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会推荐《杰克复仇记》。”长着鹰钩鼻的史宾杜先生同样斩钉截铁表示,“我已经很久没有度过这样优秀的作品了,我也很好奇杰克接下来的选择,他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到那些穷人呢?”
迎着他期待的目光,林无咎慢悠悠地笑道:“那就请您阅读第二部吧——第二部最迟会在明年中旬上市。”
“我也推荐《杰克复仇记》……”
“《杰克复仇记》实在是太出色了!”
霍尔顿太阳穴青筋直跳,强撑着才没有露出狰狞的表情,嘴角的笑容越来越扭曲,等几乎所有人都表态后,他看向唯一没表态的福克森爵士的目光已经带上了哀求之意。
福克森爵士刚刚那么罕见的表露出激烈驳斥态度,证明他对《杰克复仇记》也很不满吧?他肯定不会推荐它的吧?
福克森爵士沉默了一会儿,在霍尔顿期待的目光中,轻轻点了点头,“我也会推荐《杰克复仇记》。”
于是霍尔顿的目光彻底绝望。
福克森爵士深深看了林无咎一眼,又很快补充道:“虽然作者后面的剧情安排我可能不会赞同,但是就这第一部的内容来看,是值得我的一个推荐的。”
《杰克复仇记》全票当选!
刚刚发生的一切已经彻底点燃了其他没看《杰克复仇记》人的好奇心。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故事?”
“真的那么好看吗?”
“亲爱的辛西娅,能给我一本书吗?我带回家看。”
“我也要,也给我一本。”
“还有我!”
于是演变到了后面,在场的所有人都人手一本《杰克复仇记》,包括之前已经看过的人,他们同样也要求带走《杰克复仇记》,因为想再多温习几遍。
从始至终,都没人提及霍尔顿和他的新作《莉莉安的葬礼》。
霍尔顿颓然地坐在沙发上,低着头,脸颊火辣辣的。
回忆起他刚刚的说出话,不亚于一个又一个巴掌扇在了他的脸上。
他羞愧地无地自容。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懒洋洋地开口,声音轻快,尾音上扬,笑意盎然。
“我觉得《莉莉安的葬礼》还挺有意思的。”
林无咎真心实意地说:“结构很精妙,人物刻画的也不错,特别是最后的反转,很有意思,我想推荐这本书。”
霍尔顿上本书不愧卖了一万本,还是有一点真才实学的。这让他原谅了他刚才的傲慢无礼,有才华的人总是有一些小性格的。毕竟他自己的性格也不见得多讨喜。
然后,林无咎就发现大家都在用古怪的眼神看着他。
刚刚还热络的场面一时间有些凝滞,空气中仿佛漂浮着尴尬的味道。
林无咎:?
他疑惑反问:“你们觉得不好看吗?”
不应该啊。难道是《莉莉安的葬礼》不符合大众审美,是小众文学佳作?
原来是这样啊。
这让林无咎都有些为霍尔顿先生感到惋惜了。
他看向因为他的夸赞而震惊到不敢相信的霍尔顿,出于同行间的惺惺相惜,鼓励道:“霍尔顿先生,你的作品真的很有趣,现在可能没有太多人能理解你的作品,但是你要相信,好作品是永远不会被埋没的,总有一天,历史会给予您一个公正的评价。你要自信一点啊!”
霍尔顿:……这小子是不是在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西蒙:……兰斯该不会是没看过《亚当的葬礼》吧?
其他人:……霍尔顿究竟做了什么给了您他不够自信的错觉?
“在书房里。”男仆说:“老爷正在看书, 让我们不要去打扰。”
女仆着急道:“午饭都做好了,太太和少爷小姐都在等着了。”
男仆表示爱莫能助。
女仆只能如此回禀给了霍尔顿夫人。
“看书?”霍尔顿夫人很疑惑,丈夫什么时候这么热爱阅读了?
她起身, 亲自前往书房,敲了敲门, “费奇,我能进来吗?”
没人回应。
她更用力敲了敲门,提声道:“费奇,我要进来了?”
