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闵摇头,哪怕他的确会受那么一点情感的影响,但如果这个孙女没有能力的话,他不认为自己一定就会因为这点而选择对方,说到底能力才是一切,其他都是其次。
【妹妹得到赏识,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皇太孙脑子不够,还认为皇帝再怎么样也不至于选择一个女子当继承人,甚至还想要拉拢这个妹妹——实际上当时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没想到皇帝能这么前卫,毕竟公主掺和朝政的事不是没有,但被选为继承人的事就相当少见了。
殷鸿就很警惕了,将这个妹妹视作大敌,明面上拉拢,私底下却搞小动作,制造假证据告黑状,说这个妹妹私占民田,巴拉巴拉什么的,于是殷闵就褫夺了殷元霜手里参政的权力,暂时幽闭在了府中,等待查明后再行发落。】
朝政果然瞬息万变,众人听到这里不由纷纷感叹,原以为帝王偏心端和郡主,可到头来竟然还是公正占了上风,虽然是被孙子蒙蔽。
不过听天幕的话,端和郡主最终到底还是上位了,可见这一次摔打并不算什么。
也有人敏锐意识到了问题,之前皇太孙在东宫说一句话转头都能被知道,殷鸿的陷害当真蒙蔽得了皇帝吗?那皇帝又为何要这样顺势而为?
思及天幕之前所说的任由党争这句仿佛暗藏深意的话,难不成……
天幕自不管这些暗潮汹涌,继续说道。
【但一连串的事情还没有就此结束。
天凤四十一年十月,皇太孙被曝出纵容母家亏空公款,贪污受贿,僭越皇权……等等一系列罪名,成功令皇太孙和太子妃因此被废,拥护的党羽也随之遭到牵连,不是发配就是入狱,而这当然与越王殷鸿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可身在这场棋局中,殷鸿显然也不可能幸免,皇太孙一党深恨越王,被害的落到这等地步自然也不可能让他好过,于是便状告越王巫蛊帝王,殷闵派人一查,果然在自己的寝宫当中发现了巫蛊之物,当即大怒,就将越王也给发落了。
对于这个结果,当时的大家都不敢有意见,毕竟巫蛊在还没有破除封建迷信的古代确实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特别是遭到巫蛊的还是皇帝,那就更是塌天大祸了,总之这件事如果翻不了案,那越王在大家眼里看来哪怕是死了也不冤。】
这一番瞬息万变的局势,看得众人不由眼花缭乱,皇太孙和越王先后被废,其中会被牵连的党羽,哪怕天幕没有具体去讲,这也可想而知绝对不会少,有人思及此处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这可当真是一场大案!
可也有人狐疑,天幕之前有一期不是说皇帝不信巫蛊这些吗?况且那可是皇帝的寝宫啊!这么容易被塞进巫蛊之物还没发现吗?
天幕笑而不语的道。
【可事情是远没有这么简单滴,当时牵扯进去的人身在局中难以识得真面目,后人却能够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将真相一点点的拼凑出来,从史书当中找到矛盾点,很多人看到这里就很疑惑,以殷闵当时对于朝局的掌控力,皇太孙在自己的东宫说一句话都能被他知道,他会这么轻易被他的这两个孙子的伎俩骗过吗?
所以部分史学家们认为,殷闵之所以会发落殷元霜,也就是后来的仁宗女帝,实际是为了让这个属意的继承人避开接下来的这场剧烈的朝局动荡,以免遭到牵连。】
天幕的话语如同一记重击,瞬间狠狠的砸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果然!果然是这样!当真是够狠!”
有人直接忍不住说道,两个孙子就这么出手废了,谁又能说殷闵不狠?
从皇帝到大臣,再到普通百姓,殷闵未来的狠可谓将所有人都震惊,若当真只是皇太孙与越王两败俱伤倒也罢了,但如果这个结果是皇帝暗中推动,或者从头到尾做视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许多人这时便想起了天幕之前曾经对殷闵的评价,政治生物,果然!一切对局势不利的人,哪怕是心爱儿子留下的子嗣,也要被除掉!
