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by羽春
羽春  发于:2025年02月09日

关灯
护眼

他们手里其实没多少银子了,山菌压货太多,前阵子黎峰还打猎贴补银钱,家里留着应急用的银子也掏出去了。
顺哥儿前几天还跟他嘀嘀咕咕,说哪种野菜贵,这个季节哪些好货才是真宝贝,也急着挣钱,想给家里填补缺口。
陆柳跟黎峰聊一阵,就回屋印画册。
黎峰还没去县里转悠着卖,他再缝一些书备着。
寨子里该买的人家都买了,这头不急,黎峰还跟他说可以多印一些放着,等拿了别的雕版回来,可以打散了,胡乱装订,拿出去又是一本新书。
他看着时辰,趁着天色亮堂,少印一些,先拿出去缝。等天色暗了,不好做针线活了,就回屋继续印。
印完满炕晾着,等他们吃过晚饭,收拾妥当,墨迹也干了,可以收拾归拢。
陆柳最近吃酸的厉害,早前省着吃,家里没人抢,来往的几个朋友都有分寸,没谁大把大把的拿,他才吃了小半坛的酸梅。
这几天一碗碗的吃,眼看着要见底了。饭后,他拿了些酸萝卜解馋。
还没到采山楂的季节,他们家的人不爱吃酸的,早前没有存货,娘说明天出去串门,给他拿些山楂干回来。也能解馋。
陆柳越是听他们说起各种食物,越是觉得这座大山真是个宝山。
“我也想上山捡钱去,”陆柳嚼着酸萝卜,又说:“大峰,你要是带我去山里,能走多远?”
黎峰才不带他往深山去,大致说个位置,也就山口区域附近,往前一两百米远。
陆柳觉着这也很厉害了,有机会真要去看看。
晚上识字,黎峰还拿了毛笔来练字。
手上的活要多练。认字这么久,总也写不好,就是练得少了。
之前总怕浪费,最近印书,他发现墨锭挺耐用的。就是纸不行,跟火烧的似的,碰一张没一张。
他磨了几块薄木板出来,也不用墨水,就用普通的清水。毛笔也没用陆杨送来的,而是自家做的兔毛笔。
做工粗糙了些,总体能写字。他们这个阶段,也不讲究太多细节。
陆柳再吃一会儿,就跟他一起趴桌上练字。
陆柳最爱写名字,写他和大峰的名字,还会写壮壮、写哥哥的名字。
这些写完,他会想很多人名,然后一个个的去写,遇到不会写的字,就问一下黎峰:“大峰,我们有学过这个字吗?”
要是学过,黎峰还记得,就教教他。不记得,夫夫俩就一起翻翻书。
没有学过的,就记下来,看是问问老童生,还是到县里问问哥夫。
从常用的字词入手,再有夸夸本、顺口溜、货物单,然后从人名这里查漏补缺,他俩的识字量很不错了。
手上功夫练出来,以后真的能糊弄壮壮。
两人练字的时候少,以前都是得了空,就拿树枝木棍在地上划拉。
陆柳为着记账,专门练过一阵子,那时候着急,没体会到其中乐趣。
今晚夫夫俩都安静坐着,一笔一划写着他们想写的字。写完名字,就写出货单。出货单有银子,他们也爱写。
他们还会写一些账目,比如说一斤菌子多少钱,一百斤菌子又是多少钱。
这些数字他们都会,陆柳记账,写熟悉了,反应快一些。黎峰平常用得少,要想一下才能写出来。
他俩一不小心,熬了好久的灯油。
等着手酸肩膀僵的时候,眼睛也涩涩的,才发现时辰过去好久。
两人对视一眼,都是笑。
还是头一次学习的时候没犯困,沉浸进来,还挺有意思的。
累了就睡,东西收拾收拾,互相捏捏胳膊揉揉肩,就能睡觉了。
次日,又是新一天的劳作。
陈桂枝出门去给陆柳要山楂干吃,家里少了个人在院子里,陆柳很不习惯。
他早上喂过鸡和兔子,顺便把骡子和二黄也喂了。
黎峰不用忙后院的事,就找了大强,邀大强一块儿到山上转转。
节都过完了,要继续挣钱了。
大强说走就走。姚安的肚子一天天变大,家庭的重担压在肩头,他闲不住。
他俩走了,陆柳那边要看店,离不开身,姚夫郎就过去找他说话。
这一来,发现家里真是好冷清。
黎峰跟顺哥儿都上山了,陈桂枝出去遛弯儿了,一家就四口人,剩陆柳一个人在家。
刚过端午节,铺子里的生意要冷淡一些。
接连都是晴天,山菌少,他们家暂时没钱收别的山货,家里来来往往的人都少了。
姚夫郎左右看看,冷不丁的,也不习惯,他跟陆柳说:“开个铺面,也不全是好事,这熬人就是一样。”
干别的活,总能得闲,想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跑。
有个铺子,人就跟扎了根似的,这里去不了,那里去不了。
陆柳感觉还好,他前几天才去芦苇荡玩了。
他说:“还有家人嘛,我们互相守着。前几个月,娘都忙着收菌子,围着院子打转,今天出去一趟,也不是为着玩,还是我嘴馋,她帮我要山楂干去了。”
姚夫郎那里有山楂干,问他:“怎么不找我要?”