房间里静悄悄的, 她停了几秒,突然听到了有什么东西掉下来的重响,还有一声清脆的瓷器破碎声。
“费奇!”她惊慌失措地推开门,提着裙子冲进书房,就见丈夫颓然地摔坐在地上, 花瓶在他身旁碎了一地。
“你没事吧!”霍尔顿夫人惊呼一声, 飞快冲过去扶起他, 脸色煞白,“你这是怎么了?我这就去喊医生!”
“……不用。”费奇·霍尔顿虚弱地拉住了妻子的袖子,目光还直愣愣地盯着书桌的方向,脸色是和妻子一模一样的惨白,“我没事, 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霍尔顿夫人稍微松了口气,扶起丈夫,心有余悸道:“刚刚你真是吓死我了。”
“苏珊!你这个偷懒的丫头!还不快把这里打扫一下!地毯上都是水,等下你去拿棉布吸一下水!”
她吩咐完仆人后,转头看向丈夫,“你怎么在书房待这么久?午饭都做好了, 我和孩子们都等不到人。”
她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丈夫的不对劲。
夫妻这么久,她还是第一次见到丈夫露出这样恐惧的表情。
他死死盯着不远处的书桌,目光惊恐、畏惧,又有些不知所措,惶恐不安,像在与什么可怕的东西对峙。
霍尔顿夫人疑惑地看着书桌,书桌空荡荡的,边缘的位置摆了一本红皮书,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她的面色也一点点难看下来了。
她突然想起了一些可怕的传说。
传说,魔鬼很善于隐藏踪迹,但是在一些时候,它们会不小心露出马脚,被一些敏锐的人捕捉到。
丈夫不会是看到了什么邪恶的东西了吧。
“亲爱的……”她拽着丈夫的衣摆,声音很轻,身体微微颤抖,“你到底怎么了?书桌那边……有什么东西吗?”
他怎么了?
书桌上有什么东西?
霍尔顿不想承认,却在此时此刻不得不承认。
他害怕了。
甚至可以说是绝望的。
他本来是抱着批判的心态去阅读《杰克复仇记》的,却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再也无法自欺欺人,清楚地认识到了两人之间的差距。
他之前的话一一在他脑海中浮现:
“你要仔细研究一下我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这对你好处无穷——就把这当初你实现作家梦想的第一步吧。”
“年轻人,作为前辈,我等下会好好指点你一下的,这也是为你好,帮你尽快明白业余和职业作家之间的差距,从而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奢望,为自己制定一个更脚踏实地的人生目标。”
羞愧,丢人现眼,无地自容。
仿佛被人扒光了衣服暴露在了太阳底下。
他们会怎么看待他?肯定会在背后嘲笑他吧?
会说他目空一切,狂妄自大,愚蠢短智,是一个失败的三流作家。
而作为参照物的兰斯·卡文迪什,则是冉冉升起、备受期待的文坛新星、天才少年。
霍尔顿现在只想时光倒流,在他大言不惭、大放厥词时阻止他自己!
“亲爱的,你究竟怎么了?”霍尔顿夫人着急地抓住丈夫的胳膊,“你别怕,我这就去请神父给你驱邪!”
等不到这周六的文学沙龙,绅士们小姐们在上次沙龙结束后的第三天,就迫不及待的聚集在了坎贝尔女伯爵家。
坎贝尔女伯爵扫了一圈,发现除了福克森爵士等几位拥护人口理论的强硬派缺席外,还少了一个人。
“霍尔顿呢?怎么没见他。”
“他估计是羞愧的不敢来了吧。”有人含蓄地笑了笑,“他上回可丢了大脸。”
“是不是病了?他这几天闭门不出,听说还叫来了神父给他驱邪。”
“那我明天去探望探望他吧。”
“不说这个了,兰斯先生呢?怎么没见他?”一位绅士左顾右盼没找到自己想见的人,难掩失望。
西蒙说:“他说他要赶稿。”
绅士失望的表情立刻变成了激动。
“是在写《杰克复仇记》的第二部吗?”他满腔兴奋溢于言表,“我这段时间真是满脑子都是杰克的故事……有天我睡迷糊了竟然问我儿子喊杰克!第二部什么时候出版?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是啊,我也是!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为一个故事牵肠挂肚了!母亲甚至都怀疑我是不是中了邪。”
“西蒙,我记得你是兰斯先生的编辑?他还这么小,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好他,如果能经常督促他勤奋写稿就再好不过了。”
“西蒙,兰斯先生年纪这么小,怎么能写出来这么成熟老练的作品?他父母是做什么的?卡文迪什这个姓氏……莫非是埃茨帝国那个卡文迪什家的人?”