天幕的话语也证实了这个猜想。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两个孙子的结果说不准就有着他的推动,目的就是为了去掉不满意的继承人,毕竟这两个人要是还完整的站在朝堂上,他改立别人必然要有阻力不说,哪怕这个阻力最终拗不过他这个皇帝,也要为接下来的继承人埋下后患,而这必然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再者说,皇太孙和越王身边的拥护者之所以拥护他们难道就一点东西都不求吗?政治场上哪有什么做慈善的。特别是越王,他和殷闵的政见还不同,身边跟着的人自然也有那么点意思,所以除掉这部分人就也是必然的,若是这些人未来哪天得势,定然还要对皇帝的政策造成威胁。】
【所以在这场政治纷争中,唯一的赢家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直以来稳坐高台的皇帝!
这就是为帝者的狠辣与决断啊!】
天幕的话语将一切全部都道尽,却也加剧了众人心中的心惊,这样说下去,此番又岂止是一石二鸟而已?殷闵这分明是将所有阻碍都趁机除去,当真是好狠辣!好算计!天幕说的不假,这一场纷争,只有皇帝才是唯一的赢家!
【皇太孙和越王就此被贬为庶人幽禁,剩下的群臣们战战兢兢的站在朝堂上安稳了一段时间,随着时间流逝,老问题自然就又重新浮了上来,继承人啊,未来的江山怎么能没有继承人呢?
殷闵就是在这个时候将孙女推到了台前。
哪怕有些人再不乐意,有皇帝一力主张,继承人自然也就这样确立,天凤四十二年五月,殷元霜被立为储君,相比起要么就是资质不行,要么就是飘了的兄长,殷元霜很聪明,这不光是体现在政治上,她也十分清楚自己能够成为继承人离不开爷爷的支持。
毕竟历史上哪怕有过多次女主掌权,但几乎都是从丈夫或者儿子那里过渡,从来没有公主能够真正上位,总之如果没有殷闵帮她站台的话,这个位置还真不好稳下来。
或许殷闵要的也就是这样?毕竟这世上从来只有利益能够长久,从各种利益的角度出发,殷元霜想要坐稳位置,哪怕未来殷闵死了也不好更改他的政策,毕竟假如先帝的政策能够改变,下的旨意要不要当做没有?那她这个不被一些人观念认可的女帝呢?】
说的确实是这个道理,天庆帝沉思,看来这个儿子也不只是私心作祟,或者意气用事,不,从对方能够狠心除掉皇太孙和越王这里来看,对方就从来都不是什么意气用事的人,看来他的担心很可能多余了,这个儿子哪怕年纪大了,也绝没有昏庸的趋向,走的每一步都脑子清醒的很,绝对拥护着自己的政治成果。
所以对方又该如何解决女帝当政的阻碍?
天幕继续说道。
【可女帝当政这种事毕竟还是触及到了一些人的神经,人心不是那么好控制的,哪怕强权压迫也难以改变什么,是以还是有不少人不同意。
天凤四十五年十二月,一向勤政的帝王忽然病倒,数日不曾好转,于是这其中一部分反对的人便趁机联系上了被废的越王殷鸿,试图逼宫篡位!】
天幕浮现出一段画面。
【画面中,越王殷鸿带领着一队人马想要冲入皇宫,因为有人做内应,最开始倒是畅通无阻,可才走到中途,未等到达帝王寝宫,就被一队人马包围了起来。
远处的楼台上,天子穿戴整齐,身上又哪有一丝病相?他对着身旁的孙女淡然说到:“皇爷爷今日就为你扫除所有障碍。”
说罢,便举起了手中弓箭,目标遥指殷鸿!】
【拉弓如满月, 箭出似流星!
随着天子手中的箭矢如流星般射出,刹那间,便穿透了殷鸿的后心!
一瞬间周围的所有人全都凝固了, 跟随着殷鸿来的人面露惊慌之色, 更是难以与包围他们的人匹敌, 而殷鸿则是撑着最后一口气,艰难的转过身体, 抬头看向了箭矢的来处。
黑夜与大雪纷飞之中, 有一高一低的两道人影矗立在远处的楼台上。
高的那个肩膀稍宽, 手里举着弓箭, 渊渟岳峙般站在那里, 矮一些的那个身形略微削瘦一些, 站在前者身后, 看起来像是个女子。
从中箭再到看见这一幕的时间很短, 短到看见这一幕的瞬间,殷鸿只能做到睁大眼睛,眼中浮现了然、不甘、和愤恨之色, 随即便倒在了雪地上, 再无声息。
没人知道他死前的这一刻在想些什么,至少天子不感兴趣。
“想造朕的反, 他还差的远。”
天子收起手中弓箭, 只平静的看了一眼这个孙子的尸首道。
拥护之人都已死了,剩下的人自然也军心涣散, 不足为惧, 不过片刻便被全部逮捕。
可转头, 天子又对身侧的孙女说道:“你可认为朕无情?”
