句话就问到了点子上,只好笑着说:“考古工作还在进行,省里对此事还处于保密状态,所以在下发的资料上没有注明确切的考古地点。”

“噢!是这样。真可惜不能到现场去看看。”陈学义十分遗憾地叨咕着,随后又问:“墓主人的历史可有考证?是否还有其它重大发现?”

张亚楠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很抱歉,陈会长,上面下发的资料只有我刚才说的那么多,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您。对不起!”

陈学义默然点头,一副很失望的样子。

陈学义回到棺椁前,和一个肤色较黑的年轻人聊了起来,因为离得远,张亚楠听不清他们说的是什么,但从年轻人不断看她的表情上,张亚楠可以断定,所说内容跟她有关。

没过多久,那个年轻人便一脸严肃地走了过来,礼貌地向张亚楠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谷元秋,是古文化研究协会的一名研究员。一个问题令我很困惑,希望张小姐能给解释一下。通常情况下,古尸在出土后,一接触到新鲜空气,就会开始腐化分解,然而,这几具古尸却保持的十分完好,不知馆内是怎样对古尸进行维护的呢?”

张亚楠笑着解答道:“第一、这里的古尸全是干尸,没有任何水分,而且经过药物处理,本身就不易腐烂;第二、我们在玻璃棺椁内,放了石灰及木炭之类的防潮物品,盖上棺盖后,再把玻璃棺椁内的空气抽干,这样古尸就会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就不用再担心被腐化的问题。”

谷元秋报以微笑,似还满意张亚楠的解答,左右环顾了一下,略带置疑地说:“可你们展厅的布置……却是一个养阴纳水的局势,这好像对古尸很不利。”

这句话说的张亚楠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怎么应答。这个年轻人拥有一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站在那笔直挺秀。五官也十分端正,浓浓眉毛大大的眼,高挺的鼻子朱红的唇,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皮肤比较黑,让他的外表大打折扣。因为他提的问题比较另类,致使张亚楠多看他两眼。

谷元秋见张亚楠一脸不知所云的样子,笑着补充道:“我刚才说的是这个展厅的风水,这种布局可是养阴聚湿的,跟你们的防潮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难道你们就不怕……。”说到这,谷元秋突然顿住了,似乎有什么顾虑。

张亚楠淡然一笑,说:“谷先生,您多虑了,棺椁是密封真空的,不可能有水气进入棺体。再说展厅的布置和防潮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我觉得风水这东西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文,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古尸长久不坏的保存下去。”

谷元秋算是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使本来还想多说些展厅风水弊端的他,立时闭上了嘴。看着张亚楠一副坚信科学的样子,他知道自己不管说什么,对方都会认为是封建迷信。

无奈之余,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张亚楠,说:“这是我的名片,如果将来这里发生一些常理无法解释的现象,请打上面的电话给我。”

张亚楠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但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礼貌地接过来,说了声“谢谢”。

等谷元秋走后,她拿起名片细细地打量起来,只见质地光泽的硬纸板上印着一个黑白鲜明的八卦图,占据了名片最显眼的中央位置,左面是一处家庭住址,右面则是谷元秋的名字,上面有一行繁体小字,好像是陕西古文化协会的字样,下面的一串阿拉伯数字,不用看也知道是手机号码。这是名片最常见的印刷格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名片反面的古怪符号却引起了张亚楠的注意,从头到尾似一笔合成,怪模怪样的,有点像道家的符印。

张亚楠鄙夷的翘起嘴角,暗道:“古文化协会怎么会有这种人,满脑子的封建残余,看来这帮人也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不是有这么多人在场,她可能已将这名片扔进了垃圾桶里。

“怎么样?有没有问出点什么。”陈学义望着颇为不悦走回来的谷元秋问道。

谷元秋微笑着摇头,说:“我根本就没问您说的那些问题。”

“那你去干什么?”陈学义有些愕然,随即又似有所悟地笑着说:“你该不会是看人家姑娘长的漂亮,跑过去套几乎了吧!”

谷元秋马上抢白道:“陈大会长,您可别取笑我,我古元秋一向是清心寡欲,对女人缺乏兴趣,您可不要玷污我的名声。”

陈学义哈哈大笑,拍着谷元秋的肩膀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谷哇!你就不要再掩饰了,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谷元秋对这为老不尊的领导,算是彻底没了“脾气”,只好说:“我的好会长,您就不要在取笑我了,我是搞易学的,我刚才只是跟她说这个展厅风水问题,丝毫没有一点暧昧的意思,您可别想歪了。”

“怎么了?这展厅会有什么问题陈学义狐疑地问。

谷元秋说:“这展厅坐北朝南,偌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将正午的阳光毫无保留的透射进来,基本上算是一个向阳之地。可博物馆偏偏在玻璃窗的正上方挂了一幅宽约两米、长约七米的条幅,正好挡住了阳光的进入,这样很容易会造成展厅的阴盛阳衰。还有落地窗的底部,由东到西摆了一排鲜艳的黄菊。菊花在易学上讲是聚阴散湿之物,五行属性为土,而南方在八卦中正是火位,把聚阴散湿的菊花摆在火位上,会大大抑制阳火滋生,从而导致北方阴水的泛滥。用不了几天,整个展厅将处于一个又阴又湿的格局当中,到时候……这些干尸会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棺椁里,可就不好说了。”