“是那个卡文迪什?!”
“黑发黑眼,我觉得很有可能啊。”
“怪不得他小小年纪就这么才华横溢,如果是那个卡文迪什就不奇怪了。”
埃茨帝国位于极寒之地,是神诞大陆上和莱特帝国距离最远的国家。卡文迪什是埃茨帝国的著名贵族姓氏,家族世代人才辈出,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艺术家、画家、作家、音乐家和政治家,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神诞之前。
虽然这些年已经有些没落,但是在帝国内还是威名赫赫,从未远离过核心文艺圈和政治圈。卡文迪什家现代家主曾经做过这一任埃茨帝国皇帝托马士三世的老师。
黑发或黑眼,便是卡文迪什家族的标志特征。在一些反对这个家族的人们看来,这恰恰是他们怀有恶魔血脉的证明。
“当然不是了。”西蒙其实当时也这么怀疑过,还调查过这件事。
然后他就发现了兰斯·卡文迪什这个人的履历很简单普通,他就是单纯的撞了一个显赫的姓氏而已。
“他的父亲,是本国出生的普通的商人,虽然姓卡文迪什,但是和那个卡文迪什并没有什么关系,家里世代就是本分的小商人,老卡文迪什在出海开发新大陆的时候不幸病死,兰斯和他母亲靠着父亲的遗产艰难度日。”
至于卡文迪什夫人犯下的邪教案子,西蒙隐去不谈。这毕竟是兰斯的隐私。
听完这番话,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没想到,兰斯·卡文迪什的家庭……这么普通。
“真是天主赐福,有如此天才子孙降世,得以在莱特帝国壮大卡文迪什的姓氏,他家的先祖真是走大运了。”
“怪不得他小小年纪就能写出来这么成熟深刻的作品,对穷人生活的刻画也很真实动人,看来是有感而发。可怜的小兰斯,他一定受了不少苦。”
“西蒙,你们报社给了他多少稿费?”
这涉及到了作者和出版社的隐私,西蒙含糊地说:“如果销量不错,我们会给兰斯先生一大笔的分红。”
立刻有人说:
“希望《杰克复仇记》能大卖!这样小卡文迪什的日子就能宽裕不少。”
“所以我们要好好为《杰克复仇记》宣传——这周的新书点评,我们一起联名写一封,邮寄给各大读书类报刊吧!”
“好!”
《桑恩读书日报》是桑恩城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大报,读者受众面向中上阶层,主要是刊登一些最新新书的消息以及书评,日均发售量在15000份左右。
周一,报社的编辑收到了一份熟悉的投稿。
落款是坎贝尔女伯爵文学沙龙的全体成员。
坎贝尔女伯爵文学沙龙在帝国内也算名声斐然,他们几乎每周都会向各大读书类报刊提交新书推荐或书评。
“这周又推荐了什么书?”编辑期待地拆开信封,认真阅读上面的内容。
‘我们坎贝尔女伯爵文学沙龙25名成员在这里联名向读者推荐格洛丽娅出版社即将发行的新书《杰克复仇记》!这本书会在11月25日上市。这本书收获了我们文学沙龙评书会33名成员中32名成员的共同好评……’
编辑惊讶地挑了挑眉。
坎贝尔女伯爵的评书会以挑剔出名。
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本书能同时被这么多评书会成员热情夸赞。
那只证明了一件事!
他放下投稿,兴奋地来回踱步,是一本好书!
天主啊!至少要等20天才能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这真太让人沮丧了!
第二天,刊登了坎贝尔女伯爵评书会的联名推荐的各类文学报纸如期分发到了千家万户。
这些文学类报纸的受众加起来,差不多囊括了全桑恩的所有中上阶层人口。
“……我整日茶饭不思,为杰克的命运牵肠挂肚。”
“相信我,这是一本错过会后悔一辈子的书!”
“作者兰斯·卡文迪什虽然是个新作者,但是他是个货真价实的天才!他今年才14岁,可是他的写作水平比一些成名许久的作家还要优秀!”