殷元霜从头到尾沉默的看着这一幕,对于这个曾经陷害过她的兄长的死, 她自然没有什么怜悯的情绪,皇室之人就是如此,这也是对方的命。
况且对方死了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就像皇爷爷说的,这是在为她扫除障碍,只是没想到天子竟然会转头问起她这个问题。
她刚想开口,谁料天子却仿佛没有想要她回答的意思,只接着说道:“你记住,你日后若是坐在朕这个位置上,肩膀上担负着的便不只有你个人的荣辱,同样还有这整个天下的责任。”
“而与整个天下的安稳相比,便是死一些人……”说着,天子转过身来,威严的眸子看向这个孙女,缓缓说出了后半段话:“……也不过是理应之事。”
这话乍一听仿佛有些无情,可殷元霜看着祖父的模样,心中却受到了莫名的震动。
这个孙女并非不受教的人,看来也快是时候了,殷闵拍了拍她的肩膀,错身而过的同时,留下了一句话。
“无论你未来能将这片江山治理成什么样子,至少该做的事,皇爷爷都已经做完了。”】
静,死寂般的寂静,从确立孙女为皇储,再到皇帝突然病倒,叛军联系越王造反,以及最后的突然反杀,这一场戏看的众人简直都不知该露出什么表情好,哪怕脑袋再笨,皇帝的那句清扫障碍的话也足以证明这是一场刻意布置的局,为的就是把可能成为阻碍的人清除掉。
“这可真是够狠啊!”
定国公秦祎忍不住说了一句,哪怕是他这样驰骋沙场的老将,也不禁感慨起了天凤帝的狠绝与心计,可从头看到尾,却也能看出对方也不只是单纯的狠,至少对方在对待百姓方面足够宽仁,也就是如同对方所说的那句话一般,为了这整个天下,便是死一些人也不过是理应之事。
理应之事啊。
他叹了口气,既有些佩服,又有些因对方说的话而震动。
其余人就更是如此了,天庆帝眸中忍不住划过一次欣赏,铁血手腕与理性并存,这个儿子果然没令他失望。
就是这个曾孙女……他惆怅了片刻,转念想到天幕似乎也没说过殷元霜什么不好的话,也就是说,对方的继位应当并没有引发什么乱子,不然天幕不会一丝类似的态度都没有。
至少也是殷家血脉,他心中叹了口气,只觉儿子太过纠结于资质,不过那毕竟是未曾改变的未来,日后也未必没有其他选择。
与此同时,帝王以天下为己任的话语也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这话若有人当面说出来,不一定有人信,但从天幕播放而出,却令许多人相信皇帝真就是这样一个好皇帝,为了天下安稳,杀掉自己的孙子也在所不惜。
天幕继续开始讲解。
【说到钓鱼执法,那殷闵可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钓鱼佬了,冷不丁说自己病了,装的跟个什么似的,一众大臣前去探望,看了又看都愣是没发现端倪,转念一想,当今皇帝这都快八十了啊,历任皇帝就少有这么能活的,这个岁数哪天没了都不稀奇,于是被钓的鱼也就这么信了,傻傻的踏入了圈套。
因此网络上还诞生了一个地狱笑话,说殷闵的孙子算是最难做的职业了,两个孙子都被他给一锅端,一个孙子被他亲自下令砍了。
不过这话其实没什么道理,大概只是因为殷闵知名度高才会被这么说,毕竟比他更会杀儿子孙子的多了,他这也才杀了两个,小意思,不算多,皇太孙虽然被废但至少活的好好的,而坐在皇太孙这个位置上,从他展现了自己的无能开始,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除非他能够不上位,但一开始因为身份呼声又那么高,这么一看这个皇太孙的命运也是挺悲催的,算是时势造就的这样一个结果。】
提到皇帝装病,众人嘴角就是一抽,不过天幕说的也确实,太子其他儿子不还吃香喝辣的吗?至于皇太孙……说起来以殷鸿这个架势,若是皇太孙真的登基,殷闵日后逝世,会不会成为孝宗2.0版?(天幕用词)
亦或是被朝臣架空?