陆柳嘻嘻笑起来:“你也要吃啊,我们现在都嘴馋,我就不吃你的了。”
姚夫郎发现他这嘴巴真是越来越甜了,“你家大峰给你吃多少糖了?”
陆柳摇头晃脑,像个小书生一样,一本正经道:“只喂糖是不够的。”
他想传授一下生意经。他最近观察人,看别人怎么说话。心里知道好歹,挑着需要的话来学,真的管用。
哪知道姚夫郎开口就臊他:“只吃糖不够,那吃什么才够?”
他俩玩得好,什么话都说,不问完,陆柳也懂了。
陆柳当即红了脸,让他别说这种话。
“让孩子们听见了不好。”
姚夫郎不信:“他俩还能听见这话呢?”
陆柳也不知道能不能听见,他跟姚夫郎说了骗壮壮读书的事
“以后他出生,也给他念书听。”
姚夫郎:“……”
听起来真是不靠谱。
陆柳还说:“教孩子就得趁早。”
姚夫郎冷漠脸:“晚了他就自己学会了。”
陆柳哽住,张张口,没有话说。
他低头看看肚子,感觉天都塌了。
当晚,黎峰回来,感觉陆柳没什么精神,问他几次,也没问出来。
陈桂枝给他泡山楂水喝,陆柳也是笑笑说谢谢娘,人不如以前活泼。
顺哥儿见状,给他拿桑葚吃。陆柳吃几口,嘴也不馋了。
一家人都莫名,让黎峰去把人好好哄哄。
黎峰跟他到屋里。陆柳上炕就要睡觉,睡不着就睁着眼发呆,连每晚都要看的字卡都没拿出来瞧一眼。
黎峰摸摸他脑门,没发热。
“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陆柳没哪里不舒服,就觉着不用营造氛围骗壮壮了,突然少了一件很有目标感的事情,他挺茫然的。
他跟黎峰说:“等壮壮出生,他自己就会了。我们不用急着教。”
黎峰哄他:“不管壮壮怎样,你学字就能算账记账了,这不是你喜欢的吗?”
陆柳点头:“对,那我不用晚上熬灯油,我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学。”
黎峰问缘由,听完以后一阵沉默。
他之前去县里,听说谢岩把几个秀才骂得文心破碎,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了,他还不信。挨两句骂怎么了?
没想到他家小夫郎更厉害,听一句话就文心破碎了,一点热情都没了。
黎峰再引导他:“你哥哥都送你文房四宝了,你不急着学字?”
陆柳有点想,还没动。
黎峰见状,决定下一剂猛药。
他跟陆柳说:“我俩长这么大,也不识几个字。壮壮长大,怎么就自己会了?”
陆柳:“!!”
不识几个字的陆柳,顿时有了精神。
“对对对,不能随便什么时候学,要抓紧学,不学怎么会?”
至于这个氛围能不能骗到壮壮,不重要了。
他学会了,以后可以教壮壮!
黎峰问他:“今晚练字还是读书?”
读书,就是读字。
学习无趣,他俩找乐子。他们会把字卡叠好放桌上,一人抽一张念。
念对了,把字卡收着计数。念错了,罚两张字卡给对方。都不认得,暂放一边。
等玩完,数量少的输。
陆柳输了,要摸大鸡。
要是赢了,可以啃大胸。
陆柳嘀嘀咕咕,念念叨叨,说着这样不好不好,然后选择读书。
黎峰都笑了。
屋里传出笑声,听墙角的顺哥儿就去跟娘说小话。
“大嫂可能是厌学了,大哥说他不识几个字,他突然就想读书了。娘,这就叫激将法!”
