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穿越 FZ 第四卷)——离尘乱
离尘乱  发于:2012年10月02日

关灯
护眼

临近晌午,一行人才到达了苏州郊区一个叫做刘家港的地方。蜿蜒而去的刘家河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仿若一条银龙,泛起钻石般璀璨的光芒。

朱高炽反射性的抬手挡在自己眼前,好适应河水折射出来的光线,可是片刻之后,平静的河水竟然翻起巨浪,船工的号子声穿透耳膜,传入朱高炽的耳际,响彻云霄。

朱高炽放下手,看着大河中央赫然出现的庞然大物瞠目结舌,一直后退一直后退,直到退得再也不能退了,才仰起头把那个庞然大物的全貌看了个清楚。

那是一艘大型宝船,据目测至少有一百多米长,四层楼那么高,船上9桅挂12张帆,在两百人的共同协作下缓缓航行。

朱高炽张大的嘴合不拢,半天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这么大的船,在造船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的现代,估计也没有办法完全运用人工造出来,他们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炽儿,这船如何?”

身后突然传来朱棣的声音,朱高炽吓了一跳,转过身,才发现自己之所以没办法继续后退,是因为朱棣站在了他的身后。

“儿臣参见……”

朱棣一把拉住要行礼的朱高炽,指着那船笑道:“在外面不用多礼了,父皇问你,这船如何?”

朱高炽顺着他的手指再次将那艘宏伟的大船上上下下打量一遍,才发出一声惊叹:“太壮观了!”

“走,父皇带你上去看看。”朱棣说着直接抓起朱高炽的手,朝大船走去。

上面的船工看到他们走过来,忙放下踏板让两人走上去。

马三保率领一众船工跪地行礼,朱棣道了声免礼,让马三保带着他们参观。三保是个尽职的“导游”,一路上将宝船的设计,性能,面积,容积,风力,速度等所有专业问题都跟朱高炽说了个清楚明白,而每听到一个数字,朱高炽的震惊就更增加一分。

这艘宝船是连马三保朱棣在内的二十个设计师,花了三个月时间设计,半年时间建造而成的。船身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锚重数千斤,载重量八百吨,可容纳上千人。而且因为他体积庞大,桅多帆盛,即使遇到滔天巨浪也能够安然无恙。

一艘船足足用了两个时辰才逛完,朱高炽站在船头,迎风而立,回头看向朱棣:“合着你们一直瞒了我这么长时间。”

朱棣挑眉:“朕这不是想给你个惊喜嘛。”

“是够惊喜的。”朱高炽撇撇嘴,“不过你要是让我跟你们一起参与设计,我会更高兴。”

朱棣笑道:“放心,下次一定让你参与。”

“还有下次?”

“那当然。”朱棣没回话,马三保倒抢先开口了,“咱们要出使西洋,总不能就开这么一艘船过去。”

“出使西洋?”朱高炽短路的脑子因为马三保的这句话终于开始运转起来,“这这这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郑和?”这下换朱棣和马三保吃惊了。

“咳。”朱高炽想到现在朱棣好像还没给马三保改名字,差点儿咬掉自己的舌头,一个劲儿的在心底告诉自己要淡定,千万千万别激动,“那什么,父皇,三保要下西洋,总得有个响亮点的名字。之前他在郑村坝战役中立了第一个战功,为了纪念,咱们赐他郑姓,叫他郑和可好?”

朱棣回头看了看三保:“你觉得如何?”

马三保单膝跪下地去:“臣听皇上的。”

朱棣点点头:“那朕就赐你郑姓,单名一个和字,以宣扬我大明‘以和为贵’的传统礼仪。”

马三保闻言忙叩头谢恩:“臣谢皇上隆恩!”

于是,历史上赫赫有名,七下西洋的郑和就这么诞生了。

朱高炽见证了这么一段鲜活的历史,激动得身体都开始发起抖来。朱棣握住他的手,两人相视而笑。

大明王朝扬帆四海,万国来朝的盛世即将到来。

三个月后,朱棣率文武百官在南京为郑和践行,而后让张玉朱能两位帝国大将亲率数千骑兵护送郑和等人从苏州出发。而他自己和朱高炽也化妆前往送行。

至此,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壮举正式开始。他率领上百艘大船,两万多人,从刘家港出发,经海路到达占城,依次拜访沿途各个藩国,宣天子诏书,扬大明国威,进行长期的贸易和外交往来。

船队绵延数十里,规模庞大,气势恢弘。

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代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船队以那艘巨型宝船为首,后面跟着一百多艘不同类型的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其中马船负责装卸货物,粮船负责装载粮食,坐船负责船工水手以及护卫军的起居生活,战船负责海上作战护航。分工细致,各司其职。每一艘的长度从十八仗到三十七丈不等,宽度从十丈到二十八丈不等。