“请阅读《杰克复仇记》吧!我以我的名誉担保,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成千上万的读者阅读着报纸上的对《杰克复仇记》热情洋溢的赞美,不约而同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杰克复仇记》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能得到坎贝尔文学沙龙25名成员联名推荐,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魔力?
兰斯·卡文迪什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真的像推荐书评里写的那样天才吗?
该不会是他自己花钱买的广告吧?
也有不少人幸灾乐祸的想,坎贝尔女伯爵文学沙龙评书会这回可是吹破了牛皮,等书上市后遇冷,看他们怎么收场。
作者姓卡文迪什……肯定就是埃茨帝国的那个卡文迪什,这些人为了捧它国权贵的臭脚,竟然说出来这么不要脸到极点的肉麻吹捧!
等书上市后,他们一定要好好批评这种无耻的行为!
与此同时,无数私人图书馆的经营者也把《杰克复仇记》列上了各自的购买列表上。
在众人的翘首以待中,11月25日倏忽而至。
笨重的货车们进入了无数私人图书馆,马夫们从车上卸下一摞摞的《杰克复仇记》。
第39章
“工人们不是应该被淘汰的废物!我们建造了整个国家, 却一无所有!面包厂的工人没有面包,挖煤的工人舍不得烧煤取暖,纺织女工没有布料做新衣, 棺材匠死后没有自己的墓碑……去看啊,工厂里, 贫民窟中,布恩河底,到处是我们兄弟姐妹们的尸体!”
“兄弟们,我们必须团结起来, 一起抗议!一起罢工!我们要获得和我们的努力相匹配的地位!”
一个男人站在工厂前的一辆马车车顶上,振臂高呼。他身材矮胖魁梧结实,脸庞通红,络腮胡子,上穿棕色的斜纹粗花呢夹克衫, 下穿深蓝色灯芯绒裤子, 这是当今典型的工人装扮。
工人们密密麻麻地围在马车下面, 抬头仰望着他。
一个男人面带难色,扯着大嗓门:
“布鲁斯,罢工有点太过火了吧……一家老小都要靠我养活啊。”
他的话立刻引来了许多人的附和。
“是啊是啊,不工作谁给我们发钱?我们吃什么?你给我们发钱啊?你养我们啊?”
“况且,咱们炼钢厂里开的工资也不算很低, 老爷给我们付了钱,我们应该要好好工作回报他啊。”
人群很快散开了。
布鲁斯从马车上跳了下来,脸庞上的热度已经消退大半,他揉了揉鼻子,表情有些沮丧。
工人运动在全国上下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他们厂大部分的工人都在请愿书上签了名,但是却没人愿意罢工。
可是不罢工, 不给工厂主一点厉害尝尝,他们是不可能良心发现,主动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的。
他明白工友们的顾虑,然而炼钢厂的工作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他们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和死神同行。
熔炉附近没有丝毫防护装置,经常会有人掉进去被活活烧死。就在前几天,有个工人掉进了刚炼化好的钢水里,尸骨无存。
烧伤、烫伤更是家常便饭,布鲁斯的双臂密密麻麻都是烫伤。和他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工友,直接被烧没了一根胳膊——工厂主甚至没做出任何补偿,就连工友也认为是“我太倒霉了”。
因为要经常透过炉窗观察炉温,长时间直视强光,很多工人眼睛都坏了,只能模糊看到一点东西。
还有……
“布鲁斯,我们要去喝酒,你要和我们一起吗?”
布鲁斯被工友的话打断了思绪,他扯着嗓子大声说道:“不,我不去,我要去图书馆借书。”
他是莫森图书馆的会员,为此他每年都要交1金镑的会费。
工友们因为他的话桀桀怪笑起来。
“是啊,我们的布鲁斯可是一个文化人呢。”
“你天天看书有什么用啊?反正这辈子都成不了绅士。别浪费时间了,还是和我们一起喝酒吧。”
“图书馆的会费这么贵,你还不如把钱省下来结婚,你年纪可不小了,真想打一辈子光棍啊?”
布鲁斯脸上刚消退的温度又升起来了,他又愤怒又无奈地看着这些人,即便知道他们根本不会听进去,还是不知道第多少次重复劝说道:“你们不能再把钱浪费在吃喝玩乐身上,你们应该去学习,去读书,这才是对自己的最大的投资,将来……”
“草,你这个人真烦,你又不是我爹妈,天天端着架子教训谁呢?”