这么看也确实是命了,除非皇太孙能醍醐灌顶,立马支楞起来。
【有些皇帝死前给继承人留下的是个随时可能会因为一点点原因炸掉的火药桶,可有些皇帝留给继承人的却是一片锦绣河山。
殷闵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并没有如其他皇帝一样,年纪大了就开始老糊涂昏庸,反而脑子格外清醒的布下了一个大局,将皇太孙与越王以及两者的党羽一网打尽,就是为了能够替未来的继承人扫清障碍,不留隐患。
总而言之,这场叛乱就这么被顺理成章的平复掉了,越王和那些反对现任皇储的人甚至连个水花都没能溅起来,前者被处死,后者被按律处置,该砍头的砍头,该抄家的抄家,天凤末年掀起的这场关于储位的大案就这么从皇太孙被废开始正式走到了尾声,几乎都快被换了一茬儿的朝臣们一个个都被吓得跟小鸡子一样不敢吭声,毕竟你以为皇帝在乎吗?他的心早已和他杀人的刀一样冷了。】
隐患……天幕的这句话倒是意外的点醒了天庆帝,既然这个儿子已经封了太子,而他剩下的日子说不好也只剩下不到六年,那他要不要也清除一些可能威胁到太子的隐患?
这倒不是他多有父子之情,又或是有多甘愿让位,宣朝到底还是需要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来继承,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况且他也不希望自己死后江山如同天幕上那样离散又重组,能发扬光大自然更好。
【后世有人以此抨击殷闵性格残暴,故意设局弄死了这么多人,还有自己的一个孙子,但这个观点吧,UP主认为未免有些偏颇和幼稚,首先政治这种事本来就没办法分的那么非黑即白,前脚还打的如火如荼,后面就握手言和的现在也不是没有,政治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切实的利益和结果。
留着这些人,未来必然要引起麻烦,又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那不送他们上天还留着干嘛?给继承人和江山留隐患吗?
这可不只是那么简单的事,若后续只是继承人被踢下位置倒也罢了,可上面的这些人争权夺利,会因此死一大片的到底还是底下卖命的牛马和百姓,纵观历史就知道了,哪一次争权夺利会不流血?到头来上面说不准还会握手言和,底下流了血的人看了这么一场,可能最后连自己为什么死的都想不明白。】
这些浅显的问题哪怕天幕不解释,朝堂上的众人自然大多数都能看懂,可百姓们却头一次被讲解的这么清楚,原本还只当是争权夺利,又或是为了继承人,对于天幕上殷闵说的话也一知半解,天幕这么一讲,他们这才终于彻底理解且明白帝王此行的深层用意——受益的始终还是他们这种人。
狠,同样也是仁慈。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殷元霜的皇储之位算是暂时坐稳,至少明面上没人会反对了。
于是天凤五十年十二月,眼看孙女已经历练的差不多了,殷闵便以年老体衰为由正式宣布退位,在走了一番推辞的流程后,殷元霜正式登基,尊皇祖父殷闵为太上皇,后又追尊了生父,改元淳化,是为淳化女帝。】
天幕上随之浮现出一段画面,换上一身君王服饰的女子仪态沉稳的一步一步来到帝王跟前,从对方手中接过传位的圣旨,随即又被亲手戴上冕冠,如过去的祖父一般接受起群臣的朝拜。
居然就这么退位了?
这是天幕下的众人所没有想到的,原本他们还以为殷闵会继续坐下去,毕竟五年前对方射死孙子的手还是很稳很有力的,据说又活到了一百一十二岁,哪有什么年老体衰的样子?