谷元秋的一番话说的是入情入理,不禁让陈学义眉头紧蹙,担忧地问:“你是说,这些干尸有可能复活,就凭这展厅不合理的风水布局。”

谷元秋说:“不完全因为这些,还有尸体自身的原因。这十三具干尸死状都很恐怖,个个牙关紧咬,十指如钩,想必在生前受了极大地痛苦,很可能是被人活活毒死的,然后在制成干尸,给墓主人陪葬。这样的尸体怨气最重,产生尸变的可能性也就最大。”

这番话更令陈学义不安,以他对谷元秋的了解,他知道这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但谷元秋的理论是没有科学支撑的,如果这样跟博物馆的人员说,人家不仅不会相信,反而会把古文化研究协会的人当做疯子。

陈学义这样想着,随即说:“算了,小谷,这是人家博物馆的事儿,咱们两个就别瞎操心了,就算真如你所说,咱们也不能堂而皇之的告诉人家,这关系着协会的名誉问题。”

谷元秋明白陈会长的意思,讪讪的笑道:“我也完全是推测,您别太往心里去,没准儿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呵呵……”两人相视一笑,不再说及此事。

2.诡异

剩下来的时间,陈学义和谷元秋重新步入棺椁之间,对古尸进行着更深一层的研究。

陈学义拿出一个硬皮本,将有关资料一一记录在案,谷元秋则拿出数码相机,从不同的角度对古尸进行拍照。

其他的成员大都已做好笔录,完成了自己该干的事,开始在展厅里闲逛起来。

刚才偷瞟张亚楠的那几个小伙子,也抓住了这空闲机会,找各种借口向张亚楠搭讪。

临近中午,刘馆长亲自过来展厅,随行人员搬着一箱矿泉水,表示对参观团的慰问。

陈学义和刘馆长亲切地交谈起来,在古尸研究方面迅速交换了意见。陈学义借机向刘馆长询问起古尸的更多资料,可得到的回答却和张亚楠说得一般无二,没有太大收获。

大约交流了半个小时,陈学义见时间不早,于是向刘馆长道别,带领着一行人离开了博物馆。

参观团走后,刘馆长把张亚楠叫进了办公室,向她询问起参观团在展厅的一切活动。

张亚楠将大致的情形讲了一遍,并着重叙述了与陈、谷(陈学义和谷元秋)二人的谈话,直听得刘馆长眉头紧锁,右手不停地转动着左腕的梅花表。

张亚楠知道这是刘馆长深思熟虑时的习惯动作,所以不再说话,静静地守候在一边。

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刘馆长拿起电话,那头传来了接线员小赵的声音:“馆长,文物局的马主任来了。”

“好的,我马上出去。”刘馆长说着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和张亚楠一前一后出了办公室。

马主任是个身宽体胖的女人,圆润白皙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微笑。她每次来总是和刘馆长单独谈话,因此张亚楠向她打过招呼后,便知趣的离开了。最近马主任经常来找刘馆长,两个人躲进办公室里一聊就是老半天,其间,是不准任何人来打扰,就连端茶送水的工作也是两个领导亲力亲为,无须他人进入。

在长沙大酒店的餐桌上,陈学义正组织协会成员对此次观摩进行探讨,一桌子人各抒己见,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古尸的科考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保存手法,这都值得后人们学习和研究。

但古尸也存在着许多令人费解的地方,比如说出土地点与历史背景,博物馆方面回答的含糊其辞,这不得不令人大生疑窦——据博物馆方面说,此古尸出土于湘西,年代是明朝末年,但考古界的人都知道,湘西的古墓大多出自西汉时期,很少有其它朝代的在此出土,就算有,也是一些平庸无奇的小墓。

而这个墓竟然能用活人来殉葬,这说明墓的主人绝非一般人物,不是帝王将相,也应该是一方霸主。

明朝的皇帝绝大多数都葬在北京天寿山,只有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建在南京紫金山,湘西是不可能出现明朝皇室之墓。

那么,墓的主人只能是当时的某个王侯,可又是什么王侯有这么大排场,敢用活人殉葬,与皇上平起平坐,历史上可没有任何记载。

第二,这个墓出土了这么多具干尸,陪葬物品也应该不在少数,可至今却没有看到任何一件陪葬品,是真的没有,还是一直未向外界公布。

最后就是,从骨骼的形状以及骨盆的大小看,这十三具古尸皆为女性,在明朝的历史上,只有皇帝才有这种待遇,莫非这墓主人真是皇帝?然而博物馆的资料却对此事只字不提,好像这个墓就没有主人似的,还是……到现在未曾发现墓主人的棺材。

这些问题实在令观摩团的人费解,陈学义决定将所有人的推测整理成资料,待到明日回到陕西,以书面的形式向上级领导汇报。

下班的时间到了,张亚楠提着每日随身的小包,向门口的警卫室走去。

博物馆有规定:工作人员在出入博物馆时,都要接受检查,任何人都不例外。

张亚楠主动将包递给警卫室的老张,老张微笑着打开包的拉链,在里面悉悉索索地翻动着。

里面大多是一些手机、化妆盒、还有纸巾之类的日常用品,张亚楠根本不用担心会有什么问题。

然而老张却从包里夹出了一张卡片,十分认真地打量起来,看了一会儿,奇怪地对张亚楠笑着说:“张小姐!没想到你年纪轻轻也信这一套,看起来,咱俩还是同道中人呐。”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