“走走走,别搭理他。真晦气。”
布鲁斯深深叹了口气。
走进莫森图书馆时,他轻易地发现了包括图书管理员在内的图书馆所有人对他投来的视线中的鄙夷和惊异。
他们都是衣冠楚楚的绅士小姐,穿着高档的私人订制的衣服,鞋子纤尘不染,比他的脸都干净。
而布鲁斯的衣服是从二手店里淘来的旧物,经受炼钢厂的长期烟熏火燎,伤痕斑斑,还带着呛人的机油味儿。
他很坦然,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的地方,也并不觉得自己就低人一等。
“最近有什么新书?”
图书管理员:“先生,这里是图书馆,请小点声。”
布鲁斯抱歉的笑了笑。
因为炼钢厂机器每天都轰鸣不休,工人们普遍听力都很差,在车间之外也必须扯着嗓门说话。
他配合地压低声音,“最近有什么值得推荐的新书?”
“《莉莉安的葬礼》、《城堡惊魂》、《情人墓》……以及,我们图书馆力推的《杰克复仇记》。”
布鲁斯感兴趣地抓了抓胡子,“那我要借《杰克复仇记》。”
他记得《杰克复仇记》,之前他在不少报纸上都看过推荐这本书的书评。这本书已经发行了?
他从管理员那里接过了一本红皮书,这是《杰克复仇记》的第一卷。
精致,这是他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
亲切,这是他对这本书的第二印象。
书皮上的黑色烟囱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是一本和工厂有关的事情吗?
怀抱着这种隐秘的期待,他等不及回家,直接坐在一旁看了起来。
这一看,他就再也没有停下来。
杰克的故事固然让人愤慨,但是真正打动布鲁斯的是真实。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
作者一定是很了解底层穷人们的生活,才能写出来这么生动真实的内容。
贫民窟坑坑洼洼的路面,臭烘烘的污水肆意流淌,公共厕所恶臭扑鼻。
雾霾中藏着很多扒手,出门在外一定要格外小心钱包。
食品店的黄油最低是一便士起售,贫穷的主妇只能让孩子去买半便士的黄油。
发生撞击事故的摆渡船。
收费关卡中饱私囊的收费人。
深夜的咖啡摊,半便士的两薄,一位好心的站街女郎慷慨地请穷人吃点东西。
在大街的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的流浪儿们。
市区的悬铃木和杜鹃花,郊区娇艳的野玫瑰。
债务人监狱前乞讨的人们,收贿赂的狱卒,用钱买自由的传统。
七八岁的清道夫男孩光着脚在马路上跑来跑去,附近的居民经常会请他跑腿,给予他一些食物和不穿的旧衣服当做酬劳。
如此多的真实细节堆积在一起,让作者笔下的众生百态栩栩如生,他所构架的穷人们的世界也是如此鲜活真实。
布鲁斯越读越亲切,恍惚间甚至有种错觉,仿佛他就是杰克,书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日常体验,他迷茫地游走在市井烟火中,寻找自己存活世间的意义。
杰克的疑问恰恰也是他的疑问,是无数穷人们的疑问。
为什么唯独我们的生活那么不幸?
为什么我们穷人明明应该是同阵营的兄弟,却总是互相攻击、伤害?
为什么我们兢兢业业工作,却还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
我们什么也没做错,为什么不能幸福?
大家都是人,凭什么有人生来高贵,有人低贱下流?
神不是说,祂平等的爱着每一个子民吗?那么为什么还要把人分做三六九等?
我们也是人,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啊!那些贵族老爷们凭什么可以轻易把我们当成废物,凭什么认定我们是必须要被淘汰的垃圾?
是的,《杰克复仇记》写的就是布鲁斯他们所处的世界啊!
杰克,就是他们啊!
布鲁斯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神奇的经历。
他在以前也度过很多书,很多有意思有深度的书,或是奇妙的冒险,或是爽快的行侠仗义,或是深刻的人性剖析,他欣赏这些故事,也为其中的情节而感慨,可是他从来不会如此感同身受。
作者仿佛看出了他心里所有的疑惑,在书中借着杰克的嘴,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和声讨。
呐喊杰克们的心声,声讨这个不公的世界。
布鲁斯不知道看了多久。
他没注意到了外面的天色黑了,一盏点亮的煤油灯被图书管理员放在他桌前。
他没注意到图书馆只剩下他一个人。
直到他翻过了最后一页,然后迅速站起来冲向前台,“我要借《杰克复仇记》的第二卷!”