可……想到对方堂堂一个皇帝居然到太医署去帮人看病……有人思及此处不禁抽了抽嘴角,这位的心思确实挺难猜的,或许对方的确不是贪恋权位的人。
【事情说到这里,后世就又产生了不少说法,说殷闵之所以会选择这个孙女,也是因为不想放权,毕竟殷元霜性别短板明显,只要殷闵这个威望深厚的太上皇在且一直支持她,她这个位置就能坐的很稳,所以哪怕退位也不会离开权力中心甚至担心遭到苛待。
前者还算有一点道理,因为在殷闵死后,的确有人觉得自己行了趁机生乱,只不过很轻易的就被掌权多年的女帝KO,彻底老实;后者有一点就纯属胡编乱造了,这么不乐意放权,那退位干啥?一直待到死不好吗?】
“这话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不提未来的殷闵到底是如何想的,至少被对方推上位的女帝看在这点的确不会敢苛待这个帮她站台的祖父,那是在掀自己的底。
至于愿不愿意放手权力,天幕说的就很在理了,这么不愿意,压根不退位不就好了,后世某些人也是当真闲的。
殷闵听的也很无语,不过这种情况也算寻常。
【不过别的不提,女帝当政以及宣太宗关于继承人方面的开明,也的确对我国传统以及历史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先不说女帝的合法统治令许多人在当时渐渐适应了女子也可以当政,甚至作为家族继承人。
再说过去的时候,若是哪个皇帝没有儿子,就只能从宗室过继子嗣,哪怕有女儿都不行。
而自从开了这个先例后,后世有帝王生不出儿子的话,至少也会考虑女儿的合法继承性——这也是我国古代自古以来的传统了,要是有皇帝想干什么前无古人的事,总会有一群大臣以没有先例为由拒绝,接着就是一大堆扯皮,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但只要有这个先例的话,事情就好办多了。
因此后世的朝代倒也陆续诞生了好几名女帝,毕竟怎么说也是自己的血脉,总比被亲戚吃绝户强,也算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了。】
天幕说的话令下方破防的有之,感慨的有之,不少女子在叹息自己没能生在未来那个好时候的同时,却是对如今还是太子的殷闵多了几分关注,只要太子殿下能够平安登基,想必好日子很快就会来了。
天幕关于皇室的那些政治斗争说了不少,普通人以往又哪里听过这个,此时听了简直耳目一新,有些聪明的甚至已经由此想到了会有人因为利益不同,而可能就像天幕上的殷鸿那样给太子使绊子,在想到那些皇子的同时,当即眼神都不对了。
可不能让他们成功陷害太子殿下,毕竟天幕都说的那么清楚了,只有太子殿下才能给他们好日子过,哪怕他们轮不上,后代子孙总能轮上。
天幕则带着些感慨的说道。
【而随着殷闵的退位,此时距离他离世还有近三十年的时间,时光从不会为任何人所停留,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他始终是要死的,不过自会有史书记载他的功绩,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活在所有人心中了。
下期,我们再来讲到最后一期关于殷闵的故事以及他的个人思想,敬请期待。】
殷闵原本随着天幕散去松下的一口气, 顿时因为那最后的一句话又重新提了起来。
个人思想?其他人或许听不太懂,但他可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这不就是要开始深度剖析起他这个人了吗?
虽然这在后世是不可避免的, 不少人甚至可能还会写个论文出来, 但现在……这跟裸奔又有什么区别?
虽然这几期视频播下来已经说了他不少事……
殷闵一时只觉得有些无奈, 却也没什么办法,眼看着院中的尸体在这会儿功夫都已经被抬走, 流出的血也被洗刷了个干净, 风一吹, 就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已经差不多调理好初次动手杀人的心情的他只普通的看了一眼, 便不感兴趣的转身离开了。
天幕里的那位女子或许是对他存在一些类似于粉丝滤镜的东西, 总是在用各种话语证明他行动的本意还是好的, 哪怕历史上的他处置了很多人。
可殷闵不这么觉得, 哪怕本意再好,也改变不了行为的本质,虽然再给他一次机会, 他很可能还会这么做。
这时他便对未来那个他的某些做法理解更深了一分, 掌握着这样生杀予夺的权力,若不加以克制, 终究会诞生出魔鬼来, 而这也和他一直以来的观念相悖,他可以因为时势而融入这个时代, 遵循这个时代的大部分规则, 却还不想被完全同化。
但他并不后悔今天做的事, 权利不就是这种东西吗?从古至今总有人来掌握它,区别就是用来做好事还是坏事罢了, 更可况这些人死的也不冤枉。
思及此处,殷闵便不由想起天幕中讲到的那个他,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该清理的人也清理完了,身份与责任的禁锢同样已经解脱,你究竟又会去做些什么呢?