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航海、外交贸易、后勤保障和军事护航。

指挥部分是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出使西洋的一切事务都由他指挥。

航海部分的人员主要负责航行、船只安全及天气预测等。

外交贸易部分主要负责外交礼仪,进行贸易以及在当地联络翻译。

后勤保障部分主管财务、后勤供应、起草文书及医务人员的安排。

军事护航部分主要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

对于这样一支编制完善,组织严密的庞大船队,后世的很多外国学者都表示不可思议。西方学者称郑和船队为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朱高炽在现代的时候,学习海上作战技术,就有讲到郑和下西洋的配置和军事行动,当时他就对明朝的海军实力向往不已。而现在,自己看到如此庞大的船队扬帆而去,那种骄傲和自豪绝对不是简单的词句能够形容的。

朱棣跟他一起站在刘家港码头,看着船队渐行渐远,郑和在船上持续不断的挥舞着手臂跟他们作别。朱高炽想到他这一去,前路艰险,不知归期,突然有点伤感,对着远去的船队大吼道:“一路顺风!”

郑和也学着他的样子将双手拢在嘴上,吼了一句什么,但因为距离太远,河面风太大,声音一出来,就被吹散,朱高炽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倒是朱棣朝郑和挥了挥手,吼了句:“放心吧,早日回来。”

朱高炽转头看他:“你听到他说什么了?”

朱棣笑眯眯道:“没听到,但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哟呵,还玩起心有灵犀来了。”

“怎么?吃醋啊?”

“去去去,我还喝酱油呢,苏州可不产醋。”朱高炽一把挡开他,抬脚就往行宫走。

朱棣亦步亦趋跟在身后:“还说没吃醋,漫天都是酸味儿。”

朱高炽失笑:“你哪只鼻子闻到有酸味儿了?”

朱棣无赖道:“你爹我就一只鼻子,你说哪只闻到的?”

朱高炽道:“行,就是吃醋了,他到底说了什么,快说。”

朱棣道:“他说让你好好照顾我。”

朱高炽停下脚步,挥舞拳头:“不老实交代,今天晚上别想回行宫。”

朱棣无辜道:“是真的。那孩子从小就是我带大的,跟我感情好。我常年在外打仗,落下很多旧疾,除了你母后,就是他一直在身边照顾着。现如今你母后不在,他要出远门儿,自然是不放心的。”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朱高炽还真有点吃醋了:“不放心还走?”

朱棣笑笑,跟朱高炽一起并肩朝前走:“航海一直是三保的愿望。你可能还不知道,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很有名的造船师。当年你皇爷爷发兵进攻云南,他成了战俘,带回来时被阉割成太监准备送进皇宫,我看他可怜而且机灵,便留了下来,带在身边。这些年,三保一直很努力,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精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和海洋学术,而且继承了家族制造和驾驶船舶的技能。正好我需要一个人出使西洋进行各国的贸易和外交,而这个人,你觉得除了三保还有更好的人选吗?”

马三保跟朱棣的渊源他多少是听过一些的,不过倒没这么深入了解过,所以听到时难免有些惊讶。他没想到三保竟然有如此的航海理想,看来天才果然都不是偶然形成的啊。

想到这里,朱高炽把手臂勾到老爹的肩膀上,安慰道:“你也别太担心,他会安全回来的,而且还会给你带回来很多意向不到的惊喜,咱们就安安心心待在皇城等着看万国来朝的盛况吧。”

朱棣的脚步在听到他这番话后突然停了下来,转过身一言不发的看着他。

朱高炽感觉到他的目光有点不对劲儿,遂摸摸鼻子不自在的问道:“怎么了?”

朱棣眯了眯眼,将身体朝他倾了倾,两人的距离一下子缩短,鼻翼相抵,近得连彼此的呼吸都感觉得到。

朱高炽反射性的要后退,却不料被朱棣一把揽住腰身拉到了怀里紧紧扣住,附在他耳边缓缓开口:“你好像什么都知道?告诉我,你到底从哪来的?”

朱高炽心下一惊,悔得肠子都青了,他就知道不该说太多话,果然是祸从口出,说多错多啊。

“父皇在说什么,儿臣听不懂。”嗯,装傻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办法,血淋淋的教训啊,说什么也不能松口。

不是他不愿告诉他,实在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他。朱棣这孩子是个好奇宝宝,求知欲特别强,他要是知道他来自未来,绝对会问他关于明朝的历史,他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又该怎么说?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就朱棣这性子,要是知道明朝最终毁在了自己封的建州卫手里,估计他现在就得下旨将建州卫所有臣民全部处死,以绝后患,那样的场景,他想想都发抖。

再者,他真不想做个改变中国历史的罪人。如果朱棣现在灭了建州卫,所引发的蝴蝶效应那是很强大的——建州卫没了,满清就没了,满清没了新中国从哪来?