图书管理员:“很抱歉,先生,第二卷和第三卷都已经被借光了。您可以在这里登记一下,等书到了我们会写信通知您。”
什么?竟然借光了!
布鲁斯发出懊恼的叹息声。
是了,这本书这么优秀,肯定很受欢迎!
他平时工作太忙了,只有周六下午才有半天休息时间,他来的太晚了!
布鲁斯恋恋不舍地在登记本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通信地址,然后怅然若失地离开了图书馆。
他独自漫步在清凉的夜色里。
呼啸的冷风自四面八方向他发出进攻,他裹紧身上的旧夹克,在冷风中蹒跚前行。
微红的月潮下,男人的茕茕孑立的身影扭曲着拉长。
几个烂醉如泥的工人正躺在街头呼呼大睡。
狂风吹起一块纸板,在空中翻卷、滚动,明亮的月色下,隐约可以看到“普选权”这个单词。
这里是工人路。
就在昨天白天,请愿的队伍填满了整条街,甚至连路两旁的栏杆都被愤怒的工人们拆掉了。
今早的晨报不无讽刺道:“抗议产生了一个可喜的结果——起码街道扩宽了,以后不会堵车了。”
未来的工人领袖,此时还尚年轻的布鲁斯胸口砰砰直跳,浑身热血沸腾,满脑子都是杰克还未讲完的故事。
杰克是不可能放弃复仇的。
当他一无所有的悲惨死去,当他看到无数穷人都在悲惨的死去,他早晚会意识到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人间的法律无法制裁一个幽灵。
而复仇,是他的正当权利。
他有种预感,在《杰克复仇记》中,可以找到他寻找许久的答案。
兰斯·卡文迪什……
他在心里轻轻咀嚼这个名字。
你会告诉我们要怎么做吗?你会为我们提供合理的复仇办法吗?
《杰克复仇记》这本书,又会惊醒、鼓舞多少工人们呢?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教堂的晚钟声,一声接着一声。
仿佛为谁敲响的丧钟。
第40章
“是的, 莫森图书馆新进的100套《杰克复仇记》已经全部被借光了,我们已经向格洛丽娅出版社写信要求购买更多书。”
《桑恩今日读书报》的记者鲍里斯在莫森图书馆的管理员的引领下,站在空荡荡的一列书架前, 用自己的眼睛再一次确认了《杰克复仇记》的火爆。
这是他今天来采访的第十个图书馆了。
这些图书馆有大有小,年费价格有多有少, 但是毫无例外,他们都引进了《杰克复仇记》,并且因为它那火爆的销量而做出了向出版社追加购买的决定。
“天主啊,我已经很多年没有遇到这样的畅销书了。”莫森图书馆的管理员感慨道:“老实说, 刚开始我并不看好这本书的销量,毕竟主角是一个幽灵,生前还是一个底层的挖矿工人,哪怕打出了复仇的噱头,然而正文里几乎没有多少复仇的情节……我真没想到这本书能这么受欢迎!”
鲍里斯当然也读过《杰克复仇记》。
当初坎贝尔女伯爵读书会成员的那封联名推荐信, 就是他们报社第一个刊登的。
鲍里斯在《杰克复仇记》上市的第一天, 就动用自己的关系, 给格洛丽娅出版社写信要来了一本样书。
然后他就彻底被这本小说俘虏了。
“可能是因为这本小说很真实吧。”鲍里斯感慨道:“栩栩如生的人物,车夫和收费关卡收费人的争执,河面上15分钟一辆的摆渡船,深夜路边咖啡摊卖的两薄,工人们经常讲的异端笑话……这些都太逼真了, 作者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没有对社会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观察,是不可能写出来这样生动鲜活的作品的。”
“我好奇很久了,作者兰斯·卡文迪什究竟是什么人?很多报纸都只说他是新人,这是他的第一本小说,他的家庭出身、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爱好……这些事情报纸上都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