随着殷闵那日将当地豪族的这些掌事人们都一锅端,同时进行的还有对这些人家族的清算,能够仗着在本地的势力毁灭证据又如何?朝廷当真打定主意想要清理蛀虫,这些人也不过是以卵击石,垂死挣扎。
也是这些人土皇帝当的时间长了,连自己的身份都认不清,哪怕殷闵不在这里,换成别的钦差来他们估计也要落得差不多的下场,因为皇帝其实已经打定主意要宰了这些肥猪充盈一波国库了。
这个时代,谁又能跟皇权讲道理呢?哪怕未来的时代,个体也是不可能够和国家机关抗衡的,自古以来本质其实都差不多。
更何况这些人也不过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上面为他们保驾护航的人都已经自身难保了。
与此同时,不少原本受到这些家族压迫的百姓见这些人倒台,也终于敢于站出来讨要公道,细数这些人的罪行了,若是以往碍于这些人的势力他们必然是不敢的,如今却是一波接着一波,是以这些日子衙门里也是忙的不行,记账的人手都不够用了。
殷闵于是便也跟着帮忙,这也算是对于他的历练了。说起来,自从那日动了手,当朝太子身现徐州的事就已经隐瞒不住,大街小巷都是看过太子殿下“个人传记”的人,各种议论的声音自然不绝于耳。
前有天幕播放的天凤帝杀孙子给孙女铺路,后又有今日之事,殷闵这“下手果断”的名声却是拿不掉了。
不过好在殷闵倒也没什么名声上的损失,不得不说,天幕虽然对他进行了公开处刑,但带来的好处却是远远大于坏处,就像天幕说的,这个时代的人大都迷信,天幕盖章的未来仁爱百姓的千古一帝,更赢得了众多民心,只要不出什么意外,他继位的事几乎是板上钉钉。
不过殷闵始终认为自己只要一日不登基,就还是要谨慎一些,过往经验告诉他,一个人往往是在越自满的时候越容易栽跟头。
随着殷闵在徐州做的事传回京城,除了一些消息灵通的人,朝堂上的大部分人也终于知道太子这段时间不见人影是去干嘛了,这是去大开杀戒了呀!
天幕说的再多,也不如现实足够令人确信,太子如今的行径恰巧与那位为了形势连孙子都能设局解决的未来天子相对应,顿时也去掉了不少人仍旧隐藏的怀疑。
天幕说的究竟是真的吗?
看太子这个样子,估计是真的了。
这般铁血手腕,自然有人赞赏有人畏惧,天庆帝闻言却是在朝堂上当众哈哈一笑,一点都没有斥责的意思。
“太子做的不错,这些人早就该收拾掉了。”
待到殷闵和严松清在徐州那边搜罗出来的证据一起被呈上来,朝堂上便是跟着一连少了好几名官员和勋贵。
与此同时,终于办完了事的一行人也很快回到了京城。
殷闵向皇帝复命,又被考校了功课有没有落下,这才被放人,舟车劳顿了许多日,终于能够好好休息,他也是忍不住松了口气,因为有皇帝特许的假期,更是一连两日都没有出门,懒得应付外面形形色色的那些人。
可总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三皇姐?你怎么来了?”
殷闵坐在自己东宫的主位上,看见来人也是有些惊讶,他过去作为小透明时连和自己的兄弟都不怎么往来,就更别说姐妹了,更何况三公主的年纪也几乎能当他的母亲。
当今皇帝儿子不少,女儿就更多,大公主和二公主死的比较早,如今最大的女儿便是这位三公主,对方早年被皇帝赐婚给了广平侯世子,生下了一儿两女,日子看起来倒也过得十分美满。
却不知主动找上他的门是为何。
三公主仪态端方的坐到一边,微微一笑,打趣道:“没事便不能来见皇弟你了吗?你可不能只亲厚冯妹妹,忘了自家姐妹啊。”
殷闵道:“皇姐说笑了,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孤自然都不敢忘。”
天幕并没有讲她们这些公主的下场,可连冯默言一个并非出身正统皇室的公主都能被提到姓名,出现在朝堂,其他公主却未有只字片语,细思之下,恐怕还是那个厉帝的锅。
三公主当然不会想不到这些,殷闵自是不屑去踩那个过去不对付的弟弟一脚,可她们这些人在知道此事后,私底下却都没少在死前给过对方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