陈桂枝也不懂小夫夫俩的情趣,看他俩勤奋好学,还训了顺哥儿几句。
“一般人家哪能上学读书?让你跟着学字,成天往山上跑,像什么样?”
顺哥儿老老实实听完,然后哄她说:“娘,我当不了猎人,可以当赶山人啊,你不要管二哥,有我跟大哥在,你走哪里都有面子!”
陈桂枝守寡多年,养着三个孩子,对外性格泼辣,交了些朋友,也惹来很多闲话。
大峰是好的,寨子里谁说起大峰都是好话。但二田太差了。
养出那样一个白眼狼,她在寨子里走动,都脸上无光。
分家了,家里红火顺畅,这也会遭人嫉妒。
一般人家,不到结仇的时候,不会撕破脸乱骂,贴脸问一句“二田怎么怎么”,都够陈桂枝膈应的。
来山下后,家里正好忙,她很久没出门。小哥儿心细,觉出缘由了。
她再看顺哥儿,心口暖烘烘的。
三个孩子,养好两个,够了。
她拍拍顺哥儿胳膊:“娘哪舍得要你奔着争面子?你大哥都不常上山了,你也要学些本事才好。娘不唬你,山货生意是可以做大的。我们要熬一熬,你得耐得住性子。”
顺哥儿点头应下,却说:“过阵子再说吧,山里好货多着,学本事不急。我们从别人家里收货,是要给钱的。我去山上捡一些东西回来,这都是我们自家的。又能省又能挣。家里有你们撑着,也不用我围着院子转。”
前阵子,他大哥跟王猛疯了一样的捉蛇,现在上山风险很低。
一般也没什么大兽下山,小兽他能应付,实在不行,还能跑。
陈桂枝猛地发现他长大了。
头几年,她要拘着顺哥儿,跟他说干完了哪些活,才能出门玩。
去年年底的时候,顺哥儿还只会围着她打转,玩心重,总想跑出去野。
今年玩心依然,却是玩着挣着,三五好友约着搞钱,知道做些正经事了。
唯一没变的是爱俏,这时候给他拿件新衣裳穿,把他打扮打扮,他明天准不上山,会满寨子转悠,听听夸。
陈桂枝想着想着,笑了。
“回去睡吧,明天看看你大哥去不去县里,你们去县里玩玩。”
顺哥儿想了想,顶不住去县里玩的诱惑,有些羞窘,鞋尖磨地,原地站着支支吾吾,似乎为前面的豪言壮语感到不好意思。
陈桂枝再催一句,他才笑着跑了。
孩子懂事了,家里又多一股助力,这股绳越拧越紧,越紧越结实,陈桂枝心口堵着的那口郁气也散了。今夜好眠。

陆杨回县的时候正赶上端午, 他连着忙了好几天,直到初七才有空备酒。
他跟乌平之说了端午节再聚一回,两边都忙着生意、人情, 还没聚上。
现在他空出手了, 乌平之也去上学了。他就让谢岩把人请来家中吃饭。
搬家之后,他们的小家离私塾很近,中午就能过来吃一顿。
府城之行,乌平之很照顾他们,各处都安排妥当, 又给他们介绍了生意。这回吃饭,就是好友聚聚, 不谈公事。
乌平之回到私塾,就进入了认真学习状态, 起得比谢岩早,睡得比谢岩晚,吃个饭都要拿本小册子背书。十分刻苦。
距离乡试只剩一年,他一刻都耽误不得。
陆杨还想叫他中午跟谢岩一起回家吃饭, 他料理饭菜,荤素搭配着,时不时炖个汤, 把人招呼好。看这情况,乌平之是没空过来了。
来回两刻钟的路程还好说,关键是到好友家吃饭, 总要寒暄聊几句, 这一趟耽搁着,他能少背一篇文章。
陆杨又想着,财神爷有钱, 不会亏待了肚子,便没强求。等家里炖汤、做好吃的,再让谢岩捎带一份到私塾。
因他实在刻苦,谢岩也被带动了。
人不能骄狂,不能因现有的成绩沾沾自喜,自满自得,止步不前。
他还要写《科举答题手册》的后续内容,前几天忙着的时候,中午便没回家,只晚上回来睡觉。
今天中午回来过后,他也说中午不回家了,早出晚归,在家吃两顿,睡一觉。陆杨也省心。
两处离得近,陆杨到私塾找人方便,点头应下了。
这顿饭结束,他想抽空去一趟黎寨,顺道回陆家屯看看两个爹。
都跟铺子里交代妥当了,陆柳跟黎峰来了县里,正好再摆一桌。
铺子还开着,要到下午关门,这桌酒就定在晚上。
正好家里地方大,陆杨留陆柳跟黎峰在县里住一宿。
陆杨把弟弟的手抓着,把他两条胳膊都抬起,看看他的肚子。
陆柳圆润了一些,肚子却不怎么显。