虽然满清后期的历史惨不忍睹,虽然他也很想让大明现在的盛况一直延续下去,但历史的轨迹如果发生偏差,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否会因此而受到波及?又会变成什么样?那是他不敢也不能想象的事情,所以他还是不要告诉朱棣自己的来历会好一点,就让这个秘密在心里藏一辈子吧。

“听不懂?”朱棣挑挑眉,“那父皇是不是该说得更加明白一点?”

朱高炽的脑子飞快的转动起来,想着是不是要学习穿越时空的爱恋里那个女主角,说自己是来自花果山……好吧,朱棣不会那么傻的。苍天啊!请现在降道雷劈晕我吧!

“皇上,殿下!”

朱高炽刚祈祷完,就听到一阵比惊雷还大的叫喊。话说这苍天显灵也太快了点吧?

两人回过头,看到朱能气喘吁吁朝他们跑过来:“皇上,殿下,不好了,皇宫起火了!”

第一百零二章:盛世修书

朱高炽一听“皇宫起火了”几个字,顿时头就炸开了,直接反映就是想起几年前朱允炆在乾清宫放的那一把大火。话说,这应天的紫禁城怎么就老跟火过不去呢?

两人马不停蹄赶回皇宫的时候,大火已经扑灭了。这次烧的不是乾清宫,而是翰林院的藏书楼,所以损失那也不是一般的大。里面收藏的各类图书有三分之二被烧成了灰烬。

翰林院内的地板上,方孝孺抱着好不容易抢出来的书,哭得昏天黑地。在他身边,另外几个翰林院的官员也跟着一起抹眼泪儿。

朱棣看他们脸也花了,衣服也破了,官帽也掉了,头发也乱了,翰林院的官员都变成了叫花子,想要发火又不忍心。因为他知道,在这帮子视书为命的书呆子心里,这些书可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如今一把大火什么都没了,也难怪他们会如此伤心。

藏书楼里有好多书都是朱棣差人从四处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才找到的孤本绝本,所以他的伤心绝对不比方孝孺他们少。若不是时间场合不对,他都想学方孝孺一样放声痛哭了。

朱高炽走到方孝孺跟前,叫了一声“先生”,方孝孺抬头看到他,撇了撇嘴,哭得更伤心了,边哭还边嚎叫:“殿下啊,没了,全没了啊……我的书啊……”

朱高炽抽了抽嘴角,回头看了看朱棣,朱棣以同样的表情看了看他,挥挥手说:“走走走,咱们回宫,让他们哭,哭够了再说。”

朱高炽没更好的办法,只能转身跟朱棣一起离开了一片狼藉的翰林院。

第二天,刑部送上来一本折子,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了藏书楼失火一事中失职的太监,宫女、侍卫及官员的名字。

罚肯定是要罚的了,纵火罪在现代那也是至少得吃几年牢饭的,更别说这烧的还是皇家书库。朱棣大手一挥,这些人的小命儿都有可能玩儿完。

朱棣一看那名单,有好几十个人,随即皱了皱眉,看着刑部的官员说道:“朕听说藏书楼失火是因为一个刚来的小太监值夜时打翻了油灯?”

“回皇上,是的。”

“朕还听说,那小太监为了救火,已经被烧死了?”

“呃……”那官员犹豫了片刻,老实答到,“是的。”

朱棣将那折子丢到桌上,怒道:“既然如此,那还有必要牵连这么多人吗?你们这些家伙,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刑部官员慌忙跪下地去:“皇上息怒!臣等……”

朱棣不待他说完,就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算了,别废话,回去告诉你们的尚书大人,此事就到此为止了,别因为一点小事闹得人心惶惶。”

“是,微臣遵旨。”那位官员说完战战兢兢退下了。

朱高炽将手中的茶杯放到一边,笑眯眯道:“藏书楼被毁可不是件小事。”

朱棣比他笑得更灿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藏书楼没了可以再建一座,要是人心没了,要再建立那就难了。这不是你教朕的么?”

朱高炽佯装怒道:“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呢,谁教你这句话了?改明儿你不得把我也换了。”

朱棣心道说错话了,赶紧赔笑脸:“那哪能呢?父皇就是死了,也不能把你给换了呀。嘿嘿,父皇只是在想,这么多书都烧没了,以后要再找什么典籍,就困难了,有没有办法能让人一目了然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有啊。”朱高炽点点头,“将藏书楼里所有的书都编个书目不就行了。”

“书目?”朱棣闻言微微蹙眉摇头,“不,如今藏书楼里的书已经不多,朕想的,是将天下所有的书都收集起来,按照不同类别分类拆散摘收,这样一来,以后要找什么书就方便多了。”

朱高炽重新端起茶杯,正要喝茶,听到他的话,不由一怔:“天下所有的书?”

“对。”朱棣重重点头,“炽儿你想想,天下古今的事物,散载于不同书籍之中,篇幅多不胜读,不容易检索查阅。要是能够做这么一部书,把我们能见到的书里面记述的事情都收集起来,分好类,按照音韵顺序编好,需要查阅的时候,就如同探囊取物,岂不是太方便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