陆杨怕他补太过,嘱咐他说:“平常吃饭不要贪嘴,补身子的东西间隔着吃,不要总是吃,补得太好,孩子大了,不好生。”
陆柳笑眯眯点头:“我知道的,我现在已经不馋肉了,山里好多山珍特别好吃,时蔬也都出来了,我每天能吃好多以前没尝过的东西,补身子的汤都没空喝。”
他孕吐厉害,太腥的东西也吃不下,家里还没炖过几次汤。
他还有个会照顾人的婆婆。陈桂枝生了三个孩子,有经验,陆柳被照顾得好好的。
陆杨也就嘱咐这一句,旁的经验他没有。
他们这回到县里,把顺哥儿一起带来了。
顺哥儿还第一次到陆杨的铺子,他人老实站在大哥身边,眼睛里写满好奇,想到处看看。
陆杨给他拿大肉包子吃,也给弟弟拿了两个。
小包子好卖,但大肉包子啃着才香。
黎峰到县里,车子不空。
山珍多,他都拿了一些。这些货大大丰富了陆杨铺子里的食材种类。
山珍跟时蔬不同,好些饭馆都来拉货,出货很俏。
陆杨手里有银子,一并结了货款。
包括之前黎峰送来的粽叶,他按照市价,一文钱两斤的价格结算了。
铺子里现在住着陆林两口子,他们说话,就到之前赵佩兰住的小屋里。
炕还在,桌椅没搬走。炕上铺着竹席,摆着炕桌,一伙人可以坐上面说话。
陆柳到炕上,就想靠着柜子。他懒懒的,不大坐得住。
但要黏着哥哥,上炕就拍拍身侧的位置,让陆杨过来坐。
谢岩在上学,黎峰不想跟过来,陆杨说有正事,他才跟过来,就拿了张椅子坐。
顺哥儿两头都看看,陆杨朝他招手:“过来这儿坐。”
顺哥儿就也上炕了。
陆杨先说了个好消息:“山菌生意谈成了,有两个游商、两个干货铺老板,还有一个大酒楼老板要货。我按照最低数量计算过,第一批货有个一千五百斤。”
这个消息振奋人心,满屋的颜色都亮堂了,陆杨倒杯茶的功夫,再看看其他三人,感叹道:“原来容光满面是这个意思。”
陆柳接了茶水,捧在手里没喝,对这个生意很好奇,问他怎么谈的:“什么价钱?他们来拿还是我们送过去?都要哪些菌子啊?”
他问了,黎峰跟顺哥儿就看着他们兄弟俩。
陆杨跟他们细细说来。
“这个生意谈得很顺利,我们约好吃饭,菜都没上齐,他们就各自说好了要多少货。是看在财神爷的面子上见面谈的,再就是阿岩的科试成绩好,他们提前交好一番。以我这儿的出货量来说,他们五家凑一起,才要一千多斤,实在很低。正常来卖,最多两三个月就卖完了。所以还能有下一次的生意。”
陆杨要做这个生意,对山菌也有一定了解。
端午前后,迎来雨季,大量山菌才迎来生长期。往后的七月、八月、九月才是采摘旺季。也会有更多种类的菌子进入市场。
开春的时节,菌子种类少,有一些,但不足以满足他要的货源种类。
三月里有竹荪,这是好货。
冬到春这几个月,有黑松露。这也是好货。
再就是黎峰那边收山货持续的时间久,寨主也发话了,很多人把家里的存货拿出来换钱了,有些还没到季节的菌子,他们也收到了。可以满足这一批生意的需求。
返程路上,他们算过几次账,这批货能拿到一百三十八两四钱的货款。
运到府城的货会收关税,税率为二分,有个二两七钱多的银子。
算了关税,再把商税一并算了。商税三十取一,要个四两六钱多银子。
余下的,成本约莫六十两,还能有个七十一两的利润。
这笔生意谈成,他们两家就要聊聊合伙的事。
陆杨没办法兼顾到太远,他从黎寨收货,再让黎寨人送到府城,让他们去交货,怎么看都感觉很不对劲。
两家人合伙,这事就好办了。黎峰家里出人出力,陆杨牵线,出个人脉关系,谢岩再努努力,把这头稳住。两家分红。
陆杨办事,不喜欢含含糊糊纠缠不清,尤其银钱,生意之前就谈清楚,定下以后,出货拿钱,回来分账,没有旁的话好说。
收山货累,尤其要销往外地,最好是干菌运货,这里晒制处理都要时日。
还有些干菌需要切片晒,又是一道工序。
货量大,意味着只靠他们家是忙不过来的。
而去府城,显然也是要请人的。
陆杨计算过,他拿三成就够。
这些杂七杂八的支出,应该有两成左右。算下来,弟弟跟黎峰只占五成多点儿。
陆柳听见他跟大峰比哥哥占得多,忙坐直了,看向黎峰。
“大峰,你算算?”
从他们往铺面送货开始,陆杨就没有压价,尤其是野味和菌子酱,基本就是收个摊位费,挣个人气。
山菌生意能做大,怎么还只分这么少?
陆杨下炕拿了算盘和纸笔,让黎峰慢慢算,再坐回来,跟陆柳讲细致一些:“傻弟弟,听说过一句话没有?亲兄弟明算账。这个生意,我拿三成才是合适的,你们收货、理货、晾晒处理,要出人出力,还要请人帮工。这生意做到府城,还要你们去送货。我这儿谈成,靠着人脉关系拿你们三成,我就觉着差不多了,再多,伤我们兄弟感情,我拿着也不安心。再少,以后这处人情维系起来,我就觉着累,不值当。三成就正合适。”
陆柳也掰着手指算账,他心算能力没练出来,多个零头就算不清,过会儿,他算出大致数额。这回能挣七十一两银子,三成就是二十两左右。
二十两,听起来不少,可跟他们比起来,就不是很多了。
他抓着哥哥的手不说话,安静等黎峰再算算。
黎峰算完,想让一成出来。四六分。
陆杨笑了。
他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念着他、记着他,为着他好,不想他吃亏,他把银子送出去都乐呵呵的。反过来,他就要好好算算了。
他们肯让,陆杨只好又说:“你们还能一直守在小山村啊?上回我跟你们说的话,你们听进去没有?”
陆柳听进去了,他都算好了,今年肯定不行。
要攒钱,要养胎,等着年底,孩子出生了,他们手里有银子了,正好新年搬家。
陆杨就问他:“你们搬来县里了,山寨里谁收货呢?”
陆柳最近学得多,也常常琢磨,对于搭伙一事,很是熟练。
他说:“找人搭伙,让他们收。”
他话说出来,笑容也扩大了。
前阵子,他还跟大峰聊过怎么安排兄弟们的事。
三苗和王猛他们还没下山,过了端午,他们又等了两天,还没见着人,就说先来县里看看。
没想到这就有了去处,到时摆酒,更好说话了。
抛砖引玉,陆杨问一句,陆柳答一句,黎峰顿时懂了。
他再算算利钱,就以这次的利润来算,陆杨这儿确实是拿三成最合适。
他这儿的七成,还要再往外让个三成出去。
三成的利润,粗粗算来,是二十两银子。他把四个兄弟拉入伙,一家只得五两银子。
这个数额比当猎户稍多一点,除非是猎到大家伙。是分账,兄弟家的人也能帮着收山菌,可以省去许多人力,也会更加卖力。
这样分账比例就是陆杨三成,四个兄弟三成,陆柳黎峰四成。
等他们来县里,山寨里就有兄弟们帮着收货。货源是稳定的。
陆杨给他们画大饼:“这才刚开始呢,以现在的货量来算,我们一年能挣个两三百两银子。”
他两百,弟弟三百。余下几个就是五十两了,比当猎户多就行。
而且山菌有淡旺季,这伙人还能继续打猎,一年能有个七十两左右的挣头。
陆柳听着这个数,才感觉合适了,哥哥能挣到钱才最好!
他还想到一句话,笑呵呵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陆杨想了想,对黎峰说:“听见没有,点你呢。”
黎峰挣钱了,带着弟兄们挣钱。也是鸡犬升天了。
哪知道陆柳挨着他贴贴蹭蹭,笑眯眯说:“哥哥,我不是说大峰的,我是说你的,你有本事,你挣钱了,我跟大峰也发财了。”
他是小鸡仔,大峰是大狗狗。这也是鸡犬!
陆杨愣了下,说他:“哪有骂自己的?”
陆柳不觉得这是骂人的话,鸡是好东西,活着能下蛋,死了能炖汤。能吃又能卖钱。狗狗也是好的,比如他们家二黄。还有他的狗儿媳三两。
他话题拐弯,跟陆杨说:“哥哥,三两下崽了,大峰说还要再养一阵子,等六月里,再给你送过来。母犬都留寨子里,只剩下一只公的,没法挑。不过它很粘人,长得也挺可爱的。长大了不知威猛不威猛。”
陆杨说:“那就叫它威猛,这样长大就威猛了。”
陆柳呆住:“啊?那它姓什么啊?”
陆杨:“……”
狗儿子,当然跟谢岩姓了。
顺哥儿终于有机会插嘴,他问:“要当儿子养吗?真叫威猛吗?”
陆杨点头:“对,叫谢威猛。”
顺哥儿就跟他算:“这是二黄跟三两生的,二黄是我哥嫂的狗儿子,威猛就是我哥嫂的狗孙子。它来给你们当儿子,你们不就跟二黄一个辈分了?”
黎峰笑出了声。
陆杨:“……”
这孩子,吃了肉包子,怎么不会说好话。
“离了窝,各论各的。”陆杨不听辈分。
这头生意谈定,陆杨让他们想个商号名字。
“府城有码头,我们要靠着这座山吃饭,就不跑太远,把生意做到府城就行,这样送货方便,关税也不贵。我去那里看过,有个非常大的集市,里面出货都是成百上千斤的走量,停靠在码头的船只,卸了货,又会再买货带走,都不空船。我跟财神爷说好了,他会借个摊位给我们试试水,要是生意好,我们也盘个摊位下来。”
只靠府城那几个老板的生意,是不够的。白白浪费了这么一座宝山。
到码头做生意,说某某铺子,太小气了。报个商号的名字,就响亮了。
陆柳还想叫“吃得饱”呢,一听,有些失望。
陆杨疼他,说:“靠山吃山怎么样?这也是吃,跟山货有关,名声打响了,还能卖别的山货。什么野姜、野葱、山楂、核桃、栗子,要什么有什么,都能卖。山寨到县里太远了,在县里还是要有个大铺面,做点县城生意,也当仓库使,这个小店,你可以叫‘吃得饱’。”
陆柳笑了,他喜欢。
兄弟俩看向黎峰,黎峰没意见。
靠山吃山,作为商号名,确实合适又大气。
吃得饱,作为铺子名,也足够接地气。
余下就是一些家常,陆杨还没回陆家屯,他手里还有两个爹的二两银子没还,之前还说拿去印书,给他俩挣点利钱出来,得了银子,把小破屋子修一修。
书没加印,钱没投进去。他后来见爹爹,是在生辰时,当时还惦记着去府城的事,当天朋友又多,等散场的时候,爹爹赶着回村,没来得及还。
“我明天跟你们走一趟。”陆杨说。
黎峰说:“不用你拿这个钱,我给。”
老丈人对陆杨没有养恩,陆杨拉拔够多了,这是对陆柳有生养之恩的人,还是他们来出钱。
陆杨不同意。
给亲爹修房子,又不是随便什么莫名其妙的人,这还分什么?
他跟谢岩现在过得好一些,就多出一点。
而且,谢岩的亲族都靠不住,他要在陆家屯再选几个靠谱的亲戚来用。
他连自家亲爹都没能照看好,谁会信跟着他能有好日子过?
他俩争几句,陆柳给出合适的意见:“一人一半,可以吗?”
陆杨还是不想同意,这笔生意还没做成,要他们出钱做什么?
黎峰说:“我们又印了些书,得了空,我出去转转就卖了。”
生意谈成,能出货了,量太大,要陆杨先垫吧。
等拿了货款,陆杨连本带利收回去。
修房子,还是两家一起。
陆柳抱着哥哥的手臂撒娇:“哥哥,你也让我当个孝顺孩子吧,我在山里,出来一趟不容易,现在又怀着孩子,过后回家更不容易,平常就大峰过去看看,我也没做些什么,你让让我吧!”
陆杨听乐了,逗他:“你平常都这样说话?”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